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8 14:39: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节约资源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处处可见,动物植物们缺水不行,人缺水更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在家庭生活中,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洗碗要用到水,洗衣服要用到水,洗澡还要用到水,但是,这么重要的水资源竟然遭到这么严重的破坏!厨房里可谓是“水漫金山寺”,地上的水都可以养一条鱼,而厕所就更不用说了:水龙头在源源不断地流水也无人问津,下水管道破裂了都没人管。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浪费水的例子。
对于这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
1、洗脸水可以洗抹布还可以冲马桶;
2、遇到有人在玩水应该及时制止;
3、洗澡时擦沐浴露时应关掉水龙头;
4。尽量使用节水的物品;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
最近,我们学校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新粉刷的白墙上总是能看见几个漆黑的鞋印;水龙头正开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的流下来。但用水人却不知去处,清澈的水就这样浪费了;校园的地面上总是有零零碎碎的小纸片……
这些问题都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这样的:有些同学是因为顽皮,所以在墙上留下了不雅观的鞋印;洗手的小同学洗手时总爱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弄得水花四溅,而且洗完手后还不关紧;有一部分男同学,下课后就是喜欢撕纸玩“天女散花”,再加上最近下了几场大雨,小纸片都粘在地上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纸片在地上…… 我有一些建议,能使校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变少:
1、在白墙上贴上“墙的洗衣服也怕脏”的环保提示。
2、在洗手间里写上“一滴水,等于生命之源。”的标语。
3、看见有人撕纸时,值勤老师和值日生应该立即上前阻止,并对他施行一个小惩罚:扫干净,然后放走他。对于屡教不改者,将叫他的班主任来认领回去,实行教育。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校长领导们能采纳,并一其做到!
您好!想必您一定工作繁忙吧?在您工作期间来信,真是不好意思了。但这件事威胁到我们周围的人,请您抽点时间来帮我们解决吧!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庵埠镇庵埠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学生。
我发现最近在庵埠镇还有很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乱丢垃圾乱吐痰,汽车的尾气超标,一次性用品和塑料袋用量太多,清洁工人为了方便而烧垃圾,公用水龙头忘关等等。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公共场所设几个垃圾桶,并在垃圾桶上贴一张纸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人们自己自觉地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并回收可以利用的垃圾。
2、外出吃饭尽量不要用一次性餐盒。买东西时少用塑料袋,建议使用篮子或环保袋。
3、在公用水龙头贴几张纸条:“不要让我孤独的流泪。”让人们自觉关紧水龙头。
关键词:资源 节约 标准化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是我国发展理念和治国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逐步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的13.6%。我国不仅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还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资源的稀缺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分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不仅仅是资源节约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1、资源的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供给的不足与资源需求的巨大并存、资源使用的不科学与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并存、资源的有限性与追求利益的无限性并存等都使我们面临的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与资源的稀缺随之而来的是“水荒”、“电荒”、“油荒”等等,如不厉行节约,资源就难以为继,环境就难忍重负,将导致经济增长徘徊和经济发展受阻,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三高(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两低(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美元计算,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如果经济增长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这不仅使资源紧缺状况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而且也会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节约资源的潜力巨大
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例如,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等等。如果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提高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率,预计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约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节约的任务虽然艰巨,但是高能耗和低能将现状说明,我国资源利用有着巨大的节约空间。
4、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资源节约的内容广泛,重点包括节能、节水、节材、可再生能源、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诸多领域。目前我国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仍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覆盖范围狭窄,许多方面存在空白;标准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标准制定的随意性强,仍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三、标准化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中的作用
1、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的条款活动。标准化的产生实质是工业社会的一次节约革命,它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来促进节约。泰勒把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这也说明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损耗,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节约管理模式,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已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2、标准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标准化的保证。标准化不仅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而且还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3、标准化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1962年颁布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到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都强调“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近年来,我国也将制定节约资源标准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制定63项能源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淘汰高能耗落后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起着重要作用。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将制修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926项,这是从标准方面配合加快资源节约建设的重要工作,将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管理、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这八个重要领域建立标准体系框架。由此可见,在节约资源的实践中,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人类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标准化是跨越国外“绿色壁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出产率的主要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减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标准也是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标准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约束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标准化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另一方面是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两者都可以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实现,逐步通过各项标准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充分发挥已有资源节约标准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为节约资源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共有120多项,涵盖了基本概念、统计和计量、合理用能、能源平衡与测试、节能检测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21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则涉及了家电产品、工业设备和商业设备中的各种高能耗产品。严格有效地执行这此标准后,将会有效地节约资源。
