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36: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审计市场;审计质量;审计需求;审计管制;注会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我国从2014年12月正式取消了审计市场的指导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政府取消了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价格管制。开始由市场需求调节审计市场的工作,但由需求主导的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走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国的审计市场又是否能够在没有审计价格管制的基础下推动审计质量的发展?
我国当今的审计市场具有独特性,其中突出代表是经济、法律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行业环境仍然恶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和技术环境急需改善;市场竞争中审计费用低,审计质量难以控制,市场效率低下,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过低。总的来说我国的审计市场的发展是不协调,质量与需求是不对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审计发展不协调,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不对等的现象?
一、从需求方来说
1.我国审计的总体目标其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的重大错吧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其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治理层沟通。审计需求主要包括强制性审计需求和自愿性审计需求两个部分。而我国审计服务需求的最初来源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产生的,在政府的管制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公司被要求聘请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我国在没有政府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自愿性审计需求的比例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审计的需求者只是为了应付政府机构的检查而进行审计,让注册会计师获取合理保证并编制报表。这种普遍的低水平的审计需求导致了与提高审计质量的目标的相背离,也与审计目标中与管理层治理层深入沟通的目标不能得以实现。
2.审计服务的需求者除了企业本身,还有贷款给企业的银行以及给企业投资和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所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来观察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未来可能的收益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否投资或者是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商业银行通过以上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来决定银行是否给企业提供贷款。但现实情况却是,投资者或是股民所拥有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的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股票时往往不会对企业的审计报告或是其他对外公示的报告有过多的关注,而是通过整个市场的走向以及自身的直觉和经验判断来决定是否投资。因此外部使用者对于审计服务的低水平要求也与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目标相背离。
其次,从供应方的角度来看
3.正因为在审计市场上不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使用者都只要求低水平的审计服务,审计需求主要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需求,企业将审计服务视为向政府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的程序性工作。这种低水平的需求和要求必然会导致审计最终产品的低质量。
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同样需要成本的,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决定了高成本的审计工作,而相应低水平的审计报告只需要耗费相对较低的审计成本。客户方的低要求,对于价格的过度重视使得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降低工作质量来减少自身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成本。从而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质量高的服务没有需求,低质量的审计服务遍布行业的情况。
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威胁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审计风险指的是当财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受到着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亲密关系外在压力等导致的威胁。可见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及对财务报表获取了合理保证。而将重要性设置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也减少了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而这样低风险的审计导向也无疑会降低审计工作的精确性,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
6.当今审计市场准入和准出的低门槛也使得审计市场分散的大量的小的审计机构,在当审计只需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大量的小事务所分分布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原本就低水平的审计工作少了政府的强力约束,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更难以得到规范,也导致了审计工作的无序与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对于当今市场上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相背离的情况,笔者的建议
1.公司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系统的完善工作,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扩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权,多推动管理层自理层与内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并由独董和内部治理委员会等进行复核,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使得公司的审计能够独立于外部审计,减少公司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了解审计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降低审计市场需求与审计质量的不协调性
2.审计行业应该多多加强审计行业的诚信系统建设,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协作,通过推动行业内准则,行业内惩戒制度的规范来提高审计质量,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加强审计行业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甚至可以与公众机构合作加强社会公众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检查,营造良好的审计市场氛围,能够使赢得客户的信任,使得客户主选择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推动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考试质量,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资格必需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
本文以审计管制取消后,从需求方和供求方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今审计市场与审计质量背离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只有通过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与监督才能减少需求与提高审计质量的矛盾。
关键词:
审计市场;审计质量;审计需求;审计管制;注会
我国从2014年12月正式取消了审计市场的指导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政府取消了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价格管制。开始由市场需求调节审计市场的工作,但由需求主导的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走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国的审计市场又是否能够在没有审计价格管制的基础下推动审计质量的发展?我国当今的审计市场具有独特性,其中突出代表是经济、法律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行业环境仍然恶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和技术环境急需改善;市场竞争中审计费用低,审计质量难以控制,市场效率低下,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过低。总的来说我国的审计市场的发展是不协调,质量与需求是不对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审计发展不协调,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不对等的现象?
