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8篇

时间:2024-02-06 10:13: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11-03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载体的设计以及使用为核心,主要由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7种有机联系的专门方法与技术所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整理、加工、汇总和提供会计信息。物流企业会计是用来管理物流活动的一种专业会计[1]。物流企业会计和其他专业会计一样,要运用会计学的一般理论和一般方法,要遵循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1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及特点

按照现代经济管理的理论,物流企业的一切活动最终体现为经济活动,所有经济活动必然要求进行经济核算、成本计算、费用控制和经济效益业绩考核。这些工作都需要由物流企业会计工作来完成,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因此决定了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部分要按照各环节来进行[2]。

1.1 运输环节的核算运输是物流企业的主体

在现行物流企业中占有主体地位。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输环节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各种运输方式分别有不同的特点,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保值作用,即保护货物的存在价值,使货物在到达消费者时使用价值不变;缩短距离、提高效率;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运输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运输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运输费用的计算和确定;运输成本的汇集、分配和结转;运输营运收入应交税费的结算和缴纳,以及运输利润的计算等内容。

1.2 仓储环节的核算

仓储是指利用仓库等保护、管理、储藏物品的物流活动。仓储是物流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物资保护、调节供需、调配运能、实现配送、节约物资等功能。仓储活动是衔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和消费的必需环节,为客户的货物创造了时间效用,同时它以其储存、分类和整合等功能为后续环节做准备和铺陈,为后续环节效率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没有合理、有序、规范的仓储,装卸、运输等活动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3]。仓储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仓储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仓储成本和费用的汇集和结转;仓储物资损耗的处理与分摊以及仓储业务利润的计算。

1.3 装卸搬运环节的核算

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的活动。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以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和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伴随在一起发生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所以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所以说,从降低物流费用考虑,装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且,进行装卸操作时往往需要接触货物,因此,这是在物流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的主要环节。虽然装卸搬运是一种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但是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物流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4]。它对整个物流活动具有支持性和保障性的作用。装卸搬运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该环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装卸搬运成本的确认、计量和结转;相关税金的计算以及该环节营业利润的计算。

1.4 包装环节的核算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包装的目的,即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因此,包转的结实程度、标准化程度和美观与否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产品能否顺利、高效地到达客户手中,并使客户满意。包装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包装工作的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该环节的营业利润和相关的税金计算。

1.5 流通加工环节的核算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切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卷标、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可以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客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产品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做流通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在职能方面的扩大。生产商品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而流通加工则是在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流通加工环节的会计核算包括确认和记录流通加工中的业务收入,归集、计算和结转加工成本,计算和缴纳相关税金,核算加工环节的营业利润。

1.6 配送环节的核算

配送是指物流企业按照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通过科学统筹规划,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方式,在使用者指定的时间内,将符合要求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的一种方式。从物流角度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管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以加工活动为支撑,包括的方面更广泛。

2 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既然通过外部会计学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利润,并且外部会计和内部会计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内部会计呢?第一,外部会计的规定是通过法律法规来确定的,还要求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虽然有些规定不尽合理,但还是必须执行。第二,也是更加重要的理由:企业在公开数据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按照不同对象分别提供对于企业有利的数据。例如,对于税务局,企业会把利润尽可能降低。从而达到少缴税的目的[5]。

2.1 对物流成本认识不清

对物流成本认识不清,导致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对物流成本核算的需求。虽然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管理关心开始的,但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的测算、分析和研究——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还是行业标杆水准的,都没有统一标准,得到的也都是模糊数据。如果没有对物流成本尤其是对其结构的把握,就很难去讨论企业物流管理的改善,更不要说去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现实中,我国企业物流总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较淡薄,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他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2.2 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目

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目,或是有的几个项目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首先,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在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6]。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其次,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2.3 在运输费用和库存费用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会计制度在对运输费用和库存费用的处理上存在着问题。①关于运输费用。在许多情况下,传统会计的做法是将运费作为货物成本的一部分从总销售额中扣除,从而取得一个总的利润数字。也就是说,运费并不作为一项特殊的成本进入报告。例如,采购环节发生的运费、装卸费等被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并随着材料被消耗而计入产品成本(直接或间接)或期间费用;材料的存储费用、物流信息处理费用等则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过程的物流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分配计入产品成本;销售环节的物流费用与推销费用一起被计入了营业费用。由于许多产品是在发送价格的基础上被购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运输成本。②关于库存成本。传统会计实践不能特别指明和分配库存成本,具体表现在它不能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全部成本。这些成本包括[7]:存货的保险费用,与存货有关的税收,由于储存中的产品耗损并且又得不到保险的补偿造成的折旧,储存成本以及存货的资本成本等。存货的资本成本、税金、保险、报废、储存等构成了存货的库存成本。其他的物流成本要素,如运输或仓储,通常都包括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存货库存成本并不明显。在典型的制造商或经销商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虽然存货本身作为一种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是它们不会相应地计入存货库存成本。如此种种因素导致了物流费用中库存成本的低估或模糊。财务报表中出现的储囤成本不像其他的物流成本(如运输成本)那样显而易见。上面的讨论中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传统会计制度对库存成本的统计缺陷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从现代库存费用的构成来看,如今的在库费用已不仅指商品在库委托保管等直接经济费用,还包括很多因为不能顺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同样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作用,但在报表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运输和库存是物流活动的关键因素,是物流中两笔最大的单项费用。对典型的厂商来说,这两个因素包括了物流费用的80%~90%。但在传统的会计中,对于这两者的统计通常不完全[8]。

