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8篇

时间:2024-03-02 16:55: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

篇1

关键词:产品包装 物流运输 关联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加经济收益,都在不断对物流系统的良好运作进行探索和试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逐步意识到了合理发展物流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而要合理运作物流系统,协调好物流系统中运输和包装两大子功能是企业必须经过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运输

1.1 运输概述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主要是指对货物的运输,它是物流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运输在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运输以改变货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可以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国家之间,两座城市之间,两个工厂之间或者是在一个大型的企业中距离相对比较远的两个车间之间),进行货物的空间位移。

1.2 运输的作用

1.2.1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曾经将运输称作“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 由此可见运输的作用非同一般。运输虽然不会创造新的产品,也不会增加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如果没有运输,生产过程就不能圆满完成,也就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运输是各个物流环节、消费过程、部门单位及各地理范围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

1.2.2 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主要环节。物流的主要运作过程,就是对货物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转移,而这种转移过程又主要是靠运输来完成。运输通过与装卸、搬运及包装等功能的协调配合,货物才能在准确的时间运往准确目的地。没有运输,物流运作就无法进行。

1.2.3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具有增值效应的环节之一。运输能够创造“场所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运输的运作过程中,将货物运送到需求地,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促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也使得运输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来源,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2.4 运输决策影响其他物流要素的构成。在完整的物流运作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会影响着对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工具以及货物包装方式等的选择。在一定情况下,运输子系统的操作是否合理还会影响仓储活动的安排。

1.2.5 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物流系统中,运输费用大都超过物流总费用的三分之一,组织合理运输,以最小的费用,较快的时间,准确、安全地将货物运至目的地,是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运输方式的分类

1.3.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主要是以汽车运输为主,其中也包括其他车辆的运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运输的灵活性比较强,公路建设周期比较短,成本低,对到货设施要求低,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合于小批量,短距离的货物运输。但其在环境效应和安全性上较差于其他运输方式。

1.3.2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使用船舶来运输货物的一种方式,能够进行大批量,远距离且低成本的运输,但在运输速度上最慢,容易受到自然气候环境和港口实际情况的影响。

1.3.3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使用铁路列车装运货物。和水路一样,也能进行大批量,远距离,低成本的运输,但在运输速度上比水路快的更多。由于要在固定铁路轨道上行进,灵活性差。

1.3.4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航空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是最快的一种,除机场建设外,其运输环节几乎不受地形影响。虽然有速度最快的优点,但装载量却最小且相对费用最高。

1.3.5 管道运输。以管道为运输媒介的运输方式称作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的过程有别于以上几种运输,它把货物装载于管道中来进行全天候的运输。几乎没有太大风险,且成本也低廉。唯一的缺点就是对货种比较挑剔。

1.3.6 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且适宜反复运输的大型货物装载工具。以此为媒介发展起来的集装箱运输以其可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直接换装,较高的安全性,简单方便的操作,较少环节且低成本等诸多优点被大量使用,它的运用将会成为未来物流运输发展的方向。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低运行成本,高运作质量的优点。是现代运输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式联运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两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统一装载工具的多式联运和非统一装载工具的多式联运。

2 产品包装

2.1 包装概述 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包装。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物流系统的良好运作有密切联系,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活动良好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必要手段。在物流系统中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一系列活动。

2.2 包装的作用

2.2.1 保护产品。保护产品是包装最主要的作用。产品从生产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过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的相互衔接过程中,运输条件、运输季节、仓储环境以及装卸搬运手段等都可能会对产品造成一定的损坏,影响产品品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必须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各环节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相应的包装技术来保证产品能够完整无损到达目的地。

2.2.2 方便操作。在运输过程中,包装方式与所装运运输工具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产品完好率;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合理的包装能够方便装卸搬运机械的操作,减轻人工搬运强度,从而缩短时间,提高了效率;在仓储方面,合理的包装也使产品堆码摆放,清点统计变得更加便利。另外,这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2.2.3 促进销售。产品的包装是营销组合中的一种有效的广告营销手段。精巧的包装设计可以无声地勾起购买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行为的实现,从而增加企业销售收益。