一、从需求方来说
1.我国审计的总体目标其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的重大错吧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其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治理层沟通。审计需求主要包括强制性审计需求和自愿性审计需求两个部分。而我国审计服务需求的最初来源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产生的,在政府的管制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公司被要求聘请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我国在没有政府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自愿性审计需求的比例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审计的需求者只是为了应付政府机构的检查而进行审计,让注册会计师获取合理保证并编制报表。这种普遍的低水平的审计需求导致了与提高审计质量的目标的相背离,也与审计目标中与管理层治理层深入沟通的目标不能得以实现。
2.审计服务的需求者除了企业本身,还有贷款给企业的银行以及给企业投资和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所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来观察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未来可能的收益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否投资或者是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商业银行通过以上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来决定银行是否给企业提供贷款。但现实情况却是,投资者或是股民所拥有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的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股票时往往不会对企业的审计报告或是其他对外公示的报告有过多的关注,而是通过整个市场的走向以及自身的直觉和经验判断来决定是否投资。因此外部使用者对于审计服务的低水平要求也与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目标相背离。其次,从供应方的角度来看
3.正因为在审计市场上不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使用者都只要求低水平的审计服务,审计需求主要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需求,企业将审计服务视为向政府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的程序性工作。这种低水平的需求和要求必然会导致审计最终产品的低质量。
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同样需要成本的,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决定了高成本的审计工作,而相应低水平的审计报告只需要耗费相对较低的审计成本。客户方的低要求,对于价格的过度重视使得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降低工作质量来减少自身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成本。从而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质量高的服务没有需求,低质量的审计服务遍布行业的情况。
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威胁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审计风险指的是当财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受到着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亲密关系外在压力等导致的威胁。可见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及对财务报表获取了合理保证。而将重要性设置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也减少了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而这样低风险的审计导向也无疑会降低审计工作的精确性,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
6.当今审计市场准入和准出的低门槛也使得审计市场分散的大量的小的审计机构,在当审计只需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大量的小事务所分分布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原本就低水平的审计工作少了政府的强力约束,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更难以得到规范,也导致了审计工作的无序与审计质量的降低。
二、对于当今市场上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相背离的情况,笔者的建议
1.公司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系统的完善工作,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扩大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权,多推动管理层自理层与内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并由独董和内部治理委员会等进行复核,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使得公司的审计能够独立于外部审计,减少公司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了解审计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降低审计市场需求与审计质量的不协调性
2.审计行业应该多多加强审计行业的诚信系统建设,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协作,通过推动行业内准则,行业内惩戒制度的规范来提高审计质量,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加强审计行业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
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市场营销专业要面向经济建设需要,即按市场需求来抓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这是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在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市场进行调查,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从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所需专业,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要本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人才以及适度的预见性、超前性等原则制定专业规划,抓好专业调整。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专业设置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积极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此外,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加人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快,与国际上知名企业的竞争加剧,各种新兴经营业形态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也不断更新。因此,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时代要求,更适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并经常深人企业一线调查研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
二、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五大模块的课程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专业课程:学概论、公共关系、礼宾礼仪、电子商务等。
实验课程: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咨询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领域拓展的背景
(一)事务所业务结构单一,使行业竞争激烈,事务所的运营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仍以财务报表审计等传统审计业务为主。从统计数据看,国内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超过70%。由于传统审计业务不仅范围有限,季节性强,有些企业对事务所还设置了各种准入门槛,导致市场进一步缩小。造成过度竞争,执业质量和诚信水平受到威胁。而且很多企业对法定审计需求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因此支付太多费用,使事务所以期通过审计业务获得收益增加了障碍。
过于偏重传统审计业务,收入结构单一。使事务所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全面发展;也不能很好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完全达到为国民经济全面服务的使命要求。因此,拓展新业务,增加市场容量是解决当前会计服务市场过度竞争,培植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注会行业要做大做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审计业务为主的市场格局,不断创新服务品种。提高非审计业务的质量和范围,实现业务结构合理化。
