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铁路运输安全意义8篇

时间:2024-02-05 14:39: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铁路运输安全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路运输安全意义

篇1

【关键词】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因素

1.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因素分析的意义

对于整个铁路运输工作而言,铁路货物运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货运量高低与否关系重大,将会对铁路的长期发展造成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因而铁路货运安全工作不仅具有长期性,同时还具有艰巨性。所以,基于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而使铁路货物运输具有更好的安全系数。无论对于铁路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对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均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影响因素的分析

2.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主要涉及两大部分,一个是职工的工作态度,另外一个是职工的安全教育水平。

2.1.1职工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必须要具备积极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以积极的心态把工作当作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让职工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和完成本职工作,从而为铁路货运安全的保障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职工的安全教育水平。现阶段,我国铁路安全教育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硬件设施欠缺,缺乏理想的外部支持环境,职工的业务技能以及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教师较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在以培训为代表的诸多环节缺乏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

2.2设备因素

在铁路货运安全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设备因素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相关设备主要有车辆、基础设施、装卸设备等。现阶段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尚存在诸多不足,如货场场库设备陈旧,装卸机械设备落后,计量检测设备问题突出,铁路车种车型多样,且有些车辆技术状态较差等。不良的设备因素给铁路货运安全埋下了隐患。

2.3管理因素

对于铁路货运安全而言,安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管理中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制定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文件传达后,也就是应付工作,根本未能深植广大职工心中,宣传教育效果极为有限,对安全问题是否能够吸取教训?是否杜绝能够类似安全问题再次发生?目前,铁路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模式,即事故出现后,才予以调查、分析,并做相应调整,应当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对策

3.1提高职工素质

通过以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欲望,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一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危险货物运输、装载加固、货检和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等专业技术培训,做好对专用线企业运输员、托运人、押运员等相关人员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二是严格基本规章和作业标准的落实,强化现场作业控制。针对货运组织改革后人员调整变化情况,优化岗位设置,强化队伍建设,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纳入作业标准,实施常态化管理。

3.2提高设备质量

铁路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效减少由于设备因素而导致的货运安全。在货物装卸作业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特种设备运用管理制度,严禁设备出现过期或过劳现象。二是严格落实装卸作业标准,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防止货物超偏载,从而影响货物安全。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货运安全计量检测监控系统作用,进一步深入调研,完善、拓展系统功能,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货运安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问题,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在引入和应用相关技术设备的工作中,要保证资金到位,一方面要将钱花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还要避免无谓的浪费。在引入和应用先进技术,除了重点提高线路质量之外,还应尽可能地提高装载加固的质量要求,构建完善的铁路货运计量安全监测系统。

3.3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在管理铁路货运工作时,应重视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入现场与职工多做接触,并向他们灌输安全意识,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使职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工作。铁路应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改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应对。进一步提高货运安全基础工作,以强化安全风险动态研判和专项整治为突破,深入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优化安全管理思路和手段,全面加强货运安全基础管理、过程控制、应急处置、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工作,构建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货运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确保货运工作安全稳定发展。同时,落实安全预警制度,做好风险研判工作,及时补充修订风险项点和控制措施,加强对货运系统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考核制度力度。

4.关于铁路货物运输装载加固的分析

在影响铁路货物运输安全的诸多因素中,货物装载加固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本文将其单独列出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货运改革的深入以及货运列车的不断提速,给货物装载加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货物装载加固的工作质量,保证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4.1严把从业人员素质关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现场演练活动,从而提升货物装载加固的技能水平;二是要制定科学的装载加固方案,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

4.2充分发挥货运安全检测设备的作用

随着轨道衡、超偏载检测装置、轮重测定仪等新设备的引入和应用,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强化货运安全检测设备建设,一方面对目前的铁路货运计量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做好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设备的维护管理机制,从而使其稳定、高效运行。

