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风险量化8篇

时间:2024-02-02 17:13: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量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量化

篇1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涉及财务管理各方面内容,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风险日益增大,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性

1.1财务风险的可变性

行政事业单位也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财务风险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转变能力。

1.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出现在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或是在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其发生的程度,波及的范围等都是不能确定的,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复化和多样化,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不能够全面地掌控和把握,因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1.3财务风险的非主观性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所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财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

1.4财务风险的可预测性

虽然财务风险有着不确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但是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被预测的,随着管理方法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深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规避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

2.1外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

从外部的环境可以看出,国家的机构改革之后,政府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带”,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方式方法在经营和管理资产,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资金的利用率和浪费情况严重。同时在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管理层对内部的控制重要性认识度也不够高,各个事业单位要面临着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的风险和国有企业连带责任风险。

2.2政府的预算约束力降低

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财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地攀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是财务的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发展要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够像企业一样负债经营。

2.3内部环境控制有待提高

一旦内部环境开始恶化,内部环境就要面临失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就会严重的滞后,而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的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当前现存的《预算法》对于财务的支出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仍未出台,因此当前的财务支出仍未有明确的相关法规法律,造成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在管理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滞后,经费不足加上损耗与浪费,预算的控制缺乏一定的力度,导致财政资金的运转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4财务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因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复杂化程度提高,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设速度严重滞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的拨款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务支出单位,对于财务的大收支模式是要求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的,但是当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法》仅仅起到了原则性的规定,导致了财务的管理、预算支出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依据。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流程

(一)收集风险信息,即收集行政事业单位违背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这一组织目标的重大信息。

(二)识别风险,即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来识别行政事业单位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三)分析风险,即估计、计算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损失,并预估财务风险会对单位开展管理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损失等揭示出来。

(四)计量风险,即基于识别、分析风险,凭借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考虑损失幅度的大小、损失频率的高低,从而将风险量化或设定在某个等级上,以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是否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五)决策风险,即基于计量风险的结果,比较风险防范所需成本与风险收益,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来确定风险管理态度及决策。换言之,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风险防范目标,选择通过优化组合风险防范技术及措施来降低、消除风险。

(六)处理风险,即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财务风险防范方案时要强调效率,通过填密风险防范计划的制定来有效配置财务资源。财务风险防范并非单位某一个部门的职责,需要组织整体配合,实时监控执行财务风险防范方案时的各项具体工作,使执行与方案保持一致。

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4.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财务风险来说,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它的形成、扩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按照该规律就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甚至量化。为有效预测、量化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时间、范围、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是必要的,从而通过各种指标量化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到估测准确。

一是合理、准确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非常关键,通过对比预警指标值与量化指标值,就能确定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及预警值时要充分考虑其一致性、连贯性,必要时也可按照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因为财务数据往往以海量形式存在,依据信息技术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有效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以达到识别、预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目的,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条件。

4.2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需坚持收支平衡,按照既定的发展计划、预算安排来合理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与预算。财务预算需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以及勤俭节约的原则,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方面投人足够的资金,并加强监督经费使用过程,各部门也要及时掌握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的编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综合考虑各部门、各项目的实际情况,要保证本部门不超预算,从而全面维护财务收支预算的合理性、公平性,通过灵活调整并有效控制预算来保证单位正常开展各项工作,防范财务风险。

4.3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平台

一是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将信息孤岛消除。当下,行政事业挝辉谟τ眯畔⑵教ㄎ寤ò嗣牛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很难共享数据,不但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还给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更大难度,严重制约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内部控制应有作用的发挥,所以建设信息化平台时要考虑集中数据,真正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

二是嵌人式开发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预警与现有财务系统,保证能提前发现财务风险,使内部控制到位,使财务处理合规、合法。如今,几乎每一个财务软件系统均是通过授权控制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而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几乎都是事后进行,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发软件时要考虑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调研之间的协同部署。

三是开发统一现金流、信息流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平台,这是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新挑战,不管是公务卡消费管理还是零余额账户管理都不能统一现金流、信息流,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使预算资金保持零风险,就必须从统一现金流、信息流的角度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平台,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5、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在运行环节就会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BOT 项目涉及的主要财务风险

BOT 项目在运营期间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有经营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和融资风险等。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指在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项目资金运动的迟滞,进而产生利润的不确定。根据BOT合资项目的相关协定,该类风险主要表现为(原辅料)采购风险和生产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包括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及存货资产管理风险,该类风险也是合资水厂项目运营期间的常规风险。融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等变化,企业融资行为所带来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杠杆效应、 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合资水厂项目涉及的主要是利率及汇率风险,即由于金融政策的波动而导致的融资成本变动的风险。