(二)金融危机既对注会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市场机遇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业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我国注会行业也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据中注协的调研和分析。由于一些外向型企业关停导致会计服务对象减少、新上市企业减少、行业服务的高端客户增长放缓、以及企业受财务状况困扰、自发需求减少,使得事务所非年审业务量减少。并且,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使一部分企业把削减审计费用作为企业控制费用预算的手段之一,导致事务所审计收费下降、收入减少。而与此同时,随着一些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下滑,企业业绩压力增大。致使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增加。为此,事务所不得不增加审计程序,这又加大了事务所的审计成本。
但是,危机的蔓延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到注会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为此,中注协在2009年4月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意见》,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要抓住行业发展的市场机遇,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推进业务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改善内部控制、应对和化解危机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为服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市场信心的提振、促进经济复苏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全面优化业务结构,既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注会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注会制度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注会行业作为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审计监督和专业服务力量,应当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服务,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2009]56号,以下简称“国办56号文”),系统提出了当前加快注会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具体要求,指出要大幅度拓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推动事务所业务转变和升级。
2010年2月10日。中注协为贯彻落实国办56号文、推动行业科学发展,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要求围绕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巩固传统领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型鉴证业务,积极开发非审计业务品种和市场,使全行业的业务领域和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这些文件的颁布,以及我国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出版机构改革、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高新企业资质认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等一系列政策的研究和出台,都为事务所开拓新业务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环境。
特别是自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企业内控建设咨询成为政府鼓励、企业需求的新业务。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了“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这将使企业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成为注会行业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业务的优势
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控审计、设计与咨询等综合性配套服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由于对内控进行了解和评价是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在一起实施(这被称为一体化或整合审计)。通过执行内控审计发现,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风险评估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而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审查,也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企业内控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即内控存在漏洞而不能预防或及时发现错报的领域),以检查内控是否有效,从而有助于内控审计目标的实现。所以,整合审计既可以统筹进行审计计划和测试,避免重复,节约成本、减少审计收费;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相互促进,改进两种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提高效率。
内部控制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内控,其聘请专业机构咨询的业务肯定会大增。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汇聚了会计、审计、金融、税务、法律、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战略规划等各方面的专家,在各专业领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下,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样甚至更好的专家型服务,并可产生规模经济效果。
因此,尽管目前我国没有在相关规范中明确要求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整合在一起进行。也没有限定执行内控设计与咨询业务的主体。但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并以专业特长和人才储备为天然优势,积极开展内控咨询服务。
四、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业务的路径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和服务能力。研究确定发展路径,明确业务拓展方向,以促进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大、中、小型事务所在执业领域各有侧重、市场定位各有特色、服务对象各有倾斜、地域分布较为合理。且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序竞争、接续发展的格局。
因此。笔者认为,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利用其业务规模、人才储备、事务所声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内控审计,为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提供综合;而中小型事务所,应在规范管理运作、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市场需求,深化专项领域服务,为占据我国企业主体的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提供内控设计与咨询等非审计服务。
五、拓展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业务的举措
为推动和支持事务所开拓新业务领域,中注协、地方注协和各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协调沟通,形成以中注协为统领、地方注协为主要推动力、事务所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所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新业务拓展开发工作机制。
(一)行业协会的推动
为支持企业内控建设,大力推行内控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背景下,中注协首先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研究推动鼓励扶持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拓展的配套政策;推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讲解》,制订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相关执业准则或技术指南,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编写案例,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专家研讨、经验交流、事务所座谈等形式。不断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为事务所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提供政策、理论和技术支持,从而保证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各地注协还可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试点工作,实现整体推进。其次,中注协应大力帮助事务所解决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建设问题,应根据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培训,为事务所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执行能力。再次,中注协还应根据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专业特点和属性,调整和完善监管方式,以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管,确保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有序开展。最后,还应以行业名义在公共媒体上,大力开展对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宣传与推广,为事务所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为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理解,掌握内控审计指引的工作要求及操作技能。2009年5月和6月,中注协已经先后举办了企业内控审计研讨班和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班,就企业内控基本规范解读、内控审计业务、内控测试方法与实务、内控设计实务与案例、内控缺陷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培训。体现了中注协大力支持事务所拓展新业务的工作重点。
