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8 14:59: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能训练存在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篮球训练 体能训练 重要性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4-01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从中找到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强度高、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员只有保证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对训练规律、技巧研究还不够,训练也没能得到普遍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简化、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脱节的实际问题。
1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1 保证大负荷比赛的需要
一定要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通过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能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机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普遍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保持整体运动能力。只有对篮球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模拟比赛,才更加有利于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改造与潜力开发。
1.2 促进身体健康
用科学可靠的体能训练,提升运动员速度、耐力、弹跳力,有效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在各项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长跑、蛙跳等常规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改造,完善机体功能、提高运动员机体外界适应力,更好地为篮球比赛服务。
1.3 发挥篮球技术基础
篮球项目比赛战术是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在比赛中,要求每一名队员都要有强大的体能,只有体能耐力达到战术要求,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配合好其他队员,才能发挥个人作用,很好地完成一场比赛。如果其中某个运动员体力不支,就会影响战术效果,直接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
1.4 延长运动寿命
随着人类年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不断下降,体能也是一样,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限,只有保持强大的机体机能,以坚实的体能做后盾,才能延长运动生涯。要想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保证高能量,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以此改变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能力,使各机体器官延缓退化,加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 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计划性训练不够
一项好的篮球体能训练是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质、外型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但事实上,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还是一概而论的,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运动员,使个别运动员产生运动过度疲劳,体能进度缓慢降低了运动信心,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这种训练结果的不理想,从本质上导致各项篮球比赛的失败。世界著名篮球教练哈里斯认为,中国篮球队的问题就是体能训练没有计划,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案,从而保证运动员力量,从根本上找到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2.2 力量训练为主的简化手段
直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达不到训练目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损伤。特别是在篮球体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先慢后快的训练,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盲目性较大。通过单纯的田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奔跑的速度与耐力,高强度的单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个别器官进行大负荷刺激,导致了身体部分器官负担大,如果时间加长,就直接造成疲劳或意外训练伤害。
2.3 专职训练人员少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各级部门和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比国外的体能训练,我们就能看到差距,国外体能训练已经细化到如何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训练,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明确的训练,训练手段极其简单笼统。同时。我国各级篮球队教练员配备不足,有的队只有一名或两名篮球教练,并且教练还要在负责运动员战术、体能训练同时,照顾运动员日常生活,极大地占用了教练员时间和精心,导致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日常生活混乱结合,训练效果可想而知了。
2.4 缺少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机体能力不一样,要在培育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例,不能一概而论,既误了素质好的运动员,又加大了体能差的运动的运动强度,不能良好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单一,使体能训练方式常年不变,导致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混淆,基础性训练不牢,只有在一般体能训练达标后,进行技能专项体能训练,才能达到协调,提升整个团队的运动成绩。
2.5 对主要特征认识模糊
我国各级篮球训练人员对篮球比赛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好,还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只重视比赛战术,觉得只有好的战术才是篮球比赛的根本。其实不然,高强度、超负荷的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奔跑,如果说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如何能完成一场比赛,只有把体能训练做到平时,加强训练方法,掌握好训练强度,才能在比赛中有一个良好的机体能力,避免出现半场时就体力不济,退出比赛的情况。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才是运动员比赛的基础,才能在篮球训练中达到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目标。
3 改进篮球训练方法
在各类体能训练中,要掌握好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协调、科学、系统性,勤于发现个性化运动人才,注意因材施教,通过良好的训练方法,扎实做好比赛基础训练。
3.1 耐力训练法
长时间比赛会感到疲劳,一定要在体能训练中加强耐力训练,通过长跑不断强化机体耐力,提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机能,以此强化肌肉耐力,使身体能量不断提升。
3.2 弹跳力训练法
良好的弹跳力再加上奔跑和反应速度是一个合格运动员的基本能力,训练弹跳力时,要充分调动起全身肌肉群、韧带、关节等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3.3 力量速度训练法
力量与速度训练主要是对上下肢、膝、腕部的训练,产生运动器官肌肉群力量,平时要通过立定跳、跨步跳等进行训练。
3.4 加强营养
高强度的训练,使机体滚滚而来加大,只有在体能训练后,增强食物营养、注重休息,才能有效有缓解疲劳,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
