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人文地理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4-02-28 14:40: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人文地理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文地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策略

高中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区域定位理论为前提条件,侧重探究人与人、人对地的关系,以揭示地域分布规律和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文地理教学需通过多项策略来完成,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必须加强地理技能的实践。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实效性。

1.人文地理需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个人感官

对于学生而言,每天都是待在教室当中学习,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书本来讲解,不知不觉对学生构成了限制。日后,必须脱离这种限制,提高学生的个人感官。本文认为,将认为地理与实际相结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安排专门课程,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景点、山村、公路去考察,制订考察项目、目标,总结考察结果,最后在课堂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人文地理的意义和作用。第二,教育人文地理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现阶段的旅游发展旺盛,很多学生都会出去旅游,可从学生的旅游、周边地区的人文地理发展着手,脱离教科书的限制,提高教学趣味性。

2.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技能―多元化提高学生成绩

人文地理新知识多、并且知识点灵活多变、内容广泛,能够和其他学科有效交汇,是一门接近社会科学和人文的学科。在对人文地理进行教学的时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本文认为,日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一定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与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涉猎,并且还要不断地丰富个人阅历,能够将更加新颖、更加动态的人文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人文地理的实效性提升上来。

第二,将案例教学有效引入到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推出,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人文地理不能像以前那样死记硬背,老师要充分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案例,但是教师又不能单纯依赖课本,并且对学生身边的一些案例还要进行引用与研究。

3.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强化人文地理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单纯地依靠书本中图片的展示,或者凭自己口头的阐述,很难将人文地理的知识表达明确,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感觉非常乏味,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进行使用,将人文地理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地理现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并且,教师要按照教学的需求,对合适的地理教学媒体进行选择,不断地整合人文地理教学媒体,才能够将媒体的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4.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将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激发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因为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去记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并不浓厚,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为学生在学习中将的情境创设出来,重要的是要将参与学习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们,不要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人文地理知识,针对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将不同的情境为学生创设出来。

5.运用社会实践教学方式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开展多形式的社会调查、制订详细的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愿者活动等,将学生的主动性唤醒起来,例如,利用壁报和课堂对信息活动进行,利用多种渠道对社会发展和环境的信息进行积累,引领学生们多参加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活动,将学生的视野打开,使学生认识到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因此,人文地理掌握情况的好坏对整个高中地理成绩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逐渐地改变了人文地理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高中人文地理的实效性,是很多教学人员积极寻求的。

参考文献:

[1]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155.

篇2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86-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 Yanqiong et al.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Practical cour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pre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They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c.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Then,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construct theirs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Practical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1 引言

前,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克服与化解发展中的问题,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以适应专业所面向的行业(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强化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能在与专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实践课程体系现状,阐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具体做法,以期能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2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在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国土部门、房地产公司等从事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土地规划、测绘、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系统的实践课程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岗位,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素养,为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和参与职场竞争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个全新专业,虽然能够延续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和口碑,但始终还是一个新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办学尚处于探索状态[2]。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3 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3.1 专业发展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专业[3-4]。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于2013年9月正式招生。自2013年招生以来,该专业招生形势良好,生源稳定,2013―2016年该专业共招生7个班、337人。

3.2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楚雄师范学院2006年在地理学背景下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虽然已经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3.2.1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沿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是2011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一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个不同的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面向的行业不同,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当有所不同。

3.2.2 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相对较少,针对性不强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5%[5]。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36学分,占总学分158的比例仅为22.78%,明显低于教育部的标准。除此之外,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着所设置的实践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如在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组中设置的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课程,该课程学分为2学分,只要学生听8次学术讲座并撰写听后感或者参加4次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并获得证书就可以获得学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听学术讲座大多流于形式、只为交差了事,所听的学术讲座和专业联系不紧密,而且听后感还有剽窃、抄袭的现象。学生所参加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和专业、今后职业发展关联度不大,而且级别不高。

