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5:28: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1994年加入保险行业,至今已有19年,运用专业理财知识,结合私人银行、律师及会计等组成专业的团队,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理财规划服务,并配合策略联盟,为中小企融资作上市规划。
专业资格
主修「心理学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
EMD顶级管理发展课程
国际理财规划师IFPC
国际认证财务策划顾问师专业证书IARFC
业界奖项
8年MDRT(百万圆桌会议)
1998年以最短的时间达到3倍MDRT
2011-12年荣获业界IMA(管理卓越奖)殊荣
中国富人都明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懂得规划财富,平衡风险,保护努力累积的财富至为重要。这不但让自己安心,更能维持优质的生活质素、确保子女得到良好教育,更重要的是从财富累积到传承财富。
家庭保护网
中国很多富豪都是从建立实业起家,有人说是“时势造英雄”,他们当时的环境、社会的需要,配合着国家的发展,很多企业的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但另一方的顾虑就是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担心辛苦赚到的资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蒸发,或是被政府的有形之手掳去。故此,其中一个最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做法就是一张海外巨额人寿保单。从它的功能看,人寿保单属一种保守的投资,能够平冲其他高风险投资,亦被视为把现金转到海外的一个做法。创造财富的大前题是稳定现有财富,再于安全、可管理的情况下增值财富。人寿保单能达到该效果,同时给家人提供保障的基本作用。此外,高额保险也有它的副功能,中国一些行业的竞争相对激烈,近来很多老板受着成本上升、海外需求疲软的困扰,令公司生意下滑,业务款项出现意外导致外债缠身,但就算公司被清盘,他们的人寿保险还是不受影响,这对家人长远的生活起了保障的作用。但购买海外高额保险也要留意,体检是必需的。身体的健康问题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具风险的,有机会被拒绝受保或需要增加保费。在美国,人寿保险卖得好的一个原因是财产继承人可以用免税的保险金来支付遗产税。中国目前没有遗产税,但正在酝酿这个新税种,所以早点计划起来并非坏事。高额人寿保险不会带来让人惊喜的收入,但对不少中国富豪有独特吸引之处。
财富传承
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最近有一些有关“富二代”靡烂生活的报道,令不少企业家担心他们的子女不懂珍惜、挥霍无度、不务正业等问题。即使家财万贯,最终落得惨淡收场。故此,没有提早思考及安排家族或企业的传承,只将巨额财富一笔过留给后人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在西方发达国家,80%-90%的富豪会通过信托或基金会的方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在香港也有不少富豪家族以设立一份或多份家族信托基金,保障家庭财产、照顾后代子女的发展或是进行慈善事业,还可以避免子女为分家产而导致自己辛苦创办的公司被肢解,当中有为人熟悉的富豪李嘉诚、郭氏家族、李兆基、邵逸夫等。信托业务是为高资产净值人士提供的服务类别之一。中国内地的信托偏重于一种集合性投资工具,通过信托计划为投资项目进行融资;而香港的信托是以家庭信托为主,主要目的是让资产得到保障。家庭信托是指信托成立人将其财产所有权委托给受托人(可以是银行或律师),受托人按照信托协议管理信托财产,并在指定情况下将该资产转予指定的受益人。而信托内容是为每客户度身订造的意愿计划书,信托财产财产可包括资金、企业股权、房地产等不同形式的资产。香港知名艺人沈殿霞在生前成立信托,将其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除了香港、加拿大等地的不动产,还有银行户口资产、投资资产和首饰等,保守估计资产净值达1亿港元。约定女儿郑欣宜每月领取的费用,结婚时可领的比例等等,不能多取,也不能提前支取,既确保了家人的生活,又避免家人乱花钱。在金融危机时,以信托方式不仅免税,而且还让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女儿郑欣宜也不愁生计。
兼具投资理财功能的信托
保险信托是另一种常用的信托形式,是一项结合保险与信托的金融信托服务产品,以保险金给付为信托财产,当被保险人身故发生理赔或保险金给付发生时,保险金将交付受托人,受托人则依照合同约定管理及运用此信托财产。这与一般人寿保险侧重杠杆效用不同,用做保险信托而买入的保险更注重其生效后的现金价值,将为信托创造稳定足够的现金流。
从财富增值到财富传承,如何实现财富和事业持续性、有条件地分配与传承,成为现在中国富豪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云南全新会聚之所
西双版纳避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拥有三间大型宴会厅,会议设施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各类会议室总共有16间。最大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并且是举行各种商务活动会议和婚宴的理想选择。同时,室外区域还适合举办各种主题晚宴。
极地之约・健康护航
近期,“极地之约・健康护航”嘉宾联谊会,在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铭元生活馆正式启幕。此次南极旅游的出发时间为明年的1月份,游客将在南极度过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行程中将全程安排有中文导游陪同,船上有知名探险专家讲座,每位游客还将获得一套南极之行的珍贵光盘。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2.0标准
浦发银行此次披露的移动金融2.0时代标准,手机银行不仅应囊括几乎所有的传统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功能,并能根据手机随时随地的特点,围绕位置服务和线下支付,提供具有渠道特色的生活服务,其在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全面覆盖能力上已超越传统的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网上银行服务。
M1NT白色时尚派对 贝克汉姆惊喜现场
精致,优雅,梦幻――今年夏天M1NT与LA PERLA共同打造的“白色派对”于6月19日登陆沪上,活动现场的白色装饰,将宾客们带入纯白世界,为时尚界人士和社会名流创造独一无二的氛围。迷人的夜晚在鸡尾酒会中拉开帷幕,在申城进行足球访问的贝克汉姆也现身派对现场,与来宾们一同欣赏了由世界顶级意大利奢侈内衣品牌LA PERLA带来纯白系列时尚秀。
英菲尼迪携全系豪华阵容盛装登陆长春车展
7月12日,豪华汽车品牌英菲尼迪携旗下全系车型齐聚长春,精彩亮相第十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彰显英菲尼迪非凡的产品实力与极致的品牌魅力。此次,英菲尼迪携全系豪华阵容亮相,展现了英菲尼迪对长春乃至整个东北市场的高度重视。
灵动海洋 水漾天堂浩沙“回・未”2014春夏泳装流行趋势会
夏日炎炎,浩沙捕捉蓝色海洋中的微妙变化,用作品向人们展示水漾般美丽,在活动、时尚与健康的泳装设计中,感受来自大自然的一丝清凉,体验游泳的乐趣,让人们尽情投入水漾天堂中。
海丝腾荣耀推出至尊级铂金格纹欧陆床
2012年,在海丝腾160周年诞辰之际,海丝腾曾推出经典之作――全球限量版床具Jubilea,在设计中融入当时大热的复古牛仔蓝元素,限量发售800张,引起市场极大反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梦想之床。如今,海丝腾宣布,将于2013年9月份荣耀推出一款至尊级铂金格纹欧陆床,9月1日-12月25日期间全球同步限量发售1200张。
一、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对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既是理论共识,也为实践所验证。Skipper(1999)对有关经济增长与寿险和非寿险需求关系的文献作了归纳,提出经济增长世界是保险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林宝清(1993)、孙祁祥、孙金勇(1997)、肖文和谢文武(2000)、栾存存(2004),Sigma(2005)等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了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时,已有的文献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是一种消费行为;二是居民的风险态度会对保险业发展产生影响。
将保险作为一种消费行为的观点在实证研究中往往是一个默认的前提。在对保险和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中,保险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来对待的,保险决策也被作为一种消费决策来进行分析。
居民风险态度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对保险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的分析之中。保险业发展的倒U形假说认为,在一定财富水平下,人们的风险态度数与风险偏好型,不会购买保险产品;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风险态度逐渐转化为风险厌恶型,产生保险需求,并且保险需求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财富的增加也带来风险转嫁渠道的增加,保险需求逐步放缓。徐为山、吴坚隽(2006)采用78个国家和地区1991-2003年的人均GDP与人均保费数据进行面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群体的边际保险消费倾向呈现“倒U形”分布特征。
但是,从保险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一方面,保险业已经突破了消费领域;另一方面,居民风险态度之外的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人寿保险及投资连接保险的发展,使得保险已经成为一种投资工具,而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商品。按照Eric Briys对最优保险规模的文献的总结,大量文献在资产组合框架下分析最优保险规模,并认为最优保险规模受潜在损失与背景风险(background risk)的协方差的影响。由于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保险费中对应风险态度差异的风险费部分已经大幅降低,除企业保险中风险费仍占较高的比重之外,家庭保险、人寿保险中的风险费都几乎可以忽略。
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收入增加促进了保险消费,也不能仅仅以风险态度来解释保险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趋势,而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二、模型构建
保险费可以分解为三部分:
其中, 为预期赔款和给付, A为管理费, R为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承担者的预期报酬,或称风险费。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以分别从预期赔款和给付、管理费和风险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机制
