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1 14:39: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教育的途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在实验教学中实施。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开展实验教学。那么,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接受一定的科学方法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刻领会物理实验中使用的科学方法。应该来说,物理学科的本质就在于物理实验,它是体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基础所在,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结合实际,启发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说对比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
(二)在理论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实施,就是应该在具体的科学理论知识中进行,它是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在领会到科学方法的提出角度以及解决途径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学习到科学方法。因此,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物理概念以及规律教学中,充分挖掘出科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从而让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获取科学方法。
(三)在习题讲解中实施。中学物理教学中,必然会有物理习题的讲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努力渗透进科学方法教育,这是因为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定的物理习题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物理知识达到理解的水平,并通过一定的习题实践,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在科学方法教育中把对物理问题的解决由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显然,物理解题训练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提高物理知识掌握能力与水平。
(四)在物理学史中实施。中学物理教学中,也会不时的穿插一些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思维,因为物理学史中必然会提到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些会详细介绍这些物理学家如何发现一些物理现象并做出解答的。因此,它将引导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某些物理现象,更好的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方法,还让本来较为枯燥的物理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那么,中学物理教学中就必须突破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制约,不仅需要一些逻辑性的教学方法,更要采用一些非逻辑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比如说直觉、灵感等,而这些很多都可以在物理学史中获得充分的材料。
一、以史实为佐证,让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意义
科学知识的构建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更新,实质上是科学方法构建的突破或创新运用。以物理学的构建为例,自伽利略创建了“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真实实验与理想实验相结合”的物理研究方法后,物理学科才得以形成独立的知识与方法体系,人们称之为“实验物理学”。伽利略开创的实验物理学,包括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它不仅开创了物理学科发展的新局面,而且在推动所有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物理学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了众多卓越的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过重要里程碑作用的实验,它们以其巧妙的物理构思、独到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心设计的仪器、完善的实验安排、高超的测量技术、对实验数据的精心处理和无懈可击的分析判断等,都是科学家创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与巧妙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佐证。
教材中知识与方法的阐述,其实质是物理科学研究过程的体现,所不同的是教材在时间与空间方面进行了高度浓缩,即直接围绕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思路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或解决问题过程、形成知识或结论这些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来展开阐述,而这些必要环节中的内容正是科学方法的精华所在。由于课程学习阶段的时间与空间环境的有限性,教材不可能具体详细的展现历史上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程内容渗透一些必要的史实介绍,这些历史佐证素材,它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或意义。
如“光的传播速度”,教材仅介绍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这个数值,然而这个速度值是如何测定的,教材只字未提。我们知道,光速的测定标志着物理测量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实验基础。光速的早期测定方法与原理并不复杂,所采用的设备也比较简单,其中的物理史实足以让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对于光速测定的物理事实的渗透教学,教师可以先介绍伽利略“两山头开灯”的测定方法,指出失败的原因是光传播时间的测定误差太大,然后结合图1介绍迈克尔逊“旋转棱镜法”的测定光速原理:旋转棱镜,当镜面从a转到b,B点恰好能接收到A点发出的光信号,那么光通过的距离为(2S+L),设棱镜的旋转周期为T,则光传播的时间为1/8T,周期T可以较精确的测定,那么光速。
显然,迈克尔逊与伽利略测定光速原理都相同,所不同的是迈克尔逊将光的传播时间“转化”为测量棱镜旋转的周期,而棱镜旋转的周期可以采用测量旋转频率的“累计法”来测定,而且B点对光接收的准确性体现了测量者那巧妙的思路与方法,由此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科学方法方面的突破。
二、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的内涵
在物理知识构建与技能方法介绍方面,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的思维方法。如速度概念的建构,教材就是利用“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与“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远”的“控制变量”的比较方法来认识运动的快慢,而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方法来定义速度这个物理量,从而揭示了运动快慢的本质特征,其中“控制变量”方法、“比值”方法就隶属于物理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再如在“探究浮力大小”实验中,其中就是应用浮力对弹簧“等效”作用方法(浮力实际没有作用在弹簧上)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就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而言,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或俯而拾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各种方法的内涵或实质,这样,学生在科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才会具有坚实的基础。如“温度与内能”课题中,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是本课题的重点,教学中应注重设计相应的测量温度的活动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但不能忽视温度计发明过程中多种科学方法的认识与领悟教育。教材虽没有涉及温度计的制成原理,但我们可以从温度计“利用可见液柱变化来显示不能直接观察的温度变化”来阐述“转化方法”的思想内涵,剖析体温计通过细薄的水银片来显示人体温度的细小变化的“放大方法”,指出各种温度计用来显示温度变化的材料必须是热线性材料以此来使学生领悟温度计设计制作中的“类化方法”。虽是一支小小的温度计,但它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或创新发明却有着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科学方法的认识或理解可以是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素材信息采用讲授方式来达成,但更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来领悟,做到“润物细无声”。
