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产业发展的建议8篇

时间:2024-02-06 10:13: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业发展的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业发展的建议

篇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要将数字技术转变为经济增长,中国需要营造物联网拉动增长的必要条件,并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各个行业中去。然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和限制,在其发展的不同层面上出现了各种制约因素,为此,下文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物联网自循环的内生发展动力。

首先,针对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缺位,各地各自为战的局面,相关部门应推出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出各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及其相关子规划,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其次要缩小物联网发展地区差距。通过比对发达国家物联网发展经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全力在最短时间内使物联网达到全国范围内平衡发展,解决因地区差距过大导致的物联网无法稳定发展问题。中国物联网产业要扩大发展,必须破除行业壁垒,使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整合,促使区域间物联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逐步建立起来。最后,在政府的政策方面,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进一步健全物联网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和交流平台,提供资金扶持和研发成本。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核心技术开发项目、标准制定等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环节应重点予以资金支持。

在厘清政府定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物联网自循环的内生发展动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作,推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商业模式的发展应顾全到产业链中的多方需求,加强对设备商、集成商等积极性的充分挖掘,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客户的潜在互动价值。

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开放性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标准化将是物联网挑战下一个阶段的重要议题。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随着物联网信息的推进,我国要不断认识到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力量,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标准,构建起具有开放性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的发展中,要不断呈现自身的竞争力,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积极扩大国际领域,让我国融入到其他国家物联网发展中。还需要主导制定物联网的国际标准,把握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三、建立物联网监管的法律法规框架,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

在中国,制定新兴领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相对滞后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将会造成相应的外部成本。在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如保障个人的隐私权、信息采集的合法性等问题,对物联网推行的通畅设置了障碍。因为物联网系统将会产生的数据爆炸,可能会引起隐私以及数据使用方式方面的担忧。有许多采集数据的形式,如车牌扫描仪捕捉超速者,无需征得同意就可直接运行,那么谁有权访问和控制数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安全性的问题不仅要在技术上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政府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信息的使用权限,让用户的隐私得到保障,从而在不同方面保证和维护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四、重视“产学研”体系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

对物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具备了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这需要政府把握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研发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引进或者借鉴国际上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再创新。

首先是要积极鼓励相关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大合作,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安全性能,参与标准制定;其次要进一步加大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强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节点操作系统、产品的第三方测试认证以及传感器共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最后,需要通过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加大对重点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篇2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低、服务产品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发展养老产业,为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六十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失智老人,提供康复调理、生活照护、营养配餐、医疗保健等基础人文照护服务,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条件。

一、XX县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XX县大部分老人对新型养老方式抱有偏见,认为只有居家养老才是最符合其内心愿望以及现实需求的养老选择,被送到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有些老人愿意到养老院养老,但是子女怕外人说三道四。相对于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养老产业,我县的“夕阳红”产业略微显得举步维艰。

(二)整体水平有限,服务质量不均衡。我县很多的养老机构,尤其是社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陈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且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好的养老院床位难求,条件一般的则入住率不高。不均衡的发展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未建立起专业化服务队伍。目前,XX县养老机构专业护工占护工总数的20%甚至更低,剩余护工以普通务工人员为主。这些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且护工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排斥,使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服务的供求极度不平衡。 

(三)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补助政策覆盖面有限。目前我县很多的养老院尚支付不起需要看护老人的最低成本开支,极易出现亏本经营,总体营业状况并不理想,进而影响了养老产业整体的发展。

(四)养老机构自购土地、房屋困难。养老机构场所的建立标准相对较高,包括相对独立、居住宽敞、设施齐全、有活动场所等条件,租用场地不仅通常达不到这些要求,而且不利于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但是养老机构的投资者在自购土地时又往往会有资金不足、购地手续繁琐、无相关扶助政策等困难。

二、关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公立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齐头并进,尽可能为养老产业提供土地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如,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收取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开业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按其投资总额,给予床位建设补助,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等都应有优惠措施等。

