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18:09: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体育训练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几年,淄博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竞技体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竞技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中小学课余训练成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学校体育训练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对淄博市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淄博市 青少年 课余体育训练
一、淄博市中小学课余体育的现状
(一)课余运动队及管理现状
在被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13所,小学有7所。有课余训练队的学校有15所,占总数的75%,其中中学有10所,占总数的76.9%,小学只有3所42.8%。由此可见,淄博市的中学较为注重课余体育训练,小学则不太重视课余体育训练。根据调查,制定完善的运动训练计划并总结的学校有7所,占35%,建立运动员档案的有2所,占10%,高水平训练点有2个,省传统项目中学有1所。可见,学校对课余运动队还是不够重视,缺乏管理。
(二)训练经费及场地情况
调查表明,满足训练需要包括400米环形跑道、4个以上篮球场的学校有7所,占35%;基本满足训练需要包括200以上的环形跑道,2个以上篮球场的有11所学校,占55%,而不能满足训练需求的包括有200米以下或为建成的环形跑道,2个以下篮球场的有2所学校,占10%。因此,总体上说场地基本能够满足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但是不能够提供完善的场地与器材设施。
(三)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一年一度的两个假期,会使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随之改变,教练员和负责训练教师的变化,也会使训练过程随之产生间断。其他课程的学课迫使课余体育训练间断性地进行。因此,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必须要考虑自身以后的发展和就业,尤其目前实行市场经济,体育产业刚刚形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状况下,更是如此,基于其他课程和学习的压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过程间断性是在所难免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1]。
(四)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在我市,高水平教练员欠缺,几乎没有专职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学校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兼职”地在做教练员。而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就只能靠自觉,多数体育教师也因此放松了上进的要求。提高教练员水平已成为课余体育训练刻不容缓的任务[2]。
二、淄博市课余体育训练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练员的培养,形成教练员制度,提高教练的待遇
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建立教练员岗位的培训,形成竞争体制,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要尽快落实带队教师的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带队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二)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
可以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练员以培训班的形式,为学校体育教师提供业务指导,组织校运动队与体校训练等。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这一特殊的人才资源基地。有些试点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具备了体校的功能,为这种体教结合提供了条件[3]。
(三)增加课余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系统性
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财源;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4]。
(四)处理好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应该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之内,对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让其补课。外出比赛专派文化课教师跟队在空余时间补课,在假期集训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补上文化课。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文化课学习和课余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体育人才的出路,确保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健康顺利地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各部门要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为实现我国在世界上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建议
1.有关部门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形成课余训练的社会大环境,使学生运动员充分感到刻苦训练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也是接受人才培养,而具有安全感,形成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校课余训练的发展和运动员成长的局面[5]。
2.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从个人前途与国家需要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3.建议要克服单纯升学率的观点。作为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克服盲目追求升学率,端正人才培养观,把培养体育人才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刘绍曾,等.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1).
[2] 章林.合肥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
[3] 凌平.关于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4):23-25.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训练;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74-02
从目前我国高校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类学生,一种是“运动员学生”,即是指曾经从事过专业运动队训练,现在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另一类是“学生运动员”即是指没有中断过学校文化课的学习,一直在校从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学生,他们一般是参加全国统考,作为正式学生考上大学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针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片面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促进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光盘检索和互联网收集到1995年以来国内外有关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研究的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向齐齐哈尔市5所高校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93.3%,问卷设计咨询了齐齐哈尔市高校体育教师的意见。
3.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采用走访的形式征求齐齐哈尔市高校体育部管理人员、学校体育教育学专家、高校体育教师教练员等的意见和看法。
二、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分析
(一)领导因素视;有13.4%的教练员认为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重视;有11.6%的教练员认为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较重视;有36.6%的教练员认为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重视程度一般;有38.4%的教练员认为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不重视。
(二)经费因素
表2齐齐哈尔市5所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来源主要途径被调查的5所高校全部就是靠学校拨款,在经费来源渠道如何拓宽是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训练面临的一大难题。高校课余训练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不可能的,而目前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是制约齐齐哈尔市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场馆因素
表3教练员对场馆满足程度的调查
由表3可见,有10%的教练员认为场馆很充足,有18%的教练员认为基本满足,有34%的教练员认为基本满足,这三者相加,也就是有62%的教练员认为场馆能够满足需求,调查说明近几年,国家、人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入力度的加大,许多大学自己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