2.2.4 便于使用。根据消费者实际用途和产品自身特性设计出来的优良包装,可以给消费者的搬运,使用和储存等带来便利。

2.3 包装技术 包装能成为一个整体,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组合,而需要一定的包装技术来完成这个整合的过程。包装技术在包装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包装技术分为:①防霉腐包装技术;②防锈包装技术;③防虫害包装技术;④防湿防水包装技术;⑤防震包装技术;⑥集合包装技术;⑦危险品包装技术;⑧特种包装技术。

3 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的关系

3.1 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统一于物流系统中,是保证良好物流运作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物流各子系统的统一结合体,而在这些子系统中,运输和包装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须融入其中与物流系统的整体运作相互协调。在物流系统操作过程中,如果在运输决策上,对所要运输货物的包装情况了解不周,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效率降低的不良后果。另外,在包装决策过程中,不仔细了解运输方式特点,运输工具装载空间大小,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等因素,盲目包装,也会影响包装费用的增加,包装不到位的严重后果。不重视这些问题,不仅会给各项操作带来影响,重要的是会对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产生阻碍。

3.2 在物流系统中,包装与运输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产品选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就会需要运用不同的运输决策方法,影响不同运输方式的选用。另外,货物运用不同运输决策,选择不同运输方式,也会对产品在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技术的选择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4 利用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联系,合理安排物流运作

4.1 从物流系统整体高度来规划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 物流运作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运作,在设计产品包装的决策过程中,从材料的选用,容器的制作到包装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环节上,应该对产品在运输方式,运载过程可能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一系列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在包装设计上避免不当包装导致产品在运输环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整体运作的实施。在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线路决策上,应综合考虑所包装产品合适的堆放车厢的方式。在抗压、抗磨损、防水、防虫害等方面综合考量,最终选定合适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及运输线路,保证产品运抵目的地时损坏最少,甚至是无损坏。这样通过两者综合、有效、双方向的合理规划,将会促进物流系统的协调合理运作。

4.2 合理的运作成本决策管理 在物流系统中,无论何种决策,都是为了产品最终能安全、高效、准确的送达目的地。对产品包装和运输合理运作的决策中,有许多方式可操作。在一次包装与运输的决策中,能够产生多种方案,且多种方案都可能达到最终目的。同样的运输决策,可以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同样的包装决策,也能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物流企业在每一次运作过程中,应该对成本、效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预测,在保证能安全、高效、准确送货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效率比较高的方案。

4.3 综合空间设计与利用 产品包装与运输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就是两者空间上的协调,即合理的包装大小与合理的装载空间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共同尺寸规格的确立和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依赖于物流系统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的建立。物流系统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也即是物流系统中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首先把基础模数尺寸确定好以后,在建立各个子系统具体标准方面就可以以基础模数标准为基础来设定。这样就只需以倍数为规律进行标准尺寸的选择,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并促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4.4 建立健全有关标准规格 物流不是单一的一项功能,而是由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大系统。要保证物流系统高水平运作,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在包装和运输两大子系统中需要进行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包装术语、包装材料规格、包装容器尺寸、包装标志、包装技术、包装管理等标准和运输管理、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环境一系列标准,以及运输与包装协调运作管理标准等。在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方面,要修订并完善已有的标准,合理填补空缺方面;在范围上,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标准联盟,在有条件情况下参照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接轨。以此为基础在全国或国际范围内进行统一的标准协调。

4.5 重视高效灵活的包装运输管理方式的应用 当今世界,物流运作系统中,最具活力,也最具有发展趋势的运输就是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可以实现包装和运输相互结合,且可实现多式联运的合理运作。集装箱运输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相关标准及操作上也比较成熟。在包装方面,集装箱作为一种包装容器和包装技术,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强度,并拥有较大的空间。可简化产品包装,降低产品包装费用。在运输方面,其本身箱体结构就构成了一个运输装载空间,运输车船就可以方便装运。因此促进产品包装和运输的协调发展,可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5 结束语

物流作为重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要素之一,其合理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包括各个子系统的优化发展,也包括它们之间的协调运作。作为物流系统的两大子功能,在产品的包装与货物的运输协调发展问题上,也必须促进包装、运输以及包装与运输之间的合理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志.发展现代物流推动包装业迈上新台阶[N].现代物流报,2007-03-13(007).

