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8篇

时间:2024-02-08 15:56: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

篇1

【关键词】经济金融;投资;效果;实证分析

对于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即主要从资金来源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影响。对产出(Y)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资本投入(I)由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形成,劳动投入(L)由就业劳动力表示,由于产出主要由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决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对产出影响的关系,可以用函数Y=f(I,L)表达,构建投入与产出的线性随机模型,运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0年度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固定资产投入对产出的影响。

一、构建投入产出的线性回归模型

在此讨论不同资金来源的投资效果,对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即包括财政资金(E)、银行贷款(B)、利用外资(F)、自筹资金(W)、其他资金(O),构建投入与产出的线性随机模型(1)。为利于做弹性分析,并减弱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在此对模型数据取对数。面板数据为宽(截面个体较多)而短(时间观测期较少)的形式,一般设置变截距模型(可经过F值检验)为宜。T表示时间序列观测期数,N表示横截面个体数。β为资金来源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影响的程度;γ为劳动投入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示劳动投入对产出影响的程度。模型(1)解释变量个数K共6个,变量取对数的系数为投资弹性,为对产出增长率贡献指标,即单位投入增长率带来的产出的增长率。C为常数项,反映了(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外)依个体或时间而变的各种因素对产出影响的期望值;Vit为随机项,反映依时间和个体而变化的随机扰动因素对产出的影响。?i为依不同省区个体而变的变量,比如区域资源、区位差异、市场差异、产业差异等方面;λt为依不同观测时间而变的变量,比如技术进步、危机冲击、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弹性分析

(三)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的比较分析

三、模型回归结论及启示

1.发挥财政投资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财政资金的投资弹性表现为负向的影响,财政投资边际效果比较差;但从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期来看,财政投资边际效果得到改善,财政投资对宏观调控有较好的作用,宏观调控可以适当运用财政政策。几点启示:一是要以财政投资为先导优化产业结构。财政投资直接拉动投资需求,而且还可以对供给进行调节,尤其相对于实施货币政策的优势是,对治理通货膨胀有积极的效果。二是财政投资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在缓解交通能源等瓶颈后,要增加教育、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财政资金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对有限的财政投资,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推动科技进步,维护经济稳定安全等方面。

2.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贷款的投资弹性在统计上不显著,但金融危机前后投资弹性有所上升。尽管商业银行在重组改制后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贷款对固定资产的投放也有良好的回报,但银行贷款的高回报可能来自其他投资主体的价值转移,并没有向国民产出传导,表现出贷款对产出的投资边际效果不够好。几点启示:一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效益与社会效益存在分离的状况,这是由于贷款资金还缺乏市场选择机制,因而要充分运用金融市场的价值规律,促进资金合理定价和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从近期看,央行要及时调息以结束通货膨胀下的资金负利率,抑制因资金价格扭曲衍生的信贷需求;从长期看,则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信贷资金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引导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二是要优化信贷区域投放。信贷投放要向资源优势地区倾斜,推进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要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倾斜,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要调整信贷行业结构。信贷投资重点要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有关产业和行业,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倾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对利用外资要实行优化选择

外资的投资弹性统计检验不显著,对产出的投资边际效果不高,但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却很高;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资的投资边际效果出现下降。外资的效果较低与回报较高的矛盾,反映了外资不仅对内资已经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可能存在外资带着丰厚的利润撤离,外资对中国经济开始呈现消极负面影响。几点启示:一是利用外资要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随着我国资金供给从严重短缺转向相对过剩,外资以超常的能力和优惠的待遇,或者是抢占市场的垄断利润和高回报领域,或者是转移高污染产业和落后技术,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降低;而国内资金由于受到外资的挤压,缺乏好的投资项目和渠道,大量资金流向了资产泡沫投机。因而对外资要实行结构性的选择,积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二是要注重引进外资的实效。合理利用外资是开放经济的标志,外资进入能够提升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要提高引进外资的科技含量,推动生产要素向高效率产业转移。三是尽快收回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超国民待遇”,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在当前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要抑制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尤其要控制短期投机资本的“热钱”大量流入,避免流动性过剩的通货膨胀风险。

4.完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

实证分析表明,自筹资金投资效果较好,即使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自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在上升,这是因为自筹投资遵循市场化选择规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提高投资效果的正确途径。几点启示:一是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垄断市场。把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及金融服务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引导民间企业的实业投资,把国内民间投资需求释放出来。二是加大对投资创业的政策支持。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社会信用缺失的制约,优化投资创业的市场环境,完善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政策措施,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三是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投入,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吸收、技术引进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经济学(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82-129.