3.2.3 实践师资缺乏,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配备足够的实践师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现目前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实践师资非常紧缺。目前的情况是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偏少、年龄偏轻、职称偏低,真正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教师不足3人,专业教师年龄均在在35岁以下,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下,这些教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均存在城乡规划从业经验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相比省内外重点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相对差、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4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现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楚雄师范学院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重新审视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强调基础,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面向行业(职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实验课程、素质拓展、实习课程、综合实践、实训课程等五大模块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实践课程学分合计为74学分,占总学分172的比例为43%,符合教育部的规定。

4.1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开展的实验、实践环节(见表2),主要是巩固、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4.2 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军训与国防教育、三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见表3),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与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4.3 实习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见表4),通过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使学生深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概况、管理、运行、工作标准、职业能力要求等有较实际、深刻的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初步培养学生从业的职业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就业、从业做好准备。

4.4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见表5)。通过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掌握野外调研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能敏锐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解解方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经历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4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包括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见表6),通过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绘图软件绘制规划图,能运用熟练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获得城乡规划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5 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构建该专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转型发展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荷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7):22-25.

[2]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人文地理;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全局观

一、学习人文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有一定的文理科交叉性。人文地理也可以具体的包括历史人文地理、文化人文地理以及社会人文地理。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社会科学方面的越来越重视,人文地理也越来也受重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政策,还有中部地区崛起政策无不联系着人文地理,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无不穿插着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主要反映在人文地理的考题数量在逐年增加,占文综总分的比重也是逐年增长,尤其是近两年来,高考中人文地理考题分数已经占到地理学科的60%强。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人文地理这块的关注度,引导学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培养出地理全局观,在这基础上能够更好的运用人文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二、人文地理教学的困惑和难点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行政区划、人口、经济、聚落、文化、种族和民族、宗教、法律、语言区划以及区域经济等内容。这就决定了高中人文地理的特点:内容多,学科知识体系不明显,以区域特征的形式表述,不易建成体系化学习模式,也不利于教师进行体系化教学。但是,针对人文地理的复杂性,笔者认为,人文地理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区域的人文地理因素都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着紧密的相连关系,都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学好人文地理的基础。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各要素也有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

对于高中人文地理的这些特点,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教学误区,例如对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些教师就不好掌握;再有有些教师(以新教师为主)认为人文地理知识没有什么可讲的,学生们自己看看就行了,这是一种不够负责任的态度;还有些教师对教材就是以照本宣科的手段将教材给学生们复述一遍,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讲解;或者还有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对教材给的案例内容进行孤立的讲解,不进行全局性掌握和对自然地理知识的链接。以上这些教学方式对于知识量庞大的人文地理来说肯定是不行的,这只会让学生更多的陷入一知半解之中。

三、人文地理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一)建立人文地理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现代化的教育把学生发展看作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和理念。这种教育目标,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根本目的是要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在此教学模式下大多表现为对知识理解不灵活,不会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和中国学生创新性较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人文地理的教学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传授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操控”课堂。

(二)提高学生人文地理知识的全局观

对于人文地理的教学,我们不能孤立的去学习每个章节,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学习,而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宏观性,从而做到点-线-面的结合,进而形成全局的人文地理学习思维。地理教育要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祈向和价值取向,使学生理顺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给自然多一份人文关怀。所以,对人文地理的全局观点培养就尤为重要。人文地理教学目的在某些方面来说是运用策略就区域性问题可以给出不破坏全局性的针对解决措施。这就对全局观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对此给出的区域解决措施不可以破坏全局性。

(三)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教材一般喜欢以案例的形式展开对区域问题的分析。教师不应当就教材进行复述式讲解,而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对相关性问题进行举一反三,从而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学习本章工业区位选择时,笔者利用该案例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区位分析能力在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中有如下问题:(1)你能分析出鞍山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吗?该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从市场资源这两个区位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提出的同时,还可以引出“新首钢迁址曹妃甸,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这一个最近比较有新闻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关于国家宏观调控对人文地理因素的重视之类问题的关注。要知道案例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借助的一个载体或者切入点,其本身并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以及运用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工业区位选择的决策能力,解决现实的鞍钢宝钢到新首钢区位选择问题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解决人文地理区域性相关因素的问题。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8-02