如通过“以托里折利实验来探究论证大气压值”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领悟“构建模型”这种思维方法的内涵,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或解决下列系列问题:
(1)我们已经测出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汞柱,试问,大气压的大小对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有什么影响·
(2)玻璃管与水银槽能否看做连通器·
(3)如图2所示,水银槽表面A点的压强与管内同一水平面B点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特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45-01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也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所以它是一门有着高度独立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关于人的思想政治立场和观点问题”,因此要尤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科学精神做武装,“以科学规范和方法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清楚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特征,才能够有的放矢,找出相应的科学化途径。
思想政治科学化特征表现为:第一,认知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它所揭示的道理和社会矛盾都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并以宣传真理、发现真理的魅力感召人心,凝聚力量,指导人们进行科学性的认知活动。
第二,实践应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将政治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人们才能够解决好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问题,而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真理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在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
第三,智力支持性。科学的管理决策以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资料和思想政治保障,同时还可以调节思想舆论和人际关系环境,以保证管理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这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管理决策的智力支持性,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同样可以带来现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教育必修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学校教育始终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课程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面貌和方向。
第五,知识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在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基本理论之外,还综合了心理性、行为学、教育学、管理学及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理论,从而成为一门独特的人文社会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通过科学的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认识科学化
教育事业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事业,担负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职责。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每一个人都要从思想上进行变革,高举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给人明确指明前进的方向,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对的一脉发展和继承,因此,“坚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我们要从根本上做到思想认识科学化。
(二)教育理念科学化
理念的科学化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灵魂所在。要正确认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基本问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时代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的待遇,确立育人无价和科学指导的教育理念,以学促思,以思导行,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人的行为与认知的科学武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内容方法科学化
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理论体系,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际效果。在新的形势下,要根据新情况和新任务对二者进行不断完善,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从思想入手筑牢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并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规范,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思想运动,提高公民爱国主义的思想觉悟,以高昂的主人翁姿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饱满的精神为实现高尚的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四)学科建设科学化
[关键词]中职物理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探索未知、发现真理、掌握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科学教育相对于人文教育来说,更侧重强调对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是由于科学教育在培养人才、塑造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科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乃至竞争能力,它也就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笔者认为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亲历科学过程,体验求实规范
科学教育是学生个体的科学再认识和再创造过程。因此科学教育就其认识过程而言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即遵循着“问题──假设──验证──理论”的探究思路。这样的探究思路总体上符合科学的求实规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而,问题在于学生以怎样的方式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在当前科学教育中似乎流行着一种以科学探究思路为线索的,称之为“顺杆爬”的科学教育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设计出最简捷、高效的探究路径,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听”“看”“思”为主要活动方式,追随教学设计思路顺藤摸瓜地观察、理解、消化、获得结论。虽然,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经历了所谓的科学探究,但这种从问题发现到假设提出,再到验证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设计好的探究并不反映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和高度复杂性;在这里没有挫折,无需反复;没有怀疑,无需争论;没有尝试,无需验证。它只是科学探究的形似,而没有神似。学生从中体验不到科学的求实规范,也不利于学生求实精神的培养。也就是说,只有亲历科学过程,才能体验科学规范,领悟科学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变革这种顺杆爬式的科学探究,变“看科学、听科学”的形式探究为“做科学、体验科学”的亲历性探究,让学生在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求实规范,领悟求实精神。
二、把科学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
