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养殖业发展8篇

时间:2024-03-07 15:36: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养殖业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养殖业发展

篇1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养殖业;优势;困难;目标

中图分类号:F326.3;F321.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2

前言

保山市隆阳区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养殖业的发展力度,并加大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以此来加强对隆阳区养殖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该区域养殖业的规模化建设工作。所谓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人们所了解的农村合作社,该种组织能够以其独特的管理方式来将隆阳区的零散养殖农户归拢到大规模的养殖区域当中,从而使粗放的养殖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改善农村的养殖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使农村的养殖业发展更加具有科学性。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

农村合作社的存在使隆阳区的养殖行业具有一定的组织,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隆阳区的农户都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其在饲养生猪以及牛羊禽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停留在零散的养殖现状当中,因此无法使隆阳区内的养殖业快速提升,养殖户所获得的利益也比较少,无法从其他的地方获取更多的技术知识。该种单打独斗的小规模的养殖方式,使隆阳区养殖方面的资源支持造成了浪费,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1]。农村合作社的出现将隆阳区养殖户的资源都归拢起来,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促使很多养殖户们能够集合在一起来讨论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的挖掘了养殖户的养殖经验,能够实现养殖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养殖规模的扩大促使隆阳区的养殖户能够经受住养殖行业所存在的市场风险,不再担心牲畜价格的波动。在农村合作社比较专业化的管理下,养殖户能够共同承担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实现养殖规模产业化。隆阳区的养殖业将向着科学化的模式前进,将零散的养殖户变成专业形式且具有规模的连片饲养,使养殖业成为隆阳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支柱之一。在农村合作社的规范下,隆阳区的牲畜养殖产业将降低畜禽的发病率,成功的缓解畜禽养殖的卫生条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实现隆阳区的富农目标。农村合作社的用途是帮助养殖户来监控对牲畜疫病的防疫工作,并且落实监控和防疫并举的措施,从而对畜禽所食用的饲料以及兽药等做好管理工作,促使养殖户科学、合理的进行畜禽喂养,保障该区畜禽养殖的安全、生态。农村合作社还能为养殖户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以此来避免养殖户花费高价租用养殖地及规避养殖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养殖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在隆阳区,畜禽养殖产业一直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在农村合作社的建设方面,虽然隆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动的意见》,但因区级财政比较困难对其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以至于在建设养殖合作社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养殖合作社的建设不仅仅需要该区养殖户的支持,还需要拥有一定的配套设施,以及养殖户的努力[2]。除此之外,农村合作社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承担着监督和管理的责任。隆阳区的牲畜防疫工作还比较严峻。该区内的养殖户主要是以分散饲养的形式来发展畜牧业,其养殖方式促使其无法对畜禽进行严格的管理;加之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大多较低,科学养殖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对于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没有具体的概念,导致合作社在管理上有较大的阻力。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养殖业中的发展目标

隆阳区政府已经为养殖业的发展建立了目标,期望能够通过农村合作社的领导,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促使整个区域内的畜牧业的产值增加到40亿元,并且使畜牧业的产值持续增加。在农村合作社的管理下,隆阳区的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将得以提高,其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总量预期在2020年达到17.8万吨,其中的肉产量也将稳步排在全市的第一位[3]。隆区的养殖业也将走向更为标准化的饲养模式当中,使生猪及牛羊等的规模达到合理的比重,并且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在专业化的养殖技术引导下,使肉类产量持续增加。养殖户们将扩大养殖规模,使养殖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使企业对肉类进行深加工处理,实现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未来的时间里,经过农村合作社的领导和组织,隆阳区的畜牧业将做好防疫工作,因疫病而损失的牲畜将大幅度减少,其养殖业的产品也更加安全。

四、结论

当前状态下,保山市隆阳区应“十三五”的发展需求,在内部展开了养殖业的建设工作,需要将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转化为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从而使养殖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内部必然需要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将对隆阳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为畜牧业的养殖工作提供安全保障,能够带领养殖户集中规避养殖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风险。总而言之,隆阳区的畜牧业养殖将在农村合作社的带领下更加快速的步入正轨,为隆阳区实现富农惠农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挺,赵意,傅建球.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永州市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04:26-29.

