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境工程就业趋势8篇

时间:2024-02-26 14:49: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工程就业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工程就业趋势

篇1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促进就业 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发展较快的专业,1977年,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全国仅有7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到2004年,全国已有247所高等院校设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尤其是从1999年到2004年,环境工程专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仅仅5年间,新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98所。尽管最近10年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重视,环保产业迅速崛起,新增不少环保就业岗位,但新增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新增岗位数目,并且最近3年随着环境工程硕士、博士就业难度的加大,考研热也急剧降温,每年都有大量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就业压力非常大,尤其是2009届毕业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提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促进就业成为当下各个高校师生探讨的热点。我们认为调整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体而言代表了其“人才含金量”,关系到学习和就业的竞争力;对整体而言代表了祖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质量和水平[1]-[2]。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要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将主要精力放在学好本专业知识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专业,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更为广泛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另外,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鼓励同学们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会工作、假期社会实践工作等,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去思考、做事。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为学生创造科研创新、互相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多方面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加强。

2.强化职业规划意识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重视职业规划的人[3]。职业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从事的职业及其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就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4]。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职业信息,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和付出[5]。由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环境工程专业又是涉及多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就业方向较多,就业面也比较宽广,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仪器设备开发、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等就业方向。各就业方向又有更详细的方向,如污染治理方向又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生态破坏与修复等众多方向,污染治理还可分为治理技术的机理研究、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但大多同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只是这些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是一个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及早了解专业和专业就业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加强该方向的知识储备,除了学好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再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并加强实践练习,从而在毕业时在某一方面已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底,已能够独立地开展实际工作,代替目前什么都了解,但什么都了解不深,需通过几年工作以后才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的局面。

3.加强导师制培养模式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大批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在本科期间或高年级本科生中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及工作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6]-[7]。我们认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应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以后开始,此时学生已逐步开始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逐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和本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让学生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和老师(但一个老师指导学生不宜过多,一般应在5人以内)。指导老师要经常与所带的学生交流、沟通、指导选课、布置并验收所查阅的资料书籍和记录的笔记,指导学生尽快参与到自己研究的课题中来,尤其是多参与到导师所从事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横向课题中,譬如导师与企业合作的一些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一些环境风险评估项目,等等。开始可以用类似的基础资料让学生模拟着做,逐步让参与到真实项目中来,最后放开让学生去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既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又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完成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接轨,避免学生在就业时因没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

4.开拓多元化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等课程,这些课程都系统地阐述了某一环境要素的基本污染治理技术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仅靠学习了这些课程是很难独立地完成某项工程治理任务,因为很多工程项目都是通过多种技术或工艺组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治理效果,需要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而由于环境污染要素的复杂性,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或工艺组合是需要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的,这也正是目前用人单位不愿要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的主要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多渠道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尤其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通过多种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积累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譬如除了现在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普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布置一些工艺设计、案例分析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调研或查图书馆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来总结最优方案,这样既可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另外,可经常邀请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课堂给大家传授、交流工程实践经验,来替代目前各高校盲目追从而对学生枯燥无味、摸不到边际的学术交流。这种模式相当于同学们走了捷径,积累了别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又把这些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5.试设3+1课程体系

所谓3+1课程体系是指大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在前三年全部完成,最后一年全部用来毕业实习,可以让学生跟着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做项目,也可以直接把学生送到一些环境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使他们在毕业前已初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这样他们在毕业时已经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就业和择业都有较大的帮助。这种模式目前已在我校进行尝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毕业时大多同学业务已经相对熟练,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但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把7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压缩到6个学期,在修订教学大纲时,要合理地安排各学期课程门数和内容,避免因课程负荷太重,同学们出现厌学情绪。

6.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环境工程就业难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够解放,大多同学就业最佳选择目标就是各级行政环保部门或其它相关的环保事业单位,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单位,但当下想进这类部门要经公务员考试,实际上由于受编制的限制,进到这类单位的人数都是非常有限的。进不了“铁饭碗”的单位,大多同学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地市级城市以上的环境工程公司、环境咨询公司或清洁生产审核公司,这类公司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逐步趋于稳定状态,公司员工也趋于饱和状态,公司新进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要求新进人员要有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样就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但是,在一些工厂企业的环保部门因工作环境差,厂址偏离市区,受到了同学们的漠视。这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同学们的就业观念,促进多渠道就业。

以上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多元化专业课教学模式和3+1课程模式已在河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我们认为这些培养模式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更多高校和相关专业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2):325-328.

