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4:43: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能源服务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2年底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上升周期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并出现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而投资的扩张又进一步加剧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为我们分析中国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因此,在判断我国未来行业增长前景时,既要考虑国际产业发展动向,也要考虑中国自身的发展特征。
能源行业受惠定价提升
近年国际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带动的亚洲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了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也刺激了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走高,国际油价和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就是充分证明。从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主要一次性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国际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需求来看,资源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趋势,直到低成本替代能源的出现。
我国能源价格趋涨有利于提高能源生产企业的效益。我国总的来讲还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由于体制的影响,我国资源、能源类价格一直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能源生产、消费对环境及生态的补偿成本,直接带来对资源、能源使用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作为信贷资本价格的利率也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助长了高耗能产业的无序扩张。
近几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一路上升,“十五”期间,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关系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年均为1.04,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去年以来,政府开始对能源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也开始对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价格进行了一定调整,不久前又颁布了取消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的新规定,表明政府决心改变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立场。
可以预见,下一步我国的能源产业,除了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实现产能的有限扩张以外,价格的提升将是能源类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发展也将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因此,能源、矿产行业,与这些行业相关、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专业设备制造业,是今后制造业中盈利增长前景较好的行业。
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朗
2005年我国经济结构中,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48.4%,第三产业占比为38.8%。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69%,轻工业仅为31%。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过高,严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长期发展需要来看,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是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同时,带动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
一方面,制造业中知识密集型行业,如航空航天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医药行业、通讯设备等,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制造业。
另一方面,由于服务部门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部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使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甚至超过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当前,发达国家GDP中服务业占比高于70%。2005年美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80%。可以说,在全球制造业需求增长逐渐走低的情况下,服务部门增长空间越来越大。
表3所显示的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增长的情况,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的增长幅度高于制造业部门就业增长趋势,是吸收就业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的未来美国就业薪资水平最高的十个行业都集中在服务业部门,包括私人教育支持服务、家庭健康服务、软件出版业、管理、科技、技术咨询服务,等等。
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状况的变化也有类似的趋势。
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化与国际趋势相符,即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呈现加速态势,成为吸收新增就业的主要部门(参见表4)。
2、在第三产业就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维持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参见表5),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水平有实质性提高。
3、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发展处于刚开始起步的阶段,高附加值服务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也正因如此,我国服务业将有可能得益于最新科技成果而实现跨越式增长。
服务行业的吸引力
从行业投资的角度看,制造业中除了与能源、资源有关的制造行业以外,其他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宏观调控、能源价格上升、消费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前景则可期可待。
在制造业增长前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的情况下,零售商业、医疗、医药行业、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空间和稳定性对投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在美国、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股票市场中,金融业和零售业的指数增长在长期内都居于前列。我国的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也同样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
2004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的增长保持在12%~14%之间。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实现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对外资和内资零售业都充满了吸引力。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在我国已经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种种限制之后,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深入二、三级城市市场,甚至四级市场,并通过并购国内零售企业实现快速扩张。
随着金融业的开放,今年年底中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将促使我国在金融业服务水平、资本结构、经营理念、规范信贷和资金交易行为等方面快速提升。
金融服务业的提升前景还在于,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各主要市场的建设发展(如期货市场、黄金市场、货币外汇市场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推出、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发展,等等;都为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政府最近提出要提高对外汇储备的经营能力,并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等等。这意味着央行有可能对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加速银行改革的推进,稳定金融市场。
【关键词】利津县 新能源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对利津县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在东营市发展前景的优势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底东营市常住人口203.53万人,2010年12月31日,东营市机动车保有量53.45万辆,较2009年增长11%。目前新车入户日均143辆,高峰期达500辆,年增长5.21万辆,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机动车驾驶人50.05万人。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私家车成为机动车增长的新亮点。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3.45万辆,比上年增长19%,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7.89万辆,增长22%。民用轿车拥有量18.31万辆,增长28%,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16.33万辆。从机动车保有量和人口比例来分析,我县新能源汽车在东营市具有较强的市场购买规模。
自1983年,东营市建市以来获得了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城市美誉。东营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生态文明方向的发展思路,新能源汽车便是这个城市的另一种环保和健康。从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汽车市场发展规模来看,在城市的公交、出租车、公务、环卫和旅游等公共服务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二)利津县新能源汽车在东营市发展前景的机会分析
