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14:41: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营商环境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环境保护;上市公司;污染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43-04
引言
产业革命在给我们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众多环境公害事件的曝光,“绿色生产”、“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所在区域甚至所在国家的环境质量。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研究、环境成本核算及控制研究、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研究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等,都对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的污染行为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且会传递出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信号,降低企业的社会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十分严重。到底是何原因让企业明知是错却无法杜绝污染行为的发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更需要从企业污染的源头处着手研究。因此,明确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现状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找到污染企业的共有内在特征,对促进企业改善其环境行为,帮助环保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政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反映和把握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现状,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的因素,并据此探讨控制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可行的政策。
一、研究假设
(一)国有控股性质
企业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区、环境的责任,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肩负更多社会责任,接受更多政府环境规制。因此假设1: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比例越高,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二)流通股比例
如果企业发生污染行为并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如罚款、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就会导致或有负债的增加或产生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事项,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流通股股东就很可能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力,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使上市公司市值缩水。因此,假设2: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三)行业类型
不同行业由于投入要素和生产过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重工业由于行业特性,更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行。因此假设3: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水平比轻工业企业高。
(四)境外上市
境外资本市场发展成熟、监管完善,因此假设4:境外上市的上市公司,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相对较低。
(五)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媒体、公众的监督,同时大公司有更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行为。但是大规模公司也可能利用自身资源规避监管,通过环境污染行为来减少生产成本。基于以上分析,假设5:上市公司规模与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相关。
(六)负债程度
如果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过高,就会存在偿债危机。为了降低财务风险管理者有可能走上污染环境的道路。因此假设6:上市公司负债程度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七)盈利能力
如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强,管理者就更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绿色生产,其环境行为水平也就越高。此外,公司盈利能力强,也降低了管理者为追求利润而进行污染生产的可能性。因此假设7: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低。
(八)上市公司所在省份
假设8:处于经济发达省份的上市公司,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较低。
(九)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
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使得地方政府对其产生依赖,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就可能在治理政策上有所倾斜,上市公司也可能倚仗其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疏于环境行为的自我管制。因此假设9: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大,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表1 变量定义
根据企业污染记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污染行为进行分类,制作了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评分表,如表2所示。
表2 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评分表
若上市公司存在某种污染行为Bj,即获得该分值栏中的得分Sj,其中该年污染记录数量若为N,则获得分值为N。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表示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水平,第i家公司的环境污染行为指数即表示为EPBi,环境污染行为指数 EPBi=ln(1+∑Sj)。
(二)模型设计
本文构建了用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EPBi=β0+β1CONTR+β2CIR+β3INDUSTRY+β4SHORE+β5SIZE+β6DBET+β7ROE+β8GDP+β9TI+ε
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为因变量;CONTR、CIR、INDUSTRY、SHORE、SIZE、DBET、ROE、GDP、TI为自变量;β0是与诸因素无关的常数量;β1……βn是回归系数;ε是干扰因子。
(三)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EXCEL和SAS 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了沪、深两市在2008—2010年期间披露了其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为全样本,并根据研究需要做了如下剔除:1.剔除了截至2010年年末已上市时间少于3年的公司;2.由于行业特殊性和财务指标的差异,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了变量计算时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余样本企业数量为1 506家。