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尽快培养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提高科学素质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创造性地研究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钻研教材、教法,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的教学,课程内容求精不求多,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对物理世界的直接体验。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应着重讲授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提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即“假设、演绎、验证和推理。”像讲故事一样使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抓住一些规律研究和一些概念的本质联系,使得学生加强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物理学中,有不少定律是研究几个量之间关系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而研究出来的,还有不少物理量的定义,如 ,
等,都采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抓住它们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规律的掌握。科学方法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摸清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1]。
三、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习题教学之中
1.精讲多练
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而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要通过学生参与解决新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具体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我们也可以说:“授人以鱼,不如与之同渔”。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研究各种题型,分类概括,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等训练,做到精讲多练。这也是我们从浩瀚的题海中摆脱出来的良策。
2.设计典型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尽管教师进行了生动精辟的讲述,但学生对于知识也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如果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在教学中有些习题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四、把科学思想、方法、态度、精神的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之中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观察和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好中学物理知识的一把金钥匙。“科学的本质是通过观察验证”。[2]强调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理论,既是科学教育自身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体验求实态度、求实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对物理课的学习肯定会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思想、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放大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以培养他们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智.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实施[J].辽宁师专学报.2004年9月第六卷第三期第50页
/
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分类;概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67-5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诚如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所言:“我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奖,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做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1]。
1 物理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
物理科学方法是指研究与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及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操作,它是科学方法的一种。它要求在严格的科学条件限制下,通过严密的观察实验(观察与实验方法),严格的逻辑推理(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方法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内各部分之间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由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形成规律性知识[2]。显然,这种规律性知识,有别于一般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并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科学方法,要求在教学中把“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来,向学生揭示科学方法,并直接向学生指明物理科学方法的名称,揭示方法的形式、特点、规则、作用、操作过程并说明原理。通过课堂显化教学,学生不断接受科学方法之熏陶,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与知识结构相并列的方法结构。该结构经过不断同化、顺应,最终与知识结构联姻进而形成完整、有序的学科认知结构,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借助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2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分类方式较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3种:
1)阎金铎教授[3]认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具体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或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第二层次叫逻辑方法,在上述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3种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等效法、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数学方法等。
2)张宪魁教授[2]将物理科学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程式和规律的常规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理想化方法、类比、假说等)、数学方法(经典数学方法、概率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突变数学方法等)等;另一类是非常规的方法,诸如直觉、灵感、机遇、猜测、失误、悖论等。
3)邢教授[4]把科学方法分为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使用的时空条件,学科方法又分为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依据思维方法的性质,思维方法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依照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科物理考试大纲的能力层级,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由此可知,前3个方面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后2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从数学与实验两个方面体现了物理学科能力的要求。据此并借鉴上文所述的分类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基于简单、方便操作的原则,我们将物理科学方法按如图1所示层次结构进行了分类。
3 物理科学方法中的典型方法概述
3.1 逻辑思维方法
比较与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逻辑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开始于比较,而为了使认识系统化、深刻化,必须进行分类。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一般地讲有3类比较:异中求同的比较、同中求异的比较、同异综合的比较。比较的作用在于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又是物理学研究中进行鉴别和测量的重要方法。