篇3

关键词:太阳能;产业发展;宁夏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14-02

当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宁夏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较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对于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加快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是实现宁夏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本世纪后期,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60%以上[2]。从2001年开始,宁夏由电力输出省区变为电力输入省区,到2003年,成为了因电力供应紧张而采取拉闸限电的省区之一。虽然到2006年宁夏通过电网改造和加大电力开发投入已基本解决了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但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压力将不断增大。为此,除大力提高非可再生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太阳能产业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太阳能产业必将成为宁夏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选择,将能有效拉动宁夏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宁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宁夏发展太阳能产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宁夏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属于太阳辐射一类区。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状况综合排序中,银川市排序占第三位,仅次于拉萨和呼和浩特,区内其他城市也都具有一定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条件。宁夏太阳能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太阳能产品研发和生产―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的较为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约有太阳能产品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部分企业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50多家产品营销企业,近3000名较为稳定的从业人员,为宁夏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3.有效的促进政策为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7年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力争到2010年使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新增太阳能发电约173万千瓦,建成太阳能热水器面积3亿平方米。国家《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也为增加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市场份额提供了可能性。近期,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明确提出要把节能减排提到国家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而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是节能减排中的重要内容。以上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宁夏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影响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宁夏太阳能生产企业不足50家,数量不到全区工业企业的6%,产值更是不到1%。虽已基本形成从“原材料生产组件开发生产、太阳能产品研发和生产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还非常薄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不够

从全区产业结构整体布局来看,太阳能产业还没有成为重点发展产业。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太阳能市场的需求大多停留在太阳能光热产品,如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房、太阳灶等低端产品领域。

2.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明显滞后

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宁夏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政府决策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缺乏统一、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且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励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明显滞后,特别是缺乏完善的对投资者、用户及相关产品的补贴政策,缺乏系统的税收优惠或强制性税收政策,缺乏优惠的价格政策,缺乏低息(贴息)贷款政策等,且已有经济政策激励力度弱。

3.宏观管理和投入保障水平低

一是没有权威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多年来,宁夏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职能交叉、资金分散、重复建设。二是市场监管不力,标准不完善,行业门槛低,致使市场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不仅阻碍了行业发展,也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三是对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投入太少。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目前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和计划。四是缺乏项目支持。国家财政部、发改委都有扶持太阳能开发的相应项目和资金,但宁夏企业至今未能争取到一次机会。

4.自主创新能力差,研发人才极其匮乏

宁夏太阳能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多数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没有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太阳能光电、光热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人才屈指可数,在该领域全区还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的研发团队。随着太阳能开发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企业缺少自主创新带头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几家重点原材料生产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都是从外省高薪挖来的,这些人才带来的仅仅是经验,其满足程度和稳定性令人担忧。

三、加快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设立宁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办公室,统筹发改委、经委、科技厅、建设厅、农牧厅、环保局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建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强化政府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应用推广力度。

2.尽快建立完善的太阳能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1)抓紧制定科学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汇集区内精英,共商宁夏太阳能发展大计,谋划符合区情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研究制定宁夏太阳能开发利用总体战略布局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措施,部署战略任务[5]。

(2)抓紧制定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要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方面,建立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财税激励政策,要明确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及享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等。借鉴外省区的做法,对新建体育馆、医院、学校、机关办公楼等政府资金投资的建筑项目,采取强制推行太阳能技术的政策。对酒店、商业大厦等商业性建筑,则给予税收、贷款等激励政策,提高其自觉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积极性。

3.全力组织实施一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示范工程

(1)在城市亮化工程中,组织实施光伏路灯照明、光伏交通灯指示及光伏景观灯示范项目。

(2)选择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新建的大型公用公益性建筑作为使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示范工程。

(3)支持一些用电量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作为应用示范点,建设20千瓦~1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企业办公等用电的补充电源。