(二)事务所的举措
拓展新业务,事务所首先应自觉发挥主体作用,转变自身发展和业务增长理念,深化对业务结构调整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新业务拓展试点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进行正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树立营销理念,大型事务所不必拴死在大型企业的法定审计业务上,中小事务所也可以不断挖掘市场需求,“独辟蹊径”寻找新的业务空间,培育专业优势,注重品牌建设,以最终形成市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其次,事务所应积极开展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专业研究,加紧建立和完善内控相关服务的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服务标准。建立与企业行业专家的专业合作机制,以保障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顺利开展。再次。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的拓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事务所要制定相关业务人才培养和储备方案,加强注册会计师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加大培训投入,逐步改善注册会计师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以适应内控审计与咨询等新业务拓展的需要。具备一定规模的事务所还可以通过与有关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
此外,内控审计与咨询业务在为注会行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提高。因此,事务所应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正确处理好内控审计与内控咨询的关系,确保执业过程的独立性。
总之,国办文件的出台和内控审计制度的确立,为注会行业开拓新业务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新的业务增长点。事务所应抓住机遇,实现业务的转型和升级,规划好即将开展的内控审计和咨询业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2009]56号)[EB/OL]2009-10-12
[2]王凯,国办文件为事务所扩大执业范围送东风注册会计师行业亟待开拓业务领域新蓝海[N],中国会计报,2009-11-13
[3]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BB/OL],2010-02-10省略.cn/news/201002/t20100210_21086.htm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云会计;集团企业;资金管理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本特点的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当中逐渐普遍,并且在各个行业当中的应用也越发明显。在大数据时代之下,通过云计算管理企业的资金,其可以显著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促使资金管理更加及时、实用、合理。对此,研究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具备显著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型
云会计的基本体系结构有基础设施层、硬件虚拟化层、数据层、平台层、软件层5个层面。云会计能够帮助集团企业实行数据的实时收集与记录、资金的运转相关记录等,实现半结构化、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与计算,促使企业在获得相应的数据之后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分析与判断。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相关的行业数据、同行数据、销售数据、现金流数据、资金数据、银行企业互联数据等都储存在云会计的数据层当中,在大数据的分析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数据层对这些资金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决策,从而为集团企业的资金收支与付出、资金调拨管理、考核管理以及资金分析等提供支持。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作用
1.实现统一化集团企业的资金信息
在传统的资金管理当中,一般情况下信息的准备与提供工作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如果是人为的采集与提供其误差必然更大。对此,在大数据时代的云会计中实行资金管理上,资金信息的准备与提供的管理工作是由云会计平台一手完成,其能够实现统一性的信息准备和管理,并且能够在准备过程中就对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确保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排除在数据信息准备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误差和人为失误,促使资金管理更加全面、高效、准确和有使用价值。
以资金调拨的管理为例,通过云平台的资金管理,能够随时监控任何下属企业的资金企业运行状况,云端的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和企业相应的银行以及会计核算业务想关联,从而实现系统化的集群,形成司库的管理。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方面,促使几天企业的资金在企业外部或内部进行流动,从而杜绝资金的随意挪用,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应用合理性与安全性。
2.应用信息技术对数据分析实现预测管理
在市场经济影响之下,市场当中的供需关系一直在发生改变,如果企业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掌握不及时,不仅会导致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市场需求不符合,还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严重下滑。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其管理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而是多家公司。对此,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云会计实行资金管理,能够随时保障数据分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能够及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经济的改变情况,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预测帮助作用。与此同时,出了未来经济的预测,还可以实现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帮助。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信息化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应用意义,是规划市场战略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通过应用云计算实行资金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经济的分析能力,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3.实现成本与效率的计算
提供和生产是市场行为中最为基础的两项,在提供方面主要是指产品的销售、供给方向,在生产方面则是生产产品的依据与市场需求等,这两项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与成本受到严重的影响。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云会计实行资金管理,能够通过各个方面的数据,例如行业数据、同行数据对市场的变动进行分析和掌握,对集团企业的各个方面数据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管理,从而降低集团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风险,最大程度的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销售资源的分配等,促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越发明显,资金管理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运行和个人的资金管理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合理应用云会计技术能够为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与运行决策提供技术、数据等多方面的支持,促使集团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平,陈珊.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管理[J].会计之友,2016,13(14):129-132.
