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8篇

时间:2024-03-09 17:11: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篇1

所谓战略思维,一般来说是指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战略性决策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做出较为正确、成功的战略性决策。而在那些错误、失败的决策,则往往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在指导思想或思?S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和弊病。而错误的企业战略性决策,又往往会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经营损失和困境。可以说正确的战略思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欠缺一种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会出现重大困境。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当注意的是采用一种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当然各种媒体和书刊上也经常看到战略思维这一概念,而对于什么是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由于其自身内涵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理论上难以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但是从不同领域成功的战略管理实践当中,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和发现正确、恰当的战略思维方式所共有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就是从阐明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所共有的基本特征及的角度,提出企业管理方略中关于战略思维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为进行正确的企业战略性决策提供可以借鉴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综合中外有关战略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本文认为,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至少应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思维。企业战略性决策主要是针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经营活动所做出的一系列的选择和决定。既然是针对未来的状况和未来的行动做出的选择和决定,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战略性决策时必须保持一种前瞻性的思维。这种前瞻性的思维包括对未来企业内、外部局势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了解和判断,以及如何根据未来局势的发展、变化情况,选择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可以说,正确的战略性决策往往是建立在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状况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战略管理者在进行战略性决策时应当尽可能地将眼光放地长远一些,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对市场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焦点以及产业总体格局的未来发展变化情况作出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因为只有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重要事项作出前瞻性的正确判断,企业的经营发展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而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于市场和行业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一无所知,或者只是看到眼前的局部情况,就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决策。因此前瞻性思维是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次,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是一种大局性思维。企业战略性决策是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决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战略性决策时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内外因素。然而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企业管理者又不可能将影响决策的所有因素全部加以考虑,决策者应当做到而且可以做到的是将其中的关键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加以认真而仔细地分析、考虑。这就是大局性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事无巨细不加区别地将所有影响因素全部加以考虑,一方面是难以做到,另一方面即使是做到了也容易对那些重要的因素产生干扰和混乱。可以说,在企业进行战略性决策时,如果抓住了市场发展变化和产业竞争格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市场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由此也就可以做出基本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正确判断。因此大局性思维也是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第三,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是一种趋势性思维。企业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出的决策,而企业未来发展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又常常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所以企业决策者对于未来情况所做的判断、预测不可能是十分精确、一成不变的。但是这并不否认对事物未来发展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如前人所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企业决策违背了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走向,必然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并不是要求对市场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出严格、精准的预测,而是要求管理者对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做出基本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战略性决策在指导方向上的正确性。之所以所是基本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是非常多而且也是不确定的,要对未来市场变化情况做到非常精确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便是做出了这种精确判断,也是不完全确定的。而企业根据以往数据、经验的积累,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市场变化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则是可以做到的。而在做出对于总体趋势的判断时,需要管理者十分注意避免将那些短期的暂时状况错误地视为长期趋势,又或者对一种长期趋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而做出背离事物发展总体趋势的错误决定。可以说,企业战略性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做到对市场和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把握。如果背离了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或基本规律,任何决定都可能面对失败的结果。这就是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所应当具备的趋势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第四,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是一种灵活性思维。企业战略性决策最终要解决的是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选择和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性决策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选择什么方向和目标,二是选择什么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在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中,对企业战略性决策的这两项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问题,正确、完善的战略思维要求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针对组织发展方向和目标的选择、调整都应当是十分慎重和严谨的。因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将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成本、代价和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频繁的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变动就会给企业资源造成巨大的耗费。而对于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则可以灵活、多样。而且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法越多、越灵活,选择的余地和回旋空间空间就越大,反而更加有利于企业最终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在企业战略性决策时,要求管理者保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要坚持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保持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随机应变、处变不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就是正确、全面的战略思维方式中灵活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篇2

