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8篇

时间:2024-02-05 15:28: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篇1

一、在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方面,乐理教学重视常用的知识

但新教材避免了以往偏重传授乐理知识和自琐的概念,学生很难领会所学内容,现在的新教材在音乐知识方面,配上了图像、卡通人物、情境联想等,给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逐步理解和掌握,比方说学习音节实值、强弱等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来认识。

例:

× ××∣× ×∣× ×

鸭子: 嘎 嘎嘎 嘎 嘎 嘎 嘎

狗叫: 汪 汪汪 汪 汪 汪 汪

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二、在歌曲教学方面,新教材也同样避免了旧的教学模式

把以往音乐课以教为主的方式,常采用老师弹琴,学生听琴模唱或观看光盘学唱,老师在难点上稍作指导就可以;新教科书歌曲有意识地抓住适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重视培养儿童的“真、善、美”,可以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教科书还增加了其它表现形式,丰富了音乐课堂,如歌舞表演、童谣说唱、方言演唱等有趣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模仿创作,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程改革以歌唱教学为中心,识谱为辅的模式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各

种教学方式得以产生,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下音乐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促进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笔者对此提出了两点看法:

第一,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传统音乐课被认为是唱歌课,这主要是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引起的。新课改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策略,让新课改中的各种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中得以实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和情感,进而实现新课改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亚洲之声》时,教师应该先从亚洲在地球中的地理定位出发,然后从几个亚洲国家的代表性节日或者风俗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再进入亚洲之声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就显得比较精彩了。

第二,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音乐情感世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强烈认知,强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艺术的感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力

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文化情境,让学生融入生动而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锦绣山川》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祖国大地的各种锦绣山川,如太行山、泰山、青藏高原、大兴安岭等等,让学生在各种秀丽的自然环境中如痴如醉地感知祖国的壮丽,这对于之后的课文学习能做好铺垫,学生很容易融入音乐学习中。此外,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还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有效性得以发挥。例如,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为学生诠释,引导学生去关注、观察、倾听和感受等。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改革 创新

现如今,音乐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脱离出来,而更加注重对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角色的审视与管理。从目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更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与技能训练。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到对授课备案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只有在掌握了大体上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在每一节具体的课程中,为学生教授哪些知识和能力;并且,评判教师教学水平也应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作为最终标准。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主动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实践,脱离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这一授课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最后,应该将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来认识。应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教授学生学会唱歌,更应在音乐鉴赏与其相应人文背景等多方面来进行解读,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理解了这首歌的时代与创作背景后,从本质上感受到音乐为身心带来的愉悦。在现今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多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整堂课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从旁起协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才能从基本掌握的音乐技能中感受到音乐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赏析水平。

2.对点拨启发的把握不够

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必须加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播放音乐来让学生用各种相关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音乐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奇妙的地方,更要结合学生所感受到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带领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课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3.对课堂教学经常性反思不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反思是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这门课程时,不仅注重课前的备课和研究工作,更应该对课堂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只有时时反思,才能发现哪些授课行为对学生有利,而哪些授课行为还亟待改善,而教师也能从这种师生互动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准。

三、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1.树立起音乐课堂的教学新观念,以加强对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在这一教学改革措施中,必须以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作为整堂课程的主线,且在这一主线教学中,必须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快速和精准地掌握整堂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与把握了课程内容,才能在身心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从而影响自身的情感世界及思想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这一教学改革新观念的提出,必然会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利用现有知识水平而不断探求新的知识领域,做到学以致用和发散思维,最终使新课改形式与实质达到高度统一。

2.通过营造意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改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这就要求在课堂意境的创设上,首先需要教师做到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连接,为学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程的学习环境。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开展资料的搜集工作,这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程背景知识和音乐的搜集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加强小组评比与学习制度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通过评比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凸显出了自身的强项和薄弱点,这无疑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提供了参考方向。而教师也可根据这一学习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综合性考量,通过总结提炼,从而能更好地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审美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24-0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由“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前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把握课题,设计生动、形象而且有氛围的导入,在学习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梨园撷英》时,我提前与学生在课下聊天,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戏曲特别的不理解,不喜欢。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何给学生上好这节课。聊天中我注意到他们大约有九成都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又有不少借鉴传统戏曲的,于是我将近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称为“神曲”的《忐忑》,借用来导课,学生一听就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表现的非常活跃,情绪和气氛就有了,在这样的“热身”之后,自然而然地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顺带”的学习,必免了“灌输”。