4 结语
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结合运动员差异性实际,通过科学的计划,深入推进篮球体能训练理论更新、技术与战术创新,科学提升运动员体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提高比赛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科学理论,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 基层 体能训练 运动生理学
一、现阶段基层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未能充分体现运用
所谓“循序渐进”,汉语词典上讲就是学习或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和提高。作为体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就阶段性训练来讲应该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就每次的体能训练来讲要有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但基层往往没有训练计划或体能训练时不按计划实施,在训练时往往“直奔主题”,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草草了事,这样就增加了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不仅影响训练的后续进行,也会造成非战斗减员。为了尽快提高受训者的体能,有些单位“争分夺秒”地进行体能训练,以至于对训练的外界条件和训练者的身体状况不重视,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大强度体能训练,这些不科学的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表现。
(二)训练方法单一
体能训练是辛苦和枯燥乏味的,受训者容易产生厌训情绪。可以用增加和变换训练内容、避免训练内容和方式在短时间内重复的方法来避免训练枯燥,而基层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如进行耐力训练时一般就是每次沿着固定的路线不停地跑;手臂力量训练就是俯卧撑,趴在地上不停地做,次数越多越好等等。
(三)训练后恢复疲劳不科学
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会影响后续训练计划完成。机体疲劳的快速恢复是保持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战斗力提高的主要方法。而基层体能训练组训练往往没有重视和做好。
二、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对体能训练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么是在摸索中实践,要么是经验主义者。通过对基层的调查和了解,基层的体能训练组训者有一些属于经验主义者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蛮干,缺乏科学依据。
(二)对“三从”训练理解有偏差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观是我军沿用前苏联的训练方法总结出来,经过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有些教练员认为:
“从难”即加大训练难度。他们不在技术水平上加难度,而是盲目加大训练运动量。当看到受训者达不到要求时,就认为难度加上去了。这样既不能提高训练质量,还容易引起训练事故。“从难”我认为是指高难技术军事科目的训练。
“从严”即严格管理。对身体素质差的“从严”,对体能好的爱理不理。搞“一刀切”,优劣不分,不按标准或过于按标准(这里指的过于按标准就是不根据训练的外界条件和受训者自身素质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去追求各种规定的标准)。“从严”其实是指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标准,因材施训。
“从实战出发”即“掉皮、掉肉、流血、流汗”。训练中以手要拿不起筷子,汗要湿透衣服,腿要迈不开步子为准。其实“从实战出发”是指教练员要根据实战需要有意识培养受训者的实战能力。
(三)“消极保安全”训练思想严重
一些单位为了保安全,就降低强度,减小难度,甚至出现了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的现象。只能通过应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尽量减小训练损伤发生的概率,通过科学严密的组训和通过教育提高训练者的安全意识来减少训练事故的发生,而不应该“消极保安全”。
三、运用科学理论,抓好体能组训
(一)注意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从运动生理学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训练时肌肉参与运动,大脑皮层统一指挥。操课前,受训者必须有一个从安静过度到运动状态的适应过程。使大脑皮层中产生合适的兴奋,以便集中力量指挥各个器官活动。这种准备运动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它是根据科目训练特点、季节、活动强度而定,加强对训练中易损伤部位的活动。准备活动时间冬季稍长,夏季稍短等,要以受训者身体是否活动开了而定。
(二)注意相关内容的训练方法
1.运动速度。速度素质是指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一特定运动或动作的能力,也叫快速运动的能力。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多指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2.运动耐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完成有氧呼吸运动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耐力训练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反复跑,间歇跑,变速跑,越野跑,“法特莱克”跑等,以及这些训练方法的变化组合。
3.柔韧。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任何训练科目对柔韧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其训练程度要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柔韧性的提高很快,易见成效,但是当训练停止后,柔韧性消退得也很快。所以,柔韧性训练必须坚持经常并持之以恒。在全年训练中的任何时间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柔韧性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
(三)注意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及疲劳的恢复
较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整理活动,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而定的,是提高训练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职校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业务不精,训练设备数量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他们的技能水平不高,对企业生产过程缺乏了解,更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因而训练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5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训练方法是影响他们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训练方法,会导致师生精力消耗大、学生负担重、训练效果差、训练效率低等问题。有的专业训练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在校生实训课的需求。这两个因素严重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效率。
2 学生技能训练品质不良
学生训练品质不良主要表现在训练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对专业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四个方面。
(1)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态度不端正。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7.8%的学生上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学到一门技能,毕业后能上岗工作,14.8%的学生的目标是继续深造;17.4%的学生的目标并不清楚。调查还发现,89.8%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努力训练,10.2%左右的人表示不愿意训练。
