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学影像技术优势8篇

时间:2024-02-08 15:55: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学影像技术优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影像技术优势

篇1

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摆,我认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还所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思想、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为老人、职工提供服务时,还没有彻底转变思想,仅仅按照工作的基本要求去做,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服务员,去主动服务。

二、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工作过程中,对重点问题、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敏感,有时还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三、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

在对伙房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自己缺乏专业的眼光。对领导要求和制度落实上只浮于表面,没有跟上监督、检查。

四、业务不全面,仅局限于自己负责区域

作为养老事业的工作人员,对其他科室的业务不了解,不能够对外界做好宣传和服务。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从以下几点整改,并保持长期查问题、抓落实。

一、树立创新意识

决不能再延续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工作节奏,决不能再延续不实不细的工作方式,下一步在工作中打开创新的路子,抛弃“以前怎么样”的思想,大胆创新。

在膳食工作中,学习借鉴好的管理方式,学习好的创新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工作模式,整改以前的懒惰心里,用新理念充盈头脑,新方法活动手脚,作出新的动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二、抓落实、抓深入

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贯彻落实领导要求和集团各项制度时,要有盯上靠上的劲头、要有扎实深入的精神,切实将要求执行下去,将问题解决好,将认真贯彻始终。

除了落实好,还要深入好,在深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学习集团各项制度和餐饮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按要求抓好落实,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的操作,要及时整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早排查出来,杜绝问题扩大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抓重点、抓效率、抓深入。

三、提高风险意识、忧患意识

工作中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膳食中的安全操作、食品安全都是关系到职工、老人的人身安全,都是关系集团的整体利益。按要求,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操作规程、食品的储存,食品的采购入库做好把关,要充分认识到不起眼的小事都容易酿成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敏锐性,一刻也不放松。

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热情,提升业务本领

工作中杜绝松松垮垮的状态,要有能打能冲、敢闯敢试的心态,落实工作彻底,不拖、不靠。在为职工、老人提供服务时,要及时、主动,要有头有尾,以职工和老人满意为工作标准。

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构建与完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5-01

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对医疗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学影像专业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正确使用与维护医学影像仪器设备,减少故障出现几率,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构建和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医学影像工作的效能。笔者在综合本地多家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构建情况的基础上,就医学影像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展开详实的论述。以期对自身工作形成有益的引导,为我院医学影像领域工作贡献最大的力量。

1 所用材料及方法

笔者对本地区多家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汽医学影像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出现原因,也就构建和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措施加以探讨。

2 调研结果

笔者所调研的医疗单位都极为重视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工作,重视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转率超过96%,有效发挥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价值。但也有部分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设备存在故障,需要做进一步的检修与保养,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3 讨 论

总体而言,本地医疗单位中医学影像服务平台仍有不尽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一是有些医疗单位所具备的医学影像设备存在故障,未全面发挥医学影像设备应有的效能;二是部分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工作技能有待提升;三是部分医院缺少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从外面聘请;四是医学影像设备使用与维护方面存在“以养代修、被动检修”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广大医疗单位应采取可行性措施,完善已有医学影像服务平台,实现对医疗单位整体工作的有益推动。简要概括如下:

3.1 领导予以重视 医疗单位领导是机构整体工作的管理者与引领者,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工作的开展也起到决策与推动作用。近年来,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设备也综合了电子及机械领域的先进技术,具有种类多、型号新、自动化的特点,对设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正因如此,医疗单位领导确定医学影像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时,应选用思想过硬、技术过硬、讲奉献、有责任心的员工来担任。做到有专业人员操作设备的同时,也有专业人员保养与维修设备,减少故障出现的几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化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设备使用及维修成本。

3.2 正确使用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是极为精密和贵重的仪器设备,对相关操作人员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正因如此,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对设备的运行原理、结构、性能、特点、规格、操作常规、安全防护等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做到专人使用医学影像设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定期的保养与检修。在日常工作进程中,设备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需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当发现医学影像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向上级领导及相关人员报告,唯有在查明事故原因并排除故障的情形下,才能将医学影像设备再次投入使用。