篇2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发展策略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知识与生产技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教育,尤其是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培养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功能

1.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舒尔茨在其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改造传统农业是投资问题,其中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农村人力资源应进行合理的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开发,即优先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主体的弱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1]。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0.13%,而没有接受过教育培训的高达76.4%[2]。如何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人才资源,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职业教育不仅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普通知识、技能的传授,形成一般性人力资本,更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某个领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形成专业化人力资本,这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的、高效的。当前,农民接受高层次教育和培训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指导为手段,不断提升农民的从业、择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素质,拓宽新型农民的就业渠道。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传统农民素质不高,制约了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富民举措的推进,并最终导致农民增收的困难。只有新型农民才能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达到能开发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正确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并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更多的农民接受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

3.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引领农村和谐风尚。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较为匮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很多农民在农闲之时往往无所事事,于是封建迷信风、打牌赌博风、大操大办风屡见不鲜。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发挥巨大作用。首先,积极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进步思想观念,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其次,引导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和谐文明的精神风尚。最后,引导农民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轻职教”观念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源。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多数农民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上职校是无奈的选择,所以他们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较理想的工作,诸如此类的世俗偏见使学生面对农村职业教育望而却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高校扩招更使农村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录取标准一降再降,甚至可以免试入学。低门槛甚至是无条件的准入制度使农村职业学校生源的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专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专业水平低且重复的问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同时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脱离了就业与创业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倾向,农民不能从职业学校获得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技术和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一些学校片面注重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其实农民更愿意上短期的民办培训班,可以很快学到相关的知识,使之应用到农田的管理和经营中[3]。学校“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失衡,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阻碍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过渡。

3.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生存的主要瓶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同层次职业教育所需经费是普通教育的153%,可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高的投入。据统计,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只占职教事业经费的20%左右,我国在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方面,政府不增加甚至减少投入的做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就目前而言,市场显然无法代替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培养目标[4]。

4.师资匮乏是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职业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待遇得不到落实、学校兴衰不定、前途渺茫等原因,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师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农村职业学校中真正懂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教师数量有限,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技能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专业课教师素质也不高,直接导致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与培训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首先,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涵义应该更加广泛,不应仅限于狭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还应包括农、林、牧、渔等多种管理与经营。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农业生产者,还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职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对高等技术人才大量需求,对于农村劳动者来说,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部分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迫切需要进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产业、行业变更带来的冲击。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初、中、高相互协调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逐步形成升学与就业立交桥,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在联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并做好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工程”等,培养一大批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2.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调整专业结构。首先,现有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多为围墙式、集中式、固定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对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需要。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熟知本地产业布局、生产发展、农民素质、种养习惯,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其次,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突破国家统编教材的束缚,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最后,农村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删减过时的内容和农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适当增加市场经济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等内容。

3.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资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首先,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责任和供给水平,不仅要加大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且省级地方政府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也应该逐步加大[5]。其次,应重点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效益好的骨干学校和品牌专业,使之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成为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要基地。拓宽职业教育投资渠道,建立起家庭、社会、企业、个人多方投资助学机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私人和企业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公司+农户”等办学模式,以缓解职校资金不足和实训基地缺乏的问题。最后,我国专门促进新型农民开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较少,且大多数法规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这些均不利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开展。所以,国家应制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和政策,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应依托现有普通高校建立布局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所需新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其次,要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鼓励和动员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职校任专、兼职教师。要不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制度,引导专业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掌握先进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给他们创造“充电”和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徐灵芝.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支撑[J].江西教育科学,2006,(12).

[2] 陈建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7).

[3] 王君丽.从培育新型农民视角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7).

篇3

―、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使命

1.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生产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实用性人才产生的有效途径,他所培养的对象,可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实用的农业农村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打造“三农”发展的未来。

2.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体现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教育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途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政治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职业教育所包含的基础教育功能,起到教育陶冶广大农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党的最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作用,使公民的民主与法律意识增强,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法制意识和政治觉悟的新时代农民。

3.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是促进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从而增强农民的凝聚力;一方面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和行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的需要,进行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优良的社会文化风尚,更加自觉自愿地投人到建设家乡的生产活动中去,使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动还不富裕的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农村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在一些人的思想上还是处于普通教育之下的“二类教育”和“补充教育”,尤其是在农村,教育部门无论是政策、资金还是行动上,“重普轻职”的现象还很常见,而这种对农村职教的轻视与偏见,阻碍了农村职教的发展;对农民而言,孩子只能通过读书升学来改变农民身份,在面对诸多升学选择时,比较起普高,职业学校往往是最后没有办法的选择,有的甚至放弃职校而直接选择外出打工,职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处于劣势,这种对职教的偏见严重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资源限制办学条件的改善