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物流创新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探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业的新要求,以创新升级、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运用综合化、一体化的先进理念,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最优化。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产生空间位移的活动总称。交通运输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作用和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输是现代物流最主要的功能模块,其它如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均依赖运输而存在,需要运输来衔接;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支撑和依托载体,主要包括道路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机场、港口、货运场站、物流通道和信息平台等;

第三,运输装备是物流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货车、货船、货运班列、货机、客机腹舱以及运输中涉及的相关设施装备等;

第四,交通运输业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企业主体角度来看,交通运输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中具有主体地位,从业务领域来看,运输业务仍是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第五,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统筹管理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运输业的职能,涉及物流的多项职能和多个领域。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1.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全球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高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培育形成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对流通领域进行革命性重塑,持续爆发式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改变传统物流企业和物流业务模式。这就要求我国现代物流业创新变革,依托信息技术整合O2O线上线下资源,不断创新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智能化竞争优势。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物流业需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推进转型,做优存量,并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促使现代物流业实现质量效率型增长。

以“区域协同、多向辐射、开放发展”为特征的中国新经济空间格局要求现代物流业由过去相对分割、以点为主的分散发展,向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自“十”以来,中央部署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就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跨区域设施通道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的新要求。

综合判断物流业面临的新形势,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业已迈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紧紧围绕“创新升级、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物流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业是网络性产业,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交通运输业应改变目前的小、散、乱、恶性竞争的状况,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与完善畅通、无缝、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不仅是交通运输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现代物流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要求交通运输业做出以下调整和转变:

一是实现功能的转变,由完成空间位移的单一功能,向运用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功能的转变。

二是核心理念的转变,由五大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运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化、装备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协同化等方向转变。

三是基础设施运作方式的转变,交通基础设施由相互比较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向相互衔接、物流节点功能齐全方向转变;具体而言,要实现运输道路向“通道”转型,货运场站向“综合枢纽”转型,通过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高效衔接。

四是提供服务的转变,由与被服务主体传统的“承托”关系,向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转变,与需求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细分化的物流服务。

五是供给主体的转变,由各主体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向强调资源整合,各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一体化、网络化运作方式转变。

六是支持系统的转变,由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独立建设的信息孤岛向高效的公共信息平台转型,由标准不统一的设施设备向标准化的设施设备转型。

三、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链接,提升物流通达能力与辐射能力。

支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体系需要互联互通、衔接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交通运输业应该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将其作为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构建互联互通的运输大通道,大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强化跨区域、国际运输通道和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道和网络的综合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交通运输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升级改造原有货运场站,整合上下游运输资源,借助“云网络”、“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服务产业、衔接运输通道的网络化与平台化“智能公路港”,形成具有整合创新功能的公路货运平台。此外,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推动铁路货场向铁路物流枢纽的转型升级,提升硬件设施能力,大力拓展物流全过程服务,全方位开展物流经营管理;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投资建设一批高等级、专业化码头,不断聚集高端航运要素,优化无水港布局,提升内陆无水港的物流服务功能;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机场同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促进空铁、空海、铁海、空铁海等多种联运方式。

2.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传统的货物运输企业具备客户资源、网络优势、业务经验、运输基础等优势,具备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良好条件。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引导运输企业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开展上门取货、代收货款、货运金融、送货回单、全程供应链等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中小货运企业和货运中介主体的发展,鼓励和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企业基于分工的合作、联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提供全程服务的供应链。

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应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为主体、零散小微业户为基础、货运中介为纽带的专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的市场格局,以加快现代物流向全程化、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运营方式发展的步伐。