2、积极利用正在审定标准的潜在作用
标准是政府进行市场引导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标准的制定来限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在制定标准的工作中,将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作为主要原则,把节约和综合利用两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已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还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总结。
3、正确引导无形标准的导向作用
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执行、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战略宣传效果和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种类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资源环境约束
(一)高投入、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改变
2010年,我国产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需直接投入自然资源14.5吨,而欧盟15国2000年产出单位GDP直接投入自然资源5.9吨,日本2006年产出单位GDP直接投入自然资源4吨。2009年,我国产出单位GDP需耗电0.424千瓦时,是日本的1.6倍,欧盟的1.9倍。2007年,我国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 0.211亿美元,是美国的72.2%,是日本的16.7%。2009年,我国产出单位GDP需排放SO2 2.68克,而欧盟15国产出单位GDP排放SO2仅为0.216克。
(二)高度扩张、低效率城镇化推进模式有待改变
1996—2010年间,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需多消耗能源4940万吨标煤,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工业制成品方面,我国城镇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需多消耗钢材645万吨,水泥2190万吨。201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为16615人/平方公里,较1990年下降29.3%。2001—201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3.12%,远低于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5.84%)、城镇用电量增长率(12.62%),也低于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5.64%)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率(5.72%)。
(三)高重复性、低技术含量工业化发展模式有待改变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增长仍然呈现技术效率恶化的现象。从全国层面上看,技术无效率值由1985—1990年的0.413增加到2004—2009年的0.502。虽然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近25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难以抵消中部、西部、东北三个板块技术效率恶化的影响。技术效率恶化带来的是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的低效率。2001—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1.59%,低于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12.8%),虽高于我国工业废水产生量增长率(1.78%),但仍低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率(11.74%)和工业废气产生量增长率(13.9%)。
在技术效率恶化的条件下,以投资跃进主导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催生了大量的过剩产能。2010年,水泥、钢材、平板玻璃、焦炭、PVC、电石和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2%、80.2%、70.8%、67.2%、49.1%、60.7%和60%。这些产能多集中在资源能源高消耗行业,这不仅加剧了行业的无序发展和低水平竞争,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是这一时期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电石等行业新增的产能远高于淘汰的产能,使得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四)高消耗、高排放城市消费行为模式有待改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总量及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内涵的CO2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11.73亿吨增加至2007年的18.01亿吨,居民人均消费内涵CO2排放量也由1997年的2.23吨/人上升至2007年的2.90吨/人,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内涵CO2排放量由1.58吨/人上升至2.32吨/人,农村居民则由0.65吨/人下降至0.58吨/人。
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资源耗竭系数为0.18/户年,较2001年的0.11/户年上升了63.6%。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中,累积环境影响最高的四项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27.6%)、食品(19.9%)、交通(10.2%)、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9.2%)。欧盟25国居民消费累积环境影响最高的4项分别为食品和非酒精饮料消费(31.8%)、私人交通(17.1%)、家庭设备和房屋维护(13.9%)、餐馆和酒店(9.4%)。我国城镇居民在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等消费项上,单位消费支出产生的累积环境影响分别是欧盟25国的7.40倍、5.75倍和1.59倍。
(五)净出口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贸易模式有待改变
2007年,我国净出口内涵CO2排放量达到11.29亿吨,占国内CO2排放总量的20.3%,国内CO2排放总量的33.8%是为出口贸易服务。2007年,我国贸易内涵能源净出口量达到3.13亿吨标煤,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中13.1%是为出口贸易服务,到2007年这一比重增加至26.3%,这表明中国接近1/4的能源消耗是为了满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而消耗的。2007年,出口导致的SO2排放量已占我国SO2总排放量的56.1%,净出口导致的SO2排放量比重也达到了24.4%,出口商品已成为我国SO2排放增加的非常重要的来源之一。
二、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因素分析
摘要:“十二五”以来,新疆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理念,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呈现绿色转变,循环经济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贵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度量标准研究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浅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以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攀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生态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问题研究 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沈满洪,程华,陆根尧.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A].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韩茜,1980年生,新疆人,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生态经济。阿斯甫江阿不都热义木,1978年生,新疆人,博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能源环境工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
我们曾这样歌颂过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但是你可知道,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极为庞大,人均资源量偏低。******总理曾提出了这样寓意深刻的乘除法:“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
举个例子,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源的6%,这本来就不富有,除以13亿后,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更是少得可怜,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美国的1/5。
广袤的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我国的森林面积在全国土地面积中的比例,排在世界第120位之后,而且现在森林仍以每年1800万到xx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森林的减少,使气候变坏,气温升高,水土流失严重,给人类造成无穷的灾害。1998年的百年罕见洪水就曾带给我们惨痛的灾难!
