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8篇

时间:2024-03-09 17:11: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篇1

关键词:秸秆;焚烧;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0502

1淮南市秸秆焚烧现状

露天焚烧秸秆,危害多多。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SO2、NO2、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既严重污染空气,又危害人体健康[1]。同时,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淮南市秸秆焚烧重点控制区包括:田家庵区舜耕镇、安成镇、曹庵镇、三河乡,大通区洛河镇、上窑镇、九龙岗镇,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唐山镇,八公山区八公山镇,潘集区田集街道、平圩镇、古沟乡,凤台县刘集乡、凤凰镇,大山镇,毛集实验区毛集镇,淮南农场等建成区周围5km;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公路两侧各2km;油库、粮库、林地,重要通信、电力设施等周围1km区域。

对于淮南市2013年夏季秸秆焚烧情况作了调查。2013年6月3日下午笔者在督查中发现田家庵区徐马村存在3处火点,田家庵区安城镇沿淮村存在2处火点,谢家集区小孤堆乡许桥村存在1处火点,八公山区山王村存在1处火点,八公山区孔集村大片农田正在焚烧。督查期间,部分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焚烧秸秆现象。

2秸秆焚烧的原因

(1)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机械收割留茬较高,影响下一季庄稼的播种。

(2)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

(3)缺乏正确的引导。近年来,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提出了不少解决的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无人去做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4)缺乏处置技术。首先,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只剩下“付之一炬”。其次,农民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

(5)机械收割留茬较高。据调查,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因功率不够及机械手图省油等原因留茬高达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种植的困难,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6)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单靠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千家万户秸秆处理的问题[2]。

3秸秆焚烧的危害

(1)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5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3)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m,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航空公司及旅客对此反映强烈,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在农田焚烧稻草秆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3],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板结不耐旱。

(5)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4对策与措施

4.1对策

(1)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4]。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秸秆饲料:秸秆的自然密度通常为30~50kg/m3,如此“蓬蓬松松”的原料很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因此对秸秆首先进行就地高密度压缩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瓶颈”的关键,只有将秸秆高密度压缩了,才能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及流通创造有利条件[6,7]。

(3)秸秆燃气: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干馏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8,9]。

(4)秸秆直燃发电: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的出台,秸秆发电备受关注,目前秸秆发电呈快速增长趋势。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都把秸秆发电作为一个重头戏,秸秆发电概念在资本市场也开始活跃。秸秆发电利国利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4.2措施

(1)收割要“擦地皮”。不留茬或少留茬,秸秆粉碎还田,就地利用。

(2)潘集秸秆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3)加强引导,加强监管。

5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

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从经济方面看,通过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从社会方面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抑制秸秆焚烧,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优化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从政治方面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特别能够促使空气清新、航运和道路畅通,保持社会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11~221.

[2]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C]//2008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国际研讨会暨东盟与中日韩生物质能源论坛论文集,2008:159~166.

[3]高利伟,马林,张卫峰.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173~184.

[4]刑廷铣.农作物秸秆营养价值及其利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0~25.

[5]陶用珍,官映亭.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应用[J].维索科学与技术,2003,11(1):42~52.

[6]张子仪.中国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70.

[7]贾万福.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利用[J].中国畜牧杂志,1996.32(1):43~44.

篇2

关键词 秸秆;政策;成型燃料;就地焚烧;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13-04

0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的现象较为严重,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微小粒子,影响当地空气质量,成为引发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国庆期间,周口焚烧秸秆再成“雾都”,并造成高速路5次关闭。2013年6月,印度尼西亚的“烧芭”活动(即通过焚烧热带雨林获得耕地的非法行为),引发了森林大火和严重的雾霾,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邻国,对所在地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大气污染和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化的焦点问题。世界许多国家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举措。生物质能源除了可再生和清洁外,还是目前主要的可以直接使用和大规模生产的能源产品,生物质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每年总产量超过8亿吨,有1/3没有被资源化利用而被就地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消除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现象,并提出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的对策十分必要。

1 秸秆利用及就地焚烧现状

1.1 基本概念

1.1.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广义的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体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组成生物质最重要的元素为碳和氢,碳和氢可以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热。因此,所有生物质都含有一定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生物质中。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态。生物质能可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光合作用: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1.1.2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指去除籽果实的农作物茎、叶、秆及根等部分,包括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纤维类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豆类作物秸秆和棉麻秆等。农作物秸秆属于生物质。农作物秸秆中蕴含生物质能。

1.2 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分布

根据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秸秆资源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按照人口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左右逐步增加到最高水平,达到10亿吨。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粮食主产区。考虑到收集成本,人均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宁夏、河南、河北等省。

1.3 秸秆利用现状及剩余秸秆量估算

目前秸秆的用途主要是作为肥料还田,作为饲料喂猪喂牛,作为燃料用于炊事和取暖,以及少量作为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调查结果表明,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中,作为肥料的使用量约为1.02亿吨,占比14.83%;作为饲料的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比30.66%;作为燃料的使用量约为1.29亿吨,占比18.75%(其中生物质发电3000万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320万吨,其余均使用低效的户用炉灶直接燃烧使用);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的使用量约为1500万吨,占比2.18%;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的使用量约为1600万吨,占比2.33%;秸秆废弃及焚烧量约为2.15亿吨,占比31.25%。如图1所示。