1、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项目是《东营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项目,也是质监部门服务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据诚航新能源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得到了质监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东营市质监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交流,并在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
2、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诚航新能源电动车采用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超大容量电容技术和氢燃料电池,能有效解决现有汽车燃油成本高、污染严重和普通蓄电池存在二次污染、费用高等问题,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池能量消耗,提升电池使用寿命。
二、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一)国家政策。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最终改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并已上报国务院。
根据规划内容,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要达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二)山东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2009年4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2009]44号文件印发了《山东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提出,到2011年全省汽车年生产能力要达到135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生产车中所占比例应达到5%。产品品种以节能、环保和车辆安全技术为主攻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2009年1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鲁政办发[2009]130号文件了《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扶持办法》,以财政奖励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主要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另外,对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对策探析
(一)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
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导致人们对汽车新事物———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诸多偏见。需要政府和汽车厂家从各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让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和科学。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需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充电站、充电桩、电池租赁厂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使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汽车。1、由地方政府与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其中以电力企业投入为主要力量建设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2、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在公交车站停车场、大型商场等人群密度较大的地方加快布点,突出示范效应,强化新能源汽车的可用性和便利性,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三)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坚持发展整车与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产品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1、统筹协调,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合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对新能源产业的重点项目,由县领导牵头,引资单位、财政局、金融办、银行等相关单位组成专门的帮办服务领导小组,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个性化方案,强化服务,更好地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2、以利津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合理规划法重点和产业布局,主要依托现有诚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投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若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建设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1、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利津县各单位采购的公务用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诚航新能源公司的自产车型,各单位购置的新能源公务用车不计入单位的定编指标。2、对购置的节能与新能源出租车,在试用期内免除有偿使用费和营运税。3、对本县单位和个人购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免交县内路桥费。4、在环卫和旅游等公共服务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争取全市旅游景点都能使用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4,要完成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十分艰巨。在分析我国节能减排的差距时,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加以推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对节能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动力。因此,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
一、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1.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项目的一种商业手段。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减排的综合服务,同时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并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节能效果好
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是节能服务公司要在节能项目中创造经济效益才能发展,如上海市首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240万,由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经过调研、测试、可行性方案论证、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后,取得节电61%,9个月就回收50%投资的好效益。
(2)企业零投资与零风险
支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能耗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企业不用支出任何费用(特定项目除外),便可以得到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及系统。这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企业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宜太长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不具备庞大的资金实力,从已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2年左右。只有采用快进快出的模式,才能为后期项目提供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2)节能量保证型
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项目资金;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项目,保证节能量,从节能收益中获得合理的收益;如果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赔付全部未达到的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
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管理和改造能源系统,其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收益来自能源费用的减少。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对节能降耗的渴求,使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并成为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全力争夺的焦点。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介绍,合同能源管理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节能投资500亿元,年产值320亿元。但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三、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光明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6月3日和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两次下发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关通知,从财政补贴上推进EPC项目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带动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纷纷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大举进军节能服务市场,这其中甚至包括南方电网、神华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谌树忠分析,财政扶持政策的频频出台将推动更多用能企业从“要我节能”变为“我要节能”。现在由政府牵头大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让各方都尝到市场化节能服务的甜头,节能减排的春天真的到了。
目前,我国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理念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前景将变得格外诱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M].2006
[2] 成志刚,李卫,曹成.浅谈“合同能源管理”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前景[J].新疆电力技术.2007.94(3):66-67.
[3] 王李平,王敬敏,江慧慧.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1):16-18.