(四)数据来源
(1)上市公司特征和相关财务指标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2)上市公司污染行为数据是从网站“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污染地图”( http://.cn)上手动搜集整理而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污染地图”是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的企业污染行为数据库,由研究中心主任马军领导的团队对数据库进行持续更新,是国内记录上市公司污染行为较为全面详细的网站,其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上市公司环境污染行为现状
1.上市公司污染行为总体情况
表3 上市公司2008—2010年环境污染行为得分表
从表3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环境污染分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因为一是上市公司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二是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增长。
2.上市公司污染行为行业分布
由表5可以看到2008—2010年我国各行业环境污染企业的情况,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B(采掘业)3年都是污染企业最多的行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沪、深两市中C(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这也不难理解C类企业3年都是污染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D与B本身属于重工业,涉及生产资源的使用与开采,不可避免容易对环境造成种种影响,属于环境污染高发行业。另外,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传播与文化产业)三年都未发生企业环境污染行为,首先这与它们的行业属性有关,其次这些类别上市公司本身数量较少也是原因之一。我们注意到各行业企业污染数量与污染行为平均分并不对应,说明各行业的污染程度各异。每年污染企业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单独的统计分析。
表6显示了2008—201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环境污染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6(金属、
表6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非金属)、C7(机械、设备、仪表)这3类行业在3年中都是制造业中污染企业最多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对轻重工业的分类,3者同属重工业,相比C0(食品、饮料)、C1(纺织、服装、皮毛)、C3(造纸、印刷)、C5(电子)、C8(医药、生物制药)和C9(其他制造业)这些轻工业企业更容易发生环境污染行为。虽然C2(木材、家具)也属于重工业,但其行业耗费资源和加工过程较为温和,发生环境污染行为的机会较小。此外,笔者同样注意到制造业污染企业数量与平均分同样不成对应关系,说明制造业企业中同样存在环境污染行为轻重程度分布不均的现象。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7列示了全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环境污染行为指数(EPB)最高为1.415,最低为0,平均分仅为0.036,说明环境污染行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部分行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这与在上市公司污染行为现状分析中得到的结论相同。
(三)相关性检验
为了观察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先对自变量做相关性检验。如表8列示,公司规模(SIZE)与是否境外上市(SHORE)、公司规模(SIZE)与负债程度(DBET)、是否境外上市(SHORE)与上市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TI)、盈利能力(ROA)与负债程度(DBET)四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5之间,为低度相关;公司规模(SIZE)与公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TI)相关系数在0.5—0.8之间,为中度相关。
(四)多元回归检验
根据相关性检验结果,我们将SHORE、SIZE、DBET、ROA、TI五个自变量分为3组:(1)SIZE、ROA(2)SHORE、DBET(3)TI,分A、B、C3个分模型进行回归。
表8 回归系数及其显著程度
注:***、**和*分别表示在0.01、0.05和0.1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z值
表9显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CIR、INDUSTRY、SHORE、SIZE、DBET、ROA、TI7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验证,其中INDUSTRY、DBET、ROA、TI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假设相同;变量CIR、SHORE的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假设相反;变量SIZE经回归验证,与企业环境污染行为水平正相关。CONTR、GDP两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和建议
(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通常为国有股或法人股,“一股独大”较为普遍,这使得流通股股权分散,即使流通股比例高,出现集体抛售现象,也不一定会引起股价大幅波动。另外,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市场,流通股股东更多关注短期利益,很少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这也加大了管理者为追求短期利润,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对于发生污染行为的上市公司,政府应加大处罚力度。
(二)境外上市的企业,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较高
境外环保法规更为完善,公众环保意识也更强,但我国境外上市的公司,其在国内的污染行为仍受我国相关部门的处罚。由于我国法律对企业污染行为处罚较轻,震慑力差,使得企业污染生产的风险过低,很多企业因污染生产带来的收益高于因污染生产所受到的处罚金额。此外,媒体对于上市公司污染行为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完善,导致境外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公司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因此,我国应加大处罚力度,将罚款、整改和行政处罚相结合,追究至企业负责人。另外,应加强对于境外上市企业尤其是信息披露方面的管理。
(三)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贡献越大,其环境污染行为水平越高
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地方经济除了纳税的贡献外,还可以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地方政府有动机为其提供庇护。此外,大规模企业可能对分公司控制不力,而使分公司管理者选择污染生产的道路。我国应加强廉政建设,使当权者能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加大环保部门的职权,改善过往由于环保部门职权受限而不能对污染企业进行有效处罚的现象。上市公司需完善治理机构,制定内部清洁生产规范,在环境行为评级时将企业的分公司纳入考核范围。
参考文献:
[1] 周竹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山东省造纸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1):56-58.