在大多数对保险业发展的分析中,忽略了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之间的区别,尤其在实证分析中,往往采用同一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发展对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不同影响。但是,财产险和人寿险的区别是很大的。本文根据财产险和人寿险的不同性质,我们分别构建其模型。
1.财产险保费模型
财产险的涵盖范围较广,通常进一步分为家庭保险和企业保险。无论是家庭保险还是企业保险,都可以概括为对人们非人力财富的保险。对家庭保险而言,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企业保险而言,我们将民营企业中的财产作为个人的非人力财富,将集体与国有财产作为集体与国家的非人力财富进行处理。
对于保险标的所面临的可保风险,当从整个保险业的角度进行考虑时,整个保险业面临的是保险标的的系统风险,如果不存在大的外部冲击,可以认为这种系统风险的概率分布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每一期损失的期望也是近似相等的,即损失等于可保财产的某一比率K。所以,财产保险业的总预期赔款和给付表示为:
其中, K为总预期赔款和给付与可保财产的比率,At 为非人力财富在第t期期初的价值。
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均遵循个人预算恒等式:
At +yt=ct+At+1
其中, yt为第t期的收入, ct为第t期的消费。据此,可将个人生存时非人力财富的动态变化表述为:
不难发现,非人力财富总是由初始财产与当期之前的储蓄累加而成的。为便于分析,不妨将时间无限延伸到过去,则财产是由当期之前无限期界的储蓄累加而成的。据此,财产保险业的总预期赔款和给付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 St为第t 期的储蓄。
可见,当风险的分布不变时,影响保险预期赔款和给付是当期的非人力财富总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财产保险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储蓄,进而改变非人力财富存量实现的。也可以说,财产保险业的预期赔款和给付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的发展路径决定。
2.人寿保险保费模型
人寿险的保单可以视为“生存保险”和“死亡保险”的线性组合,它们的预期给付表示为:
生存保险的预期给付
死亡保险的预期给付
其中,为t 时点的死亡率,为t 时点的贴现因子, 为t 时点发生给付条件时的给付金额。
根据所罗门・许布纳建议的寿险给付计算式 ,寿险的给付取决于未来的收入路径。所以,生存保险的预期给付表示为:
死亡保险的预期给付表示为:
可以发现两点结论:其一,生存保险和死亡保险的预期给付取决于发生给付条件时的给付金额从现在到未来无穷期界的积分,对于生存保险和死亡保险的任意线性组合而言,其预期给付同样取决于给付金额的从现在到未来无穷期界的积分。其二,由于发生给付条件时的给付金额取决于居民收入的未来路径,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寿保险业的预期给付的影响是通过对未来收入路径的影响实现的。
3. 不可保风险向可保风险的转化对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不可保风险会向可保风险进行转化。学者们对可保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第一种定义,是可保风险要求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统计观察的相关概率进行可靠的估计。第二种定义,是只要针对某种风险的保险合同可以签订,这种风险就是可保风险。第三种定义,是存在较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风险是不可保风险。无论是按哪一种定义规定的不可保风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都会有一部分向可保风险转化。首先,是随着经济发展,保险技术也逐渐提高,一些既无统计数字也无理论分析可能的危险也可以被承保。比如商用通讯卫星保险,在其发展初期,通过估计各个零部件故障发生概率的方式来确定发生损失的概率。可见,保险技术的提高和保险技术的积累会使得原来既无统计数字也无理论分析可能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替代方式来进行度量。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原有的一些不具有普遍性的风险会逐渐变得具有普遍性。例如,随着一个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起初属于各企业特有的风险也会转化为整个行业的普遍风险。比如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在初期是孤立的风险,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在生产中的使用普遍化,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失也就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风险。再次,随着经济发展,对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措施也逐渐发展。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情况可以积累更翔实的数据,从而在保户投保人寿保险时将高风险的保户区分出来。
(二)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管理费和风险费的影响
1.随着经济发展,保险管理费会有所降低
保险管理费指在保险合同签订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保险公司的日常运营经费。尽管保险管理费在商务保险之中的比重可能较低,但是在家庭保险中的比重则是不能忽略的。传统上认为总保费的1/3用于管理费是正常的,因此,当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管理费产生较大的影响时,也会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保险业发展,保险公司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对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预期赔款和给付的规模是既定的,如果保险公司通过降低保费进行竞争,就只能通过降低管理费和保险费来实现。对于家庭保险而言,保险费的比例是很低的,降低保费的渠道只有压缩管理费。
经济发展使得管理费的压缩成为可能。首先,经济发展降低了厘定保费的费用。由于各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存在差异,为了避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就需要对各保险标的风险状况进行区分,并实行差别的保费费率。随着经济发展,保险标的的范数量增加,每一类风险状况的保险标的都拥有一定的规模,这就使得对一些保险标的的费率厘定可以有直接或间接的参照,从而降低保险管理费中厘定费率的部分。其次,随着经济发展,一张保险合同中承保了更多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管理费。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通常较窄,针对专门的保险公司占有较大比重,承保人需要一系列的保险合同来承包面临的所有风险。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家公司可以为承保人提供“综合的”或“多重危险”的保险合约,将曾经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险种集合起来,而不是分散到经营这些相互独立险种的专业保险公司之中。这种在同一张保单中承保尽可能多风险的方式可能会减少保费的等级,但在降低管理费方面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2.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风险态度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风险费的变化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人们的风险态度也不同。保险和赌博这两种倾向常常并存在同一个经济个体之上,即“弗里德曼――萨维奇之谜”。对此的解释很多,如弗里德曼提出的非单调效用函数、卡曼尼和特维斯基的“期望理论”、等级依赖效用等等,但是,对于面临损失的风险越大,就越倾向于保险这一点仍然是比较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损失的绝对量也在增加,这就促使人们对保险更加偏好,也愿意提供更高的风险费。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机会成本
保险并非唯一的风险控制方式,风险管理一般要经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的过程,一般而言,人们通过规避风险源头、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包括保险)等方式来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保险产品也面临着其他风险控制方式的竞争。
不同的风险控制方式有着不同的成本,这些成本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得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这些风险控制手段得到的应用程度不同。以对风险源头进行规避为例,为规避风险,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对引起风险的条件进行控制。然而,风险的识别要求获取关于风险的信息,信息的取得又是需要成本的。可以说,任何风险管理的措施都会对应着一定的要素投入,这些要素投入在其他生产过程中能够带来的产出就是获取风险信息所支付的机会成本。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较少,将时间、精力用于风险识别和风险源头控制的机会成本也较低,这时控制风险源头,减少风险的手段更富有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也随之增加,将时间、精力用于风险识别和风险源头控制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加。此时,在减少风险和对风险进行保险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控制风险源头这一手段的竞争力将下降,保险这一手段的竞争力将上升。
三、模型检验
根据上述模型,经济发展对保险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对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对管理费的影响、对风险费的影响,以及对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机会成本的影响来实现的。其中,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通常占保费的2/3左右,因此,经济发展对预期赔款和给付的影响是经济发展对保险发展的主要影响机制。并且,预期赔款和给付的模型显示出财产保险保费对总资本的关联,以及人寿保险保费对经济发展路径的关联。为检验上述模型,本文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时序数据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截面数据进行检验。