从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权威化工专家郭卫东对煤炭产业遇到的困境认识深刻,他认为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盲目投资跟风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其二是资源转化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技术落后,小循环多大循环少;其三是单一资源单一产品的项目仍占主导地位,以煤为主的多种资源协同配伍,生态布局循环链接,综合利用多联产项目少。
郭卫东建议,要实现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能、化学能和全部化学元素、中间产物、目的产物,均能得到高效综合利用,以煤为原料,开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联合循环发电技术,通过煤基多联产,实现煤、焦、电、化、热、气、渣的综合利用,以及与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硅材料、聚氯乙烯及其制品、建材等产业的一体化布局,可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使煤资源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大降低碳排放,真正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目的。依靠专家指导,通过煤基多联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能源化工产业战略转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郭卫东对于打造煤炭的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全新路径提出了诸多建议:
一是新建的煤炭资源转化项目,要实现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能、化学能和全部化学元素、中间产物、目的产物,均能得到高效综合利用;
二是已建成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最好在前端用连续粉煤干馏工艺提出煤焦油,再将粉焦气化,用焦炉气和合成气合成甲醇,再利用化学循环尾气和余热发电并用于本装置;
三是煤焦化和兰炭企业要压缩焦炭、兰炭商品产量,按照焦油收率最大化进行技术改造,对焦油进行深度加工转化;
四是与煤电、兰炭共生或多联产形成的硅铝镁及建材产业也要转型发展,开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
在解决当前煤炭综合利用和煤化工方面遇到的困难,郭卫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想方设法消化甲醇、电石、焦化等过剩产能,开发一批进口量大、国内需求持续上升、附加值高的化学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醚、异戊橡胶、氟碳树脂、石墨烯树脂等,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第二,对于以煤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区域,要围绕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矸石发电技术、矸石炉灰提取氧化铝及粉煤灰生产建材技术、洁净煤高温催化热解干馏技术、煤焦油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焦炉气还原生产金属镁技术、新型煤盐化工技术,包括大型甲醇、二甲醚、合成氨、MTO/MTP、DTO/DTP,以碳氢、氨氮、芳烃、乙炔、氯碱、有机硅为原料,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化工新兴合成材料产业发展。
第三,高度重视第二代煤催化热解干馏技术、高效合成塔技术、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和煤化工及含硫气体、含硫废气脱硫回收硫磺等四大技术的应用。比如:利用第二代煤催化热解干馏技术,可将煤焦油收率由现在的12%提高到25%左右。另一方面可对煤化工、煤电、供热等用煤项目,用催化热解干馏技术进行煤的前处理,既可提取煤焦油发展下游产品,又可大大降低气化炉的水煤浆粘度和锅炉结焦率。再比如国内外正在日益成熟的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对煤化工、电厂、炼焦、兰炭、冶炼等行业CO2回收,通过加氢还原成CO,再与氢合成甲醇,均可形成新的产业或产业新优势。另外,高效合成塔技术,可大大提高合成转化效率,在现有装置基础上经技术改造,在不增加物料投入的前提下,可提高产量10~17%;硫回收技术的应用可回收生产硫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四,要高度重视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从替代石油发展下游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机化产品看,几乎所有石油能够生产的产品甲醇均可以生产。所以对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发展的市场前景不必过分担忧。我们完全有理由设想甲醇发展的产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当前车用甲醇燃料的快速发展,二甲醚车用、家用燃料的快速发展,都给甲醇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60%的甲醇已应用于车用燃料市场。国家M85车用甲醇汽油标准和燃料甲醇标准已经出台,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国家标准出台后,在大型甲醇企业生产车用燃料已成为最经济的方式。因此,车用燃料发展还将为甲醇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着眼未来的转型之路
4月底,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听取煤炭工业发展情况报告,并提出“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此举的用意是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以煤制油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资源地区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气等项目核准的闸门可能被松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提出,要以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为重点,加快全国煤炭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把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煤炭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煤炭经济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总结近年来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工程建设经验,扩大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示范试点范围,推进煤炭向原料转化的产业化发展,实现对石油、天然气优质能源资源的有效替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行业必须转型,转型升级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煤炭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绿色、高效、清洁、安全、多元。
能源发展必经三个阶段,由煤炭为主体转为煤炭和新能源并重,再转为以新能源为主体。在这个能源发展过程中,煤炭将起到由传统能源转为新时代能源的桥梁和支撑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做“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能源生产技术服务供应商,常规能源供应服务商,城市清洁能源供应服务商,能源金融服务供应商。
生产技术服务供应商包括了“绿煤战略”的绿色生产,就是要在煤炭开采中出煤不见煤,不能对大气造成污染,污水不外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煤炭企业打造成“没有资源”的资源开采企业。“绿煤战略”的绿色利用,就是实现煤炭从低效燃烧到高效利用,从固体燃料到液体燃料,从燃料到原料,把常规能源变成绿色高效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供应服务商就是“从井口到炉口”全方位提供能源供应服务,从煤炭生产、煤质研究、煤炭定制、煤炭物流到煤炭用户。
工信部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计划时,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对此,自主品牌动作频频: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上,推出34款产品,累积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江淮汽车也公布了新能源车型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占江淮总销量的30%以上。此外,上汽、吉利等自主汽车品牌也相应了各自的新能源规划。