2.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间奏

在当今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是导演和编剧,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新的发展,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老师与学生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与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大胆参与,这种鼓励的态度,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

2.1“互动式”教学的好处。“互动式”启发了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通过适当点拨,发挥想到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例如:在七、八年级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演唱会”、“舞蹈大赛”、“擂台赛”等等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唱去跳,更真实的展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好胜心是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创编旋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每次的音乐课上总是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并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3音乐教学中要讲求实效。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这种特殊的课型,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创造性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这种类型的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在欣赏后的创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的教学《青春舞曲》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了解美丽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再了解西部歌王及《青春舞曲》。然后学唱歌曲,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让学生模仿身边的维吾尔人,在欢快的节日中边歌边舞边击鼓的场景,指导学生设计舞蹈、击鼓节奏及演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

3.运用客观、公正、多元的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的尾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标准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

3.1考试评价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最常见的方法 ,指令性课程范式将音乐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 、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因此考试也是统一的预定性的。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总是一首歌加一张试卷,考试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都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事实上,学生因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在音乐表现上不能样样都突出。有的擅长演奏,却不喜欢唱歌,有些喜爱唱歌,却不会舞蹈。一个人声带不好,学声乐就有问题 ,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试的评价更趋公平化、合理化、多元化、个性化。

3.2日常形成性评价。日常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是长时间的、逐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平时对学生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尽可能通过观察、提问、阶段抽测,实施日常形成性评价。

3.3特长评价。在学期初就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作曲、表述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告诉学生到期末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多元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才艺的展示,也促进学生平时的努力,争取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使不同爱好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3.4自主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学生的吹、拉、弹、唱等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流程教学,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的情感,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靠几门学科来完成。通过生动、优美、感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展示了自由、广阔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空间。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把生活贯穿到对音乐赏析中

音乐欣赏是一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不是让他们以后成为音乐工作者,更不是成为音乐家,是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品味。初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通力配合,音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寓教于乐。比如流行音乐作品通俗易懂,大多反映个人情感和都市生活,风格多样,易让学生接受。在欣赏此类音乐时,教师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初中学生如何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价值何在,如何去欣赏它,不好的音乐表现在哪儿,也就是说,要学会辨证的看待流行音乐。

二、通过广泛灵活的渠道,加强对音乐知识学习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初中学生平时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头开不好的话,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所以笔者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经常会酝酿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产生使学生眼前一亮的效果。由于方法得当,每一次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在讲一些比较传统且不好理解的曲目时,笔者会采用一些新奇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如在讲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时,笔者就运用了这样的开头方式:大家知道同志的诗词吗?学生们齐生答:知道。能朗诵一下吗?于是请儿位同学来朗诵一下他们熟知的诗词。笔者对每个学生加以点评,并适时地给予鼓励。接着笔者就通过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了儿首诗词,让其充分体会诗词本身的美,从而为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埋下了伏笔。这一次课上,学生的兴趣很高涨,一节课下来,都能感受到这首诗词的情感并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导入的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学生巧妙地带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你的课堂,享受你的课堂之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一个精彩的导入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走入课堂学习,使你的课堂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和归纳,为每一节音乐课都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方式。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合理的评价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与问题,改进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两种状况。一种是缺少评价体系。学校或者部分老师对音乐课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其他学科的辅助课程,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外一种是评价缺乏多样性。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算完成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出现这样的误区,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学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鼓励、多欣赏,建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化,除了传统的试卷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自评、互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达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六、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发展;措施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向全国,素质教育也被广泛认可,音乐课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副科”,它正以独有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娱乐性丰富着学生们的自身素质。在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够像过去那样只是教师一味的教,高中生所具有的特质与灵感,完全可以主导音乐课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对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改变和创新。

