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7 16:08: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从而推动了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由于电子商务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学科,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本文着重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于一体,知识涉及面广,强调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1 应用领域较广,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较高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要求更快的更新教学内容。
1.2 基础理论涉及面大,涵盖理、工和管等学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电子商务专业通常是开设在管理学科中,课程大纲中数学的比重小于工科的学生,专业基础课中有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课时量有限,使得很多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和互联网应用时,感觉技术能力不足。
1.3 电子商务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
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了解网站建设中的问题、电子支付安全保证方式、电子商务虚拟活动如何与物流相对接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理论教学中知识的不足。 [ hi138\Com]
2 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教方面来看,主要涉及教师、课程设置、试验或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2.1 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师都不是这个专业毕业,有些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管理专业的老师。由于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造成一方面工科的老师在讲信息技术的时候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解,而不能从如何应用该技术的角度讲授,教学内容显得枯燥、难懂;另一方面管理类的老师只是能讲授一些商务、管理方面概念,不能将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商务、管理活动以及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两方面的老师都不能从电子商务专业整体的、系统的高度传授知识。
2.2 课程设置涵盖工、管、经等学科,重点不突出且深度不够从课程设置情况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既有电子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网页制作、C++等课程,也有经管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还有诸如网上支付与安全、网络营销等技术与管理交叉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看覆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要求,但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技术课程仅仅介绍了一些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如网上支付与安全,要求学生要有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和电子支付技术基础,但管理类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老师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知道一些概念,对于支付技术和安全技术则很难掌握。
2.3 试验或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脱离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许多技术都需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才能掌握,仅仅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但目前许多与教学配套的软件很少,许多技术已经应用到实践中,但却没有人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而且许多电子商务类的公司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
3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3.1 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进修等;另一方面,促使专业教师参与电子商务实践工作,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使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提高。
3.2 教与学方面的建议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应该占主导的地位,要改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老师应该起到主要的作用,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
3.3 在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设置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包含工、理、管等学科,在大学期间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不太现实。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有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3.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与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流
与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合作,一方面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士来校为学生介绍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实习活动,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之处。
4 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指导、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hi138/Com]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6.41.131
1 课程目标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以提升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教育部建议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中可增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由此“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应运而生。高等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课定性为外贸类专业技能课,培养适应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外贸电商人才。其前导课程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货运实务”,后续课程是“国际互联网营销”“跨境电商物流”“图片设计”“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和“ERP系统”等,职业岗位主要面向:跨境电商运营专员、物流专员、国际销售客服、网店美工。
经过课程教学,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素质和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跨境店铺注册操作、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海外市场调研操作、跨境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铺优化及推广操作、接订单、发货、出境报检报关操作、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操作等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工作品质,为学生走上跨境电商工作岗位和跨境电商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内容设置
为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设置为: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主流平台及平台规则介绍,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商的现状和主流平台的发展与特色,之后通过课程综合实践,发展自己利用多平台、多站点扩展全球海外市场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主流平台招商政策,账号申请资料和账号注册流程、日常操作的风险防范。
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针对地区优势产品进行跨境电商市场分析,分析跨境电商之于当地的机会,同时通过课程综合实践以市场热销产品为导向,学会以市场跟随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了解与掌握跨境电商主要的物流类型有哪些,如何选择物流,如何核算物流成本。
掌握跨境电商如何产品,产品刊登信息模板分析,如何进行产品分类和定价、如何设置物流和销售条款,如何制定产品标题和做好产品描述,教师先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课程综合实践,掌握跨境电商产品刊登的全流程。
跨境电商如何进行订单处理与发货,掌握跨境电商订单处理的一般流程和技巧。