[2]程轶宏,汪小飞.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科技信息,2009,23:183-186.

[3]李丽芳.美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发展与创新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39-42.

[4]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111-112.

[5]曹根阳,肖信华.大学生职业规划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Z1):143-144.

篇2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就业形势 人才定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alents Training Discussion

DAI Xuenmin, DENG Dapeng, NAN Guoying, HAO Guizhen, YANG Guoli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24)

Abstract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 graduate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discussed how to solv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rationa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recommendations to ensur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talent positioning; talent training

1 就业形势分析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适合的工作主要是进入环保行业领域,包括环保技术咨询,如环保技术公司和设计院;环境管理,如环境监测职能部门或环境保护局;环保施工单位,做工程施工;环保处理设施运营,如企业的污水处理站或环境管理部门;环保设备生产制造。

虽然环保职业被大家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职业,但是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各种毕业生招聘会上却受到了接连的打击,因为在具体的环境保护行业中,经常是投入大于产出,除了环保技术服务业和环保咨询业务盈利外,其他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同时由于近年来,中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逐年大幅度的增加,也给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压力。

依照行业发展趋势,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首选考虑做环境保护的项目管理或者技术支持,然后考虑选择做研究开发,最后也可以考虑做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具有大型项目管理能力是这些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普遍要求条件,并且非常看重应届本科毕业生在管理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热爱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应该辅修一些“项目管理”的课程。努力争取去大型企业实习的机会。实际操作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得到的知识是无法从课本中得到的。只有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实际的工作才能体会出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思想的精髓。

有些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也可以考虑进入销售领域。许多企业在招聘环保产品的销售岗位时,考虑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更看着具有环境工程专业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既能完成销售任务又可以承担一些售后服务工作。因此,在就业市场需求类似的工作岗位的职位会越来越多。做市场是有美好前景的职业。目前人才市场上比较短缺的职位是高级营销职位,这些职位需要很长的市场工作经验,最短的工作经验也要求五年以上,因为这样的人才具有很好的市场意识和很好的市场规划,具有充足的客户资源。那些具有一定销售技巧的在校大学生可以考虑销售领域,通过多年的锻炼可以大大增强竞争力。同时,做销售以后可以涉猎各个领域,因为任何行业的销售原理几乎都是可以通用的。

2 人才培养定位

对于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之间出现的矛盾,为了环境工程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人才培养应该选择一条适应就业市场的新思路。就业市场应该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它指的方向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制定,这样才可以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适销对路”。

人才培养定位要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针对性。因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只有两年或两年半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学校无法将学生培养成在本专业各个方向(如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施或设备运营与管理等)上都擅长的全才。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有所针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致力于培养环境工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以建立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目标,突出本科教育中所体现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原则,合理定位培养人才的层次。

学校应该在本科阶段,注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课程,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工程学科之间、甚至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复合型人才。

3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应该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实践培训设备设施的建设。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训效果得到很好效果的有力保证,也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的有力保证。考虑聘请一些环保行业的专家来讲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和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对于没有实践经历的环境工程专业专业教师应加强其与厂矿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广泛联系,让这些老师积极参与环境工程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学校应该建立与厂矿企业、科研院所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搭建实践平台。