2.4 物流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全部的物流成本

掌握全部的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部门开展物流管理,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基础。但是,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等,都增加了物流成本的管理难度。从销售关联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同在一起的。

2.5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式无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式,无法适应物流活动,导致无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现行的会计方法是沿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产品作为计算对象,直接归集分配各种资源的,对于分散在各经营环节的运输、装卸、包装、搬运、仓储、订货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的整体费用的多少,则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3 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

物流成本的构成包括了物流战略成本、物流经营成本和物流作业成本。企业的物流战略成本就是发生在战略资源层次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的起源。企业的物流经营成本是指在物流经营层面上发生的成本,物流经营成本根据物流战略目标和规划制订出具体的执行方案,并控制着物流作业成本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物流作业成本是指物流作业实际发生过程中的成本,这些成本直接或间接归属于某项物流作业,是物流成本的最终凝结和转化。物流成本的控制应该以物流战略成本为导向、以物流经营成本为核心和以物流作业成本为重点,通过不同层次物流成本—价值分析,建立起基于企业外部扩展物流供应链或内部物流流程的纵向成本控制体系和横向成本控制体系。

3.1 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体系

物流成本的纵向成本控制体系是指贯穿于企业物流战略资源层次、物流经营管理层次和物流产品作业层次的一体化通贯式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物流战略资源层次的成本控制是导向,它决定了以下两个层次物流成本发生与控制的方向和空间。物流经营管理层次的成本控制是核心,它是连接物流战略资源层次和物流产品作业层次的关键点,一方面,物流经营管理层次要将企业的物流战略具体化,可操作化;另一方面,它又对物流产品作业层次起着指导和控制的作用。物流作业层次的成本控制是重点,它决定着企业的最终物流成本发生状况,对企业的物流战略和物流经营层次的决策和实施计划起着评价的作用,并直接与客户价值相联结。作业层次的物流价值链分析包括:客户的价值动因与企业利润,如客户价值取向及其与企业利润的相容性,客户价值实现的成本动因分析,物流成本投入分析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如在确保客户价值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新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与客户需求、客户价值以及客户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等;客户价值需求变化预测,如客户需求的价值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方向,变化特点及其可引导性等[9]。

3.2 物流成本的横向控制体系

物流成本的横向成本控制体系是指贯穿于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和向客户提供价值的全过程之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系统。按照传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将其划分为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前馈控制主要采用价值分析法,并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分析手段设计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竞争优势有时在战略、经营或物流系统设计阶段就已经形成,因此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不可忽视。过程控制主要的手段是目标成本控制法、项目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通过一系列的物流成本信息、物流价值信息和物流作业信息,确定物流成本核算的最佳方式,即对各个阶段物流价值创造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合理分配物流成本,确保物流成本投入与物流价值创造的匹配。目标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法、定额控制法等,建立企业的标准成本制度——定额成本制度,并确保成本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总之,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的现实基础,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久话题。通过建立基于物流“成本—价值”分析,以物流战略成本为导向、以物流经营成本为核心和以物流作业成本为重点的三维层次性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企业能够将物流战略资源层次、物流经营管理层次、物流作业层次的成本控制集中到一个统一的控制框架之下。这样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环环相扣,避免相互脱节,也能使企业从“成本投入—客户价值”,“宏观产业—中观经营—微观生产”的角度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企业独特的物流系统核心竞争优势,建立企业长久的成本竞争优势地位。

4 结 论

会计学术界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还很缺乏,物流学术界热衷的物流管理方向也只是零星涉及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并且仅局限于如何为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信息的研究层面,尚不能为物流企业对外进行财务报告的成本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务指南。因此,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由于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鉴于目前物流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和成本核算方法的不适合性,对成本核算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适合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建立适应我国物流企业统一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促进物流会计与物流产业相匹配且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向云.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1(29).