[2] 沈品良.浅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问题[J].财会研究,2012,(6):48-50.
[3] 冯俊华,程远霆,福静.基于清洁生产的皮革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3):132-133.
[4] 黄海峰,任培.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0,(27):38-40.
[5] Wiseman.J.1982.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made in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71:53-56.
一、微博营销的现状
微博营销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新形式。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以140字左右的文字随时随地分享所见所闻,无需标题和文章构思,瞬间的灵感即可便捷地,并被病毒传播似的分享,也可以浏览、回复或评论别人的微博信息。微博自2006年3月推出,就成为了网民关注的热点。美国的推特(Twitter)是最早形式的微博,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1月份,推特的注册用户达到了7500万,日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拥有着众多的铁杆粉丝。以校内网起家的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了饭否网,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也于2007年8月13日推出了腾讯微博。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并迅速成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网站。2010年微博用户迅猛增长,被称为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2.45亿,年增长率达296%,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8%。到目前为止,在各个行业微博的相关应用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加明显。
二、微博营销主要存在的问题
1.微博信任度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让人们对网络的信赖度越来越低。微博无法进行精确实名认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微博营销的发展。同时信息繁杂、不实信息、信息度低等问题,导致用户对微博营销行为产生抵触情绪,间接影响企业通过微博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建立,无法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造成企业无法利用微博实现营销的最终目的。
2.微博平台不够完善
随着微博的火热,各类专业性的网站也开始进军微博领域。与国外微博平台不同,我国的微博平台大多数都是封闭式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都不公开自己的API,这让不同微博平台的用户不能相互访问。当企业选择了微博平台之后,营销对象也就随之确定,企业将损失一部分潜在客户。
其次,国内微博平台用户的粘性不够。只有腾讯微博可以利用自身QQ用户资源,通过微博好友找到QQ好友或者通过微博好友找QQ好友,而其他平台的用户都很难利用已有关系进行微博信息传递,不利于微博信息的交互。
3.微博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微博的监管体制不足,将无法适应微博发展的新形式。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认为:“目前由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条件不够、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我国对于微博运营商及微博用户缺乏有效的监管。具体包括注册信息不够透明,管理措施不够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诸多问题。现有的监管力量难以适应微博用户和微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因此,完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和制裁是微博营销发展的前决条件。
三、面对微博营销带来的问题所应采取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微博形象
针对网络信任度不高这一问题,企业要通过微博建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获取用户的信任。准确的定位自身的营销方向和营销目标客户,根据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确定潜在消费者,根据目标客户来设计微博信息内容、制定微博营销计划。同时信息要生活化,避免生硬的产品信息,从而增强目标用户的忠诚度。
2.完善微博营销平台
微博营销平台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桥梁,完善的微博营销平台才能保证微博营销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微博营销的成功经营。在进行微博平台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提供微博服务的供应商应加强平台对企业客户的支持,为企业微博提供更多的功能,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让各个微博平台开放API,使国内的微博能够相互访问,增加相关顾客群;三是微博平台应分析微博用户的行为,准确地对微博用户进行细分,使企业能更容易找到目标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3.完善微博营销监管体制
西方国家对微博的监管是通过立法进行维护,其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乃至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都比较完善。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微博行为。由于微博营销的飞速发展,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已有的法律不能适用现有模式下的监管。对于在微博中恶意侵犯等行为,可以依照相关的法律,比如《刑法》、《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和《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依法追究微博中相关侵权人的侵权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微博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迫在眉睫。
作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特色,将其营销理念合理地融入到微博营销中,掌握信息的技巧,注重和客户的互动,扬长避短。唯有如此,微博营销才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健.电子商务.上海:海天出版社,2003年
[2]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国际流动日趋频繁,直接投资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本生产要素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迅猛发展,FDI在弥补资本形成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资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由此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产业发展和出口扩张,但是由此导致的副产品――污染排放也为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和原因分析
从近代经济史来看,人类社会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而中国巨大的成本优势和潜在的庞大市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
1.1 低廉的劳动成本
一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最初,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化纤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而本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发达国家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困境。与此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最初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城市中涌入大量从农村走出来的低成本劳动力。由于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操作简单机械,不需要很高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积累,因此一般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低廉的诙力成本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宽松的政策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推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弥补我国资本形成不足的缺口,我国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免交土地使用费,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在环境管制方面,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标准。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从事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要承担高昂的治污成本,特别是石油加工、造纸、金属冶炼等行业,污染控制费用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的30%左右。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许多跨国公司都将这些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在国际产业转入国和转出国生产执行不同的双重环境标准。据悉,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美国也转移了40%以上。
1.3 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庞大市场