4.3严格落实“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则

对车辆进行合理选用是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的关键。在装车之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货车当前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且严格的检查,选用符合要求的车种车型和技术状态良好的货车。一旦发现技术状态存在问题,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货车,不允许使用。加强装车作业监督检查,落实按方案装车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强化装载加固材料和装置管理,做好篷布苫盖和绳索捆绑。同时做好装载加固安全检查: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按方案装车制度,安全管理及监装卸人员能否按时到位,是否对装载加固装置和材料的质量实行严格控制。二是检查装卸车后、专用线交接检查、挂运前检查是否做好残货和杂物的清理工作,是否采取防止货车空车不空的措施。

篇2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运输速度,铁路运输效果将会更加。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安全运输为前提。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强化。铁路运输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执行铁路运输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安全性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除此之外,铁路运输方面工作人员还需要一直坚持一项工作,即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安全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职工的安全及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并以此来选用适合的对策,改善和调整铁路运输,这对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1.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运行安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铁路运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呈现出高速的、安全的运行状态。由于铁路运输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应的我国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针对此种情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促使铁路运输水平提高。铁路运输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当前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对铁路信号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铁路运输效果,及时调整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在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数字化,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3.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篇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

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篇4

2014年是铁路企业改制后进入市场自主经营的实质性一年。机务部门作为铁路企业的“火车头”,虽然不能像车务部门那样直接面对市场,千方百计组织开发客流和货源,把企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但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机务人越来越深深地认识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转变安全好就是机务经营管理好的片面观点,在不断稳固安全基础的前提下强化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基层机务部门在运输企业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摆布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发挥其主体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安全与效益关系的现状

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给全路200多万干部职工传递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铁路计划经济“寿终正寝”,进入市场已成必然。几十年来,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多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而对经营效益的关注度不高,因为安全上出了事故会丢“乌纱帽”,经营上出了问题则影响不会很大。安全与效益关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教育方面,宣传安全多、宣传经营少

每名铁路职工特别是机务部门的职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安全教育从进铁路开始就始终伴随着我们,诸如“安全第一”、“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等口号,已经在我们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树立起了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为铁路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营管理教育方面,只有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主管科室人员认识程度较高,而大多数车间、科室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受到的经营管理特别是经济效益方面的教育却很少,反映在职工身上的经营效益,只是体现在节油、节煤、节约材料费等奖罚上,而工资则属于“旱涝保收”。

2.在企业管理方面,重视安全管理、轻视经营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参与的车间、部门多,投入的精力大,而且花样翻新。一是围绕安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安全基础建设、安全大检查、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不断,对安全管理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新型机车、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为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技规》、《行规》、《操规》等部、局规章的修订,相应及时研究完善了机务段的《段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安全控制措施》、《旅客列车安全控制措施》等。在经营管理方面,参与的部门少,而且一些车间、部门重视不够。如:燃油支出是经营成本控制的大项,占成本支出的55%以上,而怎样通过乘务员合理操纵、经济操纵来节约成本,各运用部门没有像研究安全工作那样来研究成本控制措施,也没有下大气力跟踪分析解决影响经营成本的相关因素。

3.在教育培训方面,对安全培训抓得紧,对经营培训重视不够

这种情况在运用部门反映的更加突出。年度、月度教育计划均为涉及安全的规章制度、监控操作、标准化等内容,而有关科学操纵、经济操纵、合理打温及机车运用管理等涉及经营效益方面的培训内容则较少。比如日常培训考试,特别是提职司机考试,涉及安全的规章、制动机知识,考试分数必须达到80分为及格,而且必须单项合格,其他科目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涉及燃油单耗的问题,如司机操纵不规范(冒黑烟、空转)、不能充分利用动能闯坡、调速过低等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培训的比较少,而且没有像安全知识培训那样形成系统规范的培训资料。

