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8 15:58: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8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上现在班级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不少老师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作为班主任,班级越来越难管理。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不少老师更是感觉束手无策。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方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仅供参考。
1.用“肯定性训练法”消除学生孤僻心理。“肯定性训练法”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带过这样一届小学毕业班:刚接手时的第一周,我就发现班级纪律涣散,有很多同学无心学习,不做作业,甚至是课堂作业。其中有一名学生(戚××)因为在五年级犯错误,家长没有弄清原因就来学校找老师闹,造成该同学具有逆反心理,上课不注意听讲,和老师对着干,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面对班级的这些情况,我认为首先该做的是要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勾通师生关系,从而对症下药。我通过课余时间经常和他们谈心,一起活动,对他们的成绩和优点给予肯定。在具体落实方面,我经常组织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班级联欢会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孩子们孤僻心理得到发展,愿意和老师沟通,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并认真改正自己的不足。
2.用“奖励法”帮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自信,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
朱××同学是我班典型的“后进生”,有不少的坏习惯和坏毛病,由于在一至五年级就经常受到批评,他对批评似乎已经不在乎了,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工作方法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努力去挖掘他闪光的地方,让他树立起进步的信心。有一个星期是我们班第一次轮到给包干区除草。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朱××不仅干得快,而且锄得很干净。抓住这一点,我在班上表扬了朱××同学,肯定了他的劳动积极性。他受到表扬,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老师没有把他看扁。从此开始,他的表现更积极了,主动要求为班级做事情。学习上也努力多了。
3.用“厌恶法”及“代币法”帮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也是经常的事,但是,批评运用得不好,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对有逆反心理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应该怎样教育呢?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厌恶法”和“代币法”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我认为,对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则可用“厌恶法”直接了当的批评;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用“代币法”慢慢促其转变;对初犯或无意中犯错误的同学,可采取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方式。
4.用“模仿法”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工作、学习有动力,我在班上设置了比赛栏和表彰栏。如学习之星,值日竞赛(分个人和小组)。同时设有:学习进步奖,德育进步奖,劳动积极奖、守纪奖等。在班上树立了好的典型和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有了模仿的对象,使先进的学生有了保持先进的压力、后进学生有了赶超先进的动力。
总之,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然而,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只有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用爱去叩击学生的心灵,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重振自信心,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将来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什么是后进?首先对此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认为:应理解为在知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仍未能达到的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这样理解,前提是承认学生是在前进中,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非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此。如此认识,我认为是比较合乎学生的实际的。这也为我们从心态上去认识学生,评价学生,诱导转化,促进提高打下基础。
在智能正常的范围内形成后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导致了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失落偏颇,而做出超乎常理的行为、举止。细察起来,形成后进的因素尽管有多方面,综合起来往往有这样一些类型:
“近视型”这类学生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极少想望将来,他们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缺少正确动机,因此也就缺少进取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
这类学生多沾染好吃、好玩、好扮等的恶习,分不清将来自我会是怎样。
“放纵型”这类学生长期在纵容无序的环境下生活。养成以我为中心,有恃无恐,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态势。
这类学生多出自独生子女,把老师同学不放在眼内,做错事有众多位“家长”支持。
“自卑型”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来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幼稚型”这类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停留在幼稚状态,头脑简单,模仿性强。
混合型。后进生的类型,常不是典型的单一的,在其行动中往往包含了交错着两种或数种类型的情况。
上述后进生的种种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错位而形成的智能品格方面的差异,由于差异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扩大了,未能在外界帮助和影响下及时得到纠正。日积月累,导致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意志得不到合度锤炼。行为得不到及时规范,品格得不到陶冶,渐成痼疾,位列后进。
既然心理错位是主要原因,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的作好调适。在实践工作中我尝试了几个结合:
一)集体言论和个别点拔结合
对后进生的心理调适,集体言论非常重要。有集体言论,才有明白无误的是非标准;有集体言论,对后进生不良行为才能形成压力,对其心理错位的纠正,另一方面,各人有各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应选匙开锁,对症下药,对个性强的同学尤其需要对因下药,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以点拔调教,动情、晓理、导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心诚意帮助他的,这样就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收到效果。
例:前年任教的一个班,经常有失窃现象,经多方面找原因,也没得到结果,后开展班会讨论认识,主体会评,议,交警叔叔到校讲授法制知识、用实际事例教育。这个惯于偷别人东西的谢东同学,偷偷在老师面前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但希望老师不要告知家长,在同学面前不要讲他的姓名,并保证今后不再犯。
(二)规范行为和思想教育结合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或是心中无“标尺”无章可依,对于这样的错位,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经常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培养,养成习惯,终生受益,我从穿校服,戴红领巾、穿鞋、吃早餐等这些小事做起,树榜样,持之以恒,立竿见影,连平时在家吃饭最挑惕的谭莹也能大口大口地吃学校早餐,最爱打扮的张小瑜也抹去指甲油,勤剪指甲了。以行为规范做目标,辅以思想教育,晓以利害,育人之道在明理,明理之后,行为则易于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
(三)长远思想和切近目标结合
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的目标的,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是人生得以成功的两翼,对目光浅近者,要让其看到未来世界的需要,任务的艰巨,自身的价值,“日异其能,岌增其智”。
从小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奋斗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四)自主自律和环境熏染结合
关键词:职业高中;英语;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后进生通常指的是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成绩差、不听讲、调皮捣蛋的学生。由于后进生存在以上缺点,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或者冷落,不能得到信任或者理解。后进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或多或少心理会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导致其身心发展受阻。但是这类学生的上进心很强,可塑性较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智力水平,使他们的潜能都能被挖掘出来。这不仅会使得他们未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一、当前职业高中后进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特征
1.抑郁以及孤独心理
部分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冷落,往往会形成谨小慎微或者是沉默寡言的心理特点,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算明知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导致机会一个一个地被别人“夺走”。
2.焦虑压抑或者是宣泄放纵心理
家长总是会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非常严格。如果学生出现发音不准或者是默写单词不正确的情况时,就会随意批评,甚至是将自己的不快全部发泄到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一看到英语就想到父母责骂自己的场景,进而不愿意学英语。
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存在宣泄放纵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职高的课业负担过重,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紧张感,出现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但是又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所以常常会在课堂中大声说话、睡觉等,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3.畏难以及自卑心理
现在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导致职业高中“抢不到”生源,或者是生源质量出现下滑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生均存在英语基本知识差等情况。再加上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尽管一些学生会出现想要学习的欲望,然而由于长时间被家长、老师所批评,甚至是歧视以及同龄同学的嘲笑等问题,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以至于由想要学、不敢去学变为厌学。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1.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和谐友好的心理氛围