[2]威廉.H.格林(Willian H.Greene).计量经济分析(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190-209.

[3]巴蒂H.巴尔塔基(Badi H.baltagi).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分析(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10-71.

[4]单克强.我国资金投入对产出影响的探讨[J].海南金融,2011(11):8-10.

作者简介:

篇2

一、 项目后评价开展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在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中项目后评价,其作为重要阶段,起到着重要的作用。项目后评价主要是为后续类似项目投资决策服务,也是投资人对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手段。总体来说,做好项目后评价,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吸取教训,在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提高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要点4

(一)成立专家评价组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前,要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点,成立专家评价组。此小组要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牵头,由内外部专家组成,包括咨询工程师、技术人员、规划单位、实施单位而等。若条件允许,外部专家人数要高于总人数的一半。此小组主要负责开展后评价报告现场调查与评价。

(二) 明确后评价流程

若想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明确后评价流程,有着必要性。后评价流程如下:1)做好评价前准备工作;2)编制分项自评价报告以及后评价报告草案;3)组建后评价专家组;4)开展专家评价;5)给出评价意见;6)编制并且上报项目后评价报告;7)应用后评价报告等。需要注意的是,后评价报告要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前期与具体实施环节的总结与评价,包括投资决策、前期准备、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等;2)项目绩效以及影响评价,具体包括项目开展后的效益情况,包括技术、社会、经济等;3)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能力水平;4)结论与经验等[1]。

(三)编制后评价指标要素与定量评估表

在开展专家评价时,需要用到后评价指标打分表,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后评价结果的影响,使用量化数据,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在设计打分表时,要按照后评价内容,明确打分项目点,按照项目特点,进行权重赋值,采取对比法,来明确项目点的评分档次。通常情况下,打分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标实现与可持续能力后评价(权重为25%)、项目过程后评价(权重为40%)、投资项目经济技术后评价(权重为20%)、投资项目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权重为15%)。

(四) 注重单项投资后评价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评价人员要做好单项投资项目的全面评价,比如单条生产线设备,包括更新改造项目中的设备、总体投资项目中的单投项目等,需要做好后评价工作。若为制造型企业,单投表现在生产类设备,在评价时,可以由投资部门牵头,按照后评价流程,开展后评价,重点评价设备利用率、工艺技术的合理性以及先进性等。

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设计方案

某企业运营项目,采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进行项目评估,主要分为目标、过程、效益、影响、可持续化性,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业务发展,逐渐暴露出各类问题。基于此,提出基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原有体系,重新构建后评价体系,以达到企业项目后评价的要求。

(一)后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

在设计后评价指标时,基于提高项目的EVA角度出发,将影响EVA变动的因素逐层划分,从中挑选关键因素,进行指标分解,将以BSC理论为基础的后评价框架和EVA分解相互结合,以明确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标实现的因素。经过改进后的后评价体系架构包括项目贡献评价、客户发展、运营建设、投资决策评价,与原有的评价体系相比,其获得了以下改进:1)在评价框架方面,BSC能够更好的配合企业战略;2)在指标体系方面,基于EVA因素分解法,能够明确目标影响的具体因素;3)在评价方案方面,在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五维度方法基础上,按照业务发展实际,对各类侧重点,进行针对性评价[2]。

(二)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新评价方案,其指标体系如下:1)价值贡献。在进行传统业务评价时,进行项目ROIC评价,使用IRR与投资回收期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传统指标;在评价新业务时,使用收入份额与在收入增长率等指标;2)客户发展。在进行传统业务评价时,使用用户满意度与用户离网率等传统指标;进行新业务评价,使用市场份额与用户增长率等新指标;3)高效运营。使用资源利用率与网络覆盖率等传统指标,进行传统业务评价。使用工程建设质量与单项目能力造价等新指标,评价新型业务;4)决策支撑使用收入完成与效益目标偏差率等传统指标,评价传统业务;使用用户发展与收入增长等新指标,评价新型业务。

(三)实施效果

通过分析项目运行各类指标,看其是否达到投资建设预期目标,从客户满意度、建设成本、运行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分析项目建设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经过改进后的评价体系,对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合理拓展企业新业务,有着积极的帮助。BSC为企业项目后评价,提供了不错的借鉴经验。企业可以结合业务实际情况,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角度出发,分解战略目标,细化战略诉求,来制定评价方案,以发挥后评价的作用[3]。