进入高中,学生们将会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每一科目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而从高中开始学生就要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地理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完整详细的地理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进而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规律的探寻,还渗透了大量的政治、历史、社会等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与地理相关的学科知识,才会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在宽度和长度两个层面提高地理修养。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深对地理课程的认识,突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重要性,通常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可以借此学习地理学科常识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以期培养他们对我国及世界地理的关心和热爱。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朝着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的方向发展,学生们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会逐渐深化对地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直接教学意义。

首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通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地理教学对地理常识的认识也会不同。在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编排和设计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收获地理知识的强度。因此,一方面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们加强对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根据课本教材内容中对自然地理教学重难点分布的不同,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习得基本的自然地理知识。

其次,在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小至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大至整个世界的地形、气候的变化和演变都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学生们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直接推进和深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练习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建立全面综合的人文地理理念,丰富对国家和世界地理的认识,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强度。高中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获取的重要阶段,全面的人文地理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拓展他们对国家以及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段落里会做详细的阐述。

2.学生可以借此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高中生在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主要会习得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进而为更深层次地理修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除了地理学科内容的直接传授以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励着高中生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出努力。

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从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知识中,探究地理演变的利弊之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步摸索和探究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人类文明的形式呈现出大自然的智慧与魅力。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探究地理知识时,应该始终秉持着认真敬畏的心态,热爱大自然,尊重人类文明。及时认清当今时代对地理的发展利弊,根据教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对地理常识的认识和感受,总结出最恰当的地理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之后,还应该意识到地理观念落实的巨大意义。地球属于整个人类和动植物,学生们要想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好地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到地理环境中,真实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以一个专业的地理人的身份和眼光去保护地理环境,并通过若干行为逐步带动和影响其他人的地理观,提高地理学科教学的总体质量,实现高中生对地理的长远学习和发展。

3.学生可以借此优化其他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导学生们全面丰富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地理观念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由于地理学科亦文亦理的特性,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地理常识的过程中,会逐步锻炼人文和理性思维,这就直接推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互补。

首先,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地理教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授学习,会逐渐加深理性思维和主观感受。这种文理兼有的学习心态,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另一方面也会直接锻炼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学科情怀。

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文地理, 旅游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 big industry growing up, th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the social phenomenon exists and develops in it and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cultural industry, popularly says, is to use culture make money, to use the money I earned development culture. At this tim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ulture makes specific certain economic value, obviously and human geography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How do you view of human geography position and play its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author of discussion.

Keywords: cultural industry, human geography, travel

中图分类号: K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我国统计局的界定,文化产业可分成核心层、层和相关服务文化层三类情况。而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系统的层,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作为一项独立产业,是一种文化现象,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现代资本主义中迎合消费者娱乐、装饰、自我肯定、社会展示等需要的部门包含的不同的技巧、款式、媒介、乐趣和服务等是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起来的旅游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内容(即旅游景点和发展起来的旅游饰品食品等)的象征价值远高于其实用目的。这就是文化产业的高层次的意义所在。

人文地理与旅游业的关系

作为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的人文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变化情况,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就是与自然相对应的包括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的总和。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从人文地理的定义来看,人文地理总之与社会和自然相关联。简而言之,人文地理就是人文与地理的有机结合,而不单单是人文的因素或是地理的因素的单独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一门新兴产业并不断崛起,成为众多地区的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仅仅存在于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自然风光与人为创意的结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敲门砖,带动地区走向了繁荣和发展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自然与创意产业相结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类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诞生恰巧是人文地理的有机表现,由此看来,人文地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是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自此以后,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视野。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3月29日下发文件《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其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系统的层,与文化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的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弘扬地区民族文化、风俗传统等。

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各地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旅游资源状况和自然地理境况等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适合类型,研究清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最终进而形成旅游业发展战略。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人文地理因素