分析与综合往往同时应用、互相补充。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的方法。分析方法是以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客观基础的。研究力学现象时使用的隔离法,即是一种分析的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可逆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分类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等等。综合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从具体的方法来说,综合的方法有对称法、移植法、系统法等。
归纳与演绎是相互独立的思维方法,实际上也是辩证统一的。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有意识地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完全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大脑中形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或相互联系,来探索物理世界内在奥秘的方法。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有3种形式:理想模型、理想过程及理想实验。
类比是用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然后以此为依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也可能具有已知的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和规律。类比方法能够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路线,使研究工作少走弯路,类比方法是推出科学假设、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应用类比方法,可以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使之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假说是以物理事实和科学知识为根据的猜想。假说是科学问题过渡到科学理论的桥梁,对物理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科学思维,根据一定数量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理论,对未知的事物及其规律所做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一切科学无不是经过假说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新理论的产生,总是先以假说的形式出现。当物理假说被实验所证实或被理论所证明的时候,它就变为理论,变为知识,就不再是假说了。分子运动论、日心说、光的电磁说与光的粒子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等都曾是物理假说。
3.2 观察、实验方法
观察与实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切相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必须以具备现象和过程发生的条件为前提。物理观察是在既定条件下,以知觉物质及其运动中的物理因素、它们的形象、变化及其相互关联为目的的一种观察。物理观察主要依赖机体的感官完成。从效果的角度来分,有6种最基本的方法:整体观察法、局部观察法、现象观察法、过程观察法、特点观察法、印象观察法。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活动,必须通过创造、调控某种现象和过程发生条件的人工活动为前提。物理实验是以掌握物理要素及其相互间规律为目的,人为复制和调控物质运动的状态与过程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物理实验主要依赖实验仪器进行。学科层次的物理实验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模拟法、放大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累积法等。
3.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包括7个方面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方法有:通过理论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解决新问题;结合阅读和观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解题中从新颖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或解决方案;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3.4 数学方法
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数学对于物理学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也是物理学的思维工具。数学方法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简明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量分析、计算方法和逻辑推理等内容。数学方法把物理规律、物理图像与数学形式等紧密联系起来。在概念与规律的学习中,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图像法和数学定义法。图像法在物理学中广泛应用,有些规律用图像表示更形象直观、简单明了。用图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表达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学定义法有比值定义法和乘积定义法。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矢量的正交分解方法、运用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方法、解代数方程和解不等式、指数运算和数的开方(开平方、开立方)、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物理规律。其中数形结合,即数学式与函数图像的结合,成为问题解决中极为重要的方法。
4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关照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形式。那么,在习题教学中,如何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呢?
习题教学的目的是解决真正的问题,从心理层面上看,解决问题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它既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是利用主体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加工来自环境的信息。而学习则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丰富主体世界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信息加工,还是知识习得,都是一种思维活动,该活动过程是一系列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也必然是应用方法的过程。
上文已就物理科学方法分类以及典型科学方法进行了概述。在实际教学中,不必过分追求科学方法的名称,也不必区分物理科学方法与解题方法之差别。如:隔离整体法与分析综合法、微元法(元过程分析法)与微分法、极端法与极限法、等效法与替代法等等。图2反映了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中,物理科学方法所处的核心位置。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图2 习题教学的两条途径
4.1 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之一 ――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的视角,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同一个问题的教学策略。
例题1 一质点作初速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加速度突然反向,其大小变为a2,质点继续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同样的一段时间,质点恰返回至出发点,求加速度a1 与a2之比值。
解法1(分析与综合方法) 设质点以加速度a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段时间t,速度为v,位移为x1。质点在第2段时间Δt内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位移为Δx。质点在第3段时间t-Δt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回到出发点时速度为v'。如图3所示,在t+Δt时间内,a1t=a2Δt。综合全过程,由位移公式,得:a1t2+a2(Δt)2=a2(t-Δt)2。解得:a1/a2=1/3。
图3 质点的运动分析
解法2 (比较与分类法)将质点的运动划分为2个阶段,从时间及空间两个视角分析,冲量及功量分别对应其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有关物理量字符假设同上。由动量定理,有ma1?t=mv,-ma2?t=-mv'-mv。由动能定理,有ma1?x1=mv2,ma2?x1=mv'2-mv2。解得v'=2v,a1/a2=1/3。
解法3 (类比法) 由于加速度a2不变,则质点在时间Δt内以及时间t-Δt内的运动可类比竖直上抛运动,即视为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处理。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
a1t2+vt-a2t2=0。且v=a1t,可得a1/a2=1/3。