3.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业应通过创新组织方式,着力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具体而言,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完善由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所构筑的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站场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对接和统一,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广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逐步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节点体系,以促进运输和物流效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业要不断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业态创新,开发新兴运输服务,发展高端国际集装箱班列物流服务,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开发铁路零散货物快运产品、空铁互转的电商班列、特快班列等新型产品。

4.以智慧交通为导向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监管、运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是要依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促进运输的高效化、绿色化和区域一体化运作。二是要提升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行业相关信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的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运力整合”和“供需匹配”信息平台,推动运输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提升交通运输运作流程的全程货物监管和信息追溯能力。

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推行车型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加速实现运输装备与其他物流装备和设施的匹配,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运输装备的标准统一,为物流业实现规范化、高效化运作夯实基础。制定相关服务规范体系,引导企业在运输活动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生产、包装、装卸、运输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篇3

关键词:物流运输;网络优化;层次分析法

1. 河南长通物流现状分析

当前中原物流市场已拥有强大的物流系统,但从系统来看中原物流资源需要整合,在其基础上长通物流要建立高效、统一的物流运输网络,做到对自身的网

点合理布局。如今长通物流运输网络在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系统规划。几乎没有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物流发展的合理性,企业单一的运营模式,很多部门缺乏整体协调,不能与外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长通的信息平台一直处于孤岛状态。(2) 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物流技术和物流平台技术之间尽管有很多局部地、小规模地开发的单项技术,但还影响了整个物流的有效运作。(3) 结构缺陷严重。长通物流平台结构,主要由线路和结点交叉接合配置构成网络,但其结构基本上处于畸型发展状态,能够直接反映数字的线路关注度高,处于较快的发展状态,而线路的交汇、所构成的结点长期受到忽视。(4) 专业化的物流程度低,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长通物流人员在素质方面很落后。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阻碍物流运作的正常运行,不按时发货接货、分拣,致使货丢、货损、错货时常发生。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物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实用人才,但国内还比较薄弱。

2. 长通物流运输方式的优化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经济性、及时性、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衡量。经济性。经济性表现为运输成本。一般来说短途运输,公路的成本较低,中长途运输铁路成本较大,长途运输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运输,宜选择航空运输。及时性。及时性体现为运输速度与准时率。不同的运输方式,运输速度各不相同。运输载体的最高技术速度一般受到运输载体运动的阻力、载体的推动技术、载体材料对速度的承受能力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可操纵性等因素的制约。 便利性。便利性一般指运输网路的密度和覆盖面,也就是选择某种特定的运输方式的方便程度。一般情况下铁路和公路的便利性比较强,空运的便利性受到航线的影响,而水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便利性相比起来就较弱。便利性一

般很难定量表示,本文利用发货人所在地至装车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其距离越近便利性越好。安全性。安全性包括货物运输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以及公共安全。从整个运输过程来说,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载货卡车能够更好地保护货物的安全,因为卡车能够实现“门口到门口”的运输,而不需要中途装卸和搬运。

(2)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

明确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依据两个假设条件:可供长通物流公司选择的物流运输方式只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公司在选择物流运输方式时只考虑运输的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便利性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本文对问题所包括的因素根据是否具有共性把其分组,并将其之间的共性作为系统中新的层次(即准则层)中的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根据另外的特性组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因素(即总目标层),层级的划分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包括总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现以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为最高总目标层来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见图1-2),在图中最高层为总目标层,即决策的总目标是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第二层为准则层,即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考虑的因素、条件、决策的准则;第三层为最底层方案层,根据考虑因素的特性做决策时的备选方案。在选择运输方式时,结合长通公司的运营现状,往往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来衡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到货时间得到满足再考虑费用低的运输方式。所以选择运输方式可以采用经济性H1、及时性H2、便利性H3和安全性H4等四个评价指标。