图1 秸秆利用现状―各种用途所占比重

1.4 秸秆剩余量增长和秸秆就地焚烧的原因

笔者2013年1月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结合之前对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采访,发现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量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配合饲料用量的增加,导致用于还田和饲料的秸秆需求量减少;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化石能源用量的比例增加,导致用于燃料的秸秆量减少;三,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常年居住人口大幅度减少,对燃料的需求也急剧下降。这些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部分本来是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来利用的,但是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市场还未完全形成,剩余秸秆还没有被有效利用。

中国农村大多实行一年两季、两年三季、甚至一年三季的种植制度。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秸秆闲置在田间。农民由于农忙,没有时间、没有人力将秸秆打捆收集,也没有地方放置秸秆,他们将剩余秸秆在田间就地焚烧处理,以便尽快种植下一季农作物。对农民而言,这是处理剩余秸秆比较经济、方便、有效的方式。

1.5 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由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大,秸秆产量也相应大,就有更多剩余秸秆被就地焚烧,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地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如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中国面积广大,纵跨热带、温带、寒带,所以粮食播种与收割季节也不相同。图2为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遥感图,深色部分为秸秆焚烧区域。图中显示,夏季和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秸秆焚烧现象十分严重。而春季和冬季,则以较南端地区为首要焚烧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季耕作制度,小麦在夏季收获后必须立即种植秋粮,收割和播种的时间仅有10-15天,称为“双抢”即抢收抢种。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成为农民处理秸秆的首选,在图2(b)季节,无论秸秆焚烧的区域范围、还是焚烧强度,均远远大于其他季节。

图22003-2010年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时间和空间分布(a-春,b-夏,c-秋,d-冬)

1.6 秸秆就地焚烧的危害

秸秆就地焚烧对环境危害极大。图3为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遥感图,图3和图4显示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粉尘以及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处于介稳状态。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此时雾气液滴是固液两相混合物,呈灰白色,即为结合形成的雾霾。雾霾中液滴浓度小于雾,液滴比重也小于雾,因此可以将秸秆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带到更高的空间高度和更为广泛的区域,也大大延长了颗粒物的沉降时间。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农作物就地焚烧即为其中之一,虽然总量不大,但是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粉尘分散在空气中,成为气溶胶,难以散去。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间段内,将对雾霾的产生起到显著的作用。

图3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9]

图42014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某村秸秆焚烧现象

(笔者实地调查)

检测数据表明,就地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我国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可收集秸秆被废弃及焚烧。这些秸秆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而且还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2 秸秆就地焚烧治理对策

2.1 对策设计思路

目前,各地政府对秸秆焚烧主要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堵”,颁布禁令,禁止就地焚烧秸秆,但这种做法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剩余秸秆依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除了就地焚烧,农民没有更好的处置剩余秸秆的利用途径。所以我们设计对策的思路主要是“疏”,即以政策引导,开创秸秆回收利用市场,引导农民把剩余秸秆卖给企业,让企业加工转变为“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由政府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形成秸秆高值化加工和利用产业链,使“废弃物”变为“资源”、“高值商品”。其结果是一种“疏”、“堵”结合的政策,力求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秸秆就地焚烧现象。

2.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路线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利用木质素充当粘合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挤压成的固定形状燃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原料量大、适用范围广、规模适应性强、易于运输和存储等特点,可以明显提高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和燃烧效率,易于实现产业化和规模使用,大大提高农林废弃物的热效率,是一种低投资、低成本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图5和图6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和加工流程 。

图5部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

图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加工流程

传统的薪柴炉灶热效率一般在5%-8%,经过技术改造的省柴节煤灶的实际使用热效率也只能达到15%,而使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高效炉具的热效率可以达到60%-80%。这种燃料燃烧时黑烟少、火力旺、燃烧充分,烟气中未燃烧充分的C颗粒和SO2、NO2等腐蚀性气体较少,因此对炉具的腐蚀相对较小,对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特点,相应的设备和工程建设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而且这项技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应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并具有潜在的足够大的应用市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将是利用剩余秸秆的有效方式。图7显示我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在逐年递增。

图7近年全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

2.3 具体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秸秆就地焚烧现象严重,同时在企业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排放较高的燃煤锅炉,造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建议:

1)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2)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强对禁止就地焚烧秸秆的宣传力度;

3)政府出台鼓励和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4)政府对进行锅炉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2.4 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

2.4.1 技术可行性

现在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设备,如压块机、粉碎机、锅炉等,已有成熟的技术,并投入了实际使用。相应的技术体系、产业模式也都趋于完善。

2.4.2 经济可行性

我们分别从对策建议所涉及的农民、企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以及从普通公众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各利益相关方是否能够受益,当各方均能受益时,则认为对策建议可行。

1)对于农民。我们在河北省固安县3个村对农民家庭进行走访,并做了问卷调查(农村秸秆资源问卷调查表见附录)。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员普遍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导致当地农户普遍劳力不足。由于秸秆历来被认为是极少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所以就地焚烧这种最为简单的处理秸秆的方式,成为当地农民的首选。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果有人收购秸秆,当地农民是愿意出售的。例如,这几个村农民生活水平较为贫困,农民愿意以一吨100元的价格(在全国属于较低价格)出售秸秆。因此保守估计,如果全国范围每年2.15亿吨剩余秸秆全部得到回收,就有215亿元转化为农民收入,这将大大增加全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为企业收购秸秆的中间人。一吨秸秆的收集、运输、储存等环节大约需要一个劳动力工作两天,按每个全职劳动力每年工作200天计,2.15亿吨秸秆利用过程的初级环节就将为农村增加约20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使农民无需到外地打工,做到“离土不离乡”,势必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2)对于企业。在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后,仍然坚持使用燃煤的企业将会比使用秸秆燃料的企业花费更大的成本来达到环保指标。此外,使用燃煤而不对烟气排放系统进行改造,还可能增加企业运行的社会成本,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如处在华中地区的郑州某洗浴中心,原先用煤烧热水,排放大量浓烟和粉尘,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居民经常向环保部门投诉,致使洗浴中心不时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和查封。更换了生物质燃料锅炉后,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再没有居民投诉,从而使洗浴中心可以正常营业,生意兴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双赢。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可以预见政府将会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也将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必将会付出较高的代价,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燃煤企业在环保改造时也可以选择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但由于天然气锅炉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秸秆燃料,因此,从长远看,使用秸秆燃料替代燃煤,是目前燃煤企业环保改造时一个更为经济的明智选择。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及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见表1与表2。