(4)配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暖房、太阳能灶、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草坪灯等,建设太阳能利用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县(市)。

4.加强宁夏太阳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引进

(1)选择具备一定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邀请国内外有关知名专家或企业参与,组建竞争、流动、开放的以太阳能为主的宁夏新能源研究所,有关方面在资金、项目、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使其尽快发展壮大。

(2)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3~5家重点企业筹建宁夏自治区级太阳能技术创新工程中心,有效提升太阳能开发利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支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光热、光伏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在宁夏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4)尽早建立宁夏太阳能开发项目库。选择符合宁夏发展的太阳能技术,组织项目计划,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5.建立完善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

(1)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的专业化太阳能生产基地。结合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依托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专业化的生产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扩大规模效应。

(2)尽快规划在银川市或石嘴山市建设西北地区或国内最大的太阳能产品专营市场。选择大企业、名品牌建立大型太阳能产品专营市场,将会大大提升宁夏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3)尽快成立宁夏太阳能行业协会。由宁夏工商联牵头,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建设厅、农牧厅等部门支持,通过联合宁夏太阳能企业、外地太阳能厂商和有关单位成立宁夏太阳能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负责企业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参与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并对行业资质进行审核。

(4)尽快成立宁夏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加快太阳能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严格太阳能产品检测,保障用户利益,促使太阳能利用健康发展,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

6.重视人才培养,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支持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与区内相关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办学,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太阳能开发利用人才。支持太阳能开发利用企业通过委培、定向等方式与院校联合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桑建人.宁夏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探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6,(1):87-89.

[2]朱浩珉,石慧.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世界能源供应主体[EB/OL]..

[3]牛国元,等.宁夏太阳能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方向研究[R].宁夏2007年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6:57.

篇4

关键词:延吉市;林业;产业;发展

延吉市在吉林省的东部地区,地处高纬度之中,属于山林盆地,呈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约为62.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和低碳已经成为我们时展的主流,对于延吉市林业产业的资源问题,应该着眼现状,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它的发展战略,抢占优先市场。如何引导延吉市人民在林业上寻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1 着眼当前现状,关于森林资源我们应该考虑的内容

整个延吉市在林业方面的经营总面积是129667hm2,林业用地面积约为91604hm2,林地面积为76649hm2,活立木总储蓄是6361410m3,它的天然林木是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椴树、柞树、色木槭、桦木、胡桃楸等种类,而人工林是以红松和云杉、落叶松为主要的纯林,在整个延吉市的相关分布来看,绝大多数的林木都集中在城市的中西北部地区,为天然萌生的次生林,林木年龄处在中龄阶段,一般直径10cm左右,高度在9m左右,郁闭度一般约为0.7,每hm2蓄积平均值为60m3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林场以及人工栽种的人工林木。

在整个林业产业发展体系中,发展规划方面略显滞后,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作为指导依据,去统筹规划林业产业的发展,在林地的利用率以及使用率上都缺乏高度的认识,让当地林业的发展变得毫无章程,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加之这种产业生长周期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这一直是这些年来所缺少的弊端;另一方面是林业在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重取轻予的现象,经常无限制地去索取这种资源,而关于这方面的反哺建设少之又少,最后引发经济不畅,在投资方面也就显得不足,没有一个多元化的科学体系支撑,是当前现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同时,林业产业这一领域在发展水平上也相对薄弱,竞争方面明显不足,这都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资源更是匮乏,人力资源是掌握整个技术的关键人和决策者,这样匮乏的情况将阻碍林业产业的发展。

2 走好每一步战略决策,优化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延吉市所占的林业面积比例方面已经有了数据具体说明,这在延吉市大约有1444hm2的红松林,也就需要具体实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来发展延吉市林业产业,可以通过扩建或者改建红松果林,只要以后不断地去优化重组这种树种的相关结构,加快它扩建以及改建的发展步伐,努力营造一个相对优质的红松林,并且加紧脚步,趁热打铁,每年都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延吉盛产苹果和梨这2种水果,我们可以加强苹果以及梨的基地建设,果树在延吉市具有很久的历史,也是开发相对较早的一个产业之一,今后,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技术,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相关条件,在适宜的地区多种植苹果和梨,种植出高质量以及高品质的水果佳品。

