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礼仪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8-29 09:54: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礼仪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礼仪艺术论文

篇1

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同属于人类社会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对 现当代文化建设与艺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二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创意生活产业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 艺术管理含义

艺术管理是人类运用艺术学、管理学的理论对于艺术活动实施管理的行为。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艺术管理的发展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艺术管理活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社会艺术活动产生,自先秦开始,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及其他艺术活动的出现,艺术管理活动就已形成,但从实质上讲,那时对艺术的管理还处于政治的手段进行管理,艺术自身的管理也多从属于政治。

例如,季札观乐,孔子删诗,师旷审音,也都是按照政治标准来管理艺术的。到了唐宋时期,盛世到来,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顶峰,这一时期的艺术管理,不再为政治服务,更多的是走向民间,走向市场化。到了近现代社会,在近代管理科学的影响与促动下,人们对于艺术活动实施有序的和有为的管理,并且逐步成了科学的艺术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包括艺术展演、影视播映等艺术活动,这类文化活动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全社会的人员的人文素质、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向上和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2、 艺术创意的含义及发展

艺术创意是指人们在艺术或其他活动中创造新颖的艺术意象与意蕴的行为。狭义的艺术创意,即指在一般艺术活动中的创意行为,广义的艺术创意则是在其他社会活动中融入艺术创意的因素,并以艺术创意的精神予以运作的行为。艺术创意从属于一般文化创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创意。通常的创意,即指文化创意,一般既包括艺术创意,也包括经济创意、科技创意等,但经济创意、科技创意又通常是与艺术创意共同交织而发挥作用的,其中艺术创意往往起到核心的作用。

3、 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的联系

作为新兴的学科体系,艺术管理学与艺术创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理论层面,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均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积累,成为具有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在社会实践层面,二者都具有应用与实践的特色,直接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 在其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层面上,无论是发展历史悠久的艺术管理,还是处于建设阶段的艺术创意,均显现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广阔前景。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都是人们在艺术活动或其他活动中智慧与才能的充分发挥,它不仅对于艺术活动及其产品不断创新与提升,而且对于艺术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创意生活产业就是两者相互区别,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产物,在当代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凸现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意生活产业,源自艺术管理、艺术创意和文化积累,以创新的经营方式提供食、衣、住、行、育、乐各领域有用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具有深度体验及高质美感的产业。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火极一时的“黄太吉煎饼果子”,改写了传统美食的新传奇,用新思维,新模式,打造出了中国新式快餐,也是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的作用下诞生的一个创意生活产业的典型。不仅在口味上尽可能地满足食客的需求,除煎饼果子外,还有现磨豆浆,卤汁豆腐脑、秘制猪蹄、麻辣烫、四川凉面等,其多元化的也最大限度的满足食客的味蕾,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其“别具匠心”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成功的关键,不论是装修布局( 采 用港式茶餐厅和西式咖啡厅的风格) ,还是店里的标语“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所有的汉堡、比萨都是纸老虎”“小生意、大志向”这些别有用心的创意都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微信、微博、陌陌等跨界宣传让传统美食焕生新容。

在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深入研究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对于推进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活动的深入,以及艺术管理学与艺术创意学的不断成熟,乃至促进当代社会文化建设及其繁荣,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单一的艺术活动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多元化、多样性的艺术文化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创新理念,从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例如芭蕾舞与魔术的结合,一个唯美浪漫,一个神秘传奇,传统钢琴演奏和喜剧表演,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他们的结合使舞台效果耳目一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体验。

4、 当代社会如何发展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

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推进艺术建设与发展、提高了艺术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了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促进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如何有效的发展这一新兴的学科,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首先,注重人才培养,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的研究和开展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通晓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知识,掌握某种艺术技能,了解不同门类艺术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艺术感受力、理解力、洞察力、欣赏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唯此才能促进艺术管理理论的纵横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同时使其了解不同门类艺术的基础知识、文史哲知识,开阔视野,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艺术作品。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在从事艺术活动、产品制造、品牌推广、营销和零售方面的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艺术创意,将各类艺术的形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多具有新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使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不仅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而且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其次,注重发展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为炎黄子孙,发展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密切,许多外来文化、艺术形式视乎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再次,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专业的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它直观地体现在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上。创新意识既是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的途径又是艺术管理的目的。

