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4:5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秸秆焚烧;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X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0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日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陕西铜川市宜君县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循环农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秸秆焚烧问题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政府推动的难点、环保部门工作的重点。
1 宜君县秸秆处理及秸秆利用的现状
宜君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2万吨,其中小麦秆、玉米秆占秸秆总量的80%,每年小麦、玉米收获期秸秆的合理利用及处理就成为政府、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为解决秸秆的合理利用,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现有的情况看宜君的秸秆主要用于秸秆还田、做饭取暖、青贮饲料、沼气以及秸秆炼油等。
1.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发掘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暖与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农作物秸秆特别是麦秸、玉米秸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小麦、玉米秸秆总产量的50%-60%。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养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化验分析,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其中小麦秸秆中含有机物84.41%、蛋白2.63%、氮0.58%、五氧化二磷0.27%、氧化钾0.56%;玉米秸秆(风干基)中含有机物78.49%、蛋白4.82%、氮 0.49%、五氧化二磷0.39%、氧化钾1.67%。秸秆以还田的方式将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归还土壤,供作物吸收再利用。目前宜君县小麦面积10万亩,据调查小麦秸秆基本还田,玉米秸秆45%还田。现在宜君正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工程,改良土壤结构。
1.2 做饭取暖和青贮饲料
由于宜君属于国家贫困县,农村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加之封山禁牧政策的施行,全县特别是山区几个乡镇农民的玉米秸秆主要用于青贮饲料和做饭取暖。
1.3 沼气
从2002年开始实行“一池三改”的沼气建设,充分利用了人畜粪便,全县农村特别是东部塬区群众基本都在使用这种清洁的厨房燃料。这不仅大大的保持了环境清洁卫生,同时也节省了天然气,煤气、煤炭等燃料,降低了农民的支出,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变村容村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秸秆难以发酵,秸秆在沼气上的利用极其有限,在全县很少农民使用。
1.4 秸秆炼油
2011年宜君现有招商投资在彭镇修建了秸秆炼油厂,这就为宜君的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当然还有麦秆作画、造纸等。
宜君县秸秆产量很大,上述方法只能利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焚烧秸秆会造成许多危害:一是污染空气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五是损害城市形象,影响政府威信。
2 秸秆焚烧的原因
多年来宜君县对全县秸秆实行了全面禁烧,每年都在全县范围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张贴禁烧通告、出动宣传车辆、发放禁烧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积极营造浓厚的禁烧气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因为焚烧秸秆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依然屡有发生。
2.1 农民自身的原因
宜君的农民从事的是传统的农业,他们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耕种经验,认为焚烧秸秆会增加土壤的灰肥。事实证明,秸秆焚烧后的灰粉几乎没有了肥效,而高温会杀死土壤里的有机成分,破坏土壤结构。在宜君县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家中留下务农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搬运秸秆费时费力,不得不只能焚烧秸秆。还有一些人认为秸秆就是废物,根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即使搬出田地,在目前条件下也无多大价值,更何况秸秆占据很大空间,实在得不偿失,焚烧秸秆简单易行,这部分人自觉主动地进行秸秆焚烧。
2.2 政府的原因
宜君县虽然对秸秆焚烧作了很大的工作,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程度的加大,特别是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又出台很多的规章制度命令秸秆禁烧,但是每年秸秆焚烧依然成了让政府头疼的工作。由于宜君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田地很多又在偏远山洼,大型农机具很难使用,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农业,要想监管每一户秸秆焚烧工作那是相当难,再加之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投资大、见效慢,这只能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秸秆机械还田、粉碎工作。但是贫困县的现状又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3 建议和意见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原因复杂,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申请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工业反哺农业,从财政得到资金上的扶持。二是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让农民科学、主动地进行秸秆综合利用。三是政府建立秸秆禁烧补贴措施,有效调动农民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播种成本,提高农民遵守秸秆焚烧制度的自觉性,促进秸秆禁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关键词:秸秆焚烧;效率;秩序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99 -03