在养殖业上也可以通过林业来不断完善,延吉市牧地面积有10000多hm2,而灌木林地以及疏林地也有8000多hm2,可以依仗这些资源来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养殖业,形成饲养、销售一条龙的战线,充分结合它的资源条件,从而加速延吉林业产业的相关发展。

同时也可以施行林下药材这样的方式,或者是进行山间野菜的种植,现在人们都在追求绿色环保生态无污染的食物,这对于经济市场来说是一种客观的投入,对于林业产业的相关链条发展更是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培育一些食用菌类或者是木耳,从而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纵观当今林业产业的一系列发展状况,我们应该从以往传统的木材加工、木材生产以及经营林木的经济方式转变成为经济林果品产业、森林矿泉水、林草、涉林产品加工、林药、林菌培植、林下养殖以及林参间作等多种林业产业共同营作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以往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变成为林地相结合的有机资源合理规划与调度上,用科学的观念制定和规划延吉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推行先进的技术,为出口创汇以及环保生态画上精彩一笔。

参考文献

篇5

一、茶叶产业的现状

目前,全市茶园保存面积为万亩,茶叶总产吨,其中名优茶吨,普通绿茶吨,老青茶吨,年产值约万元,其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茶园有万亩,福鼎大白茶等良种茶园约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约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通过调查分析制约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⒈茶园老化,品种低劣,经营管理粗放,以老青茶和低档茶为主。生产实践证明:缺少良种,难产名茶,茶叶效益就差。⒉加工设备陈旧老化,加工生产能力低;加工厂房破旧,卫生条件差;加工技术退化,产品质量低。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茶业产业发展,生产、加工与市场脱节,不能有效利用销售市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⒋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茶叶经营者全部是承包国有、集体茶园进行生产、经营,加之承包期普遍很短,生产经营者对生产投入缺乏积极性,普遍是掠夺式经营,严重地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兴业富民为目的,以打造精品名牌,扩大赤壁市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以发展良种为先导,以市场销售为龙头,以技术服务做保证,以典型户、专业户为示范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茶叶产业。

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改造老茶园,发展良种园,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基地,争创精品名牌,通过品牌效应扩大市场需求,新建茶叶交易市场,组建茶业集团公司,完善生产经营机制。

三、发展目标与任务

⒈五年建成以羊茶、茶庵岭、新店、神山、赵李桥、官塘、中伙为主的个茶叶重点镇,全市形成个茶叶重点村,个茶叶种植专业大户,个名优茶加工大户,新建一个茶叶市场,筹建赤壁市羊楼洞茶业集团公司,形成公司连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叶生产经营新格局。

⒉五年后全市茶园面积达到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万吨,其中名优茶达到吨,总产值达到亿元。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户突破千户。

⒊良种茶园建设。××年引进优良品种新建亩无性系茶叶良种母本园。采取改造老茶园与发展新茶园相结合的办法,年共发展良种茶园万亩,其中××年亩,××年亩,年至年每年各发展亩。

⒋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年扩大无公害茶园万亩,××年扩大无公害茶园万亩,年全市所有茶园必须达到无公害技术生产标准。

××年申报—个绿色食品茶园生产基地,面积亩。

××年申报一个有机茶生产基地,面积亩(××年选址定点)。

⒌改造和新建个名优茶加工厂,从××年开始每年改造和新建个标准化名优茶加工厂。

⒍××年新建一个简易茶叶交易市场,地点拟定在市特产局附近(待条件成熟筹建农副产品规范市场)。在现有品贵公司的基础上,筹建赤壁市羊楼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和市场的销售为龙头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年销售茶叶达到万斤。

