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00:05: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火烧云教学反思,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吴文课程的提出市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知道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主题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知道的事情越来越丰富。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案例描述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教师总结)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第一,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他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授受习得的传统学习方式,还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首要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也把教材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角地位,教师是组织者。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看到的与学到的运用到一起,更没有以前的超纲超标之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构思,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上课时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地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教师总结)
师:“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的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自己所撕的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化。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是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地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说到江苏职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昆山一中专的成绩不容小视:2012年10月,昆山市教育局在学校召开职校名师工作室现场推进会;2013年5月,学校又承办了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推进会;因了学校的出色工作,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2013年苏州职业教育五大工程之一,苏州也成为省内在地市层面上全面系统推开职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两个地区之一。
一
2010年,为了整合优质教师资源,扩大名教师知名度,建立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昆山一中专全面启动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我们采取的是自主申报形式。在普教,特级教师才能带名师工作室。在我们学校,只要你在省里技能大赛得了金牌、省里‘两课’评比中获得‘示范课’等取得显著教育教学成果的教师,都可以建。”顾进法校长说,“所以我们的名师工作室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
名师工作室按“名字+发起教师名+专业内容”的方式命名,其中火烧云(王磊)多媒体工作室、弘云(岳煜群)名师工作室、睿云(程广云)机器人创新工作室、阿里云(朱来安)电子发烧友工作室属电子信息系,所以统一在名字里带上一个“云”字;锐风(刘袁斌)数控技术工作室、寒风(维康)机电技术工作室两个带“风”字的,属机电工程系;加上经贸管理系的精勤(郎军)烹饪工作室、和信(潘广亚)财会工作室、学工处的心之旅(王文)名师工作室,全校一共有9个名师工作室。分管该项工作的黄磊副校长算了一笔账:“9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5个以上的骨干成员,学校现有专职教师才两百人左右,这样算下来,就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在名师的专业引领下,实现自我学习成长。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教师,打造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名师工作室这种形式所承载的内涵很多、很广,对我们学校来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名师工作室的效应远不仅此。学校该项工作之所以能吸引昆山、苏州乃至全省职教界的关注,首先在于这九个工作室每一个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例如,以“云”字命名的四个工作室,虽然同属电子信息系,但定位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火烧云”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优势,依托学校“21CN虚拟创业集团”,在图文设计、景观雕塑等方面走上了“产学研一体”道路;“弘云”主要从事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在课题研究和“国规”教材编写上成绩斐然;“睿云”以创新比赛和产品开发作为目标,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省职教机器人技能大赛参赛备赛成为工作重心;“阿里云”则侧重于校企合作及产品研发,同时兼顾技能大赛集训、专业技能培训及考工策划。除此之外,“心之旅”主要从事心理健康研究、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精勤”致力于传承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便餐菜肴和渔家宴席的开发;“锐风”“和信”辅导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寒风”在师徒结对和教具研发上初见成效。9个工作室各擅其长,在各自的专业岗位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组合在一起时,又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加速学校的发展前进。
二
建名师工作室,说简单也简单:一个名师,一间房子,一块牌子,工作室就可以开张了;说难也难:名师在专业教学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如何发挥?人财物如何最优化匹配?如何进行名师成名之路的复制和跨越?等等,殊非易事。传统名师工作室的内容大多如听课、磨课、指导教学,进行课题研究,编写各类教材等常规做法,昆山一中专则有一些创新动作。
“每周食经”――钻研教艺,辐射教学
既然是名师工作室,那中心工作就离不开教学。不同的是,职业学校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技艺。在这方面,每个工作室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精勤”工作室开发了《“巴城蟹道”食蟹篇》《中式烹饪技艺实训课程》等校本教材,并开创性地研发了“每周食经”项目化课程:工作室将每周三定为评比日,将所在烹饪专业二年级32个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独立完成两桌菜肴制作。工作室成员轮流担任技术指导,协助学生设计策划宴席食单。全校教职工分组分批参与品尝、评选,评出每周的金牌菜、银牌菜,并张榜公布以示鼓励。因为是制作完整宴席,所以从菜单设计、营养搭配、食材选择、加工制作等方面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两年的运行,教学效果显著,中餐宴会设计暨“每周食经”项目化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作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顺利结题。再如“火烧云”工作室,利用其成员经常外接社会订单的优势,发现教材中对于图像设计稿的保存模式、色彩校正和现实行业要求不一致且有知识点空缺的现象,因而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调整,填补教材的疏漏,丰富了课程资源,保证了学生知识链的完整。
燎原社团――改革模式,培养素质
燎原社团是“弘云”工作室创办的一个学生社团,由计算机专业8名优秀学生组成。由于需要补充课外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工作室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社会实践拓展项目。2011年9月,工作室组织学生参观昆山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回来后学生们分工协作,自主确定主题、组稿、设计版面,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里开展了一次“倡低碳生活 做环保达人”的公益宣传活动。2011年10月,燎原社团又作为学校代表,参加昆山市的“播种环保梦想,收获绿色未来”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制的宣传展板并派发宣传单。主持人岳煜群认为,这个活动与其说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不如说是一个教育实验,一方面加强了课程资源建设,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与广域性;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工作室也非常注重类似的培养模式创新。如“睿云”工作室进行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训练时,将参与学生分为培训部、宣传部、档案部,开展学生带学生的训练机制建设;“火烧云”吸纳了一批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工作室的项目开发和设计中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素养。