专业建设需要加强对于论证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教学计划方面,首先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方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课程选择,设置课程和进行课时分配。同时,课程和课时分配要满足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施或设备运营与管理等发展方向的要求。教学计划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环境工程专业专家的论证和研究,制定出职业能力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务实高效的纲要。并且,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编写,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讲授,课堂上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实际工程图片和动画完成教学,同时根据课程讲授过程的实际情况配合现场参观、讲解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相关环境工程技术、环保设备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项目运营的理解;可以考虑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问题来作为学生课后作业或考试,训练学生解决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内经常要用到的工程技术要领和计算等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际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与厂矿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环境工程专业对应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为了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训练,可以灵活的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可以在学期开始安排,也可以在学期进行中安排,也可安排在学期末。实习时间可以考虑安排在实习单位的任务繁忙期,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而且又缓解了企业的人手短缺。这样,学生可以参加所有的实际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工艺实验和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作为普遍认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却变成了当前大家都认为的“就业难”的专业,这虽然与环境保护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观念和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程度有关,但作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瞄准市场,面对现实,下大力度,从多方面努力提高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教育力量,找到一个切入点,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实力。使环境工程专业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

基金:2013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研究课题(2013JY 1026)

篇3

      当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国家对环境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具体体现为逐渐加大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额度。依据环境工程项目的特点,小编从多方面如:投资立项决策、设计、实施等多个阶段的环境工程管理与控制措施。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实行提升。下列环境工程论文题目可供参选:

1.面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

2.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4.广东博信达公司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

5.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6.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7.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8.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9.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10.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

11.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13.环境工程与可靠性工程的关系初探

14.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

15.SCI收录的环境工程期刊概况分析

16.低温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7.环境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18.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

19.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20.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1.基于挣值法的环境工程项目审计程序研究

22.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

23.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

24.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5.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优化探讨

26.环境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7.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防与控制

28.高素质环境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问题探讨

29.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探索

30.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32.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3.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34.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

35.职业资格制度与环境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36.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

37.谈谈环境工程剪裁和环境试验剪裁

38.环境工程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9.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对曝气设备的应用分析

40.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发展动态

41.以特色求创新 以科研促教学——江南大学环境工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2.双极膜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43.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初探    

44.浅议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45.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46.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思考

47.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探索

48.由环境工程项目看环境绩效审计

49.航天器环境工程回顾与展望

50.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51.浅谈监理工程师的环境工程监理工作

52.BOT方式在环境工程运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5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54.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5.对高等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56.动态膜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7.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8.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59.环境工程课程群及创新实验的建设

60.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61.环境工程硕士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6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3.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与改革

64.国外环境工程发展综述(上)

65.环境工程专业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66.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探索

67.环境工程本科人才需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8.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会与改革探讨

69.耐污染超滤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70.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对曝气设备的应用分析

71.优化实验教学,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72.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型教学探讨

73.研究性教学理念在环境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74.磁性固定化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7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76.无机膜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77.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

78.环境工程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79.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浅析

80.环境工程在卫星研制生产中的应用

81.装备环境工程技术及应用

82.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8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以清洁生产为特色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85.环境工程剪裁技术探讨

86.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

87.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88.基于资源库的环境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89.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

90.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91.面对“两师”制环境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92.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调查与改革

93.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94.基于卓越计划的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95.论环境工程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96.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97.基于功能模块的环境工程专业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

98.PBL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用型人才;就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近几年来部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不理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高校自身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地方高校传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多倾向于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就学生就业而言,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去事业单位工作,但随着中央政策放权,有环保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异军突起,诸如工业废水、危险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和环境评价等工作岗位在未来几年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观念、明确专业定位

从往年学生就业和招聘信息情况来看,近几年来校招聘用人单位,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第二类是工矿企业环安管理部门;第三类是各类新兴环保公司。对人才数量需求上,环保公司最多,环安管理次之,省市各级环保部门和监测站最少。但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选择上与社会需求正好相反,大多数人愿意去事业单位,其次是工矿企业,有的人甚至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也不愿意去环保公司。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通过学生走访和调查很多人说出了不愿去环保公司的理由:自己怕做不好,工作没保证。环保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型公司,他需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负责,对环境工程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比起面面俱到,它更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过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步骤。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应特别注重学生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二、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的是实际应用,书本只能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在没有参与过工程项目之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没有目的性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育则不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专业知识应用的魅力和价值,对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环境工程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可将专业课、实验课、实践和毕业环节教学结合在一起,分散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反复练习,交叉进行,把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专业教师工程素质