设备名称 投资(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锅炉 48.50 48.50

辅机 19.78 20.97

除尘系统 2.00 2.00

脱硫系统 湿式脱硫3.26 布袋除尘27.50

合计 73.54 98.97

烟气硫含量 脱硫前1000mg/m3 脱硫前5mg/m3

烟尘浓度 除尘前19000mg/m3 除尘前60~7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计

表1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表

运行费用 运行成本(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更换布袋 0.00 6.00

脱硫剂 9.50 0.00

水电费 2.50 1.00

合计 12.00 7.00

烟气硫含量 50mg/m3 5mg/m3

烟尘溶度 100mg/m3 2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年运行5000小时计

表2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表

对于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将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拥有庞大市场后得到极大改善。以山东省某一秸秆成型燃料企业项目为例,此项目年产2000吨秸秆成型燃料,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50万元,设备折旧时间为10年。企业以200元成本(包括收集和运输成本)从当地农民手中收集秸秆,加上水电、场地、人工、包装、销售及其他费用,每吨成本约为345元。市场销售价为450元每吨,毛利润约为105元每吨,企业只需约7-8年即可收回成本。可见,在秸秆市场得到完全开发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工厂将增多,技术也会逐渐发展,设备成本会降低,其经济前景会越来越好;

3)对于当地政府。实行这项政策可以改善当地环境,其生态环保效益不可小觑,并且还可节省化石能源,同时可以增加就业率。由于该政策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自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提高政府声誉,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绩;

4)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企业减少燃煤而改用生物质能源,最明显的结果是烟尘、雾霾的减少,从而改善环境,因此也必将得到民众的赞同。

总的来说,在有大量剩余秸秆资源、拥有较成熟的处理技术、以及利益相关方和公众支持的地区,考虑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益,这种剩余秸秆治理方案是可行的。

3 结论与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秸秆就地焚烧不但对空气质量和人们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解决此问题,要从根源入手。建议:首先,当地政府可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使用高污染锅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农村加强就地焚烧秸秆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其次,对从事秸秆能源化利用产品生产的企业予以财税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增加农村剩余秸秆的收购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最后,给予企业燃煤锅炉改造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为秸秆能源化产品开辟市场,形成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

本对策方案标本兼治,因而是可行和有效的。将秸秆加工成固体成型燃料可使多方受益,既从根源上杜绝了秸秆就地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又使原本被废弃的秸秆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秸秆这种生物质能源。企业经济上获得效益,政府则创造了就业机会且改善了环境,农民也增加了收入。同时煤炭使用的减少将有利于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该对策建议实施后,我国秸秆剩余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企业革新,促进经济和市场良好发展;同时,还能减少污染烟尘排放,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形成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链,使链条中的各方实现共赢,协同发展。

建议各地政府抓住目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利用的有利时机,尽快开展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润青,秦世平,等.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韩文科.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生物质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苏伟. 清洁发展机制读本[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雅克・范鲁,等.生物质燃烧与混合燃烧技术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秦世平等. 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项目可研编制方法与实践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6]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王亚强.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J].北京:资源科学,2006,28(1).

[7]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8]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

篇3

关键词:秸秆焚烧 外部不经济 对策

一、秸秆焚烧的现状与原因

1.秸秆焚烧的现状

在农村,每当夏收秋收之季,便能看见大量秸秆被焚烧,滚滚浓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成为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12 年粮食总产量接近 6亿吨,伴生的秸秆产量高达 7亿多吨。据统计,全国秸秆的焚烧量约占总储量的 35%,带来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焚烧秸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情节严重者可处以罚款。2005年9月5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民航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禁止焚烧秸秆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年夏秋两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都会积极开展禁烧秸秆的现场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秸秆焚烧的地点、面积等信息,尤其是随着环境卫星等设备的出现,更为秸秆焚烧的检测提供了方便。由此看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秸秆焚烧问题.但是在这么多的法规条例面前,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2.秸秆焚烧的具体原因

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严禁焚烧秸秆,但是焚烧却屡禁不止,更有愈烧愈烈之势。很多农民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可是面对重重法规和执法人员的“围追堵截”,依然会去焚烧秸秆,原因有以下几点:

2.1收割时间紧,耕种繁忙,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

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农忙时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要将收割后的秸秆运送出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选择就地焚烧的方式。

2.2机械作业弊端多

据调查,由于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功率不够,再加上操作人员为图省油,机械收割留茬高达15到20厘米,造成了下一季耕作的困难,因此农民便将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焚烧。

2.3科学技术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

现实中,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不再将秸秆当作燃料,不烧掉也没其他用途.其次,由于技术落后,农民无法将秸秆“变废为宝”。对于其他可替代途径,要么实施成本太高,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其中运送也会有交易成本产生。