4.在现场作业方面,安全控制面大,经营控制相对弱化

在现场安全控制方面,结合机务部门特点力求做到全方位控制。一是突出行车安全控制。围绕t望、调车、客车、非正常(施工、救援、机故)及季节性安全问题,落实安全控制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二是做好劳动安全控制。结合运用、检修、整备及设备维修等工作实际,以及季节、环境变化等情况,完善劳动安全控制措施,并狠抓落实。三是强化有关各项安全控制。在突出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控制的同时,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均强化了控制。通过现场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兑现考核、强化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在现场经营控制方面,对乘务员操纵节油、机车运用管理、机车质量控制等分别制定了控制措施,但抓落实的力度没有抓安全的力度大,致使乘务员随意操纵、机车使用浪费、机车检修返工修、临修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的经营成本损失大。

在安全、经营问题的考核上,涉及安全的突出问题纳入“红线”管理,对触犯者将受到待岗处理和行政处分,而涉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多数是对违犯者给予A类信息考核。只有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造成数额较大的经济损失时,才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和行政处分。

二、安全与效益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重安全、轻效益。一是使用蒸汽机车时期保证安全难度大。路内人员都清楚,机务部门是铁路安全风险较高的部门,俗话说“大轱辘一转,事故就不断”。特别是历史上机务部门使用蒸汽机车的年代长,工作条件及环境极其恶劣,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隐患非常突出,为此抓安全是第一要务,而抓效益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二是历史上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业的主体,竞争压力小,不愁客流和货源。作为机务部门有车拉有活干,无需动脑筋想办法考虑效益的问题,抓好安全就什么都有了。

2.社会影响

安全上出了事故,特别是旅客列车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多,且性质严重的事故能够震惊中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抓安全是机务部门主要管理者的“乌纱帽”工程。而货物列车发生较严重的事故,死伤人数少,虽然损失货物多,但社会影响相对较小。所以说客车安全是铁路机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降低社会影响就必须全力抓好机务安全工作。而抓效益则成了比重很小的“附属物”。

3.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固定工作思路

中国铁路是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而发展壮大的。铁路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因为铁路承担着社会的职能,而且票价、货运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不能实现自主经营,经营效益不是铁路自己能够左右的,所以效益指标完成不好考核处罚较小。而安全是“一票否决”,机务段年度安全目标为“消灭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按规定对责任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对相关责任管理者、作业者进行处罚,甚至对全员进行联挂,考核力度大。

三、在市场条件下实现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对策

铁路进入市场后,与国家管理铁路模式彻底脱钩,需按照公司制模式自主经营,通过“开源节流”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机务部门作为铁路企业的“火车头”,工作中所涉及的“开源”事宜较少,但通过“节流”来控制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既要保证安全稳定,又要确保经营效益最大化。

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俗话说:“安全是碗,效益是饭”。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铁路机务部门过多关注的是安全,只要安全稳定,手中的铁饭碗就更“结实”,而饭不需过多地考虑,自然不会少的。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认为需通过转变“三个观念”来确保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一是转变唯安全重要的思想,重点解决安全管理就等同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二是转变大家大业经营管理粗放的思想,重点解决经营环节失控、大手大脚过日子的观念;三是转变安全与效益对立的思想,重点解决不会“弹钢琴”、单摆浮搁、安全与效益在管理上相脱节的观念。

2.面向市场,健全完善适应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要实现铁路市场化经营,作为机务部门要围绕运输生产实际,在定位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适应安全与效益协调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进而实现铁路经营达到理想的效果。

⑴找准安全与效益的结合点。重点解决过去在制定安全制度、措施、标准时不考虑或较少考虑效益的问题。如:《技规》规定调车作业空线牵引运行速度不超过40km/h,机务段规定为30km/h;经过调车信号和道岔侧向运行速度机务段规定为15km/h。上述问题降低了调车作业效率,影响了大局整体效率和效益。所以,对上级规章制度必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确需机务段建立规章制度时,要找准安全与效益的结合点,坚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⑵认真清理“土规定”。对机务段、车间现有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土规定”进行全面的清理,特别是对影响效益的“土规定”必须认真清理,该清除的必须清除,确实实用的“规定”需由机务段安委会组织研究进行优化,纳入段管理机制之中,确保安全、效益两兼顾。