(2)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7.2%的学生上实训课不认真训练,26.3%的学生上课有聊天习惯,69.6%的学生不爱写实训报告,这说明职校学生的训练习惯存在较严重的不足。而有以上行为的学生在进入职校前,已养成了这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制约了训练效率的提高。
(3)学生对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研究发现,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影响训练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兴趣,职高学生入校时表现为学习准备不足,基础较差,入校后,对新专业的技能训练内容没有浓厚的兴趣。缺少训练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目标,原因在于学生对新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通过调查发现,影响训练效率的内在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兴趣。
(4)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调查发现,60.2%的学生认为,自控能力差是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42,5%的学生表示“想好好练,但管不住自己”。学生自控水平低下影响了学生技能训练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职校生技能训练效率的对策
1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1)针对教师技能不精的问题,建议职业教育部门与企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建设一流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职业学校的教师经常到生产一线参加顶岗技能工作,积累操作经验,或者招录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参加教法培训,学会培训学生,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掌握新颖的操作技能和教学方法。
(2)针对训练设备不足的现象,建议应该由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协商来解决训练设备不足的问题,训练设备的品牌和型号应该和实际企业的设备一样,所不同的是企业利用设备生产产品,而学校利用设备培养操作设备的人员。一流的师资和充足的训练设备是提高职业学校技能训练效率的重要外部条件。
2 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品质的有效途径
(1)明确训练目标,端正训练态度。针对学生技能训练目标不明确、技能训练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专业教师首先要根据国家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专业岗位技能目标体系,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技能训练目标及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在每一次实训课上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具体实训目标及评估检查方法,
(2)培养学生高效工作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没有良好的训练习惯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下述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结合多种多样的实训方式,培养学生上好实训课的习惯。通过示范实训法的观察、模仿,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真实模仿、熟练操作的好习惯,通过引导训练法,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合理决策、实施计划、检验结果、综合评价,培养学生了解完成整体任务的流程、完成实际任务的好习惯;通过小组限时竞赛法的合作与竞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养成高效工作的职业习惯。
(3)建立信心,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程度决定训练效率的高低。其次,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对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造成对技能训练不感兴趣,教师要从简单的操作人手,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信心,产生兴趣。
3 采用科学的阶段训练法
(1)认知阶段采用示范训练法。在认知阶段,学生要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教师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这一阶段是技能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操作,适合采用示范训练法,示范训练法指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的同时模仿教师而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明确目的、正确示范、合理分解、及时反馈和训练适度。
第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只有明确了训练的目的,才能形成完成训练目标的内部动因,更加自觉地、认真地对待训练。研究表明,训练前的目标教育对于学生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讲解训练目标时,一定要与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形成主动的进取意识,
第二,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教师准确地讲解和示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它是学生正确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教师通过准确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关于训练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形成可以模仿的样板。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训练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对职业技能动作进行合理的局部分解是学生掌握复杂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从技能形成的阶段来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是从局部动作开始的,最后通过联系形成完整的动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动作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及多余的动作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第四,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技能的速度就会加快,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动作技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得到纠正。心理学测试表明,正确动作的发生次数要三倍以上于错误动作的发生次数,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的指导必须及时、有针对性,评价必须详细、到位。
第五,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增强技能掌握的保持性。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训练过程中有间歇的分散训练比没有间歇的集中训练效果要好,因此,要提高训练效果,必须合理分配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使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的形式主要包括现场观摩、分组比赛、角色模拟、案例讨论、个别辅导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的特点、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效率。
(2)联系阶段采用引导训练法。在联系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就可以把各个子技能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技能连锁。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引导训练法。引导训练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训练法,用以培养学生了解完成任务的全部流程,提高学生完成整体任务的能力。引导训练法的训练过程分为六个训练环节,也可称“六步法”。
