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5 15:28: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发展低碳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货物的运输
(1)运输使用车的科研水平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讲,我国机动车科研水平较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水平又远远比不上内燃机车的研发水平,甚至落后国际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动力车节能能力最强,在这方面我国的研发水平造成了我国货运车辆动力能源单一,大量尾气排除,并由于路桥费政策不够健全,机动车严重超载,车辆故障频发。
(2)政策法规统一性不足
由于快递服务涉及全国每个角落,但各地区的运输政策标准不一,这成为了运输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复建设不可胜数。不同地区对于机动车辆的运输指标要求各异,比如,在二线城市可以通行的机动运输工具不能进入一线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机动车辆不能进入南方等,引发了多次装卸、运输操作,导致了运输的“二次污染”。
(3)信息系统建立缺陷较大
快递公司拥有自己专属的货物信息系统,高端的系统中对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对于运输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监控并没有实施在车辆调配的科学高度,单纯的追求“快”的快递运输却演变成了高空载率的不良后果。
(4)运输人员的培训落后
目前从事快递业务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过于偏低,因此对于运输人员培训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被予以很高的重视,而对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的培训却不予重视,甚至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钱撒谎能够的奖励和鼓励为住这种单纯的经济化管理手段是达不到持久效果的。
2.货物包装问题凸显
快递企业中的包装材料种类繁杂,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纸软信封、白皮纸硬信封、塑料袋、纸箱、发泡薄膜袋、编织袋、打包用的胶带等,用于包装的材料,对于快递公司,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而实际上,其价值已经体现在了客户所支付的运费当中。目前包装凸显的污染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过于浪费
在实际的操作中,快递公司为了为达到分拣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纸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观存在的货物的形状不一,尺寸多样无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满足,因此“大包装小货”情况频发,“大材小用”数不胜数,这是实际包装操作中随处可见的问题。
(2)缺乏环保性
在快递企业包装过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与纸箱,塑料的使用占据大部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废弃的概率很高,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看,将会长生极大量的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现象。
(3)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包装是不进行收费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装费用收取,因此会在快递公司所涉及的人员,例如和工作人员和客户心中营造出包装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递企业无偿提供的错觉,这会鼓励工作人员与客户在意识这上并不重视包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观成本,导致对包装所使用的材料极度浪费,不合理使用,重复包装、过度包装现象频发不止。
3.运单使用合理性过低
目前国内快递公司已经抛弃过去的五联单的运单而多数使用的是四联单(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联),采用无碳纸制造技术,最后一联使用贴纸,前后共有五层纸张一共是四层纸张。在快递过程中仓库、公司、发货地、收货地等,由于快递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明文规定不足,缺少标准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够完善,贴纸、以及使用过的运单遗留纸张被不分场合地随意丢弃,对环境的伤害极大,纸张虽然并不大,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极大的浪费。
二、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备低碳特点的快递,其观念大都是从低碳经济延伸出来,而关于低碳型快递的叙述并没有比较科学的定义。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以及现有实践,我们认为,快递即将采取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应符合在物流过程中始终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节能减排技术逐步祛除物流活动中碳的过量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上文对于快递企业现状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着迎合低碳发展的态度,我们将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生产低碳型:指在快递操作的生产过程,实现低碳化或无碳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运输、低碳配送、低碳包装,低碳分拣等。
(2)产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产出过程中达到低碳化或无碳化,重点强调逐步祛除对人、环境的低碳化,从而从整体上降碳排放量。如: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降低尾气污染、提高废弃物回收率与再利用率等。
(3)辅助低碳型:指在快递辅助行为当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无碳化,包括在人员素质的培训,制度的健全完善,绿色、环保理念的灌输等,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
三、总结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o“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梢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用的纯净水,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1.1中国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具体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见表1),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2002年为605t/百万GDP美元,为印度的1.86倍,日本的1.69倍,西欧发达国家的1.6倍。据美国能源署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至2025年期间年均下降2.1%,高于发达国家的下降速度,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2.6%),2020年将达到81.45亿t,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1.2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我国能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t,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只有1074m3,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图1显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2004年对外依存度达到近十年的最大值47.5%,2005年有所下降,仍在40%以上。石油进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势必使我国经济受制于石油出口国,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1.3自然资源超常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06年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是,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t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水泥消耗12.4亿t,占5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61%和18.1%。2003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单位GDP水耗是发达国家的5.1~35.8倍[2]。2006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0%,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淡水供应趋于紧张,水源危机来临,许多地区淡水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粮食生产的重大障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逐渐逼近18亿亩的耕地面积警戒线;2007年太湖、巢湖和玄武湖等内湖出现大面积蓝藻聚集,严重威胁当地城市用水;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破坏加剧,海域和流域污染仍未好转。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
2.1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①的白皮书中提出。《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Johnston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3]。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4]。Kawase等学者回顾和描绘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为三个因素:二氧化碳强度、能源效率和经济活动等,指出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强度改进速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前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5]。Shimada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6]。气候集团在的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可靠性、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并鼓舞员工士气,在新增就业方面具有出色的潜力,其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7]。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8]。游雪晴等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①。可以看出,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市场价值等方面给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探析。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内涵: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2英国低碳经济的实践现状