因此,要想发展我们的文化艺术,应该从小抓起,将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渗透到中小学等各阶段的教学中,从小树立艺术创意的意识,将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狂风泱泱,骇浪滂滂,洪水翻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这个众志成城的民族无畏于崎岖陡峭的险滩,无畏于濒临衰败的黑暗,一路踏歌而来,历经无数春夏秋冬,世代传承着的文明圣火也并没有因各种阻挠和打击飘散在历史长河。

放眼走过的岁月,从《论语》到《孟子》,“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从《韩非子》到《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从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从管仲的“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到李白的“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上至君臣之礼,下至待人之礼,古人的君子之德离不开一个“礼”字,这样的思想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溢于言表,世代传承,故而使得我中华民族成为绵延千古的文明礼仪之邦。

现如今,有人却认为随着时代,经济,社会等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古老腐朽的繁文缛节成为了我们前进的枷锁,应当废除忽略它们,才会有更与时俱进的崭新生活面貌。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沉溺在满满疼爱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家长娇惯的幼孩,如果一味纵容不管,不讲长幼之序,不分黑白对错,将来长大成人,难道不会一身陋习惹人厌恶吗?

参与重大事件,出入重要场合,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节,没有遵守应有的规矩秩序,难道不会被人评头论足暗地嘲笑吗?

不考虑身份,不顾忌场合,说出不相符的言语,或对长者出言不逊,难道不会被人斥为毫无涵养,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吗?

看看先人,曹操的《诸儿令》使其子墓穴中“无藏金玉珍宝”;唐太宗的《戒皇属》有着“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的告诫;深感“仕宦、商贾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所致”,而有了《曾文正公家训》。

无数古文明都随时光流逝,而中国的文明却在经历过无数困苦和磨难之后一代一代的延续了下来,并且越发辉煌夺目,礼仪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中国一贯礼尚往来,以德服人的传统,才让中国一次次在毁灭性的动荡与浩劫之中,屹立不倒笑傲同济。

综上所述,我们的“礼仪之邦”离不开礼仪,祖国的开拓进取不能脱离文明,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不讲礼仪,再强大的实力也伴随着蛮夷之名随行。

篇3

选例――得当

选例,这是运用例证法的最关键的一步,例子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成败。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算“得当”呢?第一,例子要有深度。它必须切中论题,瞄准论点,具有“向心力”,是正中靶心的“十环”材料,而不是那种与论点无关“脱靶”材料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第二,例子要有力度。它应该真实、典型、新鲜,能“挑大梁”,是具有强烈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尖端”材料。第三,例子要有广度。它应该在类型上有区别,体现不同的角度,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政治经济的,也有科技文化的。这样搭配使用,可使说理有深度,行文也活泼多姿,富有变化。

引例――得法

在运用事例论证时,观点和事物之间往往需要有一句过渡的话,这句过渡的话就是引例句。引例要自然,可以以设问来开路,可以借假设作引子,也可以用警言做桥梁。引例要集中,不要兜圈子,不能“撒大网”,只需一两句即行,目的在于把例子引出来。

叙例――得体

有人说,议论文的例子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议论文运用例子的目的在于说理议论,阐明道理,因此也就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像记叙文那样进行详尽具体的描述,否则的话,将会冲淡议论的成分,淹没文章的论点。那么如何表述议论文的例子呢?其一,要注重思想性,不求形象性。只要所举的例子能揭示问题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就行。其二,要注重侧面性,不求完整性。一个材料,隐含的意义是多重性的,它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时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就行。在这方面,的《崇高的理想》称得上是典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阐述理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这一论题,引用了近20个事例作论据,但也仅仅用来600多字,可谓是“压缩饼干”。

议例――得力

例子举出来以后,还要对其进行由表及里,切中要害的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时忽视这一环节,或观点与事例简单相加,“见事不见理”,出现“断层”现象;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冗长繁复。因此,论证就显得无力,不能让人信服。

