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关于统计学的问题8篇

时间:2024-02-04 16:54: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统计学的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统计学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教育管理 人际沟通 沟通障碍 沟通策略

沟通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之一,其代表作是美国学者多伊奇(karl Deutsch,1912―)所著的《政治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模式》。这种理论认为,信息沟通对国际关系就像神经对人体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沟通理论提出后,首先在管理领域运用并获得了很大发展,随后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但是相对于管理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沟通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要少得多。这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变革似乎不太吻合。中学教育管理是中学管理者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让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以提高教育质量,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之目的的一种管理。然而,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管理在人际沟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对中学教育管理中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有效沟通的策略等进行探讨。

一、沟通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与尊重。其桥梁就是沟通。沟通是从心灵上挖掘人的内驱力,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能动性,使学校发展获得强大的原动力。沟通影响着工作的绩效,如果你想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就需要确立有效的沟通来确保你能得到好的结果。缺少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工作就很可能会失败。学校的管理者面对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它包括制定目标、分派任务、激励员工、反思结果和做出决定。他们需要组织、安排、指挥、合作和反思,如果没有充分沟通,任务就不可能完成,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决定就不可能贯彻执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引起的是人们愉快、亲切、随和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带给员工的是积极、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团结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员工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他们就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教职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经济效益的好坏。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教职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工作激情,从而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沟通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问题。语言不通是人们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的原因之一。当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时,尽管也可以通过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信息,但其效果将大大削弱。即使双方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有时也会因一词多义或双方理解力的不同而产生误解。笔者曾经去听过一位外国朋友的试教课。她讲的英语地道而流利,上课也很活泼热情。上课的孩子们以前从未上过英语课。在课程进行到十分钟之后,他们开始分心。如果这时她能说两句汉语,比如说“如果你认真上完这堂课,你就会得到奖励”这句话,我想效果会更好。事实上,会说中文的她并没有这样做,因此接下去的课就似她自己在演独角戏。作为结果,她应聘失败。当然这跟她缺乏教学经验有关,这里我们不多作评论。回到主题,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语言不通确实是沟通的一大障碍。二是信息的过滤问题。这个问题发生在信息从一层向另一层传递的过程中,或者由于信息发出者可能只传递了部分信息。不论是从上至下的沟通还是从下至上的沟通,信息的过滤在沟通的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有可能发生。三是理解问题。由于人们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经历的不同,同样的沟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果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具有共同的参照背景,即他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解码是相似的,那么沟通的效果就可能会比较好;反之,就可能产生误解。例如,某所学校有一个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都很难对付的“天王班”,校长和其他管理者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决定派经验丰富、“杀伤力”强的张老师担任该班班主任。可是当张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有如晴天霹雳,她当“特殊班”的班主任已经多年,好不容易当了“普通班”的班主任,正想趁此机会好好喘息一下。可以想象她当时有多气愤和失望。遗憾的是,尽管后来她服从了安排,但是校领导还是没有及时和她作进一步的沟通,因此她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当人们面对某一信息时,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来选择、组织和理解这一信息的含义的,一旦理解不一致,沟通就会受阻。四是信息含糊或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不是不知所措,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以至于发生与信息发送者(教育管理者)原意可能大相径庭的后果。信息混乱则是指对同一事物有多种不同的信息。如令出多门,多个信息源发生的信息相互矛盾;朝令夕改,一会儿说这样,一会儿又说那样;言行不一,再三强调必须严格执行的制度,实际上却没有执行,或信息发送者自己首先就没有执行。所有这些,都会使信息的接受者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五是环境干扰。环境干扰是导致人际沟通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嘈杂的环境会使信息接受者难以全面、准确地接受信息发送者所发出的信息。环境的干扰往往造成信息在传递途中的损失和遗漏,甚至歪曲变形,从而造成错误的或不完整的信息传递。

三、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沟通的有效性是沟通所追求的最佳效果。为了促进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正确认识权力,树立领导权威。权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行动中,甚至是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为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而权威则是“一个人在相信他或她施行影响的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上要求别人服从的可能性”。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的领导者,真正能干的领导者经常进行形象管理,以树立权威。教育管理者应该拥有形象管理这项重要的技能,他们需要投射出真诚、有胜任力、有技能和对人关怀的感觉。教师是一个重感情的群体,校长如果用法定的权力要求他们做事,他们会从内心里生出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其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是实行双向沟通,给教师以平等的话语权。在学校里,教师用管理者制定的共同信仰和期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好的沟通能够使教师理解并接受管理者所赋予的期望,不好的沟通可能会使教师收到错误信息,歪曲或误读这种期望。而好与不好的关键就在于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是否一致,也即是说教师是否有平等的话语权。要想与教师保持很好的沟通状态,必须除去沟通的各种约束和控制,创造校长和教师之间进行平等讨论的可能,以使教师个人有表达的机会。