职高的后进生常常不被老师所重视,英语学科也一样。所以后进生常常会感到他们和英语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英语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了解学生的感想,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所忧虑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后进生就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被放弃,自己还是会受到重视的,进而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老师如果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加使用学生接受率高、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就会更加容易和学生贴近。尽管这可能会占据老师大量的时间,然而其可以有效地加强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处于何种情绪状态,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直接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品质。英语是一种语言,英语教学相当于是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所以英语老师需要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无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比如说,因为职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储备量不足,所以老师可以让他们用英语叙述事情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中文。这样就能够慢慢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英语教师只有辩证评价,才能够给学生营造充满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智商水平以及气质等因素,了解自己的成绩差只是由于自己的动机、情绪等因素的缺乏,而不是智商的问题,以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英语老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平等地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时充分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所以老师需要以情优教,注重利用情感进行教学,使后进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从而从“后进生”成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杨邓红,王鑫强.论阅读疗法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9(04).
关键词:职高英语教学 后进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教育后进生方面,更显得尤为重要。在职业高中的英语课堂中,可谓大多都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严重的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身心的发展。而他们心里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 通过课程的形式或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不轻视英语差生。部分教师对英语成绩差的学生的轻视往往溢于言表,并对他们经常批评贬低,甚至对其成功和进步也持有怀疑与否定的态度;或者有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低期望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随之降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 ,或以异常方式表现自己,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由于教育者的失误造成的。英语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他是受到重视的,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以赏识教育为载体,催化积极表现。教师要为后进生在班集体中营造赏识的氛围。同学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在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了解和尊重。教师要理解并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乐观,才能敢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适度为后进生提供一个理解的学习氛围,宽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创造轻松和谐的时空,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后进生的心里障碍,为他们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帮助他们走出障碍圈,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第三、让真情感化学生。教贵情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遵循“真诚”的信条。因此,老师要用真诚换得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自觉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情感具有强化和动力功能。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学习收到明显的效果。无论对于哪一层次水平的学生,教师都不要放弃期望的目光,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以耐心、爱心和关心去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上进激情,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找回自信,及时获得成就感,例如,在给学困生设计课堂任务时应努力做到:低起点,缓坡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改变课堂消极心理状态 。一节英语课45分钟,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差;以及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有时他们在课堂上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将课堂秩序搞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还可能把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课搅得一塌糊涂。这类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茫然、观望、应付、“争宠”。我们教师要根据每个差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变“坏事”为“好事”,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变这种消极状况,我从下面几点进行:
1.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不失时机地对差生进行激发。或安排专门时间做思想动员,或见缝插针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决不歧视和冷嘲热讽。
2.互助。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既取得了学习效果,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一、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转化后进生
提起后进生,每个教师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单,后进生总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很多教师视后进生为“影响班级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害群之马’”,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
1.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
教师自身首先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长大未成人”,树立完善的心理指导观,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家长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特点,树立完善的青春期中学生家庭教育观。结合青春期中学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和心理卫生知识,使后进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教育。
2.努力成为后进学生的知心朋友
高中教师自身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在更多的场合,尤其在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内心,有各种问题需要解答,各种情感需要宣泄,各种忧愁和痛苦需要倾诉,各种异样的行为需要理解。如果教师和家长以好朋友身份出现,后进学生就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以及师长们的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3.理解动荡情绪,宽容后进学生的偏激言行
造成学生情感动荡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理状态、社会影响、认识过程三个方面。由于性成熟过程的急剧进行,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控制暂时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的破坏直接影响青春期中学生的情感过程。从社会方面说,少年不断增长的自我欲求往往与社会现实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自我欲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造成情感发展的困难。从认识方面说,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容易走极端;对自我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认识不清,以致造成了情感发展的种种问题。
教师要理解后进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做好班集体同学的工作,在相互交往中,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语言。教师要向家长宣传,使家长理解、宽容子女的一些过激言行,事后与子女和缓地谈心,加以引导,让家长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不偷看子女的日记和信件。
4.教会学生自我调控
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是男生,被唤醒的性要求会产生某种烦躁不安的特征,因此他们经常被认为是游移不定的,在任何事情上都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业也经常受到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被唤醒的性意识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对性冲动的自我调控。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性冲动是生活中需要了解和控制的正常内容,只有内部的自我控制才能有效地制止或缓解这种冲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转移性冲动而实施自我调控,让学生懂得,可将性冲动转移到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转移到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上,转移到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上。学生如果使自我调控实现了这些转移,这种性冲动就会产生积极的巨大能量,引人向上。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铸造学生健康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通过在校园内和课堂上创设心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大大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首先,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气氛,唤起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营造友善氛围,一方面鼓励师生间相互探讨,另一方面又增进与后进学生的友谊,改善了关系,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营造融洽的氛围,即对后进学生做到“四个不”:不逼迫,不孤立,不鄙视,不揭短。对后进学生抱着公允、平正的态度,这是问题行为教育的基础,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脆弱的心理最容易遭受挫折。