高校一线教师应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一个教师若没有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现阶段,部分高校由于过于追求扩招,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许多工程类学科中,有过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少之又少,任课老师有的就是一本教材,上课时照本宣科,对课程内容的应用案例和关联性知识体系只字不提,学生关切的问题,没有得到回应,长此以往,这种没有目的性的学习会逐渐使学生失去兴趣,应付考试就成为了他们学习的目标。所以,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加工程应用意识,只有使自己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基层环保单位见习、主持校企联合项目、参加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选用

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环保设备、水污染控制、给排水、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方面。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陷入“学习面宽、深度一般”的困境。从社会对环境人才结构的需求上,可结合环保产业装备、废水处理工艺及工程设计、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等职业岗位,设置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模块,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专业必修课时,同时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通过增加选修专业模块的方式完成学分。另一方面,专业课安排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以及教材的选用。在众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中,很多课程知识构架是相互联系的,开设过程是有先后次序之分。比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应该放在所有专业课之首,因为它解释了微生物消除污染物的原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其次是环境监测,最后才是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教材的新颖性和准确性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正确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的选用不能过于陈旧和片面,例如在选择污水处理工程方面的书籍时,知识面不能只局限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更不能给学生造成所有污水都适合用生化法来处理的错误认识,工程教育不能脱离工业,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不能不讲。

五、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环境工程教育提出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更好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地方高校应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地方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合作,以专业定位为导向,查漏补缺,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烈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35-238.

[2]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8.

[3]刘艳,魏沧.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131-133.

[4]赵丽杰,赵丽萍,李良,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30-32.

[5]梁璐怡,胡宝兰,朱亮,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26-129.

篇5

关键词;职业资格 环境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58-03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This paper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registr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mphasis and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我国的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在8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随着大学扩招得到快速发展[1]。鉴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全社会对环保事业投入的持续增加,越碓蕉嗟拇笱相继开设环境相关专业,据统计全国有300余所大学开设环境工程(科学)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与行业划分越来越专业化。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也从无到有,并从1994年开始制定一些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并逐步建立和推行更多项的专业技术执业制度。职业资格证一般包括从业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从业资格指一般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而执业资格是国家对于一些专业进行强制规定,必须达到符合行业标准的人员才可以从事。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的频繁,我国也必将实行一项在欧美社会已经深入实行的制度――资格准入制度,并进一步规范所有的劳动力和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方面要求均纷纷与国际接轨。各行各业都出现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证,大学生如果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时就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很多大学生中出现了考证热。这反映了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取得各类执业职格证书。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也积极鼓励并奖励学生们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这也十分符合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通过备考职业资格证也会让学生们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工程本科教育应当适应社会潮流,转变思想,改革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考试融入本科教学工作之中。

1 存在问题

1.1 教育与需求脱钩

环境专业被视作朝阳专业,但在就业市场上环境专业特色表现差强人意。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环境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只占20%,这两个数据并不突出,与非环境专业大致持平,与该校环境科学“特色”专业不相匹配。环境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首选考研或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其次才是考虑进各类环保公司。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与社会需求的环保专业人才间尚有一定差距。由于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对当前环境工程(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1.2 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向紊乱

环境工程最初来源于各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给排水专业,50年代设立环境卫生专业,70年代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后起之秀复杂得多,很多环境专业往往来源于地质专业、勘探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工程甚至经济管理专业。2015年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共设置了4个二级学科和3个特设学科,拓宽了环境保护类专业的范围[2]。各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大致如下,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生态学等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环境微生物、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法学等课程。落实到各高校,其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大纲各取所需,参差不齐。专业基础课程选择具有明显的专业背景和学科传统,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并不完全一致。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分属两个一级学科,但在具体操作时二者在培养方向和教学大纲上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2 职业资格考试导向