一致性很好可接受。同理再分别计算每一准则层指标下方案层各具体方案的权重

篇4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相关性

1、前言

国际贸易具体是指资金与货物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流动往来。国际物流具体是指各国之间出现贸易行为后,进行各国之间跨国运输货物的情况。通常情况上,国际物流主要是在最佳运输路径、最佳运输方式选择的前提下,使运输费用得到降低,减少运输风险,货物运输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在多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之间合理的运输货物[1]。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国际物流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想使各国之间商品能够完成转移工作,则应该确保国际物流得以实现。

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2.1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物流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买方的形式在发展,社会经济市场中大部分贸易企业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多样化、少量为主,主要是为了确保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国际贸易工作处于这种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配送方式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配型方式主要是以批量小、高额度为主。这种类型的配送物流方式在西方部分发达的国家中已经慢慢有着自己的规模,其快速发展的前景较为广阔。随着人们逐渐改变自身的消费趋向,国际贸易企业显著的改变买卖方式,一般是采用绿色化、系统化、电子化、集约化等类型的物流方式[2]。因此,国际贸易快速的发展对国际物流全全方位发展与突破有着推动的作用。随着各国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沟通,势必会给国际物流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2.2国际物流因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新的要求

(1)质量方面的要求。国际贸易发展结构出现相对巨大,相对陈旧的贸易类型,如初加工原料、产品等类型已经逐渐被精密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取代。因为逐渐提高贸易产品的精密度以及附加值,对国际物流工作提高自身质量有着较明显的需求。另外,因为国际贸易有着多元化的需求,物流种类较多,国际物流在此背景下需要往多样化、优质服务方面发展。

(2)效率方面的要求。国际贸易工作是以履行以及签订合约作为集中表现,国际贸易履行合约主要是通过国际物流来全面实现。所以,应该根据国际有着不同的商品,合理的选择运输的设备,使物流效率明显提高。

(3)安全方面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商品生产与分配的工作均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较多的国家参与到物流工作中,物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原因、政局、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国际物流在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对物流经过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进行全面了解,避免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损失货物的情况。

(4)经济方面的要求。国际物流受到国际贸易特征的影响,具有较长备运期、较多环节等基本特征。国际物流的范围内,能够使成本有效降低、控制物流费用。因此,采用合理的物流措施,能够使物流工作经济性明显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对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使国际贸易运输的困难降低,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物流领域中逐渐应用信息技术,使国际贸易运输工作支出的成本有所降低,对发展国际贸易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因为国际贸易工作主要是各国间相互交易货物,各国物流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也有所差别,部分国家因为有着较为落后的发展,对于西方相对发达国家物流行业中相对先进的技术无法全面适应,所以,全方位发展国际物流,且将上述遇到的问题全面解决。国际物流主要是是通过相同的条形码技术、设备、工具、标准等全面改善物流传统的技术,能够使国际贸易活动有着相对便捷的发展,对物流成本有所降低的同时,还使国际贸易活动的效率明显提高[3]。国际物流行业在将完善服务提供给国际贸易工作时,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推动。

2.4国际物流高校的系统,给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国际贸易活动对国际物流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通过分析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的实际情况得知,国际运输具有较为复杂情况、较广现长面、较大风险、较多环节等基本特征。国际运输选择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以多式联运、管道、空运、陆运、海运等为主,对运输商品合理的路线进行确定,同时全面管理运输活动。国际物流主要是通过多样化运输方式、多样化运送工具进行商品的运输工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搬运、装卸,并且与各种类型人、海关、银行、保险公司、货主等相互沟通[4]。由于每个国家在金融货币制度、法律、政治等方面有所差别,有着较多的可变原因,一旦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对物流工作的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国际物流应该将运输的作用全面发挥,确保物流系统方便、节省、准确、迅速、安全等目标得到实现。快速发展国际物流行业,能够使国际贸易活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工作的发展,国际物流行业与国际贸易活动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则应该与商品流通性与国际贸易结构的改变互相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际物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各国经济沟通、交往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国际物流企业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对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工作有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08):264-165.

[2]尹征.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12(08):178-179.

[3]李雪.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1,4(17):166-167.

[4]任燕.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8(12):192-193.

[5]李婧.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17(5):38-39.

