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学科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4-02-22 16:13: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学科发展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学科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

兴趣是人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人们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要想搞好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生物学科不属于中考科目,很多学生总是把这门学科看成是可学可不学的“副科”,再加上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单调、枯燥,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缺乏必要的兴趣。在这样既没有考试压力又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生物教学工作要想搞好就显得十分困难了。为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目前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去学习这门课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大到一些农业生产、医学发展,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生物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以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的生物工程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使得生物科技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绪论课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把生物学科的意义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总之,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个为之努力的学习目标,这样,有了目标动力的驱使,自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使用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但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能够带活接下来一整堂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努力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入技巧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导入技巧有很多,像是故事导入法、演示实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承前启后导入法等,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例如,我在上到“计划生育”这部分的内容时,首先就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多子多福”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就开始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有的说有道理,有的说没有道理,接着我就让学生分别阐述有道理和没有道理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很多学生都说出了很多的理由。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都被带热了,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也不自觉地加入到这个讨论之中。其实,教师也只是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收到了那么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课前导入技巧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了生物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生物实验的生动性、可操作性、新颖性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都对生物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这部分内容时,就把学生带进了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这样,在显微镜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从而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再继续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就会容易很多。当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一进入到生物实验室就忍不住东摸摸、西看看,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样既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容易造成实验器材的损坏。因此,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验纪律的教育工作,并且要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验课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技能。

四、注意把生物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的时候也要努力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我在上到“人体生理卫生”这部分的内容时,就结合着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同自己的身体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开始,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养成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良好的走姿、坐姿等。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学生会发现,这些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了,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东西,并且这些知识如果能够善加利用,会对我们自身产生有利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这门“有用”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多开展一些生物课外活动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自于大自然的学科,因此,我们在上生物课的时候也不能脱离大自然而只是从理论上来学习这些生物知识,而是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能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物知识诞生的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为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一定要想办法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多开展一些生物课外活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采集一些植物的样本、制作一些动物标本,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现象等。又或者,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物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等,让学生学习的课堂不仅仅是局限在封闭的教室之中,而是把课堂搬到教室以外的任何地方,这种学习空间的变换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有意识地联系社会热点,增加生物知识的时代性

篇2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活泼,兴趣不衰,才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在兴趣中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有效提高其生物科学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引言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学业成绩一般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当前的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而言,由于生物学科通常不归入升学考试而遭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一定程度的轻视,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

2.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理想的生物教学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多收集有关生物科学成就及发展前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中存在的未知领域等知识,在第一堂生物课上作适当介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体器官因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导弹”的外衣是磷脂双分子层,“子弹头”是蛋白质,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目前治疗乙肝、肝癌、结肠癌的“导弹”已研制成功,经手术和“生物导弹”治疗的肝癌病人寿命已延长五年以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关注生物学发展的动向,激励他们走进生物科学研究的行列,为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力量。(2)通过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对一些抽象的、繁杂的知识点,教师应用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化繁为简、直观形象的教具能使用使学生易于掌握,从而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述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时,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萝卜条在清水、盐水中浸泡后的硬度对比,便可充分说明当细胞所处外界环境溶液度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又如在讲述心脏结构时,教师可运用心脏模型进行讲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3)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巩固学生兴趣。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在于不断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不断发展深化。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设疑集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光合作用时,可围绕中心巧设问题串: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各是什么?叶片有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为什么光合作用在生物界甚至整个自然界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串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4)联系实际,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学习了血压测量法、听心音等知识后,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学校师生测量血压、检测心跳等。学生群情振奋,很多学生边检测边向师生们介绍血压、心跳正常值,真像一个个小医生,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兴奋的神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让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充分调动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5)充分利用情感教学。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更能起到“爱屋及乌”之效。利用情感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获得学知识的乐趣和学生物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严加红.现代教育管理引论.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篇3

很多时候,向学生们介绍所学科目的相关资讯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了解,也能够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而言,生命科学是一门既实用又十分前沿的学科,随着各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很多先进成果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延续了很多人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科的发展前景向学生描述,这不仅能给学生启迪,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带给人类生活的变化。