1.财险保费模型的实证检验
根据上文的财产险保费模型,财产保险业的总保费收入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的收入路径,或者是当前的非人力财富。我们采用后一个结论,即财产险保费和非人力财富存在强相关。
我们已当前的资本存量来近似代表当前的非人力财富。对于1997―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流量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以公式
来计算资本存量。其中,K和I分别为资本存量与固定资产投资,为资本折旧率,假定为3%,基期年的资本存量以下式计算:
其中,g为样本期投资的年均增长率。
根据所得数据,做1997-2006年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资本存量的散点图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这一散点图可以直观看出,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
本文进一步以2005年各省、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保险业发展截面数据进行检验,仍以公式:
计算各地区的资本存量,其中,g为1996-2006年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
仅考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列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 y1为财产保险保费收入,χ1为资本存量。回归结果如下:
(0.14)(16.45)
R2=0.91,F=270.62
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ADF=-11.6,在1%的水平显著。
因此,可以认定在截面数据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资本存量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2005年各省、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财产险保费与资本存量散点图如上:
这一散点图更加直观的显示出财产险保费收入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2.人寿保险保费模型的实证检验
根据上文的人寿保险保费模型,人寿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取决于未来的收入路径。对于一个收入路径而言,只要知道了初始的收入和各期收入的变化,就可以得出未来收入路径的整个序列。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为未来收入路径的估计是通过预期来实现的。人们采取的预期形式,可能是简单的外推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我们采用理性预期的观点,认为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是期望为零的随机变量,用下一期的实际经济增长作为这一期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若将这一趋势外推,则下一期的实际经济增长就反映了收入增长的路径。应该说,这种用经济增长来描述经济增长路径的方法只是对未来经济增长路径的一种近似。
本文只对1997-2006年的保险业数据进行分析,做1997-2006年全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与下期经济增长额的散点图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这一散点图可以直观看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下期经济增长额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
本文进一步以2005年各省、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保险业发展截面数据进行检验,考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下期经济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列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 y2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为下期经济增长额。回归结果如下:
(0.96)(7.40)
R2=0.62,F=54.79
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ADF=-8.45,在1%的水平显著。
考虑到北京2005年中意保险的大单因素,去除北京市的样本,回归结果如下:
(1.03)(15.96)
R2=0.89,F=254.68
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ADF=-6.37,在1%的水平显著。
因此,可以认定在截面数据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与下期经济增长额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2005年各省、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人身险保费与下期经济增长额散点图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这一散点图更加直观的显示出人身险保费与下期经济增长额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暗示了人身险保费与经济发展路径之间的正向关联。
四、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多个渠道进行的,包括经济发展增加了预期赔款和给付、降低了管理费、增加了风险费,以及提高了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成本,增强了保险产品的竞争力。从各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来看,财产保险与资本存量存在很强的正相关,人寿保险和经济发展速度(或经济发展前景)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如果将当前的资本存量视为对已有经济发展的总结,那么认为任意一个时点的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一起对人们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保险。这就意味着能够改变人们持久收入、储蓄和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的因素都会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也意味着我国的高储蓄率和良好的经济前景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是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推动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步入“刘易斯拐点”,越来越多的发展矛盾开始显现:过去,企业家只要把廉价的劳动力和银行的贷款结合起来,就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盈利。但现在,这种盈利机会对企业和银行业来说,都在大幅度的减少。
另一方面,中国追赶型技术进步模式的潜力也在逐步消耗殆尽。在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模式中,政府可以确定技术进步的路径,并提供集中的金融支持。
随着中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金融跨贷资源的配置问题更加突出。中国金融体系过去所做的更多的是资源的跨地域、跨行业的配置。同时,人口老龄化之后,全社会的储蓄率有可能逐渐下降,这对金融体系也是新的挑战,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财富分配逐步向劳动力倾斜。过去企业是金融业主要服务对象和利润来源,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者将在国内财富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将成为金融业日益重要的内容。
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服务。通过推进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建设多支柱、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发展更多结构合理、对利润和风险敏感的金融机构,满足自主创新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金融业要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好地为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服务,把金融体系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发挥好金融业匹配长期储蓄投资、跨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金融业要顺应人本社会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财富管理服务。通过深层次的改革,使居民在金融利益的分配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保护居民财富的长期购买力,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保险业的优势与改革方向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利于社会发展。
首先是有利于完善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风险防范的能力。如果保险业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更多的用长期资金来支持长期的项目,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金融体系资产负债不相匹配的现象。
其次,有利于健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商业保险发展起来以后,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有利于引导长期储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税收递延型的养老保险,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对我国具有尤为现实的意义。
最后,保险业还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分散科技创新风险、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方面,保险业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未来保险业的主要改革方向有以下五点。