3.3 实施平台保养 保养设备是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将设备故障隐患消除或降低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为构建并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应在平时做好如下设备保养工作:一是做好清洁工作,对机房做定期的除尘和去湿处理,从而保持整个机房的整洁与恒温;二是对医学影像设备做定期检查,涉及到设备旋钮、活动部位、操作键盘、床体移动、限位情况、安全接地等几个方面;三是对设备相关数值做定期调整,如照射量和光密度的一致性、曝光剂量过载试验、荧光器对比分辨率、MRI信噪比、CT对比分辨率等;四是对于已损坏或疑似损坏的仪器仪表、元器件、配件应予以及时更换,从而降低医学影像设备使用故障出现的几率。

3.4 及时维修设备 为维护医疗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器械维修部门,具备专职或兼职的医学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甩掉依赖于外界的错误思想,转变设备维修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并落实设备维修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对故障设备的及时维修。当医学影像设备出现异常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人员维护现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及维修人员,阐明故障发生情况,由专业设备维修人员来查明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从而尽快恢复设备运行状态,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整体运行情况。

3.5 做好日常记录 为了实现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有效利用,相关人员应做好日常记录情况,如对于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需要做好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工作日记;对于兼职设备维护人员而言,除做好上述记录外,也要做好设备保养检查记录与维修记录;对于专职设备维修人员而言,需要做好设备故障检修记录、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设备配件及工具支领记录、配件更换记录、辅助材料使用记录等。除此之外,上述三类人员都需做好年度统计工作,主要包括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设备维修率等几个方面,从而为医疗单位领导制定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构建和完善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性资料。

综上所述,医疗单位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不是一项短期工作,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医疗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利用当今设备与技术优势,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大化发挥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淑亚.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6).

篇3

[关键词] 远程会诊;压缩传输技术;医学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a)-0111-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ode in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ZHENG Rong1 ZHENG Ding-rong2

1.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uangbian Community in Bao′an Central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2,China;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Bao′an Central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ode in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Methods By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safe and stable application mode of 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medical image was constructed.Three hundr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5 for medical image examination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ffilia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By tossing a coin in front or back side,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al-time remote consultation was realized by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agnosis was carried on in the loc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misdiagnosis rate,improvement rate of doctor′s diagnostic skills,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misdiagnosis rate,improvement rate of doctor′s diagnostic skills,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Remote consultation;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Medical image diagnosis

海量化医学影像数据的传输延迟已经成为影响数据处理效率的主要瓶颈[1],应用高效的数字化压缩传输模型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为海量化医学影像数据实行远距离传输,开展异地实时远程会诊提供可能[2],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影像科室的人才技术优势[3]。本研究尝试建立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压缩传输技术模式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300例,其中男144例,女156例,年龄28~56岁,平均(36.5±14.5)岁。采取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的病种、病程、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

采用德国ACUSON X150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荷兰Philips IU22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2~12 MHz。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排飞利浦螺旋诊断仪,荷兰Philips EasyDiagnost Eleva飞利浦X线诊断仪和深圳市迈瑞DR560U型臂X线机。医学影像检查的数据影像存储格式为JPEG2000。

1.3方法

对照组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地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按下面方法创建:

1.3.1 构建计算机数据高储存密度(ZIP)模式的压缩体系模型[4] 如■,在最远匹配位置和当前处理位置之间是可以用来查找匹配的“字典”区域,随着压缩的进行,“字典”区域从待压缩文件的头部不断地向后滑动,直到达到文件的尾部,短语式压缩也就结束了。解压缩也非常简单,如■,不断地从压缩文件中读出匹配位置值和匹配长度值,把已解压部分的匹配内容拷贝到解压文件尾部,直到整个压缩文件处理完毕。

1.3.2 建立压缩传输技术模式体系 其构成积累式压缩传输单调递增的调节函数[5]:Sum=log(r,C),其中Sum为对高层次信息压缩后的数据量大小;r为逻辑分辨率;C为调节区间内的变化灵敏度。

1.3.3 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 技术路线为各社区影像客户端各社区影像服器积累式压缩传输体系QuickBurro三层结构体系中央服务器QuickBurro三层结构体系积累式压缩传输体系远程诊断客户端。

1.3.4 压缩传输技术模式技术体系传送影像变化过程 先由传送端积累式压缩原始图(图1),接着在接收端开始积累式解压缩接收处理传送过来的图片(图2),最后接收端积累式解压缩叠加传送过来的图片,处理变化过程见图3、图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各项相关指标的比较[n(%)]