第一,收集信息。学生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抓住由教师或书本材料提供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简短概括,或以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准备对核心问题进行回答,在这一教学环节结束时,教师将每人准备的答案集中起来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明确问题的本质,即“做什么”。
第二,制订计划。在这一环节里,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制订工作计划,包括具体工作的日程安排。通常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拟订工作计划,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
第三,合理决策。这一环节中,教师通常采用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就所拟订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问题交换意见,最终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第四,实施计划。这是关键环节,学生完成工件制作或其他委托任务。这个阶段也包括工作与检验的相互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
第五,检验结果。在实施阶段终了时,将产品(活动结果)同要求进行比较,检查其结果与计划相符合的程度,这时,学生可以自检、互检,也可以由教师检验。
第六,综合评价,包括对前五个步骤的评价,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及对学生的行为、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先由学生自评或分组评价,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及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引导训练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训练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际任务的训练方式。这种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动化阶段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在自动化阶段,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这一阶段适合采用小组限时竞赛法,小组限时竞赛法是教师先精选训练项目并制订好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在小组间展开的一种自动比赛、交叉评分的一种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小组限时竞赛法的训练过程也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赛前准备。比赛前,教师要准备好比赛试题,制订好具体的评分标准、训练计划、评分表等,学生依照教师的训练计划划分成两个小组。
第二,明确目标。教师发放比赛题目,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明确比赛项目,准备训练器材。评分小组也要熟悉比赛,还要熟悉评分标准。
第三,制定计划。参赛小组的学生要根据比赛题目,协商完成比赛的具体计划,制订具体分工及操作方案。评价小组根据比赛题目及评分标准,协商评价计划,制订具体的评价方案。
第四,展开竞赛。比赛开始,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开始落实操作方案,各评价小组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参赛小组来说。比赛的过程是一个熟练操作的过程,对评价小组来说,它又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
第五,检验结果。各竞赛小组的学生展示操作结果,各评价小组进行最终评价。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为了培养教师,首创了微格教学。80年代的时候,微格教学传入我国。作为一种缩小的教学模式,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基本的、具体的单向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这些技能对师范生进行逐个、反复训练,以提高师范生的课堂基本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方式之一,它能够将师范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从而达到获取经验和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微格教学是英文Microteaching的译名,原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型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二、微格教学对师范生培养教学技能的意义
微格教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使接受训练的学生能够获得实战的感觉。克服了以往脱离实际的弊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就是把各种基本教学技能具体的、逐个的进行研究和训练,使复杂的教学得以简单化,借助现代信息设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引用现代教学方法,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和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微格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使师范生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及时的、科学的对训练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在循序渐进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师范生展现了高度的自我积极性,使教学技能得到很好的巩固,这样使教学技能训练变得更加细致、深入,从而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三、微格教学在高校师范生中培养教学技能的应用案例
微格教学是高校师范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学技能对于师范生来说,又是必要掌握的教学能力。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师范生需要针对某一或多种教学技能结合加以训练,然而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不免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学和改善绩效,我们专门对这一具体实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根据在我校展开的活动情况并结合亲身经历和周边普遍现象,我们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我校13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的部分学生,以信息技术课为例,针对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关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专业知识匮乏,脱离教学实际
学生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例如:学生制作的课件主题风格与教学内容不搭,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或文字和图片没有联系,没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字号大小的问题,字体颜色与背景色相似,导致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课件上的字;PPT中内容的排版不合理,逻辑能力有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不完善,技能使用不规范
