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2 15:00: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媒体运营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小群体教学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59―03
本研究结合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对小群体教学模式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旨在探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实施这一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某高校2004级健美操选项班学生80人,然后再随机确定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每班40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公体健美操选项课“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干预,同时辅以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访谈法等。
1.2.1研究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每个题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分别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评分从1分到5分,用总均分和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2)应付方式问卷。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用因子分来进行分析。
3)自我效能调查表。该量表由北京大学的王磊教授编制,共19道测题。每道题评分标准为1到6分,1代表“从不”,2代表“非常少”,3代表“偶尔有一次”,4代表“有时”,5代表“经常是”,6代表“总是”。用总分来进行分析。
1.2.2研究程序 1)实验前对两班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并在教学一周后两天内对两班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测试,以及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保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内外部条件基本一致。
2)实验干预从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皆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讲授一练习式”教学模式)。两班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数、场地保持一致。实验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图1)为:
根据学生前测成绩,参考性格、所在班级和宿舍,组建8个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5人小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教授社交技能,制定各小组相应的活动规则等。接着设定目标,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前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教师的总体目标制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及学生个人目标。然后教师向全班进行授课、演示等,其形式与班级授课一样,但要求时间短、容量大、效率高,且为下面的小组活动留有余地。小组活动是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主导部分,一般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的组内合作学习、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参与的组间合作交流和以小组测试的形式开展的组间竞争。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将关注以下问题: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合作活动?是否小组活动维持在学习任务上?是否小组在达成学习目标上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是否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给予反馈?等等。根据这些观察,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介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指导、调控。最后进行课后测验,每次课的测验主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以群体评价为主。单元结束前的测验主要采用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动作和小组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教师除了通过平时观察、测验获得反馈信息,并就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补救外,还增设小组记录卡片,每组每次课一张卡片,总结者根据每次课结束前的小组小结,记录本小组及各成员的学习、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情况,并将问题列举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照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及合作能力水平,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
3)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量表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被试在实验期间的感受和看法,作为本实验的辅助和补充。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各心理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两班学生在SCL-90量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1中看出,实验班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后测均比前测低,其中在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项目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班在SCL-90各因子上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焦虑因子上效果显著。
2.2两班学生在应付方式问卷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2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因子均分后测均比前测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因子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班各因子未达显著差异,实验班在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他们比以前更积极地面对问题。
2.3两班学生在自我效能调查表上前后测差异比较
从表3中看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后测均高于前测,但对照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则呈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3 讨 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在实验中,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的SCL-90总均分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强与同伴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共同练习的氛围,不仅使得课堂活动锻炼的次数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改善了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对各因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这几个因子上。下面,我们将就存在显著差异的因子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1)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躯体化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2)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
3)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在焦虑因子上有显著下降,并且具有显著差异(P
3.2应付方式本实验对学生原有的应付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在实验班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表2),表明实验班的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了自责、幻想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这些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应对的方法,减少了“自责”应对方法的使用,表明本实验对大学生应付方式有一定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组的构成分析,本实验中的小组构成是异质分组,因而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与认知风格。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集思广义、拓宽思路、深化认识,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新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自我效能感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比实验前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并且具有显著差异(JP
在本实验中,小群体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对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反馈,尤其对基础差但进步较快的学生,老师和小组同学给予及时的反馈,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这样,通过不断的积极反馈可以积累个体成功的经验,同时可以让个体知道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自己承担的角色,避免角色的不确定性,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4 结 论
1)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
2)实验班学生实验后比实验前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及自责因子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更加趋向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问题和挫折,而减少自责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的使用,有利于学生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近6年来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涵盖了文献源分析、文献的研究方法、主题、研究内容等分析,揭示了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在新媒体营销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北大方正在其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 引言
本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互联W上以“北大方正”、“新媒体”、“营销方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本文对近6年有关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进行评析,并同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通过阶段性总结出北大方正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中的发展情况及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二、文献源分析
(一)文献分布以2011年为主
对文献时间分布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运营的关注程度,经分析发现,2011年研究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的文献最多。而2011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云服务平台、合作共同开发、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
(二)文献源类型以传媒类期刊为主
对文献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关注话题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问题的关注以传媒类期刊为主,且多为新闻报道或采访、访谈类型。
三、 文献研究对象、类型和主题
(一) 研究对象为新媒体营销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现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为几种:
1.搜索引擎营销。它是全面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影响方法,作为新媒体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准确地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各种产品与服务信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2.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 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个新型媒体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即是企业借助论坛这个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新媒体领域中采用的营销方式。中文在线已开通微信公众号,但阅读量和粉丝数较少,影响力较小;而北大方正集团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它们在营销中的一个缺点。
(二)研究类型以新闻报道类为主
本文将研究类型分为一般的介绍性文献和新闻报道类、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三类。其中新闻报道类16篇,占76%;理论研究5篇,占24%,这表明研究主体关注点在操作层面,而理论研究则相对欠缺。现阶段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发展主要为初步发展,趋向是在实践分析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并给予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三)研究主题侧重内容方面
本研究将文献的主题分为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大数据运营平台、医疗领域的新媒体运营三类。
四、 研究内容分析
(一)北大方正的运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想获得新鲜的血液,都要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探索一番,从而进行品牌的优质推广,策划品牌发展方式,提升知名度。[1]北大方正在其精英团队的策划发展下,就其集团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朝着新媒体运营方向迈进。
1.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
北大方正在交通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交通”。2016年6月1日,方正IT联合郑州地铁开通互联网购票服务,在原有云购票AP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全面实现微信、支付宝网上购票。这一具体事件是北大方正的新型媒体运营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经营。在形成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方正的大数据运营平台
人类信息经互联网的发展与支持,不断积累增多,在繁杂的数据中要想发掘有用的数据信息。[2]方正IT推出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能够从信息采集、检索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给企业强大的决策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方正IT采用这些技术为多个国家部委及高端政府用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分析服务,其行业覆盖教育、安全、政法等多个领域。方正IT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逐步向平台化、数据运营商转变,与媒体、企业、政府和垂直市场客户开展服务和合作,这给新兴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尝试。
正是新兴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让新媒体运营得以飞速发展。在内容创作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北大方正电子“新空云泛媒体融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同时加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3.医疗领域新媒体运营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 中文在线运营方式
1.微信营销
中文在线移动阅读终端业务分别有微博和微信两种营销方式,整合移动阅读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厂商需求,量身定制包括正版数字内容资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下载平台开发、在线服务平台、客户端定制、行业销售、运营商合作、读书卡产品合作等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的评论中文在线实现与客户交流,应市场所需完善自身的良好平台。
2.微博营销
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这个营销平台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将每一位粉丝都当做潜在的营销对象,中文在线还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产品形象。
3.其他营销
此外中文在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线上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这些营销方法有有助于中文在线的品牌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优势与劣势
中文在线在线上可以拥有大量顾客信息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受地域、时间的传播自己的文章。而微博营销也存在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在于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成本较低,效益高,然而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劣势,那就是基础奠定较难,易被错过关注这两点。
五、结语
经营方式的更新是判断一个企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营销推广这一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3]将新媒体技术与营销方式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 CP 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4]总之,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运营方式上的更新是符合时展需求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未来营销方式的发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曹素妨. 报道融合后,媒体经营转型的技术探索――“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的方正幕后经验谈[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 (5): 31.
