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14:40: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决策的原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领导者;经济管理;科学决策;决策过程
1、引言
只要是领导者都会涉及各种决策,而决策是否科学不仅关乎领导的决策能力高低更影响着所决策事情的成败。同样的正确的决策亦是实现科学的经济管理的关键。在制定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应本着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理智的进行决策制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定出的决策能够促进经济事业的发展。
2、科学决策的内涵
决策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针对已定目标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或综合出最佳方案的决定方式。领导的主要职能之一即是制定决策。科学的决策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反应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竞争性和多变性。对此,领导者只有进行科学决策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事业的发展。
3、科学决策的原则
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进行决策是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关键。(1)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决策在制定和实施时都应当确保这项决策具有实际可行性。及在制定决策时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严肃论证、严格审定及最后评估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2)信息准全原则,决策的科学性和做出决策时信息的准全性有直接关系。掌握的信息越准确、全面,其决策也就越科学;(3)对比优选原则,很多时候在进行决策时面对的都不只一项方案,领导者可以结合实际的经济情况将这些方案进行比较、衡量,并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4)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指的是在进行决策时能够结合大众意见,避免重大决策的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同时,大众意见的综合也能够保证决策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准确性。
4、科学决策的方法
4.1、经验判断法
利用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进行决策判断都属于经验判断法。其中淘汰法即结合已存在的条件及标准对存在方案进行筛选,从而缩小可选择决策的范围;排队法是将所有方案按照优劣顺序进行拍得与,并通过各方面的权衡比较来选择出最优化方案;归纳法是将所有方案中类似的进行归类,并从每类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4.2、数量分析法
进行决策时,往往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达到分析目的,但是很多情况下一件事情总是包含着重目标、多种因素和多个变量,此时为了较精确化的定性分析就必须通过数量分析法来保证决策的准确。
4.3、实验法
有些决策在制定时是不能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的,此时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以通过实验法,即利用少数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来实现对问题的分析,从而为最后的决策提供实验依据。
5、制定科学化决策
要想制定科学化决策,就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遵循既定的决策程序。下面笔者就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其其他文献参考,归纳出制定科学决策所经过的几个步骤。
5.1、实地调查,发现问题
制定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制定决策之前就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提出和论证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保决策能够切实解决经济投资问题。
5.2、系统分析,确定决策目标
问题已经发现需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决策目标。只有确保决策目标的正确性,才算抓住了经济决策的方向和要求。而制定了目标的决策才能够进行资料搜集和方案制定,进而而选择最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5.3、资料收集
科学决策离不开精确、充足的系统信息,否则制定出的决策不仅不会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同时还会引起经济管理上的混乱。因此在制定决策时,领导者必须对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条件及经营管理水平、国家目前的方针、政策以及同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用户对企业产品的要求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样才可以算一份信息资料充分的科学决策。
5.4、拟定和评估决策方案
拟定方案时要从多个方面上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中选择出几个可施行同时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估即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协调性、施行效果、潜在问题及其他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综合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5.5、方案的综合评价
选择是方案择优决策的关键。因此在选择出最优化方案时,要能够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准确评估和认真权衡了方案的利弊后在选择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案。身为领导者必须具备能够选择出最优方案的能力。
6、结语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巨大生产力但同时也具有着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进行合理的经济决策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经济发展时不会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经济损失。此时决策的科学性就显得至关重要,领导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只有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决策才能够制定出最科学的决策方案从而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主题词:经济管理 决策 制定
一、进行科学决策的原则
领导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方法进行。
(一)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情报资料的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因而必须是可行的,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3、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对比,无从选优。因此,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重大重点项目、巨额的经济投资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
4、集团决策原则。所谓集团决策,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经济决策的科学化需要有决策民主化作保证。
(二)科学决策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淘汰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排队法是经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数量分析法。在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依靠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时,必须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达到精确化。
3、试验法。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而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此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二、科学制定的决策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精确计算、系统分析论证、审慎抉择、付诸实施的连续完整的运转过程。按其客观进程,经济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需要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