低碳经济自2003年由英国提出以后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一些国家也开始展开低碳经济建设的行动,诸如欧盟国家、日本等。尽管中国在2012年前没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规定,但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中国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展开了行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低碳经济在英国的发展现状,可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在该白皮书里,英国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2004年颁布能源法,核心内容为可持续能源、核能问题和竞争的能源市场。2006年7月能源回顾报告,陈述如何应对英国能源政策面临的两大长期挑战,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的公众咨询。2006年10月30日,受英国政府委托,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Stem)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告)[10],详述了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经济代价和相关温室气体减排的花费和收益。报告强调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各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减排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损失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20%,而且损失将一直延续。如果立即行动,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00~550mL/m3CO2e(二氧化碳当量)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斯特恩报告提出有效的全球减排政策的3个要素,即通过税收、贸易或法规进行碳定价;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以及消除提高能源效率和其他改变行为方面的障碍[11]。另外,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给政府在排放交易方面提供更大的权力,从而建设英国的低碳经济。2007年5月23日,在英国第七届能源展览暨研讨会上,英国政府公布了堪称可再生能源开发政府纲领的《英国能源白皮书》[9]。
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论述了低碳经济模式(见图2)。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发展方法,它是指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过程的基本操作手段以及行为、态度和认知取向,是区域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采取手段的共同特征。在完成发展目标过程中,我们会采取一系列步骤或措施,每个步骤和措施称为发展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不但具有尺度的不同,还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只有将不同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成功运用到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3.1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发展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①,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由此看来,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发展模式,重新选择更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要实现低碳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因为能源效率的调高,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都要依赖于技术创新。
3.2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12,13],前者属于节约能源的范畴,而后者属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概括起来,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节能就是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的经济产出;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获得比原来更有效的经济产出。换言之,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4]。本文中减排的涵义不仅是指污染物排放的减少,还指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偏重于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内容。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成本发展、低代价发展的方式,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目标的着力点。
3.3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碳中和技术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认为低碳或无碳技术的研发规模和速度决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规模[15]。低碳或无碳技术也称为碳中和技术。“碳中和”(Carbon-neutral)这术语是由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于1997年提出的②,意思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等方法把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③。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三类:①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膜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胺吸收脱除CO2,难点在于分子水平吸附剂的开发,此外,低能量CO2吸附、溶剂、小型高效压缩机、过程标准化等均待进一步研究;富氧燃烧技术属于提高能源效率的范畴,技术的关键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②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即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目前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地下盐水储层、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以及深海下的地层作为CO2储库的可能性[16]。③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碳中和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离全面推广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4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模式的政策措施
4.1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17],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比较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度电、每一桶石油和每一方天然气比开采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更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只有不断提高节能水平,才能有利于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4.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4.3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主要有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18]。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关键词:低碳经济;措施
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否则会出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受国外制约的情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纳入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来,不仅有利于巩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优异成就,而且在以后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积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的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就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进行总体的安排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指挥棒,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党情、省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步骤、分层次的稳步、有序推进,尤其是要把我国的低碳经济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纳入到国家的相关科技规划中来。
一、教育先行