一、概况
(一)河南省秸秆情况
河南省是中国大陆的农业大省,是我国全国主要的粮食供给支撑,农作物的类别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棉花等。秸秆是田地里成熟作物的茎叶根的统称,是一种具备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能。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量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经济基础水平的提高,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剩余量也渐渐增多,秸秆产量增加到10亿t左右。随着农民秸秆处理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秸秆粉碎还田率低、综合利用率低、秸秆被农户肆意焚烧等问题的出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秸秆焚烧的现象呢?这个现象又有什么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呢?秸秆焚烧对农民的经济效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秸秆焚烧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主要概念
效率的基本解释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文中的效率也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使人类的需要以及愿望得到满足。博登海默语,秩序是指在自然进化过程和社会进化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顺序流程的一致性、连续性。本文关于环境秩序的定义:同一地域或区域的居民都享有共同的空气质量,遵守环境秩序意味着不因为自身利益给环境带来干扰和负担。
(三)秸秆焚烧行为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中,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从而人们不会焚烧秸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和发展,出现了农作物秸秆的替代品,这里的替代指的是同种生产要素效率层次之间差异性的替代,如化肥替代农家肥,农业机械替代了畜力,化石能源替代了秸杆燃料,而农民们又找不到更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秸秆的方法,最终致使秸秆成为了废弃物品。秸秆的堆放和处理都给农民带来了新的问题,解决农作物秸秆的问题急不可待。经过对河南省农村的抽样走访,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出现之后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四)影响秸秆焚烧的因素
决定秸秆被焚烧的主要原因:农民的年收入水平和秸杆利用的成本。替代范围的扩大和替代程度的提高,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增收机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却会进一步推动替代,加剧焚烧秸秆的程度。在没有外部干预和技术突破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与秸秆焚烧量成正比。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上涨较快可能是农民选择焚烧秸秆另一个原因。综合利用秸秆的成本包括:1.据调查,河南省新乡市每亩机械粉碎秸秆费用约100元,相比较于之前每亩机械粉碎秸秆15元大幅度上涨,反而会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2.在农业生产中,处理利用秸秆的机会成本在农民经济来源所占比例中有所上升。农民们会凭借多年在农业生产中累积的经验,自发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选择进行秸秆焚烧的活动或者进行机械粉碎秸秆。
三、从效率的角度考察秸秆焚烧的问题
河南省农户选择焚烧秸秆现象的出现和农户人均年纯收入相关,下面我们以河南省农村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鉴统计数据来研究农户人均纯收入和秸秆焚烧的时间及空间变化关系。
(一)对农户效率的影响
1.关于谷草比以及秸秆产量
谷草比(GC)是农作物的籽粒产量(ZL)与秸秆产量(JG)之比,不同种类作物的谷草比是不相同的。一般单位为万吨。有关谷草比的公式如下:
GC=ZL/JG=籽粒产量/桔秆产量 (1)
桔秆产量=谷物产量÷0.788+小麦产量÷0.582+玉米产量÷0.756(2)
下面表1是从以往文献借鉴的谷草比指数。
资料来源:谢光辉等人M行的谷草比的研究文献中
2.秸秆焚烧量及农民人均收入
在对河南省的进行采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创新和突破的时候,农民收入水平与秸秆焚烧量成正相关。河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秸秆焚烧比例在20%~30%之间,按平均值计算可取河南省秸秆焚烧比例为25%。
根据Excel软件对秸秆焚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图表转换为折线图如1:
(1)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2~2005年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区间内,秸秆焚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比较一致;在2006~2014年期间,秸秆焚烧量增长速率下降,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较大。①人均收入小于2000元时,焚烧秸秆的行为对农户来说不是一个有效率的行为。②当人均收入2000~3000元时,人民会选择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去处理秸秆这种废弃物,即就地焚烧秸秆,以达到农户自身的效率。③我们用实际结合理论进行推测:当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更高的水平,农户更愿意选择休闲,放弃自身劳动的效益,。