解法4 (图像法) 如图4所示,作出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于质点运动的总位移为零,对第2个t秒内质点的运动,图中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对应的位移相互抵消。因此,第1个t秒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第2个t秒内梯形面积所表示的位移大小,亦等于第2个t秒内3个三角形面积所表示的总位移大小,于是得到a1/a2=1/3。
点评 以上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答,不难发现,不同的解答策略反映的思维品质不同。类比法简洁,图像法直观。通过科学方法的对照,可以优化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知识并不能直接带来能力的提高,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通过方法的显化教学,知识通过方法转化为能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才是物理教学追求的目标。
4.2 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之二 ―― 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即通过改造原有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情境或所求问题,以构成新的问题的教学策略。
例题2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15页)如图5所示,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1.0×10-2 kg,所带电荷量为+2.0×10-8 C。现加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衡时绝缘绳与铅垂线成30°。求这个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图5 小球在静电场中静止
解析 带电小球在重力、电场力及绳拉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有:mgtan30°=qE。解得:
【变式1】如果匀强电场的方向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若保持小球位置不变,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多少?
如图6所示,作力矢量三角形。由图可知,当电场力qE的方向与绳子拉力FT方向垂直时,场强有最小值,即mgsin30°=qEmin。解得Emin=2.5×106 N/C。
【变式2】如图7所示,如果匀强电场是由一对巨大的平行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而产生的,已知小球平衡时至右板的水平距离为d,则剪断绝缘绳后,小球需经多长时间到达右板?
图6 小球受力矢量图 图7 平板间的小球
剪断绳后,因电场力及重力不变,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分运动的独立性及牛顿运动定律,可求出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分量ax。即mgtan30°=max。由运动学规律,有:d=axt2。解得:t=。
【变式3】 如图8所示,如果绝缘绳与竖直方向成60°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小球到达最低点时对绝缘绳的拉力多大?
图8 小球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
由动能定理,有: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绝缘绳的拉力大小为0.1 N。
【变式4】如图8所示,已知绳长为l ,如果绝缘绳与竖直方向成60°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小球向下摆的过程中,最大速度为多大?
根据已知条件,小球平衡时绝缘绳与铅垂线成30°。现从与竖直方向成60°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由对称性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速度为零(变式3的结果已说明这一点)。将小球在平衡位置时的重力与电场力合成,合力沿绝缘绳方向,小球运动之切线方向无力作用。因此,其切向加速度为零,速度有最大值,设最大速度为vm。由动能定理,有:qElsin30°-mgl(1-cos30°)=mv。解得:vm=。
点评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充分挖掘原题的有效资源,达到习题教学的最优化效果。通过变式,使学生感受和领悟问题解决中方法的魅力。矢量运算、分析与综合方法、等效方法、对称方法等的应用,教学中显化其名称、作用及特征,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5 结束语
现有的研究成果一再表明:物理知识必须经过迁移与扩展、等效与转化、类比与对比等途径才能转化为能力。方法是能力转化的核心,方法是通向能力的桥梁。物理课程强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对于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指出:“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的核心或者说全部就是科学方法。换句话说,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方法是属主观范畴的概念,科学方法只靠学生去悟,是很难有成效的,习题教学应显性地提出科学方法,感悟必须与讲解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冯杰.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张宪魁.物理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4.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1.刚入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四种类型培养模式,包括初中三年中专、初中五年大专、高中三年大专,高中四年本科。这些学生入学时就存在自然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见下表。
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校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开设了一些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的课程,比如《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概论》。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这些课程的课堂上都不听,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玩手机,有的做其他的作业。通过走访学前教育系任课教师,担任和科学类课程相关的老师普遍幸福感低下,上课没有人听。
3.临毕业存在的问题
在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令人震惊: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仅为2.3%和3.2%。
对于高中三年大专和高中四年本科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来说,临毕业时,其仍然存在严重的科学知识误区。例如:不知道“纳米”是什么;认为光速比声速快;认为电子比原子小。通过私下访谈,大部分本科大四和专科大三学生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有胆怯感与畏惧感。本科大四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时,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科学领域教学的,通常选择其他领域的教育主题。对于基础更薄弱的初中生情况更糟。可见目前这些“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难以承担幼儿科学教育之重任。
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出身原因
高中生大部分是文科生,高中时就是因为文科优于理科才会选择学文科,初中生情况更严重。在决定报考学前教育时,就是想逃避学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之类“难学”的课程,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用学这些课程。因此,学生进校以后对于理科课程的“有用性”存在疑问。另外,只有弹、唱、跳、画等艺术类课程内容的印象深植于学生心中,更促使他们淡化自然科学理论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学制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是“3+2”的学制,即首先高中毕业通过三年的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教育专业,进行两年的学习与教学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这样学制下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是社会所需要的“T”型人才。“―”表明幼儿教师不仅具有社会文化基础知识,更具有物理、化学、生物 、天文、科技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可见国外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靠前三年的课程学习积累。目前我国培养模式与国外不同,学前教育专业从高中招收的大部分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进行三年的专科或者四年的本科学习。在此学习期间,这些准幼儿教师没有时间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多地花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艺术技能、各幼儿领域教学法等方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T”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3.课程原因