关键词 “泛90后” 消费特征 营销战略

“泛90后”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的中国公民。该群体出生在我国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消费观与以上几代人相比,尤为不同。“泛90后”正在不断地崛起,他们正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及消费的新势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必将对我国企业的营销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已经出现了较多的针对“90”消费行为、[1,2,3,4,5,6]营销策略[7,8,9,10]以及结合部分细分行业[11,12,13,14]的初步研究成果,但与企业的营销战略深度结合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泛90后”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及该群体成长对消费市场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该群体在购物、餐饮、房地产、旅游、娱乐典型领域的消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从事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的经验,从体验营销、网络营销、设限营销、社交营销、偶像营销等角度探讨了企业开拓“泛90后”消费市场的营销管理战略。

一、“泛90后”消费势力的崛起及影响

“泛90后”庞大的人口总量、主要劳动力的人口构成决定了“泛90后”未来的消费潜力不容忽视。

(一)消费新势力发展分析

1.“泛90后”庞大的人口数量奠定未来消费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90后数量高达2.1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左右。同时,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大陆90后人群占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庞大的人口数量下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力。

2.“泛90后”占中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在不断提升。“泛90后”将是劳动力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且由于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较低,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有限,“泛90后”逐步成为消费的主力。根据CBNData调研的数据显示,2015年总体消费者年龄分布中,23~28岁和29~35岁占比较高,是消费市场的主力,两者在消费中所占的额度达到60%左右,而19~22岁

消费群体也将在5年内也将发展为消费新势力。

(二)“泛90后”群体成长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泛90后”消费群体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均对消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其未踏入社会前,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的影响力大,生活费用开支高,通过间接影响父母的消费来影响消费结构。随着90后踏入社会,收入增长将带来消费能力逐步增加,未来90后的收入水平上升潜力巨大,加之其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消费市场的提振作用将会很大。未来90后也将对消费市场产生持续性影响,其开放、多元的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提升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人口比例,长期来看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量,并且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90后养育的后代群体将会更多,其消费观念影响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二、“泛90后”整体消费特征

“泛90后”的成长环境相比70后、80后有较大不同,导致其行为模式、消费观念与前辈们也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多元化选择形成“泛90后”独立自主消费习惯。根据易观智库与腾讯联合《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77.3%的90后购买商品最主要因素是自己喜欢,其次才会考虑价格因素,而广告促销、商品导购等因素对90后的消费决策影响不大。

第二,“泛90后”金钱概念较弱,为自己的喜好付费,偏好超前消费。“泛90后”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舒适,对经济问题担忧较少,更加偏向超前消费。拍拍贷的2015年半年报显示,该平台上半年新增用户213万中,有84.1万是90后。“泛90后”的主要借款目的是个人消费,并且,90后在首次借款客户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第三,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信息接收多元化,消费个性化强。90后作为互联网的新生代,接收信息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从而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相比其他年龄层更强。个性化体现在对产品定制的需求,90后更希望看到与自身能够产生个体链接的产品。他们更加喜欢尝试新奇特产品,这部分产品往往能够满足他们极其细分的感性需求,能够在群体里标新立异,同时90后内心又渴求与社会的连接和建立社会关系,他们在社区和社群中才能找到同类。

三、“泛90后”消费特征引发行业新需求及机会分析

(一)“泛90后”群体行业新需求分析

篇3

【关键词】整合思维 企业战略管理 资源优势 具体应用

处于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实施显得尤其重要。面对企业竞争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思维模式整合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从系统功能的实施目的出发,整合思维在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还应体现出必要的层次划分特征。无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协调与控制,还是基本战略阶段的实施,都应与整合思维的层次性密切相关。整合思维的运用关键在于对各种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在组织和构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战略管理中整合思维的特点

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关键在于充分挖掘企业内外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优势,在适应市场竞争和动态环境变化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与顾客价值的共同提升。这不仅是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体现,更是一种资源优势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突出表现。关于企业战略管理中整合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性特征

企业战略管理中整合思维的整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企业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与利用,其中的生产要素或是经营管理都与资源的整体性利用密切相关。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就决定了整合思维必然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二)基础性特征