⑶努力做到“抓重点、保一般”。机务部门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机车的运用和检修,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细化完善安全和效益控制措施。机车运用工作主要体现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科学合理的费用完成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机车检修工作主要体现的是:在机车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保一般”就是围绕机车运用、检修做好整备、各种设备、设施等安全、效益控制措施的优化工作。

3.结合实际,统筹抓好安全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⑴安全基础地位不能动摇。通过抓安全基础建设、安全专项整治、管理人员作用发挥、职工作业标准落实,不断稳固安全工作基础,达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目标。否则,安全上出了事故,既影响企业效益,又使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缩水”。所以说,保证了安全也就保住了效益。

⑵通过改善生产方式来提高经营效益。围绕运输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安全、增效益攻关。如:将补机区段机车前部补机改变为后部补机,减少补机空走公里,改列车站内停车摘解补机为列车通过摘解,既能节省列车站停所需的时间,又减少了列车停车、起车所需的燃料消耗,以及补机折返的空走公里。

⑶通过增加设备设施投入来降低燃油成本支出。如:结合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的实际,增加暖库存车面积,使长备、短备机车能够长时间无动力存放,减少燃油打温支出。

⑷避免机车过度检修。要重新梳理完善机车中修、小辅修工艺标准,对与行车安全关系不紧密的部件降低检修标准,减少机车维修成本支出。如:对机车车体“花皮车”的处理,本着“哪坏补哪”的原则,不再进行全面喷漆处理。

⑸做好部件修旧利废工作。一是将待报废机车的良好部件进行拆解,继续使用;二是对段管内使用的有关设备、设施,能通过修修补补继续使用,而且能够保证安全的,不允许购置新品。

⑹加强机车燃油单耗管理。机务段要充分发挥燃油单耗分析组的作用,对机车燃油消耗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一是针对燃油消耗情况合理制定各部门之间燃油交接办法,使每个作业环节的燃油实际消耗情况得到准确无误的体现。二是针对每个作业环节燃油消耗情况,给定科学合理的燃油省费标准。三是科学合理制定乘务员燃油省费标准,细化到线别、车种、车体等具体事项,本着激励乘务员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燃油省费单价,做到奖罚分明。

篇5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问题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铁路运输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铁路运输必须始终坚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广泛提速,并且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铁路运输安全形势波动较大,重大、特大事故常有发生,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其不适应。

一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铁路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个人过错是造成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从铁路运输的综合情况来看,从业人员的个人原因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铁路的管理者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并不严格,而且对运输过程中一些细节事物也不予以重视,而且管理人员对铁路运输的管理不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以致对运输中的所有人员的工作实施细则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人员也缺乏铁路运输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使得在运输中出现突发问题无法给以技术解决。最后是对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的谁是主体的问题给以混淆。使得人员的主观原因严重威胁到了铁路运输安全。

2.铁路运输设备陈旧或更新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铁路的修建和铁路列车的设计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同样,他们的使用时间也一般较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这些运输设备没有经过及时的维修,难免出现失控的现象而出项安全问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不断的出现,而面对这种情况却往往缺乏高技能与素质的人员,而原来的使用、维修规范无法适用于新型的铁路运输设备而导致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会导致铁路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完善的解决,进而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

3.铁路运输相关的外部因素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上面的两种影响因素都是从铁路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铁路运输的自然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主要是指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遇到的天气问题,其中隐含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导致铁轨出现故障进而导致铁路运输没有安全保障。而社会环境就是在投入铁路及列车建设时的投入资金和技术原因,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此外,还包括铁路和火车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和维修。这种影响因素是影响铁路运输的外部因素,同时也是从客观角度而谈的。