(四)教练员因素
1.外部因素要影响要素,75%的教练员认为奖励制度是影响他们执教积极性的重要因素,68%的教练员认为经费投入的多少是影响他们执教的重要因素。
2.内部因素
表5关于教练员付出与奖励相符程度的调查
由表5可见,27%的教练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获得回报不相符,45%的教练员觉得基本相符,28%的教练员觉得很相符。如果一个职工对自己的劳动报酬满意,他会感到自己已受到公平的待遇,因为心情舒畅,工作努力。如果不满意会产生愤愤不平的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五)学生因素表6训练队学习的影响程度调查生认为训练比较影响学习,15%的学生认为一般,7%的学生认为不太影响,5%的学生认为不影响。总体来说,有73%的学生认为训练影响学习。高校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理、工、农、医类,除理论课外,实验课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训练,这必然对学习成绩产生较大影响。
三、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对策研究
(一)促进开展高校课余训练,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导重视,支持是关键
2.高校应注重普及发展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建立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拓展经费来源,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三)提高教练员的待遇,充分调动教练员的执教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软环境较差,各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2.齐齐哈尔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来源单一,主要靠行政拨款。
3.随着经济的发展,校近年来在体育场馆方面投入增长较快,已能初步满足课余训练的需要。
4.齐齐哈尔市各高校教练员待遇较差。
5.学生参训积极性不高。
(二)建议
1.促进开展高校课余训练,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高校应注重普及发展与重点提高相结合,建立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2.想法设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探索出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解决途径。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问题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而学校体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体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以校代表队等形式组织有一定体育爱好、特长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仅以少部分人参与的努力提高竞技成绩为最终追求目标的课余体育训练,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如: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学生文化学习成绩,使学生上不了高一级学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试图找出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和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服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区的五所初级中学的课余体育训练队的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这五所初级中学是我区全部初中学生就学的地方。据完全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各地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2)问卷调查:通过对我区五所初级中学的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在校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的状况。
(3)对比法: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在校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与其自己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之前的文化成绩作对比。与自己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之前的文化成绩作对比,成绩有所下滑。多数学生反应的原因是参加体育训练后身体疲劳,不想再搞学习了。长此以往,学习的思想散了,知识脱节了,学不懂了,到最后干脆不搞学习了。
(4)访问法:通过对我区五所初级中学的负责艺体教研的体育教师和参加过课余体育训练的部分初中毕业学生进行访问,得出我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初中学生初中毕业后的发展状况及他们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1)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有一定体育爱好、特长的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在体育老师统一组织下,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来锻炼身体,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体育成绩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的过程。课余体育训练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余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多为田径和篮球。
(2)课余体育锻炼。
是学生在以体育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体育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课余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其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一人自我锻炼,也可有组织地集体进行,可见,课余体育锻炼是最能为学生接受的一种健身形式。现今,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趋势,与体育课堂教学比较,不受统一要求的限制,规定参加和自愿参加相结合,充分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具有多样的活动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广阔的空间领域等。
(3)文化学习。
初级中学里,相对于体育、艺术等来说,文化学习就是关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
2、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间的关系。
(1)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是相互促进的。要很好地进行文化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必须进行体育锻炼。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是说生命在于运动。注意,这里说的是“体育锻炼”而不是“体育训练”。不论是体育锻炼还是体育训练,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
(2)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是相互影响的。学校里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都是有相当大的强度的。就个体来讲,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一个学生一天中除了文化学习,还要进行体育训练,这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应该是满负荷运转的,他会疲劳。换言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中精力进行了文化学习,势必会影响体育训练的。进行了大强度的体育训练,也一定会影响他的文化学习。在实践中,体育训练影响学习是被公认了的。并且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对参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这方面得到了反应。99.12%的学生认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学习,只有0.88%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
四、对策
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必须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学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工作的成败。
1、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教育背景下,现今社会要求初中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目前状况下的仅以少部分人参与的努力提高竞技成绩为最终追求目标的课余体育训练,逐渐凸显出其自身不足。学校教育承担的是教育更多人的责任,而目前的训练模式,却降低了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关注程度,长久下去就导致学生减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加大投入,保证硬件设施的完善。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培训,打造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3、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体育对学生,对学校,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增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体育可以使人更加活泼开朗。