[2]李音.浅议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集团企业期间费用管理[J].财会学习,2015,21(9):35-36.
[3]吴涛.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费用管控[J].中国经贸,2016,23(15):178-179.
我国税务是在税务咨询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地区的离退休税务干部为帮助纳税人准确纳税,经批准组成了税务咨询机构,从事财务、会计、税法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从1988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逐步开展了税收征管改革,辽宁、吉林等地的一些地区结合征管方式的改变,进行了税务的试点工作。1993年,国家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并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具体办法。1994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税务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税务工作。1996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与人事部联合制定颁布了《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把税务人员纳入了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准入控制制度的范围,税务行业同注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一样,成为国家保护和鼓励发展的一种社会中介服务行业。随后,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制定并下发了《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组建省级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等文件,加强了对税务行业的管理。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央及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始对税务行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以促进税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税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得以完善。税务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有序,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据统计,截止199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税务机构4 1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已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的有2.6万人(不含1999年通过统一考试的人数)。从业务的开展情况看,据抽样调查测算,目前全国委托税务的纳税人约占9%左右,其中:单项约占70%,全面约占30%;在项目上,纳税申报约占30%,纳税审查占25%,税务顾问占18%,税务登记等简单事项占13%;其他涉税事项占14%。根据对六省市部分地区的3 600户纳税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凡是委托税务的纳税人,其申报率为100%,申报准确率在97%以上,均高于纳税人的自行申报率和准确率;争议发生率不高于1%,低于未委托的1.3%。实践证明,税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配合了税收征管改革,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委托税务的户数还较少,比例还比较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业委托税理士事务所代办纳税事宜;美国约有50%的企业和几乎是100%的个人,其纳税事宜是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的;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通过税务人办理涉税事宜的。相比之下,我国税务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当然,这与我国税务起步较晚有关,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二、税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税务作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其发展速度受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影响。我国税务行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缺乏,有效供应不足。影响税务市场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税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世界范围看,实行税务制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愈发展,社会分工愈精细,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愈高,作为一种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中介服务便会应运而生并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充分,税务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依法治税环境
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是税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是税务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推行申报制度,某些纳税人才会出于自身专业知识、办税能力、纳税成本的考虑,以及为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寻找税务中介服务,税务才能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执法严格、处罚得力,是促进税务发展的外部条件。实行税务制的国家,一般都是征管方法较科学、征管手段较先进、处罚力度较大。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偷逃漏税行为普遍实行重罚。因此,许多纳税人因惧怕违法受罚而聘请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尽管实行了纳税申报制度,但有些税务机关却擅自改变税款征收办法,如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把本应采用查账征收的固定业户也采取了定税、包税的办法,甚至出现企业所得税附征现象,即按销售收入和当地规定的附征率计算附征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影响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使税务丧失了一部分市场,造成市场需求缺乏。在税务处罚上,虽然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行为的处罚办法,但由于某些执法者素质不高,执法不严,处罚不力,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到没有外在压力,因而缺乏寻找税务的内在动力。
(三)公民的纳税意识
纳税意识是人们对纳税问题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如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如何纳税?不纳税要承担什么责任?等等。纳税意识的强弱,一般与人们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以及税收法律环境有关。如果纳税人综合素质较高,税收法律环境建设较好,纳税人就会对纳税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因而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或者因惧怕违法受罚而依法纳税。于是,某些纳税人便会出于自身办税能力的考虑而寻求社会中介服务。而我国某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比较淡薄,纳税自觉性较低。有些纳税人存有偷逃骗税心理,自行申报不实,更不愿让人介入,何况还要在纳税之外支付费用。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了税务业务的开展。
(四)税务制度健全程度
税务制度健全与否,是影响税务市场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实行税务制的国家,都有较健全的税务法规相约束。如:日本有税理士法,韩国有税务士法,美国有税务规则等。目前,我国的税务法规主要是《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和《合伙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为税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出台较晚,法律级次不高,相应的约束力也较弱。另外,有关税务业务开展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缺乏质量监控,影响了税务的发展。
(五)税务机构运作状况