二 铁路运输安全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淡化。不仅是铁路,很多运输方式中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化的问题,在人们的认知中,都是认为铁路修建技术是先进的,而设备也是最新型的,所以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在行车运输途中在思想上和心中并不存在过度的安全意识。进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会有所简化,甚至根本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最为严重的是一些铁路的从业人员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不加以重视。这种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会导致在铁路运输真正出现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保。

2.对铁路运输事故等安全问题处理不及时。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见到,都是在危险真正出现后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派出大量的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暂时性的引起了重视。而且在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也都会随着事故的发生而延后,而且在善后的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也不到位,以致他们今后仍会对安全问题松懈。因此,对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不及时的长期发展会使一些员工对安全问题产生麻痹,即使发生事故也漫不经心,导致安全保障滞后。

3.对铁路运输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在铁路运输中,往往都是采用形式单一,操作简单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也不再适用。因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铁路运输管理使得信息传递滞后,而且对于管理目标缺乏考核标准所以无法切实落实管理制度。

4.缺乏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相关奖罚制度。任何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都要从人的角度入手。而对于目前我国的铁路方面却缺乏严格的强制制度,致使人员松懈。尤其是对相关事故处理人员实施的惩罚不到位,使得这些人员很快就会忘记自己所受到的处罚而无法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隐患问题。

三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举措

1.加强铁路内部机制管理。我们知道,再完善的铁路结构都需要有严格的管理相配合。要想使铁路运输能力有所加强,有效的构建内部机制至关重要,包括列车的检票手段、各种措施贯彻落实是否到实处,同时还要做好基层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使第一线上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决策层的手中,然后再制定其相应的政策来调整运力。

2.合理运用线路运输能力。要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对线路是否合理的利用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铁路部门应该尽可能的挖掘线路的运输潜力,也就是通俗上所讲的多拉快跑。所谓多拉,主要运用在货运方面,就是提升列车载重量,货运列车目前的可以开行重载列车,比如我国的大秦铁路开行的就是重载列车。至于快跑,主要是体现在旅客运输方面的运用,提高列车车速、缩短运行时间,尽可能的多开行列车,也可以达到提升运力的效果。总之,合理地运用线路运输能力对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意义重大。

篇6

关键词 铁路调车;安全管理;工作思考;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74-02

0引言

铁路调车工作对于保障列车的行车安全、运行过程中车辆的顺利周转、运行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高效达到铁路运输生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铁路事故多频发生、调车事故逐年增加对我国的铁路运输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保障我国铁路调车工作安全进行的有效措施。

1 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管理思想偏差

现阶段我国铁路调车安全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管理思想出现偏差。部分车务管理队伍对正线意识与客线意识进行强调学习时,经常忽视调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思想的指导偏差具体表现在部分列车站段认为占用线调车的工作相对容易些,而且工作的任务量较少,因而在忽略在其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过度重视与企业合作进行装卸车组织及营销工作的站段,在不考虑对安全措施整改的情况下,疏于管理且过分的迁就企业,导致了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

1.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调车事故出现较少或者从未出现的车务段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调车工作中埋下了较深的安全隐患。一些年轻的员工本对于调车工作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不重视且对事故的预见性和判断性较差,同时其不规范的操作都是导致调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缺乏现场管理控制

由于调车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可变性,因而管理人员经常忽视对现场的调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检查,特别在傍晚期间的人员用餐和休息时,因为缺乏现场人员的管理,导致调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对于工作人员在调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所以严重阻碍了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

1.4控制设备落后

由于目前调车设备相较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调车作业的安全进行。现阶段对于调车工作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列车在中转站时,对电气进行集中的接收,通过信号的连锁鼻塞装置以及列车的三项设备对列车调度进行有效地安全控制,以此来降低调车的安全事故。然而,目前的控制设备只有在列车准备近路的时候才能够对其进行应用和管理,其他的调车作业却无法应用现有的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保障铁路运输及乘客安全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中的安全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列车的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给予了重要的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得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得以高效地发展。