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从基础性管理思维出发,切实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这种基本问题解决意识的存在就决定了整合思维的基础性特征必然存在。基础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整合思维的实施前提,对于企业的管理困境解决也极为有效。

(三)长远性特征

整合思维中的长远性特征侧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密切相关。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实施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整合思维的长远性特征正是适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

二、整合思维在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战略管理中整合思维的运用,强调思维的整体性,突出整合思维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调控。针对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侧重对企业各项战略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

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必须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之上,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资源规划的实践意义,并将这一重要举措落实到整合思维的运用过程之中。整合思维强调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资源使用功能的发挥上,还应与企业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

(二)重视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也是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收益的关键途径,这一成本管理意识的形成与整合思维模式的应用密切相关。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要求突出生产和管理领域的资源使用优势,并积极将这样的优势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策略当中,这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成本,在战略实施规划上也大有裨益。

(三)强调企业战略管理中整合思维自身的速度因素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过程来说,速度资源在整合思维中的体现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整体性资源优势出发的整合思维使得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加突出,这样的科学管理模式不仅优化了企业资源的配置,也使得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共赢观念应当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得到体现

整合思维还应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发展考虑,突出共赢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实施内涵。只有切实寻找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共同利益关联,才能更好地发挥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实践效果,突出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进而突出整合思维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整合思维的运用关键在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其中的企业资源不仅包括相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还与必要的战略管理知识资源密切相关。整合思维的发展正是形成于这样的资源基础之上,强调一种系统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商业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模式选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不同于个人主义的片面思维模式,整合思维更加注重资源整合的完整性,战略管理的整体效率与资源整合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整合思维运用,应切实发挥一切资源的使用优势,体现整合思维的实施效果,这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蒋峦,蓝海林,谢卫红.整合:企业战略发展新趋势[J].统计与决策,2002,(01).

篇4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49-02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中国高校经管类本科普遍开设的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理论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完善。然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现实企业的战略管理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应用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领会,如何理论结合实际的灌输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如何让学生领会到战略管理的精华,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所在。由于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创新性和艺术性,因此,战略管理具有区别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偏重于某一职能领域的管理的特点,这便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工作应区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从以下路径对战略管理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引入的创新模式

20 世纪60 年代企业战略管理开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日渐完善。但是,就教学效果来看,目前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认为,有效地案例引入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模式。案例教学是在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基础上产生的,指教师运用案例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有两种,一种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另一种是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二者各有所长[1]。哈佛式案例资料完备,能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要素的能力。杜鲁克式案例选取的大多是企业某个侧面情况,这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案例的引入都是必要的,而且这两种案例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互补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具体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在什么情况下引入,传统的教学研究文献并没有给出好的建议,我认为可以在如下场景下分别引入。

1.在知识关键点引入恰当的杜鲁克式案例。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引入企业战略管理有关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本科生来讲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不配合案例讲解,学生难以领会概念的真谛,也就不能提起学习战略管理的兴趣,这种场景下引入杜鲁克式案例就非常必要了。这种案例的引入有两种模式:其一是想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案例,之后引入相关概念;其二想给学生讲解概念,然后配合相关的生动案例。必须注意案例选取应该与知识点密切相关,具有生动性特征,并且最好具有时效性,也就是案例不能太陈旧。

2.哈佛式大案例的引入。在每一章讲解完成后,选取一个与相关章节紧密联系的大案例讲给学生。一章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把相关大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在下次课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完成案例的阅读与思考,并完成有关作业。上课时,以讨论为主,并要求学生代表作总结性发言,教师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这种模式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该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结合管理实践材料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哈佛式综合案例的引入。讲完企业战略管理所有理论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入两到三次综合案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在费雷德·R.戴维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2],以及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3] 中都有这种综合案例。事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并提前做一些针对案例的问题作业,课堂以讨论为主,鼓励发言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答交流为手段、以深度思维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理论讲解后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师通过提问某理论的内涵、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举出某些与理论相关的生活事例。当然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讲解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场景使用互动模式效果非常明显,可增加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互动模式可以有三种:(1)课内发言。课内发言关键在于课内发言的组织。课堂讨论的效果一般会随着发言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教师可以采用组长负责课内汇报,其他同学举手补充说明的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2)实践教学互动模式。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企业战略管理课教学中可使用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教学、管理游戏体会模式等。让每个学生尽量跟踪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企业,并运用所学知进行分析,并在必要的时候在课堂上交流。(3)师生双向提问式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方互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适时在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维系一种良性的互动[4]。