3讨论

通过普及远程会诊来提高既有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6],“开放式医院”是韩国卫生部策划的一种网络社区健康服务体系[7]。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会诊的探索,现在已有众多的远程会诊网络和机构在应用[8]。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使用ADSL上网,ADSL线路中国电信中间的通信损耗非常大,稳定性很差,宽带低[9],再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影像诊断医生限于经验,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某种疾病比较复杂而难以诊断时,这就需要和医院本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家进行交流和远程诊断。巨量信息(如无损高清彩色图片)在因特网上实时传输十分困难,研究新的远程压缩传输技术成为我院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切的技术任务。如何实现数据高速传输显得尤为关键[10],这为实现社区卫生中心远程会诊的无胶片化,以至最终实现数字化社区卫生中心迈出重要的一步[11-12]。

实验组采用压缩传输技术模式进行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其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医生诊断技能提高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本研究的数据影像存储格式为JPEG2000,是基于小波形演算法的图像压缩标准,这种渐进传输方式,压缩比更高,而且支持无损压缩,通常压缩性能可以提高20%以上,和传统的JPEG(压缩比

综上所述,压缩传输技术模式在医学影像实时远程会诊中的应用,既提升了医学影像医疗服务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又提高了诊断水平,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周到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非.基于远程接入CTBS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30):174-175.

[2] 李艳,尹继业,李丹.面向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67.

[3] 林建.农村社区心电图诊断系统一体化的建议[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23):59-60.

[4] 崔麦会,周建军,陈超.无人机视频情报的压缩传输技术[J].电讯技术,2007,60(1):131-133.

[5] 施江涛,黄澜涛,谢剑锋,等.脉冲强磁场测量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50(7):49-51,61.

[6] 赵建江,周红,裘霞敏,等.视频问诊平台在社区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22-123.

[7] 唐伟,黄晓庆,杨常清.多参数监护仪的发展与未来[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72-73.

[8] 宋蔚,漆家学,欧阳晓辉.流媒体传输技术在PACS及远程会诊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9):43-45.

[9] 赵波,赵琛.ADSL网络体系结构[J].江苏通信技术,2002, 18(1):9-13.

[10] 胡汇洋,许应康,李扬.试飞数据的压缩传输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10):78-79,86.

[11] 李建浩,徐宏图,顾明.图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及其应用价值[J].医院学报,2003,5(6):39-41.

[12] 林日增,张雪林.PACS:数字化/无胶片化影像新纪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1):478-480.

[13] 王亚芳,安阳.分析视频图像的压缩传输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4,31(2):81-82.

[14] 吴正启,陈晓芳.区域超声影像远程会诊网络平台的构建及质量控制[J].信息化研究,2010,36(1):9-11.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LS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3~68岁,平均40岁。其中36例伴有腰椎滑脱。主要症状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或下肢麻木无力,骶尾部疼痛,会放射痛,其中2例伴有间歇性跛行。

方法: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机,患者采用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从T12椎体上缘至S2椎体下缘行螺旋容积扫描,并将螺旋CT扫描的各向同性扫描容积原始数据进行薄层轴位重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旋转一周有效管电流217mAS,准直器宽度64mm×0.6mm,螺距0.8;重建薄层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沿椎间盘平面MPR;沿腰椎长轴矢状位MPR;容积重建技术(VRT)后观察椎弓峡部情况。图像分析:经过工作站处理过的图像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读,诊断腰椎椎弓峡部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方法诊断率的比较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50例LS患者当中,34例患者存在腰椎椎体滑脱,其中L4~5椎体滑脱13例,L5~S1椎体滑脱21例,10例患者为先天性LS,6例为应力性骨折所致。其中L5左侧3例,右侧2例,两侧21例,合并滑脱21例(图1~4);L4右侧1例,左侧2例,两侧22例,合并滑脱13例。

平行于椎间盘横断位MPR诊断准确率0,腰椎矢状位MPR 100%(94/94),VR 78%(73/94)。因此经矢状位MPR图像在显示LS效果好,50例94处峡部裂均能清晰显示。矢状位MPR诊断率显著高于沿椎间盘层面横断位MPR及VR,P