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后恢复和其后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后,发达国家开始将国内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里的边际产业可以是指在投资国已经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可以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如研发、加工、营销、售后等属于边际性生产环节。由于投资国在技术、资本上的领先优势,这些“边际产业”对于投资国来说是即将被淘汰的夕阳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企业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发达国家通过将“边际产业”依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保留发展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得到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随着上世纪末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和产业特点
在投资区域方面,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如表1所示,从2010年到2015年间东部地区集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接受外商投资较少,几乎不足10%,中部地区外商投资额有所增加,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产业分布上,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底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442249个,占所有FDI项目的7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88.68万美元,占全部FDI金额的62%。由此可知,制造业是我国FDI的主要投资对象。而事实上,工业是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第一、三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比较少,因此,为了探究FDI是否由于大量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效应,下面将继续观察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情况。
2.2 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
在参考夏友富(1999)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严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可计算出在各个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包括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外资的投资比例。在我国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份额都达到了40%以上。其中,在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52.58%,在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44.17%,这两个行业属于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污染防治困难,环境成本很高。平均来说,在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外商投资份额已经超过30%。另外,从2006年到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显示,除了个别行业外,大多数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投资份额呈明显增加趋势,总体投资份额提高了5.08%,部分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总的来说,FDI在我国污染型产业中的投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
3 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环境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通过污染性投资给中国的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外商直接投资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其传导机制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3.1 过分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质量
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告诉我们,污染一旦形成,治理成本很高。FDI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在评价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GDP。作为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GDP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危及到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GDP是“灰色”GDP,因为它只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同样惊人,据中国科学院统计,每年新增的GDP中至少有13%是通过生态环境透支实现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然而传统的GDP核算在衡量经济增长时,忽视了污染所导致的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对人类健康、财富的影响,甚至于有时用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也被当成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入核算,但事实上,这些费用只应当成为社会成本的增加。只有扣除生态环境损失之后的“绿色”GDP才是真实的GDP,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使我们在引进外资时,过分的追求GDP的数字,而忽视了环境质量。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政绩,往往给外商直接投资方很多优惠的政策待遇,其中自然也包括对环境质量下降的容忍:一方面对污染工程不重视,不给予积极的治理;一方面盲目发展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时一种政府的短视现象,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往往为了短期形式上经济增长的目的,而牺牲了长期的环境利益。
3.2 过于宽松的环境标准引致污染性投资
根据环境比较优势理论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成为污染避难所。首先,若将低环境标准看作一种生产所需的要素,一般的,假如有国家A和国家B,国家A的环境标准相对低,则国家A具有低环境标准比较势,将生产和出口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而国家B将生产和出口非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污染产业的FDI会从环境管制严厉的国家转移到管制宽松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越来越严厉的环境管制,污染密集型的生产正在成为其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这就吸引发达国家将污染性产业转移出去。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要求下,FDI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型投资,制造业吸收了60%以上的投资,其中大多属于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于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很少。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2013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30582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40%,其中投资于高度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17740家,占一般污染性投资的一半以上。这组数据说明FDI对于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高度污染密集产业有较大的投资偏好。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有害生命健康,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并且污染防治较为困难,需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立合理的污染防治和处理系统,营运成本较高。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出现了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生产结构,即中国进口原料(如石油、铁矿石)经加工后出口成品(如化纤服饰、化工和电子产品),污染性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在中国进行,中国从事的是生产链底端的“边际环节”,也是经济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被喻为“世界工厂”。中国只赚取一点菲薄的加工费,而这些加工费与治理污染所需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3.3 对外资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监管不力
在污染发生后,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促使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缺乏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难以进行监控和测度。其次,缺乏合理的企业环境污染披露机制,当环境破坏发生时,往往难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规制体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对短期经济业绩的追求,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的环境政策非完全执行,对所辖的外资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惩罚不力。
综合看来,传统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过分追求引资规模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于是在较低的环境标准下,外商投资者具有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倾向,进而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改善FDI造成的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Amdreoni,J&Levinson.The simple an alyties of the environmen talK
uznets curve[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739,1998.