⒎争创优质名牌,参加省、部名优茶评选,每年创优质名牌—个。

四、主要工作措施及激励办法

⒈加强领导,专班常抓。茶叶是一个多年生经济作物,其经济周期长,经济效益持久,也是我市的一个农业支柱产业,要发展茶叶产业,首先各级要加强对茶叶产业的领导,再就是要有专班人员常抓不懈。为此建议要有一名市级领导专抓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茶叶重点镇的茶叶生产工作任务要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此同时组建赤壁市茶叶产业办公室,安排—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抓好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导与服务,督促落实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加强与国内外茶叶产业界的联系,联络茶叶协会会员,通过信息沟通,促进和指导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

⒉部门支持,项目扶持、促产业发展。市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特产局、科技局、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金融部门等职能部门都要支持茶叶产业发展。

⒊组建赤壁市茶叶协会,通过协会网络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共商赤壁茶叶发展大计,协调好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达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信息共享,利益共沾,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⒋培育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典型户、专业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对这些茶叶经营大户,从技术、资金、项目、税费优惠等途径给予扶持,使其成为茶叶产业的标兵和带头人。

⒌运用科技创名牌,聘请知名茶叶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与茶叶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科技推广网络,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纳入农业培训计划。

⒍采取以奖代补的养事方式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具体奖励标准建议如下:

()新建良种母本园,经检查验收,每亩奖励元。

()新建良种茶园,每亩奖励元。

()鼓励争创精品名牌,凡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奖励生产单位元,新获国家级名牌产品奖励生产单位元。

()取得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奖励元;取得绿色食品茶叶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奖励元;取得有机茶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奖励元。

()鼓励茶叶加工户更新机械设备,争取农机补贴政策,按购买机械价值补贴。

()销售名优茶达到万斤,奖励元。

()××年组建茶叶协会、茶叶销售公司、茶叶交易市场,每完成一项工作奖励元。

五、具体工作要求与建议

篇6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位于遵义市东35km处。全镇国土面积165km2,耕地面积4000hm2(6万亩),辖12个村1个社区,2010年人口9.2万,是全国500个强镇之一。新舟地理环境独特,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4.54%。境内若干个产粮大坝,土地肥沃,素有“黔北粮仓”之美誉。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确定了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工业化进程强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品味现代的农村城市化示范”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建立了面积达1334hm2花椒、1600hm2辣椒、334hm2稻稻鱼连养、334hm2果蔬、8万头出栏生猪、30万羽出栏鹅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乐耕“十里绿色水果长廊”、杨录生猪养殖基地、沙滩禹门西瓜蔬菜、新舟群乐生态养鹅、金钟绿塘花椒辣椒、乐耕杨录肉鸽产业等欣欣向荣,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2农机推广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新舟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思路发展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农业机械化的平衡发展规划、推广服务机制建立统筹与重视度不够,以致农机推广工作及农机化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1)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林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农机推广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不少农机员的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使农机员本职工作淡化,久而久之,农机员在思想、观念、技术上已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行动上跟不上发展步伐。同时,县及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农机推广技术力量弱化,使农机推广的专业性、技术性降低。

(2)农机化工作还未提到应有高度。乡镇政府及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着力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种养技术推广,推广农业机械几乎是农户自主自发的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布局研究不够。而且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松散甚至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真实需求情况不得而知,有些农机化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依靠乡镇基层农业(农机)推广机构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

(3)农机装备结构及布局失衡。由于农机技术推广的政策引导与规划指导性不强,农户及产业基地对农机具购置缺乏长期规划,有时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一是低效率低价位的小型农业机械多,大型高性能高效率机械少,环保型机械及多功能机械少。二是自购自用的多,开展作业服务的少,致使部分农机具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农机资产闲置。三是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不够,养殖机械化技术及产后深加工机械化装备少。