[2]吴彩凤.会计核算在物流企业中的运用及物流成本控制[J].江苏商论,2011(10).

[3]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1).

[4]陶燕.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研究[J].商业会计,2012(2).

[5]温彩明.物流成本会计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7).

[6]刘颖.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简析[J].现代商业,2012(6).

[7]江劲松.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

篇2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并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原有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其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相关基本理论

(1)成本会计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及缺陷。

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下.物流成本的核算是按职能部门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对不同部门的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一手数据均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原有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将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费用归集并分配至该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方法.它以产品或部门为核算对象.核算成本与费用。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已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全貌。表l为物流显性与隐性成本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列举了物流成本中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所含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项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被归集入各相关会计科目,从性质上难以划分,金额上难以剥离。能否正确分离、核算.将是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模型及分配方式如图l所示 与传统成本会计不同的是.“作业” 作为联系资源— — 即各项费用与“成本对象”— — 产品、服务、作业、生产过程等的中介,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资源最终精确的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

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基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可以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21。

2 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原有会计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使其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因此.本文将尝试就二者结合作理论性的探讨2.1结合作业成本法设置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1)物流成本分类与物流作业成本分析要素。

① 首先,参考一般物流成本的分类。并根据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笔者将物流成本按照特流作业功能,主要分为: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项;而将花费少、对管理决策不具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则放在其他物流费用中。

物流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上述这五项物流功能可认为是物流作业中心:再根据“作业层级”的概念逐层分解,作业中心则由各项具体的作业组成。

②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 按支付形态来划分物流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费、包装材料费、水电费、折旧费、物流管理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可看作是耗费的各项资源【3J(2)科目级别设置。

关于将“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设置为一级科目还是二级,我们认为:“物流”是企业的支撑性活动.每一项功能都是与生产运作其他功能相联系的。如运输与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等有关。这也正是物流隐性成本难以剥离的原因。由于在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应在各级含有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为二级科目如此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有利于物流域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范围设“销售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三级科目进行归集在三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四级科目.再按支付形态下设子科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便可以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从形式上结合起来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科目设置是灵活可变的 一方面.可能会因为科目设置级别过多过细带来核算不便.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级别设置的层级数目;例如,企业极少设计退货或废弃物流.不需要独立了解该方面的信息.则可不设置“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的三级科目.而将按功能划分的科目设置为三级科目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依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别.所以在进行明细科目设置时.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视企业需要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而定。按支付形态类别进行科目设置.企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位置,物流费用中哪些偏高:按照物流功能设置科目,可以明确各物流环节的责任与成本总之.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因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结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套相适应的会计账户体系.这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是否有效.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整2_2间接费用分配率的选择“间接费用”.是指不可直接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费用。在第一步的设计中,仅仅将二者从形式上结合起来是不够的。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会计科学之处即在于它分配率的选择— — 即成本动因的选择。如

第一步设想我们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但金额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归结出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 我们认为.可按照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设定与计算引入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将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率” 关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相关程度。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动因的数量是线性相关。在实际中,存在着多个成本动因,而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才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行为导向。

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

(3)成本收益。

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的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数据的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易于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无法实施。

3 应用范例

笔者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范例.比较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与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物流成本有何不同。

3.1范例设计假设某公司的生产需要A、B两种原材料.由公司自有运输部负责运输。现购进A、B各1吨,发生的资源和费用如表2所列表2 运输部资源和费用 (单位:元)现假设原材料A体积大而数量少.仅4名装卸人员即可 而原材料B体积小而数量多.故动用了6名装卸人员。传统的会计核算将采用单一分配率,按照原材料重量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运输成本 5000— — B— — 运输成本 5000贷:银行存款等 10000实际的帐务处理将通过“物资采购”帐户进行归集.待原材料检验入库后再转入“原材料”帐户。此处为方便理解,直接计入“原材料”帐户。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A、B两种材料因特性不同,应分担的装卸费用也不同;如再单纯按重量在两种原材料间分配费用.就会出现问题。而按照下列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出的结果将更为科学。

3.2结果分析公司自运输部发生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在本例中.前后对比可发现:原材料A的运输成本由原来的5000元降低为4500元.而B的运输成本则相应由5000元上升至5500元。

可见.在原有核算体系下.不能反映原材料成本中真实的物流成本比重.进而造成下游环节即产成品真实生产成本的核算不清。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算出来的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 增加“物流成本”等各级明细科目.可用于有效分析原材料成本构成中.明确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及金额以及物流成本的结构构成.从而挖掘成本降低空间。