讨论

LS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6%4,发病机制可能为先天发育不良、应力性骨折及多次微小骨折等,准确的诊断,对于解除患者的痛苦及制定手术计划意义重大。目前LS影像学诊断的直接征象为峡部不连续,LS通常发生在椎弓根下2~9mm。以往一直以X线平片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利用常规CT诊断LS的文献较多,但其扫描线通常平行于椎间盘,导致对LS的漏诊率较高5。尽管有学者提出反角度(平行椎弓)扫描的方法,且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只是从临床诊断角度而言,对于临床医生关心的合并椎间盘病变及详细的椎弓形态及毗邻信息难以提供,不能满足临床医生需求。

图1~4为同一病例:图1、2:矢状位CPR能清楚显示L5两侧峡部裂,右侧裂隙较大,左侧较小;图3:VRT能显示L5两侧峡部裂及腰椎椎体整体形态;图4:正中矢状位MPR能清楚显示L5~S1椎体滑脱。

螺旋CT扫描的技术优势:螺旋CT拥有两套X线源、探测器系统及83ms超高时间分辨率,2个连续以0.6mm准直宽度获取的32组采集数据可组合成等中心取样厚度0.3mm的64层图像。螺旋CT容积扫描包括了扫描范围内所有数据,且实现了等体素,即每一个体素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三个方向是均等的,从而使任意方向的MPR像具有与原始横断位数据相同的空间分辨率。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LS的诊断:①沿椎弓根方向走形的矢状位MPR能够清楚观察椎弓峡部在矢状位的形态,并能一并显示与椎弓峡部毗邻的上下关节突的形态结构,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充足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信息,因此这一位置是诊断LS的关键。矢状位坐标的任意调整保证了该位置显示峡部形态的可矫正性,因此确保LS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此位置观察裂隙的走形方向、裂隙的宽度、裂隙周围的骨性及软组织形态改变。除此之外,正中矢状位MPR还能明确显示椎体滑脱改变情况及椎管狭窄情况,但是该位置对椎间盘的突出情况显示不佳。②三维立体重建技术(VRT):VRT成像能用立体彩色予以充分显示表达,提供近似解剖结构的腰椎骨质图像,能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腰椎骨性序列、关节突的形态及椎间孔的形态,且能对任意方向进行切割观察。椎弓峡部裂直观的显示为椎弓峡部骨质中断、不连续,裂隙较大者,利用VRT软件空间立体感强,定位准确,裂隙较小者,细节显示不够,本组VRT诊断LS显示率78%,说明VRT在椎弓峡部裂裂隙较小的情况下还不能完全清晰显示,因此尚不能单独利用VRT进行LS的诊断,必须结合矢状位MPR等其他后处理方法综合分析诊断,以防漏诊。另外VRT优势还在于通过即时旋转、切割功能,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双侧LS所致其他改变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畸形。③平行于椎间盘平面重建MPR:该方法对LS的诊断欠佳,但是对椎间盘突出及变性、纤维环钙化、椎体骨质增生及椎管狭窄显示较好,该方法结合前两种后处理技术能全面清晰的显示椎体、椎间盘及附件情况,避免漏诊、误诊,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有利于LS治疗方案的选择。

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技术中矢状位MPR能准确、直观的诊断LS,结合VRT及沿椎间盘平面重建MPR能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信息,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5.

2罗小平,陈奕奕,刘秀祥等.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5):542-545.

3侯代伦,柳澄,陈海松等.多层螺旋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2):150-153.

篇5

关键词: PACS;云存储;存储研究

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03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的不断发展,医院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PACS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医院数字微笑建设中的比较重要的系统。对于PACS系统来说,存储的图像数据信息量大,而且一般要求在线保留医院数据3-5年,有的甚至5-10年,现有的存储技术DAS、NAS、SAN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需求,需要一种新的适应医疗行业应用需要的信息系统存储架构,以改进医院PACS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医院影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共享。

1 PACS系统

1.1 PACS系统概述

PACS系统全称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的综台系统,它以数字化形式提供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的解决方案,能够在医院内部实现各种影像设备的互联,模拟医学图像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具备便捷的图像检索分析和丰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PACS利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来高效地管理医学图像和病人信息,实现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和辅助诊断,降低了医生对传统胶片的依赖,使得病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即拿到最终的诊断报告,包括门诊在内的各临床科室配备PACS阅片工作站,可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阅片需求,同时还可为手术室配置移动 PACS影像工作站,以便手术时即时查阅病人影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医院影像相关科室的工作效率。