[6].浅谈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1,5(27):13-14.

篇5

1.1国际物流成本构成

国际物流成本是指货物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及维持物流活动所需要付出的各项成本费用。总体来看,国际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仓储费、管理费等几个方面。一是运输费。运输费是指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所涉及的成本费用,包括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空运、海运、管道运输等方式。此外,运输费还包括货物的装卸成本费用。二是仓储费。仓储费是指保存仓储货所付出的成本,一方面涵盖了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等成本费用,另一方面也涵盖了物资库存占据的资金利息,即占有资金所付出的成本,这是现代物流成本核算最具特点的地方,因此,提高资金周转率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此外,由于较长的库存期而导致物品出现贬值,以致产生报废等情况也应当给予充分考量。三是管理费。管理费是指物流公司及其管理机构在进行国际物流活动过程之中所出现的管理类成本。实际工作中,管理成本难以和运输费、库存费有效的进行区别。

1.2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影响贸易国的选择。物流成本对贸易国的选取产生影响。在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选择购买某一国家物品的因素一般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价格角度进行衡量,对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商品进行进口,即在质量保持同质的条件下,重点对较低价格的产品进行选择;二是进口国家的区域位置。区域位置的远近对运费与储存费的影响较大,它对物品的运费、仓储费的高低作用很大。在贸易规定明确的条件下,货物运输费用与仓储库存费用的担负方能够顺利予以明确,买方与卖方则应该全方位确定这些交易的盈利情况。除了着重对价格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外,还应该全面考虑运输费用与仓储费用。只有当全面考虑到了价格、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的条件下,才可以最终得到经过调整之后的比较优势。

(2)影响成交贸易量。在国际贸易的物流费用组成之中,仓储成本是其中的主要费用之一。所以企业从海外购买物品时,必然对进口物品的数量进行反复衡量确定,使商品在运输与仓储费用达到最低的条件下,公司的仓储产品仍可以满足产品营销需求。为了明确商品的贸易数量,可以以经济订购批量的数学模型来核算,从而对最优的订单数量进行确定。

(3)影响贸易术语的选取。贸易术语又称为价格术语或是贸易条件,它是用来表示商品价格的构成,在交易过程之中,交易双方的交易费用的承担、交易风险责任的划分,交易双方交货地点的确定、交易手续的办理及其他接货所应履行的义务。交易双方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一方面比较关注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贸易术语规定了运输费、装卸费、库存费等成本的承担,因此交易双方对相关责任与费用的担负也十分关心。运输费用与存货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成分,因此对负担运输费用的交易一方而言,最大程度地降低国际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应该对于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节点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从而使物流成本的预期目标得以完成。运输和仓储两个部分是国际贸易物流的最主要的构成,两部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是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成分,因此,除其他成本控制方式之外,运输与仓储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控制的最主要内容。

2.1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包括在两地之间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以及为保持运输状态所涉及的相关存货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降低运输成本的基本原则,一是在保持运输距离稳定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运输的数量;二是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输方式,利用好企业的各项资源,减少国际物流过程中的运输费用,选择科学的运输方式,提高物流管理能力。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洋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征,对多式联运方式进行尝试。按照产品的特点,综合衡量货物的运输费用、运输效率、货物种类及数量、物流设施的完善情况等,按照具体运输方式的特征和长处,考虑物品的种类和特点等要素,科学决定企业具体的国际物流方案。三是在商品运输数量保持稳定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产品的地理距离,使运输距离达到最小化。企业按照运输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益。采用网络结构、线性规划等数学模型,完善产品运输的路线,对无谓的重复运输、迂回往返运输尽最大程度进行压缩,使运输效率得到提高,使产品在最佳运输距离之内运输到指定地方。在使客户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将小批量、多次的运输付费科学整合成批量较大的一次性运输付费。此外,科学确定货物的堆置方法、运输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尽最大的可能使产品的破损率降低,提升货物运输的经济绩效。