篇3

然而,具体的项目后评价依据项目本身、行业类型、经济走向等各项因素的变化而各异。众所周知,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其因具有显著特性,诸如军工产品特事特办而程序上显得不为规范,国际形势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等,显得市场前景不易估量,政策性因素较多而导致项目间断性频发等等,都会使其成为一项特殊的投资渠道。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军工企业对该项投资的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指导意义跃然纸上。本文中,就基于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进而做出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新畅想。

一、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简述

(一)理论概述及行业投资特点分析

投资项目后评价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实际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军工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其大体包括两种方面,具体包括军工企业新固定资产的引入购进、立项建设或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一种投资行为,其中,基建投资及更新改造因其重要性而成为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军工企业的投资主体可具体细分为政府投资、政府补助及自筹资金三个大类。三类投资主体对固定资产的适度投资,不仅能够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及优化升级,还能对保护环境、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做出巨大贡献。

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因其项目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及较大的投资风险而具有单一性、前沿性及经济效益、项目进度等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军工企业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各自特点及融合角度加以一一分析,才能使其项目后评价工作真正地展现出其实际存在的价值,并在军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效能,从而实现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使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以满足军队两化的复合型发展趋势。

(二)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行管理现状分析

2011年国防科工局提出以有效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服务及审批质量,加强行业项目全程监管的管理模式为军工企业现行投资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科学性的方针指导,其重新制定及补充修订的相关执行规定切实地对投资项目的初始设计、实施调整及后期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整和归位,再有,相关细则的出台也为军工投资建设方式、招投标技术监管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切实地法律保障。

然而,为了使军工企业、国防建设达到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与国家整体安全和全局性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水平,光靠盖个房子,买个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切实主抓军工企业的核心能力,依据建设目标及投资政策,在能力建设业务管理流程及科研管理流程方面做好重新地分工调整,才能便于军工企业在项目建设及方法研究上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未来目标。

二、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管理要求

军工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按现行准则提出了以下七方面的具体管理要求:

第一,总体纲领:项目后评价的总则要求相关人员始终坚持以独立、科学、公平公正及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对适用于自筹和国家拨款两种方式形成的专项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责任分工:针对该行业专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特殊性研究分析,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诸如专项投资的相关领导小组,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基建管理部门等的特有专业性管理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部门间各尽其职的前提下,通过部门的联动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开展。

第三,目标选定:行业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涵盖范围较广,领导们不需一一进行项目后评价,其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将新技术、高精尖仪器等对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本身具有较大政治、军事、经济影响的建设项目定性为项目后评价的合理目标。

第四,工作实施:针对选取目标,采用立项阶段、准备阶段、贯彻实施阶段、竣工及试运行阶段的分段、分期阶段性指标考评,其具体指标包括技术、财务、管理、环评等综合能力指标,并在考评后形成各专业阶段的总体报告。

第五,操作流程:固定资产投资小组应在确定后评价项目后,基于职能部室提供的原始素材,编制专业阶段及综合阶段的评价报告,后经领导小组审查,综合评定出具项目后评价的效果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六,报告要求:在编制报表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单一的做出相关数据的列报,还应依据对比性分析、先进性分析、经济性分析及适用性分析等,以实现对项目工程总体实施情况、投资监管状况、质量、安全状况、实施创新情况等相关方面的逐一报告,并针对报告的出具,提出相关类似项目的后续实施对策及建议。

第七,成果应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后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出具报告阶段,应将其列报成果,包括经验、教训、建议等应用于后期的相关领域,并对实施效果较好的具体部门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部门限期改正,另要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部门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奖惩并行,恩威并施,才能使项目后评价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现存不足

“九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的相关投资力度,并更加注重了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现阶段,虽然投资力度增大,投资渠道增多,但在军工企业中,仍存在“重视审批、忽视监管、忽视评价”的普遍现象。

当前,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中,已经在项目审计、验收等具体环节进行了有序监管,但对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关注程度依然不够,另外,项目后评价的建立及工作落实往往流于表面而远远达不到其建设的初衷。现行的项目后评价包括全过程、效果、效益及目标评价三大方面,企业领导层应当针对上述管理要求制定宏观性及微观性的评价指标,并切实地贯彻落实,才能为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一分力量。