3、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混乱。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一个企业重大经济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设备构成、人员构成等。不但要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4、拟定方案,全面评估。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办法,所以应该提出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必须坚持节省、创新、精心设计和求实的原则,使提出的每一备选方案切实可行,并有确切的数据,反映其结果,说明其优点、弱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条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条理化、直观化,以便领导者择优决断。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在全面评估、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将各个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提出取舍意见,交由领导决策。因此,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①照顾全局;②技术合理;③经济合标;④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状态,估计各种客观状态下的可能结果,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三、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1、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要有层层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尤其要充分注意起点计划的编制。它不仅有马上起指导行动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2、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挑选合适人才,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以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执行,实现最终目标。
一、在经济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决策是对未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多种方案的最优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决策活动主要凭借经验而逐步走向科学化。科学决策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正确,能够避免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决策失误,从宏观经济方面讲,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微观经济方面讲则会造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巨大经济损失。对党的事业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实践证明,一次大的宏观决策失误,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我国1958年出现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大折腾”,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只能来自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所谓决策的科学性就是决策能真正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不能以良好的愿望代替客观规律,不做三拍领导干部:即一拍头脑上项目(由于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政绩,没有调查研究,盲目上重大重点项目),二拍胸膛表决心,三拍屁股走人(当决策失误时,要求调动单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因此,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就要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不仅要以为指导对事物作出定性的研究,还要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定量的分析。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就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原则,并运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二、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怎样进行科学决策
笔者认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方法进行。
(一)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情报资料的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因而必须是可行的,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3.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对比,无从选优。因此,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重大重点项目、巨额的经济投资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
4.集团决策原则。所谓集团决策,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经济决策的科学化需要有决策民主化作保证。在缺乏制约机制的集中决策体制下,重大经济决策过程往往受到“长官意识”的严重干扰。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避免重大经济决策受少数人的影响,能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二)科学决策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淘汰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排队法是经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数量分析法。在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依靠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时,必须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达到精确化。
3.试验法。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而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此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精确计算、系统分析论证、审慎抉择、付诸实施的连续完整的运转过程。按其客观进程,经济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需要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确定决策目标是经济决策的重要环节。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决策目标,才能为经济发展明确方向和要求,才能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提出方案,并为方案的选优提供具体标准,才能为最终衡量决策的正确性、效果性提供起码的依据。