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产业,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要想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形成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资源,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其次加以人为的创新与创造,最终打造值得观赏和使用且有意义的文化要素。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中的人文地理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突出地区特色,彰显自然

旅游业的发展前期遵循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将自然资源渐渐变成非自然物,忽视了自然的本体存在,忽视了人文地理中的地理成分,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协调生态环境的产生。相反,这种模式不仅没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化,甚至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局面。

旅游业就是要重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这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贵在“创意”二字。为什么要旅游,就是因为旅游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氛围或是自然氛围,是别的地区不曾具有的。如果将自然改造,地区变异,还有旅游的意义吗?我们来举个例子:面对山水文化旅游景点,应该以弘扬自然风光为目的,通过适度地加以人文情怀修饰,使旅游者享受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享受地域文化带来的心旷神怡。

地区特色强调地区,强调自然,在进行旅游文化创意时,我们只能顺应地区优势,切不可将不适应地区的风格和人文景观取而代之。

第二,回归文化本体,引导和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旅游资源与社会环境应该是共生关系。旅游文化的形成于开发在彰显自然的同时,应回归文化本体,强调社会因素与自然的天然合一。

文化产业的价值在于激发参与者的新奇感,使参与者享受不一样的生活氛围。单独的自然风光不免让人觉得单调,冠以独具特色、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文化元素为存在内核,就别有一番风味了。随旅游业兴起的服务性行业,例如餐饮行业等,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更是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富有地区特色或反映民族风情的活动,物品,习俗等,能使参与者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因此,旅游创意产业中的文化氛围显得饶有价值。例如,当前很多景区的民俗文化旅游中都复制一种“抛绣球”活动,活动本身很富有情趣,彰显民族特色,深受游客青睐。但在旅程逐渐出现的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粗俗模式,例如套圈等,让游客产生反感心理。

第三,注重文化的长远发展,注重创新

健康的旅游文化产业要形成文化、自然、旅游活动的良性循环,一定是源远流长的,是注重长远发展的,那些注重经济利益不顾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理念只会断了文化发展的后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产业必须是生态型的,必须是具有长远目光的 “非消耗型”产业。因此,在开发旅游产业中,只有坚持自然文化资源合理利用,才能保证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生态化开发模式中应有创新的发展眼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照搬照套和一层不变从来都不利于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提是文化,打造有旅游价值的文化就必须有提升旅游层次,加强旅游内涵修养,提高旅游文化含量,走新型的发展理念。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它们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中,成为人类与自然结合的结晶。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就要利用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且要根植于历史和传统的作用。

发扬文化产业,我们应立足于文化本身,发挥创意的元素作用。但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发挥人文地理的有机作用,才是文化产业中“创意”的最佳境界。彰显自然,却又富有新意,这就是人文地理在文化产业中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J].企业经济,2009(8).

[2] 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斌“.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探究[J].学术论坛,2009(12):147.

[4]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昂谱(RM P)分析[M]//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区域旅游开发与

嵘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5 (r 60.

篇6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平台,是大学生创造性完成科研或工程问题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对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概况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过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我国处于资源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应发挥本专业的强大优势和积极作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论文(设计)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且可以针对社会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为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专业实战训练的平台,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重庆工商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虽然历年毕业论文(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1.面对就业压力和专业技能的欠缺,学生降低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自我要求

由于毕业论文(设计)在时间安排上与学生求职时间冲突,加之当前颇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中。同时,由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制图软件使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而降低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自我要求。

2.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不够重视

由于高校教师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没有太多精力关注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一些具有博导、硕导资格的教师,更是由于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过程以及较多的科研课题,完全淡化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工作中的地位;个别专业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指导。同时,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没有与教师的职称晋级、评奖评优等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

3.由于选题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具有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问题,但在选题中,部分题目与实践相脱节,使得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大打折扣。

4.管理上存在漏洞,机制上不够健全

学校及学院虽然制订了诸多规章制度,但大都是对阅读文献、格式等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对毕业论文(设计)起关键作用的指标和标准,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新形势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途径