目标理念是人类实际行动的指挥棒,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针对中国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必须有针对的、分层次的,对国民进行宣传、培训、教育,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群众的低碳意识,逐步形成一个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模式。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在中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推动力,更是中国公民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力彰显。
同时,党和政府应该牢固的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开购车等方面的浪费,公职人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低碳型的国家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发展低碳经济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学习经验,建立低碳宣传教育基地,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地利用好媒体、网络等手段来普及人民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宣传高碳的危害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法律保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体制和机制的保障和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划并传达法律信号,这不仅仅是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形的帮助,还可以将那些违反相关的低碳理念、妨碍和破坏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最终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立法,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的立法都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低碳经济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应该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深入到问题的内部进行深刻的剖析,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到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法律,不断地修改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环境、资源保护性法律法规条款,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应有的职责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和行动,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法制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可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研究。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条款,例如,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科学技术支持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来看,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摆脱了经济发展的困难境况。目前,低碳经济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业的迅猛发展、绿色能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各国的政府要强化对于低碳技术、节能减排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投资力度,推广比较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必须把一些高碳产业、高能耗产业作为监督的重点;使这些产业的发展与低碳技术的研发连接起来,作为重点开发和扶持对象,提高对于废弃物的再次利用率。大力发展“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对现有的煤炭资源的利用进行技术性改造,着重开发新能源、强化新能源的再利用技术,有效地将先进的低碳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低碳技术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浪潮,立足于国情,中国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开发比例,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以点带面,在某些领域和某些行业实施试点,积累经验,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型科研院所的建设,培育新的低碳技术产业和市场,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相关的低碳技术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完备的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低碳化;低碳技术;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又快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各国政府已经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未来世界,低碳和无碳化将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由于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概括,存在许多观点和认识。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无碳化排放,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由碳基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偏好,降低人为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存。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同时,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可持续性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涵盖面极广,概括起来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一是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技术来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三是碳埋存(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及生物碳汇技术。
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体系。
(二)产业低碳化。绿色和低碳是全球经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和带领全球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一要低碳意识发展制造业。加强风电装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在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上逐步实现低碳化,使之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产业;二要发展低碳建筑业。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在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及规模应用。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低碳化建筑业规模;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与碳汇林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扩大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的碳汇,大力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林业产业化程度;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实以低碳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于教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
(三)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开发绿色交通,推行城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公共交通,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二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结构、标准等方面严把绿色低碳关,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三要发展绿色生产,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整合为契机,在资源开采、生产、加工领域开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积极鼓励居民家庭低碳消费,形成低碳意识和习惯。
(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些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1、要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2、加快对碳减排技术、碳固定技术与碳替代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碳减排技术,包括先进的烟道脱硫脱硝技术、燃煤高效发电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碳固定技术,包括碳汇、光生物合成技术等;碳替代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等。
三、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将引发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是加速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赢得低碳经济变革的先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O1O.
[2]刘志雄,梁冬梅.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分析及比较[J].生态经济,2Ol1.1.