机构运作状况,如管理力度、执业水准、收费情况、社会形象等,是影响税务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质量高,有效供给充足,将会拉动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税务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税务运作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税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比较薄弱;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执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税务的社会形象;二是有些地区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招揽客户,占领市场;一些机构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税务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后果,三是层次较低,服务质量较差。据调查统计,目前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只有18%,大专学历的占46%,中专以下学历的占36%。这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相关行业比较也有较大差距。多数机构只是从事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小型业户的建帐和记帐等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至于如审查纳税情况、税收筹划等较高层次、较高水准的业务开展较少,质量难以保证,使税务工作在低水平、低层次上运转。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税务市场的拓展。
三、推动税务发展的对策
不难看出,发展税务行业,一要考虑税务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二要考虑税务的执业状况。从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两方面入手,并辅之以其他手段,激活税务市场,以此推动税务的发展。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给税务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后,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为了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机制,在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将其全部精力集中于自身的经营管理,对其他的社会需求,就要通过市场中介服务予以满足。由于国家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最终要统一到税收分配关系上来,因而税收负担的高低将会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税法,于是便会产生委托税务的愿望。通过税务,既可以使其享受到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又可以避免因违反税法而受到处罚。
(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严格依法治税
1.积极推行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取消税务专管员制度,强化查帐征收和纳税申报制度,加强税务稽查,从征收和稽查两个环节激发社会对税务的市场需求。
2.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各级税务部门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加大对税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构成涉税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使纳税人充分认识到税法的威慑力,增强纳税自觉性。
只有全社会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法律环境形成,才能促进税务业的发展。
(三)加强宣传工作,增强纳税意识和意识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机遇;挑战;对策
一、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外国企业和投资者都纷纷把目光放在了我国的经济“大蛋糕”上,外资投入大幅增长,对外贸易日益繁荣,众多企业发展迅速。而会计师事务所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为企业提供鉴证、管理咨询、内部控制、投资决策等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经济大发展,势必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业务需求。
(二)政治关注增加
前几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册会计师行业引起国家的重视,行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的,基本与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趋同,这为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减少了因会计准则的差异而产生的“壁垒”。但会计师事务国际化人才和国际业务的实践经验欠缺,拓展国际业务,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不断进步,为能够“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而积累实力。
(四)市场需求多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各级政府转变职能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许多政府原有的服务职能被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公共事业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不断增多;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注册会计师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服务。新增的服务对象群体庞大,这无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是,很多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以提供审计相关业务为主,没有及时实现业务拓展和升级从而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多元化是我国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面临的一大机遇与挑战。
(五)经营机制逐渐完善
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机构不断调整经营机制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积极进行市场营销、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强调自律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定时组织人员培训、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等,增强了会计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全和发展自身的机遇。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 审计风险加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关规范并不完善,筹资的企业良莠不齐,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强化,当他们把资金投入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转化为了现实风险,就会寻求经济利益补偿以求转嫁风险。许多上市公司利用母子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托管等手段来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扭亏为盈。更为严峻的是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注册会计师很难掌握真实、可靠、完整的企业内部情况和会计信息,审计风险增加。
2. 组织形式不合理
按照《公司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会计事务所只有少部分是合伙制,大多数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一般为30万元。根据经济法的定义,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最高赔偿限额以事务所的净资产为限,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违法违纪行为很少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现行组织结构使很多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的股东不顾行业协会的执业检查和法律的制裁,以业务最大化、个人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将利润分给每一股东,事务所净资产盈余很少甚至为负,忽视质量管理,这极大的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3. 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处于发展阶段,注册资本低、无需购置生产线、不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运营成本低、收益高、国家法律监管体系又不尽完善,许多会计事务所以业务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执业风险意识不强,合伙人对事务所的日常管理更多考虑收益问题,缺乏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从根本上忽视审计风险。
4. 质量控制不到位
审计业务委托人与被审单位的同一性决定了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会计师的意见与委托人的意见向左,意味着将得不到审计业务或是得不到续聘,事务所出于生存需要,在执业时可能妥协,审计独立性受影响,报告质量难以保证;以项目经理、审计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为复核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旺季,因审计底稿较多,为了赶进度而落不到实处;质量控制制度虽有,但不深入,而且不被重视,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也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深入细致的处理质量问题;缺乏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流动快,有经验的业务人员普遍缺乏,优秀人才留不住。以上因素造成不少会计事务所缺乏从审计客户评估到审计工作完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流于形式。