2.2规范铁路运输秩序

加强铁路调车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规范铁路运输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我国铁路设施建设、提高我国铁路员工的整体素质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2.3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加强铁路调车过程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从而减少因调车事故发生导致的铁路运输阻滞的情况发生。

3 加强调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完善考评体系

铁路调车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一个人员、一个环节、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会为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以中转车段的整体工作人员作为考察对象,以小组的形式对其进行考核;以其工作质量、工作技能以及相关制度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物质、精神奖励,并创造上级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互相支持的良好工作气氛,以此来提高并加强调车工作的管理效率。

3.2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相关制度,对员工在调车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为调车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重要保证。其次,提高检察力度,对出现违背工作制度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相关工作人员懂得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证其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合理的监管与检查消除调车员工的逆反心理,保障安全调车工作的有序进行。

3.3加强事故预防与控制

加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为调车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调车事故的屡次发生均都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对事故缺乏较强的预见性,对于预防事故的措施较为欠缺,导致事故发生时带来了更为严重的伤亡。定期开展调车组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事故预防思想、丰富事故控制的应对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时的损失。

3.4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是有效控制和预防铁路调车事故、提高调车人员整体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粘贴海报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调车安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调车组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从人员的意识出发预防调车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调车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引出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加强调车工作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可见,铁路调车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对保证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慧龙.关于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2(23):195.

[2]马毅,王希良,朱秀女曼.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10(12):32-37.

[3]谭海姝.关于铁路调车安全工作的思考[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1,4(12):18-19.

篇7

关键词:铁路行车规章管理;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59-02

行车规章管理是铁路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等特点,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安全包括铁路工作中职工作业、岗位、专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必须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以预防控制为契机,提高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性。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加强对铁路行车规章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作为铁路运输生产中基本工作之一,对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种技术管理,行车规章能够为铁路职工提供必要的工作依据,能够明确铁路工作的程序与方式,规范铁路职工的行为。但现阶段我国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供相关人员参考。

1 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铁路行车规章管理逐渐的完善,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行车规章制定与修缮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相关人员在铁路行车规章制定与修改前需要进行必要的调研与论证,但是目前一些规章管理人员只是单纯的按照领导的要求与指令对行车规章进行修改,忽视了对现场的调研工作,也跳过了调查行车规章修改后与铁路现场情况的适应程度,在安全隐患的规避方面有待提高。这就导致铁路行车规章与现场实际脱节,不能对铁路核心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1.2 行车规章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差

现阶段,铁路运输部门人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完成行车规章中规定的事项,就需要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如果行车规章中没有规定,出现安全事故后就应该追究行车规章管理人员的责任。基于这一错误认识,规章管理人员将行车规章过渡的细化,忽视了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导致行车规章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落实。

1.3 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不能兼顾

一些管理人员没有从铁路运输长远发展考虑,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加上现阶段铁路运输生产压力逐渐增加,当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出现矛盾的时候,管理人员在没有经过调研与论证的情况下,打破行车规章,为铁路运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4 部分行车规章之间互相抵触

在铁路政企分开以后,为了统一行车故障管理与相关的标准,需要对原铁路行车规章进行全面的调整、修改。由于时间、技术等方面的因素,部分行车规章之间存在互相抵触的现象,不利于行车安全生产及现场作业人员的执行。

2 铁路行车规章管理问题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的危害

①铁路行车规章是铁路运输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要依据,如果行车规章中存在错误,行车作业程序不够完善,很有可能引发铁路行车安全事故,造成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如果铁路行车规章中规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会对铁路运输工作的效率与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

②如果行车规章中相关规定超出了工作人员的能力范围,会影响铁路行车规章管理制度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规章的权威性。

③如果在行车规章中对不必要的作业或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增加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④如果铁路行车规章中相关文字表述不够清楚,可能会引起工作人员理解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作业操作出现偏差,给铁路运输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⑤另外,混乱的行车规章管理,导致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的落实,这就必须保证行车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保证规章中文字表述清晰,必要时配上图解说明。