4 结论

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将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通过设置“物流成本”等相关科目.各级科目分级汇总.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构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又使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篇3

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致力于探究基于不同行业下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本文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制造业存在大量的物流业务,有效的物流成本会计可以提供信息支持企业优化整合企业的物流,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关键词:制造业 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要对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以及有关账户的设置进行一个正确有效的选择,必须首先对制造行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分类界定。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按成本范围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物流成本(指将企业所需生产材料通过采购从供给方输送回企业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2.生产物流成本(指产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费用)。

3.销售物流成本(指从产成品包装—入库—销售网点—客户,及其反向的退货物流活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

4.回收物流成本(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5.废弃物流成本(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因素

目前,学者们对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还存在相应的分歧和不一,但是综合概括来看,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派别:单轨制与双轨制。如何选用单轨制还是双轨制,很多的学者已经从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收益与成本是否匹配,是否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以及是否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比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这两种模式,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都有自身的优势。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更适合采用双轨制,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单轨制和双轨制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合理。对于生产制造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比较:

1.企业的规模大小,或者说是企业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业务量的大小。一般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与物流相关的业务项目又多又繁琐,因此利用双轨制能够更系统全面、准确真实的单独反映出有哪些项目费用(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业来说,可能与物流相关的成本项目类比较单一和简单,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单轨制。在遵循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直接在一级科目相关成本费用下增设一个二级科目,如物流成本,然后再在下面分设各个明细科目。期末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再根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进行常规的账务处理之外,还要形成一份物流成本费用的报告,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物流方面的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

2.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单轨制顾名思义即企业全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抛弃传统下的手工记账模式。这对于很多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充满了挑战,很多人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教育背景或培训经历,使得公司的成本核算信息的编制人员没法有效地在信息化条件下及时有效的向管理者提供物流成本信息。

此外,单轨制的实施和有效运转需要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对会计电算化有一定的了解,支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适应这种信息的呈报方式——电算化下的成本信息呈报格式与传统手工下的信息汇报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缺乏了解,不会运用便捷的信息系统,便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到信息系统提供的更为及时的物流成本信息,使得其决策缺乏数据支撑。

而双轨制对于公司的会计人员和管理决策者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要求要低一点。因为在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两套系统同时运转,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转型的时间差。这也使得公司渐变式的适应IT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呈报方式。但是双轨制也存在自身的缺点——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若该局面长期存在,会使得决策者对信息的把握程度降低。

3.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角度考虑。一直以来,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就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实务界素来存在“物流费用冰山”这一形象说法,即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在总物流成本的比例很小,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物流费用才是构成企业物流成本的部分。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具体设置“物流成本”这一科目,而是把相应的物流成本归入相应的资产(原料的运费)、成本费用(企业各个工厂协作生产的运费)以及其他科目中去,致使物流成本会计不能很好地核算企业的实际物流的耗费情况,更无法完整的反映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貌。使得具体核算的操作性和人工费用也不容易得到合理的控制。传统成本核算法与作业成本法(ABC)是现有的最常用的两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在单轨制和双轨制下均可实施。如果能匹配好,则可以简化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了也使人工成本无形中得到了节约;如果不能很好地匹配,则核算工作可能费时又费力,使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便于整体高效地开展。单轨制可以实现在同一信息系统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而在双轨制下可能不能有效的刻画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所以,企业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核算工作的操作简便性以及人工费用。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思路探讨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单轨制和双轨制各有优势:单轨制则充分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简单易于操作,能大致反映出企业的物流成本,对于费用的核算更擅长,便于费用管控;而双轨制则可以借助两套信息系统来分别提供不同的信息,能更具体、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物流成本信息,便于企业诊断物流问题,优化整合企业物流供应链。但是考虑到制造业的特点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将这两种方法融合,不改变现有的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增设新的会计科目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此外,为了使其即能达到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又能明细地反映出物流成本费用,可以借鉴双轨制的优点,一方面,提供传统报表,另一方面,增设物流成本费用相关报表。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科目的设置。根据前述分析,可以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增设 “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两个一级会计科目,其中“物流成本”科目用以核算能直接对象化或者可以间接分配的物流成本费用,其成本项目类别主要包括包装成本项目、装卸搬运成本项目、运输成本项目、仓储成本项目、流通加工成本项目、物品损耗成本项目、保险和税收成本项目等;而“物流费用”是指需要间接计入或者分配计入物流作业的一些日常费用,其主要费用项目有折旧费用、物流信息费用、通讯费用、会议费用、管理人员差旅费用、办公费用等日常的管理费用。仿照“制造费用”的设置方式,“物流成本”也可以在分解为间接物流成本和直接物流成本两个二级科目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如仓储、装卸以及运输等环节发生的各类成本。同理,“物流费用”也可以按企业的核算的需要来进行下一步分解。这样就可以更加细致的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便于企业的监管。