关键词:农村 初中 中考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42-01
为了弄清我国农村初中学校体育训练的目前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对应政策,更好的进行农村中学体育训练,作者最近对目前部分农村初中体育业余训练进行了相关调查,并且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出其中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我国初中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一)缺少正确的认识
部分学校领导、老师不能正确认识体育与智育两者关系,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校一味的抓成绩,抓升学率,业余训练对于大多数学校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 。一些学生因为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使班级学习成绩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许多老师不愿意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甚至有些老师千方百计地阻挠学生参加课余训练。
班主任、科任教师不支持。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校在教师个人考核中,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标准,不考虑其他方面。
(二)学校训练条件的限制
有些学校对业余体育训练不够重视,训练基本都是由体育老师操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生更是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同时,农村的很多初中,由于办学经费,办学规模的影响,体育设施往往配备不齐。如没有合格的运动场地,杠铃无杠铃架;跳高的垫子无固定场地,每天须学生把跳高的垫子抬进抬出;田径场地小,跑道质量不好,很硬,甚至高洼不平,学生一跑脚就痛,很容易出现摔伤事故等,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
(三)训练方面
在动员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工作方面,很多体育教师都认为是最麻烦的事,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根本原因是有阻力,阻力有来自家长的不支持和学生的怕吃苦怕受罪。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态度是否积极。我的做法是平时授课时除了严格按常规施教外,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灌输为班集体、为学校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集队、集会,大力表彰参加各项体育竞赛的队员,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学生因素
由于体育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不高。况且体育训练要有一定的体力消耗,对于一些平日娇生惯养,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来,就会产生害怕情结。还有一些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根本没意识到参加体育训练,比赛是为集体争光,而过于注重自己的所谓得失。同时,文化课的老师普遍抓得比较紧,学生担心学习时间的问题
(五)学生家庭因素
由于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广大家长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无所谓,文化成绩好就可以了,参加体育训练会占用很多时间,势必会对学习有所影响。并且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呵护备至,不愿让他们受一点点苦,一点点累,所以都不大支持子女参加训练。正是广大家长体育意识的淡薄,使农村初中业余田径训练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的几点对策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农村体育教师,许多都未系统地学习过体育专业知识。为此,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充分利用假期让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要鼓励以老带新、互帮互学,使全体体育教师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方面在有“兼教体育”现象的地区和学校加强管理,对教师做好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会为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训练计划
首先要抓好选材,在凭经验选材基础上要进行科学选择,将真正有运动天才的学生逐步推到高级训练阶段。其次;教师要认真制定全年训练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周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浪费人才。再次;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原则,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手段,逐步提高训练效果。
(三)提高资金投入
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明确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提高各级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认识。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达成共识,认识到参加课余体育训练除能锻炼身体外,对人的智力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这样会形成全社会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风气。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体育业余训练场地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余训练专业技术水平和执教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工作,转变家长、学生、教师观念,适当引导,使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识同步。
总之,加强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各级领导要加强重视农村初中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对体育资金的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力更生,不断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训练水平,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叶B.关于学校体育资源的研究[J].学校体育,2012.10 .
[2]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07 .
[3]朱季晋.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2013.06 .
关键词 体育训练 大学生 兴趣培养 方法途径
体育训练兴趣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训练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对其表现出不厌烦、不讨厌、喜欢等情绪。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社会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的体育课程已经与学生的未来联系了起来。虽然现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越来越丰富,但仍有许多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这也导致了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处于低水平现状的原因。怎样提高大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是每个高校都应该沉思的问题。
一、影响当前大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因素
(一)体育的教学条件较差,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
大学生的体育训练不光包括训练教学,更重要的是课外训练活动 。因此,体育训练场馆的设施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生源也逐渐增多,大部分高校相对于体育,更加注重文化课相关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对于体育训练的场地、设施、器材等投入不够,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训练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原本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方法、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学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和讲解,只是单纯依靠老师,通过老师的指导教学来完成。因此,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而众所周知,只有对该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它,学生才可能对该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再加上高校的教师都以传统的言传身教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性。这使得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欲望,更何况是学习的兴趣呢?