[2] 奔跑吧,大数据――方正工厂,大数据的领跑者
[3]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4]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关键词]新媒体;天津地铁;突发;对外信息
中图分类号:U239.5;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59-0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如何引导公众舆论,抑制谣言产生、提升企业形象,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2011年7月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中明确指出“微博客已经成为了公众监督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阵地,已成为网络舆论中心”。在此背景下,企业通过使用新媒体进一步优化日常和突发信息公开是地铁运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
本文关注网络化运营下,天津地铁对新媒体的利用和管理情况。总的研究问题包括:新媒体日常管理;突况下的应急;以期为地铁运营企业在对外信息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本论文选取网络化运营下,天津地铁对外信息管理这一特定情境,构建天津地铁信息公开的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
从实践层面上来看,提升天津地铁的信息公开效能,是促进天津地铁信息公开回应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天津地铁故障的案例研究,验证检验新媒体信息公开的理论模型,提出地铁运营企业新媒体管理的最佳策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政务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将其在日常和应急管理中各类信息主动向公众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总体来说,政务信息公开具备主动、及时、客观、全面等特点。
1.2.2 新媒体
由人民日报和新浪联合制作的《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万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5万个,阅读量1117亿。由此可见,新媒体正在以自己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信息工作格局。
2 天津地铁新媒体对外信息分析框架
2.1 “天津地铁运营”新媒体基本情况
天津地铁运营公司的新媒体主要由信息中心运营管理,包括与各新闻媒体单位合作、管理官方微博、天津轨道交通官网的运营板块,以及地铁热线60286888和天津地铁微信。
执行“固定内容常态更新、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关注反映社会民生、与其他微博积极互动”的理念,立足“地铁是基础性的窗口服务行业”的现实,确定服务、沟通、学习和引导四项功能,有效进行对外信息管理。
2.2 新媒体日常管理
2.2.1服务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新媒体成为信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成为整体运营服务的组成部分,成为实体运营服务的重要助手。[2]当前服务主要有:
(1) 基本运营信息服务
如地铁线网图、运营时间、站点位置、票制票价等。
(2) 日常运营信息服务
如失物招领、解答网友疑问、各类活动、优惠信息等。
(3) 重要信息宣传引导
如新线、新车站开通,平安夜运营安排等。一般会做专题,持续报道。
(4) 实时运营信息服务
如早晚高峰运营情况、运营异常情况、突发恶劣天气等。
2.2.2 沟通
网络化运营下,乘客就自身体验进行实时的公开表达。一般情况下,新媒体都要给予回复。
一般来说,凡是可以立即做出解释的,立刻回应;如果是共性问题或者适合公开回复的,将公开回复。需要进一步调查、一时无法回复的,首先做出回应,然后启动内部调查机制,一般24小时内予以回复。涉及服务质量的投诉或反馈,往往公开说明或道歉。
2.2.3 学习
新媒体不仅是 “猎奇”或“炫”的利器,更是学习的好平台。除了给乘客提供服务,也致力于做成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比如【地铁眼】、【地铁爱生活】等栏目,都可以让乘客及员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2.2.4引导
地铁具有快速聚集和疏散人流的功能,借助新媒体的信息管理,在其他方面也可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3号线开通后,天津地铁安排志愿者引领秩序,同时在新媒体上发起“文明乘车随手拍”活动,既为主动排队的乘客点赞,又对不文明乘车的行为适度曝光。现在,以天津地铁营口道、天津站等客流大站为代表的车站,乘客基本都能自觉。
2.3 应急管理
突况指,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正常运营秩序、可能或已经造成危害的事件或事故,如突发设备故障、列车运行秩序紊乱。
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人们对突况最敏感、最关注。新媒体的最大价值就体现在快速反映、捕获信息、快速回应、正面引导上。出事之后,凡是可以对外说的,一定主动的说、诚恳的说、有用的说、连续的说。[3]
天津地铁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快速机制:异常情况发生后,属地责任人或控制中心在5分钟之内通知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立即向公司突发事件信息对外领导小组或公司新闻发言人报告,并在10分钟内报告上级。事件处置过程中,属地责任人或控制中心随时向信息中心报告最新进展。与此同时,信息中心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对外信息管理:
第一步,10分钟内,基本情况,包括事件类型、发生地点、初步影响;第二步,15分钟内,补充信息,包括事件详情、当前行车间隔、当前采取的运营调整措施等,提醒乘客及时调整出行安排;第三步,持续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以及预计的等候时间、客流分布情况、绕行或公交等替换方案等;第四步,及时恢复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事件详情,向外界进一步解释说明。
由此可见,持续信息很重要,无论是戴维・梅斯特(美国著名营销学家)“等待态度理论”,还是现场的实践都证明:乘客在等待运营恢复的过程中,不确定的等待时间比确定的等待时间感觉更长;不能说明的等待时间比能够说明的等待时间感觉更长;焦虑时等待感觉更长。所以,即便没有新进展,也可相关的“填充”信息,缓解乘客的等待情绪。
3 天津地铁“6・25”1号线故障新媒体对外信息分析
3.1 天津地铁“6・25”1号线故障情况
2015年6月25日9:30左右,天津地铁1号线营口道至小白楼区段突发供电故障,导致列车停在隧道内。事件发生后,天津地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市交委、公安公交分局、公安消防总队等部门联合组织协调下,组织车内乘客分别向营口道、小白楼两站疏散,同时将列车运行方式调整为双林至土城、刘园至海光寺区间独立运行,土城至海光寺下行区间单线双向运行。11:06故障排除,逐步恢复。
3.2 天津地铁新媒体对外信息管理
此次故障持续一个半小时,天津地铁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管理信息,与市有关媒体做好联动,确保最及时的消息第一时间送至尽可能广的范围内。
9:42,收到控制中心OCC首条故障提示,信息中心立即前往OCC,组织信息。9:54-15:46,共9条提示信息。截至21:00,新浪微博阅读量突破31万,转发351次,评论304条。在与其他媒体联动方面,天津地铁利用新媒体渠道,向央视新闻、人民网天津、人民网、天津日报、天津交通广播、平安天津、天津广播、新浪天津、天津公交、每日新报、渤海早报等数十家媒体和民间大V等,均提供了有关信息。
4 网络化运营下新媒体的运用与发展
天津地铁在新媒体的运用虽然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方法,但仍需不断新的突破。
4.1整合各项新媒体资源,构建新媒体平台
统筹考虑信息的独特性、受众范围等因素,统筹安排,集中资源和精力创建并运营一批优质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良好的网上服务窗口。[4]
4.2注重内容营销,丰富内容的表现力
改进和提升新媒体内容质量,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更接地气、更有人味。广泛搜集整理新媒体素材,多从公众关注的地方着手,深挖闪光点和亮点,提高新媒体与公众的契合度。加强新媒体主题、形式和内容的策划和营销,积极借鉴其他优秀行业的先进经验及模式。同时,加强效果分析,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新媒体的受众年龄、职务性质、口味兴趣等进行分析,开展精细化营销。
4.3发展新媒体“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信息