一个完整的PACS系统由远近程显示设备、储存设备、成像采集设备和远近程通信设备四部分组成,PACS系统主要提供四方面的功能:在诊断、报告、会诊和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图像,根据图像的性质,把图像储存在适于短期或长期保存的存储介质中,利用局域网、广域网和公共通讯设施进行通讯,向用户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系统。

1.2 PACS系统影像存储的原则

随着PACS系统在医院的普遍应用,图像信息在医疗诊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医生对医学图像信息处理功能、处理速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为医生对观察放射图像有特殊要求,实现无胶片化管理,在图像的存储的上,特别是显示器的图像解析度均要做充分的考虑,对于医生来说图像的灰度层次越丰富,可获取的信息也就越多。PACS中用于放射影像诊断的显示器需要支持高达成1024、4096或65536级的灰度,在PACS中影像存储和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应重视单位时段内医院影像产生量;2)预测影像访问频率和访问时间先后;3)遵循医院影像工作流程和模式;4)解决影像永久性存档问题;5)存储设备的容量和存储方式问题。

1.3 常用的PACS系统存储技术

大多医院PACS系统的架构实施,选取了三级体系架构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一是服务器集群系统包含两台中心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双机热备份),二是一套临床服务器,三是由三套前置服务器构建负载均衡,四是一套容灾归档服务器,常用的存储技术有:

1)DAS(直连式存储):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结构,在一个机架上将几个硬盘驱动器堆叠一起,作为单个附加存储设备添加到服务器通过IDE、SCSI等I/O总线进行通讯。

2)NAS(网络附加存储):NAS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把服务器和储存设备分开来,通过基于IP络的网络文件协议向用户提供文件级别的I/O服务,客户端可以在NAS提供的目录或是设备中进行文件操作。

3)SAN(存储区域网):SAN是一种基于光纤通道技术(Fibre Chdnnel Fc),将存储设备、连接设备和接口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由专用光交换机和存储设备组成的独立专用存储网络系统。

4)异地容灾系统存储。重要备份的数据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遭到毁坏(如地震、火灾、丢失等),大多医院都在异地布署一套备用数据和应急系统,并将数据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抵抗各种可能安全因素的容灾能力。

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都是SAN+NAS两种模式的结合,并在异地建立灾系统,增加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4 PACS系统对存储的需求

PACS数据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数据量大、并发量小、要求传输速度快。假设一个病人的X光片数字化后解析度为2000*2000点,每个点用8比特进行存储,那么这个X光片需占用大约4-8Mbytes磁盘空间,计算机中断层扫描(CT)或核共振(MRI)产生的图像通常称为切片,普通情况下每个病人有10个切片,每个切片为256*256或512*512点,每个点用12到16比特进行存储,图像文件所占用的存储容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存储上要求:一是能够海量存储。目前的大多数医院CT、MRI、DSA、CR、DR等医疗设备都是采用数字成像,通过采集接口模块或设备就可将数字化图像信息从主机中取出,并构成数据文件到存储设备中去,每天有大量的医学图像资料生成,由于医学影像对医学诊断的可靠性影响非常大,医生对图像资料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不能采用有损压缩方法进行存储,大量图像资料的存储对系统存储空间的要求相对与其他系统要更大;二是能够高速传输。PACS中关于高精度图像资料的传输,对网络带宽、服务器性能、调度算法、尤其是访问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能够快速从不同的终端完成影像资料的快速传输;三是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一般医院要求在线保留数据3-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量将会逐步增长,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也将会不断的增大,要求PACS所用的存储系统可以方便可靠地扩展;四是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通过PACS存储系统设置的归档管理功能结合良好的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做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出现故障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无损恢复。

2 云存储

2.1 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本地不需要任何的存储设备,用户通过网络将本地数据存放在存储服务提供商(SSP)提供的在线存储空间,只需向SSP申请存储服务即可,云存储将传统的本地数据存储迁移到互联网上,成为可无限扩展的、 高可靠性的在线存储方式。

2.2 云存储的技术优势

成本低。传统的购买存储设备或软件定制方式下,医院一次性投人大量资金购置硬件设备、搭建平台、开发软件,投资周期长、成本高。在云存储方式下,医院除了配置必要的终端设备接收存储服务外,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来搭建平台,规避了投资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