2.4政府缺乏正确引导

近年来,针对农作物如何综合开发利用,政府提出了不少解决途径,但是由于政策实施不到位,资金投入少,宣传力度小,没有专门人员去组织协调,使得执行结果并不理想。同时,政府津贴不到位,试点的秸秆气化站利用的秸秆太少,行政手段和奖惩制度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秸秆焚烧的“外部不经济”

1.秸秆焚烧的“外部性”分析

一般地说,单个经济主体的某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可以当成是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时候,某个人的某种经济行为可能给社会上的其他人带来好处,而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此时这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个人利益就小于给他人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经济”。也有相反的情况,个人的经济行为可能给其他人带来危害,然而却没有或者没有能力给他人给予相应的补偿,这种情况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此时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旅游景点乱丢垃圾,在公共场所抽烟以及本文中提到的秸秆焚烧,都造成了“外部不经济”。

农民作为“经济人”,在选择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上,定是以私人成本最小为准则。鉴于收割时间短,耕种繁忙,而且农村劳动力不足,运输成本等问题,秸秆的传统的能源功能被煤电取代,而其他的替代用途,比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和秸秆建材等都需要时间和资金,并且技术和市场等条件也成为制约因素。相比之下,农民很大程度上会选择焚烧秸秆。设秸秆的焚烧成本为C1。政府部门为处理秸秆焚烧导致的空气污染、交通受阻等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市民因为空气污染会受到损失,此时的社会成本称为C2。明显地,秸秆焚烧的私人成本要低于社会成本,即:

。从农民个人角度来看,焚烧秸秆不仅省去了时间、劳动力以及运输的成本,而且可以烧死虫卵,其草木灰可用作施肥。将农民焚烧秸秆所得到的利益记为V1,如果焚烧秸秆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并且小于社会成本,即:

,那么农民显然会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

2.秸秆焚烧“外部不经济”的主要表现

2.1影响市民身心健康

秸秆在短时间内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和可吸入性颗粒物不仅会影响市民心情,扰乱市民的正常生活,更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严重伤害。秸秆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的浓度非常高,一旦被人体接触吸收,非常容易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的疾病。

2.2破坏生态环境

焚烧秸秆会产生约700℃的高温,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焚烧秸秆会使秸秆中的有机物流失,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秸秆焚烧的遗留物将会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2.3引发火灾

焚烧秸秆容易加速空气的对流并且改变风向,严重时会产生“火球”漂浮在空中,极易引发火灾,造成经济损失。

2.4造成秸秆能源的浪费

作为可再生能源,秸秆能源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来说更加“绿色”和经济。

三、焚烧秸秆的外部不经济的对策

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使农民自愿地选择不去焚烧?农民不焚烧所失去的利益为(V1-C1 ),同时由于没有空气污染,市民和政府将会避免损失(C2-V1)。由于(C2-V1)>(V1-C1),所以如果采取某些方式来重新分配焚烧秸秆的成本或损失,农民个人与整个社会的损失都可能减少。

1.综合利用开发才是王道

篇4

关键词 玉米秸秆;焚烧;危害;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34-01

青冈县连续多年玉米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3.33万hm2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种植面积又分别提高到15.8万、15.0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5%、88.3%。由此产生的玉米秸秆逐年增多,除一部分用于农户的烧柴、牲畜的饲料及少量的能源外,还有一部分就地焚烧,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从玉米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危害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1-2]。

1 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元素,在焚烧时经过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在焚烧玉米秸秆过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风天气,容易波及相邻未收获作物地块、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1.3 影响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秆焚烧后,会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细菌等死亡,腐殖质固化,这样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质。

1.4 对交通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露天燃烧玉米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增加了交通隐患。近几年,黑龙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时,由于焚烧秸秆,导致可见度低,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 玉米秸秆焚烧的成因

2.1 秸秆还田仍有一定难度

秸秆还田困难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温度很低,秸秆还田的地块内秸秆很长时间难以腐烂,对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过松,大孔隙比较多,使作物下茬不扎根,出现“吊根”现象,严重时死苗;三是秸秆还田费时、费工,增加成本;四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调,使作物生长缓慢、苗黄、苗弱。

2.2 “以机代畜”后,秸秆饲用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已大面积普及,农民种植玉米,从春种到收获已全部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取代过去传统人工和“牛马耕做”,大牲畜的养殖已逐年减少,因此秸秆的饲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的城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农民已经住上了楼房,对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 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利润低下

由于家家户户耕作面积少,集约性经营不多,每户的玉米秸秆销售所得金额扣除运输等费用剩余不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

2.4 缺乏宣传和引导

缺乏正确合理的宣传导向,农民对秸秆焚烧有误区,认为玉米秸秆焚烧后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富含大量钾,适合酸性土壤,同时可为下茬作物补充营养。

3 玉米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多措并举利用秸秆资源

一是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通过秸秆还田,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归还一部分磷、钾等养分,既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应减少,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种植业上的“三减”原则。二是积极发展养牛业。把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既消化了秸秆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为青冈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秸秆通过严格的发酵处理或者常压灭菌处理可以作为双孢菇、平菇、鸡腿菇等菌类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约经营土地,以大户和合作社形式发展,这样使一部分玉米秸秆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发电和秸秆深加工[3-4]。

3.2 加强对秸秆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秸秆收集和打包机具上享受一定的农机具政策补贴。同时,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建立秸秆储运中转收购站,以便于农户就近转卖,减少农户运输成本,积极引导农户由剩余秸秆焚烧转变成副产品利用,增加农民收益。

3.3 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舆论工具,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介绍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倡导露天禁烧工作志愿者的参与。

3.4 建立县、乡、村责任落实制

以县、乡、村政府长官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对秸秆焚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要充分利用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到田等措施逐级责任到人。大力发挥村民委会、村民小组的作用,实行重点地块专人监管,强化村民轮流巡逻机制,严控秸秆焚烧。政府应积极支持把此项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评比考核体系当中。

4 参考文献

[1] 周奕莹.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9):251.