[2]Gentry,B.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oon or Ban for the Environment[J].Pollution Management discussion note:InFocus,2000,(09).
[3]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4]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04):19-2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企业的发展较快。在新时期下,企业需要在转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发展实力,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监管。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企业;市场竞争;工商管理;基本现状;运营管理
1引言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的市场监督与检查,因而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其生产、运营等进行综合化管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实力和市场情况,做好基础的生产规划和运营组织。工商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是为了进一步协调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工作,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竞争优势。针对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从基本现状的分析中,结合市场监管和工商职能情况,积极分析出问题成因,并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
2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企业工商管理中由于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不能正确把握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对于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公众效益难以有效结合,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组织形式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企业发展模式创新、改革力度不够,主要是仿效其他其他企业的发展模式,导致自身的发展特性和发展优势不够明显,不利于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也难以实现长效、稳定发展。
3企业工商管理的改进策略
3.1顺应国际化趋势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但是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下,也拥有较多的发展机遇,在机遇与挑战中,企业要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实力。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企业工商管理目标,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形象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国际市场上打开知名度。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向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中要具有这种先进的管理发展意识,重点打造企业特色品牌,应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眼界去看待企业的发展性问题,不断提升国际意识,在国际竞争与创新合作中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进步。
3.2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是一项制度化和体制化的工作,在对企业的生产目标、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等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发展行为,维护正常、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营秩序。企业工商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员工管理、资金管理、运营模式管理以及生产行为管理等均要进行细节部分的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结合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员工奖惩制度等,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进行更加体系化的监管,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在企业工商管理中还需要对企业管理中的各项权、责、利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使企业负责人在管理领导中肩负起管理责任,也使企业员工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和心血之后,也能够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获得良性发展。
3.3培养专业人才
对于企业生产、营销和管理各项工作,企业工商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企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薄弱环节予以强化,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效益提升,因而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对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维护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专业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够促使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和执行效益提示。
4结语
工商管理部门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管理,规范企业的运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企业在不同的生产活动组织中需要根据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调控,做好规划工作。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与市场竞争环境具有不适应性,导致盲目生产,产品过度堆积,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面对不同的企业工商管理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合适手段灵活调整管理对策,加强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改革,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6).
