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9 17:11: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自1998年实施林业资源保护以来,无论是退耕还林工作、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还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目前我国的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位,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质量及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都持续增长。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这使得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也逐渐完善,部分地区的湿地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亦连年增长,同时沙漠植物种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我国还开展了一系列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建设工程,成功构筑了许多良好的生态屏障。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约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1.63%,森林蓄积量约 151.37 亿立方米,森林每公顷蓄积量约89.79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84.27亿吨。
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我国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由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近几年来我国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受气候、地理环境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仍比较薄弱,比起发达国家尚远远不如。具体来说,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林业资源的过度采伐,导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约达到了国土面积的37.2%,进而造成我国的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已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 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问题非常突出,其导致沙尘暴灾害频繁,而又由于受到生态和技术等的限制,这些沙漠化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难度都很大,目前所得的治理效果尚不是很明显;3) 虽然政府为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如凭证采伐林制度、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及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等,但我国目前的森林乱砍滥伐、无证采伐及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屡见不鲜;4) 我国的湿地泥沙淤泥现象依然严重,而且很多濒危动物都因此而逐渐消失,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5) 我国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较小,且森林质量和物种多样化程度也较低,森林难以发挥出自身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鉴于此,我国当前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并积极探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 如何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1 明确基本思路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以促进人口发展、资源发展及经济建设为宗旨,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为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实现区域突破,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地石漠化治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保护和抢救濒危物种,想方设法增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政府应当要正确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和一般之间的关系、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及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对生态重要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态建设工作,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尽量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赢局面。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之时,应当要先重点后一般,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方优先治理,并大力建设林草植被,增大绿化面积。在大面上,应当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江黄河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进行绿化的同时不断增强森林的生态效能;而在点上则应当要抓紧森立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废弃工矿地来进行绿化,尽量增加森林面积。
3.2 抓紧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约有二十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点保护地区,这是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而目前比较重点的治理工程有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东北防护林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南方丘陵山地带水土治理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要以重点工程带动为主,充分改造原本的低质低效林。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相关科学技术,并依靠分散的物资和劳动力,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步步恢复林草植被与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同时还要优化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此项工作与民生建设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3.3 完善相关制度
若想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拥有一系列完善健全的管理政策制度。因此,当前政府和林业部门必须要在已有政策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国情和地域因素,总结过往经验,学习国外理念,不断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大力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而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使我国的林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及人们都必须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强化对美化、绿化环境的认识,并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勇于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张金波。如何做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J].农业与技术,2015.
[2] 白金瑞,赵广杰。策论新时期林业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4.
[3] 宁可。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其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4] 索南德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之我见[J].农业与技术,2013.
关键词:林业;问题;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6
1 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建设资金投资小
林业建设需要资金来有效维持,但由于资金量投入少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了林业建设的推进和发展。
1.2 种植技术和造林质量差
造林的根本在于增加生态效益和长效的经济效益,但在造林过程中,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1.3 保持水土、防风沙作用弱
西北部分地方的防护林种植处于薄弱环节,农防林规划设计不够健全,再加上土地承包到户影响了正常施工,造成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存在一定困难,抑制了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发展。
2 植树造林的绿化目标及意义
2.1 植树造林绿化目标