2.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流程。与常规的企业会计核算不相同,物流成本账务核算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其仍然是遵循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的。物流成本的核算需要区别成本的习性,即按直接物流成本和间接物流成本来分别核算。根据发生的业务原始凭证,把物流活动直接耗费物资人力直接计入“物流成本”及其对应的“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相关科目”。对于那些为物流活动而耗费的又难以直接对象化的费用,则计入“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账户,归集之后到会计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或者其他分配标准)转入“物流成本—— 间接物流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记“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贷记“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流转归集分配完毕之后,可以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式将物流成本转入相应的产品成本中去;但是对于那些物流管理决策中会考虑的机会成本等隐性物流成本,他们不一定实际发生也不在企业两大报表中反映,可以按照规定的物流费用计算公式以及存货统计资料计算物流费用,比如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库存占用资金乘以一定时期内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即可,这些费用发生的时候即可计入当期“物流费用”, 并直接列入利润表,和其他的期间费用一起冲减当期损益。

3.物流成本报告。此外,为了更加系统的呈报物流成本信息,也是便于管理者决策,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当基于上述会计数据来编制 “物流成本报告”——详略兼顾,信息充分。这样避免在分析物流成本时陷入碎片化的境地,便于综合把握和监控企业的物流成本。

所以有必要在企业内部编制物流成本报告,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物流成本报表”。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项目和支付形态,此外辅助文字与图表进一步形象化呈报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会计核算方式和管控措施促进企业的物流优化和整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当竞争越过国界,各国各地区的区域市场日益呈现全球化融合的态势,国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企业的管理要越来越精细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扮演者机器重要的角色,企业必须时时刻刻能监控自己的物流运转情况——主要反映在物流成本上。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核算制度,构建核算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物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才能确保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整,核算体系的完整有序才能保证企业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能结合案例进行分解物流成本会计这一思想和理念。这在未来的研究中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在数据允许的情况下还进一步展开大样本的档案式的实证研究,探究物流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雍兰利,魏凤莲.《物流管理概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

65-176

[2]王翊,谢合明.《制造业物流成本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1-90

[3]胡利民.论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J].物流技术及应用,2010,(3)

[4]穆海平.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及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1,(27)

篇4

物流企业的成本可以划分为经营性成本和非经营性成本。经营性成本主要内容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经营成本,非经营性成本主要内容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缺乏统一的核算口径,也缺乏专业物流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其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分工,这就造成了在会计信息产生环节存在明显的问题—成本归类及分摊不清晰,后续会计信息处理也会产生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按照成本项目的划分,物流成本通常由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构成。其中物流功能成本包括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包装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存货相关成本包括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存货担保成本。具体如图1所示。

2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目标与方法

2.1核算目标

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目标可以从会计核算目标、消费者目标、经营目标和学习革新目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图2所示)。会计核算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因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物流企业由于其多群体合作、多流通环节的经营特点,成本管理控制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会计核算目标是为企业的经营及成本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以会计核算目标为中心,改善物流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从而增大物流企业利润空间,因此,会计核算要清晰明了,符合物流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现状。

2.2核算方法

(1)将物流服务按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物流企业产品具有特殊性,它是以合同为依据对顾客承诺在特定时间提供的专业性综合服务,因此应将其提供的服务看做产品对其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才符合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真正要求,有利于物流企业的产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为产品定价提供合理的成本控制信息,这也就对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较为特殊的要求,应尽早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理论框架。

(2)收入与费用逐一配比。依照物流企业将服务看做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不能为服务型产品提供明晰的成本数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对于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应与其对应的收入进行逐一配比,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下物流企业成本分配与消耗的资源相分离情况下,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造成的成本控制信息不对称问题。

(3)应用ABC成本核算方法。ABC(Activity-basedCost-ing)法通过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动态的追踪记录,构建完整的物流会计核算系统和控制系统,以更好的将服务产品进行效率整合、合理提升利润空间,改善品牌客户形象,让企业更关注企业内部核心价值链,真正从源头上改进企业运作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从成本产生的源头至成本分配中心,分析作业成本的归属,了解作业成本效率,如图3所示。

3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3.1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分工

物流企业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应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归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将各子公司的业务纳入到企业集团总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这样有利于企业集团获取第一手的财务信息资料,更为及时的掌握本企业的资金运动去向,合理规划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等。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的管理,也应统一调控和结算,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3.2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设计