(2)对2014年河南省地市农民人均收入和秸秆火点监测结果在ArcGIS中做可视化分布图,如图2:
由图2可知,左图颜色越深表示焚烧火点越多,右图颜色越深表示农民人均收入越高。驻马店市、周口市、商丘市秸秆焚烧火点较多,相比较于其他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也较低。由此看出农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地方容易发生秸秆焚烧行为。在农民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数量较少。
(二)对政府监管的效率
当秸秆焚烧危害到环境秩序的稳定,政府会出台政策来对农户秸秆焚烧行为进行约束。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将任务落实到户、田块、村等由干部执行轮班监督秸秆焚烧行为,并且与交通部门协调共同监测道路、航班等附近的情况,查处秸秆焚烧的违法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政府执行工作的效率降低。秸秆焚烧对政府的监管工作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从秩序的角度考虑秸秆焚烧产生的影响
(一)对环境秩序的影响
1.河南省气象卫星秸秆焚烧火点监测
由经验得知秸秆焚烧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发生在小麦或玉米收获之后,小麦收获的时间通常为6月1号至6月15号,在此时间段内发生秸秆焚烧的现象较其他季节要多。通过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气象卫星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日报的数据,整理得出以下河南省2014年6月的秸秆焚烧火点数量及分布,通过ArcGIS进行可视化后的结果表明:河南省秸秆焚烧集中在6月1号至6月15号时间段内,秸秆焚烧集中在农民抢收抢种期间。6月初开始秸秆焚烧监测火点逐渐增多,直至11号以后逐渐减少。
2.秸秆焚烧对环境秩序的影响
宗义指出:“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粉尘以及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对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以郑州市一次严重雾霾天气案例分析,发现秸秆焚烧会致使空气中微小颗粒含量的上升,从而增大雾霾天气发生的概率。2014年郑州市6月份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数据表示,5~11号期间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急速上升,在10号前后到达一个峰值,在随后的17号前后再一次达到一个峰值。空气,公共的环境秩序遭到破坏,对环境秩序确实造成了干扰和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二)对其它方面秩序的影响
1.根据进行过的实验测试得出:焚烧小麦秸秆量越多,单位土地土壤浅层有机质含量就下降越多,含水量下降越多,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酶活性大大降低。就地焚烧秸秆会使土地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不仅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还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造成土壤板结,破坏了土壤疏松排序的自然秩序。
2.秸秆焚烧对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农村土地环绕村庄,如果焚烧秸秆易引燃周围的物品,一旦引发火灾,会给村庄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给群众的生命造成危险。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五、如何协调效率和秩序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秸秆焚烧状况的分析,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使农户对秸秆处理方式发生变化:当农民经济水平较低时,农作物秸秆在农民生活中属于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当农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秸秆是多余产物,开始进行秸秆就地焚烧;当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时,秸焚烧现象变得非常严重。农户行为选择是建立在自身效率得到最大满足的基础上的。秸秆焚烧产生的废弃气体以及空气中的粉尘可吸入颗粒都会在短时间内周围环境空气污染物含量迅速增高,给环境秩序带来扰乱和消极作用。政府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职能所在,环境秩序遭到破坏是因为农民顾及自身利益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对环境以及城市居民所带来的影响。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才会从秸秆焚烧的根本上解决问题,缓和及解决效率和秩序不一致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新锋,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J].中国农村经济,2001,(02):47-52.
[3]李振宇,黄少安.制度失灵与技术创新――农民焚烧秸秆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05):11-16.
[4]马骥,秦富,秸秆禁烧政府监管模式及其效果比较――基于农户与政府博弈关系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4(14):131-136.
[5]芮雯奕,周博,张卫建.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5(18):1971-1975.
[6]田国成,孙路,施明新,吴发启.小麦秸秆焚烧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4(21):1081-1087.
[7]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16):1-8.
[8]谢光辉,王晓玉,韩东倩,薛帅.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16):9-17.
[9]张红,邱明燕,黄勇.一次有秸秆焚烧引起的霾天气分析[J].气象,2008,11(32):96-100.
[10]宗义,朱萌顺,马龙,王语成,孙丹鱼,胡曦文,白鹜风,许诚,朱润泽.秸秆就地焚烧对大气环境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基础科学,2014,3(下):113-116.