森林覆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就是要提高林业覆盖面积,计划到2020年森林面积稳步扩大,区域分布合理,苗木质量得到提高,沙漠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2.2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最基本的条件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在于,防风固沙,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沙漠的武器是风和沙,狂风肆虐,所到之处全部都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遏制土地沙漠化,就必须大力植树造林;消除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特别是在近年来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树木能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附固体颗粒,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有积极意义;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水是生命之源,但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正在流失,处于枯竭紧缺的状态。造林保水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3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从概念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属于不同范畴,但存在着直接和内在的联系,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发展就必须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从条件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措施和手段,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补充,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目的上讲,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从作用上讲,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主体是有效增加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林木的主要作用就是阻隔雨水冲刷、减少地面径流,通过树叶减少径流量;树木的根系比较庞大,能够在土壤中形成筋脉网络,能够阻碍径流冲刷,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渗透和孔隙度,增加地表保水性;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保护农田。植树造林,有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业植被率,降低风力风速,减免风剥水蚀,提高空气温度,增加水分蒸发,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如果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不力,就会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就会反噬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不利用生态环境建设良好有序发展,这就需要对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理。
4 林业管护措施
4.1 提高思想认识,有效确保林业资源和生态安全
我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全年少雨,且年温差大,气候干燥,多干旱,特别是进入高温干旱、风沙大季节时,森林内树枝草叶干枯,容易出现火灾现象,这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不带来一定影响,必须以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等有效措施,真正使生态建设有序有效有力发展起来,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提供有力保障。
4.2 强化组织职责,提高防预和扑救火灾的管理水平
森林一旦出现火灾,防火工作的涉及面较广,必须及时形成反应迅速、防火预警监测、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组织系统,进一步发挥协作配合作用,实现信息畅通和防火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4.3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防火治火宣传教育工作
做好防火治火,应当在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力度上下工夫,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标语等进行宣传,保证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需要,使群众防火法制意识得到提高,保证群众真正知法、懂法、守法。
5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对策
5.1 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利用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更通过前两者的作用带动其社会效益,建立良好林业生态环境事业。目前,在进行林业管护的同时,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对森林乱砍乱伐,导致大量水土流失,没有森林就没有农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水源人类就很难生存。植树造林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合理有效防止水土的大面积流失,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2 不断加强防护林体系工程
积极发展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需注重加强一个环节,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载体。结合人工造林新增万亩绿化面积,形成防风防沙防水土流失绿色屏障;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有力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在沿沟坡地、农田建立防护林,形成农田绿化生态屏障。
5.3 有效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
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给其提供物质方面的保证。抓好植树造林良种壮苗和树种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提升造林质量;通过新的现代技术逐步的改造以往木材制造、加工以及利用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木材工业总体水平,不断的增加林产品的出售效益以及经济价值,切实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把林业作为对象,将农民放在主体的位置,采取措施对群众进行引导,让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直接利益。
5.4 有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依法有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序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严格木材经营、采伐和运输管理,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因发展而对环境、土壤造成的破坏。
在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要真正清楚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存在的紧密关系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环境;变化;林业生产;关系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掠夺和毫不顾忌地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前的碧水蓝天变成现在的雾霾臭水沟;从前的绿树成荫变成了现在的土地荒漠;从前的蔚蓝大海变成了现在的白色泡沫,致使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水源污染、海洋生物减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等现象日益严重[1]。都在警示着我们,环境的承载量已经达到一定的限度,如果从现在开始还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人类无疑是自取灭亡。
林业生产作为生态系统中天然的“清洁剂”,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而且森林还是动植物聚集的场所,可以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还可以保护土地,防止土地沙漠化,抵御风沙,恢复土壤肥力等,对于全球环境变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对林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更要明白林业生产对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 生态环境变化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生态环境变化对于林业生产的影响分别表现在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2个方面。
1.1 大气污染
对林业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的是大气污染。由于人们毫无节制地向大气中排放废气,致使空气中SO2的浓度过高,最后形成酸雨,对林木造成明显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森林受到多种大气污染的危害,欧洲的森林生产力在一定时期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容易受到损害或者严重损害的森林面积已经达到欧洲森林总面积的15%,相当于其每年森林采伐量的6倍。在我国,大气污染对森林的损害也非常严重,特别是西南和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不仅造成森林面积锐减,而且给城市绿化工作也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2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于林业生产的影响更多是长远性的。由于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气候的变化,热带变得更热,温带变成热带,寒带变成温带,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使动物植物发生迁移。现有的环境已经不适宜一些植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同时,有些植物则能更加适应变化后的气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其物种分布牵一发而动全身,温室效应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形成新的结构,从而对某些地区的林业生产造成危害,也可能加快高纬度地区针叶林的生长。从我国来看,因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林的面积显著缩小,大部分寒温带针叶林将消失,对我国东北的木材生产会造成严重影响。
2 林业生产可以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改善大气污染,促进全球碳循环,治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种植抗污染性强的树种,从而代替那些对于污染敏感的植物,通过植树造林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贮存库,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很好地吸收大气中的CO2,而森林的破坏则加大了空气中CO2的浓度[2]。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在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中,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稳定土壤,并且还能够恢复半荒漠化的土地和草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水土流失是因为土地植被减少、土壤外漏、土质疏松,一旦遭遇暴雨就会引发泥石流,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而且造成了经济损失。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很好地保护地表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土壤盐渍化的改良,除了种植农作物和水利灌溉之外,还可以通过营造防护林带,防止扩大土地盐渍化范围。植树造林可以通过树木的生物排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下水水位。在我国宁夏地区大面积盐渍化的土地中,就是通过营造树木防护带,从而控制地下水水位,抑制土壤盐分上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林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而林业生产在应对生态环境变化时,又能够起到很到的防止和调剂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森林,防止乱砍滥伐,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更要注重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注重能源的循环使用和废气废水的处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林业;经济建设;经济发展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1.1经济意义