三是创设支持性的沟通氛围。校长与教师的沟通氛围就是指校长和教师在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方面所普遍存在的气氛和条件。沟通气氛在细微的言语和非语言互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杰克吉布(Jack R. Gibb)提出:某些个人行为会造成两种不同的团体氛围――防御性氛围和支持性氛围。当个人态度、观点或者微妙的行为被其他人看成是具有威胁性的、暗含着惩罚的尤其是针对他人的自尊时,沟通氛围就会是防御性的。那么,如何创设支持性的沟通氛围呢?(1)校长可以实行走动式管理,创造与教师沟通的机会。校长在进行走动管理时,须以真诚关怀的态度与教师进行沟通,避免让教师产生巡堂的监督印象。(2)实施等距离沟通。高质量的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的根基之上,如果沟通者之间无法做到等距离,尤其是校长对教师不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期间所进行的沟通就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在沟通中校长要和教师保持同等的工作距离。

篇2

一、微构件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决定着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材料力学性能要发生明显变化,是依照材料微观组织的结构特征发生尺度上的变化而决定的。这种因由结构特征发生变化而造成的性质变化现象。一般被叫做机制性的尺度效应。而在这种尺度效应下,纳米铜在室温之中呈现出来的超塑性得以实现。如今的MEMS当中,一般采用薄膜工艺完成构件材料的制备工作。借由工艺过程当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就算是一样的薄膜材料,力学性质通常也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一些质量要求较高且精度要求较高的MEMS设计来说,这些因素是尤为重要的。故此,需要在注意到各种相关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微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并且把力学分析、模拟以及实际测试结合起来,才可以找出并修正不同的影响,从而让数据更加真实细致。

二、分析计算微构件的力学问题

对微机械构件的各种不同变化以及其运动规律的高效掌控,对微尺度之下表面与尺度效应的掌控。都是MEMS技术当中最主要也是比较难的问题,这也是设计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此外,在MK1V1S中采用微构件作为谐振件时,设计的一大要素便是固有频率。在分析微构件的动力学过程中。空气对微构件运动时造成的阻力,以及结构上和温度变化上造成的阻力,都会使得固有频率产生改变,并且可以致使性能参数失稳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微构件的力学分析过程中,还必须重视残余应力这个方面。整体来说,顾及到微尺度当中各种不同的力的运用机制,显现微系统之中表现出的各种影响要素,再加上多种非线性因素存在的构件变形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运动的规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微电子机械系统中的力学问题

(一)粘附问题

所谓粘附问题,实质就是微构件所具宥的间弹力对表面中近距离的接触活动发生时产生的粘着力不能有效克服。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发生粘附问题的现象苻很多,比如在加工过程当中结构的释放,周围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以及在运行当中表面产生近距离的接触等。葙效降低表面接触过程中的粘着力,并且提升机械构件所含弹性的恢复能力,是预防粘附问题的基础思想。

亊实证明。微尺度之下的表面能和表面力确定着表面接触的变化以及粘着因为存在表面力,所以实际的接触面会变大,就算是零载荷状态,也会致使接触变形。现布的和DMT等模型,是基本的模型,是对经典Hertz接触理论实施所谓计入的表面力修正工作。应对单峰的接触,可以应用这些基本模型及«理论。眼下,对于抗粘附的相关研究当中,接触表面改性,从而降低粘附力这种技术是最为高效的。基本的方式包含自组装单分子膜,还荷氮化硅固体膜,以及表面疏水层、物理修饰等。

(二)微构件当中的疲劳磨损以及破坏

在微尺度之中,便面粗糙程度所起的作用就像细小的裂纹一样,要研究疲劳破坏这个问题,就需要注意粗糙度所造成的影响。仔细观察力学对于微米尺度和亚微米尺度材料细观本构的关系研究,就可以研究到细小裂纹扩展的过程和破坏的现象。这是作为微构件相关疲劳研究的理论基础。