[2]傅晋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
[3]丁城英.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16(19).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部将“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列为重点开展对象。而西部高校H学校自2012年升本以来,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伴随的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着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一、电子商务平台在H校的发展前景
1.政策扶持。今年五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这一意见,改变了以前繁琐的审批程序,为电商企业合理减税,提供金融支持,维护电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内、外部环境。外部电商环境成熟,网购成为社会主流,这一点为大学生电商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部,给予创业团队例如:减免场地租金水电、网络服务等服务。
3.学生心理。通过就业指导课,许多在校大学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以西部高校H学校为例,2014年参与“创青春”大赛的申报作品数量是2015年的一倍。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的参与热情度很高。
二、西部高校H学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现状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所高校,地处经济落后地区,只有学校以及当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逐步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
在本次现状调查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通过与电商创业团队深入对话,发现H学校电商创业有以下现状:
1.创业动机。关于动机方面主要有五点:赚钱是首要,其次是兴趣爱好、新鲜、人际交往、学习知识增长阅历。
2.创业模式与创业平台。参与电商创业的团队中,45%的团队通过网络搭建技术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平台,另外55%选择在网上销售商品。关于平台的选择,超过半数的团队通过淘宝网、微商来构建自己的商铺,也有自己搭建销售网站的团队。
3.创业团队基本情况。(1)通过对电商创业团队的了解,没有出现经贸类专业的团队出现“霸场”的现象。(2)本科生的参与率略微高于专科学生。(3)创业团队负责人中毕业班的学生大多数选择转手项目。(4)关于创业团队中合作伙伴的关系,同学关系最多,其余为朋友、老乡和情侣,而雇佣关系最少。
4.经营情况以及主要困难。在经过一年的孵化之后,情况大致为:(1)经营状况较差,每月收入极其不稳定。(2)14年首批立项的电商团队经营对象技术含量低。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1)校园电商创业的氛围不足。(2)H学校没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3)家长对学生创业不支持,导致半途而废。(4)商品来源复杂,易上当受骗。(5)项目定位不准,在电商竞争中不能生存而选择退出。(6)处理不好学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7)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造成西部高校H学校电商创业团队现状的分析及解决建议
作为一个升本仅仅三年的普通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各项设施以及服务刚刚起步,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一重大课题,H学校还有许多路要走,以下为针对H学校电商创业团队现状的分析以及一些解决意见:
1.大学生对待在校创业这一行为认识不深,缺乏父母的认同,仍处于传统的毕业后就业的阶段。这种现状的产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也是很多优秀的创业团队在毕业后“流产”的一大原因。不过,这一现象的产生又是必然的,新物事的出现必然带有旧事物的排斥,笔者认为通过持续、优质的创业教育是可以转变当前的主流思想。同时也期待能有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取得成功,给处于对创业模棱两可的大学生以树立榜样。
关键词:经济形势;工商管理;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能够快速的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了能够适应当今的中国社会的需求,政府从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能力以及管理的观念着手,对我国的工商管理进行一个大方向的变革。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必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其内部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当今工商管理的需求。然而,由于目前的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当前的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下的工商管理现状改革和建设没有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政府应重点抓工商管理部门,对工商管理的方法、观念进行探索思考,再加以完善,发挥其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给我国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工商管理的概念
工商管理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我国的市场经营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市场行为,它包括商品市场、生产加工市场、零售批发市场,有形、无形的市场等等,通过行政管理监督和行政执法等,实现我国的市场经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下正常的运行和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影响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工商管理执法力度不强、工商管理人才欠缺等方面剖析我国当下工商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未来工商管理的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
1.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工商管理体制是指导工商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导向。工商管理工作又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当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对比之前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要适应我国当下的经济环境,工商管理体制势必也要相应的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次,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实施管理体制、监督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壮大,地球村的出现,我们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环境转型为互联网式的现代化技术的经济环境,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并没有因此进行改变,还是沿用以前的方式在执行,因此导致工商管理工作、工商管理体制等方面没有很快的适应当下现代市场管理的需求。最后,由于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引发了诸多的问题,比如非法的经营主体的出现、假伪劣产品的盛行。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并且趋向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快速完善我国工商管理体制,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环境能够正常、公平、公正、有序的进行。
2.工商管理执法力度不强
首先,在工商管理工作过程中,执法也是工商管理的组成部分,严格、公正的执法对市场经济环境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所运用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皆需要执法的帮助,而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存在诸多不和谐、扰乱市场环境、市场秩序等行为,都需要严格的执法监督,才能改变现状。其次,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影响工商管理执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加之管理部门对工商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管理部门对工商执法效率的弱化,导致了工商执法力度明显下降。最后,由于国家政府对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的界定不清,导致工商部门面对一些违法违章的行为,不知是否该管理,这就导致工商部门的执法权与工商管理法律法规之间产生了矛盾,长此以往,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在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得不到重视,自然而然导致执法的权威性下降。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不同势力的阻止和保护的施压,严重影响工商管理部门正常、公正、有序的工作,尽管工商部门发现诸多非法经营个体、经营产品,却无法遵循工商管理法律法规执行,造成工商管理在执法过程当中面临着重重的阻碍。
3.工商管理人才欠缺