随着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逐渐显露,低碳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就传统经济逐渐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做简单阐述如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工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低碳经济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呢?首先要解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然后就其内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将经济增长做为第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奉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理念的发展适应于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急需恢复元气,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现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模式逐渐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更好地发展了新兴工业。低碳经济渗透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时需与时俱进。传统理论一味地追求商品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旧的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新的理论需要充分尊重自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注重了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低碳经济的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回报率,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完成经济转型后,企业将收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充分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降低CO2排放量对于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效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我国发明的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是全球首个达到3C协同国际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在不同电子产品间互通并有效地节省资源浪费。英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如:向阳转移房屋的设计和应用。它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地热管道实现不同房间的房屋保温。其次,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型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少,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去管理企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清洁生产。在逐渐剔除传统的消耗性生产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生产理念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也有助于缩小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蒙牛”为例,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蒙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战略。近十年来,“蒙牛”在环保方面投入4亿多资金建立了科学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国家的一级达标排放。同时“蒙牛”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成功进入了世界乳业前20强。企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绿色技术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的在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技术、资金方面的难度,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不断付诸于实践。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区就是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园区前身为上海钛合金厂,企业曾经是国内重点治理的对象。企业原厂的电能消耗占整个上海市的0.5%,烟尘排放达到了3000余吨/年,占全市的1/7。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治理,企业引进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治理革新使园区逐渐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生产逐渐转向低耗能、低污染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选之路。
作者:梁雨田 单位:包九中高三
参考文献:
[1]李英,陈向华.企业发展价值取向对林产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例[N].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04)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处长何勇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人大副主任谢克昌,副省长陈川平,省经信委主任洪发科、总经济师温元伟,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平,省国资委副主任崔联会,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吕步云以及省科技厅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宗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陈霖新,国家氢能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理事张立芳,太原理工大学煤化所所长黄伟、副所长苗茂谦,才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廉生,德国林德集团北亚地区大客户业务总监郑章修,山西煤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和四川天一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香港华润燃气集团、太钢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晋商银行、潞宝集团、安泰集团、太原煤气化集团、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山西发鑫焦化集团、同世达焦化集团、山西焦化集团等企业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新华社山西分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等媒体应邀参加了论坛。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低碳是持续发展的必然
在新的形势下,煤炭工业的概念是不是把煤挖出来就是煤炭工业?显然不是。煤炭工业一定要有上中下游,逢煤必化是必然的,遍地开花是不行的,一定要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即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煤炭化工,建立原料的科学利用体系,这才叫做煤炭工业。
中国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盛,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客观地看,前不久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向前走了一小步,气候谈判向前迈了一大步。哥本哈根会议在牵动全球神经,低碳生活要从身边做起。