我们对他们在使用技能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导入技能: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一节课开始的首要前提。首先,从师范生自身知识结构来看,经过几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了较高的掌握水准,其本体性知识得到了加强,能够从较高、较宽的学术视角进行问题的分析.这也造成了师范生对基础教育领域教学问题的淡忘,不能从中学的视角进行问题的分析、阐释。导入的时候没有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情况,完全凭着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进行授;其次就是对中学的现状不是很了解,从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引入,但是学生并没有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以至于学生不了解;导入内容与学习内容不符合,教师也没有很好的解释,不能引导学生思路到本节内容上。
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在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的,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理论知识较少,操作性强,如果仅限于讲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大多数师范生对讲解技能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要单纯的讲授就可以,由于师范生在这一方面出现较多问题,我对其进行以下几点总结。首先,师范生自己对教课内容都不是太深入,没有提前进行教学规划写详细教案;其次,由于初次讲课站在讲台,语言不够流畅有时停顿,逻辑不够清晰;再者,和学生互动较少,单纯的讲授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过于生硬,缺少丰富的感性材料;讲解过程中没有很明显的语气变化,没有抓住重点并对学生进行强调、深化和巩固;课堂讲解过于平淡,学生积极性不高,使课堂气氛变得乏味。
演示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演示的目的与学习内容并没有很大的紧密性,重难点不突出;有时候会出现演示错误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课件的内容不熟悉,思维逻辑不清晰;在演示的过程中会出现讲解与演示不同步,学习者不明白讲的内容;在演示的时候学生的讲解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演示的速度很快,学习者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没有留给学习者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结束技能:结束语很仓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者对课后安排的时间不能合理的利用,学习内容结束时没有强调重难点,表达的不清楚,安排的实验、作业、练习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把握不够充分;没有启发学习者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没有进行小结就匆忙地=下课了,对所讲的知识点没有梳理和归纳或者对下节课设下悬念,引起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态方面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讲课时眼睛一直盯着课件,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太少,不会注意学生神态的变化,就会导致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另一个是学生讲课过程中肢体语言很多,比如说:身体一直在晃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穿着打扮不恰当,手势繁多看起来教态非常不自然。
三、信息技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优化策略
(一)学习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师范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对理论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安排合理的资源,对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学习,比如说教学设计、班主任工作技能、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学习这些相关的课程,能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师范生针对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多听一些中学优秀教师关于教学方面的讲座,多去观摩一些优质课程,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比如说多媒体课件大赛、讲课说课大赛等,从而获取一些相关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造完善的教学环境,在课程教学学时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特别要注意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使其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中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观看其他人的教学过程,学生经过观看微课型及反馈评价环节的录像,取得最直接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反思体会,再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找差距的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可以使学生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修正不足,并且通过反复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把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课堂传授,改变为以实践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技能训练。在进行微格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些技能加强训练,就要合理并充分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三)培养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个别学生通过一次训练后在某一技能方面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学生应该多次进项有针对性的巡训练,从整体上有把握、有信心的、圆满地完成这一技能的培养。我们要对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对师范生进行专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 。在教态变化技能训练方而,要求在训练中,应注重其教态:站立挺拔;走动时轻盈优美,快慢得当;手势运用大方、恰当。在日后的训练中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不断的训练中,不断进步,达到相应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和学习者有大量的互动环节,可以分小组,设置游戏环节,提问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烘托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1.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
中学生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是靠不断的对抗性练习来逐步获得和完善的。通过技战术的对抗练习获得的体能水平无疑会使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真正的比赛中受益。在体能训练时,要模仿比赛时可能出现的身体动作与供能方式来训练中学生运动员的体能,这样才能将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起来,保持训练时体能水平与比赛时体能水平的一致性。
2.要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到,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高自己比赛能力的根本。而且在我国的中学生比赛中,都在有意识地加强紧逼防守的运用时间及强度。尤其到比赛的后程,不管是区域紧逼,还是半场、全场盯人,体能是破坏紧逼盯人、保证自己防守质量、加强防守反击的重要条件。
3.在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篮球队训练器材极其简单,只有两个杠铃和几个垫子。而且篮球队只要进行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负重。虽然杠铃负重能增加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杠铃负重训练以后,运动员的身体会变得强壮,但他们的身体灵活性不会提高,甚至会有所下降。