1.加强师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高度认识

思想上的高度认识和统一是毕业论文(设计)顺利完成的前提。应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培训会、宣讲会等方式,使师生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学四年所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即将走入社会、与行业对接前的重要实战训练。因此,指导教师不但要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对于应用性极强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且也要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培养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要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不但是顺利毕业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专业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认识到,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作品可以作为求职材料中的亮点,是反映一个毕业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缩影。

2.夯实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大学四年积累的一个过程。(1)在大一新生入学阶段,要对学生深入开展专业认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好本专业,树立对专业的信心;(2)大二、大三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思维,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同时,要加强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规划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以及专业技术手段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诸如,3S技术、规划制图以及3D技术的教学实践;(3)大三、大四阶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只有大学各个阶段不断地积累,才能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3.提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尤其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要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发展等问题进行选题,这样不但问题针对性强,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综合的专业思维能力。在选题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求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2)在选题的支撑上,要尽可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校学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规划策划大赛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3)在研究尺度上,以小尺度为主,一方面要通过大量调查问卷的一手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找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另一方面收集研究区域的基础数据,对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制订研究区域的发展规划方案。总之,通过对选题质量的把关,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制订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制度

规范科学的制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础。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制度存在空白或漏洞的问题,应该积极完善各项有利于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制度或机制。(1)适当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生求职时间严重冲突的问题,建议对论文写作的时间期限进行适当地调整,可以考虑在大四上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题目选定、开题等工作,寒假前完成初稿;(2)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把关。在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征集后,邀请学院内部专家进行题目筛选,方可允许学生进行选题;(3)严格实施二辩制度。对于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实施严格的二辩制度;(4)实施指导教师奖惩制度。建立指导教师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结果作为指导教师的晋级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欣.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99-101.

篇7

【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学;段义孚;逃避主义

引 言

自从1976年当代国际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人文主义地理学”这一概念以来,人文主义地理学已成为当代西方地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英国著名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把80年代的西方地理流派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人文主义地理学作为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引起了国际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着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1.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一种研究方法,是“理解生活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义”的尝试,也是“一种人类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的广泛观点” [1]。

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迅猛社会变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把人日益物化。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十分流行。二战后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地理学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从整个地理学的发展来看,50年代实证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60年代末一些地理学家对实证主义研究方式日益不满。因此一些地理学家倡议,实证主义应被人文主义替代,以人及其所处环境为中心,将人作为地理研究的出发点,重视意义、价值、目标和目的等的研究[2]。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人文地理学以人为中心,是人的地理学,关心场所的构建。1976年,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至此,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了高峰。

2.段义孚的生平

段义孚作为西方公认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他的生平又是怎样的呢?1930年段义孚生于天津,后移居国外,成年后在牛津、美国伯克利读书,之后在美国多所大学教书。自任教明尼苏达大学,段义孚在地理学界声名鹤起,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和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奖章。1998年,段义孚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也特意提到了早年中国生活带给他的感受。他注重人性、人情,以人为本,给地理学一份人情,就是他的理念。在后来的人文地理研究中, 他总以人为本作为观察地理问题的出发点。在60年代的逻辑实证革命中,段义孚将人的情感与地理景观的关系进行了极具智慧的阐发,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3]。自此,Yi-Fu Tuan闻名于世界人文地理学界。

3.段义孚阐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认为,爱与怕是人类情感的两项基本内容, 关于这两个主题在人文地理中的表现,他写了两本书,《恋地情结》、《恐惧景观》。其中《恋地情结》是他的成名作,此书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学景观专业的必读书。段义孚所关注的“爱”与“怕”,指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与地方场所相对应的爱与怕,这些构地理的内容。恋地的本质是恋自我,当地方场所被赋予人的情感、价值后,人便与地“合一”。“合一”是合在人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与地方的情感有很多。面对各类未知地区,人类都会与其产生情感关系,恐惧是最主要的情感。陌生产生恐惧,恐惧则又产生要调节恐惧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些行为中又常附有发明创造。越是陌生,越是不自信,越有恐惧感,就越容易相信风水说、风水术。段义孚讨论的人与环境问题很有趣,从身边说起,他的人本主义就是这样与人贴近,不求高远,但求深省。人本主义一词在地理学界就与段义孚密切联系在一起。