篇4

现代公共图书馆一般可划分为阅读区、宣教区、展览区、会议区、综合服务区、儿童游乐区等区域。条件允许的,可专门划出儿童阅读区和妇女阅读区。环境布置上,除了在墙上挂上壁画、名言;窗台及墙角摆上花卉、盆景;室内布局讲究艺术品位外,要兼顾礼仪建设要求,各读者活动场所进门墙上须悬挂统一格式的《读者须知》、《工作人员守则》、《借阅规则》等告示;公告、海报、通知等应按指定区域集中张贴;可视情张贴《公民道德规范》、《创建文明城市》等宣传画,在阅览区悬挂“爱护图书”、“手机静音”、“禁止喧哗”等标志,残疾人和孕妇优先标识明显,进出通道设置合理等。注重特色服务。良好的服务对礼仪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注重为残疾人士服务。应设立残疾读者服务部门,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比如:为腿脚不方便的读者开通无障碍的通道,方便他们进出图书馆;为弱视的读者提供各类大字体的书籍;为失明的读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和设置收听有声资料的设备;为聋哑人配备懂手语的工作人员等等。注重为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的缩微品、复印件、视听资料以及复制、复印服务。这样可以节省读者获取情报资料的时间,提高读者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效率,帮助读者获得难得的文献资料,也便于图书馆妥善保存原始文献和适当控制文献的入藏量。注重开展跟踪服务。可以根据读者的需要,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针对固定单位和个人的生产项目和科学研究,为他们的课题提供相关的资料服务和情报服务,如通过文献情报源调查、鉴定、筛选、编辑、辑录、翻译等加工工作,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更多读者用户的需要。可以开展“图书流动车”服务,改变过去被动的服务状况,有效地提高读者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馆员礼仪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文化信息传播地,公共图书馆馆员也就成了知识文化信息的直接传播者,仪容仪表和言行举止直接体现着图书馆的精神风貌,对读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共图书馆馆员礼仪主要包含:仪容、语言、行为和业务修养。1.仪容。良好的仪容仪表是图书馆馆员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穿着,图书馆馆员应尽量身穿统一馆服,款式、色调必须朴素整洁、得体、大方,固定位置佩挂服务胸卡,以群体形象展示图书馆,这不仅能产生对工作的责任感,也是对礼仪规范、自身行为规范的体现,更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既方便读者,又利于加深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沟通,以利于读者的监督。不得穿背心(含吊带装等不得体服装)、拖鞋(含时装式拖鞋)上班;鞋、袜不破损,保持清洁。其次是化妆,图书馆馆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多为女性,工作时一般不宜化浓妆、着艳抹、使用强刺激性香水,不可佩带过多或过于夸张的饰品,应随时注意自身的整洁、干净。再次是面目表情,不论工作多累、压力多大,在面对读者时,图书馆馆员都应精神饱满、精力集中,面带微笑,常施点头礼或指引礼,让读者始终感到宾至如归,感受到真诚自然。2.语言。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所以要求图书馆馆员语言要规范、要得体。一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待读者时,应使用“你好!、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欢迎再来!、再见!”等文明用语。比如:读者前来咨询,应主动说“:你好!我能为您做点什么!”使用礼貌用语时,一般声音大小适当,语调平和、亲切,尽量不用语气词。在读者提出问题时,应对不同语言环境和对象灵活运用,有问必答,热情周到。二是使用普通话。在接待读者和公务往来时或接听读者电话时,提倡使用普通话。音量适中,语言文明,不得使用服务忌语。接电话时,首先应说:“您好,这是###图书馆”或“您好,这是###图书馆办公室(或###部、……)”。三是语言要完整、准确,言简意赅,不随意化。四是音量适当,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识。五是耐心服务,解释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读者树立良好的形象。3.行为。图书馆馆员在岗期间,工作人员要举止端庄,微笑面对读者,热诚为读者服务,虚心听取读者意见。不能在工作岗位和其他工作人员高声交谈,尽量不要谈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更不能因为聊天而耽误工作或是怠慢读者。在岗时,服务窗口的图书馆馆员不长时间打电话或接听手机,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要时刻注意安静,即使是和读者谈话,也应该和对方尽量使用较低的声音,以免影响到其他的读者。保持站姿挺拔、行姿稳重,坐姿文雅。站立接待读者时,应双腿并拢挺直,上体微向前倾,身体正面面对读者,正视读者;坐姿接待读者时,应抬头正视读者;走路时遇到读者询问,应停步并面对读者,注意倾听并回答读者的问题。要注意眼神交流,面对读者时,应在第一时间用目光感受到读者的存在,并以平和、安静、关注的目光鼓励读者提出问题。对到馆视察或检查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外来参观人员,工作人员要主动起立迎送,做到彬彬有礼,热情友好。4.业务修养。图书馆馆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对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比如,在为读者办理借还手续或是查找图书、提供信息资源等服务时,如果馆员业务熟悉,能迅速实现读者意图,不让读者久等,则可能会间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愿望。如果馆员业务生疏,一问三不知,或是对读者爱理不理,查资料让读者等半天,则肯定会影响到读者的心情。所以,图书馆馆员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掌握较全面的综合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图书馆方面要根据不同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开辟多种途径为工作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加强学术交流,才能使图书馆工作扬长避短、不断进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需要。