2.2降低存货持有成本

仓储成本和库存数量呈现正比关系,所以对仓储成本进行控制的关键之处在于确定一个恰当的储存数量。确定物资恰当的储存数量在于满足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使一定期间内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保持仓储成本在一定的水平上。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没有导致较高的仓储成本,使市场需求与仓储成本达到平衡状态。二是应该保持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水平。企业为了应对种种不能确定环境因素的干扰,就必须维持一定数量的库存货物,从而使缺货所导致的效益损失得到有效的降低。三是使仓库的利用程度得到提高。我国企业当前仓储面积相对比较富裕,仓库空置程度较高,因此具备条件的公司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实施生产的标准化、流程化,应用高效的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作业,可以考虑通过租借托盘等方式提高效益,使仓库存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3依靠信息技术,减少物流环节的成本

国际物流中的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等属于有形费用,企业财务报表、业务报表能够表示出此类费用。此外,在物流实际活动中,还存在物流设施投入费用、信息化投入费用、企业管理费用等一些隐形的费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降低有形与无形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是通过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数据交换,能够减少交换成本,极大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人工效率;二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换,能够减少数据输入不正确的情况,提升数据交换的效率;三是电子数据能够快速流通于各个经济实体,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重复劳动;四是对数据进行交换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贸易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由于周期长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3结论

篇6

从当前重大件物流运输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铁路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方式主要是利用铁路对重大件进行运输,但是其前提必须是重大件的尺寸要符合铁路运输要求,如果重大件的尺寸大于铁路规定运输宽度,将无法通过铁路车站及涵洞,造成运输延误。因此,铁路运输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尺寸符合规定的重大件运输有效果。②公路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相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对重大件的尺寸要求较低,只要在公路宽度以内,重大件运输都不存在问题。但是考虑到重型卡车的承载力和最大运输重量的限制,公路运输只有在重大件的重量在允许范围之内采取实现。因此,对于超重的重大件,公路运输明显无法满足要求。③水运运输方式。在特殊区域的重大件运输中,水运运输方式不但能够满足运输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货物的运输标准,例如载重量和尺寸都可以比公路和铁路要大。因此,在江河流域的重大件运输中,水运运输往往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考虑到水域的限制,不是每一种重大件都能通过水运运输。④航空运输方式。随着我国航空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对于重大件的运输,航空运输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重大件的运输来看,航空运输已经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对提高重大件运输效率,促进重大件物流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⑤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运输方式。考虑到重大件的需求场所特点,有些重大件并不是采用一种运输方式就能直达目的地。基于这一现实需求,重大件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方式,只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重大件的最终运输效果。因此,我们应对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运输方式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2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分析

从当前重大件物流运输的具体过程来看,对于重大件的运输,目前物流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其运输技术也相对成熟,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尽可能选用大型平板车等专用车辆。无论是在公路运输中还是在重大件的转运过程中,大型平板车都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当前重大件运输过程,大型平板车在重大件的运输和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重大件运输的重要工具和补充,对提高重大件运输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②承重面不大的笨重货物,为使其重量均匀分布,需将货物安置在纵横垫木上,或相当于起垫木作用的设备上。考虑到重大件的自身特点,以及其重量较大的现实,为了保证重大件在运输中不对运输车辆造成永久伤害,通常会在运输过程中在重大件底部增加垫板或者垫木,确保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满足运输要求,减少对运输车辆和运输设备的伤害。③货物的重心应尽量置于车底板纵、横中心线的垂直线上。

由于重大件重量大尺寸大,因此在重大件运输中的位置摆放方面,应将货物的中心放在车底板的中心上,这样才能保证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偏斜,最大程度的保证重大件的运输安全,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解决重大件的运输位置问题。④重车的重心高度应有一定限制,如果重心偏高,除应进行装载加固外,还应采取配重措施以降低重心高度,并明显标注重心位置。在重大件运输过程中,除了要对货物的重量和重心进行了解之外,还要对运输车辆的重心及高度有全面了解,保证运输车辆能够满足重大件运输要求,提高重大件的运输效果,满足重大件的运输需要,确保重大件运输满足实际需要。⑤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受力情况复杂,包括纵向惯性力、横向离心力、铅重冲击力、其他作用力(重大件货物承受的坡道阻力、迎风阻力、倒风阻力)等。考虑到重大件的实际运输难度,在重大件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对重大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只有根据重大件的受力情况采取具体的加固措施,才能保证重大件运输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