3 加强铁路行车规章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铁路运输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行车规章的科学合理性,提高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性,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具体的对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铁路相关领导应该加强对行车规章管理工作的重视

行车规章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铁路运输生产的科学规律,并通过调研论证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行车规章。另外,在具体岗位安排的过程中,领导应该充分考虑岗位的特殊性,选用能够胜任的人员。

3.2 树立安全意识,以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第一原则

铁路运输部门领导与职工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将安全生产作为铁路运输工作第一原则。加强对行车规章的审核,并且在规章审核阶段要以安全生产作为审核的核心指标。如果发现铁路行车规章中存在问题需要及时的向有关人员汇报,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订。

3.3 制定行车规章时要深入现场调研,反复论证

保证行车规章能够有效的反映出铁路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铁路行车规章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原则产生矛盾,需要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到铁路运输现场中,潜心钻研,准确把握住铁路运输生产规律;及时抓住要害,并制定出易操作、实用性强的对策,以此完善行车规章。

3.4 推行动态的行车规章管理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行车规章网络,实现对铁路行车规章的动态化管理,同时完成对行车规章的修订工作。并利用铁路部门的局域网,实现对站段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保证行车规章文电准确性、有效性、实效性以及准确性,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 结 语

总之,铁路行车规章管理是铁路运输工作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行车规章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高对行车规章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保证行车规章的科学合理性,强化信息化动态行车规章管理,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登科.铁路行车规章管理的有效对策探究[J].管理锦囊,2012,(7).

篇8

【关键词】 安全生产 事故 违章违纪 作业标准化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化统一运输网中的骨干和中坚,它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铁路在运输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我想从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对策及其思想意识转变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如何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认识。

1 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1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国民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在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重大、大事故,造成行车中断、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严重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还可能引发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酿成社会动荡,甚至影响国家的声誉和形象。

1.2 事故对经济的影响

对铁路来说,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是最大的节约,只有尽量减少或消灭事故,铁路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无数事例证明,一起重大、大事故除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破坏外,还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

1.3 安全是铁路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是点多线长,分布广泛,而且是由机务、工务、电务、车辆、水电等多部门共同完成的,他犹如一架巨大的联动机,昼夜不停地转动,每个工作环节必须紧密联系,协同动作;各部门、各单位、各工种必须安全、准确、迅速、协调地进行生产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往往影响一线或一片,甚至涉及整个运输生产。因此,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运输秩序和生产秩序。在运输生产活动中,各部门、各工种人员只有真正负责、遵章守纪,才能确保旅客和运输安全。

1.4 安全是铁路运输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标志

铁路运输的产品是“位移”,其计量单位是吨公里、人公里或换算吨公里。产品质量特性包括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利和文明服务,其中安全最为重要。货物如果在发站、到站或运输途中因安全得不到保证,发生事故,导致货物损毁,不但损坏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得产品,铁路运输部门本身得产品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发展运输产品质量特性中,安全是最重要得质量标志。

2 发生事故原因分析

2.1 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应急能力差

当前,在生产一线,作业人员队伍结构主要由招工、顶岗、退伍兵几类人员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专业知识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获得,边学边干或以干代学。

2.2 职工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纪严重

在一线队伍中青工占绝大多数,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基层工作是一种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劳动负荷大、安全系数低的工作,许多人不安心现状,当作一个工作经历来进行过渡,总想凭各种关系、各种办法调离到工作条件好的岗位,想改职提职到高一级职称上来。

2.3 逐级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现场作业控制差

多数调车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不能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现场作业不能有效监控。

2.4 管理不严,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在一些地区和部门重大、大事故之所以屡禁不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表面上看是职工的纪律松弛、有章不循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是某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好人主义比较严重,其中形势主义问题尤为突出。