微构件相关防磨损的工作,是为了保障系统长久且稳定的运作。美国的Samlia实验室在研究微型发动机时。从中得出,摩擦表面出现磨损或者咬死现象,是构件发生失效的一大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还发现,若周围环境达到50%的湿度时,磨损比较低且粘附也比较低,这是由于摩擦副当中吸附水膜将表面实施了钝化工作。所以形成的意义,在这当中,要是湿度上升,那么粘附几率就会加大,若湿度下降至10%左右的时候,摩擦表面就可能发生严重的磨损。因此,微尺度之下所出现的磨损问题,在力学模型当中,必须全面考虑到表面的粗糙问题,环境湿度问题,以及化学和物理各方面的因素问题。

(三)多层材料之间发生层间脱裂的问题

介于加工工艺对微机械所造成的限制,当前的单层型结构的多晶硅构件仅仅只能完成存限的运动以及变形工作,双层的还可以被制成可旋转的®轮,而要到三层结构的才可以被许可装配设计。不过,多层结构的材料常常出现脱裂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减少残余应力以及加大界面当中的吸附力,并且降低接触面的排斥力这些方面都是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对抗粘附的研究想要完成对构件“活动起来”这种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结合弹塑性力学以及接触力学的相关理论,再加上对构件问弹和接触两力的控制。而实施减少摩擦的研究,为的是解决构件之中“平稳运动”这个问题,这需要涉及到动力学加上力学,对构件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掌控。想让构件使用期限够长,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抗疲劳研究以及对防磨损方面的研究。还有众多有价值的研究,都需要与微电子机械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兴趣;方法;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37-01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习钢琴的小朋友日益增多,让孩子们学一门特长,陶冶孩子的情操成为家长们的一种共识。

在学琴的过程中。小琴童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搜集的主要问题加以讨论。

一、学琴中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复调作品

许多孩子反映,觉得小步舞曲、二部创意等复调性作品是最为头疼的作业。识谱难,指法难,配合难,想达到熟练的弹奏状态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二)音乐性

很多孩子在学琴的初期,学习识谱,触键,节奏,速度等等,关于音色则很少讲到。家长经常会觉得,孩子能将作业弹得很熟练,但是却并不好听。

(三)关于练习曲

钢琴考级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为了考级而不是爱好学琴是很常见的。考过十级的学生就不再继续学琴了是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过一两年后,学生甚至弹不出一首完整的那些曾学过的练习曲。

二、教学方法的侧重点

很多小朋友反映说,她们开始是喜欢学习钢琴的,但是慢慢的,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淡化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弹奏的都是哈农,练习曲之类枯燥的曲目。让他们对机械性的重复这些单调的音乐产生了厌烦。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探索的动力,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中,家长和老师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生对钢琴感兴趣的孩子很少,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家长,简单来说就是要看到并鼓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能将这种赞美转化成学琴的动力。

1.抽象变实物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其中2-7岁的幼儿特点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缺乏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老师尽量将音乐中抽象的知识比喻成孩子们熟悉的实物。

2.协作,合作

钢琴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但也会让孩子在弹琴的过程中缺少一种综合能力。例如孩子经常为了识谱而顾不得节奏,弹琴速度忽快忽慢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大学中钢琴集体课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让孩子们互相配合四手联弹,分声部弹奏以及给歌曲弹伴奏等,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乐感节奏等。

3.兴趣之间要有结合点

三分钟的热度是人的共性,那么,怎样让孩子弹琴的兴趣保持下去呢,我们不妨试着找个沟通的媒介。比如在讲到莫扎特的作品时,我给学生讲了莫扎特小时候由于弄丢了父亲创作的乐谱而第一次作曲的故事,立刻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他记住了莫扎特的故事,讲给父母还有其他的小朋友听,并将对莫扎特的崇拜用在了学习莫扎特的钢琴曲中,这种方法调动了他学习莫扎特作品的积极性。

(二)教材的选择

很多钢琴教材以训练技巧为主,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对什么样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就至关重要。例如巴托克的著作《小宇宙》,每一首练习曲都是一首民间歌曲或者是根据民间音乐改编的乐曲,这些有旋律的音乐极大的缓解了孩子在练琴中觉得枯燥无味的问题。

三、音色,音乐性

(一)关于单音

钢琴发音的构造就像跷跷板,学钢琴和玩跷跷板一样,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汤普森以断奏入门,要求手腕带动手掌抬起落下,从简单的“落滚”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