[2] 张树誉,李登科,李星敏,等.卫星遥感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2005(9):84-87.

篇5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30-03

2012年6月11日,由于周边省份燃烧秸秆产生烟雾和霾,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据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当日是武汉市近10年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一天。秸秆焚烧对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公众普遍担忧。秸秆这“一棵草”的处理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近3 500万t。虽然此次焚烧秸秆不是源于湖北,但湖北省深受其害,且湖北省历史上也多次发生秸秆焚烧的现象。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多次发文严令禁止秸秆焚烧,但一直效果不佳,每到夏收、秋收季节,秸秆露天焚烧引发空气污染甚至航空、道路交通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秸秆的处理问题一直未彻底解决。

1 湖北省秸秆利用的历史背景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农业厅就开始推广应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全省进行对比试验,兴办示范样板。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实施秸秆覆盖还田,增产5%~10%,土壤有机质提高0.05个百分点。秸秆还田不仅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防止因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还能培肥土壤、蓄水保墒、调节土壤生态。1998年,农业部将湖北省列为全国首批沃土工程的试点省,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高留桩等秸秆还田实用技术逐步成熟,农业部先后两次在湖北省召开现场考察交流会。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支持,该项技术推广面临诸多困难,以农户或区域零星还田为主,90年代全省累计实施面积213.3万hm2,每年约20万hm2左右,远未实现规模效应。

2006年,农业部启动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主要任务是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由中央投资对农民购买秸秆腐熟剂给予每公顷300元补贴。湖北省当年由大冶市开始试点,至2011年扩大到26个县(市)实施,累计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核心示范区33万hm2。2012年进一步扩大到42个县市实施,计划建设核心示范区20万hm2,示范带动300万hm2,争取中央投资5 175万元。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实施,一举改变了多年来秸秆利用“有政策无资金”的局面,项目区秸秆焚烧现象大大减少。

2011年,湖北省农业厅在潜江市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样板,整合所属土肥站、畜牧局、农机局、能源办、种植业等系统力量,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原则,统筹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高产创建、农机补贴等项目资金,以点带面,集中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当年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2.3万hm2,汉宜高速公路潜江段基本无秸秆焚烧现象,形成了成熟的秸秆利用技术路线和典型经验做法[1]。2012年湖北省农业厅将秸秆还田列入“重大项目建设年”重点项目,在国道沿线选择3~5个县(市),扩大秸秆还田试点,使秸秆综合利用核心示范区面积扩大6.7万hm2以上。然而,受该项目资金所限,示范面积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要解决全省秸秆问题,必须加大投资力度[1,2]。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秸秆焚烧屡禁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农村人力物力、农时农情与技术普及推广的影响和限制[3,4]。一是农村劳动力成本高,收集、储运秸秆费工费力,农民请临时工清运每天需要100元以上,且农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缺乏劳动力;二是夏、秋收季节抢收、抢种时间紧,而秸秆腐熟时间长,造成矛盾;三是物化技术推广普及不够,农民缺乏相应知识;四是一些秸秆回收企业要么因赚不到钱而放弃投资,要么因缺乏稳定的优惠和补贴政策而积极性不高,回收价格上不去,即使秸秆贱卖也难找到买家。因此导致单方面禁烧措施难以落实。

2.2 秸秆综合利用率低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地方投资建设了一批秸秆人造板、秸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综合利用项目[5]。同时,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栽培食用菌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6]。然而,秸秆综合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推进缓慢。二是秸秆资源与利用现状不清。长期以来,由于对秸秆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了一些调查与分析工作,但仍存在着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等问题。三是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目前,各地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储运体系,秸秆商品化水平低,缺乏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秸秆产业发展滞后。四是缺乏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和装备。在农作物轮作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

3 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3.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处理应该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为大量的剩余秸秆寻找出路。目前已经成型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即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包括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覆盖还田、高留茬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方式[7,8]。这些还田技术应用的直接效果是具有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腐殖质的积累与更新、改善土壤耕作性等功能。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就地覆盖或异地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作用。

3.1.2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指通过利用青贮、微贮、揉搓丝化、压块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8],并将牛、马、羊等大牲畜的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对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等作用显著,具有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全年均衡供应饲喂等特点,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等问题,又节省了饲料粮。

3.1.3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即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8],以秸秆收集、晾晒、加工、储存行业的产业化为依托,利用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将秸秆转化为沼气、固化燃料电能和生物质炭的利用技术。该项技术适用于小规模、多网点建设,集中深加工的发展方式。

3.1.4 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技术 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品种有平菇、姬菇、草菇、鸡腿菇、毛木耳等十几个品种。此项技术提高了秸秆生物转化率,延长了秸秆利用链条[3]。

此外,还有利用秸秆为原料生产活性炭的秸秆炭化活化技术,以及利用秸秆生产非木纸浆、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和各类轻质板材的秸秆加工利用技术等[3,7]。

3.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力争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孙继成,丁亨虎,刘克芝,等.潜江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11(21):276.

[2] 熊道龙,张济国,胡政权.黄冈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其综合利用途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370-4373.

[3]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4] 高 翔.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130-133.

[5] 马友华,王桂苓,王 伟,等.农作物秸秆管理技术与措施及其生态补偿——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4):50-58.