2.5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设备问题突出

这主要表现可归结为人员素质便低、设备不良、环境条件较差和安全管理薄弱。其主要表现为不少主要行车工种的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差,对基本制度不熟悉,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和故障处理能力较差;规章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有的规章制度不随设备、作业条件进行及时修改,甚至与《技规》相抵触;一些行车设备失修,维修费用不到位;新上设备缺乏完善的修、管、用制度,责任不落实等。

2.6 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铁路部门安全管理还是习惯搞“人海战术”,派工作检查组。

3 对策与措施

3.1 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并重,促进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业务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是确保调车作业安全的决定因素,要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就必须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都过硬的职工队伍。

为促进技术业务的学习,铁路各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练兵活动,举办各种形势的技术表演赛,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或晋级提薪。

职工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也要坚持思想教育。

3.2 增强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就是要求在进行铁路运输生产的同时,全路各单位、各部门,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强化安全意识,端正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工作防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安全作为铁路运输工作的永恒主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第一不动摇。

3.3 严格管理,强化现场作业控制

确保调车作业安全,首先,必须严格调车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调车作业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考核人。认真执行安全作业标准和各项有关调车作业的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其次,中间站站长必须从自身严起,责任心强,作风扎实,按照逐级负责制的要求,对安全生产负起高度的责任,“沉”在生产一线,“沉”到每一次作业中去。对违章违纪敢动真格,通过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使广大干部职工养成勇于负责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4 思想意识的转变

我们知道在现场管理中,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方法单调,态度粗暴,而被管理着,则是采用一种领导者在一个样,领导者不在又是另一个样,是一中消极的态度。我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状态,我们在管理中应该在思想上实现以下几种转变。

4.1 总体思路上由主抓违章到主抓素质

这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素质与基本技能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故此,下一步就需要把标准化工作重点突出放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上,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个长期战略,既然我们的工作有赖于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那就应在设法培养这个队伍上去下真功夫。

4.2 职工意识上由怕事故到怕违章

违章违纪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发生事故不但要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且还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认为,根本地是现场管控不够得法,是机制上存有不适应的问题,因此,下一步工作就应围绕“将强化作业标准进一步与劳动用工制度结合起来”这个主题来做。

4.3 技术培训由单打一到重技能

考察车务系统一段时间以来的培训教育工作.其不足的是单纯强调了对规章学、背、考,而汉化了技能提高,以至造成部分人员说起来标准、干起来违章问题。为此,下一步培训重点亦应放在提高职工标准化作业的技能上。

4.4 现场控制由盯着干到自觉干

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强化职工队伍基本素质人手,通过不断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有效激励,以使人们从开始的不自觉、到逐步习惯、再到比较自觉,最终达到按标准在岗、尽责。

4.5 日常工作由主管抓到全员抓

就一个时期以来的安全工作模式而言,从分局到站段大相都有一个安全主管系统,专门从事具体事宜,再到现场则成了干部一把抓。如果站在强化现场角度讲,这个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缺陷,一旦处理不好,主管往往就成了独管,现场随之便演化成失管。要扭转这个局面,首要的应在管理格局上做一改造。

4.6 现场管理由随意性到规范化

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的整改思路是,首先要健全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程序,作为贯彻落实作业标准的核心部分,具体地:一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律要立即纠正、当场上账.严格对照标准进行班后分析,坚持原因不清、过程不明、问题不准坚持不放过;二是针对问题及分析结果并根据标准规范进行分层定责,逐级、逐个明确主要、重要、次要和关系责任者,同时明确各自所承担的具体责任;三是依据标准规范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把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起跟踪盯落实制度来强化对整改的考核;四是严格兑现考核,要按班通报检查发现问题情况,按月公布考核排队结果,把考核评价作为奖惩分配和清算工资的主要依据,以切实向规范化管理真正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5 结语

铁路安全对我们的生产如此重要,我们应该以对人民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和经济意义,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宾任祥.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概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