(二)关于连贯性

学会辨别音色后,就要注重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和连贯性。两个音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单单有各自的独立性,还要有横向的倾向性。

钢琴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将这种对音乐的热爱用于课堂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钢琴艺术的学问博大精渊,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积累经验,为学生,为钢琴教育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困难;措施

收稿日期:2011-11-01

作者简介:杨 飞(1991―),男,陕西汉中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86-03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人口激增、土地锐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农村居民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外出打工已成为大部分农村居民谋生的重要手段,这种情况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经过长达10d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彪角镇的调研,笔者团队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和家长分别交流,走访当地政府以及爱心救助站等多种方式由点及面地对留守儿童及其生存环境做了详细的考察,透过一些现象、情景画面和谈话内容分析其内心世界,通过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作横向对比分析等方式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将其归纳整理,在认真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些颇具实际意义的可供参考意见。

2针对留守儿童本身的分析

通过抽取100名留守儿童,通过对其分发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发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远离父母的情况及其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自己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超过94%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得到的情感关注极少,大部分家长也赞同或默认这一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76%以上的留守儿童最大的愿望与家庭团聚有关,他们很期待增加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一年只能与父母见面一到两次,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图1)。

如图1所示,100个留守儿童中,19人认为离开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对自己学习影响很大(这里指负面影响),74人认为对自己学习有一定影响,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影响。通过沟通发现,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如很多留守儿童长期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对自己以及自己学习状况的关心,再加之自己一两次的考试失误,就会产生主观方面放弃读书的想法,这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很大。

图1与父母相聚时间过少对儿童的学习影响

2.2急需关注的内心世界

据调研数据显示,过8成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并且67%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在父母离开前后性格发生了变化,有些孩子甚至产生了极端性的想法。这样的数据和实例让笔者有理由相信留守儿童极有可能会因父母的离家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对他们学习的负面影响可以预见,也许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此类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1]。

通过与孩子们的多次近距离接触,发现孩子们并不愿意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发放问卷时,在班级询问到谁是留守儿童并请他们举手示意时,很少有同学举手,最后了解到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但不愿意向别人袒露,认为这样可能比别的孩子低一截矮半段,甚至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鄙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内心的自卑和压力,这样的心理状况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因而也必将对其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孩子们或多或少会回避谈论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讯息,特别是男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所表现出的敏感程度更为强烈。

由图2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解决问题,他们没有父母陪伴,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也只能是自己,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也反映着他们的骨子里强烈到近乎偏激的自尊心[2]。但是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是他们难以担当和承受的,而长期的积累既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力不从心,亦会让他们陷入有问题就堆积、置之不理的惰性怪圈之中,不仅加重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也使得他们信心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图2留守儿童解决困难的方式图

当问及怕不怕与非父母监护人发生矛盾影响学习时,65%以上的留守儿童认为即便有困难也自己一定能克服绝不会影响学习等等。这些小细节都体现了留守儿童非同一般的自立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异常强烈的自尊心。

通过对孩子们在校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自我感知多为一般,包括一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也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带有明显的自卑感。认为会是什么原因时,回答说是因为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孩子占到了84%之多[3]。这些客观数据极具代表性,显示出除去那几个极少数的乐天派之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并带有明显的自卑倾向,这会对他们的学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分析

3.1物质与精神的极大反差

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在经济方面并不匮乏,甚至物质方面比非留守儿童还要殷实。但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或者长辈所预期的那种幸福,反而滋生出诸如花钱大手大脚、浪费、过度奢侈、攀比等不正确的消费观,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并无益处反倒弊端百现。与此同时,物质的相对丰足与情感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相当孤单的,由于精神情感得到的关注极少,很多情况下使得孩子内心的想法无处倾诉[4]。由此极易带来的后果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抵触或者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淡漠,在课堂上专门搞恶作剧以惹怒老师,甚至极少数以更加恶劣的行为触犯校规来获得所谓的关注。

3.2两类孩子的外部压力差异

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可以还发现留守儿童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巨大压力。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表示,一个农村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和评判标准就是通过高考来完成一个鲤鱼跳龙门式的命运转变。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孩子在努力之后必须要对家庭的付出有所回报,这就无形之中加大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其学习。再加之他们遇到任何学习问题都倾向于自己解决,缺少和家人的情感交流,从而会在影响学习的同时产生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3.3两类孩子的社会责任差异