此外, 由于 BOT 合资水厂项目是在特定环境及合作主体下产生的,根据项目特点,涉及的财务风险还包括产品定价风险、利润风险、成本管控风险、预算风险、投保风险等。其中,产品定价 风险主要指由于 BOT 项目单位成本或成本组成变动引起的产品定价协议的变更及社会监督所带来的收入的不确定性。利润风险主要指合资双方收益分成约定变更带来的利润的不确定等。成本管控 风险指产品的成本费用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及成本费用的无效支付等。预算风险指虚假预算及 失控预算等。投保风险则指资产保险范围的不足及保险条约的不充分等。

针对每项风险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并有效实施,能够预防及快速处理潜在和已发现的财务问题,保证项目良好运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案是根据风险因素建立管理卡片,定期评估风险因素的状态及管理方案的有效性,持续跟进并更新。但由于国内公司固有的管理习惯,风险管理卡片的模 式化跟实际工作往往存在较大脱节,工作效率不高。构建风险因素与内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量化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新尝试则可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风险管控三步走

案例企业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体现在风险管控操作流程中,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风险因素的筛选及排序筛选对项目运营期间影响较大的财务风险因素,并按重要性 排序。可从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及发生的可能性划分重要等级。(见图)

按照上述原则筛选、排序后,项目运行期间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因素如下:

A 级:成本管控、预算、资产管理、利率等;B 级:产品定价、利润等;C 级:经营等;D 级: 财产保险等;E 级⋯⋯

风险因素的描述及量化将抽象的风险因素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关联,并根据风险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用具体措施及执行(预定)完成时间量化该方案。

以案例企业对上述财务风险因素量化管理方案为例(如表所示),阐释项目风险管控的基本构 架。

风险因素的后续管理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制定后,还要结合内部考核进行后续跟进管理及风险状态的再评估。根据管理方案的执行效果(考评结果),动态更新风险状态,及时发现、替换新出现的风险,不断完善管理/行动方案,实现风险管控的良性循环。

本案例中,纳入了内控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对 BOT 水厂项目运行期间潜在的财务问题有了一定的事前防范意识和措施,为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在此框架下,项目运营期间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及内部 工艺流程、配套设施、设备维护、安保等方面也可采用相同模式进行管控,以实现运营期间整体风 险管理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篇3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二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三是财务收支风险。

1.财务预算管理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预算管理,如果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善和全面,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将会导致相关数据和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资金使用和各项支出缺乏计划性,降低资金使用率,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科学的预算编制。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缺乏监督,预算编制缺乏严密性,导致专项资金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出现闲置现象,难以落实滚动资金支付模式,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二是不规范的预算资金管理。对于预算资金而言,其操作尺度和定额标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资金预算编制环节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及较强的主观性。虽然资金具备相应地分配基础,但是其与实际存在差距,导致内部分配不均。

2.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做假账、公款炒股、公款私用私存等违法违纪现象出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风险。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国家收费许可的空间进行应收款,,导致财务管理控制作用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严重危害了单位和个人的权益。

3.财务收支风险。

财务收支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支出风险。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清楚界定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同时经费管理存在不足,导致公费旅游与公款吃喝等现象泛滥。二是经营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在实验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过大,导致其对外投资的资金缺乏,出现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无法正确辨识商务信息的内容,导致信息在便捷性、时效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难以正确判断,出现支付风险。此外,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转账收入等多种形式,其在实际账款收回过程中无法到位,甚至出现坐收坐支现象,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识别。

由于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其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如操作风险、发展风险、资产运营风险、财务收支风险和预算管理风险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辨识各种风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其暴露的情况,首先要分析风险,计算和估计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预计财务风险对组织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降低损失。其次要计量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损失幅度大小和损失频率高低进行综合考虑,促使风险能够具体量化,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其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存在财务风险,任何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导致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贯彻落实相关的财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采取财务风险预警手段,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出现。一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与否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的强弱程度,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优化整合财政资源,构建科学的财务防控体系,确保预算的平衡。此外,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指数,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对财务风险具有清晰全面地认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落实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应从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发,对财务内部管控制度加以完善和健全,强化财务收支和预算风险防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3.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测量。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优化测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方法,量化处理相关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并科学分析财务风险数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以及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财务风险因素,确保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语