三、引导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为支撑,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深入领会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为具体路径。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的自发学习,提高学的学习兴趣,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展开联想,结合现实,深入分析,普遍联系的理解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依托信息化媒体获得各种与学习有关的资料。

通过布置其中作业与期末考核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开放的信息渠道,搜索企业的信息,完成某个特定企业的案例制作。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问题,并给出相应答案,并做好案例作业幻灯片制作,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写作作业幻灯片的展示,由教师进行点评,或者教师制定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在进行最后的点评。

这种引导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作业评判标准之上,让学生了解作业是如何评分的,成绩是如何准确公正给出的。在案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出案例的评价标准,标准越详细,学生越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避免案例评判标准的模糊化。

总结

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案例,并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不同类型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入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展开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互动模式的选择可以在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互动过程模式,有针对性地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采取引导为主的开放教学模式,布置利用开放信息的案例制作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信息手段,提高学生准确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点与相关信息结合、与现实企业管理实际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揭筱纹.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府新论,2008,(5):155-157.

[2] Fred R.David.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 and case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市场经济企业发展

目前,面临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要保证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科学的建立战略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抓住机遇,应对行业竞争以及各方面的挑战。在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导层缺乏一定的战略管理知识和能力,未建立有效的战略发展体系,使企业缺乏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要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企业结合市场经济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并有效运用管理技巧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特征

企业战略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制定的经营目标。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整体性。企业战略管理是根据企业自身整体经营特点及经营情况制定的将要实施的战略目标,需要从企业整体进行考虑,结合企业总体利益,企业的所有运营活动、管理方针都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长期性。战略管理之所以为战略,因为其是企业经营利益的长期性目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风险性。所有企业战略管理都容易受到整体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经营状况等情况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制定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制定,需要通过企业自身人力资源、技术水平、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次更要结合当前新时期市场特点,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进行战略管理的选择,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一)综合战略

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各方面因素以及市场特点,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以及独特的服务来面对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创新战略

企业要保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结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及时开发新产品、以及市场运作的创新,来提升产品的优势,以此做到稳定已有客户群体,并有效开发新的市场。

(三)整合战略

是指通过对同行业或者其他领域企业优势的借鉴与利用,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来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如:中国医药集团对国内优势医药商业的整合;成都红旗连锁在连锁超市行业的整合。

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战略意识和能力不足

集中表现在部分中小企业以及私立民营企业。目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占据市场多大99%。然而,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市场动态的分析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把握,盲目追求利润,在战略管理意识和能力上不足。

(二)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小企业通过一定发展,都明确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企业也制定了企业战略目标,并以目标来进行发展。但是企业缺乏对战略体系的完善,只注重目标,缺乏战略实施方针、战略评价以及根据市场变化特点进行有效调整的完善体系。因此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结合。

(三)企业战略目标实施不利

主要在部分企业中,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并予以实施,但是缺乏对过程的控制。特别是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自身条件及市场环境不断受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了变化,而战略目标的实施却一成不变,致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措施

(一)准确进行战略定位

首先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对市场进行调研并科学分析,从而找准市场发展方向;其次,企业需要对自身经营状况、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消费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及特点;最后,需要做好同业内市场占有率的分析,总结自身产品不足以及同业者的优势。总体结合以上三方面,来对企业战略进行准确定位。