通过访谈和观察及综合调研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感较非留守儿童弱,超过90%的留守儿童的愿望没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但75%以上的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公共利益很关心,访谈时也发现同样的问题。通过和孩子以及家长老师沟通得出如下分析结论:长期脱离父母的关爱和较少关注使他们逐渐失去关心和关注别人的想法和能力,认为我得到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更有甚者认为社会欠他们很多东西,在平时生活中很少思考别人为什么要为自己做很多,当然也很大程度上缺乏感恩情怀。而且,他们与社会相关事宜界限划分得非常清晰。缺乏交流和有效的排泄机制让他们显得更加任性和暴躁,有时也会倾向于拉帮结派,借助于群体归属感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并且社会责任感不强会带来很多后续问题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孩子学习。

4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访

(1)经过抽样对14家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了走访,大部分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也有一部分是由其他亲戚担当监护人的,他们之中,超过8成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好管”,很多监护人认为孩子不是自己的骨肉,平时管教过严会使得孩子反感,甚至引起其他方面的严重后果,对孩子的父母不好交代。还有爷爷奶奶一般对孩子很溺爱,使得部分孩子长期在溺爱中成长很难管理等等。这一系列原因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管很成问题。超过2/3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在学校学习成绩排名等一些情况了解很少。

(2)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其德育教育存在极大的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成绩过的去,没有闯祸,在他们监护期间能够平平安安自己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交差了,这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监护人之中。这样就会导致留守儿童本来应该从家庭教育得到的德育教育和社会教育极度匮乏,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前文所说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德育教育的缺乏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成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肯定也会对其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多数留守儿童监护人觉得自己只管孩子吃好就行了,很少关心到孩子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讲心里话,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出现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文所诉的留守儿童缺乏情感关注问题。这样的结果可以预想到对他们学习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1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5总结及解决措施

(1)据了解,某地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已经开始实施,而“以儿童为本”“和家长”制是这种模式的一个亮点。该模式坚持以留守儿童为工作主体,尊重留守儿童成长规律,避免把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弱势化,培育和引导留守儿童成为自强儿童。而该模式的核心是家长,所谓家长是集中社会各界人士,一对一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当家长,弥补留守儿童在情感交流、生活抚育、教育管护方面的缺位。这就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专业的帮助,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得到及时了解与帮助。

(2)很多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并没有心理老师,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很大。学校是与孩子联系或者说是接触最多的事业单位,学校有义务也有能力解决好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

(3)调研发现,农村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所谓的沟通实际上是一种说教,而一些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沟通和教育方式他们很缺乏,有些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何谈实用。“家长其实应该多学习,不是总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讲话,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真正需求。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渐建立起平等交流的平台。”对于这样的观点应该通过大众传媒方式传达给家长们,以期对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问题有所裨益。

(4)关于在广大留守儿童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纠正现象远不如溯清源头来的彻底,结合儿童的成长特点、身心状况、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正确的价值观从早期便牢固地站领营地,并使之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信仰的优秀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期待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较好的影响,也期待会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任远昌.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 家校沟通;青少年;家长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43-1

我国发展心理学界通常把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界定为青少年期。中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变化,思想和感情非常不稳定。这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虽然不稳定,但是却极具可塑性,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选择和形成时期。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最主要的场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香港学者郑燕祥在其最新出版的《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2004年)提出“全面家校合作的理念及其架构”从法理、管理和教育等三方面阐述全面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意义和功能,并阐明了学校、家长、教育署和社区所担任的不同的实践角色。

为此,教育部早在2010年,在青岛市也下发了关于家长学校科研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旨在促进家校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响应教育部下发的指示,青岛市各地中小学都积极投入到了家校沟通的努力工作中,建立起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文件的发放和机构的设置并不等于家校沟通工作的全部,机构的设置到底能否真正起到实际作用,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是政府、社会以及家庭都在热切关注的根本问题。对此,我选择了山东省青岛市的四所普通高中和两所初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家校沟通问题的走访调查。

在一所普通高中的走访过程中,有一位班主任拒绝了我提出的要求他发放家长问卷的请求。他说:“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不是民主选举选出来的,是学校选的人。我事先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随便下发任务,委员会来找我的。”这其中隐藏了什么隐性信息我不得而知,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我认为作为一名家长委员会的委员的责任是应该为家校之间的沟通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带头起反作用。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我们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得到社会的冷言冷语和排斥。高三的教师们对我说:你最好是让高一高二的教师给你做,他们有时间。我们这么多任务,真的没有时间给你做。家长也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家校沟通),都忙着升学,不会给你填的。