3.1段义孚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

2005年段义孚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的学术报告。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 [4]。他强调人要对世界有所感悟。他的报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在特点上的差异。地方特点可以通过感官来感受到,感受的综合便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强权于自然之上,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人的本性中有热爱自然的一面,也有攫取自然的一面。段义孚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应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分子,人可以从自然中获取自己的生存资源,但还要尊重其他自然要素的存在。第三,人类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推动人们营造新的空间场所。他强调:与一些物质文明相比,人类想象力产生的精神文明化对人类发展更有利。在人类精神财富中,有许多人类想象的美好空间和场所[5]。最后段义孚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感悟自然的复杂、精妙。

3.2段义孚所著-《逃避主义》

段义孚的著作颇丰,仅著作就有15部之多。其中《逃避主义》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周尚意、张春梅翻译成中文,2005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逃避主义》一书是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最好的学术读本之一。全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他的个人情感、价值观,书中的图片、素材、生活事实也都体现出他对自然、世界的领悟力[6]。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对象之二是文化:城市生活、苛政、宗教禁锢。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不清晰的状态。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想要逃避的原因是对自然的恐惧、对社会的无法承受、渴望感受真实、对自身动物性的反感。

4.人文主义地理学所受的批评

人文主义地理学也受到其他学派的质疑、批评。如实证主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过于主观性,关心的一些东西太琐碎,不注重改善现实世界,而结构主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将重点放在人身上,扭曲了现实,没有考虑社会等因素对个人活动的限制、约束……鉴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种种局限,恩特里金等人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方法,它作为一种批判思潮,强调人文地理学中意义和价值等内容的重要性,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重视 [7]。

5.结语

人们将实证主义的兴起称之为一场革命,而当代著名地理学家D.李和M.塞谬尔则将人文主义的流行称为一种再觉醒。人文主义地理学是针对实证主义地理学中的弱点和不足发展起来的,其领军人物便是美籍华人学者段义孚。虽然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有独特的见解,不过,它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它经常考虑的是具有独特性的事情,而不善于处理社会的大范围问题。人文主义学的作用是推进人的发展,它提醒人们不要忽视人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英)R・J・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2]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5).

[3]唐晓峰. 还地理学一份人情[J].读书,2002(11).

[4]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J].地理科学进展,2006(3).

[5]周尚意.“段义孚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会”纪要[J].地理学报,2005(9).

篇8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76-04

一、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而决定该核心的是教与学的交融与课程体系,作为“授体”的教师和作为“受体”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不少高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监督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我们强调的“以学生为本”只是单一地强调学生的地位,并未将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体系中。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手段,学生不愿学、不努力学,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等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却忽视了作为课程“受体”的大学生,“授”与“受”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优良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调整后的新专业与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二级学科保持了一致性,但如何使两个新专业及能延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又符合社会需求和形成特色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始于1998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已形成了具有各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向。2016年,第一批新专业学生已进入大三,很多高校已在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赵映慧等对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强化了实践课程,杨立国等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方面探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R档氖导教学体系建设,李春妍等和宋红梅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优化改革进行了探讨。这些成果对于新专业课程优化有很好的借鉴,但部分高校新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仍以原专业为基础,强调各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对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对一些课程无兴趣、不主动、应付考试的现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鉴于此,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喜爱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探讨课程建设中“授”与“受”的平衡与和谐。

二、研究方法

采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所有开设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喜爱度、对专业学习的贡献度等指标选择。选取贡献度、重要度、喜爱度三种指标,贡献度(大与小)、重要度(重要与不重要)、喜爱度(喜欢与不喜欢)=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