关键词:标本兼治;秸秆焚烧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去年的雾霾天气已经证实对身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焚烧就是雾霾的一个推手,谈及秸秆焚烧时对于农民的片面指责是有失公允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矛盾的普遍存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不能一味地针对表象,把表象当作问题的根源,而要深入发掘问题表象深处的根源,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主次分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从而为解决矛盾提供方向和方法。
一、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产生及原因
秸秆焚烧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是秸秆焚烧问题却是一个社会顽疾,屡禁不止。解决这个顽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影响
(1)空气污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可吸入悬浮物等污染物质被呼吸进人体后,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轻者,引起呼吸和眼部不适,重则导致肺部和其他疾病。
(2)影响交通安全。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大量烟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明显,在高速上行驶的汽车因此造成的事故屡有发生。
(3)土壤的污染。农民将秸秆直接焚烧,但是却烧焦了3cm~5cm的土壤,使得有机质大量损失,土壤生物不复存在,损害了土壤的墒情。[1]
2.农村秸秆焚烧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十年前小岗村18位村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逐步确立的使得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三十年过去了,农民的主要生活资本还是土地。
(1)经济成本的考量
近年来,虽然政府相继减免农业税,作出一系列对于保障农民利益的举措,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种植成本却越来越高,估计不说人力成本,种植所需的化肥,种子的价格投入并不少,所以农作物作为初级产品的价格即使有政府的保护价格,仍旧收益很少。因此,对于农民来说,主观上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很多,尤其是收获之后,为了方便,农民便很容易将在他们看来没有经济价值的秸秆直接一把火烧掉。虽然秸秆可以在地里堆肥,但是化肥使用对产量的作用远远大于秸秆堆肥的效果。
(2)劳动力的缺失和转移
如上所述,当农民发现在土地上无法获得对等的收益时,加之,中国的农业并非美国似的农场,属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进行投入。大量青壮年也逐渐走出农村,开始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虽然我国农民的人均土地量并不高,但是庄稼的收获却不是十分辛苦,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对秋收的雪上加霜。与其将秸秆进行堆肥还不如一把火烧掉来的省事。
(3)管理的不规范和滞后性
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往往是在焚烧之后产生大量雾霾才会引起关注。假设农民并未集中焚烧秸秆,那么雾霾天气也就不会那么严重。按照这样的逻辑,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看似就不是问题了。其实不然,对于秸秆焚烧这个顽疾,不可能通过村委会行政命令式的管教解决。管理的不规范只能是使得农民在有人管的时候不焚烧秸秆,无人管时焚烧秸秆。同样,也不能在村民开始焚烧时才去进行说教,这简直是现代版的亡羊补牢。秸秆焚烧问题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建立一套长效的机制,防患于未然。
二、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对策
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需要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本,治标也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1.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途径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更消耗着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走“TFP增进型’、“集约型”的增氏道路[2]。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是解决的根本途径。秸秆问题只是一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小问题,真正解决农村秸秆问题在于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将秸秆资源重新综合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解决秸秆问题,另一方面还会给农民带来增收。发展混合农业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势在必行。政府不仅要着眼于农产品本身,更要为农民想增收、创收的方法。农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和循环模式,将秸秆资源,加工成为牲畜的口粮;将牲畜的粪便成为庄稼的肥料。政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合当地情况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变单一的种植业为综合农业。加大对这种混合农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像秸秆运输成本高于秸秆利用效益的问题。坚持就近兴办混合农业。
2.加强引导、避免焚烧是目前所需
发展农业循环和混合经济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当前加强对秸秆焚烧问题的引导,避免秸秆的焚烧仍是需要的。首先应该主动加大对广大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率。[3]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使其了解秸秆还田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帮助村民在利弊分析之后自觉地、自发地秸秆还田,或者秸秆再利用,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管控。其次要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防患于未然,将问题的产生扼杀在摇篮里,减少秸秆焚烧问题的出现。对于出现问题,产生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曹国良,张小曳,等.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6,28(1):9-12.
[2]林毅夫.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5-13.
【关键词】 政府作为;秸秆禁烧;视角
【作者简介】 庞敏,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10-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秸秆产出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在7-8亿吨。目前,农民普遍采用直接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问题,显而易见,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生态危害。农业科学研究表明,秸秆焚烧虽然可以方便种植下一季作物,但焚烧后的秸秆很多营养成分流失,并未增加土地肥力,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秸秆以保护我们本已脆弱的环境,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是各级政府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政府对秸秆焚烧问题的治理困境
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成熟
学者马骥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通过数据比较的方式,详细研究了我国当前各种秸秆利用技术的成本与收益,研究表明,利用效益高的技术,因为资金、规模、市场等几个方面的条件限制,尚不能在农村大规模地推广。另外,就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囿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全国大部分地区机械收割留茬普遍较高,导致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调查表明,秸秆留茬高度在15公分上和15公分下需要的金额分别是50元/亩和80元/亩,不管是采用离田还是还田的方法,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特别大,秸秆回收的成本和收益基本持平,无利可图。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农民在选择具体行为方式时,往往以私人成本最小化,而不是社会成本作为最优的选择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将一项用则亏本,不用反而节省开支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推广到农村,所遭遇的只能是农户想方设法的逃避。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当然会选择直接焚烧的秸秆处理方式。