军工企业在投资项目后评价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拖期现象尚存。近年来,在对军工企业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跟进中,普遍发现拖期问题依旧存在。一些新进项目由于征地、拆迁困难,组织实施力度不善、设备引进受阻等问题导致建设进度滞后,如若不采用有效措施,拖期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还会滋生反复出现的增长苗头。

第二,工作进行受阻。对于在完成项目论证体系性及规划性的资料采集工作中,存在部门项目及具体职能部门上报较迟等问题,另外,项目后评价应注重体系化论证及项目论证申报等多个方面,不能把精力集中于一处而顾此失彼,造成后续工作的进行受阻。

第三,管理不规范。据有关部门对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情况上看,组织实施存在不规范性,集中表现为招投标违规,擅自调整在建方案,转移、挪用项目资金,挤占项目成本费用等具体方面,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部门单位与严格执行规范管理的具体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四,前期论证不深。调研不充分、论证不足、缺乏多方案比选、建设周期不合理、安全距离不够、政策传达不及时、前期工作不主动,部门沟通不善等都是影响项目后评价工作前期工作的质量问题,我们应始终贯彻落实集约化发展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前期的论证更加深入,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五,工作态度不认真。有的单位申报没有按照新要求编写,有的申报不仅没有统筹规划,就连基本的形式都做得不到位,更有部分单位列报的是没有经过审核的过程稿,其中还会出现明显的数字合计错误等,如果这样,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的。

第六,工作安排不均衡。在工作的安排上,存在年度中期的二、三季度加班加点集中进行立项和项目可行性审批工作,在年度后期普遍忙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现象,这样地高强度集中工作,不仅会造成工作人员身体上的吃不消,还会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使其实际工作流于形式而不具有执行力。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军工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企业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一一突破解决,才能实现军工行业的智能性转型升级。

四、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体系构建

针对现存问题,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企业内控,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及项目后评价,进而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范实施。在构建项目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财务指标与可持续性指标三个角度的总体构建,其具体如下:

(一)技术方面

技术后评价依据项目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及后续的投产运营阶段的技术评价。

在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后续评价阶段,具体的技术指标会因项目的差异性而各有突出。但是,相关领导要对项目所施行的技术因素,如适用性、先进性及采用该项技术所带来的技术革新等影响做出判断,就要依靠项目后评价中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如提高了抽样样品的合格率、提高了进度指标等具体寻因究果,最终通过指标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做出纠正革新、继续采纳等相关重要决定。

(二)财务指标

无论各行各业,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对军工企业专项固定资产项目投产后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与前期预测中的效益水平应进行综合比较,以达到定量分析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效用,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从财务指标的可控分析出发,提高军工企业的项目投资效益及决策管控水平。

在财务指标评价方面,企业应着重突出以下三项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资产持有程度,还能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无论是在立项前还是项目后评价中,其都居于关键地位。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前期着重指标的能力性分析,后者在于指标实际完成的执行后续分析,二者分析的实质内容有所差异。

(2)前后对比指标。项目后评价本身就是基于立项前及项目实际完成后的相关比较分析,因此对于主要指标的选定应特别注意,以便后期能合理、有效、可比地进行前后指标的对比落实。

(3)综合效益指标。在进行项目后评价前,应对重要项目及关键指标赋予其所占权重,并依据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总价值审核评定分析,进而提出全面的建设性意见。

(三)可持续性指标

可持续性不仅要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进行考量,还应从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国防角度、风险评估等各个角度加以分析。

譬如:自然环境应着重分析项目开发区域内水质、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变迁对项目的实际影响程度,现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性地高度关注环保问题,所以,该指标的项目后评价对项目环保有效性提出可供参考的指标依据。另外,对于军工企业而言,其国防工业能力、军需储备能力、军队战斗能力及突发事件应变能力都是列为首位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对于上述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国防军需的可持续性、项目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都应做好风评工作和项目后评价。这样一来,既能对军工企业的专项固定资产投资评价做到了可持续分析,还能全面地贯彻了国家在发展方面强化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从而实现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五、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在军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构建后,应着重强调其具体应用研究,在这里,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模型的建立,以供实际应用时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再结合模型中方法的选择,以达到项目后评价的综合执行。

(一)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在上述项目后评价的总体框架构建中,多次提到众多因素,那么,在实际方法的应用中,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计算不失为一项应用的关键。在方法的实际运用中,首先,进行层级构建分析,将具体的项目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进行具体层次划分,以便清晰明了地开展后续工作。其次,建立判断性矩阵群,针对层级模式,将上一级指标与下一层的相关指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等级评定。最后,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将数学的矩阵模式与企业中的关键指标相结合,进而综合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后评价设计中技术、财务等各项关键指标。