[6] 李 伟,蔺树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1):14-17.

篇6

禁止焚烧秸秆已经讲了好多年了,秸秆焚烧之害,也已经在全国人民心中达成了共识:不仅会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威胁人们正常起居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交通,甚至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和经济发展。在秸秆禁烧方面,虽然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部分地方农民对秸秆燃烧的危害认识不深,前期的经济投入较重,无法负担,还有相关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目前秸秆焚烧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1、我国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一是秸秆生产量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据权威部门经过调查做出的相关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超过6.5亿吨”,在以前,秸秆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牲畜饲料,还可以用来进行生火来解决日常生活的温饱问题,但当前,人们更多的改用电和煤烧饭,秸秆随即成为被闲置的资源,二是环保等执法部门管理难以到位。按目前国务院职能分工,秸秆禁烧工作归属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然而,秸秆禁烧是一系统工程,它涉及除农业、财政、交通、环保、民航等6个部门外,还涉及公安、银行、科技、林业、文物、电力、信息产业等十几个部门,一个同等级别的环保部门要统筹协调好十几个部门,难度可想而知。三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秸秆焚烧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露天且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如果发现焚烧秸秆者,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罚款处罚。经过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践性性能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况且,焚烧秸秆不是个案,绝大多数农民争相参与,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薄弱,要深入农村一线执法,更不现实。四是收获周期短加大了秸秆禁烧的难度。现在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再加上小麦收获期不足10天,收割机收割后,马上就要复种,午收季节外出打工返家的农民兄弟为了尽快外出,若使过高的麦茬人工还田费工费时,并与耕作播种形成矛盾。也有农民曾经尝试过“秸秆还田”的方案,但在实际情况的操作中,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这是因为麦秸秆蜡质较为重,若在还田之后,没有雨水的滋润,则会导致部分深埋的秸秆无法腐烂,这样不仅不能让秸秆转化成肥料,还会造成接下来续种的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五是用机械收割农作物的监管不够。现在,会出现许多农民用收割机来进行作业,由于监管的范围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夏收时间过少,若采取严格的监管管理政策,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机割手不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许多联合收割机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质量。例如:为了节约时间、防止机器过于磨损,都没有把麦茬彻底割掉,导致无法处理秸秆满地都是,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六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尽管现在国内已经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将秸秆改造成其他的肥料,但因为改造开发成本过高,以及效果不够好,使这个方案难以继续进行。

2、对策及其建议

2.1相关部门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以提高农民的意识。一是相关部门要从整出发,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关于秸秆焚烧危害的活动,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提高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各新闻单位应将该项工作列为宣传报道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氛围;三是动员农村的先进份子,以及较为积极的人员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为改善目前的秸秆乱焚烧现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网络管理。各地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秸秆禁烧工作,要时刻记住本自己肩负着改良居民居住环境的重任,切切实实地实施这项任务,认真落实到底,持之以恒、不懈为此做出努力。根据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一级紧扣一级,把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明确各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将禁止秸秆焚烧工作进行到底。

2.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市场体系相关政策却没有发育健全,没有相关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我们的指导方向,造成农民认识不深,从而扩大不必要作物的生产,与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反。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农民心中有数。让农民根据市场导向,明确该引进哪种农作物和减少哪种农作物。

2.4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对应的经济政策,使秸秆的再循环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农业、农机监理等部门要把好农机关,加强对麦收现场的监管,控制住麦茬高度。广泛引进微耕机、粉碎还田机、埋草机、气化炉等机具设备。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把秸秆循环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资助农民筹集资金,制定一些合理的政策增加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达到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以达到解决秸秆禁烧难的问题。

结语:解决秸秆焚烧难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人员都要团结一致,联合查处问题,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尽早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紧抓秸秆禁烧的督查,合理开设培训课程,共同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效率。当发现有秸秆露天焚烧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绝不能对这样的情况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全面地解决秸秆焚烧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江红,秸秆焚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农机服务》[J],2008年第4期;

[2]邹明懿,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江苏农机化》[J],2009年第6期;

[3]高健敏,焚烧秸秆的危害,《安徽环境》[J],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秸秆焚烧;效率;秩序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99 -03

一、概况

(一)河南省秸秆情况

河南省是中国大陆的农业大省,是我国全国主要的粮食供给支撑,农作物的类别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棉花等。秸秆是田地里成熟作物的茎叶根的统称,是一种具备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能。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量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经济基础水平的提高,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剩余量也渐渐增多,秸秆产量增加到10亿t左右。随着农民秸秆处理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秸秆粉碎还田率低、综合利用率低、秸秆被农户肆意焚烧等问题的出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秸秆焚烧的现象呢?这个现象又有什么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呢?秸秆焚烧对农民的经济效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秸秆焚烧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主要概念

效率的基本解释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文中的效率也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使人类的需要以及愿望得到满足。博登海默语,秩序是指在自然进化过程和社会进化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顺序流程的一致性、连续性。本文关于环境秩序的定义:同一地域或区域的居民都享有共同的空气质量,遵守环境秩序意味着不因为自身利益给环境带来干扰和负担。

(三)秸秆焚烧行为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中,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从而人们不会焚烧秸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和发展,出现了农作物秸秆的替代品,这里的替代指的是同种生产要素效率层次之间差异性的替代,如化肥替代农家肥,农业机械替代了畜力,化石能源替代了秸杆燃料,而农民们又找不到更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秸秆的方法,最终致使秸秆成为了废弃物品。秸秆的堆放和处理都给农民带来了新的问题,解决农作物秸秆的问题急不可待。经过对河南省农村的抽样走访,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出现之后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四)影响秸秆焚烧的因素