在给学生讲DNA的有关内容时我就介绍了与DNA相关的技术,比如DNA可以用来做亲子鉴定,这是目前最科学有效的亲子鉴定方法,我还向学生大致阐述了鉴定的过程。此外,DNA技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通常从人体的指甲或者头发中就能提取人的DNA,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DNA鉴定能够对于案件的侦破提供很有效的帮助。

不仅如此,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改变了人的命运。当人体的某个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后,想要治愈并且延续人的生命,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日臻成熟,移植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生命通过这项技术得以挽救与延续,这给很多家庭带来福音。课堂上通过有效的向学生介绍这些科研成果和学科的发展前景,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产生敬畏之心,也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认真与投入。

二、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触感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影响可以很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更多的给予学生多元化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触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课堂评价对于课堂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从评价中教师能够及时指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还能够让良好的情感在他们心里留存,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在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课堂上我会以金鱼藻的放氧过程做演示实验。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要归纳总结从实验得出的结论。课堂上我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金鱼藻放到鱼缸中带到教室,这个实验中阳光是很重要的实验条件,因此实验最好选择日照充足的时段,这样才能保障实验成功。

课堂上,当学生看到鱼缸中有小气泡不断冒出时都非常惊讶,有的学生还惊呼“金鱼藻吐气啦”。通过用试管收集放出的气体,当学生看到该气体能够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时都很兴奋,看完这个过程后我让学生来总结下实验结果。不少学生得出金鱼藻能够放出氧气,当我问金鱼藻为什么能够放出氧气时学生都陷入了思考。有的学生说因为金鱼藻在水里就能够产生氧气,也有学生说金鱼藻本来就可以放出氧气,也有学生会想到绿色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热烈,我对他们的各种答案做了归纳总结,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那些思路不正确的学生我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引导他们换个方向来思考问题,那么思路准确的学生我给予了他们充分肯定,并且让其他学生也从这个方向来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指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心里饱有对于生物课程的热忱和情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三、结束语

篇4

1 感情投资,激发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 导语设计,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紧,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业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了,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4 利用直观,激发兴趣

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像,学生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他们边看我边讲,效果也相当不错。

5 互相转换,激发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要做到两种兴趣的转化,就需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当他们感到课上得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对生物未来产生浓厚兴趣时,直接兴趣就会自然地诱发出间接兴趣。根据兴趣规律,学生不可能从头到尾对学习都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生物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艺术,调动一切刺激因素,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比其他学科更贴近生活的优势,逐步触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具有一种信念去学习生物学科,并把学习这门课程当作生活需要和实现理想的目标,这时间接兴趣就会向直接兴趣转化。

6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情,即情感,深厚浓郁的情感;趣,就是趣味、乐趣,绕有风趣,妙趣横生。教学的情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如果把课堂气氛努力地制造得情感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激昂,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内心总是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6.1 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找教学的情趣。我们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精妙之处,去吸引、调动、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我们在讲解“无性生殖”时,可以联系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的绵羊“多莉”。

6.2 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找寻教学的情趣。上课时,教师一定要事先进行内心情绪调整,到教室讲课内心要充满激情,用深刻而含蓄的情感、生动风趣的姿态、抑扬顿挫的语调、漂亮的板书设计及绘画技巧,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炉。

篇5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82-0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一方面,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1 教师须竖立创新教学的意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记忆,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并且在学生心目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副科",没有语数外那样的学习压力,因此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倍受教师亲睐的传统"讲授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符合认知规律,现已受到严峻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钻研新知识,改革备课和上课的方法,重新认识学过程巾学生的地位和教师的作用问题,构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上进行研究与实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会采用创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应该要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生物教师还肩负创新处理教材的能力,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不一定都能符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因此老师可以有必要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重组。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实践探究式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就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发现的动机和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这样才能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才能使学生学会并学好[1]。例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从而教师可轻松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自觉探究的活动中。