(二)健全战略体系

主要针对部分企业盲目发展的情况。健全的战略管理体系,是通过战略制定、执行、评价以及调整的完善管理体系。通过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情况的综合分析,来对战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调整,有效保证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保企业投资收益以及产品效益。

(三)完善组织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和组织结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完善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基本元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层次不清,且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上有很大难度,对企业的发展阻碍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避免各种漏洞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竞争,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力,并有效进行发展,就需要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并进行企业有效的战略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曾忠禄.企业战略管理对竞争情报需求的演变研究[N].情报学报,2014,33(1):4-10

[2]李磊,徐雨森.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与分析--以“沈阳机床跨国并购德国希斯”案例讲解战略联盟[J].中国商贸,2013,(26):69-70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就要求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采取何种策略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1企业文化与战略要点

1.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表现,可以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制度层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精神文化,它是用肉眼可观察到的,如公司的名片、产品的包装设计、企业的社会形象等,这些可以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态度。制度层的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对特定节日的处理和人际交往的拓展,如企业的表彰大会、文娱活动等。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经营态度,它是企业管理的软实力,是企业在长期管理中总结出的凝聚企业员工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内部的日常工作流程和细节方面以及工作氛围,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所形成的特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标准,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深层次的表现就是企业内部的精神和思想,引领着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背景,所以,在探究企业文化的发展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处的时代。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必须要主动适应时展的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引领员工志存高远、努力拼搏,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不懈奋斗。

1.2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起源于古代军事实践。当前,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思想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经济各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战略管理及对策研究。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其战略管理的思想及理论体系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综合设定的战略目标,以及为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而建立起来的动态管理过程。无论企业自身情况如何,外部环境怎样,企业管理者都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1.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1)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实现的发动机。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力地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是推进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如果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企业员工就能更好的认知认可,并转化为自觉行为,相应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这在先进企业中并不鲜见,如沃尔玛、中石油、壳牌、国家电网等,他们的成功有世界经济浪潮的助力,同时,与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不可分割的。

(2)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的安全绳。借助企业文化的思想引导作用,企业可以和谐的处理各种内外部关系,为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的内在约束。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能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核心价值、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化环境等软约束,更体现在企业制度、产品管控等制度性的硬约束。企业经营理念和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共同组成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经营理念通过无形的手引导员工的思想,公司规章制度体系通过有形的手规范员工的言行。因此,企业文化能助推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2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策略分析

2.1高度重视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

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综合考量国家调控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周期等宏观因素和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员工队伍建设等微观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兼顾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等要素的基础上,为企业持续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战略管理,始终保证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统一。

2.2完善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战略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下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员工行为,指导他们了解企业文化内涵,熟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层次清晰的责任制,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战略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协调发挥好企业发展各因素的作用,统一制度和标准,做好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工作,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制度体系。

2.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将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正向激励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助推企业战略管理措施落地。统筹衡量员工的文化素养、工作执行力、业绩情况等因素,在员工绩效薪酬管理上加以体现,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自觉践行企业文化,投身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积极性。合理利用企业员工间的良性竞争氛围,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搭建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开设信箱广泛收集员工意见建议,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工作之余增进企业内部沟通融合,开展员工培训,举办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优秀企业文化在员工间的认知认可度,形成员工与企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2.4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企业的品牌形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有形的品牌功能性和无形的品牌魅力。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动态变化着的。有形的品牌功能性通过有形的产品服务为客户带来功能性满足和体验,由此形成功能性需求与企业品牌形象的紧密联系。无形的品牌魅力则需要采取企业战略管理措施来赋予企业品牌独特魅力,从身份、地位、心理等多个角度为客户所感知,认同接受企业的个性特征。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企业凝聚力。企业品牌作为为企业文化的载体,良好的企业品牌会在市场上引起巨大的文化浪潮,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企业中远期战略管理目标按下快进键。。