决定秸秆被焚烧的主要原因:农民的年收入水平和秸杆利用的成本。替代范围的扩大和替代程度的提高,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增收机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却会进一步推动替代,加剧焚烧秸秆的程度。在没有外部干预和技术突破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与秸秆焚烧量成正比。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上涨较快可能是农民选择焚烧秸秆另一个原因。综合利用秸秆的成本包括:1.据调查,河南省新乡市每亩机械粉碎秸秆费用约100元,相比较于之前每亩机械粉碎秸秆15元大幅度上涨,反而会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2.在农业生产中,处理利用秸秆的机会成本在农民经济来源所占比例中有所上升。农民们会凭借多年在农业生产中累积的经验,自发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选择进行秸秆焚烧的活动或者进行机械粉碎秸秆。

三、从效率的角度考察秸秆焚烧的问题

河南省农户选择焚烧秸秆现象的出现和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相关,下面我们以河南省农村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鉴统计数据来研究农户人均纯收入和秸秆焚烧的时间及空间变化关系。

(一)对农户效率的影响

1.关于谷草比以及秸秆产量

谷草比(GC)是农作物的籽粒产量(ZL)与秸秆产量(JG)之比,不同种类作物的谷草比是不相同的。一般单位为万吨。有关谷草比的公式如下:

GC=ZL/JG=籽粒产量/桔秆产量 (1)

桔秆产量=谷物产量÷0.788+小麦产量÷0.582+玉米产量÷0.756(2)

下面表1是从以往文献借鉴的谷草比指数。

资料来源:谢光辉等人M行的谷草比的研究文献中

2.秸秆焚烧量及农民人均收入

在对河南省的进行采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创新和突破的时候,农民收入水平与秸秆焚烧量成正相关。河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秸秆焚烧比例在20%~30%之间,按平均值计算可取河南省秸秆焚烧比例为25%。

根据Excel软件对秸秆焚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图表转换为折线图如1:

(1)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2~2005年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区间内,秸秆焚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比较一致;在2006~2014年期间,秸秆焚烧量增长速率下降,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较大。①人均收入小于2000元时,焚烧秸秆的行为对农户来说不是一个有效率的行为。②当人均收入2000~3000元时,人民会选择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去处理秸秆这种废弃物,即就地焚烧秸秆,以达到农户自身的效率。③我们用实际结合理论进行推测:当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更高的水平,农户更愿意选择休闲,放弃自身劳动的效益,。

(2)对2014年河南省地市农民人均收入和秸秆火点监测结果在ArcGIS中做可视化分布图,如图2:

由图2可知,左图颜色越深表示焚烧火点越多,右图颜色越深表示农民人均收入越高。驻马店市、周口市、商丘市秸秆焚烧火点较多,相比较于其他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也较低。由此看出农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地方容易发生秸秆焚烧行为。在农民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数量较少。

(二)对政府监管的效率

当秸秆焚烧危害到环境秩序的稳定,政府会出台政策来对农户秸秆焚烧行为进行约束。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将任务落实到户、田块、村等由干部执行轮班监督秸秆焚烧行为,并且与交通部门协调共同监测道路、航班等附近的情况,查处秸秆焚烧的违法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政府执行工作的效率降低。秸秆焚烧对政府的监管工作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从秩序的角度考虑秸秆焚烧产生的影响

(一)对环境秩序的影响

1.河南省气象卫星秸秆焚烧火点监测

由经验得知秸秆焚烧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发生在小麦或玉米收获之后,小麦收获的时间通常为6月1号至6月15号,在此时间段内发生秸秆焚烧的现象较其他季节要多。通过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气象卫星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日报的数据,整理得出以下河南省2014年6月的秸秆焚烧火点数量及分布,通过ArcGIS进行可视化后的结果表明:河南省秸秆焚烧集中在6月1号至6月15号时间段内,秸秆焚烧集中在农民抢收抢种期间。6月初开始秸秆焚烧监测火点逐渐增多,直至11号以后逐渐减少。

2.秸秆焚烧对环境秩序的影响

宗义指出:“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粉尘以及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对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以郑州市一次严重雾霾天气案例分析,发现秸秆焚烧会致使空气中微小颗粒含量的上升,从而增大雾霾天气发生的概率。2014年郑州市6月份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数据表示,5~11号期间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急速上升,在10号前后到达一个峰值,在随后的17号前后再一次达到一个峰值。空气,公共的环境秩序遭到破坏,对环境秩序确实造成了干扰和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二)对其它方面秩序的影响

1.根据进行过的实验测试得出:焚烧小麦秸秆量越多,单位土地土壤浅层有机质含量就下降越多,含水量下降越多,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酶活性大大降低。就地焚烧秸秆会使土地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不仅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还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造成土壤板结,破坏了土壤疏松排序的自然秩序。

2.秸秆焚烧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农村土地环绕村庄,如果焚烧秸秆易引燃周围的物品,一旦引发火灾,会给村庄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给群众的生命造成危险。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五、如何协调效率和秩序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秸秆焚烧状况的分析,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使农户对秸秆处理方式发生变化:当农民经济水平较低时,农作物秸秆在农民生活中属于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当农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秸秆是多余产物,开始进行秸秆就地焚烧;当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时,秸焚烧现象变得非常严重。农户行为选择是建立在自身效率得到最大满足的基础上的。秸秆焚烧产生的废弃气体以及空气中的粉尘可吸入颗粒都会在短时间内周围环境空气污染物含量迅速增高,给环境秩序带来扰乱和消极作用。政府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职能所在,环境秩序遭到破坏是因为农民顾及自身利益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对环境以及城市居民所带来的影响。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才会从秸秆焚烧的根本上解决问题,缓和及解决效率和秩序不一致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J].中国农村经济,2001,(02):47-52.