(三)体育训练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不足
在当前社会,我国高校的的体育训练形式单一,思想观念也较为单一,这就导致了老师与学生对对于体育训练的重视与认知不够。而事实并非如此,体育训练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很多的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训练,他们多是注重学习,或是在学习空余时无聊的生活着,进行着不规律的作息,很少有人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因此,学校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训练的好处,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有一定的理解,让他们从思维、意识上改变,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
(四)体育训练的技术掌握力不够
影响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还有一个方面,即体育训练的技术。学生只有在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中才能体验到该技术的乐趣和魅力,从而产生兴趣。体育训练的技术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训练态度的掌握程度和体育训练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当前高校体育训练的技术,设备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力不从心。
二、培养高校生体育训练兴趣的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意义方面的教育
体育训练是大学生主要课程之一,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身体素质打上良好的基础,并且与学生的未来密切相关,但很多学生并们有重视体育训练,对它的意义与认知不够深入。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教育体育训练对学生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身体才能行动起来。在体育训练的教学当中,老师应当结合实际,重点说明体育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改变课程中的单一性,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改善体育训练的场地、器材和设施。
体育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设施的完善对于体育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设备齐全,设施完善,才能对学生的训练做出第一步的准备。器材的完善能为学生的体育训练打下基础,体现高校对学生体育项目的重视。因此,高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配置体育器材,不断改善和完善配套措施,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丰富、创新、改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体育训练的教学内容要从多方面考虑,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技能掌握程度等都应该被考虑在内。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需要,对待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跨出的第一步进行帮助与保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多次采用竞争的形势增加练习次数,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与斗志,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的。
(四)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来源于老师的教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老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需求并因此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而学生以可以由此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重视,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与信心。因此老师应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就要求老师的思想观念,业务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管是思想还是业务素养。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就意味着教师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重大。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以身作则,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并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在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时,要求教师必须有高知识水平和层面,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来传授给学生。增强自身知识素养不仅是适应时展,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自己课堂的主导地位,更好地教导学生,让学生产生信服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六)建立评价、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定期的评价能让老师知道自身的问题,好的评价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坏的评价能让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而激励则可以让师生产生自信心和动力。同时评价激励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加深双方的信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师生的积极能动性,实现学校的最优化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小结
在现阶段,由于高校办学的各种条件限制,使得学校对于体育训练的关注点不够,设施、器材不完善,教师的意识、教学方法不够创新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缺乏兴趣,积极性较低,从而不符合国家对于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当重新审视体育训练的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而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正确的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易晟江.探讨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5期.
[2] 孔洁.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途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期.
[3] 夏贵霞,舒宗礼,夏志.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年2期.
【关键词】开封公安人员 体制状况 体育锻炼
1 样本数据的处理
1.1问卷调查的发放
对于设计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内部系统职工,自身日常作息以及锻炼习惯的调查,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造成职工体制问题的原因,以为制定良好的生活制度作为参考依据。问卷题目一共为30道题,基于作息、饮食和体育训练对健康影响不同的比重为参照,分别设立出20%、30%、50%不同类型的题库。并且考虑到年龄因素对体制的影响,我们根据公安系统职工总体年龄比重,划分为20-28年龄段、28-36年龄段、36及以上三个阶层,分别按比重50%、30%、20%比重进行发放。
对于随机收取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50名为样本,共发出问卷50份,实收回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份。
1.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以下是我们在50份样本调查中所统计的数据,良好作息习惯:20――28年龄段占40%,28――36年龄段占60%,36岁以上占80%。良好体育训练习惯:20――28年龄段占70%,28――36年龄段占43%,36岁以上占13%。