最后,课程内容还可以灵活设置一些机动的部分,例如将系列传统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后,形成全新的实用化课程,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个性成长及学习时间等需要引入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内容,如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路径选择与分析建议、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国际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等。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践。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团队:本课程建议采用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1;建议校内专任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相关部门开展挂职锻炼,提升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建议行业兼职教师来源应包括跨境电商企业、知名跨境物流公司、商检局、海关、外贸企业等部门;建议“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全程参与课程建设。
教学场所:本课程建议全部都放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上课和考试,实现教学场所与职业场所的一体化,使其非常容易找到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以提高学习效率。建议本课程应配套至少1个实训室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采用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的方式,引进真实的跨境电商产品开展实训,确保有较多数量的产品能满足实施开店和学生实习的需要。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本课程教材编写人员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跨境电商行业企业一线业务专家共同组成,教材编写模式建议打破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跨境电商专员工作过程为线索,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项目教材编写模式:教材编写内容建议依据本课程标准,包括跨境店铺注册操作、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海外市场调研操作、跨境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铺优化及推广操作、订单处理、发货、报检报关操作、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操作等工作项目,强调各环节对跨境电商操作能力的训练,仅仅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
课程资源:积极利用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渠道,使教学内容呈现多元性、多样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注重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项目活动载体、教学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和资料、多媒体课件、实训实习项目库、实训指导书、学习指导材料及学习参考书、习题集、案例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并上传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平台有效的开展高效和灵活的教与学的活动。
4 教学方法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和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并通过组建若干团队模拟该商业模式在第三方平台上实践课程内容,因此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融“教、学、做、创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教学通过项目导入、学生操作、教师示范、归纳总结、能力实训等五个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进行业务操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学习跨境电子商务的每一个环节,并鼓励学生积极课外实践,相互交流沟通,实现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习与创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创业”为一体,为跨境电子商务培养预备人才。
5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理论部分适合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占50%~60%,包括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考试成绩可分为期中、期末成绩,占比40%~50%。32课时实践部分可以考核学生单项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宜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组4人,分别对应跨境电商运营、物流、客服、美工四个岗位,考核以下指标:GMV店铺分(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一定时间段内成交总额)包括搜索曝光量、店铺浏览量、店铺访客数、浏览下单转化率;店铺绩效分包括店铺数量、店铺销量、店铺销售金额、支付订单数、客户服务能力;团队合作分包括店铺平均数量、店铺平均绩效、合作默契度;组员互评分;教师评分;考勤分等。
总之,“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应该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跨境电商专员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共同开发岗位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同时,建设双师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考、创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校企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1]戴卓.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5(50):85-86.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从而推动了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由于电子商务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学科,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本文着重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于一体,知识涉及面广,强调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1应用领域较广,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较高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要求更快的更新教学内容。
1.2基础理论涉及面大,涵盖理、工和管等学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电子商务专业通常是开设在管理学科中,课程大纲中数学的比重小于工科的学生,专业基础课中有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课时量有限,使得很多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和互联网应用时,感觉技术能力不足。
1.3电子商务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
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了解网站建设中的问题、电子支付安全保证方式、电子商务虚拟活动如何与物流相对接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理论教学中知识的不足。
2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教方面来看,主要涉及教师、课程设置、试验或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2.1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师都不是这个专业毕业,有些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管理专业的老师。由于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造成一方面工科的老师在讲信息技术的时候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解,而不能从如何应用该技术的角度讲授,教学内容显得枯燥、难懂;另一方面管理类的老师只是能讲授一些商务、管理方面概念,不能将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商务、管理活动以及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两方面的老师都不能从电子商务专业整体的、系统的高度传授知识。
2.2课程设置涵盖工、管、经等学科,重点不突出且深度不够从课程设置情况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既有电子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网页制作、C++等课程,也有经管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还有诸如网上支付与安全、网络营销等技术与管理交叉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看覆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要求,但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技术课程仅仅介绍了一些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如网上支付与安全,要求学生要有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和电子支付技术基础,但管理类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老师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知道一些概念,对于支付技术和安全技术则很难掌握。