O2O即线上到线下,天津地铁可借鉴企业O2O模式的管理经验,积极创建对外信息管理的O2O模式。如通过新媒体实现对公众关切的信息采集和受理,并搭建O2O处理平台和完善流程,实现运营服务管理线上到线下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12-17.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关键词】IP化运营;媒体内容;融合发展
内容融合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内容的外在呈现形态到背后的组织方式、运营思维、生产机制在融合发展当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按照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这是一个从稳定的生产机制走向混沌,再从混沌当中寻找新的运营规律与模式从而重新趋向稳定的过程。从稳定再到稳定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其中需要经历媒体运营逻辑、思维的再造。当下从业者、研究者已经能够对未来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方向做出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把握,但是对如何从深度融合的混沌状态中挖掘出能够应用于实践层面,得到不同媒体类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致认可的发展路径,依然是传媒界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具体到内容融合发展的层面,在当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围绕内容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传统生产模式亟待改善和发展、新兴生产方式的合规化管理、多渠道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基于原创内容及运营的盈利模式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媒体内容的优化,同样也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能够对渠道融合、产业融合等诸多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未来传媒竞争格局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层面,来审视当下内容环节的格局,从具有引领性的战略布局出发提炼创新路径,带动内容融合过程的碎化与整合,使处于混沌状态的多媒体类型的重复式、同质化生产在聚合中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进而在经过传媒市场的检验之后予以完善和系统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化\营是最早出现于游戏产业的表述方式,近年逐步得到整个传媒界的认可,尤其给掌握大量优质IP资源的传统媒体以更大的信心去应对融合趋势,也给新兴媒体部署自身的未来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IP化运营并非媒体内容融合的系统化、终极化的解决方案,但是能够在当下的媒体融合格局中形成一个可以为多种媒体形态所共同接受的运营路径,跳出媒体形态的固有格局去思考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本文立足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的现状与目标,以IP化运营为切入点,探讨能够适应未来传媒生态变化要求的内容融合发展路径。
一、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从版权向IP化的转换
媒体内容融合的推进需要立足几个重要的基点,比如政策推动、技术创新等,这些基点的创新形成了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动力,如果融合发展的方式、策略能够建立在把握以上基点因素的基础上,便能够在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媒体内容融合进程更具效率。“随着文化产业各个行业门类实践的更加深入,‘知识产权(IP)’的概念正在替代‘版权’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动力表述,这也是产品经营意识和全版权运营意识深入人心的一种体现”[1]。单纯从版权这一内容生产领域的核心基点来看,也在传媒生态变化的背景下发生了转换,从原有的角度来审视版权的保护与开发是必要的,但已经不能成为激发媒体内容生产潜能的基点。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更新对内容版权的传统认识,那以此为原点所思考和探索出的创新运营路径反而会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限制因素,使媒体融合发展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IP指的是知识产权,IP化运营是基于知识产权进行深度开发,在聚合资本、市场、渠道等多方面优势力量的基础上使IP内容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并且使所有参与到IP化运营过程的主体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多方共赢中打造出可持续开发的IP生态链。经过概括,可见当下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环节的重要基点之一正在从版权向IP化运营转换,这一转换能够为媒体内容融合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基点从版权向IP化运营的转换已经在很多案例中得到体现,比如开辟中国电视综艺“大片”时代的《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便充分运用了IP化运营的思路和方式(如图1),
版权持有方、购买方、制作公司、卫视播出平台、新媒体播出平台等多个主体共同介入,在版权购买、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贯穿始终,使品牌IP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下这一运营思维与方式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并且随着IP化运营价值的体现以及版权保护环境的逐步优化,极大地鼓舞了优质媒体内容原创者的积极性。通过对近期诸多IP化运营案例的概括以及同传统版权思维的比较,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基点从版权向IP化运营转换的特征做简要分析。
第一,从静态生产到动态运营的转换。在IP化运营方式得到行业认同之后,诸多传统媒体纷纷反思自身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优质内容IP,但是这些资源长期以来基本上都处于静止的“封存状态”,在生产出来经过单次传播之后便被保存在各种媒体的资源库中。因为在传统的媒体运营思维当中,很多内容的生产在形态上只是为了填补大量的版面、时段,面对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以及内容创新的压力,很多优质内容便在不断“求新”的追求下成为“历史资料”。这是一种面向渠道的静态媒体内容生产,而IP化运营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在生产之初便要思考媒体内容在不同的传播渠道、平台甚至是其他媒体的原创内容中的价值,而媒体内容生产的完成、自身渠道单一传播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这一内容生命周期的完结,反而是其IP化运营的起点,由此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内容纳入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运营的整体构架当中。
第二,从内容编辑思维到产业整合思维的转换。传统媒体生产的对象是“内容”,其面向的客体是受众;而新兴媒体生产的对象除了传统意义的内容之外,还有带有强烈互联网风格的“产品”,其面对的客体是用户。从内容到产品的跨越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互动与维护工作,从受众到用户的转换意味着依赖性的增强,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编辑思维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经营思维有着明显差别,而IP化运营便是从产品开发、推广、维护的角度出发审视媒体内容生产。这首先意味着对传统内容生产编辑思维的超越,更重要的是,融合视野下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最终指向是多重资源的整合,形成以内容产品为中心向不断辐射的整合态势,按照打造产业链的要求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基于IP中心的生态圈,真正实现从价值生产走向价值实现。