3.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混乱。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一个企业重大经济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设备构成、人员构成等。不但要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4.拟定方案,全面评估。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办法,所以应该提出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必须坚持节省、创新、精心设计和求实的原则,使提出的每一备选方案切实可行,并有确切的数据,反映其结果,说明其优点、弱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条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条理化、直观化,以便领导者择优决断。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在全面评估、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将各个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提出取舍意见,交由领导决策。因此,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①照顾全局;②技术合理;③经济合标;④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状态,估计各种客观状态下的可能结果,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四、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1.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要有层层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尤其要充分注意起点计划的编制。它不仅有马上起指导行动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2.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挑选合适人才,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以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执行,实现最终目标。
4.信息反馈,追踪决策。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发生这样或那样偏离目标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必须有一套追踪、检查和反馈修正的办法,以保证结果与决策一致。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写党委怎样改进工作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方面的文章,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没有提笔。现在,党政论坛开通了,这为我提供了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所以,特撰写这篇文章,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了!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这一句话把党委的工作职责阐明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很多乡镇党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党委的事情没有抓好,又给政府工作添了乱,工作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是一团糟。当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想,必须要把党委的“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
一、认真调研谋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村寨和农户,认真调研,掌握乡情。调研不能跑马观花,要做实。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真正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善谋大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时不能囿于一地,要善观形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更好地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要有进展,没有思路是不行的。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情,把握好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的思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盲从,经济社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科学决策把方向
方向就是标杆,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乡镇的发展。乡镇党委作为乡镇的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把好发展的方向。要把好方向,主要就是要作好决策,努力推进科学决策。其一,要转变决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就要转变决策的观念,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注重用科学决策的知识充实头脑,用科学决策的方法指导实践,自觉摒弃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自觉摒弃独断专行的做法;要坚持按法定程序进行决策,自觉摒弃以权代法,随意决策的做法法。其二,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努力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要建立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示、听证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四,要在充分讲求民主的基础上大胆决策、果断决策,不要因为有不同声音就放弃原则,不敢决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最广泛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求真务实抓大事
乡镇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事事都去管,最后什么都管不好,而且还可能造成班子的不团结。抓大事要怎么抓呢?我想,首先要抓好党务工作。党要管党,不能抓好党务工作的党委不是合格的党委。因此,党委要把党务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抓做工作的重点。当前,乡镇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几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两基、禁毒等工作,这些工作要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抓好。第三,要抓好创新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大的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群找一条真正的致富路,切实的改善民生,为群众谋好利益。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这一句话把党委的工作职责阐明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很多乡镇党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党委的事情没有抓好,又给政府工作添了乱,工作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是一团糟。当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想,必须要把党委的“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
一、认真调研谋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村寨和农户,认真调研,掌握乡情。调研不能跑马观花,要做实。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真正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善谋大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时不能囿于一地,要善观形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更好地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要有进展,没有思路是不行的。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情,把握好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的思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盲从,经济社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科学决策把方向
方向就是标杆,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乡镇的发展。乡镇党委作为乡镇的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把好发展的方向。要把好方向,主要就是要作好决策,努力推进科学决策。其一,要转变决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就要转变决策的观念,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注重用科学决策的知识充实头脑,用科学决策的方法指导实践,自觉摒弃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自觉摒弃独断专行的做法;要坚持按法定程序进行决策,自觉摒弃以权代法,随意决策的做法法。其二,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努力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要建立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示、听证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四,要在充分讲求民主的基础上大胆决策、果断决策,不要因为有不同声音就放弃原则,不敢决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最广泛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求真务实抓大事