2. 单一的行政手段不能解决农民的利益需求
从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来看,现有的禁烧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制度设计也存在不合理性。政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深入,秸秆禁烧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民内心。其实不难发现,禁烧工作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焚烧秸秆具有外部不经济性,阻止农民焚烧秸秆就是阻止农民转嫁成本,而是要求农民自己承担,这肯定会遭到农民的抵触。即使政府设定了惩罚措施,也难以阻止农民选择焚烧这一简单便捷的秸秆处理办法。而政府在治理这一问题时,只是一味地“堵”,而不是疏通引导,忽略了利用市场的作用来促进秸秆的商品化、资源化这一途径。
3. 社会综合治理不到位
(1)从政府角度来分析。第一,法不责众。因为焚烧秸秆的农民数量庞大,政府无法处罚数量如此众多的农民;第二,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且监督成本高,禁烧问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昼夜监督检查,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成效又不好;第三,政出多门。管理焚烧秸秆的部门太多,互相沟通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第四,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实现。
(2)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第一,农民并不是完全不愿意进行秸秆还田、离田,只是处理成本太高,农民不愿意接受;第二,对于科学处理秸秆,农民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第三,农民作为政策利益的最大相关者往往被拦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之外,政府出台的许多禁烧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感受。
(3)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界而言,秸秆能源产业发展缓慢,利润增幅小,又缺乏相应的投资、价格、财政补贴、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政策保障,导致许多投资者始终不愿意投资这一领域。因此,秸秆收集、运输、加工等合作组织很难形成规模。
三、政府有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的建议
1. 完善相关法律建设
我国政府就禁烧秸秆问题,颁布了很多管理条例,早在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就联合颁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禁止焚烧秸秆;对于禁烧区域的划定和调整,赋予省辖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一定的权力。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将秸秆焚烧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航飞行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09年颁布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也将机场附近区域列为禁烧区域,以确保民航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从相关法律责任的认定来看,目前我国对于秸秆焚烧行为的法律责任也有明确规定,违反者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但目前对于秸秆焚烧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认定仍然有所不足,主要是惩罚力度不够,罚款数额仅是200元以下,对焚烧者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对禁烧问题的监督执法力度也还远远不够,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因此,为有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2. 改善秸秆焚烧管理体制
目前,国家对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高度重视,已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但是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克服现有的缺陷与不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将蔚蓝的天空还给民众。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做好规划,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其次还要切实完善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搭建平台,促进秸秆的产业化发展,形成综合利用产业链,还应依托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许多欧洲国家都把秸秆资源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予以高度重视并给于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第二,建立健全秸秆禁烧法律制度。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上进一步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来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同时也要积极完善秸秆禁烧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秸秆禁烧区域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法措施,增强秸秆禁烧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秸秆禁烧中各行政部门的联合执法提供具体可行的执法依据。还要明确禁烧执法过程中的行政主体,为各部门相互沟通和配合提供便利,保障执法过程中,既没有监管的空白区也没有交叉重复的地方。
第三,建立农村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制度。对执行禁烧措施的农民要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目前我国秸秆的收集、运输、回收利用成本过高,个体农户很难承担因禁烧而增加的经济负担,而现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办法之中,对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民,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补贴规定。鉴于此,应通过行政法规对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农户、企业发放奖励和补贴,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免费的农业技术辅导。对那些依旧焚烧秸秆的农户则要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对禁烧问题要强化宣传教育。政府要重视营造禁烧氛围,不要一味地“堵”,而要切实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他们讲解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禁烧的重要性,改变秸秆禁烧工作中“重禁轻疏”的局面。在每年秸秆焚烧的季节,基层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要充分利用广播、墙画、横幅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秸秆禁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秸秆禁烧,拒绝污染”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调动农民主动禁烧秸秆的积极性,从根源上遏制秸秆焚烧行为。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利益问题,秸秆禁烧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现行的禁烧制度反映出了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很多不足。环境保护与公民权利,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如何和谐共存仍有待深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马骥.我国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原因、成本收益比较与约束条件分析――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9,(2).
[3] 张琳,尹少华.焚烧秸秆――外部性及政府管制分析[J].华商,2007,(Z2).
但禁了16年,“这把火”为何还在烧? 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各级政府纷纷对秸秆焚烧进行严格监管。上图为2015年5月,安徽淮北段园镇各村的麦田边、地头旁,遍布搭起的防秸秆焚烧指挥部。
下图为2014年5月,安徽省肥东县组织民兵利用无人飞机监测秸秆禁烧。
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这把火”,除了加大追究力度,是不是也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对禁焚令,农民是怎么想的?”