2.1 职业资格考试对职业选择的激励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以往没有就业的,就业压力巨大。因此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和家长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空前激烈的竞争,使毕业生们在职场中普遍缺乏安全感。随着企业间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关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单靠手中的毕业证书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很难找到一个理想职业的岗位。在职业与专业技能之间职业资格证书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使毕业生在社会上可以充分运用专业技能找到合适的职业,不必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艰难选择。应用型本科学校面向职业资格的应用型教学可助推学生刻苦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体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最有效证明。

2.2 职业资格考试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启示

环境工程(科学)毕业生能参加的职业资格考试大约有3种:环境影响评价师、环保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3-4]。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分4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注册环保考试分为基础考试(主要内容涵盖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技术和职业法规一共15个科目的内容)和专业考试(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法规和标准、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实践、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践、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g、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实践一共9个科目的内容)。参加专业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基础考试合格,并符合专业考试报名条件相关规定时才可报考。在专业考试合格以后,才能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证书》。

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同样分为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类。公共基础科目包括普通物理、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计算机应用、流体力学、工程经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考试又包含专业基础和专业科目。其中专业基础科目包括:水处理微生物学、水文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分析化学和供水水文地质。专业科目包括: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和给水工程。通过对环境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对比,发现目前环境专业本科的专业大纲和培养目标基本包括考注册环保师和注册环评师所需知识,但是和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所需知识要求差异较大,而且难度也较大。

注册工程师考试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而大学环境工程(科学)培养的是预备工程师。考察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可以发现,资格考试水平普遍高于环境本科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环保工程师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专业科目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实践性的科目,这对本科课程建设具有启发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在本科阶段显然深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经常修改,教材多年不变,内容滞后;环评考试教材的核心是环保部颁发的大气、水、固废、噪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由于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经常修改,环评考试教材和大纲几乎年年修改,保持同步更新;注册环保和注册给排水强调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环境工程本科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2.3 职业资格考试对环境工程本科教学内容的导向

本科教学大纲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一般可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其中掌握即要求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仅要求他们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5-6]。注册环保、给排水、环评工程师考试要求高于本科教学大纲,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大多为掌握和熟悉,要求相关人员要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运用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学校在编写与这几个证书有关的教学大纲时,密切注意这些考试大纲的要求,力求达到将相应的内容列入各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在教学中将设计和计算作为环境工程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由死背书本向注重实践能力方面转变。在考试题型上,也力求多结合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专业考试上面的考试题型方式,如增加相应客观题型,内容主要以案例计算为主。并适当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题,为学生今后参加相应的证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环保专业考试辅导用书和各年考试试题是水、大气、固废、物理污染控制最佳辅导教材,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普遍感觉缺乏习题或习题陈旧,而环保专业科目考试提供生动的素材,稍作修改可应用于考试测验。环保专业考试案例可作为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的样本。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笔者认为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教学大纲进行不断修订和充实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以上事实,可考虑以下方面:(1)顺应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及时修订大纲和课程体系。(2)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课堂灌输教育方式,采取案例式、融入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环境本科人才。(4)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的污染治理都需要有实际工程经验,而且环评、环保工程师考试也非常偏重于这些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命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是学生熟悉和深入理解这些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对这些相关实践类课程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课时上的保证。(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鼓励和奖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和挂职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提升教师的理论结合实践水平。

3 职业资格考试和本科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各类职业资格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针对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普遍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并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这无形加大了在校生参与考试的难度。其次,注册考试的激烈竞争程度是另一考虑的因素,事实上只有少部分人有参加这类考试的计划,且主要是预备考研的同学;为了更贴近证书考试,需要学校以及任课老师更多地在课程设计、大纲编写和制定、教学内容和考试考核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只有通过注册给排水、环保、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或在生产设计第一线培训或挂职一定时间才有资格满足“双师”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另外,目前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清理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2016年,随着简政放权,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改革的深入,在此前已取消5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基础上,国务院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个事项。加上前5批取消的272项职业资格,国务院分6批取消的职业资格将高达319项。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这一系列清理职业资格考试措施降低了“考证”热,客观上给环保类职业资格考试带来一定冲击。

参考文献

[1] 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1):84-85.