2.3试验或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脱离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许多技术都需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才能掌握,仅仅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但目前许多与教学配套的软件很少,许多技术已经应用到实践中,但却没有人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而且许多电子商务类的公司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
3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3.1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进修等;另一方面,促使专业教师参与电子商务实践工作,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使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提高。
3.2教与学方面的建议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应该占主导的地位,要改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老师应该起到主要的作用,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新晨
3.3在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设置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包含工、理、管等学科,在大学期间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不太现实。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有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3.4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与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流
与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合作,一方面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士来校为学生介绍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实习活动,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之处。
4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指导、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通过建立课程模型、调研收集数据、使用Yaahp构造判断矩阵、计算专业课程的单层排序权重以及最终排序权重等过程,得出各类别课程及具体课程的影响度排名,并用JAVA实现整个模型,最后提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课程设置;电子商务;Yaahp
引言
电子商务专业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于一体,具有明显的交叉性。自2001年6月高等院校首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以来,如何培养电商人才的探索一直在进行,各种模式纷纷提出,如电商专业“二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模式 [1]、“一线两点三模块”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2]等。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都至关重要,应该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正确地评估并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评估与再设计,为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建议。
1、层次分析法与Yaahp软件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3]。
Yaahp是一种层次分析法可视化建模与计算软件。在Yaahp软件中,可以选用判断矩阵形式和文字描述形式来进行判断矩阵值的输入,同时可以进行层次模型绘制、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及排序权重的计算、不一致判断矩阵的自动修正以及灵敏度分析等功能操作。
最后当目标文本模型计算完成时,Yaahp可以显示并能导出文档中的详细数据,主要内容有各要素的判断矩阵、生成调查表、各备选方案权重表、各判断矩阵的基本一致性比例及各要素关于总决策目标的权重表。并且可以自行设定数据导出页面的相关参数[4]。
2、层次分析法对电商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法
2.1 建立课程层次模型
本文将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分为三大类:技术类、经济类以及综合管理类。根据层次分析法,将电商专业课程评估作为目标层,三大类课程作为准则层,其下对应具体课程作为方案层,并利用Yaahp建立如图1所示的双层模型。
2.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1-9比较尺度如表1所示。
2、4、6、8则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影响介于两个等级之间。
2.3 计算课程的单层权重及最终排序权重
1)将矩阵元素按列归一化,即:
求得wi即为所求层的单项权重,因此利用以上求解步骤先求出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单项权重,接着求出课程层相对准则层的单项权重,最后就可计算出课程层中不同课程相对目标层的权重。
一般地,只要C.R.<0.1就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良好,否则,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5]
3、利用Yaahp进行数据调研与分析
3.1 数据搜集
为了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以确保不同专业课之间相关重要度的科学合理,本文通过使用Yaahp制作问卷的形式向各高校大学生和一些电子商务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如表3所示。
通过图2所示柱状调控图,被调查者可以随意拖动浮盘确定课程相对重要度,最终确定结果将由Yaahp自动生成,赋值到表3中。
3.2 数据分析及Yaahp计算
收到问卷回复之后便可以利用几何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合,接着通过Yaahp进行判断矩阵的构建,如表4所示。
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单项权重,由表格可以看出C.R.<0.1,因此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之后同理求得每门课程相对准则层的权重,接着求出课程总权重及其排名如表5所示。
4、结果分析及建议
研究中使用Java语言对上述层次分析过程进行实现,根据分析结果,技术类课程在三种课程类型中所占权重最高(56.7%),管理类课程次之(33.3%),经济类课程比重仅为9.8%,其原因可能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明确所致,在某种程度上片面强调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管理、金融等其他能力重视不足。因此,根据电商行业的发展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
4.1 专业定位要明确,培养方向要具有针对性
电子商务专业应以商务为核心,技术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其教学工作应围绕“电子服务商务”这一思路展开,以此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又要注意“电子”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重视两者的结合与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2 突出“小而美”不再强调“大而博”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明确主线,将一些交叉的重复的“大而广”的课程合并或取消,其次因为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课程设置也要与时俱进,满足未来企业的需求,例如“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十分广泛,应适当增加商务智能、大数据应用等相关课程。
4.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双语教学
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应加大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如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或者让教师深入电商企业汲取经验。与此同时,加强教材建设,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日常教学中适度双语授课,以拓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未来竞争力。
4.4 加强创新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鉴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亟需学生深入企业了解最新的电商前沿并加大创新实践教学的力度。校企合作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实战平台,也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5、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其整体课程设置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是始终贯彻的应该是“技术服务于商务,融汇于实践”,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培养并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师资力量建设,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实践创新,为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打下铺垫。
参考文献
[1] 杨兴凯.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6):78-80.