篇5

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重点确立后,要通过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象众星捧月般地把它加以突出,即常说的“突出重点”。也就是抓住主要问题讲课。如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一节,依次出现了三个内容:①确定三角函数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的特殊值;③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而确定三角函数的符号是这节教材的重点,这要分别做出四个象限的角,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式出发,先分析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中的符号,再用余割、正割、余切分别是上述三个三角函数的倒数而分别对号成组(共三组),而特殊值与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分散难点、突破难点

难点就是难于理解或难于掌握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难点与重点,有时兼备,有时不同。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若教法不当,则学无成效,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确定难点,要着眼于多方面,不能单凭主观臆断。突破难点,更为艰辛,要师生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方可破之。突破难点要注重两点,一要把难点讲清,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展现,把知识的内在规律,清晰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化难为易,步步相扣;二是把难点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分散难点,各个突破。

三、寻找弱点、除掉弱点

篇6

得意的心境加之华丽的辞藻,营造出的意象浓郁、鲜明,必然不会是平淡寂静。以下诗句都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眼中充满情绪的世界,比如:有女犹含羞,秋娘颜色娇欲语,后日相思,“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文采风流合倾慕、文采风流四座倾、新月撩人等。甚至于他都能把秋天写出风流的意思来: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很多人看到秋天的萧瑟不免会有惆怅寂寥之感,所以悲秋的不仅仅是文人。早秋景象在李叔同眼中闲适、安宁、明净,全然是一个江南水乡女子的玲珑婉转,具有秋体清瘦、秋容娇羞、秋花清秀的特点。由春舞、春人、春花、春妆、春风、春阳组成的一副热闹、鲜艳、欢乐、莺歌燕舞、馨香的春景图是《春游曲》中描绘的景象: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华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还有别的诗作亦是如此,比如《春景》中春的动感强烈,意象突出,词中有画,色彩缤纷,艺术感非常浓郁。,诗人那时很喜欢、很关注的这些生动、美丽的佳景、佳意象、佳人,所以笔下的诗文意象也是这样。

2出家之后:清净庄严

李叔同在1918年旧历7月到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这一年的9月在杭州灵隐寺,他受共49天的具足戒,此后就成为了一个“比丘”。《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这篇文章中,李叔同是这样陈述这段经历的:“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喜欢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在1918年秋、1922年夏李叔同之后还挂单灵隐寺。李叔同出家以后的活动局限于浙江、福建一带,后示寂于泉州,且仅限于佛教界。出家后他在有生之年,研律、著律、讲律、弘律。李叔同曾在《发愿文》中说:“愿以今生,尽此形寿,悉心竭诚,熟读穷研《南山书钞》,及《灵芝记》,精进不退,逝求贯通,编述《表记》,流传后代,冀以上报三宝深恩。”所以,之后词、诗、文作明显减少,李叔同大量写作从内容上分析,都与弘扬佛法、护持佛法有关,除了诗作还有在各处的推崇佛法的演讲、对有关光大佛学的研究著作等所作序跋题记、有关僧人的疏铭传记,以及佛学论述也是如此。李叔同将其所余精力,都集中放在了佛学上,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其特点与出家前大相径庭。

2.1佛学意味浓厚

大量佛学词语在李叔同所写题赞、题偈、说偈中随处可见体现了这一点,在此不多说了。其次,如《印光李叔同文钞题赞》、《西冷华严塔写经题赞》、《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等等的李叔同写作大多和弘扬佛法有关,还有很多大致相同的序跋题记。识律师、心灿禅师、法空禅师、本妙禅师还由弘一李叔同作传。

2.2行文恬淡庄严

篇7

「关键词1礼仪,秘书工作,公共关系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必须完成各种有助于领导管理,决策的工作与事务,这种工作特性决定了秘书