再举个例子,在世界144个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排在世界100名之后,可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使沙漠化的速度在加快,沙漠化面积几乎扩大了31倍,目前中国有1.7亿人口正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和威胁。
老师们,同学们,面对国情,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节约每一滴水。坚持做到随手关好水龙头,从饮水机打水,喝多少取多少。积极寻找生活中其他可以节水的小技巧,让生活用水循环使用。
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度电。随手关灯,合理使用空调,广泛寻找节约用电的小常识、小窍门,并尝试着去实践。
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张纸。坚持做到作业纸双面使用,多用手帕少用纸巾,把旧教科书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
我们应该节约每一粒米。坚持做到吃饭不剩一粒粮,剩菜打包不浪费,尽量少吃零食,过健康俭约的生活。
1.1生物课程
课本多结合实际案例,并以课后题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措施与途径。如在生物必修3[2]中立体农业有关内容,讲述了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对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详细讲解,明确其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的意义,并结合合理放牧养蓄、合理利用秸秆制作沼气池等生活实例加以说明;生态农业部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多级利用能源及资源,以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为例,说明生态农业对减少化肥用量、净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作用;生态缸的制作与观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对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学,应用于盐碱化草地、洪水破坏的地区的治理与恢复等;对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的相关分析。同时,也有从宏观角度,对生物圈内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难题的介绍和我国应对策略的普及。
1.2化学课程
在化学必修书中,一是在化学必修1[3]中对自然界中碳、氮循环及硫转化的具体知识的讲解,并重点选取资源利用中有人类参与却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一部分进行学习,如在氮循环中,人工固氮虽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造成了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在硫的转化中造成的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问题,说明了在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仍存的欠缺与不足;二是在化学必修1中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工业流程图、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处理汽车尾气、选取途径增大化学反应程度,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方面的重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意识。
1.3物理课程
在物理选修3-2中交流电压一部分提及的远距离电能输送中,采取减小输电电流、提高输电电压的措施,以降低输电线路中的消耗;同时利用输电新技术:现代的直流输电技术,无感抗和容抗,解决电网的同步问题,使我国“西电东输”的全国联网战略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1.4地理课程
在地理必修2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中,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实施的必然性,且选取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实例,结合传统与新模式的比较,让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理解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必要与优越性。而在地理必修3中,着重分析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防治问题;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分别以我国山西省、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能源资源、流域的综合利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联系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做好对可能带来的后果的预防与解决措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节中,以西气东输、东亚产业转移为案例,从多角度讨论资源调整的可实施性,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带来的巨大效益。
1.5政治课程
在政治必修1[4]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具体讲解了经济建设需增强发展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
2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高中课程中的设置意义与不足
2.1意义
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学习,广大高中学生确实学习和体会到了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树立国策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再加上由于课本采取生活实例结合知识点的形式,学生容易理解这一内容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对生活中农业、工业生产运用的环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否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这些对学生以后应用于工作中,并为我国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不足
虽然当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资源节约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全面分析,我们学习的内容仍有少许欠缺与不足。由于使用对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局限,课本中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本原理与大致解决方案的层面上,无法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整体来看,课本囊括了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论知识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资源利用问题等,对于学生初步把握有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且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目前严峻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势要求,我认为列入上述内容还有些欠缺,应加大列入的篇幅,加大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
3改革建议
3.1加大现有课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的体现
3.1.1生物课本中应增大对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生产模式的介绍,原先大部分只出现于课后知识链接或课后习题的部分,容易被学生忽略,虽然其中有很好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想内涵,但不易引起学生重视,建议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主要知识之中。
3.1.2化学课本中对化学反应的讲解比较透彻到位,重视化学最根本的反应原理,而对于联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不如生物部分全面,建议增加对废水、废气排放,工业流程中废物利用、废品回收等处理问题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具体探讨对重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回收重利用及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联系诸如北京五环外的“垃圾村”的废品大面积堆放且处理难的现状,思考如何解决电子垃圾等处理问题,避免其产生的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此问题高中学生欠缺处理能力及经验,但可作为相关链接或课后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3.1.3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雾霾现象不仅需要社会分析解决,也需要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因为学生正处于需要培养思考能力及关注社会、帮助社会的责任心的阶段,为何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如何有效解决雾霾问题,怎样能够调整、避免以后出现雾霾甚至其他环境问题,思考现有阶段有哪些缺陷,都是我们学生需要思索的问题,因此应将雾霾问题放入化学课本,使学习课本知识更为充实、有意义。
3.1.4生物圈中的资源大部分不可再生,且煤、石油等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如何寻求新能源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目前应用广泛且重要的核能源及核发电在物理课本中相关甚少,建议在物理课本中适当增加有关知识和内容,将更有利于学生将来投身于解决核能源的利用及核反应堆的处理等问题;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能的开发利用还相当落后,发展速度缓慢且技术比较落后,建议加入到物理课本中,作为阅读拓展,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关注。
3.2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体现在重点课程中
在语文课本的说明文阅读中希望增加关于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目前文言文多是人物传记,历史史实等,可以适当增加先人天人合一的原始环境保护思想的有关文章,让同学们增强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自信心。而在历史课本中,可以适当增加世界有关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原因及危害介绍的篇幅。在地理课本中,可以另外结合过去和现在的环境问题,介绍土壤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和典型案例。在英语课本中,希望适当有几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经验、好做法的文章,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改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信心。在政治课本中,可以加入最新十会议中提出的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要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大多学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鼓励学生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课题,在学校的帮助下,亲自调查当地工厂等对资源的利用途径,分析当地措施的完备与否,加强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从而实实在在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案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可跟随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处理人员及节能资源管理人员,学习其工作的大致流程,拿出在课本学习中的疑惑向其请教,巩固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