教师们说的这种情况是现实存在的,但也无可弥补。我国历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根植于每一位中国家长的心中。学习成绩是高三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最重视的问题,整个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情比学生的还要急切,压力也很大。他们根本无心再去理睬其他的事情,比如学生的品德、人格、心理发展状况等。这是应试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不仅仅是一纸文件就能改变的了的,我们需要做出长期的努力。我们必须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根本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在家校沟通方面的经验,逐渐改善并加强我们学校与家长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走访的一位家长对我说,他对家校沟通的真实态度是无所谓,但他不想在问卷上这样填写。因为他觉得如果那样填,会显得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跟自己,很少沟通,除了学习,作为父母也不想干涉女儿心中太多的隐私和变化。沟通只存在于那些“问题学生”,尽管我不想对其这么称呼,但在我的观念中“问题”一词仅仅是个中性词。因为出现问题,才会是学校与家长产生沟通行为的契机。对于那些好好孩子,内心的世界不愿与人分享,只要学习好,大家就不会觉得他有什么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的家长与学校之间单独的沟通就很少。

其中有一位女老师要求填写家长问卷。她的理由是:我也是一名家长。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很少,甚至是没有,我对于教师问卷了解的不多。但作为一名家长,我就可以做一下家长问卷。她建议我连带小学的沟通调查也做,她说,高中的家长问卷不好发,因为大一点的学生把问卷拿回去就拿不回来了。小学的家长问卷会比较好做,因为理解不了的问卷内容自己也做不了。另外,小学生的家长都比较年轻、观念比较前卫,对家校沟通的重视度普遍的要高一些,会认真的给做。教师问卷最好做班主任的,因为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比较直接和频繁,对这方面的了解比较透彻。

我走访了两个区,一个市和一个乡镇,在我有限的时间里,尽力从教师们和家长们的口中得到更多的一线的信息。在我的走访调查中,我得出的结论不容乐观,自上而下的政策完全的得到实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做的调查问卷有1150份,但是问卷的统计工作还没有做完,还在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中。在我的研究生涯中,我期待真正能为学术界提供更真实的数据和有效的借鉴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5.

篇6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新闻自动管理系统;JSP;MVC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531-03

在网络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上,新闻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主题也不例外。这么大的信息量,如果单纯用静态网页一个一个地制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新闻本身的时效性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动态新闻及管理系统的产生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各个新闻自动管理系统和专题学习网站中新闻自动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决定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的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新闻自动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需求,同时该系统可方便地与其他的相关网站集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基于JSP的专题学习网站新闻自动管理系统利用JSP技术实现专题学习网站中新闻的自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新闻栏目能有针对性地分享最新最近的资源信息,更为学习者省时有效地去获得知识,不用到大信息量的新闻专网搜集。学生通过浏览新闻,扩展相关知识,激发了学习欲望。

本文结合基于JSP的专题学习网站新闻自动管理系统,阐述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基于JSP的专题学习网站新闻自动管理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及时的与其专题学习网站有关的新闻、浏览、交流平台。该系统可以实现专题学习网站中新闻的自动、管理系统验证、新闻的浏览、检索、修改和删除、上传图片、管理用户,系统相关设置,能够满足我院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项目――“photoshop图像处理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需求,同时该系统可方便地与其他的相关网站集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功能模块:新闻浏览模块、管理系统验证模块、新闻管理模块、数据库访问模块。

从用户角度分析,该系统有两种用户:普通用户和管理员。普通用户通过注册登录论坛后,可以浏览新闻和搜索新闻。管理员登录之后,可设置新闻系统参数,添加新闻,删除新闻,管理员包含普通用户的权限,除了自己特有的管理功能,具备普通用户的所有功能。

2.2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J2EE是目前开发Web应用系统的主流平台之一, J2EE平台采用了MVC三层模式[1]:用户浏览界面层、Web应用服务器层、数据库服务器层。该系统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2.3 系统的其他主要功能模块

1)新闻浏览功能:用户通过新闻浏览功能可以方便地浏览到的新闻列表,以及新闻的详细内容和图片。

2)新闻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某关键字检索网站所有新闻中相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高级搜索。