[2] 刘辉利,游少鸿,朱义年.基于职业资格制度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01-102.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Z].

[4] 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Z].

篇6

关键词: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矿业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17-0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和2000年分别批准为环境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2007年批准博士后流动站,已累计培养本科生360人。环境工程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矿业特色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继续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突出我校矿业环境保护特色,以“重视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实践、崇尚创新”为教学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在2008年版本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强调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并将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为厚基础、宽口径、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使学生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保设备研制与开发和环境工程管理以及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环境类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及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培养方案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国家需求和矿业行业发展、学校资源及人才培养优势、就业形势等因素,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与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矿业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我校2008版本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整合、精简、增加”,在课程体系中删除了《环境气象学》,增加了《给水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通过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了教学体系的一条主线。

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特色、介绍前沿课题的原则,加大了选修的力度,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开设了就有我校行业特色的课程,如矿山环保概论,矿山水土保持、矿山环保经济等课程。结合教师科研方向增加了一些有我校行业特色的选修课,如《矿山水土保持》、《能源环境工程》等。同时精简了部分课程的内容,将以往内容较宽泛的《化工原理》和《流体力学》,精简为《环境工程原理》和《环境流体力学》,使课程体系中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实现进一步的协调。依托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四个科研团队,即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物方向,对教学计划的教学工作进行重新的分配,保证了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在某一领域保持领先的特点,让学生除了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传统理论与技术,对于一些新技术、新理论也有所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以新教师为主,积极鼓励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教学活动;对开新课和新开课严格进行试讲制度,不让一名不合格教师走上讲台。

三、突出实践环节

在近十年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课、提高运行管理能力的实习课这三块。在第五学期开设“科研训练”,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科研过程,对科学研究的本质有初步的认识。由我专业指定优秀的教师首先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仪器的使用、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首先由环境工程系组织教师结合科研申报课题(根据老师科研需要随时申报),然后组织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对调研型科研训练采取提交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创新型科研训练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参加科研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保送上研究生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有精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两年,我系共获得指导14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课题全部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四、教材建设

随着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一技之长者;随着新兴高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工作流动性与职业更换频率逐渐加快;科学知识的综合化趋势,使传统学科体系及行业的界限逐步被打破。所有这些都将使未来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具备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因此,要求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充足,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科技进步的脚步,及时更新内容,把当前所出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发展情况引入教材,介绍给学生。专业课程所用教材绝大多数选用的是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近三年出版(或再版)的教材,并组织自编了部分实验讲义。我们也规划并编写了下列教材,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环境生态学》、《矿井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生物学》、《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大气颗粒物控制》等。

五、毕业环节

毕业环节是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而且时间较长,适合结合科研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培养。毕业环节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制。我们狠抓毕业选题工作,每届毕业选题的数目均大于学生人数,并采取填报志愿,双向选择确定最后的选题;严格答辩制度和程序,抽签决定答辩分组和次序;自2006年开始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采取个人申报,指导老师推荐,学科建设岗负责人审查,采取集中答辩的形式进行。集中答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分组答辩带来的误差,保证答辩过程的公正。我们一直很重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自2000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以来,生源质量较好,每年招收本科生60~70人,录取线平均高于所在地区重点线30~50分,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达95%以上。自2004年首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以来,培养的本科生应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41%左右,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矿山环境方面专业优势明显,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与矿业有关的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并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篇7

西南科技大学利用地处西部核科技单位密集区域的优势,采用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资源,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主讲专业课程和指导学生实践,为本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专业氛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西部核工业(科研院所)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实行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在中核集团821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电离辐射计量站(国家二级站)、核应急监测中心、非放环境监测站、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接受“真枪实弹”的训练.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提前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探索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辐射防护与核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内科学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强,能扎根西部吃苦耐劳,献身国防事业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该学科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973预研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核废物固化与处理、核技术与辐射生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凝练出“核废物处理与处置”与“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两个研究方向,在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