第三,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的转换。传统的媒体内容大多是以单一形态存在的,这主要是受制于传统媒体形态之间的固有界限,不同的媒体类型即使在实现了数字化之后也难以做到充分地全媒体开发;此外,还受制于不同细分产业之间的相互区隔,使优质的IP内容难以实现综合形态的运营,比如广电、出版、音乐、门户网站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之间有着各自的运营逻辑和要求,导致诸多优质内容在运营过程中都处于单一形态。IP化运营则需要充分发挥内容资源在不同传播渠道、平台上的影响力,会投入大量的工作实现IP内容的多媒体形态衍生,甚至常常会超越媒体形态的范畴。由此,从外在的存在样式上来看,IP化运营使优质原创内容实现了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的转换。
第四,从单一媒体属性到融合媒体属性的转换。在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虽然有很多通过打造内容品牌实现产业链运营的成功案例,代表性案例有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等,但是从媒体属性上来看,还是以单一化的媒体属性为主,其他的运营方式处于辅助与补充的地位。而在IP化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保障原创平台的媒体属性,这是保证内容原创者收益的基础条件;而且更需要面向媒体融合格局,跳出单一媒体运营思维与方式的限制,从而使媒体内容在生产之初便具备融合媒体的属性。综合来看,“版权和IP的区别在哪里?前者更侧重于内容属性,强调作者权益;后者更侧重于商品属性,强调经营开发。而全版权运营就是优质IP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方式”[3]。
二、基于IP化运营的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构建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内容融合又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融合路径的探索不仅需要能够推动媒体内容的融合发展,还得带动其他环节,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合力,如果只做到了内容形态的创新或者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对其他环节的融合发展并未起到正面的作用甚至形成负面影响,那就要尽快做出调整。这也说明在融合背景下,媒体内容融合路径的探索需要紧紧立足内容生产环节,但是,不能局限于生产环节,而是要从整个传媒市场变化的格局中思考内容融合在未来传媒生态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而在统筹兼顾中寻找内容融合的方向。所以,探索媒w内容融合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解决当下内容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创新策略构建一种引领力,通过这种力量的影响来带动与内容相关的多个环节、各方资源围绕同样的战略目标、聚合成融合发展态势。
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超越具体传媒形态,表现出资源聚合功能的引领力很早就存在,有来自传媒业内部的突围实验,比如中央电视台以政策优势和新闻优势等构建的传媒矩阵、湖南电视台以品牌为中心打造的电广产业链、SMG以资本为引领构建的传媒帝国等。但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以上三个代表性案例中的引领力如何向新兴媒体平台迁移,并且使中小规模的传媒运营主体同样能够灵活运用;第二,如何在内容层面上形成能够贯穿媒体融合发展多个环节的引领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和未来的趋势看,我国版权产业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已经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封闭式、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版权产业转型升级过程既是该产业自身痛苦转型的‘凤凰涅’,又同时需要政策资源、法律资源、人才资源、土地资源、传播管道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也要看到,在一系列动力的作用下,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正是版权产业未来赢得发展,取得强大竞争力的关键阶段”[4]。IP化运营是版权产业的核心,是版权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路径选择,IP化运营能够使优质内容版权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理论上具备了解决以上两个突出问题、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的基础。
在实践层面,IP化运营逐步体现出在媒体创新、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传媒业的一般规律,内容资源从源头生成到用户消费的产品生命周期,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个链条越长,跨越的媒体介质和传播渠道越多,媒体内容产生的边际效益就越高”[5]。这是从媒体经济学的视角对IP化运营的效率做出的分析与解读,也是IP化运营具有形成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潜能的基本原因所在。在未来的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加需要IP化运营方式的推广应用和创新升华,因为传统的版权运营最终实现的效果是不同渠道影响力、市场份额的相加,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P化运营则可以借助各种具有裂变效果的传播机制实现不同渠道影响力相乘的效应,同样的IP化运营方式,在传统媒体机制下和融合媒体机制下所能实现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加”与“乘”两种效果之间的区别便是基于IP化运营的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引领力的外在体现。
三、IP化运营视角下的媒体渠道与内容之辩
以上论述强调了IP化运营在媒体内容融合甚至整个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引领性作用,立足优质IP,能够实现对多种传媒渠道、平台中优势力量的重新整合,呈现出“IP(内容)为体、渠道为用”的状态,渠道与内容的辩证成为理清这一问题的关键。诚然,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渠道对媒体运营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弱化,渠道运营者为了吸引、聚合更大规模的受众、用户群体,开始围绕优质IP内容展开激烈争夺,对于内容生产和运营者来说,其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但是IP化运营并不是对渠道的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内容融合发展与媒体渠道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在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各种媒体形态与边界逐步模糊的当下,面对未来传媒生态的重构,单纯地争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已经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渠道和内容已经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竞争关系,以渠道为主的传媒公司与以内容为主的传媒企业之间也必须通过深度合作才能够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说,从宏观的传媒格局变化以及微观的市场竞争主体需求层面都跳出单纯的渠道与内容之争,转而探索能够充分发挥渠道与内容两方面优势的融合路径。
反过来看,如果一定要提炼出一个“为王”的、具有决定性、引领性作用的因素,那就是“传媒价值为王”。这里的传媒价值是一个多维度范畴,包括对用户信息需求满足的价值、传媒社会影响力与网络生态引导能力的价值、传媒产业规模的扩展、传媒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而将这种综合价值的实现贯穿在媒体融合各个环节的关键便是优质内容资源,不过也只有当IP化运营体现出应有的引领力的时候,才能够促成以上各种价值的实现。如此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IP化运营是否会以其引领力优势使内容在未来的传媒生态中占据比渠道更加重要的地位,如果这个疑问成立,那便再次陷入了“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之中。媒体融合发展的程度越高,渠道的形态会越多元,但是其作用会更加基础化、隐形化,即渠道通过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媒体融合发展到一定的层次,此时IP内容因为实现了多平台、多形态的无障碍传播而显得更加突出,造成一种IP(内容)为王的现象。其实,这不是因为渠道作用被弱化了,而是渠道变得更加基础化、环境化、普遍化,就像数字技术、互联网一样成为所有运营主体、内容所依赖的基础平台,我们不能以此为标准片面地否定“渠道为王”。