3)登陆验证审核功能:管理员登陆后台管理系统时需要输入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审核后分配权限。

4)系统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系统基本信息、系统参数设置、系统日志管理。

5)版面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类别管理、专题管理。

6)新闻管理功能:管理员添加、修改、删除新闻文章和图片。

7)用户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添加、修改、删除管理员。管理员分为:超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普通管理员。不同管理员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8)设置个人信息功能:管理员浏览信息、修改资料、修改密码。

9)分类汇总功能:根据新闻内容不同,进行分类。

10)帮助功能: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帮助。

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3.1 开发技术路线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思想,用J2EE开发模式MVC形成三层B/S模式架构设计:用户浏览界面层(开发工具选择Java+JSP动态页面,dreamweaver静态页面,CorelDraw、photoshop美工界面,Flas视频),Web应用服务器层(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JavaBean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层(SQL server建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采用Tomcat ,支持目前主流浏览器。

3.2 开发关键技术

1)以面向对象和软件工程思想为总体指导思想,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

① 在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SA)的基础上画出主要数据流程图(DFD),深入地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画出软件结构图(SC图),确定大致的功能模块及模块之间的接口、调用关系;

③ 通过详细设计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及数据结构;

④ 用UML建模,画出类图;

⑤ 代码编写;

⑥ 通过静态和动态(黑盒法或白盒法)测试发现错误和缺陷,完善系统。

2) JSP动态网页开发技术,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JSP技术建立的站点能够高效地与用户进行动态交互,JSP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软件的支持,成为实际上的系统开发规范。

3)JavaBean组件技术对编码的节俭,程序可重用性强。

JavaBean组件封装了管理逻辑、设置逻辑、MD5等算法、数据库连接操作,在*.jsp文件中可调用,节省了大量代码,方便了程序的编写。

4)数据库通过JavaBean――DBConnection.java连接、访问。

在系统的多个JSP页面中都需要访问数据库,因此使用一个JavaBean――DBConnection.java来专门完成数据库的连接、访问等操作,把数据库操作封装在一个类中,每次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只需实例化这个类并利用类里面提供的公有方法来完成对应的功能即成。既可以节省编码时间,也提高了代码的利用率。

5)MD5数据加密技术。

用户的密码是以MD5值(或类似的其它算法)的方式保存的, 用户Login的时候,系统是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系统中保存的MD5值进行比较,而系统并不“知道”用户的密码是什么。

6)数据库具备灵活应变能力技术。

使用JDBC技术可以访问任何常见的数据库,根据所选择的数据库,进行设置就可以运行了。

7)数据库体系B/S结构技术。

8)新闻浏览形式采用分级别栏目技术。

该系统设计了至少三级的栏目模式,这样的栏目定制方式也比较灵活。

9)页面活动设计采用CSS 样式,使页面模块化。

10)后台管理系统添加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新闻的技术。

4 系统的特色

4.1 体系结构较为先进

系统的体系构架、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较为先进,这些关键技术包括:以面向对象和软件工程思想、JavaBean组件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MD5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库具备灵活应变能力技术、数据库体系B/S结构技术、分级别栏目技术、CSS样式表技术、后台管理系统添加图文技术等。

4.2 功能强大,新闻内容丰富,建设符合规范

该系统功能比较强大,可实现学习网站相关新闻的分栏目、浏览、检索、修改和删除、上传图片、管理系统验证,管理用户、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使用操作界面友好 ,提示信息清楚 ,用户操作简单,能够满足该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需求。

4.3 系统具有跨平台特性

由于系统采用Java、JSP等技术实现,加上MySQL的开源特性,因此本系统可实现跨平台应用。可方便地与其他的相关网站集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该系统完成后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 已用于我院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项目――“photoshop图像处理专题学习网站”中, 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能够及时地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新闻消息 ,快速地查询相关内容。学习用户反映效果好,对吸收和掌握新知识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文敏,彭靖.环境工程专业资源库新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03).

[2] 王咸伟. Java网络通信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9).