21CN创业集团――校企合作,多元拓展
2012年,依托各工作室的社会化业务,学校建成21CN虚拟创业集团,探索校企合作、师生创业的新方向。比如“火烧云”成立了大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为昆山市水利局、昆山市环保局、昆山市教育局、昆山电信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设计制作了电视广告、多媒体光盘、景观雕塑、宣传手册、平面广告、包装标志等作品。特别是昆山高铁南站门口的一系列人物情景雕塑,成为昆山对外的一张景观名片。“阿里云”工作室和昆山建峰网络合作,企业投资,工作室开发,设计制造的单片机高级工考核实验箱被昆山市劳动局指定为当地“技能状元”大赛专用产品;又与亚龙集团合作研发了YL-DZ-F单片机综合实验台,造价低,效果好,即将投入量产。“精勤”工作室与昆山醉皇冠酒店整理研发的“万三宴”,现已成为该酒店的特色宴席;与昆山品尊轩酒店合作开发的“阳澄珍宝宴”获首届昆山美食节特金奖。这些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丰富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内涵。
名师导师制――外请名师,内强内涵
2013年9月28日,学校召开名师工作室内涵提升培训会,专门邀请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教授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当天邓教授针对各工作室的不同特点给出具体指导意见,提出工作室研发产品要适应市场需要;要建设一个有文化内涵和职业精神的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要明确分工,团结协作,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团队。这已是邓教授第二次来校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做针对性指导,也是学校倡导的“专家导师制”的内容之一,即聘请知名学者或行业大师作为工作室的导师,引领工作室建设。如“精勤”聘请中国烹饪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山奥灶面传承人――刘锡安大师为导师,继承研发昆山传统宴席“万三宴”和其他昆山当地传统菜品;“弘云”聘请省教科院马成荣所长为导师,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的研究进行特别指导;“心之旅”聘请江苏理工学院副院长崔景贵教授为导师,指导心理健康研究;“睿云”聘请东南大学任祖平教授为导师,指导创新大赛工作,等等。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些大家名家实地指导工作室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工作室的内涵建设。“弘云”领头人岳煜群老师说:“导师的作用主要突出在工作室顶层规划的指导上,即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上来展开工作,要有自己的研究主线和特色。另外,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们影响深远。”
服务至上――服务学生,回馈社会
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学生。如“心之旅”的心灵绿洲咨询室每周一、三、五中午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定期向全校学生开放,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采用黑板报、海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所有一年级新生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每学期举行三期心灵绿洲广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每年五月,开展五个一“生命教育月”系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二是回馈社会。“心之旅”工作室全体成员都加入了昆山市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参与了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昆山健康促进中心“心灵港湾”咨询中心、舒欣家庭咨询中心的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提供热心专业的志愿服务。“精勤”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昆山看守所在押人员开设烹饪大课堂,在社区和老年大学常年开设“健康饮食”讲座和操作培训,为爱心学校残障学生免费开设烹饪课程,开展全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竞赛活动,参与电视台、杂志的菜肴制作栏目等等。这些社会活动使工作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打造了学校过硬的专业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
昆山一中专的名师工作室做得风生水起,有其内在原因。一是起步较早,工作室最早从专业兴趣小组起步,如“火烧云”1997年就创建了,接着2006年从中单飞了“睿云”,2009年又孕育了“阿里云”,这些“民间组织”为后来的名师工作室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机制科学。学校多方调研,出台了《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包括系统学习制:按照个人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系统安排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2本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专著,订阅3种以上专业杂志,并撰写读书笔记;专题研究制:工作室成员围绕研究方向开展专题研究,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公开发表3篇专题论文(或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自觉实践制:工作室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或专业教师下企业(每学年不少于2个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研究课(或实验课、示范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网上互动制:建立网上科研平台和名师工作室专题网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专题网站,借助网络科研平台广泛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研讨;工作例会制: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中期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期末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定期活动制:按照计划安排,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保证计划的高效实施;周期考核制: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动态流动制: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成员劝其退出,同时按程序补充新成员进入。完善的制度建设,再加上硬件支持、经费保障、考核到位,“硬件靠校长,软件靠名师”,学校名师工作室的成绩斐然也就有迹可循了。
顾校长说,“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突破口在教师,有好的师资,学校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昆山一中专正在成长中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范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
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雄壮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游子思乡之美。《黄山奇石》中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这些关于奇石的描述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妈妈的爱》通过叙述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表现了母爱之美。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一文中关于荷花的描写:“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不光赞美了白荷花的美丽,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总之,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美是丰富而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加运用,就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加强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反过来,随着理解程度的加深,审美领悟能力也会提高。
二、通过朗读欣赏美
关于朗读课文,有人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课文像台机器,默读只是看到了它的外形,朗读才是把它转动了起来,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妙处。那么,怎样才能朗读好课文呢?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欣赏到课文的美呢?