[2] 张楚才, 刘先锋.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研究[J].电子商务,2011(3):80-81.
[3] 邓雪, 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7):93-100.
[4] 吴云超,任蕾. 国际工程承包风险评估—基于AHP的Yaahp软件实现[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28-30.
[5] 汪应洛.系统工程[M].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1-126
[6] 曾子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22-123.
作者简介:
大学的课程体系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都围绕着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才的质量水平[1-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有着较高的行业需求,其改变了传统电子商务经营方式,提出新的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3-4]。我们结合岗位调查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R邓刂逝嘌?和能力培养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同时针对课程规划进行调整[5],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能力评价几方面进行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现培养目标。
1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随后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规划,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1.1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由两部分组成:文献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文献,了解我国行业研究现状;社会调查,对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调研,了解岗位需求情况。
1.1.1 电子商务行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通过收集和汇总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现状与电子商务的应用[6]、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7]。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电子商务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8-9];同时,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同物流创新有较高联系,并且物流创新同跨境电子商务与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10-11]。因此,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决策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也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移动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的重点。
1.1.2 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对大连市周边企业进行岗位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岗位有设计开发类岗位和策划运营类岗位。设计开发岗位要求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交互设计技术等,策划运营类岗位需要掌握产品策划、运营数据分析、网络编辑等,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应该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
1.1.3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目标
学生需要理解移动商务与应用领域的结合创新趋势,并通过分析学习资料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见表1。
1.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由可行性分析、课时安排、教材选取、授课方式、考核方式6部分组成[12-14],教师可按照该流程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设计。
1.2.1 可行性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够实现能力培养。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修课程统计,发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页设计、营销管理等相关能力以及学习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对教学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学校提供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成立移动电子商务教研团队,为该门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师资。从以上3方面来看,具备了教学的可行性,能够开展课程。
1.2.2 教材选取
进行文献检索共得出中文核心文献1.2万,其中移动电子商务图书25种。组织专职教师A、B、C进行教学研讨,最后得出文献[15-18]4本教材;组织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进行二次评审,按照教学目标与本校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参考教材,确定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得出移动电子商务时间能动性较强,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1.2.3 课时安排
为考查学生实际应用情况,需要安排学生活动实践,在学时分配上采用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方式。本次实践由一个完整的移动商务策划贯穿整个学期,具体的学时安排见表2。
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可将该门课程分为移动商务概述、移动商务技术基础、移动商务价值链模式、移动商务安全、移动商务支付、云计算、移动商务信息服务、移动娱乐、移动学习、移动商务应用10部分。具体课时安排与重难点分布见表3。
1.3 专家访谈
1.3.1 专家选择
本次专家访谈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方式进行,由于环境限制选取本校教师5名、校外教师3名,教师具体情况如下:副教授,数据分析团队成员;副教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团队成员;副教授,网站策划与运营团队成员;副教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专业教师;副教授,物流工程专业教师;副教授,供应链管理教师。
1.3.2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移动电子商务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设计、课时安排、理论与实践比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6方面的设计[19], 可参考表2与表3设计教材、教学内容题目、理论与实践安排题目,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闭卷考试、项目实践、大作业3种考核方式,选取讲授教学、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
1.3.3 访谈分析
1)学时安排与理论实践比。
每周2学时或者4学时,或者采用单双周上课的方式,故学时为32学时、48学时、64学时。大三上学期还开设移动平台建设、市场营销等课程,故选取32学时。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有其他项目实践,应适当降低实践比例。移动电子商务类课程需要以理论为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对课程的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课程内容需以实时事件为依托。关于课程内容的访谈汇总见表4。将实践学时调为4学时,缩短实践学时的比例,将学生的项目实践更多放在课外。
3)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单一的理论教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移动电子商务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平时考核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末考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平时成绩评定由学生考勤、课堂发言、三级项目、课堂作业4部分组成;终结性考核在题型上需要多元化,加入案例分析和模式设计的题目。教师可按照能力要求比例设计期末能力考核评定表,见表5。
2 移动电子商务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及学习安排,教师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收集教学资料,编写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2.1 形成性考核分析
