时间:2024-03-10 08:21: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新课改以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新教材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已悄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学生心灵的感触,备课、授课完全按课本编排而不考虑教学实际,课堂提问缺乏一定的启发性等。这些都已严重了学生学习的提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教学有效性降低。一些教师花费的时间也许很多,但教学效果却一般,这就是因为忽略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从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要想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必要的教学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精心备好课,做好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目标能够良好的完成。高中历史教学准备可以从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等方面入手,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情况。“有效的教学是逐步成为外部控制,学生自我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能“唱独角戏”,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了解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水平、学习需要、个体差异等。
(二)明确三维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以及情感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善。如在准备讲授“十月革命”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疑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教师的“求教”下学生解疑,并学习到了知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教材。高中历史考试中,一般会设置材料分析题,这是考察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和案例,以跟好多辅助教学。如,在讲解古代文化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播放一些纪录短片等。
二、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至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前准备和预设,对灵活多变的课堂随时做有效的调整,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历史讲授的是过去发生过去的事情,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如何能让学生迅速的融入学习中,需要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跨越时空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图像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利用虚拟故事创设历史情境、文字史料创设历史情境。例如,在讲诉“”时,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知识背景,更能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类似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取此种方法,会取得聊好多教学效果。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针对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再从生活还原回课本。不仅会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方式,对其思维发展会有很大益处。例如,必修三中《百家争鸣》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如迟到、破坏公物、打骂长辈等,分别利用各家的思想进行教育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引用生活中的时例时要注意保证事例要真实典型,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对学生有吸引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要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够完成课标要求。
(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程标(实验)》中指出,“凡是对实现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不仅仅之来源于教材,教师要注重乡土资源、网络资源等。如,在讲诉“”、“”、“抗美援朝”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地乡土人情进行讲解。一些生动、感人的人文事迹往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有关历史很有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有助于完成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或倾向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教学评价不断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有效性。健全良好的教学评价制度,利于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及时评价提高。
新课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在新课程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做好课前准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这些都会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关键词]高中历史讲评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01
在现今高中历史的讲评课中,教师的教学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不注重分析学生所遇到问题及其原因,使得学生在讲评课上只是了解了问题的答案,并没有达到学习的根本目的。再者,还有一些问题的讲评过细,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更好发展。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高中历史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如下探析。
一、及时讲评,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及时性原则是高中历史讲评课的重要原则,遵循及时性原则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作业或试卷批改后,教师及时地进行讲评,能使学生在保持对题目印象深刻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其中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学生完成习题或者考试时,总是习惯于相互询问答题情况,出现意见不统一时,还会出现相互争论的现象,这时教师将问题进行讲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会特别好。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学习效果就难以保障。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应尽可能当堂完成练习讲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在黑板上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在组织开展限时练习时,教师也要在第一时间将习题批改好,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及时改进教W指导工作。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色彩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加大学生在讲评课中的参与力度,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互动积极的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讲评信息,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以友善的态度,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发言、讨论。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引导性和鼓励性,使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并且能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学习经验,促进解题方法学习
由于升学考试压力大,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都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对答案进行死记硬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试题外的具体事例,提升学生的分析、对比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讲评的问题,还能举一反三,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方法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正确答案的讲解上,更应该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如,近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了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情境的问题,这一类题目较为灵活,学生失分现象严重,教师在进行讲评时,要注重对此类问题解题方法的教学,而非针对某一道题答案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讲评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讲评课的教学时,要善于建设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注重评价的及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而非只能解决学过的问题,从而提升讲评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卫娟. 也谈高中历史讲评课的有效讲评[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主旋律,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就目前情况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教学策略,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策略呢?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怎样的教学策略才算有效?这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创设情境,构建乐学课堂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时间的距离,也有空间的距离,这种“有距离”的教学,学生往往感到陌生而遥远,很难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课堂上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看不到历史人物丰满的个性,感受不到历史现象的复杂性、联系性,规律的深邃性、哲理性和现实性。因而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持。情境是学生学习创新活动的心理场和实践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以“激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生惑”为动因,启动创造性;以“陶情”为纽带,渗透教育性;以“培智”为核心,贯穿实践性。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分别创设所需要的情景。
1.抓住“课眼”
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课中变法的主要内容多而且枯燥,维新派主张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帝党与后党之争及其同变法兴衰成败的关系等理解不容易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课文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君臣相谈达两个小时(详文略)。这段文字虽然不是以教科书的正文出现的,但它与《》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相关,十分关键,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史影视资料,利用这段戏剧性很强的文字,编、演一出历史剧《勤政殿君臣长谈》,效果更佳。
2.切入“现实问题”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发反思