自然科学类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来说,本来就以枯燥、难学、无用等名词出现,如果还采用过去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务必使学生越来越对科学课提起不了学习的内驱力。目前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大部分还是采用这种模式,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三、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上面分析的主客观原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1.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内在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状态。同时科学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说,科学教育是在幼儿好奇心的驱使下科学学习兴趣的启蒙教育。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缺乏科学学习兴趣的老师能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需要多方力量的协调和配合。一是学生群体内部寻找管理员利用自媒体手段,在QQ群、微信群里建立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和科学有关的趣味文章及幼儿学习科学知识重要性之类的文章。二是教师群体内部寻找教坛新星把课堂教学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消除学生对科学类知识学习的传统印象。三是校方经常邀请校内外科学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开设科普讲座,团委积极举办科技文化节,学前教育系进行科技竞赛等。这样通过三方努力科学兴趣的培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2.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科学探究能力,主动科学探究能力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即“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及“艺术性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探究本能的满足需要在科学领域落实和实现。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进行科学探究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所以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教会幼儿面对问题时要学会问为什么,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教会幼儿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一起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探究素养”。科学知识懂得再多,没有探究品质和能力,幼儿教师也是不能胜任幼儿科学教育重任的。“探究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一是校方把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以便学生观察、学习;二是教师增加科学学习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在各级各类实验室进行,如果有些无法实现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三是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同时做好科学类实训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8-03-15.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3-3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官兵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要把那种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增加教育的亲和力,充分发挥重视发挥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应该坚持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统一。尊重人的内涵极为丰富,它既包含对官兵人格、尊严的尊重,又包含对官兵需要、利益的尊重,也包含对官兵主体地位、创造精神的尊重。
首先,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与对自我人格、尊严的尊重具有同一性。尊重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会相应地得到官兵的尊重,进而转化为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尊重,这样既提升了教育者在官兵心中的人格形象,又可以为教育人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其次,尊重官兵的需要和利益,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体现。思想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与人的需要和利益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相关,解决思想问题不能局限于思想领域,对官兵需要和利益的尊重有时能够更直接更彻底地达到教育人的效果。
此外,对官兵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的尊重,能够调动官兵的内在积极性。使其由被动变主动,真正实现教育的教学互动,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同样,要真正坚持尊重人,也必须坚持教育人。尊重人与教育人虽然在要求上各有侧重,但二者必须相互支持、相互渗透、有机统一。要更好地教育人,就必须尊重人。只有坚持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全面的“四有”军人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思想教育过程中的渐进性、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促进广大官兵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把握培养目标的层次性。以往有些教育不论干部战士还是党员群众,在教育目标上都搞“一刀切”,不是目标定得过高,就是定得过低,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层次区分开。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由党的总任务和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就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既要不忘根本目标,又要针对各次教育内容,切实制定出具体目标,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二是把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区分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四有”军人,在制定每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要从每个阶段不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做到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三是把整体目标与层次目标区分开。不同单位虽然担负不同的任务,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因此确立教育目标,在紧扣战斗力这一整体目标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区分不同的层次目标。
第二,把握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以官兵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又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做到有序衔接、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贯彻“精炼管用”的原则,必须紧贴本单位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做到有增有减,有合有分,抓住官兵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和盲点问题分层次进行内容选择。