篇4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

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企业单位,其财务监督机制不能照搬一般企业,需要制定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监督机制。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机制改革不能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正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存在一定的漏洞,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由于事业单位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财务人员的挑选和教育没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事业单位内部缺乏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进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严,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记录财政支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也较少,不能充分地发挥财务工作的价值,相反,由于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在进行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偏差,带来更多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要根据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其次,分析量化的分析指标,确定预警值。加强风险控制关键环节针对事业单位的特点与问题,要加强资金管理,保证每天的资金收支情况明确,月底再对所有的财务情况审核,防止资金被一些人员非法挪用。由于事业单位主要对内投资,对外投资则大多将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在投资时,要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投资的收益效果等进行详细的论证,确保投资的可行性和收益,降低投资风险。当事业单位要实行重大采购项目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评估,采购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尤其是在签订合同和结算时,要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则,确保手续完备合法。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要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注意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财务风险的重视,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控制能力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在风险发生时快速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展,降低对事业单位的破坏。第一,要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条件、表现和后果的识别能力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第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预测和检测财务风险,因此,要培训财务人员熟练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第三,风险发生后,财务人员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强化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预算体制,要加强预算管理,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规定,严格执行,减少因预算不合理造成的风险损失,。加强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编制、审批、调整、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全过程的控制管理。编制的预算要真实、详细、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制定合理的预算,并严格执行,能够有效地控制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减少财务风险。结束语随着事业单位的整改,事业单位获得了一定的自利,但财务风险加大。事业单位在筹资、投资和财务管理活动中都存在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方法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加强控制,提高财务人员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强化预算管理。

作者:徐梅 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台

篇5

[关键词]财务 风险 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失的可能性。根据来源不同,可将财务风险是分为五个方面:

(1)筹资风险

是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的结构、期限结构等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

指因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投资项目在工艺技术上的不可行、市场调研有误、产品定位不当、投资项目规模过小或过大,投资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

(3)现金流量风险

一般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

(4)连带财务风险

指一企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人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

(5)外汇风险

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风险。

1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国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具体而言,其对企业有如下重要性:

1.1 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上升67.5%,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万户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调查,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79%,2002年,900多户中央企业及三级以上子企焐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6.4%,略有下降,但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又有所回升,已经高达80%。事实表明,企业对财务风险未主度重视,防范意识差,高负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1.2 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管理风险

企业进入市场,如若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市场变化,必然使经营风险加大,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例如,片面追求盈利性强的产品,而不考虑市场变化,往往造成该产品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资金过分沉淀,使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上升。

1.3 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实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资金沉淀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资金的使用表现为各种资产,但是作业个高效运转的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防范资金沉淀地程中的不良财务风险,如购货方无故拖欠企业应收帐款,无疑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获利能力。

2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这里主要从负债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分析。企业实行负债经营而借人资金,会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很魇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由此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或承受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的大小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指标衡量,它反映了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一般而言,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或财务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财务风险大小扪定性因素,取决于合部资本利润率是否大于债权资本利息率,关键在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当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大于债权资本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债权资本的比例,就会增加企业股权资本的收益率;反之,就会导致权益资本收益率的降低,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来讲,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造成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的信誉受损,出现再筹资困难,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由此笔者认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除了资本结构外,最根本原因是资本运用的有效性问题。

3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实质上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里把它单列出来进行详细谈论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风险防范上做得不够,缺乏事前控制的习惯。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或防范,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灵活应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波动较频繁,企业应确定适合自身的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并滞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

3.1.1 套期保值应对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市场物价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企业此时可以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以减少损失。

3.1.2 积极把握利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机会。

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节省资金成本,减少未来偿债压力;在预期利率会下降时,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会上小组长,这时企业出售已购人的长期债券则会获得较预期更多的现金流人。

3.2 针对内部各因素,管理和防范财务风脸

3.2.1 合理确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确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是与营运资金的筹集政策相联系。营运资金的筹集政策主要是指如何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这些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短期与长期负债之间的风险差别必须与他们之间的利息成本差别进行权衡。债务的到期日越长,融资成本就越高,企业还有可能在不需要资金的时候仍为他们支付利息。

篇6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能源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例如,2007年、2008年两年电煤供应紧张导致电煤价格猛涨,2008年初严重的南方雪灾,都使得许多电力企业遭遇严重的困难,盈利水平急剧下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投资风险、财务风险等。而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一旦电力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灾难,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合理地分析和评价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好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如资金、技术高度集中,公共服务安全性等。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电力体制的改革给其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析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外部风险 具体如下: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物质生产、经济活动、生命安全的风险。如台风、旱灾、覆冰、水灾、冰雹、强降雨、泥石流、火灾、地震等自然现象,往往造成大范围内电力设施严重损坏,使电力企业损失惨重。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都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使得电力企业步履维艰,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和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由于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所以必然面临政策性的财务风险。例如资本市场的汇率变动、利率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产生的风险。政策性风险对电力企业影响比较大,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的负债较高,尤其是银行贷款的比例较大,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严重影响了资金成本。所以,政策性风险势必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

(1)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现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电力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电费收入,而形成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电价低、电费回收难。电费难回收是长期困扰电力企业的一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数额巨大的电费收不回来形成了坏账,使企业现金流量减少了,资金周转也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益。