具体到当下的媒体内容融合过程,因为渠道还没有完全实现以上所论及的基础化、环境化、普遍化,所以在IP化运营中还会出现很多内容与渠道博弈的现象。以电影产业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运营为例,“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影企业将对传统电影产业造成创造性破坏,不断推动传统电影产业链优化,进一步增强电影市场活力,为最大限度开发电影价值,互联网电影企业应致力于O2O电影闭环生态圈的打造以及电影全版权运营,以此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6]。电影产业拥有海量的优质IP,并且在产业链打造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作为渠道方的互联网媒体开始通过资本、技术等手段介入IP内容生产环节,使电影IP运营过程中内容与渠道的辩证关系更为复杂。“2014年,互联网媒体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狼图腾》《露水红颜》以及《黄金时代》等影片的联合出品方;大点评网成为《一步之遥》的联合发行方。BAT集体进军电影产业各个领域;网易电影票、格瓦拉生活网、猫眼电影等涉足电影发行业务;微博、微信已成为电影营销的必争之地。大数据、娱乐宝、众筹、IP产品孵化、在线购票网站、微信支付功能等,新鲜的充满互联网思维的电影项目运作方式层出不穷”[7]。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强势渠道方对IP电影内容的影响,不过从运营模式的层面来看,以BAT为代表的渠道方的“上行”却表现出了对IP化运营方式的认可并且抢先应用,贯穿其中的恰恰是IP化运营所蕴含的引领力。综合以上对媒体渠道与内容关系的辩证分析可见,IP化运营是以优质原创内容版权为核心,以最广阔的渠道、平台为基础来打造产业链、形成媒体融合发展引领力、构建未来传媒生态的。
四、基于“渠道与内容之辩”看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
上文论述了媒体内容融合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从版权向IP化转换,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从静态生产到动态运营、从内容编辑思维到产业整合思维、从单一形态到综合形态、从单一媒体属性到融合媒体属性转换的特征。之所以IP化运营能够在多个方面实现运营特征的转换,是因为其背后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征的转换仅仅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规律与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变化的结果。在此结合媒体渠道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对IP化运营如何形成有效引领力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的分析。
第一,IP即渠道。IP虽然在形态上是优质内容,但是在动态的运营过程中,通过IP化运营已经可以实现内容与渠道的有效融合,呈现出“IP即渠道”的效应,这也成为IP化运营引领力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好的IP实际上体现的是粉丝经济、眼球经济,百度指数越高,则IP值越高。游戏领域,IP值的拍卖渐成趋势,一个优质IP拍至一两千万元已是常态。开发商还将IP值与广告利润直接对等”[8]。这里IP值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基础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托IP所实现的粉丝、社群等传播效应,把握这一过程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主动地去整合最大范围、最多形态的渠道资源,而是通过优质IP的影响力使受众注意力在各种渠道中实现聚合。IP不再千方百计地去适应渠道传播的各种要求,而是调动渠道主动寻找、对接、适应优质IP。
第二,IP即整合。IP即渠道体现了IP化运营过程中对媒体渠道与内容辩证关系的深入解读和灵活把握,并从超越二者之“争”的层面实现了双方优势力量的有效组合,这便是IP化运营对原本孤立的媒体渠道与内容所表现出的引领力,而IP化引领力更深一层的作用机制体现为资源的整合。IP化运营引领力体现在对资源的整合,围绕IP衍生的目标,要整合的不仅局限于传媒资源,还有政策资源、技术资源等,当然也包括动态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跨国境资源的整合。需要强调的是,IP化运营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源整合引领力,除了IP化运营本身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外,还因为各种资源在融合时代已经被激发出了强烈的“被整合”需求,而能够扮演这一角色的恰恰是IP化运营。
第三,IP即生态。如果要寻找IP即资源的深层决定因素,那就要在传媒生态层面进行分析,IP化运营的资源整合引领力在当下的融合背景下之所以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主要是因为传媒业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的内在需求。结构性的调整意味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整合,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自然会成为传媒生态层面的整合。IP化运营能够贯通内容、渠道、衍生等整个信息传播链条,能够连通生产者、受众、参与者等多元主体,能够带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种要素围绕运营要求进行优化配比,随着传媒生态融合以及整个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入,IP化运营在生态层面的引领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显现。
五、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IP化运营引领力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IP化运营在媒体内容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引领力及其作用机制已经比较明晰,但是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这种引领力的发挥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市场机制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滞后、版权保护环境较差、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正是这些因素逐步淡化与消除的过程,IP化运营的引领力则是多方博弈当中的关键要素之一,IP化运营引领力与限制性因素作用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正确认识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尤其是与IP化运营直接相关的各种限制性因素,把握它们发挥作用的原理、机制、规律,对形成科学的IP化运营策略、推进媒体内容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对限制性因素及其作用予以概括。
第一,IP资源保护机制亟待健全。IP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传媒界的难题,是一个影响范围广、作用机制复杂、防控难度大的问题,仅仅依靠加强管制、规范引导、强化教育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IP资源保护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行业、单位等从不同层面做出这么多努力,但侵权问题在很多环节中依然存在的原因。IP资源保护机制健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版权内容的保护,这是传统意义上版权保护的延续,充分保护原创者的版权权益,才能够为IP化运营的深入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是运营动态过程中的保护,媒体融合使IP内容保护面临着诸多传统媒体时代从未有过的新问题,保护机制也要及时作出更新,否则将无法适应动态运营过程中IP保护的需要。