易于管理。传统方式下医院需要配备专业的IT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由此带来技术和资金成本,而且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增加,硬件和软件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维护成本高昂。云存储模式下,维护工作以及系统的更新升级都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完成,节约了医院存储系统管理员上的成本压力;并且存储服务器硬件的更新、升级并不会影响存储服务的提供。

扩容方便。因为云存储采取的架构是并行扩容,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当用户先前的存储空间不足时,只要采购新的存储服务器,云存储服务则可以很方便的在原有基础上扩展服务空间,满足需求。

2.3 云存储系统的架构

云存储系统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的,系统的架构模型包括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四部分,存储层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及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在一起,负责存储设备的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设备升级等;基础管理层利用了集群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压缩等,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为“云”中的存储设备提供较强的数据访问性能;应用接口层根据用户订购的服务为用户分配权限,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API接口及应用软件,同时提供网络接入、用户认证等功能;访问层包括能够访问云存储系统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公共应用接口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2.4 云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云存储的不断发展,云存储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并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从未来云存储的发展趋势来看,云存储系统还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

数据访问:用户都有一个要求如果执行大规模数据请求或数据恢复操作,云存储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访问性和保证传输速度。要想做这两点,一是云存储服务商可以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任何类型的媒介,通过媒介可将数据直接传送给用户,同时提供相关配套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统上模仿云地址,让本地NAS网关设备继续正常运行,就可以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即使是用户本地数据发生了灾难性的损失,云存储厂商也可以将数据重新快速传输给用户数据中心;二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在网络中传输,云存储服务器通过ADSL、DDN等宽带接入设备,保证带宽充足,提高传输速度,才能让用户更好的享受云存储的服务。

数据的安全性:云存储安全性是云存储的核心问题,由于数据存储在云中,各个用户都能访问,因此保证数据的安全是云存储技术的关键,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等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使云存储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和更高的安全环节。

性能和可用性:云存储的托管存储和远程存储存在延迟时间过长的问题,加上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影响着服务的可用性,新一代云存储在客户端或本地设备高速缓存上,将经常使用的数据保持在本地,缓解互联网延迟问题,即使网络中断,也不受影响,使经常使用的数据像本地存储那样快速反应。

云存储技术在医院PACS系统建设中的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图像存储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数据的统一访问、共享和管理,避免了存储平台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降低医院数字化建设成本,保证了数据的高效、快速利用,充分把医院的存储资源利用起来,既解决了PACS图像的海量存储,也能保证长时间在线图像浏览。

参考文献:

[1]罗发展,医院数字化建设中的PACS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卫生信息论坛,2011.5.

[2]郑纬民,云计算的大幕已经拉开[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

篇6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准确、及时的诊断,医院逐步采购配置了多台大型影像检查设备,包括3台CT、2台MR、3台DR和其他多台影像设备。随着影像检查在院内应用的日益增多,一个新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如何将海量的检查影像和相关检查报告,快速分发至临床一线科室。

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中,CT科室一马当先,上线试用某国际知名厂商的PACS,但随着影像数据量的加大,调阅影像异常缓慢,其访问效率、稳定性、可维护性等指标均不能满足业务持续增长的要求。2012年,海纳医信通过院方评审,被选为武警总医院PACS项目建设者。

医院需求的特点

上述问题,实质是如何将海量检查影像在全院范围内实现快速、有效、便捷共享。该问题还包括下述需求:如何快速收集和统一存储不同类型、不同检查设备生成的海量影像;如何将影像和检查报告相关联,联动调阅;如何实现在全院范围内、在联网终端上对影像和报告的快速调阅;如何定制化满足不同科室对影像调阅和访问的不同需求。

此外,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若干具体问题:因全院联网终端的数量庞大,必须计划好客户端如何部署和维护,包括日常的升级;武警医院CT科室对三维重建功能有突出需求,医生需要借助三维重建观察方式提高阅片效率和准确率;武警医院内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并强调实时互动协作,需要为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提供便捷、全方位的沟通途径。

HINA MIIS的技术优势

海纳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HINA MIIS)主要由五个核心技术构成:即时传递技术、全在线存储技术、主动监控及自我修复技术、一体化平台技术和医学影像实时会议技术。