作为生态系统及林业经济的共同组成部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可以促使林业经济走向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对我国复合型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关作用,从而完成我国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经济结构的构建过程。另外,对林业生态环境实施保护,可以促使生态体系功能得到建设与恢复,并促使林业资源不断优化与改善,进而帮助果业、木材等与林业相关的行业得到系统化发展[1]。
1.2现实意义
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对林业资源,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林业中的森林树木,能够净化与吸收空气当中的有害成分、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依旧十分严峻,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到不断维护生态环境。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间的问题所
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推行之后,如何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使得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受阻,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生态环境意识与法制观念不足。在我国,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且法制宣传不到位,从而使相关企业及个人在发展经济时,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充分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整个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在水土保持等方面,其更不具备法律意识与环境意识,对于仅存的一些法律与规定,也得不到有效地应用与实施。二是林业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共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转变,这一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升我国的经济活力。但是对于林业经济来说,一直以来,其均由国家控股,政府在林业经济中担当控制角色,其他所有制经济占比很低,这样一来,使得我国林业经济活力得不到提升,甚至出现职责紊乱,林业经济发展难以调控的局面,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要想促使林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就应当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对于林业与林业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在充分发挥自己职能的同时,通过引导来帮助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建设,以实现在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同时促使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目标。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对策
3.1工业园区与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工业园区与园林城市的协调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从而帮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使城市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此,一是需要完成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结合生态城市建设,从水系、植被与山体保护的角度出发,来促使园区当中的景观环境得到保护。另外还需科学合理的使用林业资源,对林业相关生产工作做到严格规范,进而帮助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与改善,如综合利用木材资源等。二是保护城市绿地的法律地位,在一些园林城市中,由于绿地被肆意占用,致使城市发展受到影响,为此应当加强此方面的法律建设工作,帮助绿地法律地位得到提升。三是要做好绿化城市建设,这就需要对生态资源重要性做出宣传,从而借助群众的力量,来做好绿化造林工作的开展与推行,从而帮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2完成林业经济发展机制的建设
林业经济要想得到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就应当合理处置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间存在的关联,进而完成发展机制的有效构建。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做好林业发展,并借助科学手段及措施,控制林业资源消耗,并完成林业资源培养与管理工作。另外,还应当采取各类经济方式,把山区土地经济建设起来,通过建设经费的投入,来帮助化解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冲突,进而保障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覆盖率
现如今,我国林业资源遭受严重的退化与缩减,林业资源较为紧张,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改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需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率,通过义务植树、森林防护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来使得林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发展。同时,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还应当完成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从而对林业资源实施保护,在退耕还林与速生林等工程建设项目上,要做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对林业经济起到保障作用。
3.4提升林地生产的经营效率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不仅仅只是做好看护管理即可,而是应当使得林业生产能力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从而提升林业资源所能够发挥的效益。同时,还应当根据林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完成对林地经营方式的选择工作,并可以发展一些林下经济,例如发展养殖业,打造旅游业等措施,来帮助经济发展。通过借助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在对林业资源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促使林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得到提升,进而帮助林业资源与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4结语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资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与环境健康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促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具体可从制度、经营方式、宣传措施、法律手段等方面入手,来处理好林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的保持及涵养水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于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生态文明。而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强现代林业发展,达到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非常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社会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合理运用科技,将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而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现在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流失治理、修复生态环境及治理荒漠化等一些方面,需要现代林业的支持。现代林业有利于实现空气的净化、风沙的固定及水源的涵养,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创作了条件。第二,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各种策略来加强绿化工作,提高生态产品建设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体系的发展,达到美化环境,提高生态产品的建设力度,最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3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由于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采取有效策略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增强生态文明建设。