第二,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IP化运营引领力所能够展现出的巨大潜能,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依然受到限制,这让IP化运营引领力的效能大打折扣。“数字网络环境下内容的后继开发能力很弱,版权资源缺乏市场化运营手段和变现能力,尚未建立有效的全产业链版权经营开发体系,难以利用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实现内容的衍生价值”[9]。IP化运营的引领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盈利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成本对于很多媒体融合中的竞争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此外,“有些领域的开发经营业务范围交叉,缺乏有效协调,内耗问题严重;急需建立有效的全产业链的版权开发体系,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版权的开发、使用,在版权交易上实现突破,最终达到精细化运营的目的”[10]。当下的媒体融合现状还处于混沌状态,多种驱动因素作用机制交织在一起,从不同侧面影响到IP化正常运营,这种内耗状态将对IP化运营引领力造成巨大损耗。
第三,IP化运营引领力与传媒生态关系的反向思考。从IP化运营引领力的作用机制来看,“IP即生态”,通过IP化运营有助于探索贯穿传媒生B中各种主体的融合发展策略,但是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反向效应。比如随着围绕一系列IP化运营而使部分传媒企业、集团在生态中的比重、话语权越来越大,垄断经营与生态稳定之间又形成一对矛盾体;“信息的数字化控制无疑加剧了信息获取与使用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限制了数字网络时代市场弱势一方参与相关市场发展的机会与质量,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害”[11]。IP化运营如果导致传媒生态环境发展趋向限制原创内容生产的方面,即使这种现象仅仅占据较小的比例,也会对IP化运营引领力的正常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六、基于IP化运营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的策略探析
针对当下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从基于IP化运营,以构建媒体内容融合引领力为目标,做出如下策略探讨。
第一,以政策引领、管理方式创新为切入点,构建机制引领力。我国传媒、文化领域的版权保护机制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但是从整体来看,在制度层面依然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就难以形成系统性的IP资源保护机制,作为市场运营主体的传媒集团、企业也难以形成适应IP产业链衍生需求的版权流程保护与管理机制。所以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IP化运营之于媒体内容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尽快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给传媒市场带来良性的示范和引导,充分激发“机制■IP化运营”的潜能。
第二,强化IP内容生产,构建优质原创引领力。优质IP内容是媒体运营过程中珍贵的无形资产,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而且生产与运营的成本与诸多行业相比有较大优势。但是这些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优质原创内容IP的基础上,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点恰恰是我国传媒界的主要弱点。如果IP内容缺乏或者质量不过关,即使各种渠道再强大、产业链再完善,也难以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引领力。所以,IP化运营引领力构建的核心在于IP内容的原创力,只有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素,其他的渠道、资本等配套资源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否则便会造成传媒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三,强化互联网思维应用,构建创新模式引领力。“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法律、行政、技术还是媒体自律的力量,都不是单独地在发挥作用,而是由这四种力量形成的合力,在建构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舍弃任何一种力量,新媒体版权保护就可能遇到障碍,导致动态的过程停滞不前”[12]。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融合进程的持续推进不断地给IP化运营提出新的要求,考验着已经成熟的IP化运营模式的有效性。在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探索和应用,实现IP化运营模式的创新,进而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媒体内容融合过程中保持IP化运营的引领力。
第四,充分对接资本市场,构建“IP■资本”的引领力。传媒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使其成为优质资本关注的焦点,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加速融合发展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按照传媒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双重逻辑部署运营策略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优质IP内容如果能够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便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产业链布局,这种“IP■资本”的双重引领力是媒体内容融合所急需的。当然在融合过程中要科学处理IP化运营、资本、管控之间的三元互动关系,在保证融合发展方向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比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版权证券化融资模式逐渐发展成熟之后,政府再逐步退出该领域。这样就扶植了一个新的影视剧融资模式,对影视剧产业的发展最终会有很大帮助”[13],这样的尝试便实现了政府管制、IP运营以及传媒与金融市场的多方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媒体内容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对运营模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当下的媒体内容融合战略思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容”与“渠道”关系的辩证与处理,因为很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集团、企业在运营形态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内容或者渠道属性,所以使这一争论伴随着诸多限制性因素依然困扰着创新者。IP化运营在近期的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表现出了超越固有媒体形态差异、传统盈利模式的优势,通过对这种超脱传统的媒体运营逻辑、体现融合方向与传媒生态进化要求的模式的提炼与概括,可以发现它在媒体内容融合进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独有的引领力,而且这种引领力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成为决定内容融合格局的关键因素。这也提醒传媒工作者,需要紧跟业态发展前沿,跳出传统运营思维,做到从传媒生态发展的层面审视当下诸多要素的博弈,进而探索出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引领生态融合进程的创新路径。
[本文为上海市2016年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海派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2016EXW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2]骆正林.“娱乐”让中国电视渐入“大片时代”[J].当代传播,2014(6).
[3]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4]王智源.论我国版权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版权投融资体系建设[J].出版发行研究,2012(5).
[5]贾双林.全媒体时代 如何运营版权资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5-7.
[6]王广振.互联网电影企业: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J].东岳论丛,2015(2).
[7]刘扬.互联网化电影发行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当代电影,2015(1).