(二)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综合评分计算

这种方法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是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将不易定量的因素量化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因为军工企业有其行业特性,所以投资项目后评价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中,其往往会因为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及掺杂着过多因素而受到实质性影响。因此,单一采用上述权重方式不宜全面考评各项指标,而采用两者的紧密配合,综合分析应用,才能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既实现了涉列指标的全部量化,还实现了评定指标的综合审定,从而巩固了评判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六、结语

篇4

一、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益审计开展较少。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审计的新课题,评价指标多,需要综合的知识。目前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绝大数是事后审计,审计金额大,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市场较为复杂,容易滋生违法乱纪现象,客观上使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难以开展效益审计,为固定资产投资作出相应的评价。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基本上是事后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但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事后审计,侧重于工程决算审计,对财政资金未能实行全程监督,为审计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固投审计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现阶段,随着政府投资的日益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重、对象多、时间紧,而县级审计机关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难以满足综合性强、层次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主要定位在核实工程造价、防止工程高估冒算及损失浪费等方面,对于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的较少,服务宏观决策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审计质量不高。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加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起步晚,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不够,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未形成有机结合。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受审计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注重工程造价审计,忽视甚至不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蕴含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给审计留下了死角。实践证明,只有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审计监督的盲区,提高审计质量。

二、稳步推进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积极推行效益审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要从真实、合法审计逐步转到效益审计上来,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格的适用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益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检查投资项目对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推进。

2.探索投资审计关口前移的方法,积极开展以重点项目为主的跟踪审计工作,促进提高资金效益。关注投资论证、立项、设计、招投标、监理、隐蔽工程签证和工程决算等环节,对立项论证、工程设计与预算、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计,及时对项目实施中的监理结论、隐蔽工程签证、主要材料的市场采购、部分已完子项目工程结算等关键环节进行事中检查,建立资料库,保存相关局面资料和影像资料,为今后的决算审计打好基础。

3.引进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审计经费;二是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中介组织招聘优秀人才。通过脱产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财务管理,又懂工程造价,而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熟悉政策、法规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整体提升审计队伍的业务实力。

篇5

>> 推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实证分析 影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因素的实证分析 广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 开发性金融助推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机理分析 石家庄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 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 新疆各地州固定资产投资效益DEA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析 “十五”以来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类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房屋销售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贷款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税率降低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DID实证分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2]44号.

[8]王志忠.更大力度实施技术改造 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N].新华日报,2015630(15).

[9]赵静扬.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率约50%[EB/O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TIAN Ping

(Finance Department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442000, China)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步骤;存在问题

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征

固定资产投资是和固定资产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质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它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车船飞机购置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和更新改造等形式来实现的一切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不能单纯地说成是建设单位,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上述所有单位在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审计的对象或客体。

2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步骤

2.1 拟定审计计划。

2.2 组织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

2.3 制订审计计划,进驻审计现场。

2.4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实施项目审计。

2.5 交换审计意见,达成共识,拟定审计报告。

2.6 编制并完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项目审计终结。

3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3.1 前期文件审计

(1)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2)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3)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3.2 当期固定资产审计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数进行比较,以便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将此比率同上期数进行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的错误。(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将此比率同上期数进行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错误。(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额。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并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3 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

(1)审查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是否合理、合法。主要应查明所确定的购建项目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资金来源是否合法。(2)审查固定资产购建合同是否严格执行。主要应查明购建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其中所列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计划要求,价格是否合理,合同的条款是否严格执行,有无违反的情况。(3)审查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是否符合规定。主要应查明固定资产购建的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非法行为。(4)审查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主要应审查有无闲置、未使用、不需要或不按用途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和追究责任。

3.4 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审计人员应调查被审计单位有无已完工或已购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因改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多余或不适用的需要进行处理的固定资产,如有,应作彻底调查,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同时,还应调查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的购建启用及停用时点,并作出记录。

4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5 结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投资项目审计与行业性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绩效审计,把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建成后的营运状况和实际效果相结合,把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对财政资金使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评价,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为审计重点,推行常规审计与绩效审计、问责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促进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一、创新固定资产投资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该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

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本着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些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

要尝试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账项基础审计向账项基础审计、管理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相互交叉和并存的审计模式发展。要积极推广和运用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