3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1)同步谋划农业产业与农机化发展规划。根据城乡一体发展要求和农业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以6个农业产业基地为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结合基地实际,重点发展机械化深耕和平整地技术及装备、节水灌溉装备、育苗及移载机械装备、大棚机电设备,养殖成套机械设备。

(2)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力,统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要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在推广方式上,应深入农户和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意见和要求,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因地制宜促推广。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并加大示范点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在产业基地、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率先推广应用,不同产业推广不同新机具,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既要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还应注意引进推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技术新机具。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镇政府及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经销商的联系,搞好协调服务,督促企业做好农机产品售后的“三包”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购机、用机及修机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利用现有各种惠农政策支持建立服务全镇的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搞好农机作用服务社会化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健康发展。一是组织形式可采用股份合作制,有农机具的农户及农机专业大户可以机具折价入股,还可吸收工商资本入服。二是服务形式以代耕代种服务为主,提供重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提供农户或产业基地自已难以承担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三是承担农机维修养护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开展农机手互教互学,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篇7

1 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比较

从国际发展看,移动支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商业模式。

(1)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银行推出的业务为核心来推动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通信运营商处于价值链的下游,以信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不参与支付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也归于此类,毕竟在双方合作模式下的清算、结算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进行,通信运营商只是提供一个通道。

(2) 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单独的经济实体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合作伙伴存在。

(3) 以通信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通信运营商为核心来管理价值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不参与支付活动,用户直接与通信运营商接触。不过,通信运营商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和风险,服从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盈利主要来自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方面。

2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放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年底,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齐聚移动支付。至此,我国移动支付半封闭开放模式的产业链正式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支付清算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链的协调监管机构严格把控准入关,使得整个产业链不至于过度分散,也不至于过度封闭。

从短期看,虽然盈利空间还不是很大,但移动支付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带动其他各项增值服务的收入,因此,产业各方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过长,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加之移动支付尚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若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整个产业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快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构建成功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健康、有序的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专业分工与有效协作。

(1) 行业间开放。移动支付相比其他增值业务,涉及的企业最多,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最复杂,各行业应该携手共进推动行业开放。通信运营商拥有广泛的移动用户群,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资金清算体系,通信运营商希望POS终端机开放共享,金融机构同样也希望手机支付开放共享,行业间应该开放共享。

(2) 资源共享。各方独立发展的用户,会导致用户群体割裂化比较明显,也会让用户对业务产生困惑,不仅会加剧竞争,某种意义上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移动支付产业各方聚拢在一起,会让格局及各自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朗化,才能有针对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良性发展。

(3) 标准统一。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近两年来,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对国家标准的争夺从未停止,并且各自也都开展了小规模试点。从实际看,标准问题是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要统一,但不一定要单一。对于整个产业发展而言,单一的标准往往会形成垄断,会扼制创新,应鼓励多标准并存,只要不违背整体发展原则的自定标准就要提倡。

4 关于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尽早出台移动支付标准。在全面梳理移动支付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系统结构、信息安全等角度构建我国移动支付标准体系框架。要坚持自主创新,从应用基础、联网通用、设备应用、安全保障、相关技术等几个方面,规范移动支付全过程。建议涉及通信相关技术的以通信行业标准形式,涉及银行监管的以金融标准形式组织制定和,涉及多方参与的由参与方共同组织参与制定,加快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2) 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由于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产业链最长、参与者最多的产业,应该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和跨行业的协调,开展深层次的商业合作,实现产业共赢。

(3) 鼓励产学研应用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科技加大专项的实施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价值的提升,带动产业发展。

(4) 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根基,要加强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移动支付发展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进一步引导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主动采取身份识别、安全加密等手段,提高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近年来,3G终端普及速度加快,消费者对移动购物需求日益迫切,这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基于先天的用户优势,移动支付业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通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业务,而这其中尤其要把握两个方面:消费者认可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应用突破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