4.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生篮球训练队的教练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得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大多数教练员只知道多跑步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不知道要用什么具体方法,甚至连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都没有,在训练中很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了回防速度慢、防守跟不上等诸多问题。
5.耐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解决对策
1.训练手段和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初中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各级篮球队中,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这样有利于运动员的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2.关于力量训练
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每次3~5组,每周2~3次。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次做4~6组,每周两次。三是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达到最大负荷。
3.速度训练方法
第一,要把快速跑动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练习衔接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运用技术过程中不降低跑动速度。速度练习中专项技术的难度不宜过高,必须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高速度上。
第二,中学生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一般的年龄大都在13~1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各项素质发展得都比较快。必须注重增强肌肉的可塑性、可伸展性及肌肉内部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发展移动速度练习。在各专项素质训练的安排中,速度素质应安排在力量和耐力素质的前面,以确保运动员能在较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下完成速度练习。
4.耐力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运动素质敏感期 一般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变向、急停、投篮表现为间断性、多向性和多元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要求,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适应比赛中战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新的技术,并将已经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运动员体能水平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体能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体能是通过遗传获得,后天的体能则是经过有效的体能训练而获得,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体能的发展。
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的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目前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不够
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思想重视不够表现在教练员配置、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替代和青少年篮球训练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基层篮球教练员的配置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学校很少有专门的体能教练和体能训练教练员研究小组。
调查发现,90%的篮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经常以战术训练代替技术训练,认为体能训练在战术训练中实施就可以,实际上这仅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的力量训练不够,将影响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层的教练员缺乏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在篮球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研究理论严重缺乏。缺乏长期跟踪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体系。基层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大多处于自然阶段和经验训练的阶段,缺乏科学系统性。
1.2理论研究缺乏
在日常训练中必须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规律,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转换性、动态性、统一性规律,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高负荷强度。运动员跑动的距离时长时短,跑的速度时快时慢,在激烈的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中实现各种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导致运动负荷强度起伏变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员成熟较晚,但是运动寿命较长。青少年篮球训练分两个阶段:(1)预备训练阶段(7~11岁);(2)基础训练阶段(13~18岁)。
预备训练阶段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主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础训练阶段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具体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青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1)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是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0~13岁是快速增长期。(2)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是男女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6~17岁时增长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发展与最大力量的发展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从7~17岁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之后开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6~12岁是快速增长期,在12岁时反应速度到达第一个高峰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点。(5)步频的发展特点,男孩在8~12岁、女孩在9-12岁增长最快。(6)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男孩在10岁时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3岁再次出现快速提高,16岁耐力有最本质的提高。女孩在9岁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2岁再次提高,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7)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青少年在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敏感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敏感期。
1.3体能训练概念模糊
1.3.1对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概念认识模糊