乡镇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事事都去管,最后什么都管不好,而且还可能造成班子的不团结。抓大事要怎么抓呢?我想,首先要抓好党务工作。党要管党,不能抓好党务工作的党委不是合格的党委。因此,党委要把党务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抓做工作的重点。当前,乡镇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几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两基、禁毒等工作,这些工作要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抓好。第三,要抓好创新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大的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群找一条真正的致富路,切实的改善民生,为群众谋好利益。
去年,广州市决定在中山大道实行快速公共交通(BRT)试点,今年8月悄然开始施工,没想到在广州市引起了媒体和公共舆论的轩然大波。巨大的质疑之声让政府机构变得保守和神秘起来,广州市相关的政府机构对BRT问题变得噤若寒蝉。随后,广州市一副市长公开透露,BRT项目将力争在年底通车。这一消息更是打破了媒体的平静,各种评论和表态又露出水面,媒体的变化又迫使政府机构不得不正面面对这一问题。
官意:科学决策与效率至上
广州市政府通过了改善公共交通的纲领,很早就有引进BRT项目的意图,并通过较长时期的调查、设计,专门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各个指标的论证,最终通过了方案。这一做法实际上是眼前比较普遍的方式,重大项目征求专家的意见,充分相信专家,利用科学的力量来保证重大项目的合理性和未来效益。这和以前拍脑袋决策完全不同,那时地方官员凭着一时冲动,没有科学论证而临时做出的随意决断,而现在的决策是遵守科学决策的原则,充分相信专家的知识论证作用,最终确定方案。这是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谨慎而严密态度的反映,也是政府决策进步的表现。
广州市政府为什么要在今年年内就争取建成通车呢?要知道直到今年8月还没有正式动工的迹象,短短几个月就能够将这样一个十几亿的大项目付诸实施,且顺利完成,这似乎太不可想象了。而这也正是社会质疑的地方之一。那么广州市做出这个决断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呢?这就是官僚机构所遵循的另一个效率主义的原则。效率至上是当前很多地方尊崇的办事原则,尤其是官方机构更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最多的事项。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不排斥政府希望在短时期内办好最多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鲜亮的政治绩效,为许多官员政治生涯增添政治资本。当前各个地方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而仓促上马许多项目,就有政绩意识在推动。短暂的任期,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于是多干、快干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然而,为什么根据科学决策和效率至上主义这两大法则,来制定BRT项目的广州市相关主管部门害怕见媒体,不敢将项目相关信息公之于众呢?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以外,至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有另外一条属于另一个重要群体的重要政策原则让这官方的政策逻辑显得缺乏说服力,不能让这些官员们理直气壮的面对媒体和社会。
民意:利益相关者的逻辑
这一原则就是反映民意的利益相关者的逻辑。媒体的大力报道和纷纷质疑实际上引起了一次非常大型的社会舆论,公众越来越关注这一项目,也纷纷对这一项目发表看法,因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威慑着官方机构。官方机构为什么不敢正面面对媒体的询问,而是躲躲闪闪,这恰恰是因为媒体背后反映的正是民意,是民意让官方机构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官方的原则首先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貌似合理,请来知识丰富技能突出的专家来进行论证,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但是,专家不是政客,他们总是坐在办公室,在电脑边,利用现代设备来进行科学设计,而很少进入社区,调查民意,了解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状况。即使有的项目聘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但是,合理的项目并没有把不同社区的百姓利益纳入进去,而是按照科学设计的原则一厢情愿地制定了牵动全身的方案,这又怎么能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需要呢?
效率至上主义的真实内涵是决策者的效率至上主义,因为重大项目的仓促上马和迅速实施总是离不开决策者的政治需要,而不完全是地方百姓的切身要求。总体效率让官员增加鲜亮的政治绩效,而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遥远的,也是没有切身利益的。老百姓关心的是工资是否涨了,物价是否涨了,出门的交通成本是否降低了,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了。对BRT项目来说,他们关心的是是否对堵车有帮助,是否票价降了,是否乘车更方便了。可是,仓促上马的BRT是否能够注意到这些普通百姓的要求,总体效率至上是否能够保证他们的效率和效益?答案是否定的。
效率至上主义看起来很合理,用最快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效率至上背后掩盖了更重要的信息,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忽视。许多为了追赶速度的项目,常常是以社会效益低下为代价,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效率至上的项目最终将代价转嫁到纳税人和普通百姓身上,这就是为什么百姓们并不领情的原因。
老百姓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错,他们就是利益至上主义者。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不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落后和贫穷的面貌,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福利吗?政府如果真的要为他们带来福利,就不能不倾听他们的声音,不能忽视他们的切身要求,如果将政府的意志强加给民意,那么如何能说自己代表百姓利益呢?如果说政府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那么我们要知道,真正文明的政府恰恰是对少数人利益保护得最好的政府。如果为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又何谈公正呢?所以说,政府机构要建设公共项目不是自己设定一个公共利益的概念,而是切实地进入到民间,倾听民意,这里才蕴藏着真正的百姓利益。所谓科学决策和效率至上主义的项目,如果不能将利益相关人的民意纳入进去,肯定会遭到利益冲突者的不合作,甚至对抗。
公共事务的共治:
构建公私伙伴关系
纵观围绕广州BRT项目的争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事件中蕴涵着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管理的两大痼疾:行政独大意识和公私隔绝的状况。
行政独大意识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强大的行政权力,制定公共决策的时候很少考虑到社会的要求和百姓的意见,而是单方面地决定政策,强行实施。广州BRT项目很明显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广州市相关部门制定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将社会民意的调查和参与当作重要的考量要素,而是从聘请专家论证,到机关内部磋商,直到最后执行。行政独大意识的问题非常普遍,其影响也非常严重。行政独大意识往往高高在上,过于相信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正确性,即使面对失误也不想承认,结果在频频的失误中因为不敢承认错误而导致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二个问题是公私隔绝现象。在当前的公共管理中,公共机构与私人部门和公民之间存在严重的互相隔离现象。公共部门高高在上,紧闭衙门,内部决策,不愿意也没兴趣走向社会,向社会咨询意见,了解民意。他们沿袭的相传很久的作风,不愿意打开大门,接纳民众,听取民声。另一方面,老百姓希望了解政府的信息和决策,但是衙门难进,严重缺少听证会、意见征询会、座谈会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变得政治冷漠,不愿意和政府合作,甚至对抗。这种双重隔绝让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冷漠到了顶点,政府难以推行有效的政策,公民难以得到有效的政府支持。公共资源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对象而被不当地浪费。在广州BRT项目的争论中,我们看到政府和市民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政府害怕媒体,不敢公开项目的信息。而百姓希望了解相关信息,但是又找不到恰当的渠道,因此双重隔离加大了双方的冷漠和不信任。即使政府勉强执行某一政策,也因为最关键要素――政策相对人的不合作而受到最大的阻力,因此效益低下。