首先,人类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而独立存在,因而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围绕人而进行的。而任何市场的竞争都是以人才的竞争为主,因此工商管理人才的优劣才是核心的要素。人是个体的存在,自身的能力强弱皆与自主的能动息相关,因此他决定着技术层面的不同。其次,我国在人才的培养上,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如何激发一个人的管理潜能和创新、应变能力。最后,我国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较发达国家来说不论从培养的手段还是教育的思想皆落后,这导致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在创新方面、管理知识方面、实践方面、管理专业能力、分析市场能力等方面皆有所欠缺,长期以往,导致了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严重紧缺的情况。
三、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本文针对我国工商管理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强化工商管理执法力、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B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
首先,面对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完善工商管理体制,才能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跟上其步伐。其次,工商管理部门除了要完善工商管理体制之外,并要对当下的工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了解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加全面的知道当下的经济情况,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才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最后,当前经济一直处在变化当中,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不应停步不前、固守成规,要时时的与时俱进、不断的拓展管理能力、拓宽工商管理的覆盖面,提高工商管理的执行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
2.强化工商管理执法力
首先,从执法的标准上国家政府要进行一个全面的优化,将目前所涉及到的工商管理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全面的调整,给工商部门提供确实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工商管理的执法效率,保障工商管理执法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工商管理执法相关人员,应明确工商管理工作的执法意识,对工商管理执法的法律法规、各个标准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效率。最后,在工商管理单位,应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规范他们的执法行为和执法准则,这样才能保障工商管理执法实施有效。
3.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首先,要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够肩负起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其次,在培养的途径上,除了采用传统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原则,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最后,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面皆因与时俱进,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独立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社会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他们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研究工商管理的概念和现状,了解到我国的经济环境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只有时时关注、明确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才能够与时俱进的提出适应当下工商管理现状的对策,国家政府应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才能确保在未来工商管理工作中,保障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公平、公正、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轲柱,孙永波.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马云阔.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现状 问题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工商管理学科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我国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及科学教育输送更多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国际贸易需求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经济现状及市场经济变化开展科学的管理工作,并通过管理工作的强化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构建。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现状,了解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与论证,促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
一、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战略、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能力构建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影响,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极为缺乏,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采取在职教育及培训等方式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在职教育时间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满足我国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工商管理人才缺乏问题,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开展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评测。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及现状分析
(一)现代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受高校教材更新周期长、高校教师脱离市场实际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薄弱、缺乏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是影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高校加强了工商管理人才实习教育及案例教学,同时,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变化开展了工商管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受学生对市场经济接触少、对企业管理情况接触少等因素影响,理论与案例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对外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能力,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应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求及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
(二)以教案设计为基础,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教材更新周期长使得教学活动中的许多案例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内容。虽然,不同时期下的教学案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更加贴近现代市场环境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根据贴近市场环境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出入职场时引用教学案例开展工作,提高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因此,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应收集时效性较强的经典案例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市场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掌握。通过教案时效性促进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三)以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工商管理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商管理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应针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设置教学题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工商管理工作重点及执行方案,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师与企业的沟通,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为基础开展工商管理教学活动