结束语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行为,支撑着企业快速持续稳定发展,而具体的战略管理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顺应企业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企业战略管理要充分的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主动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常态,只有这样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强化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凝聚员工、引导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谱写企业辉煌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困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朝着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也使得我国融入到世界的经济大潮之中。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挑战,使得国有企业也面临日益紧张的竞争。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如何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本身价值呢?强调战略性管理,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摆脱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国有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困境

1.随意性偏强,管理规范度不足

随着国有企业经历了改制,但是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呈现较强的计划经济特征以及资本结构上的特殊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无法摆脱现行的“以人管人”的固有模式。就国有企业管理而言,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整套的制度去管理其财务、安全、生产与营销等各个方面。但是,国有企业目前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过于朝着行政化的方向倾斜,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面临人为因素的重重障碍的阻挠。

2.国有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模糊不清

就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长期性战略目标模糊不清很容易影响到战略管理的实施。考虑到国有企业更换领导的频繁度,但是每一任领导的管理目标却不同,也使得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常常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下。这样不仅无法积累发展经验,还会让下属感觉到无所适从。正如国外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评述一样,中国的企业虽然非常的重视战略,但是却没有懂得真正战略的含义。虽然国际企业看起来什么战略目标、方向都没有,但是实际上来看,其实什么战略都不缺。很多国外的企业的目标制定了就是几十年的奋斗,无论是经理更换了好多位,其主要的目标、政策都不会改变。

3.企业管理趋同性严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现今社会市场竞争强度也在飞速的加剧,使得企业在技术、产品与服务上越来越趋近于同化。并且,这一种趋同性不仅仅是表现在了相同的行业之间,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其趋同性也是异常的明显。但是,不同的企业,其管理都应当具备自身的特色,能够科学的选择自身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在同化“泛滥”的市场中占据竞争前茅。不过,为了能够取胜,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不断地强化管理,而这样的方式使得企业越来越难摆脱成本管理,导致企业的生存逐渐陷入到“无法自拔的泥潭”。再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虽然看起来是循序渐进的增长,但是却可能面对急速衰落的现象。而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案例:在这一次金融危机中,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经济的不断脆弱,国有企业又应当如何去面对呢?找寻发展优势,开展战略管理,才是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困境的改善措施

1.树立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观念

第一,作为领导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不可少,严禁出现个人功利主义思想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企业战略管理的心态;第二,注重战略管理意识的强化,懂得适当分权,能够将手中的事务分给中层管理人员,而将自身的精力放置在长远的战略规划之上。

2.注重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层,还需要对企业战略管理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敢于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能够跳出思维框框的局限。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领导者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来制定企业的长远目标,完成国有企业赋予的使命,能够运用发展的目光,去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3.战略管理的宣传工作不可少

第一,扩大宣传战略管理的渠道,能够通过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的方式,让企业内所有人员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了熟于心,从而明确统一思想,确保在企业目标的实现上能够同方向用力;第二,确保每一位员工对企业之外的行业竞争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来提升自我责任感与面对竞争的危机感,懂得观念的转变,应对战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协同企业摆脱困境。

4.认真分析国有企业战略重点

明确国有企业战略重点,才是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关键。国有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外部环境,考虑到自身企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合理的分析内部优势,善于把握外部机遇,并且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的战略重点。在各个方面加以考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吸引力,能够挖掘市场发展前景。如此,才能够让企业培育出来的竞争力属于企业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

5.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施

作为国有企业,应当让战略变成众人都可以理解,并且能够推行出可操作的实际方案,同时还能够对实施中的战略进行监督,做好反馈工作。企业在管理上还需要建立“追踪问效”的目标制度,让每一位员工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有着自己的责任,让员工从心底产生完全目标任务的使命感。这样,可以驱使每一位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够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规范自己,更好地贯彻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目标。

三、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势在必行,只有懂得分析国有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困境,才能够准确的找出国有企业战略困境改善的有效措施,从而在面对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罗晓红.国有企业战略管理:难点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0(06):55-56

篇8

由于战略管理主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等企业可持续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理论和操作性,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有别于市场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偏重于职能领域的管理特点,这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有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和抽象性