如,在教学《》一课时,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晋国神社及修改历史教科书这一重大时事新闻为背景,创设首尾呼应的教学情境。首先是从现实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又从历史回归现实,引导学生得出“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的”“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发人深省的历史结论。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知情合一,加深理解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苏联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紧扣问题,构建自主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做到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围绕“问题”进行教与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高度重视的结合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或争辩中掌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课堂上创设启发探索问题的方法主要有:(1)激趣法。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找到“激发点”,把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2)诱导法。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从而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获得新认识、新观点。(3)引申法。教师逐步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激疑法。教师要设计出一种使学生感到“惊疑”的问题,有意设置矛盾,使得思维波澜起伏,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5)递进法。为了培养学生思维具有逻辑性的品质,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6)比较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把一种观点和另一种观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质疑,从而获得新认识或新观点。(7)矛盾法。就是制造知识的“矛盾”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明白正确的道理。(8)悬念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期待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讨论或查阅资料等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构建探究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并以集体促进个体进步,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或前后左右互相交流,每个人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别人的观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互助探究是目的和过程。
四、精心预设,构建灵动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与规定的时间这两方面来考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越少,教学效率就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学生获得的收益越大,教学效率也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习收益与教学时间的综合。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三.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历史学科在高中学习中属于小学科,不被领导和学生们重视,因此在新课改学生学习科目增多、学业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可与就几乎没有作业练习的时间和复习巩固的时间,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问题教学法的含义,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切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积极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首先教师应该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对学科知识的分析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结合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分析,设计出知识目标,并在对知识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目标的分析。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培养的能力有多个方面,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作为本节的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后续课程的需要。例如,历史教学中培养分析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培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然后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按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学校与社会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除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另外,创设情境对于历史教学是具有相当帮助的。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足够发达,教师在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书本知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之中,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他们思索与思考。
四.结语
有效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转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作者单位: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常海侠,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2]陈澎,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现代阅读,2012
[3]具惠兰,试探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的多元策略教育导刊,2012
关键词:教学策略 资源整合
历史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如何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既完成课程目标,又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来浅谈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层面
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也可以说,教师是实施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则成为“重中之重”。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化繁为简。比如掌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归纳为: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等。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2.强化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并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这是每一个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须手段。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他强调:“只有经验,却没有反思,那么,这样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没有深度的知识。”因此,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探索,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得以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层面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是统领历史教学的基本纲领,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如何处理好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如何解读和使用历史教材就成为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关键,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的重要因素。
1.正确认识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和指导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性文件与老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在指导思想上,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更为全面;对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1要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理解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在使用一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吸纳另几种版本教材的优点,用以优化教学内容。
1.2要认真研究学情,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对于历史教材来说,不仅要使用,而且还需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教材进行教学是其职责,而完善教材使其有利于教学也是其职责。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在教学中应关注教材、立足教材,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同时教材内容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和创造性开发:
三、教学方法层面
1.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等,进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讨论 “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升华。
2.设计问题导入,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引发兴趣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历史教材的内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提高授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
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时,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穿越回到古代希腊,为了生存,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然后进行中西对比,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然后在老师引导下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目前,历史教学界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着很多争论,在己经实施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地区,很多历史教师觉得要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困难很多。往往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却事与愿违,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大批历史教师的教学处于低效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是有效教学,己经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一、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保障
(一)新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其提供了契机
新课程是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诞生的。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低效情况必将逐渐减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较,具有课程目标明确、专题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开放的历史课程思想、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留有较大的课程实施空间等特点,因此为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二)教师的历史素养为其提供了基本保障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来体现,虽然教学的效果由学生来体现,但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却在教师。历史教师只有在自身具备了必要的素养之后实施的教学才有可能是有效教学。历史教师的必要素养包括教师的一般素养和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两个方面。教师的一般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历史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养外,还要具备历史教师专业方面的素养,历史教师专业方面的素养主要包括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知识、精通历史教学理论、熟悉历史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等。