目前,许多农村职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只能租用附近民房作教室进行教学,更没有专业教学所需的实验室及实训设备,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返乡后可以为本乡的新农村建设带回先进的思想,严重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是影响学校运作CIS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书资料不足,脚痛医脚”,尤其是专业图书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质量差,也可以是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应用要素,限制了培训范围的扩大,农民培训项目的覆盖面还不到5%,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教育产业化,要求职业教育谁受益谁投人的原则,这样一来,农村职业教育除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拨的少量专项经费外,受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人十分有限,一些生源少、效益差的职校办学经费常常人不敷出,维持正常办公都有困难,也就更难以改善办学条件了。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缺乏调查,

3.没有体现兴农为农的办学特色

农村职教是为“三农”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然而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许多农村职校在办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现象。如在办学方向上,不注重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发展,一味强调升学,职校办成了普通高中;在办学形式上,不重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民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不能发挥出职教在再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这几年高职一窝蜂地上经济方面专业,农林牧专业几乎荒芜,不能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招生办学,既没有体现服务当地的宗旨,也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无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但可以培养其实际操作与动手的能力,同时也给自己的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另外,农村职校产学研结合层次低,农村科技示范及推广作用不突出。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尤其是农机与农技技能培训较少,加之,由于农村条件较城镇艰苦,而职校又常常需要下到农村实地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教学,少有专业教师愿意吃这个苦到农村职校任教,导致专业的培训师资人员匮乏,隐形流动性危机大。现有师资所授课和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已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强,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少,并进行了课程设计,层次低,“构建各专业学科相互协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教育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形成,同时在教室中提供足够的网络与电源接口,难以培养出农村适用的优秀人才。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储备支撑

1.加大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宣传力度

职业教育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先更新观念,这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其领导要重视职业教育,转变“重书本、轻技术,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思想,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其次,依托相关部门对广大农民家长及学生广泛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的介绍与宣传,尤其要结合职业教育“产学研”办学方式对就读职业教育院校毕业后的职业前景进行大力宣传,促进其观念的改变。

2.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党的十六大以来,民生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农村,要保民生就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就是重视“三农”事业的未来,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就是打造“三农”发展的未来,应扩大投人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我们还要鼓励多元化社会资金投人,充分调动民间与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各类资本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投人为补充的多元化投人格局,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弥补政府供给不足的缺陷,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问题。

3.按服务三农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两个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等六方面重点人才,按“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往那种轻视农林畜牧类专业建设的观念,承接课题研究,把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于面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多渠道转移和消化农村劳动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对民办职业院校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相当部分毕业生在创业中崭露头角。走校乡联合的路子,形成为当地服务的职教特色。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高职教育应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和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的现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即务农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技术培训,就业指导自1999年教育部把发展高职教育的权利与责任交给省级政府以来,增强实践能力。一种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持续下来并得以不断发展,但城乡间的差别却依然存在。因为只有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相结合,分别对务农的农民和务工的农民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培育新型农民和乡镇企业的一线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好5所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服务。

(3)供求不匹配。

4.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有效确保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牲畜本身的数量,还是其品质,都在得到提升程度的提升[1]。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这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进步。可是,在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注重对养殖户思想的改进

有效转变农户的思想,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有效引导农户对现阶段畜牧养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养殖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兼顾市场发展情况,对市场发展行情有明确认知,从而找到适合农村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对策。

2.2选择适合本地区生存的畜禽品种

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有效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水平的关键。这是因为不同的畜禽生长,需要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畜禽品种,其生产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未来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2.3注重以及加强对本地区动物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避免动物疫病,可以切实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并且有效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及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的养殖场环境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营造良好、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其次,需要建立全面的免疫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疫病一旦出现,有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作为保障,从而避免了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加之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势必可以改善动物疫病现象。最后,则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只有让其掌握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使得饲养与管理更为科学,进而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

2.4科学使用健康的饲料资源

选择科学、健康的饲料资源,可以确保周边环境的生态性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真正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效果[3]。比如可以选择利用秸秆、枇壳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代替了传统人工饲料的使用,避免了许多饲料的弊端。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和管理的成本,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帮助。

2.5注重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村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际上也是为了规范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尤其是当前许多偏远农村,在畜牧养殖方面均以家庭为单位,且对畜产品的加工也停留在表层。这就使得这些畜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降低,甚至许多时候无法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对于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4]。鉴于此,需要尽可能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这样才能使得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进而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以及政府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来,对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为我国农村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邓鹏.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0):18.