在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研究方向已形成一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研究团队.团队近年在国家863计划“高放废液分离、处理工艺及关键设备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d2Zr2O7烧绿石的高温高压合成及模拟锕系核素的研究”、“放射性石墨高温自蔓延固化机理研究”、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处理处置和环境修复新技术”等项目支持下,对处置高放废物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高放废物固化基材制备工艺复杂、耗时长等技术难题,为高放废物的固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军工及核电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低放废物固化处理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了中、低放废物先进水泥固化、废树脂固化、沥青固化、低放有机废液处理等工程应用技术,目前承担“山东海阳核电项目SRTF废水处理试验”、“高性能材料RE2Zr2O7的强韧化机制研究”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百万元.在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方向,以李华副研究员、陈敏副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了“防辐射钡玻璃研制”、“水体及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现场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研究”、“He-3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研制”等地市级、校级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30万元.

2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全国开设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一共有7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主要培养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侧重于核工程辐射防护人才的培养,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南华大学主要培养核资源勘探、铀矿开采及铀矿地质方面的应用型辐射防护人才.西南科技大学利用局省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四川核军工与核工业的优势资源,建成了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核废物处理处置、核环境安全、核电子学实验室、核工4个实验室),并依托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自控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理学院的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建)、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分中心以及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水处理及污染控制实验中心等多个平台,开展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同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本专业申报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已获得批准,已于2013年开始招生.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立足四川、面向西部,为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辐射防护、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辐射监测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就业做到“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3继续利用多方资源,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学校在专业建设初期就将学校原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进行整合.建设初期通过从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聘请傅依备院士、罗顺忠研究员等一批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充实专业教学和科研队伍.不断引进博士、高级职称人员、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设置产业教授,聘请核研究院、核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2013年新聘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夏佳文研究员为国防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胡晓丹受聘为兼职教授等.该专业教师通过到兄弟高校核专业进行课程进修、读取博士学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做博士后研究、进入企业锻炼(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核集团821厂、中核四四有限公司、中核五四有限公司等同意作为锻炼单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明显得以改善.目前,本专业教研室共有13名专职教师,4名副教授;45岁以下教师11名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6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为在读博士,教师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至少能担任两门课程主讲.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队伍配备整齐.

4坚持质量办学,全面推进专业发展

4.1加强实验室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核科学与技术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加大政策与经费扶持.中心总体建设规划始于2006年,先后利用2007年的中央与地方共建(375万元)、2009年国防紧缺专业(约400万元)、2010年灾后重建(300万元)和2011年中央与地方共建(80万元)等建设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涉核类本科专业教学,注重与学校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相结合,优化中心建设,在强化本科教学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建设层次,与研究生科研教学衔接,减少重复建设,突出学校在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特色.“核科学与技术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核技术及应用实验室、辐射探测与防护实验室、辐射环境实验室、核电子学实验室、放射性废物处理实验室、反应堆工程与仿真实验室、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实验室9个分实验室,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高新仪器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设备200余台套.

4.2狠抓教学管理在开办专业之初,学院就制定了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十一五”专业建设方案、“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十一五”本科实验室规划等,并成立了学科发展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通过专业管理,对专业特色进行凝练,把辐射监测、核废物处理、核环境评价作为主要专业方向.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已毕业两届学生的反馈信息,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对专业主干课程初步实行国际接轨,用英语对主干课程进行介绍,增开了《核废物安全技术》双语课程.专业教师按专业成立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重点研讨教学方法、课程知识点、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考研、就业等.在新学期开学,就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于上新课、新上课的教师在上课前进行试讲.学院鼓励年轻教师申报教改项目,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吸收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加大人才引进,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外聘高水平教师,使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2008和2011年先后2次获得了“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单位”荣誉称号.