10月15日―17日,廊坊、济宁、保定等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情况。环保部官员称,尽管不能说秸秆焚烧跟雾霾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对大气环境质量肯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秸秆焚烧还容易引起火灾、影响道路通行等。
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各级政府纷纷对秸秆焚烧进行严格监管。上图为2015年5月,安徽淮北段园镇各村的麦田边、地头旁,遍布搭起的防秸秆焚烧指挥部。下图为2014年5月,安徽省肥东县组织民兵利用无人飞机监测秸秆禁烧。
多年来,各地也不断探索,鼓励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 。左图为2015年6月,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乡海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将小麦秸秆打包,销售到生物质发电厂做燃料、奶牛养殖场做饲料、食用菌生产企业做原料。右图为2014年10月,江苏省镇江市农民驾驶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力,为秋种做准备。
关键词:焚烧秸秆;思考;探讨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19
1 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
对农民焚烧秸秆政府下令16a来屡禁不止。公众把矛头指向农民,说农民不讲道德,没有环保意识;指责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其实在这一事件中,农民、政府及环保部门都有难言之隐,各有各的苦衷。对农民来说,以前秸秆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做饭烧柴、做饲料喂牲口,所以,秋收后都把秸秆收回家去,可是现在家里都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秸秆用量少,而且种地、秋收都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家里又不喂养牲畜,秸秆都很少往家里收。如果雇工将秸秆运走,每亩增加将近100元的成本,况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去城里打工,秋天劳动力紧缺。将秸秆粉碎还田农民认为买机械成本高不合算,又没有收秸秆的地方,明年春天不能耽误播种,所以只能用焚烧的方式把秸秆烧掉。农民的本意也不想烧秸秆,但没有办法。而对于政府和环保部门来说,虽然三令五申禁烧秸秆,但每到丰收季节,政府和环保部门虽然尽职尽责,节假日都不休息,但稍不留神,农民就开始焚烧秸秆,难以禁止,有的农民宁可被拘留,也要去烧秸秆。对监管人员来说感觉压力很大。
由此,看到,无论政府、环保部门怎么监管,焚烧秸秆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靠“堵截”的方式收效甚微。应该主要靠“疏通”的方式来解决,主要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大体包括:粉碎还田、压缩制成燃料、沤制有机肥料、秸秆造纸、发电及提取化工原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落实,一些个人和企业由于投资大收益低而不愿意从事这个产业,以至于导致大量的秸秆积压,造成农民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
2 焚烧秸秆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
归根结底,要想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必须有政府和财政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秸秆收集、贮存和综合利用服务体系,毫无疑问,需要有财政资金的扶持。自2002年开始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三补”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发挥的效力越来越低。如何让这笔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民焚烧秸秆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想真正地疏通解决,唯有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如果把农业“三补”变成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改变投资渠道,让这比资金“活”起来,让农民间接受益,社会意义会更大。我国从实行以来,土地一直归农民管理,实行的是粗放似的经营,土地每年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农民对耕地只种不保养,导致土地越种越薄,这与国家保护耕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相背离。结果造成农民投入成本增加,增产效果不明显。农作物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把“三补贴”变成秸秆综合利用补贴之后,解决了秸秆的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鼓励个人和农业合作组织共同去处理秸秆问题。其主要途径有:
粉碎还田,现在,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的好处,可是就是力不从心,购买机械的成本太高,而且每年只用1个季节,这种投资农民是不会做的,所以,政府及财政应该鼓励个人及社会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引导农民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秸秆粉碎还田,把补贴直接给机械所有人,在秸秆还田之后,由农民和机械所有人共同签字,按承包地数量领取补贴,这样,农民既是收益者又是监督者,可以保证粉碎还田的质量。
鼓励个人或农业合作组织回收秸秆压缩制成燃料,将制成的燃料政府回收,免费发放给农村的困难群体及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烧柴问题,减少他们的日常支出,或投放于公益事业,如敬老院和农村的小学,减少煤炭的用量,能够做到既节能又环保。
由政府、村委会鼓励发动农民,每家每户在承包地头或山上将秸秆与动物粪便混合积沤农家肥。现在农村的养殖户将畜禽的粪便随意丢弃在养殖场附近或山坡上,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容易导致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农民秋收后只有少数人去城里打工,大补分人闲在家里,很少有农民利用农闲时间积攒农家肥。所以,只有政府、村委会以补贴的方式发动农民积沤农家肥,才能把这件事情落到实处。将积沤腐熟的农家肥施与田间,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的用量。节约成本,提升作物品质。
大力发展畜牧业,给养殖户加工秸秆补贴,将秸秆变成饲料,实现秸秆过腹还田。
[关键词] 秸秆焚烧;禁烧;综合利用;根本途径
【分类号】:S38
1.引言