记者观点:囿于电池技术的不完善以及相关配套充电设施的缺失,新能源车型叫好不叫座,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2016年,新能源车型将比以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预测2二手车市场规模达1000万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545.11万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交易额已超上年水平,达到3276.26亿元。分食这块巨大的利润蛋糕:淘宝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庞大集团与优信拍、易车公司合作,注资1亿元成立“庞大智信认证二手车合资公司”,进军二手车O2O模式;上海永达汽车集团与易车集团、优信拍共同注资5000万元成立二手车合资公司,同时将建立二手车商城,发力汽车电商;广汇汽车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二手车O2O交易平台……
记者观点:随着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路资本竞相加入,据预测,2016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万辆,2020年有望达到2000万辆的规模。
预测3平行进口市场份额突破10%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了《2015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年度报告》和《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趋势与发展策略报告》。报告分析,2015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变化超过预期,首先体现在产销增速加快放缓。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更是出现持续性“供需双降”,库存持续高企、价格优惠幅度加大、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结构性问题。报告预测,在经济“新常态”下,2016年进口汽车市场仍将呈现下滑态势,平行进口对正常进口的补充作用加大。
综上所述,受政策利好的推动,平行进口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上海、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多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试点相继获批,不仅让平行进口阳光化,也刺激了此类贸易的发展。业内预计,2016年平行进口汽车占进口车总量的比重将突破10%。
记者观点:平行进口车前景被看好。不过,在国内进口车市场中,非汽车品牌官方授权渠道进口的平行进口车,不仅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层层审批,同时还将受到汽车品牌为了保护正规商的排斥性策略影响,短期内仍属于边缘化车型,对整体进口车市场的推动有限。
预测4首款互联网汽车将上市
在嗅到汽车移动互联领域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后,各大IT巨头和互联网企业攻势迅猛,咄咄逼人。汽车企业越来越多地在车上加入移动互联的功能,汽车开始逐渐变成“移动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将触角伸向汽车生产领域,尝试生产互联网汽车。
随着特斯拉、苹果、乐视等加入造车行列,汽车逐步被定义为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进一步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未来汽车电子占整车的价值量将由目前的15%快速提升至30%以上,达到万亿量级。去年年初,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将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预计首款互联网汽车将于2016年上市。我们预测,2016年,一旦“破冰者”出现,将迅速带动一股互联网造车的新浪潮。
记者观点: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亿辆。手机网民也达到近6亿,如此庞大的数据,将给出行服务、汽车后市场等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汽车行业的盈利点将由当前的中游制造向后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汽集团、宝马汽车等行业龙头也相继提出从汽车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在出行服务领域,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以及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O2O模式将继续迅速发展。
预测5汽车电商渐入佳境
英文名称:Energy Research & Utilization
主管单位: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523
国内刊号:32-1196/TK
邮发代号:28-15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绿色就业;低碳
一、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就业
绿色就业指在绿色职业(从事风能、太阳能、地热发电和从事其他可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职业,还包括废弃物回收循环使用和环保型汽车的设计与制造职业)工作范围内就业[2]。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在《绿色职业工作前景》报告中定义:直接使用体力劳动的职业和可持续、释放低碳能的职业。举凡能源供应业、运输业、制造业、建筑业、物质管理、零售业、农业及林业,均有创造绿色就业的机会[3]。
全球各领域的绿色工作数量逐步上升,可再生能源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发展,在大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能推动新能源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安装、维护等上下游行业,从而产生一系列新的就业机会。据全球风能协会《2008年全球风能展望》报告,风能利用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可减少约15亿吨,带动的就业岗位35万个,到2020年,预计风电能为全球带来200万个就业岗位[3]。
2006年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及其支持行业的雇佣人数约230万,其中,风电行业约30万人,太阳能光电领域约17万人,太阳热能行业超过60万人,对各种给料进行培育并加工成乙醇和生物柴油领域的雇佣人数超过100万[2]51(表1)。
美国学者认为,可再生能源同化石能源相比,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于太阳能等技术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大约是石油、天然气的2倍,与欧盟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的观点类似[5]104。可再生能源良好的投资与就业前景,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区政府的政策支持。美国的爱荷华、密歇根、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州长们努力通过吸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电动汽车行业投资来振兴经济。2006年,美国可再生能源业创造386000个岗位,而煤炭行业只创造82000个岗位[1]255。
欧洲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就业人数突增。丹麦1999年风机制造、维护、安装和咨询服务提供1.2~1.5万个就业机会;风机零部件供应遍及全球,也创造了约6000个就业机会。德国2006年可再生能源的制造、运行和维护,增加17万个岗位[4]104。据德国联邦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采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每年减少1.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了近28万个岗位,比上年增加10%。
201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可提供17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每年相关贸易出口可达170亿欧元,还可提供约35万个潜在就业机会[4]104。
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EREC)共同的《拯救气候: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报告可知,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能达成切实有效的协议,并大力投资绿色能源产业,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将提供690万个就业岗位,节能行业则提供110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若能实现大规模的从传统煤炭发电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转型,不仅会在全球范围内减少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可新增数270万个就业岗位。相反,煤矿资源开发的合并重组,全球煤炭行业的就业机会将从470万个减少到2030年的140万个。