有不少学者和学生都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属于企业家或高管团队的职责,而非中层管理者或一般员工的指责,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过多的讨论战略问题不助于企业绩效。这样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战略管理具有高层性,并不是说企业的其他员工和管理人员不能没有战略思维,只须执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中高层管理团队、一般员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打造基于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团队之间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战略管理的高层性指的是,企业高层或企业家在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基于整合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视角制定企业的总战略,而不是全部的战略。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职能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同时也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概念和理论都来自于国外,当然其中也有我国的战略思想。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如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五力模型、竞争多态性、多元化、国际化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是相当抽象的。加上教科书中不少案例来自于国外,由于市场制度、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距,国外的企业案例虽然能较好的解释书本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制度以及中国企业现阶段发展的特征,这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国内外企业的了解和实务经历,要求学生短时间内结合理论与企业实际来深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和相关理论,是较难的,也是抽象的。

1.2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很强

企业战略管理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个核心,以企业内外部战略要素为起点,分别从企业的职能层、业务层、公司层三个层面进行企业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变革。企业的三个层面和战略的三个过程,构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也是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但这个分类需要之前对企业的职能管理理论有一定的理解和综合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理解这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相对于传统教战略管理教科书的理论体系,现在比较盛行的教科书,如希尔、琼斯、周长辉编著的《战略管理》和希特、爱尔兰、霍斯基森编著的《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都逐步加入了战略领导力、组织结构与战略、公司治理、战略性创业等新知识,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强化了管理伦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如果学生对其中的理论理解不好,可能会对整体的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解偏差。

1.3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都要求学生积极融入到团队讨论当中,并且根据任务要求做好相应的材料准备、小组讨论和发言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学生在探讨战略管理案例过程中,学生将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并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自我学习、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同行交流,我们发现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然而,不少学校并没有明确《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过于陈旧,忽视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和网络经济不断兴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实践需要的战略人才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较强管理认知能力的前提,忽视了学生战略思维和管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理论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整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水平。

2.2教学内容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不少普通高校本科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设置时,过分强调教材内容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忽视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联系,例如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不断融合的产业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这都需要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才能有更深的理解;此外,真正走出学校、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的课程教学很少,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割裂,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提升。

2.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普通高校受制于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观念和学校资源等条件,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多媒体教学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师生互动性不够,缺乏对学生战略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讨论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更多的依赖记忆来学习,而非通过有效的讨论、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来推动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现在对课程考核方式更多的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团队合作方式完成战略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转向以个人为主体、以记忆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4案例教学应用不够,切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仍需开发

现有不少优秀教材的理论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安排合理,但是不少教材里面的案例很多是来自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缺乏对我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对本地区优秀企业和我国30多年来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研究。由于存在着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少教材案例仅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很难让学生根据他们对产业、企业发展的理解提出他们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使得学生将理论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3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和建议

结合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

3.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要求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认知能力,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建议选择理论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如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并配合实践导向型课程体系为主的教材,项保华著《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该门课程不能仅依靠一本教材,要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两本以及以上的教材。确定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主要以三个层面、三个战略管理过程为基础框架进行战略理论的讲授,在基础上要充分引入企业案例,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发言,以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讲授、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考核方面,加强学生平时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案例研究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应试教育向能力提升转变。

3.2围绕课程重点,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本土案例研究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大量的案例演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领会和掌握战略分析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开发,适当选择国外经典案例是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逐渐增加中国企业的案例,特别是30多年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优秀企业,也要引入在这个过程中失败的企业,让学生从国内外企业、成功失败两面来思考战略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纯理论分析化的战略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从创新、战略创业、社会创业等角度思考这些案例可能给予的商业启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加强本地化案例研究,选择本地区优秀企业进行深入的访谈和案例研究,形成国外经典案例、国内案例和本地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既能够领略到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先进性,也学习到国内企业和身边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和老师的社会关系,邀请企业家参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特别是案例课程的讨论,通过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3与学生深入沟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