一般体能训练是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发展专项素质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专项技术动作,或者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形式上与专项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的身体练习。
1.3.2安排体能训练的比例不合理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应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根据训练周期原则,在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周训练计划中,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通过篮球运动素质专门的练习同篮球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感受器与运动器官的效应器一致性的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的成绩。
1.3.3错误的运用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
基层的教练员经常错误地认为,解决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和运动员有限的体力范围内,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难度,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运动素质基础薄弱的运动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其次,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各种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快速增长期存在差异,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容易错过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专项运动素质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影响竞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战术的学习,更会缩短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时间和运动寿命。最后,青少年阶段是心肺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采用一般体能训练结合少量的专项体能训练发展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1.4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化
根据“生物适应”理论,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次数、持续时间与间歇和负荷强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训练负荷的本质是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长期过于简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导致机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敏感性,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速度下降,运动器官耐受力减弱,训练定向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训练中过于依赖杠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训练的气氛枯燥;速度训练经常采用较单一的训练方法,如:长期在篮球场上的折返跑和田径场的重复跑等,缺乏采用灵活多样的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和法特莱克跑有机组合的训练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感觉和经验是基层篮球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测量的数据)和仪器,很难准确把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疲劳调整和超量恢复的时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由于缺乏对体能训练长期系统的测量数据,基层篮球教练员很少采用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进行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体能训练的评价主要是教练员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表面和即刻反应,与同日历年龄的队员进行横向的单一性比较。
2.改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2.1树立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2.2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丰富基层教练员的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归纳和升华理论。
2.3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2.4明确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任务,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规律、任务、阶段、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使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有机衔接。
2.5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各种生理指标和技术数据监控体能训练过程,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运用多种技术诊断方法和手段,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
2.6完善体能训练体系,设置篮球体能训练的专职教练或篮球体能训练研究小组,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院学报,2002.
[5]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6]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
关键词:护生;技能操作;强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0-01
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主位,以学习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基础型、实用型护理人才[1],这就要求护理教育的对象――中职护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临床实习前,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能操作强化训练,对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及临床技能,缩短临床适应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理论不扎实,缺乏专业认知,不能尽快适应实习工作。带教老师反映部分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如不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值、基本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值等。部分实习护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知,进入临床实习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状态,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遇到脏活、累活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应付了事。
1.2 缺乏动手能力,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通过对护生在实习前进行技能考核发现,近年来一些中职护生动手能力差,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操作不熟练,部分护生一些基本的常规护理操作也不能顺利完成。此外,部分护生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1.3 缺乏主动工作能力,责任心不强。中职护生实习中普遍缺乏积极主动工作能力,一些常规护理工作,带教老师不督促不执行,可以说“不推不动”,而且责任心和求知欲不强,遇到一些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绕着走,不主动向带教老师、护士长或护士请教。