1. 即时传递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的影像数据传输及存储格式、智能网络带宽感应和优化以及智能调度和数据优化等技术,在有线和无线局域网、专线和ADSL互联网、3G网、卫星网等网络环境下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即时快速访问服务器上的影像信息。通过该技术,系统可支持数百个用户同时在线访问DICOM质量的影像数据及其它病历信息,所有病历均可在几秒钟内打开,而无需长时间等待数据的装载。采用该技术,全院临床医生可以第一时间调阅患者检查影像,及时、准确做出诊断。

2. 全在线存储技术。采用专用的非结构化存储和索引技术,对医疗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存储量和访问效率,使得系统在存储千万级、上亿级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保证用户仍然能高效地浏览图像信息。该技术的突出应用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性调阅出患者在武警总医院所接受的所有影像检查,有助于医生进行慢病跟踪、疗效评价和随访对比等。

3. 主动监控、自我修复技术。系统内置对服务器及系统程序的24小时自动监控和纠错功能,对于出现的问题,系统将进行自动修复,并即时向客户支持中心上报日志。

4. 一体化平台技术。系统采用B/S架构,将公司所有产品整合在统一的、高度模块化的平台上,保证不同模块间界面的一致性,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并降低学习成本。

5. 医学影像实时会议技术。基于自主设计的医学影像语义控制协议,同时结合即时传递技术,医生可以在HINA MIIS系统中直接进行多方病历研讨和教学,所有在影像资料上的标记等操作均为无失真DICOM质量图像的传输,同时提供音视频和文字讨论的功能,辅助医生交流。有了该工具的辅助,临床医生在阅读影像诊断报告时,遇到疑难或复杂情况,可以第一时间直接在网上发起与影像医生的实时交互请求。交互过程类似于具备音视频的网络聊天,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参与交互的各方可以同步阅览高保真、无损失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同步操作。

HINA MIIS PACS系统的实施效果

海纳医信的工程人员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HINA MIIS PACS系统在武警总医院的安装和上线工作。不仅用HINA MIIS完全替代掉CT科原有的某国际知名厂商的PACS,还把原来的PACS系统中产生的全部影像数据、报告及病人相关信息一次性导入到HINA MIIS中,极大地方便了医生对以往历史病历的调阅与查询。

1. 大大降低运营成本。由于系统采用B/S架构,直接实现和支持全院范围内联网终端对影像的访问和调阅。系统运行后,客户端实现零维护,大大降低了武警总医院IT系统的运营成本。

2. 工作流程得到优化。HINA MIIS PACS系统在武警总医院安装和上线以后,所有的影像都直接存储到海纳影像存储服务器上,实现“全在线”存储、快速索引、即时调用和诊断的优化工作流程。

3. 存储空间可实时扩充。目前,武警总医院一期存储配置200T,可实现原始数据的迁移以及至少五年影像数据的全在线存储。 海纳医信承诺如果存储空间不足,可以实时扩充,保证医院所有数据的全在线存储和对历史数据的即时调阅。

4. 医院任意电脑均可高效开展三维影像后处理。通过HINA MIIS PACS系统可以直接在服务器端完成三维重建的工作,使医生利用任何一台电脑均可高效开展三维影像后处理,在极大地方便了医生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购买三维影像处理工作站的费用。该功能在满足CT科对三维重建功能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三维功能在全院的应用。CT科室生成并标记的三维关键影像,可以在第一时间发送至临床科室。

5. 最大程度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HINA MIIS PACS系统内置的自动监控技术,在对出现问题的子系统立即进行自动修复的同时,会通过网页、邮件及短信等方式自动报警,海纳医信的客服部在第一时间了解系统的情况后,会及时主动干预,实现对系统稳定运行的最大保障。

高效运行获好评

HINA MIIS PACS系统上线后一直快速、稳定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得到了医学影像和临床科室医生用户的认可。

武警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主任卢沙林评价道:“武警总医院PACS系统的论证,对医院来讲是一个十分慎重的过程,从开始立项到最终确定合作厂商,经历了数年的时间。最终选中海纳医信,是因为海纳医信拥有一支国际领先的核心研发团队,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而且在理念上很多方面超越了传统PACS的范畴。让我感触非常深的一点是,海纳医信的PACS系统产品化程度非常高,安装部署的周期很短,打破了PACS系统安装上线周期相对比较长的传统。对武警总医院这样一个大型综合医院,整个系统的影像科室部分从人员入场到系统正式上线使用,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包括对之前使用的一套PACS系统的替换,也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而且上线几个月以来,一直高效稳定运行,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篇7