第三,把握官兵思想的层次性。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改革开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冲击很大,部队官兵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把握广大官兵思想的不同层次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注重协调发展,采取显性和隐性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隐性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次随机的聊天;也可以是精心营造心理环境或军营文化氛围;还可以是精心组织的各种娱乐竞赛等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人的精神转化,就不能一味的进行显性教育,而要注重人的协调发展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管理中、融入到环境中去。
首先,要加大教育中的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占领建设好文化阵地,用健康的消费文化、传媒文化、网络文化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让广大官兵在这丰富多彩的社会阵营中,产生欢乐愉快的情绪,激发积极向上的因素,培育民族自豪感、集体意识和时代感,增强教育的愉乐感,延伸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促进广大官兵的思想认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注重教育的感染性。建立感情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利用感情的力量,寓理于情,使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保持信息接受的开放状态,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兴奋的情绪,在受到感染的同时,能够自然地接受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自觉增强与教育对象的感情,赢得其信任,教育者所采用的方法能够贴近部队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典型引导、人格感化;把握环节、突出重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尊重官兵的人格和个性,通过真理征服力、感情的打动力、事实的说服力,教育和引导官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ly
WANG Shan[1], ZHANG Jing[1]
([1] Naval Submarine Academy Collaborating centers, Military Academies and Training Department, Qingdao, Shandong 266000;[2]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l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eople-oriented,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ty, target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ly
1 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那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的理论武器,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和建设方向。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由此可知,理论一旦结合实际将会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实际教育生活中实践这种理念,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作为主体和目的,而不仅仅是教育的客体和手段,把他们都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结果,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内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者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性,全面客观地认识受教育者,并用信任的眼光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一样也具有主体性,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与教育者进行交流,从而影响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呈现为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态势。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像受教育者思想接受活动的发生,没有需要接受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表现不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和满足其内在的需要,并由此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2 探索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教育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停留在原地的教育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科学,那么其内在品质就需要保持与时俱进,就需要创新。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的范围很广,涵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论述进行科学研究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产生的重要作用。
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也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快发展和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进行理论研究,就是要研究马列主义在中国当代的新发展,使马列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不断灌注到人们的头脑中,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如果只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那还不足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因为任何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经受实践的检验,并为实践做指导,在实践中发挥效用。所以,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还需要加强实践研究,认清实践的背景,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只有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统一,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加强教育者队伍水平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志指出“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队伍建设,对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并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面对相互交错的意识形态及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系统,而这个教育系统需要通过教育者多元化的培训和教育来实现。所以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水平建设,不断创新方法,在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优化队伍结构,促使每一个教育者全方面都有所加强和提高。
3 科学管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
就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而言,管理是一种手段。较之其他手段,管理有更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因为它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和条例制度,能综合运用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的行动和做法有明确的规定,并可以采用各种奖罚措施来保证落实,这恰恰弥补了其它教育手段的不足。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建设,成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紧迫任务。
将管理手段落在实处必须发挥领导主体性,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领导者和组织者作为教育主体,应加强领导,发挥自身主体性,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确保各项决策全面实施。加强领导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精神动力,而且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地展开。所以,加强领导,发挥领导主体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方向,起到凝聚作用,能够鼓励人心,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同时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