[2]陈正会,王维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途径分析[J].当代畜牧,2015,(14):8-9.

[3]冯卿.畜牧养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1):34.

篇5

1养殖技术普及推广的意义和现实问题

(1)普及推广养殖技术的意义。农村畜牧养殖业中,定期组织培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有助于农村养殖产业化进程的全面加快,并且大力普及农村养殖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意义重大。(2)人员素质问题。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具体表现,由此造成农村畜牧养殖中接受养殖技术培训的人员年龄普遍偏高,而且文化程度较低。由于文化程度限制,他们在接受新观念、新信息,以及新技术时,无法全面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运用新技术,多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养殖。(3)技术推广方式有待创新。就现阶段而言,农村畜牧养殖中推广养殖技术的方式多为培训、宣传、现场指导或咨询等简单形式。实际上,在推广任何一项新技术前,都必须先通过实验、示范和培训实践,如若不经过以上程序便进行推广,不仅养殖户难以提高对养殖技术的认识,养殖技术推广效果更是难以保证。特别是面对农村养殖较为分散的局面,养殖技术推广的难度将更大。(4)畜牧养殖结构有待改善。就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当前发展势头而言,建设示范项目并未充分体现出带动作用,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速度远远不够。尤其是畜牧养殖结构还较为陈旧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比如随着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初级产品过多,但高附加值产品则相对较少。

2农村畜牧养殖中技术推广对策

(1)围绕“三化”推广应用畜牧科技。农村畜牧养殖应围绕产品优质化、畜牧产业化及生产标准化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首先,对现代畜牧养殖配套技术、高效畜禽饲养技术、饲养集约化规范技术、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技术及种植优质饲料技术需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其次,针对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国家相关技术部门应积极投入开发试验,并示范推广到农村中。第三,国家政府应加快畜牧示范场、科技示范园和示范企业的建设进程,统筹安排开发畜牧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以便协调畜牧养殖各项技术水平的同步发展,促进其全面快速提高。第四,大力研究开发粮经饲三元种植技术,促使农作物秸秆、光热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最后,地方政府部门应培养农民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科技能力,有效增强其创业和经营的能力。(2)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依据应以“三种力量”为主。要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确保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作用得以实现,离不开“三种力量”的大力支持。畜牧养殖户、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村乡镇村办组织即所谓的“三种力量”,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畜牧养殖科技人员为主力人员,农村畜牧养殖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在其畜牧养殖过程中就需要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培训,农村畜牧养殖户要获得更高经济效益,需要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应用养殖技术,通俗来说,技术人员就是农村畜牧养殖人员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的教师,因此,其对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农村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则是农村乡镇村办组织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才能保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更加合理规范。(3)养殖户方面。科技进步有助于推动畜牧养殖业进步,因此,大力普及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做足养殖户的工作,便可实现推广和应用畜牧养殖技术。而要促进养殖户素质的提高,首先还得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提高他们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养殖配套技术,促使他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最终熟悉现代养殖技术,进而保证收到良好效益,并为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海霞 孙燕华 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大夼畜牧兽医工作站 山东省莱阳市万第畜牧兽医工作站

篇6

关键词 农村养殖业;特点;对策;甘肃会宁;太平店镇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33-01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LI Wen-q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Taipingdi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ini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Huining Gansu 730714)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technology,information,and funding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 Town in Huining County.