[3]李振宇,黄少安.制度失灵与技术创新――农民焚烧秸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05):11-16.

[4]马骥,秦富,秸秆禁烧政府监管模式及其效果比较――基于农户与政府博弈关系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4(14):131-136.

[5]芮雯奕,周博,张卫建.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5(18):1971-1975.

[6]田国成,孙路,施明新,吴发启.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4(21):1081-1087.

[7]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16):1-8.

[8]谢光辉,王晓玉,韩东倩,薛帅.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16):9-17.

[9]张红,邱明燕,黄勇.一次有秸秆焚烧引起的霾天气分析[J].气象,2008,11(32):96-100.

[10]宗义,朱萌顺,马龙,王语成,孙丹鱼,胡曦文,白鹜风,许诚,朱润泽.秸秆就地焚烧对大气环境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基础科学,2014,3(下):113-116.

篇8

【关键词】 焚烧秸秆 电网运行 危害 管控措施

由于农村机械化收割的普及,不少村民图方便省事,为了减少运输,方便下茬作物的种植,习惯性地将收割后留下的秸秆进行就地焚烧,对电力线路和设备带来严重威胁,由于焚烧秸秆引起电力线路跳闸事件屡屡发生。地方政府虽然不断强化秸秆焚烧管理,但是每到收割季节,仍有部分群众焚烧秸秆,对电力设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优化企业内控机制和依托政府公权力资源打造秸秆焚烧管控平台,严防秸秆堆放焚烧,构筑电力设施安全“防火墙”。

1 秸秆焚烧对电网的危害

(1)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和悬浮物,在影响空气质量的同时,造成电力绝缘支柱的污染,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线路“污闪”跳闸。

(2)秸秆焚烧产生的高温炙烤电力导线,特别是一些绝缘导线,容易导致绝缘层融化甚至脱落,造成绝缘下降或损坏,给电网运行带来隐患。

(3)大面积、长时间焚烧形成的高温和气流导致电力设备损坏,特别是导线和电缆断线和短路,中断电力供应,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造成电力企业损失。

(4)容易引起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由于秸秆焚烧致使相邻农作物、树木等连片燃烧引起火灾发生。2)焚烧产生的颗粒和悬浮物使能见度下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3)焚烧导致电力设施倒塔、断线事故发生,特别是对二次设备及光纤电缆影响巨大造成电网保护和自动化系统失灵,容易引发人身触电事故。

(5)线路保护区堆积秸秆,还容易导致线路搭挂,引起异常跳闸事故。

2 管控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走村串户送电影和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等方式,宣传政府有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宣讲秸秆禁烧的意义和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解剖秸秆焚烧案例,以案说法,让农民认识到焚烧秸秆对电力设施造成的危害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电力设施安全,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变成自觉行动。其次,电力企业在麦收期间,应组织力量对处于田间地头的电力设施增添悬挂防止秸秆焚烧的警示标志牌,广泛发动群众监督举报秸秆焚烧的行为,及时清理堆放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地 秸秆。

(2)分级分类界定秸秆焚烧防治重点区域,根据相邻两档线无任何障碍物的连片麦田、弧垂低于8米的线路、打麦场位于线路保护区附近等原则确定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线路,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制定差别化防控措施。重点防控线路和区域责任到人,做到“谁管理、谁负责”,建立公司职能部室、工区、班组、线路巡线责任人和属地护线员共同参与的立体防护网络。做到领导亲自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实行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使责任落实到户(人)、到地块。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秸秆焚烧防控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3)市经信委电力行政执法监察支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与供电公司联合召开秸秆焚烧防控执法工作会议。共同“关于禁止在输电线路下堆放和焚烧秸秆联合执法的通告”,由电力行政执法监察支队与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和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组成监察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确定的秸秆焚烧重点防控区域进行重点巡查,严查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焚烧和堆放秸秆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擅自焚烧秸秆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故意焚烧或焚烧行为严重的当事人,依据治安管理条例从重处罚。对发生大面积焚烧,引发电力、交通、群众生命财产和大气污染事故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积极联系农机管理部门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在收割机上张贴麦收期间保护电力设施注意事项并对收割机操作人员发放宣传品进行电力设施保护专题安全教育。提醒收割机操作人员上要注意防护电力设施,下要注意麦茬高度,实现电力设施和麦茬高度的“双保”。

(5)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联合行动,走进行政村和村民组、走上田头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形成合力。组织各供电所与村委签订《防范秸秆焚烧保电网安全责任书》,明确农户是秸秆禁烧的第一责任人,要管好自己的田,监督好邻居的田,谁的田起火谁承担责任,造成重大火灾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强化现场管控,做到严防死守,2013年麦收期间供电公司成立6个防秸秆焚烧工作小组共分成12个小分队,由相关部室和工区管理人员带队开展巡查,制定详细计划加强预警防范,做到对重点区域安排专人进行管控,死看硬守,及时进行疏导。为全面及时掌握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情况,确保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坚持实行秸秆焚烧防控工作每日报告制度,及时反映当日工作动态,对促进秸秆焚烧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7)政企联动成立秸秆焚烧应急处置机构,设立应急处置工作组,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在积极做好预防的基础上,备足人员、车辆、物资,扎实做好应急抢修准备,保证事故发生时能拉得出、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