着眼于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提升保险业保障“三农”的能力,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加大“三农”保险服务的创新和推广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着眼于服务加强社会和民生建设的大局,提升保险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能力,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行个人事业型的保险制度,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市场。
着眼于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提升保险业支持经济建设的能力。深化保险基金利用专业化的市场改革,引导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收益合理、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以债券、股权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摘要]保险业在中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深化我国保险理论研究。在保险理论研究中,首先应从保险的本原着手,即从不确定性、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开始,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保险价格存在的根源;同时运用经济学的新发展,对保险合同中的非对称信息、逆选择及道德风险进行研究。保险理论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重视研究保险发展理论。本文对保险发展中涉及的相关变量作了初步研究。另外,还提出了保险监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基础,即建立在政府掌握的信息足够假定下的、可能实现的“帕累托改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逐步市场化的阶段,政府监管也经历了由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过程。但是,从国民经济及社会进步的宏观角度来考察,并对比国际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我国保险业显然还处在粗放发展的时期。其根本特征是,保险市场机制不完善,定价(包括佣金、手续费率)机制不健全;保险经营管理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相对于其他同类行业的地位明显弱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作为从事风险管理的行业,更远未对社会发挥其专业作用;保险业尚未深人到我国城乡居民的观念之中。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应用保险的基础理论、发展理论以及相关的经济学、法学等理论进行研究,为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保险的本原理论及相关基础理论
保险的本原理论,即指不确定性、风险和风险管理理论;保险的相关基础理论,即指非对称信息、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理论。
对保险理论进行研究都是开始于对风险的研究,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形式,且是最主要和有效的形式。保险的原理即是将单个损失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整体损失的确定性,使客观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这就要求投保人的损失是可计算的,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要得出一个具有合理精确度的可确定的损失概率分布。这种概率分布主要来自于多年的经验数据,有些分布则可以从理论推导中得来。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从效用理论的角度研究保险问题,效用理论成为分析风险与保险的基础理论。比如,通过相关模型的推导显示,作为大部分人群的风险规避者,为了在不确定的收人选择中获得确定性收入而愿意放弃一定的收入,而其效用是相等的。这种收入的差额就构成了风险贴水的概念。风险贴水则构成作为风险管理手段之一的商业保险保费存在的理论基础。该模型分析的一个推论是,在消费者是风险规避者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是保险人生存并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动因。
上个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们对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信息经济学(包括博弈论)的逐步兴起,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以及保险合同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日益成为保险研究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保险合同具有射悻性及合同信息的非对称性特征。射悻性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合同的双方对于合同履行的结果都有可能获得比对方更大的利益,而这种可能性又是基于某种承诺和某一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同时又由于保险合同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保险合同的一方,即投保人方在对合同信息掌握上处于不利的或者说是弱势的地位,这一点也是保险合同的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保险合同和其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合同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经贸和民事合同,保险合同更多地存在着双方博弈的空间。另一方面,保险具有长期性及广泛性特点。一份长期寿险合同可能持续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一生;同时,一家保险公司所对应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一家保险公司的破产会直接影响着许多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而保险公司经营得好坏又是单个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无法知晓和控制的。投保人一方为了弥补自身对保险合同信息掌握的缺失或者为了获取更多额外的利益,可能不如实告知自己作为合同一方的有关信息,这就构成逆选择或道德风险。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发展,可望在研究保险合同的相关问题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重视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进一步的研究正本清源、更扎实和更深入;反过来,保险理论研究应当始终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服务。保险的本原理论应当至少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保险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产品与服务,以及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应当提供多大量的产品及服务。这其中需要分析一定阶段下的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以及保险费率的特点及其确定。
2.如何提供上述产品及服务。实际上就是保险的经营管理方式,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从保险市场结构到具体保险供给商的内部企业治理,再到保险公司从产品设计到风险管理服务及理赔的各个环节。其核心问题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效率问题,同时也包括发展的动力问题。
3.与上述二个基本问题密切相关,或者是对上述问题需要进行一步分析的问题,是需要解决保险合同各有关当事人的关系问题。包括针对不同的投保人群体,适合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在社会经济不同结构下,如何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等。
二、保险发展理论
传统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经济部门增长的基本模型。在微观层面,保险公司发展是保险资本、人力资源、产品数量与结构等相关变量的函数;在宏观层面,保险发展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程度、市场化程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变量的函数。在研究方法上,数十年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研究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运用不同生产函数解释经济增长的方法等,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从需求方面来看,同一般商品类似,保险市场需求也应具备对保险产品和服务有消费的欲望和消费的能力两个要件。与其他一般商品不同的是,保险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它更是一种承诺,是消费者一旦遭受损失,对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承诺的一种购买;同时从人寿保险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人们对自己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一种选择。保险市场需求有两个决定因素:从财产保险(主要是企业火险和水险)角度,保险市场需求依赖于经济总量的成长,这种依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成长,保费收入总量不断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保费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大。从人寿保险角度和个人财产保险角度,保险市场需求更依赖于国民收入水平。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保险需求主要是一种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保险产品的不断发展,一些投资连结产品不断问世,保险需求也逐步地带有一定的投资需求的属性。保险需求有以下特点:
1.保险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商业保险是总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们的财富只能够维持当前基本的生活消费时,一方面,人们所做的事情只能是进一步创造和增加财富,而较少有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人们也没有能力从当前仅有的财富中再拿出一部分作为风险转移的成本(即商业保险中的保险费)。
2.保险消费观念的建立有较明显的外部决定性。尤其从短期来说,保险消费并不是一个被人们自然接受的观念。这一点不仅对尚处在保险产业发展初期的保险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少数发达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据统计,在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中,尽管大部分国家的保险深度达到了5%-8%的水平,但仍有少部分国家的保险深度水平很低,他们之间的差异在0.1%—8%之间。人们对保险消费不易接受的原因:一是一般居民对于付出一定的代价去“换取”全体财富的安全的理念并不是很容易接受;二是由于保险合同是一种对将来的承诺,人们在以保险消费来处理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上,并不感觉到非常安全;三是由于保险合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保险人一方制定的“繁琐”的保险条款以及大量的“除外责任”,使得许多投保人以及更广大的潜在投保人对签订保险合同望而却步。另外,还存在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
3.从长期来看,保险需求有较强的收人弹性,而价格弹性较弱。保险需求程度极大地依赖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收入水平阶段,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函数;保险商品也不象其他一般商品,可以随时买来、即期消费,并且还可以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降来决定现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保险商品作为一种通过对风险评估、投资收益及各相关因素的精算分析以后确定的产品及价格,一旦确定就不易变更。因此,保险人面对的是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市场。对保险市场需求的分析也必须主要是根据保险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供给角度分析,保险市场需求有以下特点:
1.保险市场是建立在总体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保险供给总量决定于当时的社会总财富。
2.保险市场供给的增长与保险技术的发展是呈正相关关系的。随着保险业务规模的增大,资本金的作用实际上趋于降低,而代之以保险责任准备金。各项责任准备金的提留是一个建立在精算科学基础上的工作,而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保险业务经营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另外,在保险市场竞争中,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极其重要的,新产品的开发融合了对该产品标的损失分布的统计分析、将来准备金运用的收益等方面,其所要求的有关方面的技术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够真正赢得市场。
3.长期保险市场供给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一般来讲,在保险市场发展初期,保险费率较高,保险供给的增长速度较慢,保险业能够通过高费率获得比较高的利润率。在产业增长阶段,市场竞争的发展和市场自由化水平的提高,保险供给的增长会呈现出一个快于社会总财富增长速度的时期。这个阶段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市场成熟阶段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逐步提高,保险在总体经济中的渗透率逐步接近饱和,这时保险供给将保持一个大致与总财富增长速度相同的速度增长。国际保险权威杂志《Sigma》的研究结果是,非寿险业务的饱和点大约为所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
4.保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保险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的进入壁垒和政府不同程度的限制。保险的原理要求保险的经营者具备两个基本的经营要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资本金,以保证在该保险人尚未建立起保险基金时(主要是保险公司开始经营业务及保险业务发展过快时)对投保人的赔付。因此,进入保险市场的条件自然要比一般工商业或其他第三产业的要求高。二是要有足够大的承保面。根据大数定律的原理,承保覆盖的范围越大,保险费率越低。反之,保险公司保险的范围小、承保的标的少,一旦遇到大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赔付,整个公司的资本金就将支出殆尽,从而使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在进行上述一般经济分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经济社会如何能保持创新的强烈动机及持续发展的机制。在保险业发展中,我们应当甄别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刺激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发展阶段,除了需要关心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增长外,应当尤其关注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保险业发展。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包括企业管理和内控机制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制约我国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理论的同时,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的特点,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金融工程理论与保险业发展。保险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保险产品的发展,产品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金融工程理论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保险产品的创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发展金融工程理论及其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摘要]保险业在中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的发展迫切要求深化我国保险理论研究。在保险理论研究中,首先应从保险的本原着手,即从不确定性、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开始,以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保险价格存在的根源;同时运用经济学的新发展,对保险合同中的非对称信息、逆选择及道德风险进行研究。保险理论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重视研究保险发展理论。本文对保险发展中涉及的相关变量作了初步研究。另外,还提出了保险监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基础,即建立在政府掌握的信息足够假定下的、可能实现的“帕累托改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逐步市场化的阶段,政府监管也经历了由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过程。但是,从国民经济及社会进步的宏观角度来考察,并对比国际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我国保险业显然还处在粗放发展的时期。其根本特征是,保险市场机制不完善,定价(包括佣金、手续费率)机制不健全;保险经营管理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相对于其他同类行业的地位明显弱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作为从事风险管理的行业,更远未对社会发挥其专业作用;保险业尚未深人到我国城乡居民的观念之中。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应用保险的基础理论、发展理论以及相关的经济学、法学等理论进行研究,为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保险的本原理论及相关基础理论
保险的本原理论,即指不确定性、风险和风险管理理论;保险的相关基础理论,即指非对称信息、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理论。
对保险理论进行研究都是开始于对风险的研究,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形式,且是最主要和有效的形式。保险的原理即是将单个损失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整体损失的确定性,使客观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这就要求投保人的损失是可计算的,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要得出一个具有合理精确度的可确定的损失概率分布。这种概率分布主要来自于多年的经验数据,有些分布则可以从理论推导中得来。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从效用理论的角度研究保险问题,效用理论成为分析风险与保险的基础理论。比如,通过相关模型的推导显示,作为大部分人群的风险规避者,为了在不确定的收人选择中获得确定性收入而愿意放弃一定的收入,而其效用是相等的。这种收入的差额就构成了风险贴水的概念。风险贴水则构成作为风险管理手段之一的商业保险保费存在的理论基础。该模型分析的一个推论是,在消费者是风险规避者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是保险人生存并获取利润的一个重要动因。