对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在相对年轻20-28年龄段职工日常生活习惯缺乏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起床之后为了赶上班不吃早餐,这是对于身体的极大伤害。但是20-28年龄段职工重视日常体育训练,每周至少三次及以上的体育项目训练,包括篮球、足球以及游泳。而36及以上的系统职工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但是却对体育训练非常怠慢,一般一周就一两次参加体育活动,有些甚至一次都没有。
2样本的体能测试
2.1设计体能测试项目及要求
体能测试项目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耐力、协调能力、爆发力的核算,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指数、心率、扔铅球以及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次数,综合考核职工体制。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我们要求:
参与测试职工在测前1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着装尽量运动装,并且简洁;
在测试前尽量空腹,测前半个小时会统一配给全麦面包以及一瓶小矿泉水;
参与测试职工必须尽全力完成测试。
2.2对测试数据结果的统计
主要通过台阶指数和心率测算样本的耐力以及爆发力,台阶指数主要是一种定量运动系统,主要是研究受试者在定量负荷运动之后心脏的储备能力以及供血能力,还有运动过后心脏的恢复能力。爆发力指标还参考了扔铅球训练,扔铅球主要在于全身协调而不仅仅是力气的大小。而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次数也是对爆发力和耐力指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得出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都存在体重不达标问题,不是偏瘦就是偏胖。对于耐力情况都表现相对良好,36及以上年龄段耐力和爆发力相对较差,但是在该年龄情况来说也属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协调能力相对都比较好,但是现在20-28年龄段的职工反而在爆发力水平上较弱,需要持续加强。
3 统计结果的分析
3.1统计结果与标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结合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成年人部分的评分标准,参考最近一次全民体检数据总合格率为86.80%、优秀达到15.50%、良好25.80%、不合格率13.20%的水平参照对比来看,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体制总合格率为92.30%,优秀达到28.23%,良好43.98%,不合格率5.20%,职工水平普遍高于全民标准,但是在综合体育水平数据上不尽如人意,还需要持续加强。
3.2关于造成系统职工体制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系统职工人员,体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20-28年龄段问题主要在于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导致体制不达标,习惯性熬夜、长期不吃早餐让肌肉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肝脏功能衰退,影响个人的身体素质。而36及以上年龄段的职工人员主要是因为缺乏锻炼意识,常以工作太慢回家还得照顾家人为借口,回避体育训练话题,但是他们一般都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而28-36年龄段中间职工人员处于两者之间。
4 对开封市公安系统职工的体育锻炼改良建议
4.1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
良好的生活制度包括训练、学习、饮食、工作和作息规律等等,建立完好的生活制度对体制体育训练将会得到巨大的帮助。
主要内容包括作息时间以及训练周期,作息计划为早上八点半集体到公司集合,集体安排早晨。早晨是一个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餐,几乎是摄入了一天内的全部热量以及营养,而不吃早餐则可能引起低血糖和胆结石。训练周期定为20-28年龄段每周训练四次,28-36年龄段三次,36及以上两次的周期,每隔两周进行适当加量,每月考核一次。
4.2营养与训练计划
营养和训练计划对于体能训练来说缺一不可,二者必须是相辅相成的。营养的摄入参考不同年龄段应该摄入的热量为标准制定饮食计划刻不容缓。以基本热量为操作,在训练的强度上增加热量的摄入可保证能提供足够的消耗。
结语:
关键词:STEM教育;业余训练;融合;STEMS
一、STEMS教育与业余训练的概念关系
“SETMS”即STEM教育与SPORT体育运动相融合的简称。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理科学科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是将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课的一种延伸和强化,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一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创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2008年的后奥运时代,体育运动训练的信息化、科技化时代已进入大众的视野。如运用人类基因重组、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运动中肌肉基因表达等来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等已经进入竞技体育训练的范畴。
二、STEMS教育与业余训练的融合原理
体育运动的内涵是将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者相结合,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STEM素养培育恰恰也体现了这一理念。两者融合成的STEMS教育为业余训练提供了开放式的环境及训练的科学多样化,为体育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1.STEMS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体育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是关于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形态结构、内脏机能和运动能力变化规律的基础理论,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体力的基础。体育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运动员的体能、力量、技术、心理、战术和临场状态,这些因素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训练外,还必须依靠科研人员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检测和调整。
2.STEMS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训练的心理学基础是揭示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变化规律的基础理论。心理因素是决定比赛成败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已经成为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识。在STEMS教育平台上,运动员可以应用各种测试仪器和手段,测定自己在各种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3.STEMS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比赛型和训练型是教练员对运动员比赛场上技术状态的一种划分。比赛型运动员能充分利用外界的力量,将本身的力和外界的力相结合,产生超越平时训练的“合力”。而单一训练型的运动员往往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外界的干扰下,不能正常发挥其竞技水平。
三、STEMS教育与业余训练的融合策略
1.构建STEMS理论依据
(1)倡导“厚德博学”,培养全才
育人“德”为首,在STEMS教育中提倡的“厚德”就不单单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是从礼仪态度、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综合培养运动员的素质,避免赛场上的打架、斗殴、咬人、罢赛等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出现。
(2)坚持“育人夺标”,培养专才
STEMS教育的“育人”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体育运动视野的生理、心理、社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在STEMS平台下的“夺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第一、比赛第一的唯成绩论,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善的技术理论去完成人生的各种奋斗目标。
2.营造STEMS的环境氛围
(1)加大STEMS宣传力度,增强学生训练意识
STEM这个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的教育专属词汇,由于奥巴马政府正式确认STEM战略,确保了美国STEM人才的不断涌现。实践证明,经济实力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奥运会的成绩多数都名列前茅。