“三夏”农忙季节一些地区经常是天空中漂浮着灰烬、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气息。所以每到此时因秸秆焚烧引发的话题,比如火灾、雾霾、PM2.5、交通安全等都会成为网络热词。加之,我国商品粮主产区黄淮海平原的冬小麦收割期与当地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时间重合,又进一步引发了普通民众对这一话题的特别关注。早在1999年国家就颁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可见国家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今年午收时节国家对禁烧地治理力度是空前的:从国家环保部牵头动用遥感卫星监测着火点,省级政府与小麦产区市、县政府签订禁烧责任书,乡村干部缴纳禁烧保证金,下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日夜巡查等严防死守措施;到地方各级政府午收期间不间断宣传并给予遵守秸秆治理规定的农民一定经济补偿等疏导措施,“堵”“疏”结合。但从2014年6月28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内容看,治理成效却差强人意。如此严厉的治理措施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人们不得不对秸秆禁烧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
2. 秸秆禁烧禁而不止的原因分析
2.1 秸秆焚烧量大、面广、时间紧
农作物在同一区域的成熟期几乎相同,这就造成了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秸秆。秸秆的堆积密度大约只有30kg~50kg/m3,如此蓬松的秸秆无论是回收、堆放还是运输都要花费不菲的成本,农民费时费力进行回收收益却了了,因此农民没有回收的动力,甚至还有抵触情绪。据笔者调查,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百害无一利,焚烧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俗话说“农时不等人”,如果误了农时不能及时播种,就会影响下季作物的收成。农民采取焚烧这一最快捷的办法处理秸秆也就不难理解了。
2.2 大量的秸秆没有出路
笔者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平均每年约为6.7亿吨,其中小麦秸秆1.54亿吨,稻草秸秆2.11亿吨。这么巨大的秸秆数量,再加上秸秆产出集中、季节性很强,而到目前为止又没有能大量消耗它的途径,造成短时间内大量积压。一位县级农技人员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秸秆还田是最便捷、最有效的综合利用方式……”,今年许多地方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政策设计的。从长远看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地肥力、减少土壤板结,但是秸秆还田在短期内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如果简单一埋了之会造成下季作物播种困难;其次秸秆腐烂变肥需要一段发酵时间,秸秆这类有机物的发酵是放热过程,会使土地温度偏高从而影响新播种作物的生根发芽,甚至会“烧死”幼嫩的根系。国外许多国家也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但与我国国情不同,人家地广人稀可以轮牧休耕,给秸秆充分的发酵变肥时间。而我国1978年就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每户耕种规模小,再加上国家不仅不收农业税还对农业进行补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别说让农民撂荒一季不种,就是原先边角荒地也都被勤劳的农户开垦出来耕种了。所以我国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的国情,在黄淮海地区根本不可能实行轮耕、休耕制度。
除秸秆还田这一快捷的处理办法以外,有专家指出可以利用秸秆中富含营养成分用于饲料加工、食用菌培养料等出路,但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这么大量的秸秆问题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焚烧问题。
3. 解决秸秆焚烧的根本出路探讨
有人说“秸秆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秸秆利用前景广阔。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实现秸秆的工业化利用并形成产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综合利用的道路。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大农业机械研发力度
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合成化研究,将农作物的收割、脱粒、秸秆回收等功能合成为一体,解决松散秸秆的快速回收和田间高密度压缩问题为运输创造条件,降低收集和运输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抢农时播种节约时间。
3.2 加大秸秆的就地转化
(1)秸秆还田可以为土地提供N、P、K等有效成分,但要解决好秸秆纤维快速腐烂问题,比如研发出高效秸秆腐熟剂,使秸秆迅速腐烂变肥,降低腐烂过程中热量的释放,使其少影响甚至不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2)将秸秆的就地转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比如在规划时同步建设就地利用秸秆的沼气能源设施、秸秆气化工程设施等,将秸秆就地转化为CO、H2、CH4等高品位的燃气,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清洁燃气。
3.3 加快秸秆的工业化利用
由于就地转化消耗量非常有限,必须走工业化利用的路子,既解决秸秆的去处问题,又为农民带来收益,将秸秆变废为宝才能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1)作为工业能源使用
有研究表明2吨农作物秸秆的发热值相当于1吨煤的发热值,火力电厂通过专门的秸秆焚烧炉生产蒸汽进行秸秆发电。有报道说已建成采用“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利用秸秆生产生物油的工厂。报道称1吨生物油能消耗2吨秸秆,生物油的发热量是柴油或重油的0.4倍,经过精炼后可以作为车用燃油使用。
秸秆的能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解决秸秆无序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类燃料的使用,对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大有好处,应当大力推广。
(2)秸秆纤维利用
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所以农作物秸秆不仅可以作为制造纸浆、包装纸的主要原料,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同时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原料已越来越不可能,我国人造板工业的原料供需矛盾将日趋尖锐,这为我国秸秆人造板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利用稻、麦秸秆和甘蔗渣等为原料经挤压成形加热固化后,能生产高质量的中高密度板,广泛用于包装、保温、建材、家具材料及一次性餐具,还可以制成可降解的纤维素薄膜,替代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
(3)营养成分利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小麦为例,秸秆中含有:10%的水分、3.1%的粗蛋白、1.3%粗脂肪、32.6%的粗纤维和43.9%的无氮浸出物,是生产饲料的原料。另外我国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酶法糖化、发酵等几个环节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秸秆营养成分的利用会有长足的发展。
(4)炭化综合利用