按照世界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两个地球,按照澳大利亚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七个地球,按照美国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九个地球,这就是碳足迹,地球已经容纳不了人类的发展。中央为什么反复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能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才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哥本哈根会议呼唤新能源,气候变化呼唤新能源,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科技革命呼唤新能源,持续发展呼唤新能源。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是循环经济的体现,是绿色产业的前提,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持续发展的必然。如何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非常关键,我认为不仅是低碳经济问题,陕西、山西如何选择低碳经济之后的新型产业,创造一个低碳产业?应当紧紧抓住当前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和低碳产业。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新的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要建立新的煤炭工业体系和新的国家清洁能源体系,要从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煤炭工业战略性发展高度大力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积极创造新的增长点,比如氢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这是节约能源的要求,提高效率的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需求,气候变化的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需要。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宗强:煤炭大省山西的低碳经济之路利用山西低碳化的能源,我觉得要搞化石能源低碳化的利用,首先要把现有的低碳化能源用起来。
现有的低碳化能源就是四个气:第一个是煤层气,要加大利用,还能减少煤矿发生事故的机率。第二个就要大力普及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特别是天然气汽车,我觉得老百姓呼声非常高,我去了阳泉,他们现在有两个加气站,实际上只有一个,现有这个很远,另一个更远。在这个情况下,在一年的时间里,从去年没有天然气汽车,到现在有了1600辆天然气汽车,发展非常快。第三个就是高效地利用焦炉煤气,山西是焦炭大省,焦炉煤气是我们特有的资源。第四个就是利用山西所有的廉价的氢气开创世界低碳能源的示范基地,这不仅仅是山西省的、国家的示范基地,也是国际上的。
山西省的煤层气利用做得还不够,虽然煤层气已经做了很大努力,但还有很大的余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来讲,2007年全国煤层气规划利用目标为36%,山西省2007年煤层气利用量为51.71亿m3(其中民用21.71亿m3),利用率为27.43%,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
山西在大力推广天然气这个清洁能源的同时,煤层气制天然气将会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而山西生产人造天然气,或者说合成天然气条件非常好。而焦炉煤气,山西年产焦炭大概1亿吨左右,伴生焦炉煤气是400亿立方米左右,只要充分利用的话,效率会非常高。此外讲到氢气,在焦炉煤气中的60%是氢气,提纯下来价格非常低,所以山西完全有条件率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做,希望2010年5月份6月份能够开始示范。
“四气合一”将开创低碳能源新局面。什么叫“四气合一”,就是把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统一考虑,联合开发。特别是利用焦炉煤气制造天然气,用新的产业带动山西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每个气都可以直接利用,但是天然气是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天然气连到用户。而煤层气,通过高浓度的简单分离,低浓度的可以稍微加大一点分离力度,那么实际上得到的就是天然气,可以掺到天然气管道里使用。焦炉煤气、氢气可以发展能源化工,而不是一般的化工。焦炉煤气制天然气不是很难的事,而合成天然气需要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煤,我们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有高质量的煤,也有低质量的,低质量的我们可以直接拿来气化,制成合成天然气,这样将来山西不但不需要求中石油每年增加给我们天然气量,而且我们还能给他们的管道里输气,输到东部沿海地区,发挥我们能源大省清洁能源的优势。大家看地图,山西实际上离东部渤海湾很近,就隔着一个河北省,通过管道等输送方式将燃料输送到东部沿海很方便。另外山西管网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再做的话可以有很大的发展。
最后我简单地说几点建议:其一是制定山西低碳化愿景;其二要大力推动天然气发展;其三是建议建立煤炭低碳化联盟;其四要大力培养低碳化的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人大副主任谢克昌:山西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空间大低碳经济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有很实质的内在含义,是相对于我们传统经济而言的,它的实质就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现在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要求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少污染。低碳经济的核心主要是低碳能源利用。
煤炭在未来的50年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2009年英国BP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到2050年煤依然是一个主要能源,这是从我们使用能源的结构上讲,从能源的储存上讲依然是这个问题。以现在的勘探技术水平,在没有发现新资源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煤炭还能再开采122年,石油开采只有60年,这是从世界范围来讲能源结构和储存现状的。大家不要以为我们中国的煤炭存储十分丰富,这只是相对于油和气而言。煤炭是我们国家GDP的保障,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到70%,油只有20%,大量的煤用于燃煤发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火电占到77%,而作为化工原料占到将近50%,煤不仅是主要的能源,同时也是主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利用技术、转化技术相对落后,所以同时也是环境和生态的主要污染源。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战略取向,从全局高度及早加以谋划、加以推进,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加强节能减排,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我们山西省是典型的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包括炼焦、钢铁,那也是因为我们有煤,山西省的万元GDP能耗在全国排在前列,而且支柱产业均具有高排放特征,那么恰恰我们实现低碳经济的空间和机遇是最好的。
高碳能源低碳化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高碳能源低碳化要求是非常吻合的,我们重点实验室承担的“973”课题,这个项目就是利用到焦炉煤气和气化煤气配起套来,我们通过一个特殊的反应重整转化就可以做成合成气,然后这个合成气做出来和IGCC联合循环发电结合起来,同时生产电力和醇醚燃料。
与此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有:煤炭资源分布、安全开发和煤层气开发的有关基础研究,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石油、天然气资源高效开采和利用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我国大型电力系统有关的重大科学问题,氢能规模、无污染制备、输运和高密度存储的关键科学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新型O/CO2燃烧技术,化学链燃烧技术(Chemical-LoopingCombustion,CLC),超细化煤粉再燃技术,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和山西相关的煤化工或煤基多联产,煤通过高效转化,化工原料和燃油以及发电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实现经济和管理效益最佳。比如说我们山西甲醇搞了二十多年,碳氢氧的有效利用是100%,资源的效率很高。那么做出甲醇来干什么,我们的产能全国来说大概到了6000万吨,这个甲醇是一个很好发展新型煤化工的平台,可以做燃料、乙烯/丙烯、DME、MTBE替代物、替代轻质石油馏份发电、氢、燃料电池等等,甲醇好储存,这些技术都在开发,成熟以后自然就可以使用,这是我们的甲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混合动力小轿车、天然气燃料客车都已经在马路上行驶,这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现实的、也比较容易实现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是我们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很重要的方面,因为我们的高耗能企业,这些行业只要节能,能源消耗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单位产品的耗能比世界先进水平高的将近50%,这里面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空间相当大。