工作是一个外向性的岗位,秘书人员必须在各社会组织的公务行为中广泛地接触各色人等,处理各种关系,安排

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都含有礼仪的内容或直接就是一项礼仪活动,如迎送客人,宴请等等.因此,作为领导的浦助

者,秘书与其他职能人员不同,他必须代领导处理各种交往接待事宜,礼仪内容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全过程,它在秘

书的全部工作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秘书人员的其他工作结成了特殊的关系)

秘书礼仪工作的意义

(一)礼仪是秘书工作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

从秘书_L作产生那天起,"礼仪’,便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有了巨大

的变化,秘书人员礼仪素质和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要求也有了相应变化,但无论这种变化多么广泛,多么深刻,礼

仪工作从未离秘书工作而去.

秘书工作起源于奴隶社会,当时的史官可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执掌的工作内容极其宽泛,其

中的重要职责便是负责主持祭祀婚冠大礼—这是典型的礼仪内容.到了战国时期,《周礼》详备地记载了周朝

史官的职务和分工,这使我们了解到"史官"的工作内容与"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今天看去,将史官定为"秘

书人员’一或"从事秘书性质工作的辅助人员"是较合适的,而礼仪则是秘书工作的当然内容.

为了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并处理事务,秘书承担了与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打交道的任务,这个任务中的一切

安排打点是礼仪工作的主要内容."礼"的起源,也与原始社会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分不开.秘书以执掌祭祀

来为领导权威的决策行为和国家重大活动作准备,作铺垫,作为行动的参考系数.领导权威无论是表示"顺天承

运",还是具体紧张的日理万机,在当时,总缺不了这种形式的辅助,因为这种形式对领导权威行为的合法性和合

理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礼仪原是秘书辅助决策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秘书工作对领导负责,技术水平高,工作质量好,办事效率快固

然是秘书人员的重要素质体现,但礼仪行为的得当,职业形象的得体,也是领导决策获得成功的有效因素.秘书

的形象会影响客人或员工是否接受你们的要求或想法,通过秘书的态度,姿势,仪表,谈吐给对方留下重要的印

象,甚至是关键的印象.饱满的精神,真诚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本身也就是秘书人员素质高,业务精

的体现.一般说来,领导之所以选聘秘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礼仪的需要,在礼仪的层面上开展工作,从而辅助领

导进行决策活动.领导的决策往往是刚性的,强硬的,在具体执行中不容许有任何伸缩,而秘书的礼仪却是柔性

的,弹性的,它可以缓冲决策的压力,调节决策带来的紧张,沟通因决策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

礼仪总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因此礼仪对秘书工作具特殊意义.

(二)礼仪是秘书公关的辅助手段

利用宣传和传播的手段,使一个社会组织和它的公众相互了解和适应,这便是公共关系的任务.秘书工作起

着信息的汇总和传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在公共关系中,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礼仪,应努力发挥礼仪的优势来为公关

服务.礼仪可以调节感情,关系,这与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to的宗旨是相一致的,公关

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但无论是什么群体或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不能撇开礼仪搞公关.拙于策划会使

公关实务失败,而疏于礼仪同样不能使精良的策划得以完满体现.可以说,公关是礼仪最适用领域,对礼仪的领

悟,把握和运用程度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公关实务的操办水平.同时,公关作为一种以传播手段来协调组织与公众

之间关系的行为,不假以礼仪,也不能实现传播的双向信息传递.而由于公关活动中公众始终是变化着的,不定

的,问题形成时有公众对象,问题一旦消失,这层意义上的公众也随之消失,所以,礼仪总在各种公众对象中以新

鲜的,积极的感觉体现,极大地帮助了公共关系的实施.公关对象的多种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顾客关

系,媒介关系,股东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1l等,要适应这不同的关系,依靠顺意公众,转化逆意公

众,争取边缘公众,取得公众的信任和理解,这绝对少不了礼仪.

公共关系的另一实务活动就是将社会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并把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社会组织的决策层,秘

书要做好辅助决策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传播沟通有多种形式,

然而人际传播还是最基本的,没有人际传播,便是大众传播也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人际传播,无论是通过仪表服

饰,语言,举止等媒介进行,还是通过电话,电报,书信等书面性媒介进行,都离不开礼仪表现,可以说,礼仪是传播

的重要媒介.礼仪在公关实践中塑造着组织的形象,创造着组织的信誉.它可以帮助体现一个组织的坦诚热情,

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可以承载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真诚的礼仪表现,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争取支持的公关目的.