二、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是指在教学工作展开之前,教师和学生在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条件及其对教学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这些条件要保证教学行为的成功,二是要保证教学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分析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着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的设计。例如,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西周的宗法制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神入”历史之中,换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西周时你的祖父是诸侯,那么你拥有什么身份请你结合大宗、小宗示意图进行讲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情境的设置。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历史学习的真实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也一下子变得趣味盎然。这个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二)实施讲授引导式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讲授引导式教学,就是历史教师通过口语引领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基本的历史情景、形成基本的历史概念、把握基本的历史规律,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莫定基础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讲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语音应以普通话为准,保证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词汇,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历史教师要适时、恰当地使用历史专业词汇。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为了表达连贯流畅,教师应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化的语言,讲授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课堂内容组织的条理性。第一,讲授过程具有连贯性、提示性。讲授过程顺畅、自然、连贯,要有关联词的过渡,没有思路的突然中断。第二,讲清内容的相关性。揭示新授教学内容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内容的相关之处,使它们关联起来,并将新授内容置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知识结构,或者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第三,板书呈现的条理性。在黑板上采用标题、小标题、画关联图、概要、斜体、着重号等使内容组织条理化,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三)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问题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和设置教学玄机,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交流,使学生借助历史学习材料,围绕教学问题,通过独立探究或是协作讨论等方法,得出问题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而拙劣的提问却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陷入一种全然被动的状态。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了解和明确提问的目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简单活跃课堂气氛、避免课堂毫无生气或活力的手段,也不是问倒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使其难堪而对其批评、惩罚的管理措施。此外,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境、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对象等的需要来提问。
总之,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要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改革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更加积极、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使我们的工作充满快乐,得到深刻的内心满足,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策略
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综合国力的强弱,国民素质的提高依靠基础教育的实施。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文素养较高的人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在学习中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更新教学观念,研磨教材
对于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来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起来较困难,但是教师的思想一定不能松懈、懒惰,安于现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有更强的责任心,积极地寻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1.改变教学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说教为主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引作用,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2.“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物质载体,教材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教师应当仔细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发现教材编排的合理性,并利用教材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假如教师对教材的了解不够深入,又怎能教好学生呢?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也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效率。很多高中生对历史课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在历史课上学习其他科目。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1.构建和谐课堂
历史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肃、刻板,历史学科给学生的印象也是枯燥、乏味,这样的历史课堂谁会喜欢呢?因此,教师要构建和谐课堂,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利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历史课的乐趣所在。这样,学生就能自由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利用趣味导入
导入的好坏关系一堂课的成败。无导入或者无效的导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从感官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作为线索,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问题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用生活情境或者重大事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从中发现历史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预习的提纲,让学生回答提纲里列出的问题,从而理清教材脉络,获得知识。其中,提纲列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由简到难。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激发。如,讲授“的崛起”时,笔者将“新民主主义崛起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1)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如何?(2)世界局势如何?(3)新民主主义能适应时代要求吗?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层推进,不仅顺利解决了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者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中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纪实性照片、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历史,并对历史现象产生初步的看法。如,在教学“”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等史料图片或者影片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仇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达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兴趣 激发 有效策略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40-01
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则负责对其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压力的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以下是几种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一 用幽默来激活课堂
采用幽默的形式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在幽默的氛围下进行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迅速汲取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是由教师的语言及教学方式构成的,轻松的语言能够有效缓解学生沉重的压力,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来接受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参照《非常6+1》节目主持人李咏的说话方式,摒弃古板落后的说话腔调,以对当代学生充满吸引力的讲话模式来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讲解。幽默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新型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在运用幽默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掌握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确保其语言或教学方式对其存在吸引力,才能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历史学科特点、情境教学理论、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等都是构成历史情境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做到有效把握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及措施,主动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及情感。形象及情趣性都是情境教学的显著特点,而且情境教学要具有寓意,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辅助资料。例如:讲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时,可以加入风土人情等资料,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良好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教学措施的顺利实施,也是教学成果的关键部分。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及教学情境,让学生不断发现自身潜在的能力及个性,培养学生接收新意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 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都是多媒体的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技术型的教学形式,已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欢迎。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呈现悦耳动听的音乐,活泼生动的课文图片,精彩的动态视频,课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增添了不少活力,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讲述时,由于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从文字中接收到的知识非常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的氛围,了解战争的背景知识。在观看电影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影片进行评述,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影片观后感进行综合点评,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重点历史知识,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四 文学历史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
虽然历史这门学科表面古板且枯燥,但实际上历史的内涵及内容却是非常活泼生动的,教师应积极挖掘历史学科潜在的内涵。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应把文学和历史有效地结合起来,收集相关历史课堂材料,如引人入胜的对联、歌词、诗词、典故等文学知识。在历史课堂上恰当穿插,让文学与历史知识相互协调,帮助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例如:教学儒家大一统思想时,可以用孔子的论语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领会孔子的精神及思想,再细化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及环境。
五 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的局限,不断寻找引发学生兴趣的突破点,积极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并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晓玲.浅谈历史教学中新模式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