针对高校教材时效性问题,高校工商管理教师还应加强与实践企业的沟通。针对教材更新慢的问题了解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设计教案及教学重点。通过教师与企业的沟通,还能够了解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情况,针对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需求开展教学工作,为促进工商管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现代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学生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工商管理工作认识、开展自身理论知识缺陷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高校毕业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及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而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检验自身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了解今后自我充实及再教育的重点。而且,在实习、实训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还能够从企业需求出发分析、考虑企业现行工商管理体系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实习教师的沟通,检验理论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针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工商管理评测知识的教学。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促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促进现代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盘锦市把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为今年的目标任务。近日,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对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1.率先参与打造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版。
一是盘锦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经济区)、镇街、村(社区)四级600个政务中心的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域政务服务窗口扁平化、一体化业务联动;二是统筹调度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和44家市(中省)直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2批次共计4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录入工作;三是通过对录入事项要素细分“最小颗粒度”,穷举每一种办事情景编制窗口受理标准、后台审批办理规程及服务对象办事指南,全市网上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实施建设,实现进驻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为38%,申办要件缩减率为30%,提高了服务效能;二是通过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指导窗口人员按标办事,杜绝了以往的“心情标准”和“经验标准”,实现了全链条业务办理规范化运行;三是通过开展1500余人次的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及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窗口按标服务;四是通过按服务动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域,按服务需求合理增设服务设备,按服务导向合理配置服务标识,按服务感受合理规范服务行为,综合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品质。
3.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
一是以让群众办事“不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借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近“通办”民生实事之力,制定《盘锦市推进“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群众办事”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打破层级、地域限制,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变“层级审批”为“扁平化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是全市首批211个异地申请就近“通办”事项已正式公布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项“全城通办”。
4.依托综合窗口集成化,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是积极推动设置民生、社会、商事登记、工程建设、跨域受理和统一出件等六类“综合窗口”,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普遍开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集成化服务模式试运行以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多个窗口来回跑动的次数;二是《盘锦市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待对市县区各100个高频“最多跑一次”事项及3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论证后,拟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5.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及案件办理力度。盘锦市营商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重点针对基层办事“小鬼难缠”问题开展了明察暗访,将一批县区社会民生类政务大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建强“8890”综合平台做好便民利企服务。截止目前,“平台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7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一是升级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坚定企业投资信心。由各级营商部门对项目管家实施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对接启动“项目专班”服务,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的精神,有效帮助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营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目前盘锦市及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均组建了独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均具备政务服务管理、营商环境监督、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及民心网平台建设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各级营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职能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在营商观念认识层面尚不到位等原因,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营商投诉案件办理满意率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府拖欠企业款项问题办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勒紧裤腰带也要处理好的认识和决心,导致盘锦市营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不高,甚至有“假办结”、“被办结”现象。
2.各级营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
各级职能部门存在本位思想,知道有问题、有短板不敢自曝“家丑”刀刃向内解决问题,加之各级营商部门担当精神不足,特别是面对一些矛盾问题还未“长出牙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
3.机构改革后续有关“先立后破”工作受制约。
个别县区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跟不上,其中“8890”平台存在人手不足业务不熟和案件推诿扯皮等问题,工程消防审查验收移交等工作存在专业力量支持不到位问题。
4.办事“推脱缠绕”仍“小鬼不散”。
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个别县区政务大厅社会民生类服务窗口存在设置不合理和限号“服务”现象,个别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变相“吃拿卡要”和被要求开具“奇葩证明”“不合理证明”问题依旧存在,对基层干部“能办缓办、能办不办”等“小鬼难缠”问题整治不彻底,曝光问责力度不够。
三、调查建议
1.全力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有量化指标支撑的“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借鉴全国文明城创建成功经验做法,狠抓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加强培训、出台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编织好营商环境建设“有人干”这张网,严格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全面提高评价量化成绩,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2.建立政务服务扁平化办理机制,全面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重点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等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进行督查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争取在公安、税务、医保、社保等条线管理领域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跨层级跨区域“全城通办”事项,并积极推进热门和高频事项在县区内跨层级综合受理、县区层面跨区域综合受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