其次,创设宽松、欢快的活动气氛,体验成长的快乐。学生主体意识、自主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以各种活动为中介的。将学生已有的素质充分外显,发挥他们的特长,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宽松和欢快的活动气氛显得非常重要。在活动中注意维护后进学生的尊严,对他们错误的言行举止作出善意的分析说明,给他们留有思考和改正的空间,并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各种文体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作为主体参与的欢快,并将这种欢快与周围环境的轻松、欢快相协调,从心理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和自信,这样就能以个性特长的发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各项素质的逐步提高,增强对集体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抓反复,反复抓”,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中的全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因长期的教育不当,或受不良社会风气等原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这种痼疾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并非易事,后进生变好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故态复萌,这种反复是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经常现象,所以在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后进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分阶段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
对于后进学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肯定的姿态,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受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效果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备受我国各级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活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一、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统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更专业,更多样。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之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发展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关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于集体和个人成长之见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学会准确定位自己,悦纳自己,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达到共情,增强自信心。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使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缓解。
2.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后进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将心理效应运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例如,针对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的后进生,班主任经过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应,即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对他们的优势的开发进行转化,很多后进生会因为班主任对自己的优点的重视和开发而产生自豪感,为了维护自己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凭学校和教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的基础,始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在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众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能与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不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学校实际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如多媒体器材和体育器材等,还需要有适当的场地。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量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220-222.
[2]夏 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200-202.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10-12.
[4]李 园.运用暴击团体辅导技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8-10.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欲适应现代教育事业,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应在学科教学中把单纯传授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好“教书匠”,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我们应该承认差异,但不应该歧视“后进生“。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影响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比如,有的人能言善辨擅长交际,有的人运动神经特别发达,有的人具有优越的数理思考能力,有的人则音乐能力异常突出――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某些领域的特殊体现,并非绝对的层次,“后进生”只是在某一方面相对落后,他们中间往往有很多小思想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歌唱家,实践也证明我们所说的“后进生”进入社会后大多数是成功人士,我们的同龄人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雨洗礼后再聚一堂,对此感受颇多,其实最有出息的并非是当年的学习成绩优异者,好多人的成就着实“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舟舟现象”更是令人深思、回味无穷,他以一个真实的经历,代表所有的所谓“弱智者”,向世界宣布:我也行!
二、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力求以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格精神的培养,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就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培养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更容易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学生。老师遇事不慌,冷静理智处理,就教会学生合理地控制情绪;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提高耐挫能力。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而不感情用事,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学生,捧着一颗爱心给孩子,你就会收获一颗颗善良的心。只有老师拥有健康高尚的人格,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发展。
三、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学校心理氛围是学校、班级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微观社会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需要积极情绪、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欣赏、鼓励、关爱、情感支持,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心理认同和群体归属感,能够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而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
四、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融合、落实到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当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巧妙设计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准确把握切入点、结合点,围绕学生健康发展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使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兴趣开发和积极的情绪状态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在生活实践经验中点滴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每节课、每次谈话适时贯穿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赖他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影响教师顺利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无法理解,也不会有合适的处理办法,使师生之间关系存在问题,还可能伤害到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的心理、轻松愉快的情绪,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感觉,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掌握关于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一方面能够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发展健全的人格,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主动地迎击各种挑战,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二、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
思想政治课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认为它太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思想学好政治课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说理方式,转向理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又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最好机会。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无处不在,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在一起,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中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经济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则和学生讨论现在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毁约、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这样做能不能能把生意做得长久?要想把生意做得长久,生意兴隆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讲“诚信”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强调人不仅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还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活动不仅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还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发挥意识来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防止出现偏激行为。这种在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本人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细心研究、深入探讨政治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向高校和社会输送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