4.3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教研室积极组建“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校级教学团队”,“核辐射探测学-核电子学教学团队”,建设《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核技术应用》和《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校级精品课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国防紧缺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学校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厅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2010年,罗顺忠研究员主编的《核技术应用》获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奖,李华副教授的《核设施退役技术》教材得到学校立项资助,2011年,唐敬友教授主编的教材《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正式出版.本专业2007、2008级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共招收学生122人,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6%,攻读硕士学位人数共32人,上研率为26.2%.

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教学改革;固体废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41-02

环境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性、应用型学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思考能力,是其在社会上作为有用人才的必备条件,所以如何合理的进行专业改革和实践是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之一。根据上述考量,在充分考虑当前社会需求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性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探索迫在眉睫。

一、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当前,由于高校招生的扩张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工科类型的环境工程专业也难逃其咎。在此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在综合考虑人才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确定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保证在核心专业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为了合理优化和建设完善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需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学科交叉性。环境工程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体系,主干课程有水、气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以及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设计以及不同环保设施的设计和开发等必须具备的工科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考虑到了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在进行环境工程教学改革时,特别的需要有意识的加大实践教学的考核以及科技创新的力度,充分开发和调动学生的潜力和智力。其次,要结合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主要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做讲座,大大增加了就业的成功率。最后,也要大幅度的增加交叉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术的研究深度。

2.突出教学实践。环境工程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环境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能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做过深入的思考,唯一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开展科技创新。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我们不应只停留在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方式上,为了更好结合社会的快速发展,紧跟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首先要大幅度增加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在研究生的带领下完成试验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制备以及实验数据的测定与分析,思考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及考核结果带来的社会或经济意义。其次,水、气、固废尽量在大学期间在科技创新或实践环节均有所参与,同时课题选择也要结合实践需求,所有过程均需要有课程汇报环节,也可以突出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最后,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有可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习和观察刺激和培养学生结合实践的创新能力,使得所学能够更好的和实际工业过程有机契合,大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突出交叉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板书的教学实现,然而,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大多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生化设施适应传统的板书,从而不能体现出它的动态运行过程,如果我们采用视频处理或者PPT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因此,这种交叉性的教学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一方面,大大加大的教学进度,使单位时间内呈现出更大的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量。例如,通过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学习了准好氧填埋场和倒置A-A-O污水处理设施后,学生对实际的处理过程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4.突出开拓就业能力。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我们也要大力开发和拓展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目前来讲,主要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①环境工程或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给水处理、排水处理以及相关设施的设计工作,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采购、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工作。②国有或私有环保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有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处理处置设施的BOT、TOT、BT项目的实施,以及工程总承包等项目。③环境咨询以及产品销售。④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事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⑤其他。主要涉及电力、化工、煤炭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环保人员的需求。所以,在高校就业指导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就业去向的培训工作,积极指导和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正确的就业选择。

二、拓展固体废物专业课程体系

1.加强教材、教学和科研成果体现。深入浅出的教材、知识点全面的教材以及当代专家学者根据科学前沿即时更新的教材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首先,我们要选择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等优秀的教材科本[1]。其次,教学人员也要及时把自己的科研结果或时展的前沿知识,通过教学过程展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后,教学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合理补充必要的教学内容进入教学环节。例如,我们还可以将MFC、MEC、生物能源、固体废物资源化等知识渗透进入教学内容,学生不仅学习了固体废物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环保领域的视野。

2.加强交叉课程衔接。相同的知识点可能在不同专业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如何合理的将不同课程体系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获得知识量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所以,在充分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的去学习一些兼容性强的课程。比如:固体废物资源化及生物基产品、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等。在学习好氧垃圾填埋过程中,我们融入了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内容,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厌氧堆肥和卫生填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填埋的不同类型,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

3.加强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必备环节。传统的考核方式是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机械的学习知识,不能活学活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开发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考核方式。多维的考核体系可能是我们更容易实现全面考核的考核方式。多维考核方式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组成:考试、作业、报告、实践及科技创新等。不同类别进行单独考核,设置不同的等级或分数。考核同时也要增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理解深度,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提高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钦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1):65-6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