所以,礼仪在秘书的公关行为中具有关键意义.

,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一)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

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

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威,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

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事时有相关礼仪的配衬.秘书的岗位,紧贴领导,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

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礼仪是秘书的常务工作,在辅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礼仪程序作妥

善安排,使领导在具体的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如A企业的经理与B企业

的经理在n企业晤面,秘书在事先将有关时间,地点 通知对方,并认真打扫好会客室,安排好茶水和午餐,准备好

相关文件材料,精神饱满,态度从容地迎接s企业的经理并将之向n企业经理介绍,使会晤在以秘书为主营造的

良好气氛中进行.这个开始也许会给整个晤面的结果带来影响.礼仪的周到,使人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双方开

诚布公,容易促使事情成功或好转.在某些重要场合,领导需有些象征性的行为,如剪彩,奠基等,秘书必然要在

事先作好准备,将必要的工具装饰好,地点选定并完满考虑到在象征完成后领导的合理退场.这种礼仪性

的安排,虽属工作中较琐碎一面,却不可不做,而且事虽小却影响大,为领导个人,为企业都塑造了形象.当然,秘

书只隐在这些体面的礼仪背后,秘书工作的特性之一是潜隐性.即使秘书人员代领导前去慰问,拜望某人时,起

的也只是礼仪象征的作用,是代领导行事而不是以秘书本人身份行事.即使秘书的良好态度和典雅举止吸引了

客人,客人仍a先记着的是"某公司有个好秘书",而不是"某秘书在某公司".所以,礼仪工作做好了,是在很大的

程度上提高了领导的工作效率,实现了领导的威信.至于平时的文书往来,其中涉及到的文书礼仪,包括礼仪性

的内容和礼仪套话更是秘书为领导服务.辅助领导决策的一个常规工作,秘书必定要掌握这些知识,并要能娴熟

地运用,以使自己更好地尽到秘书的责任.

(二)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

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一一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

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

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

首先,秘书与领导形成了紧密的固定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在最初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都会小心

翼翼,而一且觉得不称心会立刻撒手.反之,一旦发现配合默契,便越发珍惜和依赖这种关系.从理论上说来,领

导与秘书的关系越紧密,就越富有工作创造力,但在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关系紧密了,有时也就结成了一种同盟,

可能反而有碍甚至破坏企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规范领导与秘书的关系,除各种原则制度的保障之外,礼仪自

古就有的"别异"作用,仍有现实意义.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播越,不轻

浮.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次,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还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联系沟通,良好的礼仪在沟通中有助于

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秘书人员这时除了以诚相见之外别无

他法.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

赞赏对方的成就.通过这些取得对方的信任.

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礼仪又是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得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经营品质,这是许多社会

组织重视礼仪工作的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成功的谈判与合作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大局出发,从长

远出发,或可以做到买卖不成友情在,或可以用原则和礼仪击退交往中的不正常行为.

(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

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牛L仪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可以提高秘

书工作者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el和代

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首先,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他是在一个"外向’性的

岗位上,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如果不修边幅,不注重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来访者或被访者的情绪并影响办公室同

事的情绪.所以许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衣着,饰物,化妆品都有规定.这种规定,当然不是针对某个秘书人员个

人,而是针对秘书这个岗位的.此外秘书工作者的礼仪知识,操办礼仪活动的能力,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礼仪要求

应有较多较完善的掌握.要在礼仪活动中分清主次,内外,把握各种分寸,分量,要对各国,各地,各民族,各宗教

的文化风俗礼仪习惯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尤其在21世纪,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纪元,对许多客观事物

的理解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保护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礼仪行为也必须跟这种认识

结合起来.倘在给外宾送礼时,把动物毛皮当作贵重礼品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酒宴上的山珍海味,也有许多

不该成为餐餐之徒的腹中之物.礼仪活动中若缺乏这种现代意识,是会使整个礼仪水平都大打折扣的.可见,礼

仪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远不是懂外语,会电脑,人漂亮就能够胜任礼仪工作的.它的文化内涵十分精探并总

是与时俱进的,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礼仪场合游刃有余.