[8]蒲波.从版权到IP值:重视创意内容的商品属性[N].中国艺术报,2014-9-5.
[9]筱舟.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2014(11).
[10]筱舟.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2014(11).
[11]杨涛.版权扩张的负面效应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3).
[12]彭桂兵.新媒体版权保护体系的整体构建[J].编辑学刊,2015(2).
[13]张辉锋,刘庆楠.影视剧产业版权证券化融资模式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5(2).
>> 探析自媒体人的商业化现象 媒体商业化的利弊 新纤维的商业化应用 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路径 对视频网站商业化运营的思考 豆瓣的商业化发展 VR的商业化发展前瞻 从传统公益到新商业化公益的品牌发展研究 媒体商业化的原因及影响 纯电动商业化的新尝试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商业化运营与发展 现代西方媒体商业化取向 媒体商业化与公信力缺失 破解媒体商业化谜局 商业化的“红与黑” 微信商业化新玩法 浅谈商业化住宅设计的发展 体味现代“奥运”商业化的发展与代价 中国小额信贷的商业化发展 读经教育商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张新洲.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http:///tech/2015-06/02/c_127870535.htm.
[4] 上海交通大学远东书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2014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J].新媒体与社会,2014(2).
[5]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EB/OL].http:///dybg/ gqdy_gqcj/201601/t20160114_2827753.shtml.
[6] 姜文华,朱孔来,张艳芳,付赛.大学校园广告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
[7] 陈素川.不同群体的消费心理、行为c群体对个体消费者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7(5).
中国记者:许多媒体会利用改革的契机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比如,战略运营部就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年组织结构变化中新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您怎么看待这个部门的作用,它体现了哪些组织变革规划?
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几乎每个报社都有战略运营部,主要负责各自媒体的战略研究和品牌建设。战略运营部是《南方日报》前两年率先建立的。当时觉得,这些年南方报业集团的媒体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主要有赖于机制上的创新。我们不断要求大家面向市场,遵循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强调品牌的塑造和维护。随着改革的推进,要想再有所突破,就要依靠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同步推进。这就需要大大加强战略层面的研究,因此专门设立战略运营部,管委会也专门开会讨论战略规划。今年集团统一招收新进人员时,还为此专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能从事战略研究的人才储备。这个部门相对任务更重,担负的责任更大。
南方报业的传统是这样,根据自身的财力,根据市场的需要创办新媒体,成熟以后还可以由新媒体办媒体。这个是做加法的阶段,而战略运营则要为集团的乘数发展作贡献。在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单靠加法,已经不能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更大的发展,需要考虑用乘法来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即要考虑资本运营的问题,资本能让集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记者:战略运营部在研究哪些问题?目前集团发展最迫切需要研究的,或者说您现在集中精力在思考哪些集团发展的重要问题呢?
杨兴锋:我们目前在着力研究的战略发展阶段问题包括三大部分。
首先是如何继续开拓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创新它的盈利模式。依靠销售报纸、刊登广告为主的赢利模式,现阶段还是报纸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在这个模式之外还可以探索出许多新的模式。以南方报业的实践而言,平面媒体这块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可以发掘。要继续探讨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前景。
其次,新媒体也将是集团2007年的开拓重点。集团拥有不同定位和形态的网站,包括南方网、南方报业网以及入股形式参与的新闻社区网站奥一网。面对这些网站,集团的当务之急是探讨网络媒体的生存模式、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我们有以战略运营部为核心的专门的智囊在思考和论证,外面的投资公司希望介入。集团也在分析利弊,自己有优势做哪一部分,需要整合社会资源的也可以考虑。当今对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业界给予了许多关注,南方集团对此也非常重视。新媒体属于新生事物,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没有摸清规律的盲动将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把握投入新媒体的时机以及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我们很务实,不会贸然跟风;但应该占领的阵地也要占领。新兴媒体不是办不办的问题,而是怎么办,商业模式如何。集团在研究进入新媒体的时机、进入新媒体的方式、进入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希望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传播介质的多元化。这方面要明确内容提供是我们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要研究报业集团的整合问题。集团有一些单个媒体做得很强,但发展到现阶段,有些资源需要整合,只有这样才会比单一媒体做得效果更好,效益更大;而且整合能够做单个媒体无法做到的大事情。目前,集团许多单个的子报子刊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各个报刊之间缺乏强有力的纽带,各自背后的资源还没有完全在集团层面得以很好的融合和互利,所以集团考虑要在2007年着重对资源进行整合,增强集团的管理能力,做好服务支撑。
中国记者:组织变革也体现体制创新。在报业的增量改革走到一定程度时,最终要改革的还是存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体制创新方面作了哪些准备工作和铺垫,主要会有哪些动作?