3结论

篇7

物流各作业环节和各功能环节,并对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1.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

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2.1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销路好的商品,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

(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并且,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2.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因特网与之相比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与专用增值网相比,大公司能从因特网的更低传输成本中获得更多收益。因特网也为中小型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

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2.3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1、物流网络的变化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物流网络信息化

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第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

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我们知道物流结点设施的设置,将确定如何进行存货、交付,还融合进运输能力。电子商务会使物流网络产生那些变化呢?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与JIT的运用已使某些企业实现了零库存生产,将来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自然也不会再设仓库了。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现在,仓库的专业分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

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货运己被划为“一次运输”和“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由中央仓库到配送中心的运输,“二次运输”是从配送中心到用户的末端运输。这也是运输的一个发展趋势。

结合运输来考虑,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都处于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的衔接点(物流中心衔接了不同运输方式,也同时衔接了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都具有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因此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很可能合而为一。

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可以减少必须经过大规模编组站进行编组的铁道运输方式,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使“一次运输”顺畅化;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完成“二次运输”;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选址应处于市区边缘和交通枢纽结点。

2、运输的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

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只有煤炭等几种大宗货物才可以采用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一次运输主要应运用铁路运输,因为运输费率低,直达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运输用来完成配送任务,它由当地运输组织(即运输组织人员、运输范围,服务对象都在当地区域范围内)来完成。

(2)多式联运大发展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发展。这是由以下几条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电子商务技术,尤其是Extranet使企业联盟更加容易实现。而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

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

3、信息的变化

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

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2)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

①采购。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网上产品目录和供应商供货清单生成需求和购货需求文档。

①运输。运用GIS、GPS和R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且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

②仓库。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决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④发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输、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

发货同时发送相关运输文件,收货人可以随时查询发货情况。

⑤交易过程无纸化。

篇8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1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帐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1.2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

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

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2.1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1、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

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2、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供应链短路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

(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销路好的商品,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等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3、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目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

(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并且,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

(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2.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

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因特网与之相比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与专用增值网相比,大公司能从因特网的更低传输成本中获得更多收益。因特网也为中小型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2、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

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

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2.3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1、物流网络的变化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物流网络信息化

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第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

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我们知道物流结点设施的设置,将确定如何进行存货、交付,还融合进运输能力。电子商务会使物流网络产生那些变化呢?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与JIT的运用已使某些企业实现了零库存生产,将来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自然也不会再设仓库了。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现在,仓库的专业分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

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货运己被划为“一次运输”和“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由中央仓库到配送中心的运输,“二次运输”是从配送中心到用户的末端运输。这也是运输的一个发展趋势。

结合运输来考虑,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都处于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的衔接点(物流中心衔接了不同运输方式,也同时衔接了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都具有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因此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很可能合而为一。

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可以减少必须经过大规模编组站进行编组的铁道运输方式,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使“一次运输”顺畅化;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完成“二次运输”;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选址应处于市区边缘和交通枢纽结点。

2、运输的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

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只有煤炭等几种大宗货物才可以采用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一次运输主要应运用铁路运输,因为运输费率低,直达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运输用来完成配送任务,它由当地运输组织(即运输组织人员、运输范围,服务对象都在当地区域范围内)来完成。

(2)多式联运大发展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发展。这是由以下几条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电子商务技术,尤其是Extranet使企业联盟更加容易实现。而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

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

3、信息的变化

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

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2)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

①采购。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网上产品目录和供应商供货清单生成需求和购货需求文档。

①运输。运用GIS、GPS和R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且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

②仓库。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决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④发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输、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

发货同时发送相关运输文件,收货人可以随时查询发货情况。

⑤交易过程无纸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