5. 职业素养不高
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受到审计对象的利益诱惑顺应公司意图出具报告,或者由于自身执业能力不足在审计过程中没能发现重大的错报和漏报,这对于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都是潜在风险,若东窗事发,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就难辞其咎。
6. 社会认知差异
目前社会公众的普遍认知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这一认识也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构成了无形而巨大的压力,但事实上由于审计方法、审计成本限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健全等,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仅能帮助报表使用者合理确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不能对其经营能力及未来盈利能力做出保证。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对挑战的对策
(一)事务所自身应对策略
1. 健全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
会计师事务所应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时时对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保证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1)建立健全统一的执业标准,执行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明确质量控制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质量控制人员的责任,加强三级复核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外派人员复核制度,重大项目的质量复核实行条例管理;制定重大项目的评判标准,对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分别适用不同的复核机制;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检查制度;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项目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2)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建立诚信档案和诚信考核机制,追究责任。
(3)建立技术支持委员会,提高业务能力。
(4)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5)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将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凝聚成合力;通过与执业质量挂钩的分配制度,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建设队伍,提高审计质量。
2. 对内提供多元化服务
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不仅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服务于市场在资源中基础作用发挥的必要条件。事务所应跟进《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4)》,拓展如下的业务范围:
(1)研究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商会(协会)等出台的新业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开展与财政预算资金相关的鉴证业务。
(2)研究出台的行业鼓励扶持性政策。如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业务拓展目标、领域、途径等,推动事务所的服务转型。
(3)研究制定的新业务指引,拓展业务范围。如《商业银行审计指引》、《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权益确认表审核指导意见》、《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等,将审计业务拓展的企业鉴证、管理咨询、会计、税务和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高附加值的管理咨询业务。
(4)研究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国家有关部门签订的“行业服务政府(部门)经济社会管理合作协议”,开发承接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业务。
3. 对外加强国际合作
(1),研究当地政策,熟悉掌握国际商业惯例、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则以及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等,寻求突破目标国家政策壁垒和地方政策壁垒的方法,开拓国际市场。
(2)建立品牌策略,打造行业品牌。事务所应打造品牌理念,通过高质量的会计服务,保护投资者利益,赢得客户信赖,逐渐树立自己的良好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化。
(3)加强行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及战略部署,重点把握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路线、时间、规模、市场需求等,审时度势的把握好国际化合作的时机。
4.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素养
为领先于竞争对手,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事务所需要拥有与业务相匹配的专业人员(即精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注册会计师),建立学习型会计事务所。
(1)对新进员工进行包括职业道德、职场礼仪、审计程序等相关培训,并组织考评。
(2)对老员工进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审计行业新知识培训,分析审计失败案例,通过边工作边学习,从工作中总结、反思、重新运用,加强职业道德诚信建设,提高职业关注度和判断能力。
(3)积累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加强人才储备。
(4)在事务所内部培养学习与交流的氛围,使每位员工树立努力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
(二)相关监管部门的对策
1. 设立严格的进出机制
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其严格审核,合理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避免恶性竞争;事务所设立后,建立对考核评价系统,对违反法律法规、发生舞弊或过失行为并给有关方面造成经济损害的,有关政府部门对会计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本人追究责任,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
2. 实行责任连带承担机制,加快有限合伙制推广
引进国际大型跨国会计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通过限制或取消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健全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引进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改革审计委托权等手段,积极推进有限责任制向有限合伙制的转变,使有限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其负责的审计项目所导致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对其他合伙人负责的审计项目所导致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为审计的独立性提供环境保障。
3. 拓宽政府监督渠道
财政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及事务所的监督管理能够让其时刻保持警醒,对其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和震慑,并且能够提供事务所执业质量的信息,这直接关系到事务所的未来盈利。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增加关于因过失提供重大遗漏审计报告或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对有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个人,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实行终生禁入的处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加大作假惩罚力度,对审计独立性进行约束。
(2)加强监管力度。政府或相关监管机构应对审计过程进行复核和监督,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机抽样核查。
(3)规范政府法定业务需求,终止企业自行聘任事务所的做法,改由政府监管部门委托方式进行审计,保证客观公正性。
4. 正确引导社会认知
公众及法律界人士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与实际有的差距,需要加强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法律界人士的有效沟通,使其了解审计目标、手段及其局限性,正确树立行业形象,纠正有偏差的社会认知和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朱廷辉,许家林.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史研究初步论纲[J].中国注册会计,2011(11).