上个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们对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信息经济学(包括博弈论)的逐步兴起,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以及保险合同中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日益成为保险研究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保险合同具有射悻性及合同信息的非对称性特征。射悻性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合同的双方对于合同履行的结果都有可能获得比对方更大的利益,而这种可能性又是基于某种承诺和某一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同时又由于保险合同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保险合同的一方,即投保人方在对合同信息掌握上处于不利的或者说是弱势的地位,这一点也是保险合同的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保险合同和其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合同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经贸和民事合同,保险合同更多地存在着双方博弈的空间。另一方面,保险具有长期性及广泛性特点。一份长期寿险合同可能持续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一生;同时,一家保险公司所对应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一家保险公司的破产会直接影响着许多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而保险公司经营得好坏又是单个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无法知晓和控制的。投保人一方为了弥补自身对保险合同信息掌握的缺失或者为了获取更多额外的利益,可能不如实告知自己作为合同一方的有关信息,这就构成逆选择或道德风险。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发展,可望在研究保险合同的相关问题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重视保险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进一步的研究正本清源、更扎实和更深入;反过来,保险理论研究应当始终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服务。保险的本原理论应当至少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保险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产品与服务,以及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应当提供多大量的产品及服务。这其中需要分析一定阶段下的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以及保险费率的特点及其确定。
2.如何提供上述产品及服务。实际上就是保险的经营管理方式,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从保险市场结构到具体保险供给商的内部企业治理,再到保险公司从产品设计到风险管理服务及理赔的各个环节。其核心问题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效率问题,同时也包括发展的动力问题。
3.与上述二个基本问题密切相关,或者是对上述问题需要进行一步分析的问题,是需要解决保险合同各有关当事人的关系问题。包括针对不同的投保人群体,适合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在社会经济不同结构下,如何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等。
二、保险发展理论
传统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经济部门增长的基本模型。在微观层面,保险公司发展是保险资本、人力资源、产品数量与结构等相关变量的函数;在宏观层面,保险发展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程度、市场化程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变量的函数。在研究方法上,数十年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研究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运用不同生产函数解释经济增长的方法等,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从需求方面来看,同一般商品类似,保险市场需求也应具备对保险产品和服务有消费的欲望和消费的能力两个要件。与其他一般商品不同的是,保险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它更是一种承诺,是消费者一旦遭受损失,对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承诺的一种购买;同时从人寿保险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人们对自己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一种选择。保险市场需求有两个决定因素:从财产保险(主要是企业火险和水险)角度,保险市场需求依赖于经济总量的成长,这种依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总量的成长,保费收入总量不断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保费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大。从人寿保险角度和个人财产保险角度,保险市场需求更依赖于国民收入水平。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保险需求主要是一种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保险产品的不断发展,一些投资连结产品不断问世,保险需求也逐步地带有一定的投资需求的属性。保险需求有以下特点:
1.保险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商业保险是总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们的财富只能够维持当前基本的生活消费时,一方面,人们所做的事情只能是进一步创造和增加财富,而较少有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人们也没有能力从当前仅有的财富中再拿出一部分作为风险转移的成本(即商业保险中的保险费)。
2.保险消费观念的建立有较明显的外部决定性。尤其从短期来说,保险消费并不是一个被人们自然接受的观念。这一点不仅对尚处在保险产业发展初期的保险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少数发达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据统计,在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中,尽管大部分国家的保险深度达到了5%-8%的水平,但仍有少部分国家的保险深度水平很低,他们之间的差异在0.1%—8%之间。人们对保险消费不易接受的原因:一是一般居民对于付出一定的代价去“换取”全体财富的安全的理念并不是很容易接受;二是由于保险合同是一种对将来的承诺,人们在以保险消费来处理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关系上,并不感觉到非常安全;三是由于保险合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保险人一方制定的“繁琐”的保险条款以及大量的“除外责任”,使得许多投保人以及更广大的潜在投保人对签订保险合同望而却步。另外,还存在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
3.从长期来看,保险需求有较强的收人弹性,而价格弹性较弱。保险需求程度极大地依赖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收入水平阶段,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函数;保险商品也不象其他一般商品,可以随时买来、即期消费,并且还可以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降来决定现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保险商品作为一种通过对风险评估、投资收益及各相关因素的精算分析以后确定的产品及价格,一旦确定就不易变更。因此,保险人面对的是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市场。对保险市场需求的分析也必须主要是根据保险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供给角度分析,保险市场需求有以下特点:
1.保险市场是建立在总体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保险供给总量决定于当时的社会总财富。
2.保险市场供给的增长与保险技术的发展是呈正相关关系的。随着保险业务规模的增大,资本金的作用实际上趋于降低,而代之以保险责任准备金。各项责任准备金的提留是一个建立在精算科学基础上的工作,而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保险业务经营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另外,在保险市场竞争中,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极其重要的,新产品的开发融合了对该产品标的损失分布的统计分析、将来准备金运用的收益等方面,其所要求的有关方面的技术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够真正赢得市场。
3.长期保险市场供给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一般来讲,在保险市场发展初期,保险费率较高,保险供给的增长速度较慢,保险业能够通过高费率获得比较高的利润率。在产业增长阶段,市场竞争的发展和市场自由化水平的提高,保险供给的增长会呈现出一个快于社会总财富增长速度的时期。这个阶段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市场成熟阶段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逐步提高,保险在总体经济中的渗透率逐步接近饱和,这时保险供给将保持一个大致与总财富增长速度相同的速度增长。国际保险权威杂志《Sigma》的研究结果是,非寿险业务的饱和点大约为所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