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谢虎: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优质的资源决定着财富的流向。世界性低碳是后危机时代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出路。虽然对这场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方评说不一,但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却越来越成为世界共识。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表明高碳排放已经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政府将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开展低碳经济示范点,制定和实施地方发展低碳经济行动方案。山西省作为我国的传统化石能源大省,高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进行源头治理,改变燃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高碳向低碳的转化不仅考验着各级政府,同时也给我们企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带来了机遇。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公司是省国资委监管的33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21户大型企业之一。人均劳动力贡献率470%,人均净利润12.5万元。作为新能源的追求者、节能减排的推进者、低碳经济的探索者,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四气合一”(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战略实施,形成了以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省煤层气集输公司、省压缩天然气公司为两翼的产业格局。2009年5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产业规划司对我公司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讨论,这是国家能源局首次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和政策参考意见。省政府召开数次关于天然气的专题协调会,确立了集团公司“四气一体化”的全省燃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地位。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25亿元,铺设管线1038公里,实现了南北贯通,年输气能力达到60亿m3。晋城至长治煤层气输气管道已于12月10日开工建设。我们已经分别与运城、忻州、阳泉、大同等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太原和临汾地区正在筹备中。全省管网已覆盖9市80余县区,200多个新农村,全面服务不锈钢、耐火材料、玻璃制品等十大新型产业集群。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每年拿出净利润的10%办好三件事:一是50%用于研究经费补贴;二是用于集团公司地毯式人员培训;三是围绕节能减排,服务循环经济,全力推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的混合燃烧,加快管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新建管网2000余公里,统筹调配100亿立方混合气资源,加速在我省形成“五横三纵”的战略布局,2015年前将在全省各区域建成天然气加气母站14座,加气子站250座。同时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同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中石油集团、香港华润燃气、香港中华煤气等大型企业的十大合作。加快推进与省交通厅在高速公路及省级一二级公路建设加气站的合作项目,大力推广汽车“油改气”和与二汽集团合作加气载重车事宜。与省煤运集团合作的35条新能源运输通道加气站建设项目已正式上报。全面加强与中石油在压缩、液化、城市管网等方面的合作,与中石油香港上市公司共同投资10个亿在全省五个区域建设5个液化项目。同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太原理工大学、阳煤集团、省煤运公司合作,加快推进寿阳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项目和河津焦炉煤气提纯甲烷和氢气开发利用项目,争取尽快开展HCNG车和HCNG混合燃料工业应用示范。同时积极开展与台湾樱花集团、太菱集团、中山华创集团合作建设山西燃气用具生产基地。共计100亿投资全部落实。
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副总经理何苏里: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阳煤集团将节能减排和开拓创新的低碳发展思路升级为企业战略事业中的头等命题。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公司坚持大力开发大工业用气市场,坚持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井下抽采后地面开放,就近利用与余气再输相结合,保障现有的城市民用燃气扩大其他利用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阳煤集团坚持综合利用,开创了变“杀手”为“帮手”的崭新局面,煤层气开发利用“亮点”效应凸显。我们本着“最大化利用煤层气资源”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煤层气资源的利用领域,形成了全国煤层气抽采及利用较大规模。
我们分别有以下这些利用领域:如煤层气焙烧氧化铝项目是阳煤集团极具竞争优势的煤电铝产业链的核心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注册成功的煤层气焙烧氧化铝CDM项目;煤层气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年耗气1.6亿立方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煤层气CDM项目,阳煤集团凭借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及早地开发申报了80万吨煤层气焙烧氧化铝和90MW煤层气发电CDM项目。两个申报项目相继在2007年4月7日和5月22日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在全球煤层气项目注册顺序中排名第三和第四,在山西省的CDM项目中排名第一。
阳煤集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将煤层气作为民用燃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简单利用煤层气,现在城市居民用户几乎涵盖了整个阳泉市区。同时,阳泉市区内已经将90%以上的燃煤设施改成燃气设施。
此外,阳煤集团将与山西CDM技术中心合作开发全国首个工业化乏风氧化CDM项目,经过多次考察已选定试点。此次项目的合作不仅在我国大规模的减排计划中将增加新领域,更将为我国煤矿行业逐步实现“零排放”奠定重要的基础。
晋城煤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何辉:开发利用煤层气开创清洁生产新局面
早在1993年,晋城煤业集团就以“保障矿井安全、开发洁净能源”的强烈责任感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在全国率先引进了美国的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开始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16年来,晋城煤业集团累计投入50多亿元资金,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规范经营管理,实施“井上井下同采、抽采利用并举”、“采气采煤一体化、开发利用商业化”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
晋城煤业集团坚持理念创新,成功创建并实施煤层气开发的新模式.面对高瓦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极大威胁和制约,结合矿区瓦斯赋存特点,晋城煤业集团创新理念,变“被动防御瓦斯灾害”为“主动开发清洁能源”,创建并实施了“采气采煤一体化”、“三级瓦斯治理”等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新模式;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煤层气抽采技术的全面突破;通过构建市场网络,煤层气利用量快速增长;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煤层气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太钢集团环保部部长冀岗:绿色发展的实践