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的核心,决定了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实务操作和评价的标准。会计内部控制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规定会计核算部门在物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授权专门会计人员接触成本管理工作有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确定会计核算活动的范围。另外,会计内部控制设计是评价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消除组织摩擦,从而为企业成本核算活动的完整性提供良好的保障。

3.3以资源动因为起点,正确把握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中提供了三种责任会计系统:职能导向、作业导向和战略导向。由于组织的复杂制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核算应选择作业导向责任会计系统。在这种模式下,以资源动因为起点,关注团队、流程、顾客、价值链、财务的协作运转,通过缩短成本核算的时间,降低直接与间接物流成本,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层更关注于那些能提高顾客价值并由这些价值而带来利润的作业环节,如图4所示,从而提高物流企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企业资源成本被追溯到作业环节,然后分配给产品和顾客,提供了持续改进运营管理的能力。

3.4短期成效和长期业绩评价相结合

物流企业应根据成本管理的特定指标对部门的管理业绩进行综合测评,考虑的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较为常见的评价指标有运输能力、交货速度、顾客投诉率等。根据测评结果寻找改进效率的途径,同时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既考虑短期定量的改进措施,又要考虑长期定性的目标;二是考虑本企业的实际运输能力和预期运输能力的差距;三是考虑对改进做出贡献的员工的激励与报酬,没有激励和报酬的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四是制定计划和方案,根据外部同类企业的最佳基准改进企业内部工作。

4总结

篇5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4;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00-02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与特点分析

(一)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目前,物流服务有运输、拣货、流通加工、交付、仓库管理以及财务结算等。物流企业成本的分类可以参考工业的划分从而分为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两类。其中,营运成本是与提供的物流服务或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它主要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间接费用这三个部分组成。而非营运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二)物流企业成本的特点

物流成本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多样性、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效益背反、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等特点。这是因为物流服务本身就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和多样性。另外根据物流企业运营的相关特点,提升服务质量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和相关收入,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相关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二、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没有被规定

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没有被确切地定义或规定。所以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只涉及物流费用的一部分,因此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内容和范围都是有缺失的,这就导致了物流企业中的大量成本被隐藏,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且丧失了寻找新的利润源泉的能力,最终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二)物流成本的披露没有被规定

因为物流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物流成本经常与企业的其他成本一起核算,所以物流成本信息出现在企业其他成本信息中的情况屡见不鲜,致使企业所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要从其他的生产成本费用信息中寻找。因此物流成本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并且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业务处理也会变得繁琐而费时,这对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仅仅停留在获得物流成本信息,尚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信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这就导致了财务部门和物流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物流成本信息的用途却非常有限,违反了效益成本的原则,最终使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会计和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层对企业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的问题。而这些缺陷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不准确,并对企业自身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基于上述情况,为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找到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引入

(一)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收集物流成本信息极为困难,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却无法解决,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所以笔者在不断分析各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时,发现从经营业绩以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上来看,日本居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学术界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实务探索以及政策规定上来看,美国更是世界之首。而它们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获得了精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尽管各国国情、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来说,各国的物流企业都属于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是可分解的。而作业成本法正适用于这样的企业。

(二)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贡献

1.作业成本法规定了物流成本的定义。作业成本法确切的规定了物流服务或产品导致发生的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与物流服务的直接人工以及直接材料之和为物流成本。所以运用作业成本法首先能够解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没有对企业物流成本做出明确的规定的问题。2.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作业成本法可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动因。并通过公式准确计算出各项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最后加上物流服务消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就可以计算出每项物流服务所消耗成本。所以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3.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其他问题。作业成本法能够取得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揭示成本发生的原因,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完善物流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定价,最终帮助企业做出合理决策,降低资源耗费,帮助企业盈利。一旦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便能了解物流成本信息的巨大作用,进而改变核算目的不明确的现状,并能引起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大众对物流行业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最终能解决企业决策层对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社会缺乏物流会计管理综合人才等问题。

(三)物流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的时候,发生的间接费用不仅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而且种类繁多、范围也很广泛。例如物流企业的运输流程中,其运输作业如果以客户或者是服务合同为成本计算对象时,驾驶员的工资以及车辆消耗的燃油、轮胎等属于营运间接费用。其实在生产物流产品或服务时,属于间接费用的支出和耗费不仅仅是这些。像机器设备的折旧,运输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站点的租赁或建立,以及电、网、保安等都属于间接费用。2.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各批次都不同。因为物流企业提供的一般都是无形的物流服务而不是有形的产品,所以通常将其提供的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企业的产品。因为物流企业一般将客户或者合同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合同规定的物流服务不仅主要由间接费用构成,而且不同的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必然不同,所以每个批次的物流服务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这样当结构越是复杂、工艺越是多变、调节生产作业的次数越是频繁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就越可以得到显现。3.物流服务的过程是能够被分解的。尽管物流服务的流程很繁琐且极具个性,但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将其拆分为几个大类,进而分为多个单独的作业。基于上述原因,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相当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1-116

[2]陈克勤.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和对策[J].科技创业,2007(6):61-72.