1.4 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部分护生不能与病人及家属、带教老师、其他实习同学以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在与不同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病人和家属沟通时,显得语气生硬、处事不够老练等;实习生不能恰当使用肢体语言、体态、语调、倾听、目光接触等技能进行有效沟通。
2 对策
为提高中职护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我校自2007年起连续5年对即将进入实习教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习前思想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调临床实习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和要求;学习实习计划和实纲,学习实习生管理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从心底关爱病人,更好的照料病人,重视自己的工作,提高学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认知程度,从而是学生在工作中更具责任心和爱心;进行医疗风险教育,强化护生防范医患纠纷的意识[2]。
第二阶段:基础知识复训。主要包括:沟通与交流技巧的训练,就如何处理好与医院领导、老师、病人、同学等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专门培训;形体与礼仪训练,引导护生明确护士举止规范以及化妆的要求;普通话训练,以适应和所实习地域的语言差异。
第三阶段:专业技能强化培训。组织学生把要强化训练的护理操作项目逐条记忆,观看标准操作录像,统一正规的操作程序和标准。其次,把护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教师指导示范-护生观摩-护生练习的方式,每项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护生自己准备用物,熟练规范操作的每个步骤。同时,学校的护理示教室和实验室对护生全天候开放,为其通过训练逐项达标提供条件。
第四阶段:训练结束后除进行操作考试,还进行理论摸底考试。通过考试使护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重点性掌握和巩固,考试合格者方可正式进入临床实习。
3 效果
从护生实习情况来看,参加过技能加强训练的护生在以下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3.1 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参加过护理技能培训的学生在一个月的训练过程中,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每天重复练习各项护理操作,与临床护士每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有一定的相似性。
3.2 临床操作更加规范。技能培训过程中,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最终达到能够规范、熟练进行各项操作。进入临床后,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操作规范、熟练, 满足了医院对实习生的基本技能要求。
3.3 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可以主动配合的标准化患者,有利于学生角色到护士角色的转换。整个沟通交流场景逼真自然,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操作过程中体会人文关怀及沟通交流方法,明确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在短期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4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考核,使学生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操作,避免了有的学生“自己操作不错,老师看着就手发抖”的现象。这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3.5 增强了就业优势。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护生进入临床后,由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工作更出色,受到带教老师和实习医院的好评,并且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率很高。以上这些优势,使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前景好。
总之,巩固护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注重培养护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的掌握,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护生成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汉朋.中职学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3:5-6
关键词 CUBA 女篮中锋队员 体能训练 现状 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国CUBA女子篮球队中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以第三届CBA青年队—CUBA女子篮球对抗赛和第十二届CUBA全国大学篮球联赛女篮运动队,教练员及参赛队伍的女子中锋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专家访谈法;3.数理统计法;4.问卷调查法。
二、CUBA女子篮球中锋体能训练的现状
(一)CUBA女子篮球中锋运动员的基础体能现状
表1 CUBA女子中锋运动员整体基础体能均值现状统计表
50M 100M 3200M 全蹲 半蹲 卧推 1"仰卧起坐(个)
(秒) (秒) (分) (kg) (kg) (kg) (次∕分)
天津财大 7.9 15.2 15 70 110 30 55
青海师大 8.2 14.1 16 75 120 40 45
华中科技 8.1 15.6 15 70 120 40 52
北京大学 8.0 14.9 16 不蹲 115 35 46
湖南师大 8.1 15.0 16 60 120 30 45
南京航空 8.2 14.8 15 50 110 30 50
湘潭大学 8.1 15.6 15 65 110 30 52
四川师大 8.3 16.0 16 65 120 40 50
(二)CUBA女子篮球中锋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现状
表2 CUBA女子中锋运动员整体专项体能均值现状统计表
5.8M折返
(秒) 四线折返跑
(秒) 原地摸高
(M) 助跑摸高
(M) 全场跑篮
(3往返∕秒)
天津财大
青海师大
华中科技
北京大学
湖南师大
南京航空
湘潭大学
四川师大 9.3
9.5
9.1
9.2
9.8
9.1
9.1
9.7 32.0
32.4
33.0
32.0
33.4
32.0
31.5
32.0 2.7
2.75
2.65
2.75
2.60
2.72
2.70
2.62 2.96
2.97
3.00
3.00
2.96
2.96
2.86
2.85 34.2
35.0
32.4
34.5
34.2
35.0
34.0
33.6
(三)CUBA女篮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认识水平分析
表3 CUBA女篮教练员对体能训练认识水平
有必要 百分比 没有必要 百分比 不明确 百分比
专职体能教练
加强中锋体能训练
中锋应比其他队员更重视 14人
16人
13人 78%
88%
72% 4人
1人
5人 22%
5%
28% 0人
1人
0人
5%
表4 CUBA女篮中锋运动员对体能训练认识水平
有必要 百分比 没有必要 百分比 不明确 百分比
专职体能教练
加强中锋体能训练
中锋应比其他队员更重视 18人
22人
19人 56%
69%
59% 10人
9人
5人 31%
30%
16% 4人
1人
8人 13%
1%
25%
(四)CUBA教练员对女篮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表5 教练员对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判断
存在问题 是(%) 不是(%) 不明确(%)
对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的认识不够清晰
对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中锋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认识不深
对中锋运动员训练观念守旧,方法和手段滞后
对中锋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科研水平较低
思想保守,学习交流机会较少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够协调 66
52
56
72
60
55
64
56 26
25
24
18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