4.保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保险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然的进入壁垒和政府不同程度的限制。保险的原理要求保险的经营者具备两个基本的经营要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资本金,以保证在该保险人尚未建立起保险基金时(主要是保险公司开始经营业务及保险业务发展过快时)对投保人的赔付。因此,进入保险市场的条件自然要比一般工商业或其他第三产业的要求高。二是要有足够大的承保面。根据大数定律的原理,承保覆盖的范围越大,保险费率越低。反之,保险公司保险的范围小、承保的标的少,一旦遇到大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赔付,整个公司的资本金就将支出殆尽,从而使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在进行上述一般经济分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的一个中心问题,是经济社会如何能保持创新的强烈动机及持续发展的机制。在保险业发展中,我们应当甄别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刺激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发展阶段,除了需要关心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增长外,应当尤其关注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保险业发展。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包括企业管理和内控机制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制约我国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当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理论的同时,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的特点,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金融工程理论与保险业发展。保险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保险产品的发展,产品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金融工程理论作为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保险产品的创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发展金融工程理论及其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经营好学位证书,为职场加分
时下,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学位证是财富之源,拥有更多的证书,也就拥有了通向成功的“敲门砖”,拥有了更多的职场发展资本,拥有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由此,为了让自己能够觅到一份好工作,让自己从“高手云集”的职场“脱颖而出”,许多人加入了“考证族”、“本本族”的行列,企望靠着手中的“本本”,为自己的职场加分。
但专家提醒,在职人员考证不能太盲目,不然会“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考出来的证没多大含金量不说,还要白白搭上许多钱财和时间。要想让自己的投入获得高收益,我们的证书还得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这样,才能让证书锦上添花,为自己谋取更多财富。
打好存款保卫战
近年来,美国式的消费模式正在影响着国人。但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却给了国人当头一棒。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国人的消费模式渐趋理性。开始注重积蓄,以应对未来人生路上可能随时面临的风险。
但理财专家认为,单纯的积蓄,并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最好的理财方式,就是要让积蓄升值。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活跃,简单的储蓄产品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形势,理财师建议,在降息周期下,对于追求低风险的人,选择3个月或6个月短期存款更合适。一方面可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应对进一步的降息。而对于不固定期限使用的资金,可选择通知存款。存款可选择“四分法”定期存款和“月月存储”这样的组合,以备对资金的不时之需,在存款时间上,也可以选择逐月累计存款,每1个月或几个月存一张定单。无论存款利率如何变化,都可以通过及时调整,获得存款利息最大化。
然而,存款虽然风险低,但在负利率时代,将手中结余的钱都存进银行,不做投资,就等于资产缩水。所以,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专家建议可以适当买一些国债、保本型基金和信贷类、票据类理财产品。
打理好保单,为未来提供一份保障
保险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理财师认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消费者对于商业保险的认识并不够,许多人在投资保险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保险产品的收益目标,而忽视了保险的保障功能,资金投入不少,关键时刻却发现,保单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许多家庭在投保中,走入了误区。有的家庭,购买“人情险”、“跟风买保险”,陷入了非理智消费的一个误区:有的家庭重孩子轻大人,这种投保方法很不科学,违背了买保险应以“家庭支柱优先”的原则:有的家庭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往往会陷入“保险买得越多保障越大”的误区,购买太多保险,不仅无法提供全面保障,而且还浪费保费。
所以,理财师建议,投保者应对自身以及家庭的风险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整体客观评估,多考虑持续交费能力,再理智选择购买保险。
管理好房产证,让你的房子产生效益
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房产可能是家中最贵重的资产,一所房子,凝聚若一个家庭大半辈子的心血。理财师认为,房子不仅是我们的栖息之地,也具有一定的投资增值价值,适宜的房产投资不仅可以带来短时间的资产迅速增值,甚至也能够成为我们养老的重要手段,海外的逆按揭、以房养老模式,中国的以房养房,以旧房的租金还新房的按揭等房产投资增值模式,就是最好的范例。
然而,要管理好房产这张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投资不善,你的资产将会大幅缩水。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面积放盘多、小面积物业稀少的现象,投资人士认为应该坚持择优原则,购买单价较高、总价较低的小户型单位,其供款压力小、租金回报率较高。
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房产的比重可占40%~70%不等。如果超过80%,因为不动产存在不利于变现的缺点,对资产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
资产规划新年代――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有可能你会发现在工作上面暂时还没有机会实现,理解这个销售方法还有点困难,但是你会很快发现内地很多公司会涉及这个问题。也正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进入到一个行业很容易,困难就表示会有很大的机会。
到2007年,我的团队不到200人,保费收入达到1亿元,并且连续7年成为香港公司的冠军团队。现在就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做到的。
我把保险行业的发展分为基本保障、风险管理、税务安排、信托管理四个阶段,现在内地大部分的保险公司还是集中在基本保障(人寿保险)和风险管理,现在国内也有产品叫投连产品,但是卖的并不多。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基本上也是这样的状况,99%的保险集中在基本保障里面,但那时也是最赚钱的年代。目前国内保险业也还是很赚钱的一个行业。但是如果现在让你去美国用你现在的销售方法做保险从业员,你认为你能赚到很多钱吗?
资产规划放大保险的杠杆作用
现在国内的投保率应该不到10%,而在香港的投保率已经达到107%,如果在香港只是谈到基本保障那困难就比较大,我的团队能拿到一个亿的保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把销售过程不单放到基本保障上面,而是放到风险管理、税务安排、信托管理这三个部分。虽然这三个部分空间很大,但内地市场还没有开始运作。
那用什么方法可以拿到大一点的保单让业绩好一点呢?在卖保单的过程里面有四个部分,第一,财富的累积,第二,财富保障,第三,财富分配,第四,财富保留。现在在内地大家看重的还是前两部分,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单单要看到第一跟第二,更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现在内地很多人赚很多的钱,把钱放到什么地方投资要听你的,但是用什么方法把钱放到不同的部分,而且有一天他不在了,他怎样可以把钱留给他的后代,这就需要资产规划。
财富的周期循环为: 创造―― 累积――保存――分配――创造。如果现在一个客户跟你买一个保单,有可能是他业务刚刚很好,他要通过一个保单将自己的生命价值留下来,你可以说,我给你一个方案,就是用什么方法将你现在的资产分配下来。
在今年全世界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客户有可能跟你说,现在买什么理财工具投资我都没有兴趣,因为我在股市亏本很厉害了。但是你可以跟他说,保险是最有效的理财工具,人寿保险是一种最安全的理财工具,人寿保险可以钱生钱。现在对抗金融风暴一个很好的工具称为――延伸工具,而人寿保险就是这个延伸工具里面很重要的部分,你给他一块钱的保费,在香港可以拿到1000的保额,这个杠杆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安全的杠杆。
时间是资产投资风险最大的克星
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你的资产怎样可以保全呢?
因为保险投资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行为。只在几个月短时间内是无法准确判断其大方向的,必须要将其背景扩大到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给予合理的判断。投资风险中最大的克星就是时间,最大的敌人就是贪和怕。即使现在美国的股票跌的非常厉害,但是以10年作为一个期间来看,他们的回报率还是平均在12%,也是在增长的。
在香港, 很多人问我什么地方的股票市场最好,我认为只要你看好并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中国。
资产规划个案详解
在财富管理概念下,我们用金字塔描绘财富管理的四大元素安排:现在95%的人最大的目标是保障目前已经拥有的东西,5%的人会创造一个新的机会去赚更多的钱,现在国内那么多有钱的老板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创造一个更大的空间给他呢?用两个案例来展示我们是怎样实现资产规划的。
个案探讨1:
案例情况:XX企业是一家制造钟表业务的股份企业,股东A负责勤工作,股东B负责销售工作,2006年企业利润HK$1000万,香港利税为17%。
但是股东B在2007年意外身亡,他妻子是惟一合法继承人。股东B的妻子担心股东A会将企业全部拿走,所以她想以1000万的价格把股份全部卖给股东A。
分析:在股东B出事以后,公司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企业债主、客户、生意拍档、员工、员工的家人、继承人,税务局等都会产生影响。如果股东B的妻子想以1000万的价格把企业全部卖给股东A,怎么处理最好呢?如果要买,股东A拿不出1000万现金。即使拿出来也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案例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您目前赚多少, 拥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时候您需要?您需要时,钱在那里?