1.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2.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3.指导学生流利地读,即要读得通顺、流畅,速度适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就要求要深入体会课文,只有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感情,才能让学生从读中受到美的感染。要做到读得有感情,首先要读出不同的语调,把各种年龄的人的语调读出来,把不同的情绪和性格,如快乐、痛苦、希望、开朗等,都通过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要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同情、讽刺、批判、赞扬等表达出来。其次,要读出词语、句子、段落间的停顿。通过停顿,体现出标点符号来。通过停顿,把文章中表现的快乐、悲痛、庄严、沉重等各种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再次,要读出重音,把句子中应强调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如:“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句中的黑体字,对表现小女孩的可怜是很重要的,就要读成重音,强调小女孩的悲惨,表达出作者对她的同情。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情朗读课文等等。 通过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能激发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对自然和生命的关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课文内容的美,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
三、通过游戏展现美
席勒说过:“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可以说,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审美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运用一些游戏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对课文的理解、展现美。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是游戏的目的。
课文表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游戏。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去,扮演一下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动物、事物,感受课文中的美,同时通过语言、行为展现自己所理解的美。如在教学《司马光》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司马光”、“与司马光玩的小朋友”,还可以让四个小朋友手拉手成一个圆圈当“水缸”。这样,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展现了对课文的理解。
音乐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游戏活动。如在教学《妈妈的爱》时,让学生欣赏一下《妈妈的眼睛》,学唱一唱《小乌鸦爱妈妈》,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展现出感受到妈妈的爱后应对妈妈回报的赤子之心。
四、通过写作创造美
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美,欣赏了美,老师更应教会学生创造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
现在对所学课文的反思,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完课文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使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更好的流露美,表现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了这样几点:
1.指导学生翻阅观察日记,重温生活中的趣事、乐事、要事,以求在重温中勾起审美回忆,再现审美体验,触发审美想象。同时,可以结合生活要闻会、生活趣事交流会、同学朋友谈心会等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相碰撞,互相引发审美想象。
2.引导学生走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如小记者采访活动,参加英雄事迹报告会等)或者特意创设情境(如演话剧、小品等),让生活或情境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扣动学生情感之弦,以求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中勾起审美回忆,触发审美想象。
“美”是诱人的。当学生在“美”的感召下,全身心地投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审美活动的时候,习作已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追求。随着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审美心理的逐步完善、审美经验的逐步丰富,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将逐步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学生的作文中将处处表现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渗透美育知识,时时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使他们的好奇心,未知欲和鲜明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照亮那些美丽但幽暗的角落,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才能实现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实现自身美育与情育的统一。教学实践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学生的发展不能没有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内容;拓展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质量,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以及标准,这让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被重点提出,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内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拓展随意性太强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义: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以此为背景,实质上是拓宽了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范畴,让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自身课堂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太过随意。不同的教师会选择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方式灵巧,有的方式笨拙,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教学内容设置老套死板
许多教师是在教学一线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其对于课本知识十分熟悉。但是正是由于其经验丰富,对发生的改变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例如,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只能固化地告诉学生周朴园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王熙凤是一个刁钻、狠毒的人。说起来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是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从文章中体会其刁钻、其狠毒。
3.教学内容把握不准
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对其回答采用鼓励的态度,但是对于事物的正确性一定要有所把握。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划火柴时,有学生说,因为小女孩的火柴卖不出去,划了就划了,还有学生说因为小女孩觉得划火柴很好玩。学生的回答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此时就应当发挥出其指导作用,让学生了解到事实,而不是一味地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方式
1.加强不同学科的知识互补
语文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对其他科目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将语文知识的课堂延伸开来。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让学生知道小蝌蚪与青蛙的密切关系;在讲解《火烧云》时,可以穿插部分地理知识,告诉学生火烧云的成因,让学生对火烧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讲解《伯牙绝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高山流水》这一古曲,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伯牙悲戚的心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2.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兴起为出发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成效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能对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关注这一点。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也能使其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