Key words rural breeding industry;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Huining Gansu;Taipingdian Town

目前,农村畜牧业发展迅速,太平店镇养殖业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产业到主产业,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对当地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太平店镇的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即占据主体地位的散养模式和规模化养殖。近几年,虽然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总结了农村养殖业的特点,提出了农村养殖业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农村养殖业的特点

1.1 行情变化无规律

养殖业行情变化没有规律,一般是受饲料价格、粮食收成、畜禽发生重大疾病等的影响,造成价格波动。此外,农村养殖户以散养为主,大多无固定的销售渠道,生产出的畜禽产品一般都是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外运销售的很少,使得销路无保障。再加上农村养殖的特点致使许多传染病多发,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1.2 技术缺乏,养殖理念落后

太平店镇养殖业技术处于较低水平,缺乏一定的养殖技术知识,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技术人员,对现代化养殖业没有系统的管理措施,存在着防疫保健跟不上、饲料浪费大、滥用乱用药物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不够等问题。养殖理念受小农意识影响重,对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认可度差,难以接受,求稳心态强,市场竞争能力差,大部分养殖户往往满足于“养兔添衣裤,养鸡油盐醋”;浅尝辄止,不愿加大投资[1],也没有防范养殖风险的意识。

1.3 资金缺乏

资金缺乏是限制农村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养殖业大多数是中小养殖规模,资金来源相当有限,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或者向亲戚朋友借贷,一旦行情有所下跌,大多数养殖者就会出现资金短缺,有的养殖者甚至出现贱价处理产品及养殖场,亏损巨大,难以东山再起。

1.4 信息闭塞,不敢尝试

市场经济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课题,养殖业作为一种商品生产,需要超前的意识和信息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而现在大多部分养殖户都缺少有效地信息导向,无法准确掌握可靠地养殖信息,对养殖项目持观望态度[2-4]。

1.5 经营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素质还不高

据统计,在太平店镇从事养殖业的人员中有90%只读到初中,基本上有1/2的人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模仿别人,跟着干,有的出于想象,养殖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较成熟的技术,由此可见,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术欠缺已成为现代养殖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5-7]。

2 对策

2.1 转变养殖理念

养殖者对养殖业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要发展养殖业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但是应先有合理的养殖模式,再有先进的养殖技术。以集约化养殖为例,首先应确立它的养殖模式,即集约化养殖,再确定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养殖技术。搞好养殖业一定要脚踏地地用好学好科学技术知识,改变传统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养殖模式确定不同的养殖技术[5]。

2.2 拓宽信息渠道

养殖业的市场行情变化较快,为了能及时跟上市场形势,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养殖模式,减少养殖风险。此外,畜牧产品的销售不能依靠传统的等、考等形式,而应自己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发展畜产品加工延长销售链,提高养殖效益[6]。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决资金困难

紧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建立专业性互助组、合作社或协会,有效解决任意排污、随意处理染病畜禽、滥用药物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该组织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另外政府在信贷、政策优惠及项目实施方面给予一定的帮扶。此外,政府应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保险,建立保费补贴制度,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农业保险中来,减少因各种灾难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7]。

2.4 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是相关畜牧业生产经营单位应经常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养殖先进实用技术的讲座,尽量多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避免过多讲述原理,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是养殖户本身应该有对学习养殖专业知识的欲望,要有信心和决心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主动学习,才能为养殖业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8]。

3 参考文献

[1] 章家华,曾观红,郭家全,等.防范农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1):30-31.

[2] 陈奎.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9):76.

[3] 张家峥,郑亚敏,郭玉周.我国农村养殖业的贡献,困境和出路[J].河南畜牧兽医,2006(9):2.

[4] 林家全.中国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8):29-30.

[5] 马永华.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及出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12.

[6] 邹普圣.农村养殖业的困境和出路——对新余市养殖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6(6):512,507.

篇7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和总体要求,现就我区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施规模化种植养殖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从2008年开始,用5年左右的时间,围绕小杂粮、经济林、优质果品、肉牛、笨鸡、猪和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在高速公路以东沿山地区及孟家井一带,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业示范基地,积极构建高效规模化特色农业板块。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个人、企业与我区的特色种植养殖业联营,努力实现市场、人才、产业化组织、农产品基地及农户的对接和互赢,做大特色农业品牌。

三、加快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支持个人、集体、社会团体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协会和联合体等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着力支持打造一批种植养殖业名牌,以品牌效应促进其实现规模化发展。要建立和健全特色种植养殖业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和网络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通过利益联接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和产品回收网络。