目前,粗放经营、粗放增长、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在经济生活中还比较普遍。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政府性投资效益和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关注资金的分配结构、使用效果。要大力推行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工程审计和远程审计,以及利用现有的投资审计软件、模块,加快建设项目基本资料库、固定资产审计法规库、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案例库建设的步伐,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尽快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手段现代化。

三、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审计署审计工作5年发展规划提出: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开展投资效益审计,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比重,以期尽早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的目标。审计工作要围绕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不断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为宏观调控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3日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概念及内容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含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1)审计对象的宏观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必须要有宏观意识,即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通过大量的微观审计,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促进宏观调控,保证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涉及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更重要的是涉及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因此,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审计投资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政策,还要审计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

(3)审计过程的阶段性。国家建设项目周期较长,从一两年到十来年不等。为了及时、完整的反应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建设项目管理等情况,审计机关需要分阶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一般分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项目在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4)审计技术的专业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是一个专业技术型非常强的综合过程,涉及很多不同的专业,如经济、建筑、财会、计算机等,仅仅建筑专业又涉及工民建、公路、铁路、水利等几乎所有的二级专业。因此,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除了审计资金活动外,还要审计其他与建筑有关的行为。

(二)固定资产审计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建设项目在建审计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使用的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的审计。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审计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基建拨款审计、基建投资借款审计、其他借款审计、项目资本审计和项目资本公积审计。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备建设到正式开工前这段时间的工作内容所进行的审计,包括投资立项审计、设计(勘察)管理审计、招投标审计等。建设项目在建审计是指对建设项目从正式开工到竣工验收前的建设实施阶段的内容进行的审计,包括工程管理审计、工程监理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对已经完工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情况、试运行情况、合同履行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实施的审计。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一)可以为政府完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可以加强对于政府投资活动的监控,通过对于项目立项、论证的事前监督,可以提供关于投资项目效益的重要信息,促使各级政府在投资活动中慎重行事,经济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

(二)可以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通过对于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保证公共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并保证投资资金运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可以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的经济责任,约束对于政府投资权力的滥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经济犯罪、反腐倡廉。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管辖权混乱。审计管辖是指审计机关确定各自审计对象的范围划分。确定审计管辖权的范围,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可以使审计机关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增强审计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国《审计法》第28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同时规定:“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但这个授权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执行。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资金和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到地方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对于这样的项目,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一般无法实施审计。最终导致许多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最后“无部门”来审。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利不集中,审计机关的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交通、城建等行业的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实行监督权力受到限制。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窄,审计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对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投资越来越大,但从审计项目占应该审计项目的比重或审计资金占应该审计资金的比重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比重较低。存在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审计机关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审计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审计内部缺乏资源整合的动力,一些审计审计机关有能力进行审计,也有可能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终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的审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注重查错防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关注效益审计;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更有意义。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1、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计算机的应用与计算机在财政、金融审计中的应用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处于滞后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投资审计管理和投资审计现场技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也很匮乏。

2、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机关懂财务的人员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瓶颈。国家审计人员属国家公务员编制,其报酬相对固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改进建议

(一)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在投资项目设计任务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之后,有关部门审批之前,,邀请审计人员参加,实行跟踪审计。采用这种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的方式,能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与风险意识,提高审计的约束力。审计部门间接地参与了投资决策过程,这不仅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反而会增强审计威信,提高审计地位,更好地达到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目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制定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法规。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应尽快出台比较具体的审计规定与处理标准,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审计法虽然对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审计程序等有相应的规定,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说缺乏适用性。尽快出善的投资审计法规,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完善有关的法规,才能加大对投资决策部门的制约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审计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三)审计机关内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在相关的准则、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尤其需要通过内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突出重点并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发环节,要把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关口”,即立项决策关、勘察设计关、招投标关、合同控制关、施工过程控制关、竣工验收关、监督检查关等,在各个“关口”设计必要而合理的审计程序,配备充足的审计力量;2、在审计中,在实施主审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审计小组成员、外部专家工作的督导;3、对审计结果严格实施“三级复核制”。

(四)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基于此,应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并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已具有的审计规模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与法律人员、调查人员构成比例,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与其他专业的审计不同的技术性,搞投资审计,不懂工程技术是行不通的。在审计机构人员编制有限的条件下,审计部门可外聘一些基建工程人员,在社会上形成稳定的审计网络与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波,丁国瑾.关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2]郑红霞.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研究.现代商业,2014.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