(2)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在资金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一旦电力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信誉将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破产。电力企业的负债结构也不合理,短期债务比例(尤其是银行短期借款)过高,使得企业的还款压力很大,资金周转不灵,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包括资产结构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主要是指速动资产比率失调、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等;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造成资产利用效率低,如长期闲置的存货与固定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等。资产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很普遍、危害性也很大的风险。

(4)投资风险。由于近年来,电力供过于求和竞价上网机制的推广,必将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大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一方面,在投资决策时,财务部门缺乏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专业判断,使得投资回报率低。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所投项目涉及的环节多,资金需求量大,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垄断经营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长期封闭的计划经济和电力行业垄断经营,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等普遍淡薄。电力企业还没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管理理念。这些因素导致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弱化,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概念一无所知。

(6)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使得制衡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关。在失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管理人员就很容易发生诸如假公济私、挪用公款等不道德行为,虽然这些行为不易被轻易察觉,但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针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构建如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本文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分析,本文建立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多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分为二层,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B1,B2};指标层为B1={C11,C12},B2={C21,C22,C23,C24,C25,C26}。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可以反映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本情况。

(二)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风险评价评语集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表示指标的评语,对应的财务风险程度分别为“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五个等级。

(三)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在因素结构复杂、缺乏数据的条件下较好地确定每一层、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递阶层次分析模型,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各判断矩阵中因素间的风险比较可通过1~9标度法加以数量化;其次,运用AHP计算方法,将得到的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按行相加,得到的权重向量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分量作为各风险评价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对照各风险评价指标制定的评语等级标准,得到模糊评判矩阵R, R=(rij)m×n,其中rij是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五)进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由评价因素的权向量wi,因素Bi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i,可计算得:Di=wiRi( i =1, 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到隶属矩阵:R=D1D2。

最后,可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Q=WR。

将评语集V中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处理,用量化的值作为最终评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电力企业为例,运用以上确定的研究方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的评价集为V={V1,V2,V3,V4,V5}={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很高}。

(二)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表1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根据AHP法确定每一层指标间的相对比重,计算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下:

(三)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专家按上式评价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 统计整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如下:

上面模糊综合模糊评价的结果表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有19.625%的可能性低,22.95%的可能性较低,25.15%的可能性一般,20.375%的可能性较高,11.9%的可能性很高。为了反映该电力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将上述评语集V的风险量化值为G=(1,2,3,4,5)。也就是说,最终的评价结果越接近于5,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越接近1,风险越低。最终的综合评分如下:

该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分为2.81975,说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

五、结论

本文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电力企业更好地衡量与预测财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控制与防范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惠贞:《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国市场》2010年第7期。

[2]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统计分析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面临更大的风险。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增强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企业的来说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挑战。面对严峻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完善的、全面的风险抵御系统,从而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概述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偏失所带来的损失。利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财务状况,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确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

①相关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企业内部经营活动。②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管理的特点,重点选择可以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③预测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可以及时检测到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性因素。④动态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但要满足静态的剖析,还要随时监控财务运行的情况。

2.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注意预警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及针对性。企业可以选择财务分析中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操作能力等,通过预警指标监测和控制财务风险。

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模型包括单变量判断模型、多元化线性判定模型和派生模型、概率模型。动态预警模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具有各个不同的特点,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预测模型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4.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般包括两个要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潜伏期内,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弱点,避免财务危机的爆发。在财务危机爆发时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定性方法在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企业建立的财务风险模型大多侧重于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标准主要取决于经验数据。而现代企业的管理同时关注非量化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等非量化因素也将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因此,忽略定性方法和非财务指标,可能造成不准确和不完整的财务风险评估结果。但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受到企业之间的差异、评价的主观性及数据获取的难度等限制而难以实际应用。

(二)忽略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环境一般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规模状况、现金流量和资产结构等。当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指标选择上,使用最多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质量以及盈利状况。从指标选择上可以看出,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忽视了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量比较大,企业应建全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主要有基础数据采集层、风险分析层和领导层。基础数据采集层的职责是收集财务风险预警需要的基础数据,收集有关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预警信息。风险分析层主要负责对基层所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财务风险预警对象的程度,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向领导层汇报。领导层常设立在公司的董事会或企业决策机构的下属组织,主要是负责对重大的风险进行决策和考核。

(二)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企业不仅要注重定量指标的分析,还要考虑到定性分析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分析。例如,可以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纳入到预警模型中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同时,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发展情况,适时改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而避免分析结果存在的偏差。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蔡莉莉.浅析企业财务分险预警系统的完善.财会研究,2010.

[2]钱光明.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财会通讯,2010.

篇8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程序软件实时采集和计算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在风险应对的各个关键环节规定量化的反应时间,建立应对财务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