(二)抓好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建设。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导特色种植养殖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科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业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小米、豆类、荞麦等小杂粮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笨鸡、肉牛、猪等畜禽养殖基地,积极做好以优质果品为重点的经济林结构调整,通过更新品种,扩大规模,增加其效益。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具备优势条件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生产。同时,要把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与城市农业、观光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稳定增收。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要建立促进特色种植养殖业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对规模化种植养殖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圈舍、良种繁育、种苗基地、科技示范园、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建设给予资金补贴。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对直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户,以妇女为主的农民经济实体和计划生育户其所需投资优先列入扶持计划。要充分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向特色种植养殖业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加对特色种植养殖的投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管理,真正实现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化科技服务。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鼓励他们深入到农村开展科技承包、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同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联系,重点解决种植养殖业发展中品种的引进、繁殖和推广,品种更新换代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基层农业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指导经济作物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先进适用科技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聘请农业专家、龙头企业和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重点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等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办法,加大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工作的力度,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在引种、饲养、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协助养殖业主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等工作。健全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切实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篇8

1 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附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养殖业在农村悄然兴起、蓬勃发展,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52.86万头、出栏51.33万头,牛存栏32.56万头、出栏15.23万头、羊存栏28.68万只、出栏22.16万只,家禽存栏987.18万只、出栏869.32万只。其中,养殖场已有1200多家,新增养殖户300户。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排污总量猛增,给当地环境容量带来剧烈的冲击。

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筹措比较困难

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关键主要是要建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工程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养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养殖业是一种弱势产业,风险大、利润低。大部分业主的经济力量都不能按标准配套建设好沼气工程,而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这只是杯水车薪。

2.2 基层环保意识不强

一方面,业主对养殖场粪便污染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认为开挖粪池,让其自然降解,对其地下水的污染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污染的危害。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污染一点没有关系。

2.3 环保监管力度不强

作为农业大县,新蔡县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法制观念普遍较为薄弱,养殖场建设中不少未经环境影响评价,业主自主选址,自主建设,对环保治污设施投资会大大消减,有的甚至没有环保治污设施。对环保部门的执法,养殖业主认为是找麻烦,影响其发展。对养殖场排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环保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3 新蔡县治理农村养殖业污染对策建议

农村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便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也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治理农村养殖业污染主要是以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生态建设。把农业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创建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创造出具有新蔡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国内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有:干湿分离、集中堆放、三格式化粪池、开展有机复合肥和沼气发酵等。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以发展沼气为主线。

3.1 因地制宜,正确引导

一是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再生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发展小型沼气工程是我国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项目,也是国家倾斜的建设项目。

二是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及散养户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发挥自身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经济,同时要积极延伸产业链,尽力拓展市场,提高效益。其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猪沼棚生态模式。即在大棚内种植蔬菜、瓜果、棚外养猪。猪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为棚室增温的燃料,沼气燃烧不但能提高棚室温度,又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沼渣可作有机肥供大棚使用,沼液可喷洒作物表面,达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这是典型的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适用天新蔡县砖店、黄楼、古吕镇、韩集养殖场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区。

第二种:猪沼粮生态模式。在发展生i业的同时,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农民家庭使用,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漳头乡程主的精粮、棠村的脱毒红薯,如果采用沼渣作为肥料,用沼液作为防虫药液,采用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的精杂粮及“三粉”,品质将会更响。适用于新蔡县余店、孙召、涧头、龙口、棠村、栎城等生猪生产基地和耕地面积较大的产量区。

第三种:鸡(鸭)猪沼粮生态模式。由于鸡(鸭)的肠道较短,食物消化快、利用率低,鸡(鸭)的粪便中仍残留有23%精蛋白和35%的粗蛋白。经过太阳能和热处理使鸡(鸭)粪脱水,配合其它调料喂猪,猪粪制沼气、沼渣、沼液用于粮食生产。适用于新蔡县陈店、黄楼、佛阁寺、栎城、涧头等乡镇及一些鸡(鸭)专业户。

上述各种生态模式经济实用,农户投资5000元、8000元建设一个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养猪500头,日产沼气量连续燃烧可达48小时,5口人家平均节本增效1500元。

总之,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实现养殖业排放的粪便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业档次,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3.2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新蔡县曾有发展沼气的历史,现在大多数乡镇的一小部分农户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发展沼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条件,根据全县养殖业的区域分布,发展不同生态模式的沼气业及大型沼气工程。各乡镇精心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培植典型。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试点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支持。

3.3 健全中介,市场动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