[3]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11-123

篇6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17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制造业在可控的生产领域内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物流环节却大有潜力。美国著名营销学家帕尔曾经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物流作“第三利润源”,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强物流控制是企业从内部找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诠释及类型

(一)物流的理论研究概述。国外的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物流认识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学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物流问题,引进和介绍国外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态,并曾一度形成了物流理论研究热潮。由此,出现了众多物流理论和学说:“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物流成本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物流战略说”、“供应链管理学说”、“绿色物流学说”等等。其中“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物流成本说”和“利润中心说”都是从物流的价值领域方面分析现实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的物流浪费现象,并揭示了物流的潜在价值。“服务中心说”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认服务重于成本,通过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总成本的下降。“物流战略说”强调站在战略的高度研究物流,认对企业而言,物流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操作性任务,更应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供应链管理学说”从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物流的内在运动规律,通过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实现顾客服务的高水平与低成本,以赢得竞争优势。“绿色物流学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现代物流是一个循环物流系统,是由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组成的系统。

(二)物流成本的涵义。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成本的概念有:日本物流学术界认,物流成本是公司内部所有花费在物流上的费用总和,而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管理物流。欧美学者则认,物流成本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其中,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保险和税收费用以外,还包括库存占用资会的利息。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宅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和货主费用。物流费用则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的。

我国对物流成本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成本仅指出于物品移动而产生的运输、包装、装卸等费用。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在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实物流转中发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付出,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到企业的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直到送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支出。

由此看来,我国和日本对物流成本的定义基本相同,是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完成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三)企业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如果按物流的产生环节,可以对物流成本做如下分类:

1.采购过程物流成本,指企业生产产品所购买各种原材料、燃料、零部件等所发生的运输、装卸、搬运、质检等成本。通常包括采购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入库验收费用、仓储人员工资、仓储设施折旧、合理损耗、仓库办公费用、储备资金利息等。

2.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时,由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位置发生转移所发生的搬运、配送、发料、收料等方面的成本。包括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施的折旧等。

3.销售过程物流成本,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存储、运输、包装、服务等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产成品库人员工资、折旧、合理损耗、仓库费用、销售过程中支付的运输费、运输设施的折旧、油料消耗、运输人员工资、广告成本、展览推销成本等。

4.退货物流成本,指售出的产品因退、换货所引起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相关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等。

5.废弃物流成本,指在废弃产品包装物或运输用容器、材料等时所形成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现实重要性

在商品经济走向成熟阶段以来,生产者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曾先后采取过两种措施:一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二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人力消耗。前一种利润潜力被称“第一利润源”,后一种利润潜力被称“第二利润源”。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第三利润源”――物流。物流费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利润的多少。实施物流管理,最根本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一)企业通过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可以控制无效作业的发生。企业通过进行物流成本的单独核算,可以发现一些不合理、非必要的物流活动。通过成本分析与管理,可以研究出企业生产作业中的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从而剔除无效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例如: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产品搬运和库存作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必然要核算这些作业所花费的人力和资金占用的成本,企业了降低产品成本,就必须剔除这些无效的作业。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重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二)企业通过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本质要求就是以最少的消耗,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积极而有效的物流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关键。搞好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实现合理运输,使装卸搬运、储存费用降低、损失减少。可以协调好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以及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项物流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面临的困境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

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不少商品价格畸高。目前,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报告中,没有企业物流成本的基础数据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权威统计方法,其他与物流行业相关的指标也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只有货物运输量和货运周转量统计,这种状况无法适应企业管理对物流成本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全面。生产企业物流应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流。与之相对应的物流费用则包括:采购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等。但目前企业计算物流成本主要是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将对外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等费用列入物流成本,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和装卸的费用以及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燃料费等费用却经常被忽视或分摊到其他成本项目之中,甚至有些没有被列入成本核算。这种算法不利于企业的管理者获得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信息。

(二)没有单独设立物流成本核算科目。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把物流成本作核算对象,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物流成本混合在“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项目之中,致使一些物流费用无法单独计量与控制,物流成本信息难以得到全面反映。所以,决策者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很难获得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信息,自然也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三)物流费用归集不准确。目前在物流成本计算上,通常只计算对外的运输、仓储等活动的物流成本,把物流管理、物流信息费包括在内的很少。例如: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表现企业材料成本增加;企业仓库货品损失,也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中却表现企业营业外支出等等。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由各企业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认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造成企业间物流成本数据的不可比。