>> 产业链下的CMMB手持电视 CMMB手持电视是手机?是电视?还是……(下) CMMB手持电视 是手机?是电视?还是……(上) 联想O1与CMMB手持电视“共荣辱” 手持电视传播技术及运营技术的研究分析 内蒙古:手持电视业务正式投入运营 手持沉香 手持电视的市场发展策略探析 支持CMMB标准的手持电视 手持增强现实系统的研究 手持类医疗器械设计研究 手持移动设备交互界面造型形式研究 夜间手持拍照 手持夜景模式 收音机手抓包妙趣横飞 河南省体育消费研究 河南省温泉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创业文化研究 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研究 河南省泡椒育种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河南省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运营研究 河南省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运营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梁廷要 赵宗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2014年被誉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河南省CMMB项目的创新产品手持电视收音机“戏曲宝”作为媒体融合的成果之一,自问世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频道内容模式”“厂家销售模式”和“河南中广传播的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总结“戏曲宝”的运营经验,并对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媒体融合;媒体运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4-0056-02
2014年7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媒体及重点门户网站共同了《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3―2014)》。该报告显示,2014 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成为当今传统媒体发展的主潮流。同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见,媒体融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业内人士所称,2014年,将以“媒体融合元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
的确,今年以来,中央主要媒体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媒体融合大赛。在众多竞争者中,河南省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戏曲宝”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奖项”之“最受用户欢迎移动音视频应用奖”。
“戏曲宝”于2014年初问世,是河南中广传播有限公司在总结全国CMMB项目多年运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广播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以及地方文化特色,联合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针对中老年人的手持电视收音机。它以CMMB的技术为基础,主要功能是电视直播,FM调频收音,本地视频、音频、图片播放等。电视直播频道中,戏曲宝频道是针对中老年人的收视需求打造的专业戏曲频道。截至2014年9月,“戏曲宝”在河南省的销量已达27.8万台。
一、“戏曲宝”的运营模式研究
1.频道内容模式
(1)传统CMMB内容模式及其问题。在传统的CMMB广播电视业务中,节目内容主要是对现有广播电视媒体内容的延伸,即依靠广电机构(电视台、网络电视台)提供节目源,自制节目较少,缺乏差异化的节目定位,因而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同质现象。尽管中广传播集团针对手持电视移动收视特征和受众喜好陆续推出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分众化”专有频道,但在内容品质和用户接受度方面仍显乏力。
(2)“戏曲宝”内容模式创新:“公共频道+地方特色频道”模式。以传统CMMB内容模式的问题为鉴,河南中广传播有限公司抽调专人于2014年2月成立了戏曲宝频道节目组,以“公共频道+地方特色频道”的创新模式,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公共频道即传统CMMB项目原有频道;“戏曲宝”频道以专业戏曲栏目为主,兼顾相声小品、养生、评书等休闲类节目。目前共有7大栏目,分别为:梨园经典、梨园好声音、乡音剧场、中原戏韵、南腔北调、养生堂、相声小品。
“公共频道+地方特色频道”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在对地方销售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受众需求量身订做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频道“戏曲宝”频道,该频道在受众心理上有很强的接近性,易于培养受众粘性。众所周知,河南省是我国戏曲大省,她不但孕育了优秀的豫剧文化,还拥有大量戏剧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多为中老年人。由《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河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13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8%[1]。以此推算,仅“戏曲宝”频道在河南省的目标受众总量就不低于千万级别。此外,中老年人通常不会使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而“戏曲宝”兼有“手持”和“电视直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中老年人在移动状态时的收视需求。由此可见,“戏曲宝”手持电视收音机定位精准,本土化优势突出。
2.厂家销售模式
(1)产品销售定位分析。“戏曲宝”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针对我国中老年用户推出的便携式电视直播多媒体终端。由于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购买意愿基于看戏曲,因此,产品制造商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销售定位时,将“戏曲宝”定位为“电视看戏机”。除了中老年人这一消费主体外,“戏曲宝”在面向次要消费群体时,定位有所改变。如对于农民工、建筑工人等,定位为“移动电视机”;对于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定位为“体育赛事随身看”。
(2)销售战略分析。在战略规划上,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了“扁平化销售”模式,避免了传统经销中一环套一环的冗长销售链条。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模式既考虑到各地经销商的销售利润,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复杂销售链条所带来的产品售价不断提高的问题。
(3)销售渠道建设和先期销售。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建立省级运营分公司,省运营公司负责地级、县级招商以及省会城市终端分销网络建设。地级、县级经销商为省运营公司的加盟商,其资料报公司总部建立客户档案。销售渠道如图1所示:
图1 “戏曲宝”销售渠道
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2014年5月初开始以商丘地区两区六县为试点,以市区乡镇中老年戏曲爱好者为主要对象开始销售。商丘地形较为平坦,信号覆盖效果较好,且戏曲氛围浓厚。在商丘市试点,进行市县的销售渠道和网点建设,有利于总结销售模式经验,进而在全省18个省辖市拓展市县销售渠道。
3.河南中广传播的商业模式
“戏曲宝”的商业运营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以及实现回报两个基本过程,分别构成产业价值链中的供应链与营收链。在供应链方面,中广传播集团授权郑州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国大陆境内独家负责产品制造和市场销售工作,中广传播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和产品芯片,河南中广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河南本地的网络建设和运维工作,以及“戏曲宝”频道建设和相关内容制作。合作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河南中广传播、中广传播及郑州辉邦的合作架构
在营收链方面,该项目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依照河南中广传播有限公司与终端厂家郑州市辉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协议,每销售一台“戏曲宝”,河南中广传播可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解密芯片技术分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项目发展初期节目内容研发及信号网络维护所需的资金。
二、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的未来发展之路
1.丰富频道内容,改善节目形态
“内容为王”是为每一个媒体人熟知的金科玉律。手持电视收音机相比于互联网等新媒体,其优势不在于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多元性,而在于扎扎实实的内容制作,通过有特色、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寻求差异化生存之路。“戏曲宝”频道作为一大亮点能够吸引中老年群体,但若要向其他群体推广,则需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进行频道细分,增加内容的多元性。此外,在节目形态方面,调查显示,由于收视环境和收视设备的影响,过半数的消费者表示如果用手持设备看电视,适宜的节目时长为 5~20 分钟,而收视时长一般在1小时以内[2]。且由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互动性是当下媒体发展的又一趋势。因此,手持电视收音机还应在节目形态上进行相应调整。
2.加强品牌推广,提高营销能力
目前,手持电视业务和“戏曲宝”品牌的认知度较低,加强品牌推广成为当务之急。为尽快开拓市场,可以在适当的媒体投放广告。但是同时应当考虑到,中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相对理性、成熟,更佳的推广方式是开展大规模的体验式营销活动,在活动中对“戏曲宝”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耐心讲解,注意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此外,由于服务和售后是中老年人特别看重的消费内容,因而还要建立和健全客户管理系统,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给中老年消费者带来贴心的关怀。
3.开发广告经营模式,拓展整体商业模式
“戏曲宝”目前尚无完善的广告经营模式,今后当受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考虑开发广告经营模式。其广告经营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媒体特性来说,CMMB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延伸,它拥有一个新的广电移动媒体市场,是广播电视广告市场的增量。其个人化、定向化的媒体属性,具备开展细分广告、针对性广告的条件。第二,从媒体经营来说,受众群体的构成和质量是媒体广告经营的核心。目前河南省CMMB手持电视收音机将自己命名为“戏曲宝”,定位明确,聚合中老年受众,媒体广告价值较高,对于医药保健企业等有较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