3.1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现阶段,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保护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增加。森林的稳定性也在不断的增强,有效的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很好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仍旧存在着很多的违法现象,导致一些森林被破坏。很多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改变林地用途,非法占用林地,对森林资源产生严重破坏,对整个林地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针对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林地,必须要严格依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来看展,对用地规模进行有效控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等问题。加强政府林地增长指标的考核工作,考核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森林质量和数量的升降、管理效果的优劣等,将各种责任落实到部门,保证森林保护工作的高效落实。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现代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
3.2增加现代林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发展现代林业的资金投入,真正落实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从而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第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逐渐提高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资金的预算,从而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进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快速进行。第二,提高一些有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机械设备等。加强在森林防火、林木种苗、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第三,商品林补偿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增强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现代林业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3]。
3.3加强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
重视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上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生态建设,加强林业生物能源和林业生物产业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林业技术,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到林业建设上,从而保证林业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此外,还应该提高对构建林业创新服务体系及科技服务品牌的重视,建立新品种测试基地、质检中心、林业实验室等,通过科技来有效推动现代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
3.4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及一些地质灾害的发展。针对一些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应该提高处理力度,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措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4总结
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充分认识并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联系力度。通过提高在林业建设的资金、科技及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从而确保我国现代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唐敏 单位: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阿勒泰分局
参考文献:
[1]张健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2016,(05):39-40.
[2]孙晶.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1):196+199.
关键词:生态环保;社会发展;重要农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70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现代农业能够有效的涵B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环保观念应运而生,现代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因此,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现代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1.1 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林业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森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可有效治理荒漠化。现代林业的建设,能够起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分蒸发,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工作。
1.2 现代林业是生态产品的主要阵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生态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但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产品数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生态产品供不应求。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积极推进生态产品的生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植树造林,推进现代林业体系的建设,推动生态产品的开发,提升生态产品的产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 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2.1 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随着人们对现代林业重视程度的增加,林业相关工作部门也加大了对林业的保护力度,林业保护措施逐渐完善,林木质量逐年提高,在有效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林业保护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经济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对林业的造成的破坏,一些地区森林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改善当前森林保护工作中的现状,必须充分认识森林对生态的重要作用,加大森林保护管理的力度。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案,严厉打击非法毁林、占林的行为,严格遵守“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政府还要积极推进林地保护工作的考核工作的落实,切实将林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纳入各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标准之中,保证林业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2.2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
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投资大与效益回报周期长的矛盾,政府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林业发展资金的充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府要出台具体的林业保护制度,提高林业保护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发展资金的持续供应和稳步增长;政府要加大林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做好林业基础工作,切实将林业苗木,防虫妨害,以及防火工作纳入政府的整体规划体系,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保证林业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通过政策支持或是资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公益林和防护林建设,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发展保护工作,为林业发展作出贡献[1]。
2.3 重视现代林业科学技术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切实提高林业发展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林业生物能源、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攻克技术难关,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搭建林业技术推广平台,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实验基地地建设[2]。
2.4 注重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森林环境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森林的发展和保护,因此,要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尽量避免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3 结语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生态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必须通过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林业资源的建设,加大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通过以上措施,促进林业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晶.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96,199.
关键词: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历史性转变;林业建设方针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1.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本文由收集整理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
转贴于
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本文由收集整理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3.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