方案建议:
从1 0 0 0万利润中拿取5 %即5 0万作为董事风险管理工具,50万保费可为股东A及B同时投保各1000万人寿保险, 受益人将是X X 公司或其中一位身亡之股东受益人, 同时邀请律师公司制定“股东协议书”B u y S e l lAgreement(商定当一方股东出问题时,受益人拿到1000万,但是要把股权卖给对方。)
公司里面有1000万的利润,要付170万的利税,因为HK$50万保费及其他费用将可扣税,这样,公司并没有拿出多少钱,在股东B出问题后,股东B的受益人可以拿到1000万,股东A也不用拿任何钱就可以拿到公司的股权。
个案研讨2:
案例情况:陈先生今年53岁,是一所制衣厂老总,陈太太今年25岁,家庭主妇,他们有一个3岁女孩,陈先生最担心万一自己身亡,太太将有能力管理财务及教育女孩到成年,陈先生现有资产超过HK$3000万。
方案建议: 为陈先生购买一份HK$1100万人寿保险,为陈先生设立后备家庭信托,(成立费为HK28000,后备家庭信托不另收费直至生效,每年HK35000,)为信托定立投资代表,为陈先生设立信托旨令( L e t t e rof Wish),同时陈先生定立遗嘱。分析:在这个资产规划案例中,信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简单讲,信托是成立人和受托人所协议的私人安排。在成立人出问题后,成立人将其拥有的资产转移到受托人管理运作,为受益人所享有,受益人包括成立人和其家庭成员。陈先生可以把他的房地产,基金,股票,现金,人寿保险都放入到信托内。
这样做的好处是成立人生前拥有信托的运作权,成立人离开后,信托权全部交给委托人,委托人按照信托书的要求安排资产分配,受益人没出事之前是没有什么权力,有问题之后,他拥有信托里面利益的部分。一般信托的运作年限是20年,总管理费用是70万,加上保费50万,这样这120万的花费基本也能包含在人身保险里面。
关键词经济增长风险规避保险需求
1经济增长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1风险因素
“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依据。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发展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也在发展,人们在使某些风险损失减少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风险。
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等一系列新型工业,创造出了数倍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更集中、破坏性更大的风险。在现代社会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从而使得作为风险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保险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风险和风险的管理方式是共同发展的。经济的增长促进了风险的发展,新的风险的发现及解决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经济增长带动的人类实践向纵深的发展的同时,也会不断的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1.2财富因素
一国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影响保险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保险需求随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其原因在于:第一,保险的储蓄性决定的。短期内,由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作为互补的平均储蓄倾向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增。按照Kuznets的实证研究,长期内,平均消费倾向是恒定的,但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储蓄总量也在增加。保险具有储蓄的性质,决定了保险的需求会随着人们的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第二,保险的保障性质决定的。对于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可以运用效用理论。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可以将期望值看作一个经济项目的价值,这就是期望值原则。无论面对怎样的随机损失X,付出数额E(X)就不会感到有差异。但多数决策者并不按照这一原则,初始财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保险需求的财富弹性是指,个人财富的变动率所引起的保险需求的变动率。“如果我们假定所有国家都沿着一条共同的发展道路前进,就可以从研究中得出一条合理的结论,即保费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国民收入的一定增长会产生保费收入的更大规模的增长。
1.3人口结构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也会使社会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寿险产品的需求。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使人们的期望寿命增长,对寿险作为储蓄工具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另外,长寿意味着寿险价格降低(Outreville,1996)。不同年龄的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此对应的财富的分布状况,是影响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尤其与人寿保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此外,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有稳步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防止人们超长存活而无经济来源。因此,平均寿命的增长也促进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我国较高的少年儿童赡养率,对寿险构成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我国正在增加的老年赡养率,也将使我国寿险业受益。
1.4意识水平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人口迁移的频繁,传统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对外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家一些进步、文明观念的引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改变了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保险,与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将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所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相应的教育投资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包括对保险的需求。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更广泛的技术和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这样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1.5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认为,诸如储蓄率高、受教育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等因素,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发展的表征,而不是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看,除非现行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发展就不会出现。每个人必须受到激励,才会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为此,需要设计某些机制,使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为了使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对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这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对保险产生相当的影响。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会扩大总需求,从而加大保险需求,反之,减少保险需求。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货币需要大于货币供给,可能因而减少保险的购买;反之,则增加保险的购买。
2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我们仅从经济产出的总量上来分析对保险消费的影响,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变量来代表经济增长。这里运用简化形式模型,需要指出的是,简化形式模型的分析是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必然包含因果关系,因为某一变量的变动与另一个变量密切相关并不一定说明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如果变量的变化受到共同因素的影响,那么这种分析的效果必然会减弱。结构模型根据变量之间联系方式,找出他们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我们这里之所以选择简化式模型,需要做出以下说明:第一,如果经济的增长是均衡的,在假定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税收制度等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同等地增加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并且这种作用是直接的。这样包含国民生产总值和保险消费变量的简化式的模型的分析是合理的。第二,如果国民收入的增加是受货币因素影响的非均衡的增长,则为了使经济回到均衡点,政府会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一方面实际的传导机制或者还具有其他的形式,另一方面上述的传导机制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会受到限制,使结构模型的分析具有操作上的不利性。鉴于以上的两点分析,我们这里选择简化式的模型(见附图)。
我国的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大致呈现一致性,说明国民收入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其中有许多的因素。例如,保险产品替代品的价格、体制的因素等等。
本文将运用如下的模型进行分析,
InY=?琢1+?琢21nX+?着
Y:保费收入;X:国民生产总值;?琢1,?琢2:回归系数;?着:随机干扰因素。
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
1nY=-12.690+1.7651nX
t=(-24.340)(34.064)
p=(0.0000)(0.0000)
F=1160.374
R2为0.983,调整的R2为0.982
可见,该模型能够很好的通过各种检验,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和保费收入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常数值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对上式求导,dY/Y=1.765dx/X,即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实际的保费收入预期会增加1.765%。这里的收入弹性是总体的弹性,包括寿险与非寿险之和。与寿险业相比较,我国的非寿险业务相对发展稳定。
如果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趋向于更加的风险规避,即前文中我们的效用函数的选择是合理的,那么我国寿险业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就是比较合理的。因此,同样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非寿险业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
1nY=-10.120+1.4681nX
Y:非寿险业务收入;X:国民生产总值。
该模型也能够很好地通过各种检验。我国的非寿险业务的收入弹性大致为1.468。Grace和Skipper(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不存在国际范围内的非寿险收入弹性,他们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非寿险收入弹性分别为1.14和1.75。我国的非寿险业务的收入弹性介于二者之间,大致有两种原因:第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增长速度,使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增加,促进了对保险这种风险分担机制的依赖。第二,本文中的模型可能高估了我国的非寿险的收入弹性。实际上,在非寿险业务的内部,各种不同的产品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影响寿险业发展因素多于非寿险业的,所以使寿险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我国的寿险业的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为:
1nY=-25.690+2.891nX
Y:寿险业务收入;X:国民生产总值。
这个模型的统计检验不如上述模型的好,但也能够较好的反映二者的关系。我国寿险业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2.89,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为,第一,人们随着财富的增加风险态度趋于更加的风险厌恶;第二,市场利率风险使人们选择了相对稳定的保险这种储蓄方式;第三,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指市场中介问题)以及保险人对政府政策的不敏感性;第四,由于样本数据较少,存在高估寿险业收入弹性的可能。
可见,无论寿险业还是非寿险业,都与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保险业高速增长的基础,这为实际业务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孙祁祥,孙金勇.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J].改革,1997
2卓志.我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1(5)
3邹薇.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袁宗蔚.保险学———危险与保险[M].北京:三民书局印行,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