一、新课改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创新

1.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点是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这一理念,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进行音乐欣赏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鉴赏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丰富个人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可以通过创作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提升自信力。教师还应让学生多欣赏民族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魅力。

3.要求教师得当地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追求的是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提倡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而且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加利于融会贯通,使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

1.注重在音乐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那么,角色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从过去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创作。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对音乐的灵感和领悟;而学生自身,也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和演绎,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与伙伴进行教学。

2.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性

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让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气质得到提升。而这种改变,需要的是很多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鉴赏,不断地思考、理解,再不断地演绎,才能够得到音乐带给你的本质的改变和提高。所以,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来。

3.注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音乐带给人们的除了一种气氛,还有作者要传达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光要体会到音乐的氛围,还要理解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对感受到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领悟情感,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绎鉴赏后的领悟,最终提高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能力。

4.注重多种音乐形式的教学

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甚至培养出不同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能够将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的表达方法和演绎形式连贯地穿插在音乐教学中。

5.注重应用新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能够仔细地欣赏音乐,必须保持特别安静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只是静静地听,音乐带来的兴奋和感想无法释放,很大程度地掩埋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应适当改变这一方式,从“静”到“动”,和学生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环境下,高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不仅要从音乐教学的要求、内容、方式以及辅方面进行创新,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才能发现的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教学的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迈向现代化。但要使所有教师都达到这一要求,尚且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陶惠清.高中音乐教学创新刍议[J].科学大众,2009(2).

篇8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1、理念的提出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始终进行着一场关于音乐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音乐界的教育专家,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音乐课堂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至于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

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现实。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因。但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大,存在着种种脱离生活的现象。

1.1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始终没有打破。甚至有的教师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使得学生在本该感到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音乐学习效果。

1.2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翻开现行的音乐教材,经典音乐作品选用得较充分,而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太少,使得朝气蓬勃、追求新奇、幻想未来的中学生对现行教材不满,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神奇的音乐世界的积极探索。

1.3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脱离学生生活。部分教师总以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轻松愉悦。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的音乐教育,而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堵塞了学校音乐教育向社会生活吸取营养的渠道,也剥夺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音乐生活的权利。

2、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

2.1 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2.2 主要内容为:

2.2.1 音乐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树立音乐终身教育思想。

2.2.2 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音乐从生活中来,不是从书本中来。学校音乐教育不应拒绝社会,应该融入社会;不应脱离时代,应该走进时代。将封闭式、学生不喜欢的教材体系转变为开放式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教材体系。力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等。

2.2.3 音乐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要灵活选用先进教学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社会音乐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

3、实践与分析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实现“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作用于人,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不通过概念和逻辑(这并不是说音乐本身的构成不包含精妙的逻辑),所以提高人的心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应该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目标。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也必须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制定。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制定目标是永远的教学前提。

以中学为例: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己较为独立的音乐审美观,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喜欢音乐课,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音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如在流行音乐进课堂这一问题上,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排斥,有选择地听唱一些流行音乐未尝不可。例如初一年级讲到“节奏型”时,就可以先让他们唱一唱电视热播的《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然后叫学生找出主题曲节奏的规律,“节奏型”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例如讲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时,除了一些拉美民间音乐的欣赏,还可以让学生听听瑞奇.马丁演唱的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歌》,从而将拉美风情得到了更好展现。

的确,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终生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新课标试用教材出版前,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大都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一切;学生与学习外的生活有明显的现实隔离,这种隔绝阻碍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明智的做法在于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是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是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同时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就是教材内容、外界要求可略高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努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可行的加工处理:

3.2.1 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任何知识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以致用,这是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理念之一。

3.2.2 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2.3 深挖教材蕴含的教学思想加工教材。

3.2.4 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学习。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和生活经验开放,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渗透时展信息材料,从而引进时代活水,为学生将来打好基础。

3.3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应该注重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重心,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强调形式、手段方法的生活化,具体表现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课前预习,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注意积累;课中释放,创设情境,积极探索,开放教学过程;课后延伸,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力求深入提高。具体到各年级又可有所侧重。

由于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美妙,学习的丰富。

4、理念的深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