我们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描述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没有出现该项为0 的学生,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结合能力考核标准得出的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环节表现良好,3组实验超过半数的学生为B级,超过1/4的学生为A级。本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较为合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同时,采用应用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
2.2 终结性考核分析
单项选择与填空题的频次变化情况较为相似,仅有1~2名学生的成绩为C。案例分析选项频次波动范围较小,策划设计类题目较案例分析类成绩较差,半数以上学生能够运用移动商务思维设计商务活动。论述类环节有15名学生能够达到B级以上成绩,有3名学生成绩为D,占整体的12.5%。
通过考核分析发现,学生掌握了部分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且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进行策划,部分学生不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商务活动。
2.3 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极大自然数估计的方式对各项考核成绩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线性建模的方式构建学生能力考核模型。统计发现本次建模的准确度为0.95,具有较高的模拟系数。
(1)课堂表现、实验1对整体影响程度较高,需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也应提高对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减小学生之间由技术带来的差异。
(2)考勤、三级项目、实验2与填空类项目回归系数较为接近,且系数值较低。学生上课情况良好,能够按时完成平时作业,故学生在该环节表现良好。
(3)在终结性能力考核项目中,各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较为相近,由此可见考核标准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较为符合。本次终结性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题型的选择、内容的选取符合考试要求,既能够涵盖较多知识点,又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4)三级项目的预测系数与贡献度分别为0.39、0.308,可见本环节在整个考核中占据重要位置,与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均衡,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计划。
3 结论与建议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研讨方式制定的教学计划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有效降低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工作量,此外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时设计和动态式教学内容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文献资源质量保证。在进行文献研究时,应确保文献质量与数量,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源,根据内容、主题等进行文献筛选,确保选取的文献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2)多种研究方法?C合使用。使用文献研究得出的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研究热点等,而课程所教内容更多的是教学管理方面的。
关键词 定岗双元 电子商务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电子商务能以较低成本帮助企业发现商机、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更多的企业发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随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扩展和应用程度的加深,各行各业对专业人员具备电子商务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各行各业的人员具备电子商务能力都会有明文规定和要求。
1《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进行网络营销的手段和创新方法,课程内容围绕进行电子商务所需的基本知识、电子支付手段、网上开店的技术、网络采购的技巧、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的学习,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岗位培养相关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立业创业的本领。
2《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
2.1设计依据
按照“课程案例引入提出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能力分析知识综述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相融合,以培养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相关技能为重点,对内容进行精简和序化,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心理认知整合,课程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直接知识的获得,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2.2设计内容与模块
本课程设计为以下内容模块:走进电子商务、规划电子商务创业项目、C2C网上开店、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各模块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是电子商务基础、电子支付、网上购物、电子商务项目网上创业方案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整体规划、网站页面的制作、网上采购、申请网店并销售商品、网店营销推广、电子商务与物流、移动通信、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防范。
3《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体系设计
3.1典型工作岗位确定
课程组通过对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情况的统计,以及调研了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的职业需求和要求,课程组与企业一线人员讨论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有:市场调查员、高级销售顾问、电子商务文员、网络销售客服、营销推广员、网店运营管理员及管理人员等七种典型的工作岗位。
3.2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如果要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要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过程,这称之为“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在整个职业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必须根据工作岗位中设计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流程继而分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进行一定的归纳。《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组成员和企业一线的专家共同研究讨论,符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易于学生操作实践。
4《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建议
4.1关于教材
课程所选用的教材由课程组成员和校外实训基地一线人员共同讨论编写的校本教材:《电子商务实务》。本教材是按商务流程和岗位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新序化,按照项目化设计,依据“以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情景案例为驱动”思路来组织内容,每个项目下安排了多个任务,根据任务剔除重复的课程内容,将知识综述重新整合。因此,该教材可满足该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为课程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2考核方案
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通过项目考核与笔试考核两种方式的相结合进行科学的成绩评价。
(1)项目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考核随堂进行,涵盖了出勤、课堂表现、项目成绩等内容。
(2)笔试考核:以期末闭卷形式进行,由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构成,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在学期末进行。
4.3教学方法的建议