要善于把握全局
要善于科学决策
要善于求是创新
要善于识人用人
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要善于团结协调
要善于把握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不断涌现,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联系与互动越来越紧密,对领导干部善于把握全局、精心谋划全局、自觉服从全局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以宽广的眼界胸怀全局,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分析全局,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辩证思维谋划全局,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以在大局下行动的党性修养服从全局,做到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建功、为民造福。
要善于科学决策。决策正确,成事之始;决策失误,败事之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都离不开运用集体智慧和规范程序进行科学决策这个基础。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各种矛盾交错,更要求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握好科学决策的四个重要环节:一是要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准确掌握信息,以便对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二是要自觉培养民主意识,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要自觉坚持程序意识,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努力防止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四是要自觉强化纠错意识,努力健全纠错改正机制,随时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并尽量降低决策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善于求是创新。实事求是,是活的灵魂;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实践表明,只有在“求是”的基础上创新,用创新的精神来“求是”,才能以求真促务实、以真抓促实干、以继承促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坚持求是创新,就要善于通过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来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激活发展的新动力,步入发展的新境界,收获发展的新成果。人民群众是求是创新的主体,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求是创新的智慧源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要善于识人用人。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科学决策;用干部,就是广纳群贤。我们党一再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无误地识别人才,满怀真情地爱惜人才,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公道正派地用好人才。看人,要坚持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注重政治品德、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论,决不能让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也决不能让那些追名逐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人得势。用人,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既要五湖四海,又要唯才是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负债经营模式下,医院在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的同时,更要时时应对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这使得医院不考核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医院在财政拨款模式下,缺少经济理念,成本压力非常小,这直接导致医院不重视经济核算工作。而通过负债经营,不做好经济核算工作,不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医院很有可能难以应对负债带来的还贷压力。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水平。
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医院负债经营,是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产物,随着财政拨款的减少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从市场中找钱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们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以及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而且财政资金也较少,为了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医院以负债经营的方式从市场中寻找资金支持也就再所难免,这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样也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医院的盈利水平主要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水平,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负债过多,负债成本过高,很可能因为还款本息超过医院盈利水平而使医院出现资金链断裂。二是负债资金不合理。这主要是指在负债时,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等内容对医院不利而引起的医院对债务的疲于应付,财务风险也就再所难免。三是负债经营与现行政策还是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在竞争推动下,医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家不允许医院有过高的收支节余,对药价、医疗服务价格等都进行着严格的控制,正所谓收入是计划的,成本是市场的,这也决定了医院的收入与利润十分有限。一旦医院的负债规模过大,这种政策冲突性将给医院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医院负债经营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庞大资金的注入而使医院获得快速发展,也可能因为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使医院的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危及医院的生存。医院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要利用好负债经营的益处,也要控制好财务风险。
1.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
负责经营不是坏事,前提就是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一方面,风险意识是一种习惯,是有利于强化医院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主人翁意识的习惯。要加强医院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风险意识的教育,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负债经营的适度性。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医院的口碑,并不是单纯依靠医院的规模与技术设备来决定的,医疗服务水平等软件也是重要因素。同样的,负债经营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度负债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影响医院生存。坚持科学决策与适度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坚持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在医院负债经营的实践中,不乏医院盲目上项目和引进设备,最终拖垮医院的教训。运用好负债经营,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要将负债经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负债经营的初衷是给医院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负债获得引进医疗服务技术设备和扩大规模,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