将松散的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压制成棒(块)状,放入炭化设备中制成生物质炭,同时还可以生产出生物焦油,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秸秆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上进行扶持,比如加大科研投入、对相关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等。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普通民众对秸秆利用认识上的误解。在不增加农民负担或使农民能够获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本途径。
(指导老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刘勇副教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玉米秸秆;焚烧;危害;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234-01
青冈县连续多年玉米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3.33万hm2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种植面积又分别提高到15.8万、15.0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5%、88.3%。由此产生的玉米秸秆逐年增多,除一部分用于农户的烧柴、牲畜的饲料及少量的能源外,还有一部分就地焚烧,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从玉米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危害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1-2]。
1 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元素,在焚烧时经过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在焚烧玉米秸秆过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风天气,容易波及相邻未收获作物地块、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1.3 影响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秆焚烧后,会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细菌等死亡,腐殖质固化,这样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质。
1.4 对交通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露天燃烧玉米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增加了交通隐患。近几年,黑龙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时,由于焚烧秸秆,导致可见度低,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 玉米秸秆焚烧的成因
2.1 秸秆还田仍有一定难度
秸秆还田困难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温度很低,秸秆还田的地块内秸秆很长时间难以腐烂,对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过松,大孔隙比较多,使作物下茬不扎根,出现“吊根”现象,严重时死苗;三是秸秆还田费时、费工,增加成本;四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调,使作物生长缓慢、苗黄、苗弱。
2.2 “以机代畜”后,秸秆饲用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已大面积普及,农民种植玉米,从春种到收获已全部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取代过去传统人工和“牛马耕做”,大牲畜的养殖已逐年减少,因此秸秆的饲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的城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农民已经住上了楼房,对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 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利润低下
由于家家户户耕作面积少,集约性经营不多,每户的玉米秸秆销售所得金额扣除运输等费用剩余不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
2.4 缺乏宣传和引导
缺乏正确合理的宣传导向,农民对秸秆焚烧有误区,认为玉米秸秆焚烧后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富含大量钾,适合酸性土壤,同时可为下茬作物补充营养。
3 玉米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多措并举利用秸秆资源
一是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通过秸秆还田,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归还一部分磷、钾等养分,既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应减少,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种植业上的“三减”原则。二是积极发展养牛业。把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既消化了秸秆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为青冈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秸秆通过严格的发酵处理或者常压灭菌处理可以作为双孢菇、平菇、鸡腿菇等菌类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约经营土地,以大户和合作社形式发展,这样使一部分玉米秸秆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发电和秸秆深加工[3-4]。
3.2 加强对秸秆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秸秆收集和打包机具上享受一定的农机具政策补贴。同时,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建立秸秆储运中转收购站,以便于农户就近转卖,减少农户运输成本,积极引导农户由剩余秸秆焚烧转变成副产品利用,增加农民收益。
3.3 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舆论工具,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介绍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倡导露天禁烧工作志愿者的参与。
3.4 建立县、乡、村责任落实制
以县、乡、村政府长官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对秸秆焚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要充分利用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到田等措施逐级责任到人。大力发挥村民委会、村民小组的作用,实行重点地块专人监管,强化村民轮流巡逻机制,严控秸秆焚烧。政府应积极支持把此项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评比考核体系当中。
4 参考文献
[1] 周奕莹.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9):251.
[2] 张树誉,李登科,李星敏,等.卫星遥感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2005(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