3 发挥实验优势,培养探究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探究兴趣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从科学的角度看生物学教学的实验,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2]。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主动性。教师在完成实验的演示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操作实验,探究实验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查找原因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现象积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客观分析。在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后,教师不再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不妨在实验时试一下,通过亲自进行"错误"操作,学生知道此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其印象比教师口头的讲述要深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其心理体验的愉悦性是前者无法相比的。这一设计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更能培养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之,探究式教学通过分解教材,把讲解和探究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建构起新的认知体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成为课堂上发现问题的主体,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也因此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马勤.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课改前沿,2012,5:282.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性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用实践学习生物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140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不专注于实践的作用,同时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的锻炼。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那么生物谈何学好。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们要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二、研究性学习生物

所谓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认识: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②指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讨问题的学习方法。③从课程结构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它包括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妈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等,渐渐地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常识。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

四、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7

一、用实践学习生物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140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不专注于实践的作用,同时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的锻炼。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那么生物谈何学好。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们要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二、研究性学习生物

所谓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认识: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②指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讨问题的学习方九③从课程结构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它包括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妈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等,渐渐地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常识。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2.“研究性学习”渗透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三、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这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生物学科;探索精神;“开眼界”板块;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88-02

近年来,初中生物教材有了极大的变化,减少了描述性知识,增加了生物科技和生物工程方面的新成就,注重生物学科和生产、生活、科技的联系。课堂学习,注重了学科的实用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和社会发展更为合拍。强调生物圈的构成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吻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生物知识,而是探索人类如何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如何研究、改造动植物,利用动植物的特殊基因来改变传统的农业和人类生活。根据教材的新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生物课上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呢?我从“开眼界”板块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开眼界”板块的内容和传统农业形成对比,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材的每节后面都有一个“开眼界”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内容丰富多彩,有农业新科技、动植物生长的奥秘、生物科技的新发展、新科技的前景展望等。这些内容都包含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智慧和探索欲望的因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的良好依托。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结合“低成本、高效益的塑料大棚”和“无土栽培给工厂化农业增色彩”两个板块,让学生展望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学生结合课本对工业化农业的介绍和传统农业进行对比,能深切感受到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高寒地区不能越冬生产;而后者能够人工创造环境,让农业摆脱自然界的限制,彻底改变农民看老天爷的脸色和土里刨食的传统观念,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新设想和新探索。学生必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农业”这个古老的名词产生新的认识,并赋予其崭新的含义。

二、利用“开眼界”板块中的生物新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叶绿素只在植物中存在”的理论一直被人们奉为不可更改的真理。但是,在《光合作用的原理》这一节的“开眼界”板块中,提出了“叶绿素是植物特有的吗?”这一挑战传统观念的问题。其答案是否定的,叶绿素不是植物特有的,海洋浮游生物纤毛虫体内有一半都是叶绿素,并能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供自己生存需要的有机物。这个新的发现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将这些叶绿素移植到人和动物身上,将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如果叶绿素在动物体内能够存活,并制造供动物生命需要的有机物,那么,有哪些困扰人类生活的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呢?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激发后,有学生提出,可以用这一特性来解决人们争吵不休的宠物问题。在宠物的体内植入叶绿素,只要把它们放在阳台上晒太阳就可以了,不用喂食,也不用排泄,宠物给公共卫生带来的麻烦就可以解决了。而由此也会引发一些产业的变化,宠物饲料生产企业,是否会被叶绿素加工厂和植入技术机构所代替呢?这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必将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利用生物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探索。

三、利用“开眼界”板块,激发学生充分利用动物的生理特征开发人类新科技的探索

“开眼界”板块中,介绍了许多动物的特异功能和有益特性。对动物的一些特性,人们已经进行了有效的“仿生学”开发利用。比如,受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的启发,发明雷达、探测仪;利用鱼鳔原理,改装了潜水艇;利用蝇眼的构造,发明蝇眼照相机;等等。那么结合这些已知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动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探索。比如,结合海葵的摄食方式和原理,是否可以研发无污染、无公害的灭蚊和灭蝇器;利用猫科动物用爪捕食的原理发明、改造矿山机械;还有利用动物特有的语言以及产生这些语言的过程,来进行气候和地质变化的研究,从而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进行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工作;等等,从而促进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

四、利用“开眼界”板块,激发学生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思考和探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