联合国的《绿色职业工作前景》报告:未来几十年全球发展可再生替代能源技术,将创造数以百万计的绿色职业岗位。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持续的快速扩张,到2030年,全世界风能领域的雇佣人数会达到210万人。太阳光电行业的雇佣人数可能达630万人。从事生物燃料工作的人数,预计将达到1200万人。
未来30年,绿色职业工作充满机会和挑战。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如果全球各国不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化,将“错过一个重大的机会”,将会失去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这份报告出炉的背景是面临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施泰纳认为若忽视绿色能源政策和绿色职业工作,将是这一危机中最严重的错误,长期存在的新就业机会使各国的经济实力更强,扩大和发展绿色职业工作是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2]。从一些国家已制定的能源发展目标(见表2、表3)中可知,各国已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绿色就业的前景
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面临结构大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火电、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加工及炼焦等6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加值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重点调控领域,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至少面临三方面影响:
一是落后产能面临生存危险。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占行业比重较高,如*年底炼铁、水泥、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占各行业产能比例分别是24%、19%、13%,落后产能如不能通过技改达到新建项目准入标准,将直接被淘汰。如果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行业布局和结构将重新调整。
二是将掀起兼并重组潮。
主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加速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行业龙头企业面临一定的发展机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2到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约30%。近年,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明显加快,并已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作。
三是新增产能批复难度增大。
我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准入标准基本参照行业内国际先进水平,实力不强的企业较难达到准入标准,使其发展规模受到限制,而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通过新建高标准项目,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际上由于国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单纯的新建项目较难获得批复,按照国家发改委兼并重组的思路,为了使得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不会大幅度增加,其新建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等往往同时进行。*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分别是宝钢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武钢和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这也是宝钢对广钢和韶钢、武钢对柳钢的兼并重组批复方案,同时发改委还要求:两个钢铁基地必须达到新建项目准入标准;广钢和韶钢合计淘汰产能约850万吨,广西和武钢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41万吨和炼钢能力910万吨,新建项目产能基本与淘汰产能一致。
节能减排工程以及环保装备业将快速发展
我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品单位能耗较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和石化行业平均水平高出国际先进水平达40%以上,节能潜力较大。“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将实现节约2.4亿吨标准煤,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推动节能装备业快速发展。
为了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我国主要采取两类手段促使该类企业安装减排设置:一方面采取强制手段,该类企业必须安装减排设施;另一方面采取提高污染物排放费用征收标准、安装减排设备给予相应补贴等经济手段,对安装减排设备企业进行奖罚。按照我国污染物防治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万吨,力争两年内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现有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设施1.37亿千瓦。减排工程发展前景较大,企业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华能北京热电厂通过减排工程,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加强废物利用,年利用城市污水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为北京市节约了大量的优质水资源,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上马脱硫和脱硝工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由原来的420毫克/标立方米左右降至50毫克/标立方米以下,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400毫克/标立方米左右降至50毫克/标立方米以下,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绿色火电厂。
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由于清洁环保、低污染的特点,将得到迅猛发展。
我国能源结构优先选择发展核电,其次是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截至*年6月底,我国核电已有装机容量906.8万千瓦,另有79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的1.3%,比例很低,美国等国家核电占总装机容量约20%(法国这一比重高达50%以上),核电发展潜力较大。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并保持在建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较目前水平增长3倍以上。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15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将翻倍,其中水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长156%达到3亿千瓦,装机容量将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总和的3倍多,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长约15倍。
对能源和资源争夺更趋激烈
我国石油从1993年开始出现消费缺口,且缺口逐年增大,*年进口依赖度高达47%,接近警戒线50%的水平。我国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石等资源类原材料需求较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钢铁工业所用的铁矿石50%以上来自于进口,全球新增铁矿石量的90%以上用于我国的消费,*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3.83亿吨,进口额超过了400亿美元。
随着能源、资源型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国对能源和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国内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导向。铁矿石价格*年较上年上涨71.5%、*年又涨19%、*年涨9.5%、*年涨65%。我国大型钢铁企业“走出去”是必然趋势。
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