篇7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 外籍教师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1.引言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而开展的一个试验项目。该项目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探索优质高效育人教育发展新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指导思想。

贯通培养项目招收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北京市户籍考生,并实行七年贯通的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前两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中间三年在高职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后两年对接本科院校接受专业教育,包含国外优质本科院校。除此之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访学修习。

为更好地推进贯通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贯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为今后出国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聘请了来自欧美国家的外籍教师为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授课。本文就外籍教师的英语授课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发现问题,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2.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目标

贯通培养英语课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即“2+3+2”。“2”指业基础阶段2年的英语课程学习;“3”指高职阶段3年的英语课程学习;“2”指国内本科阶段英语课程或国外本科阶段两年英语课程学习。因前五年是在我们高职院校完成的,为此我们依据北京市教委关于贯通培养项目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参考北京市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初步制定了职业基础阶段,即前两年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及高职阶段即中间三年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高职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其在毕业后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16名外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出16份调查问卷,收回16份,有效问卷16份,试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贯通培养项目20名学生访谈,发现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3.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上课看手机。课堂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听不懂外教的课,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有时会看手机。

(2)不服从外教的管理。部分学生因为上课迟到,外教会给予一定的惩罚,但学生从思想上不认为迟到是很严重的事情,不应该受到处罚,而外教对此很重视,认为这是对老师及其他同学的不尊重,导致部分学生和外教之间存在矛盾和误会。

(3)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对于外教布置的作业,学生仅限于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没有真正起到作业对功课的复习巩固作用。还有个别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

(4)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从学情分析,生源大多来自北京市郊区的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太优秀,无法考入北京市重点高中。在我校的录取学生中,最高中考成绩在540分左右,最低在460分左右。英语属于学生的薄弱学科。

3.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授课计划不够灵活。外教在授课计划的执行上过于死板,不能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做出调整。另外,在教学内容难易度的处理上也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对学生的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外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一定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惩罚手段也不能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调整,致使外教和个别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

(3)教材难度系数大。根据外籍教师的反映,所选择的教材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来说,难度较大,所教内容涵盖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应该突出重点,比如利用外籍教师资源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等。

4.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对策

4.1管理规定进行约束

针对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出台了贯通培养项目外籍教师教学管理规定。该规定从着装、言语、备课、上课、会议,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做出具体规定,约束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

4.2中教、外教、班主任齐抓共管

针对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提出的对策是外籍教师、中教英语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管理。具体实施办法是外籍教师和中教英语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水平并制订相应的个性化学习方案。除此之外,我们制作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电子表,每节课后,教师在电脑上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存储在共享文件夹中,方便班主任随时监测学生的课堂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联手,加强了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4.3小班授课、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

外教课堂教学实施小班上课,每班共有学生15名,同时实施分层教学,每班15名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相当。外教针对英语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选择适合的教材,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英语学习特长和学习特色。

4.4手机由班主任代为保管

为避免手机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决定从周五晚自习开始,学生上交手机交班主任管理,周五放学回家前发回学生手中,让学生从“手机控”中解放出来。此项举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校联合管理学生已经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并且收效显著。

4.5开设外教英语补习班给基础差的学生“加餐”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按照每次单元测试的成绩,规定考试成绩在50分(含)以下的学生要参加外教英语补习班。外教英语补习班上课的时间是在学生业余时间(定在下午4:30-5:30)。如果下次外教英语单元测试的成绩高于50分,可以不参加此补习班。该补习班实施学生弹性和流动的授课制度。此项举措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

4.6学校和系部督查组的听课制度

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每学期都会安排专职督导员和兼职督导员不定期地进课堂听外教的课,并给出教学评价和反馈意见。同时,系部会安排中教英语教师进外教课堂听课,监督学生的上课情况及外教的教学情况。在学校和系部督查组的双重作用下,对外教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不怠慢。

4.7中教管理人T和外教管理人员的无缝配合

为了便于对外籍教师教学的管理和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设立了两个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岗位,一位是中教管理人员,另一位是外籍教师管理人员。两位管理人员相互配合,保证教学管理规定的顺利传达、教学要求的顺利实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4.8教材选择非常慎重

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我们组织多次会议和外籍教师共同商讨合适的教材。确保教材的内容实用,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的难易度适合贯通项目学生职业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

4.校和系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对于贯通培养项目,学校和系部的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无论从政策或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到教学硬件和软件的配备,以及外教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学校和系部配合教学管理人员对外教教学的管理,保证了外教在贯通培养项目中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语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是一个崭新的项目,无前车之鉴。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步步地解决,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外籍教师在贯通培养项目的英语教学中将不断探索,精诚协作,努力使贯通培养项目取得预期效果,顺利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和高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雁萍.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问题及应对策略[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1-6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