(2)增加STEMS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训练兴趣
体育正逐步“占领”人们的休闲生活,时间、距离、重量、环数、竞技体育比赛离不开科技已是当代体育界的共识。学生是业余训练的主体,在STEMS教育平台下,高科技器材、设施、设备的使用使原来单一的训练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学生也从原来的模仿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学生通过业余训练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也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STEMS优秀教练,引导学生科学训练
(1)注重对青年教练员自我更新意识的激发和反思反馈。(2)加强对青年教练员专业发展的群体性引领和个别化指导。增强教练员的自主学习科学理论的能力,加强教练员在工作上学习科研、掌握科研的意识,STEMS教育模式下,教练员可以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3)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实行严格的教练员注册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把教练员培训体系慢慢引入市场机制,使教练员的培养工作在市场体制下公平合理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钢.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选项、分层、专修”课改实验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4(06).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治疗、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枣庄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人数、次数、时间、选择项目、制约要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为我院实施课余训练的科学管理,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课余训练 实践能力 技术技能
一、前言
课余体育训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时间体育课效果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改善体质健康状况。课余体育锻炼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可以在灵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或巩固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优秀的品质,发展自己的个性。其次,课余体育对学生身心的改善有着比体育教学更优越的条件,其时空的广延性与灵活性,运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的主体自觉性,为充分实现个体的体育价值目标提供了便利。最后,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价值除了它是构成教育和体育的组成要素之外,更为鲜明的特征是,具有较广泛的体育素材的选择性与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课余训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利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提高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培养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独立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它与专业运动员训练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可与锻炼有着本质的区别。胡海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体育水平普遍较低,课改后体育术科课课时减少,体育专业技术技能考核具有随意性,学生利用课余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的时间较少。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技术规范、动作质量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作用的能力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这为体育学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人数情况。通过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在校生180人授课日(周一至周五)和双休日课余训练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授课日学生课余训练的参与率为75%,其中男生80%,女生65%;双休日的参与率为31%。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的次数情况。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周平均参与课余训练次数的调查统计来看,有15%的学生达到5次以上,21.7%达3-4次,38.3%达1-2次,还有25%的学生未参与课余训练,尤其女生占得比例较大。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每次参与课余训练的时间情况。从每次课余训练的投入时间分析可看出,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余训练的时间短,活动少;另一方面是课余训练缺乏组织性,学生尽管参与但显示出随意、松散,这就不能达到巩固与提高课堂学习的技术动作,就不用说如何提高学生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运用能力了。
(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选择的运动项目以内容情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主要都从体育竞技、健身和娱乐普及率高的运动项目中选择训练内容,有的也凭着爱好、兴趣和场地器械去挑选课余训练项目以及内容,有的则以本学期术科技术考试课程为内容。男生选择率列前的项目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而女生则是以健美操、羽毛球、排球、体操为优先选择对象。
(五)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因素。在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的各因素中,学习心态占68.3%,因为近些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和学习意识、动机等普遍下降,他们往往凭着一时兴趣和学习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去应付课余训练;另外,无人指导占68.3%,场地器材设施占63.9%,运动承受力占52.2%。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学生在练得时间、条件和选择训练项目上受到局限,无形中也影响和降低了他们的主动、自觉参与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枣庄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人数较多,其中,男生参加率高于女生,但经常锻炼的人次也较少,这对巩固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重要影响。2.枣庄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个别项目的体育场地设施配备比例失调,给学生课余训练增加了困难。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训练的项目及内容,主要倾向于球类等竞赛、健身、娱乐的集体性项目及内容,而参加各门术科课的训练意识、动机和能力普遍较差。4.由于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体育基础和训练知识普遍较差,加上对他们入学初期课余训练的诱导教育少,使学生课余训练长期处于自我探索和盲目训练中。
(二)建议
1.体育学院要加强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规定,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增强课余训练的意识。2.学院要加大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发展,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余训练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提高参与课余训练的意识,尤其是各门术科课的训练意识。4.体育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入学初期参与课余训练的诱导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1990.
[2]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Z].1996.
[3]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