地区特征与卫生资源

温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而卫生资源配置显示出巨大的城乡差异,卫生人力、基本建设和设备等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社区卫生服务处在全面推进阶段,正在逐步完成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绝大部分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在城区内的大医院,而有大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县、乡、社区或边远地区只分布着较少的水平较低的卫生资源。

2008年,温州市结合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启动了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公立大医院在市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长期支援合作协议。在实践过程中,温州市积极探索公立大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的有效路径,发挥大医院优势、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公立医院支援农村社区卫生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农村建设中引入公立医院支援体系的实践

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

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实施教育培训工程。公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以解决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缺乏问题[3]。(2)实施“A+B”导师指导制,实行医师对口帮扶。选派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相应专业人员与基层医生进行结对。为每位需要帮扶的医生配备A、B两位导师,确保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随时、及时得到指导。(3)规范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在医疗、教学、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按照《浙江省全科医师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基地基本要求》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医疗业务指导

(1)门诊预约、集中诊疗、专病专治,规范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根据农村疾病分布的特征和乡镇卫生院收治常见病、慢性病的特点,医院提出了专门用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新型门诊预约系统”,既将医院门诊预约电话告知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接诊人员一旦发现诊断明确、病情不重的常见病、慢性病病例,即可拔打预约电话帮助病人预约专家,待病人预约到一定数量后,公立医院再派专家下乡。如乐清北白象镇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泰顺县雅阳镇高血压患者比较多,医院组织内分泌、心内科多位专家组成的卫生支农小分队,前往集中诊治。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乡镇卫生院制订常见病的诊治规范。(2)统筹安排,改善硬件设施,开展远程指导。公立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应进行统筹安排,配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如安排医院多名业务副院长分别负责结对工作,每组配备1位有医学背景的职能科室科长负责具体事宜。根据各卫生院急需设备的申报情况,为每所卫生院争取社会善款10万元,用于购买医疗仪器。为方便联系,为每所卫生院各配置了加入虚拟网的10只手机,分发给结对帮扶的医师,基层医师若在临床工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随时联系结对医师,以实现远程实时指导。(3)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实现影像远程会诊。在乡镇卫生院安装PACS系统(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影像远程会诊,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缺乏高年资放射诊断人员,疑难病例得不到较准确诊断的问题,最大化地利用了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对基层卫生院影像检查进行有效诊断和审核确认,大大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影像诊断水平。(4)帮助建章立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认可度。针对农村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着管理紊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公立医院一方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卫生院检修医疗设备,帮卫生院建立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和维修技术文档,避免由于设备操作不当带来的医疗事故和设备损坏。另一方面,派管理人员帮助卫生院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同时,帮助制定医护人员工作手册和考核标准。(5)组织医疗下乡和医学生暑期医疗服务团,送技术送健康到农村。一年中医院共有18支医疗队陆续前往结对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派出专家100余人次,开展健康学术讲座10余次,听课人数达600余人次,协助开展各类门诊小手术10余次,共有3000余名基层百姓从中受益。向结对的乡镇卫生院派出专家定期坐诊,通过让卫生院医务人员在旁跟诊,使他们获得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同时,作为一家教学医院,还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紧密结合医学生的特长,选派专家带领医学生前往结对乡镇联合当地卫生院,开展诸如“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等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医疗服务团活动,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现状及群众健康情况,将医疗健康送到农民家门口,为农民送医送药送技术。

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密切协作

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也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内容[4]。为双向转诊需要,印制了“双向转诊单”作为转诊“绿卡”,并设计了操作性强的转诊流程,取得了双向转诊突破性进展。针对农村基层卫生院疑难复杂病人的转诊,公立医院专家、特需门诊提供预约服务,病房提供绿色通道。如农村基层卫生院的患者需要转院,卫生院负责通知大医院,农民不必转院时再次挂号,可以直接就诊。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后,根据病情可回农村基层卫生院接受后继治疗。为方便农民还增加了在农村基层卫生院不能开展的大型检查(CT、核磁共振等)的预约服务。

篇8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