3.将教学内容与世纪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有应用。我们应当利用这些应用面,让学生在课堂外同样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例如,让学生在放学途中收集所看到的成语的错用,或是错别字,或是病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说明这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改正。使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主自发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清楚地知道,任何新事物的成长与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当这一新事物的先驱,从各个当面开展实践活动,为新课程标准的早日深入实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建华.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5).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爱读 多读 会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的确如此,不管语文教学朝哪个方向发展,也不管有多少流派、有多少主张,万变不离其宗的永远都是“读”。如果语文教学离开“读”这个根本,任何一种形式上的完美都是不真实的。“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起点和基础。好的语文教学,就是老老实实地引导、指导学生读文本,用心、用情地和文本对话,还语言文字以本真,还文本以本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关键在于“读”,即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使学生多读、会读。
一、爱读
学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爱读、多读、会读,还要让学生爱读,使学生多读、会读。
1.激发兴趣
“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斯卡特金)。可见利用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是有重要意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自己范读、引读、配乐朗读、竞赛读的方式吸引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读的欲望,久而久之,爱上朗读。
2.增强自信
有了兴趣还不够,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朗读水平,即使是一丁点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可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可以给谁配乐朗读。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星,让学生通过朗读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获得不同的朗读星,期末进行总结评奖,颁发各自获得的朗读星。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阅读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不知不觉地养成爱读的习惯,同时不断提高朗读水平,一举两得。
二、多读
学生爱上朗读后就想多读。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让学生多读是理解课文内容、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必要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往教学,我唯恐课文分析不完,影响进度,总是舍不得留时间让学生多读,结果可想而知。经过听名师课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反思、总结,我发现:多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如今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研读,学生在读中思考,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积极性,结果教学事半功倍。通过读,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通过读便能理解,无须老师讲解。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提问学生:科利亚他们一家回到家乡后,为什么妈妈很快就找到木匣,而科利亚量了十步却没找到木匣?学生经过诵读课文就理解了:原来当初埋木匣时,科利亚只有五岁,那时的步子小,量了十步,他现在的步子大了,应该量五步。有的内容通过反复读、分角色读也能理解。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这里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马上做出回答,而是让学生反复读,然后指名读,再让学生自己读。通过反复读,学生领会到用“烧”字不用“红”字的原因:(1)句子中已用了“红通通”一词,再用‘红’字就重复了;(2)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着点作用;(3)用“烧”字又能与“着了火”相照应;(4)“红”表示色彩,是静态的,而“烧”表示动作,又含有“红”的色调,给人一种动感。
其次,多读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总之,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形式,训练学生的眼看、口诵、心悟等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多读的良好习惯。
三、会读
学生多读后慢慢就会读了。学生会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千世界,书山书海,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一讲解分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指导者,既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寻求书山书海中的知识宝藏。然而,学生会读的能力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也许会读得通顺、连贯,但是否真正会读、读懂呢?能否披文入境、入境悟神呢?能否自己动手写内容要点、动手做圈画批注呢?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指点、督促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让他们不要坐等现成结论。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逐渐掌握会读书的好方法。这样识字、解词、析句、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都可放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完成。因为朗读是理解的最好方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实践中积累读书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例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书,学生很容易就弄懂原来小洁快步上岸,四处张望,目的是找垃圾桶。这样不仅达到教学目的,还进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总之,让学生爱读,使学生多读、会读对贯彻新大纲精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在教学当中我们应更重视研究“读”的方式、方法,找出更多、更好的“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一、加强学生的语文预习
从中学生的自身条件来分析,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导致他们还需不断提升个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要想在这种基础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比如在《安塞腰鼓》课程学习中,预习的作用被充分显现出来。该课文主要通过一些夸张、比喻的手法来描述自然现象,将其景观通过文字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课文的主要教学意义是教会学生对事物的描述能力,以及对心之所想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将该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图片信息的收集,也可以通过相关书籍来进行。在正式进行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同学,让他们将自己整理出的有关于火烧云的景象进行叙述,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目前中学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成为基础教学配件,但其使用的量和度是任课教师应当合理计划的。在初级语文教学中,基础教学内容是组词造句的学习,它对学生今后的其他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和意义。比如,在对“偃旗息鼓”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进行教学辅助。接着放在情境中造句。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情境,看看范仲淹为天下百姓所想的情怀。同时,可以让学生跟随多媒体一起进行朗读,当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让学生感悟,接着让学生写作,感悟自己将来在社会上为祖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