课程本课程在实训场室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课程采取独立训练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依托 自编教材、不断补充最新的教学项目,积极开展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坚持形成性考核为主,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电子版教程、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演示课件、习题及教学参考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5结论
根据对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分析,总结出的电子商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各个岗位的岗位要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校课程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跨境电商 外语能力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11-01
引言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人才的外语能力凸显出来,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外语知识,对那些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外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我校电商学院的外语教学为例,针对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为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英语教学模块的课程设置
本院结合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对外语教学模块进行了合理的课程设置,外语教学贯穿整个四年课程教学,采取“EGP+ESP”外语教学模式,具体设置如下:
(一)《大学英语》(EGP)
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 《大学英语》课程。EGP,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公共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打好英语基础,为以后的行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商务英语》(ESP)
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两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 学生每周上2节商务英语课,学习商务英语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常识,拓展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以便提高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三)《外贸英语函电》(ESP)
大学三年级学生上学期开设《商务英语函电》。围绕进出口业务流程,学习就国际商务活动中建立业务关系、询价复盘、确认、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投诉和索赔等环节中的商务英语信函的撰写,为电子商务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电子商务英语》(ESP)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设《电子商务英语》。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用英语介绍部分典型的B2B、B2C、C2C网站。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词汇,加强英语对话训练,以提高学生与国外买家进行在线沟通的能力。
(五)《职场英语》(ESP)
大学四年级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英语程度以及销售产品,学习职场英语会话和职业英语词汇,提高工作场合使用英语的能力,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本阶段以网络教学与自学为主,教师及时加以指导。
(六)小语种选修课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小语种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例如,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本院开设了小语种选修课,加强对掌握小语种的电商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英语教学团队的组建
(一)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围绕企业岗位要求和能力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和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团队合作式授课,突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研讨式学习,形成具有推广示范价值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文件。
(二)掌握行业知识,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要求英语教师学习跨学科知识。除了基础英语教学以外,能胜任行业英语的教学,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整个流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熟悉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了解典型电子商务英语网站的操作程序,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网站的专有词汇,有的放矢,培养精通英语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是英语教师快速、有效提高应用型教师素质的途径。
(四)通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团队外延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团队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为教学走向社会拓展空间。组建一个由学科背景与行业背景、专职与兼职、学术理论深厚与实践经验丰富等各类教学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提高团队整体的教学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结语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迎来的跨越式发展前景,我们只有组建应用型外语家教学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切实可行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课程教学 框架体系
1 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近年我国加入WTO后,各高校都有加大了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力度,在师资、教材、实验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许多院校相继建立了电子商务课程,并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辅助教学、电子化教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之所以被众多高校所重视,是因为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将成为全球未来的重要经济模式之一,电子商务专长的人才更有竞争实力,未来信息社会对这类人才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
从国内现阶段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已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类大学,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电子商务支持环境、电子商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技术,比较关注电子商务技术层面的知识领域和应用领域;另一类是财经类院校,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贸易活动的流程与贸易活动过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和电子商务运行环境的培植,比较关注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流与物流在贸易活动中的综合管理和效益分析。两类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教学研究成果。给目前准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普通类高校和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提供了许多成功和借鉴的经验。作者认为,除了将上述好的成功经验、教学广泛和教学特色进行整合之外,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落实在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等教学环节上;教学研究对象应包括:电子商务课程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如何将信息学、市场营销学等内容补充到电子商务课程中,研究电子商务对经济类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研究网络技术、信息学、市场营销学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等课题。为此,笔者提出现阶段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应以“电子商务”课程基础框架结构,在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环节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建立电子商务课程框架体系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应体现“发展”和“应用”,具体来讲应体现以下特点:
2.1 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集成技术之上的一种贸易活动
它将分散在各地的异种计算机通过Internet 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将现代贸易方式推向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中这一特点。教学中要特别体现电子商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从而要求起主导地位的人应具备更高的知识结构和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要体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数据处理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合同、安全电子交易、分布式贸易处理、订单完成、消费者满意度、数据合成及分析等;教学中要体现电子商务所包含的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服务、组建虚拟企业、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各种贸易方式等。
2.2 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对商品营销方式的拓展与延伸知识点
在电子商务中,商品种类由原有的物理商品扩展到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等有形和无形商品,这些有形或无形的商品都能在网络上交易,商品营销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强调电子商务将网络信息社会中的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市场的各个主体有机地组织在在一起,将生产和市场、市场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全球商务活动一体化;将商品交易方式延伸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细胞中,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需求、生产、交换的透明化、一体化,形成了了现代贸易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再生产和新秩序等特点。
2.3 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授课教师要更多地研究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动态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研究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和完整模型与体系结构,研究电子商务技术层面和管理应用层面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目前一些电子商务系统封闭并使用独有的技术,仅支持一些特定的协议和机制;虽在方案中采用公钥密码,但多方安全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没有建立一种解决争议的决策程序;客户的匿名权隐私尚未得到充分的考虑;大多数系统都将销售商服务端与消费者客户端设为主从关系,这种非对称关系限制了在这些系统中执行复杂的协议等等问题。
2.4 教学中突出教学目标定位问题
在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关注管理学、组织学、市场营销学、信息学等内容,在电子商务发展与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理论描述;重视电子商务概念、规律、原理、方法基础知识的理论描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模拟操作、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了解电子商务涉及的诸多技术,熟悉电子商务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内容,根据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确立电子商务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使教学、科研、案例、实践等环节目标明确。
3 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改进建议
3.1 电子商务教学应采取跨学科、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验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和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如课堂讨论、网上论坛、分析报告、专题讨论等;另一方面要探索电子商务的其它教学形式,如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广告、网上营销等。总之,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3.2 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在教学中依靠校园网络平台,加大教学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多媒体新技术的比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授课前将制作好的课程参考资料或案例分析、课堂上使用教学课件、课后的作业题等相关信息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随地、互动、交互式地学习。
3.3 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教学的专业虚拟实验室
特别是电子商务虚拟教学系统的使用,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教室或实验室中。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可以消除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教学的虚拟教学环境,教师很难营造和模拟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
3.4 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担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质量。如组织定期教学座谈,倾听学生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参加调研、社会实践、各类讲座和报告。
3.5 鼓励教师编写数字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实践指导书
因为,教学案例和实验指导书是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缺乏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经验,二是缺乏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案例。为了推动教师编写数字化的教材、案例、实习指导书,学校应资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收集和撰写案例,并将正式出版的教学案例和实习指导书视为同等教材或科研成果。
3.6 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电子商务建设与理论研究的内容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要不断创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电子商务伦理和道德、电子商务法律等问题的研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组织教师开展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完整模型、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3.7 处理好电子商务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教学关系
电子商务是全新的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时应把握好各个层次的量和度,既要面宽,又要有相应的理论基本作支撑。在这方面,各校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特色,在基本达标(公认的教学内容)前提下,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3.8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电子商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学、贸易经济等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对自己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改进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方式是鼓励教师通过承担课题或加入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管理、运营中,以便快速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