秘书礼仪说大也大—它在秘书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小又小—它总是琐碎地体现在细

枝末节上,研究这个问题,以促进秘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与世界交往,与国际接

轨,迎接新一轮国际挑战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篇8

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是中国文艺理论界进入2l世纪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不少学者对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前景持乐观和自信的态度,但更多的学者是对文艺理论的问题和危机的反思,对其发展充满忧患意识。的确,如何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的某些概念、范畴和方法与当下文艺实践脱节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转化为当代文论建设的因素?如何确立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语境下合理地吸收利用外国文论资源?如何在注意文艺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学科内涵的同时,重视文艺学学科创新扩容、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以上种种问题,我们觉得,更新文学观念,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树立问题意识、问性意识、共生意识、发展意识,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意识

文艺学的“问题”,是指文艺学所面临和尚待解决的课题或矛盾。文艺学的“问题意识”,就是能察觉、认识到文艺学的这些课题或矛盾,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世纪之交的社会文化生活在急剧变化。电子媒质是继纸媒质后的又一次媒介革命;精英文学日见萎缩,文学进一步泛化到大众文化中;图像一跃而成为文化生活的中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审美趣味、阅读习惯。与这些变化相应的是文学以及人们的文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观念与现实的文学实践相去甚远,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问题群,我们应当认识和承认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和回应这些问题。社会的转型与文学实践的巨大变化,促使当代的文艺学必须从变革着的文学实践出发,分析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扩容,使之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如果文艺理论的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脱离了文学实践,文艺理论就会失去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空中楼阁式的、僵化而无用的东西。文艺学面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许多问题凸现出来了。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重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文学的需求更偏重于娱乐和情感需求,还有的崇拜自然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在巨大的感官冲击下,在文学艺术审美生成的日益消解中,如何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大众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用人文精神来支撑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体现对人的生存处境、对家园邦国命运的关怀?这是文艺学正面临和尚待解决的课题。文艺学应该以专业为依托,积极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目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对于文艺学来说,“中国近百年来都始终笼罩在西方主义的阴影下,没有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对于西方理论,我们更多的是简单介绍,随意嫁接,却没有学会或没有完全学会提出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并将其提升为中外共享的智慧。当然,借鉴国外的理论资源是必要的,如无数前驱对的追寻,如20世纪西方文论对我国文论的丰富和启示。但问题是,借鉴国外的理论资源不是照搬新名词、新术语,或用外国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文学现象,而应该是一种对话交锋,是一种创造性的借鉴和接受。

在与外国理论的对话交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踪西方世界的理论潮流,提不出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很难通过创造性地借鉴和接受他人的理论,来达到丰富、充实和推动中国文化和文论发展的目的。文艺理论从何而来?如何进行古今对话,实现古今贯通?这是文艺学学科建设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文艺理论源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当一定时期的文学经验凝固下来,转化为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的时候,这种理论同时也就获得了超越时代和民族的价值。中国的古代文论正是这样。中国古代文论不但有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还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中外共享的智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并不完全依附于所谓当下文学经验,它还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运作规律和规则。”]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历代文论家依据不同的时代课题与人生问题,探讨文学创作的经验,追寻文学的终极意义熔铸而成的。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今天的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中国古代文论传统作为一个重要对象。

二间性意识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多种学科之间、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极为丰富多样的对话与交流。而在文学实践中,作者与世界、作者与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存在着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交流形成了一种主体间性,即“主体一主体”的交互主体性,它包含着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否定、相互协调、相互交流。我们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需要和寻找的正是这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关系。

主体间性理论不是从主客关系而是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来规定存在,认为世界不是与我无关的客体,而是与自我一样的主体。从这一理论出发,来探讨文学的主体间性,可以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文学的主体间性表明,文艺活动不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或者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而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往活动。文学创作活动表现为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家与生活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分离和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相互作用和交流对话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不是站在生活之外去客观地观察和认识生活,而是把事物也看作有生命的主体,与其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交流关系,“我听过我的身体进入到那些事物中间去[3_,它们也像肉体化的主体一样与我共同存在”。“在一片森林里,有好几次我觉得不是我在注视森林。有那么几天,我觉得是那些树木在看着我,在对我说话。”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也曾多次描绘过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亲相融、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显然,在艺术家眼里,人与自然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人来源于自然,在本质上同于自然,因而人和自然之间是天然地可以相通的,是一种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对话交流的关系。事实上,作家在创作中所描绘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自己与事物之间所建立起的这种主体间的对话交流关系,这是与以往我们对于艺术活动总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统一来加以解释是完全不同的。