四、加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策略建议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费、运输费(包括包装费和搬运费)、仓储费(仓库折旧等)、利息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由于这些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致使物流费用无法单独计量与控制,物流成本信息难以统计,不利于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建议从现行的会计账户中分离出关于物流成本的内容,并对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

(一)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下增设“物流成本”二级账户,并设置“采购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4个三级账户。

采购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送达给企业这一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采购部门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运输费、验收入库费用、仓储保管费等。企业内物流成本是指从领用原材料开始,一直到产成品完工入库这一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施的折旧、占用的生产资金的利息支出等。销售物流成本是指从产成品完工入库开始,到向顾客交货的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库存人员工资、折旧、合理损耗、仓库费用以及销售过程中支付的运输费、运输设施的折旧、油料消耗、运输人员工工资等。废弃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处理、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这种物流成本核算方式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并进行有效控制。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摘要:全新的表格输入法,将凭证模块和报表模块相结合,实现凭证数据的高速输入;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将制造成本核算报表化,一举实现成本核算全通用,从而解决了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一个最大难题;开创了分组核算,从而提供比总分类更概括、更综合的核算指标等部分内容,构成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框架。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篇8

关键词:集约化会计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与集约化会计核算概念解析

1.集约化

“集约化”中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集”有集中、集合、集成之意,“约”含节俭、拘束、高效之义,“化”使之规范、标准[1,2]。

2.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强化管理、争创效益的核心理念,具有“财权集中化、业务流程化、监控实时化、预算模型化、核算标准化”的鲜明特征,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

3.集约化会计核算

集约化会计核算是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借助信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电网公司的全部会计工作集中于统一的核算模式之下,取消传统财务管理多级、分散的核算模式,基层单位仅保留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而不再开展会计核算业务,并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统一开展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

二、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核算效率

为了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各级企业必须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集成会计信息与前端业务信息以及集成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业务与前端业务的协同,构建省级公司为主体,上下协调一致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利于将财务与前端业务实行纵向集约、横向整合、重点集中的格局。由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共享合一,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账目,并实行一套账集中核算,资金存储也由分散改为集中,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分散存储、分散核算而效率低的弊端,为减少资金存量、优化贷款结构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货币资本存量和贷款余额。由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因此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3.提高监督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电网公司在实施其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落实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标准成本和统一的组织体系,并加强在线监控工作,以确保会计口径统一及业务透明、规范,从而提高了财务监督水平,增强了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途径

1.统一流程标准,构建“一本帐”模式

如前所述,要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施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组织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构建会计核算“一本帐”模式。但由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一本帐”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按照“一本帐”的需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是统一会计科目和制定会计核算凭证模板。其次,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其中成本费用、售电、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税金等核算流程与电网公司经营密切,需要重点梳理和整合。再次,集中管理财务要素资源,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负责企业集团所有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建立“一本帐”信息系统,确保信息流畅通。

2.精简管理层级,归并核算主体

传统会计核算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管理会计主体多,下至供电分局、检修工区都设有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管控力度薄弱,与集约化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不符,所以需对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进行精简归并,供电分局、工区厂队会计核算职能上移到市县供电局,使管理体系扁平化。基层会计机构撤并后,日常小额支付、报销业务可安排驻点核算员或报账员负责。这样会计核算主要是省网母公司和市县供电企业子公司两个管理层级,但母公司不能直接管理和经营子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形式行使管理权,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割,母公司通过审批制度行使决策权,子公司通过预算制度行使日常管理权,并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

3.搭建信息平台,协同会计业务

信息化是集约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为满足财务集约化管理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集成各项业务的一体化系统,以全面、准确、完整、实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EPR是集成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集约化管理要求重组会计业务流程,传统功能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将转变为EPR环境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并使会计核算与前端业务深度集成。例如关联交易抵消不再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表抵法”,而是采用“帐抵法”,但为了保证内部关联交易的正确性,应由会计人员最后确认。由于集约化会计核算高度依赖一体化信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核算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4.调整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管控

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前端业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层电网企业会计职能也需转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作为核算部门,为此基层电网会计职能要积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借助EPR一体化平台及内部交易平台,基层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对前端业务监督和管控,从存货领购开始对每一笔销货状态、流向、货品信息、客户信息、货款收取与存放进行监督。

四、结语

电网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集约化会计核算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为了确保集约化会计核算工作稳步推进,要以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一本帐”模式,并精简财务管理层级,调整基层电网公司会计工作职能,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管控,以利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