太钢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工艺装备的绿色化,将原来落后的产能彻底淘汰,用新的、大型的、高效的设施置换,这样在生产钢铁产品的过程中,消耗更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低。最近几年,通过150万的不锈钢工程的改造,太钢走出了装备大型化、工业现代化、生产高效环保的路子。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要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如果人们对于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那么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很弱,环保观念属于新观念,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绿色觉悟,增强环保意识还任重道远。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提高人们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看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为此,学校、媒体、政府和其他组织在帮助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方面要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全社会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以节能减排为荣。碳经济研究是我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一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关注低碳经济就是关注民生问题。
二、更新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六个方面,其中高投入、高消耗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之间的非合理化;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结构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非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结构问题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个国家的结构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结构进化的等级系列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及其调整升级的步伐是其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经济发展要保证质量必须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布局,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我国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淘汰陈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3]具体做法是通过制度实施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等综合措施,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向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提高了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相结合的机制。
三、改进能源结构,积极发展能源新技术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的消费和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瓶颈[5]。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能源、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修正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跟进研发。当前关键和迫切的问题是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术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中来,共享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和引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低碳技术。
其次,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6]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反映了我国工艺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落后。[7]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仍比世界水平高2.4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为30%左右,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8]节约能源已经被能源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能源开发投资。因此,大力提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已成为是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制度,营造减排环境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我国高碳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2]对我国来说,当前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减排环境,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我国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总结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这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将发挥积极作用。[9]但是清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应该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理念修订《节约能源法》,颁布适应各个领域的子法,增强节能减排的可操作性。如颁布针对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从法律上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
其次,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税收通过作用于产品价格、对能源的需求及消费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所得税,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和专用设备投资以及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承包、技术咨询服务所取得技术收入等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降低或取消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逐步调高税率,使之与节能减排的需要相适应;实行支持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政策,以及支持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通过对再生能源使用给予免税方式,提高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开发经济的合理性。
再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节能降耗减排投人力度,逐步提高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人力度,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投入时,着力做好四件事:第一,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三,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第四,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的机制,对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最后,建立起新干部任用的考核指标———绿色GDP。从制度上改变过去官员升迁只看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偏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收入考核评价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实现。把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强化环境成本的观念,杜绝不计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倾向。
五、更新地表状况,确立碳交易机制
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碳汇是降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逐步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10]尽管我国的森林碳汇潜力巨大,但相对于碳排放总量仍显不足,此外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森林覆盖率低、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11]所以,要发挥碳汇的作用,必须改造地表状况。应当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发挥碳汇的作用。除植树造林以外,我国还应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