文学作为主体间性活动,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真实的存在。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的客体,而且是直抒己见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与我无关,而是与我息息相通的另一个自我。文学活动是自我主体与文学形象间的对话、交流,在这种对话交流中,自我主体以最大的诚挚和最深切的同情对待文学形象,倾听文学形象的述说;同时自我主体也向文学形象敞开了心扉,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这里,文学形象与自我主体是同等地位的主体存在,主体之间始终贯彻着平等的对话、交往精神。

艺术接受也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读者不仅要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世界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建立起精神上的对话交往关系。文学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产物。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蕴含着作者的倾向,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自然而然地会发生某种情绪上的反应,或欣喜、或愤怒、或悲哀、或惊骇、或振奋……读者与作者作

为两个主体,以作品为中介在进行着文学经验的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了某种共识。因为,文学经验不仅仅是个体的,而且是社会的,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如果我们理解了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我们也就容易理解文学活动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对话活动。 三共生意识

文艺学学科不可能有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真理,也不可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结构。文艺学学科自身的建设,文艺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都应当凸现出一种交往对话、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生共荣的思维。

我们看到,文艺理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曾被当作一元的、绝对的真理,其他的文艺理论流派都一一遭到批判、排斥。这一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定式,就会成为教条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认为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的就是反的,这完全是一种只讲对抗不讲互动、只讲斗争不讲融合的思维模式。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文论就是从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中吸收了有益的成分并在同它们的对话交锋中得到确立并超越的。文艺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体系性是毋容置疑的,但文艺理论不可能代替全部文艺理论。文艺理论中还有许许多多问题,被古人和今人讨论着,而当下文学艺术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更是他们不可能涉足,也难以预见的。我们发现,20世纪8O年代以来传人我国的各种外国的文论学派有许多新的主张与独特的见解,这是在文艺理论中所看不到的。这些理论的引入,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学科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语言,文艺理论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一元走向了多元,从对立走向了互动。

文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是一种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交往、互动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代文艺学学科发展中,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艺学学科不可能孤立地就文学谈文学,文艺学学科总是与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艺术学甚至自然科学相联系。如产生于2O世纪中期以后的当代文化批评,其思想资源除了以外,还包括2O世纪各种文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成果。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批评也是跨学科的。宣扬美学上的形式主义或是学科上的自足性是成不了生态批评家的。生态批评特别从科学研究、人文地理、发展心理学、社会人类学、哲学(伦理学、认识论、现象学)、史学、宗教以及性别、种族研究中借鉴阐释模型。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说明,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形态不只是一个学科自足性的概念,而是一个既与学科的知识谱系密切相关、又包含和融汇着其他学科的特定的思想、观念、理论与方法的多元知识系统。

四发展意识

文艺学的生命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从根本上说,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发展意识。西方文论在发展。2O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态势表现为:一是流派繁多,数十个文论学派此起彼伏,异常活跃,远远超过了l9世纪西方文论的流派数量;二是批评新潮不断迭起,交替的频率越来越快。一般说来,当代西方文论一个流派从创立到衰落不过二三十年,繁荣时期的周期更短,以至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文论流派“各领三五年”的景象;三是多个流派之间既有尖锐的冲突交锋,又相互交叉、渗透和吸收,呈现十分复杂的关系,不少文论家同时成为两个甚至几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可能同时吸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正因为这些,2O世纪西方文论才得以繁荣,才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文论也在发展。二三十年代传人我国的马列文论,近十多年来吸引我国不少学者注意的文艺心理学、文艺符号学、叙述学、文学本体论、原型批评、文学接受理论等等,它们既使我国传统文艺理论得到了更新、发展,又拓宽了文艺理论研究的道路,文艺理论出现了交往对话、开放多元的新局面。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同样受到新观念、新方法的激活而使其深邃的内涵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世纪之交发生了从语言论到文化的转向,给文艺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营养。影视与网络的发展,使文艺的传播变得快捷而方便,而大众文化的发展,则对传统精英文化提出了强劲的挑战,并使许多边缘化群体和个人参与到文学艺术之中,而文化诗学则以它的政治学旨趣、跨学科方法、实践性品格、边缘化立场和批判性精神,给文艺学的发展增添了十分强有力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