[2]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与发展报告(2011~2012)[J].会计研究,2013(02).
[3]樊翠云,刘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
[4]张伙容,朱佳.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发展战略研究[J].财政金融,2015(04).
关键词:目标 战略 经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可能对企业实现目标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状况、事项、情况、作为(或不作为)而导致的风险,或由于制定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而导致的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
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战略是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采用的方法。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可能有多个可行战略。例如,如果企业的目标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那么可行的战略可能包括收购该市场内的现有企业、与该市场内的其他企业合资经营或自行开发进入该市场。
经营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层产生直接影响。例如:企业合并导致银行客户群减少,使银行信贷风险集中,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可能增加与贷款计价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
一、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经营风险
1、行业发展过快可能导致企业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进而影响持续经营能力。
2、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可导致企业产品责任增加。不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调整的过程也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例如,为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开发了新产品。而开发的新产品可能会产生开发失败的风险;即使开发成功,市场需求可能没有充分开发,进而产生营销风险;产品缺陷还可能导致遭受声誉风险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3、业务扩张可能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而导致经营失败。
4、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及新的会计要求可能导致企业执行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
5、监管要求可能导致企业法律责任增加。
6、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7、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信息系统或相关系统程序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也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自动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相关安全控制缺陷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系统内数据和系统对非授权交易及不存在的交易进行不适当的处理,以及信息技术人员获得超过其职责范围的权限。
8、实施战略的影响,特别是由此产生的需要运用新的会计要求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执行新要求不当或不完整。
二、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示例
(一)某汽车生产和销售公司概况
随着汽车生产企业的扩张,为了保住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于2010年兼并了一家汽车厂和运输公司。为了满足业务拓展的需要对财务软件进行了升级换代。同时,各汽车企业为夺取市场发起价格战,该公司被迫降价,而原材料价格及运输费却大幅上升,涨价因素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且期末形成大量存货。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推出了适用于80后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品牌,并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研发推广费用。为了满足扩张需求向银行借款近6个亿,导致资产负债率达62%,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并且银行借款合同明确规定公司保证当年利润是当年支付银行利息的3倍,且对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股利有限制性条款。
(二)针对上述情况该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有
行业发展很可能导致该公司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业务扩张很可能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利润达不到限制性条款的要求,可能被强制要求提前还款,失去融资,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兼并运输公司对新业务不熟悉可能导致内控设计和执行缺陷,兼并会计处理也可能存在错报。
(三)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且形成大量库存,很可能导致期末存货的计价认定有较大风险;为了满足借款要求,管理当局可能通过虚构销售交易粉饰财务报表,进而影响营业收入的发生,应收账款的存在等多项认定;内控的缺陷也能影响到报表的多项认定。
企业当前的目标是在特定期间内进入新的海外市场,选择的战略是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从该战略本身来看,是可以实现目标的,但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带来很多的经营风险。如:企业如何与当地合资方在经营活动、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如何在合资公司中获得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当地市场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当地对合资公司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是否稳定,合资公司的利润是否可以汇回,是否存在汇率风险等。这些经营风险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可能会因对合资公司是属于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判断、投资核算、资产减值的判断、对当地税收规定的理解以及外币折算等问题而导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