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核算基本工作8篇

时间:2024-01-31 16:3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基本工作

篇1

关键词:成本会计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简介

作为我校财会专业的必修课,《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于中专学生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内容,特别是成本计算方法困难是很大的。同时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大多数还是停留在黑板加粉笔,这种教学手段无法适合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图表多、计算过程长的教学需要。成本会计内容组成有特殊的地方,从要素费用分配到成本计算方法等,涉及到的公式、图表数量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到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表格在黑板上一一讲解,只能解释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昕起来乏味,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以往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决心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为了获得《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更多的实用信息资料,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本人利用寒暑假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走访了邢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四处、平乡自行车生产企业、运输公司等多家企业,重点了解了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人员分工,成本会计岗位职责、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等。从而更加明确了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方向:中职的《成本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

然后,在深入研究《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设计一整套模拟真实的铸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实训资料,对各任务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

具体设计图示如下:

序号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工作任务

1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划分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企业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程序、要求的认识并建账

2 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学会使用各种凭证,应用各种分配方法

3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学会各种分配方法并灵活运用

4 计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 学会三种基本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5 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分析 学会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以模拟铸造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贯穿于任务式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组成团队完成一个任务,充分锻炼实际动手及协调的能力,有助于掌握真实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比如,铸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视频,邢钢炼钢、高线的生产流程等,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有形物”,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成本计算方法学习之前能初步了解什么样生产类型企业,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转贴于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取

按照完成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针对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选取教学内容。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具体做法是:

1、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如简化要素费用中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核算,重点进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增加能够提升岗位业务判断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如在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中增加企业生产类型的认知、“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设计”等内容;

3、删除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中讲述的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等。

为此,我们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为五个教学项目: 任务一: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认知; 任务二: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任务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任务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任务五: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同时,由于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也是各种会计考试的考核内容,比如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初级与中级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因此,该课程也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课程内容组织

1.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与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应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与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即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每一项目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融合进行,具体组织如下:

(1)理论教学与分项实训的组织

内容组织:改变传统的先理论讲授,再实际操作的做法,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尽可能融在成本会计分项实训中讲授。具体做法是:①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多项实训任务;②每个任务下设四个岗位,依次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数据并计算数据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完成;③在各个岗位的技能实训中,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训出现困难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进行讲授。学生掌握后,再继续实训。

实训中,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进行适时地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四个岗位的操作。

(2)综合实训组织

综合实训包括品种法、简化的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和分类法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分别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各种账簿登记和成本报表编制等任务。每个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实训要求,找到各项目中每个任务的解决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项目中所有任务的实训操作。

四、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篇2

关键词:成本会计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简介

作为我校财会专业的必修课,《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于中专学生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内容,特别是成本计算方法困难是很大的。同时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大多数还是停留在黑板加粉笔,这种教学手段无法适合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图表多、计算过程长的教学需要。成本会计内容组成有特殊的地方,从要素费用分配到成本计算方法等,涉及到的公式、图表数量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接,而教师又受到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表格在黑板上一一讲解,只能解释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昕起来乏味,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以往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决心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为了获得《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更多的实用信息资料,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本人利用寒暑假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走访了邢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四处、平乡自行车生产企业、运输公司等多家企业,重点了解了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人员分工,成本会计岗位职责、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成本核算程序、成本计算方法等。从而更加明确了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方向:中职的《成本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

然后,在深入研究《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设计一整套模拟真实的铸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实训资料,对各任务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

具体设计图示如下:

序号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工作任务

1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划分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企业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程序、要求的认识并建账

2 归集和分配各种生产费用 学会使用各种凭证,应用各种分配方法

3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学会各种分配方法并灵活运用

4 计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 学会三种基本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5 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分析 学会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以模拟铸造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贯穿于任务式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组成团队完成一个任务,充分锻炼实际动手及协调的能力,有助于掌握真实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比如,铸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视频,邢钢炼钢、高线的生产流程等,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有形物”,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成本计算方法学习之前能初步了解什么样生产类型企业,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取

按照完成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针对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选取教学内容。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具体做法是:

1、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如简化要素费用中的“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的核算,重点进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增加能够提升岗位业务判断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如在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中增加企业生产类型的认知、“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设计”等内容;

3、删除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中讲述的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等。

为此,我们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为五个教学项目: 任务一: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认知; 任务二: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任务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任务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任务五: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同时,由于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也是各种会计考试的考核内容,比如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初级与中级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因此,该课程也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课程内容组织

1.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与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应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与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即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每一项目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讲授与分项实训、综合实训融合进行,具体组织如下:

(1)理论教学与分项实训的组织

内容组织:改变传统的先理论讲授,再实际操作的做法,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尽可能融在成本会计分项实训中讲授。具体做法是:①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多项实训任务;②每个任务下设四个岗位,依次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数据并计算数据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完成;③在各个岗位的技能实训中,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训出现困难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进行讲授。学生掌握后,再继续实训。

实训中,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进行适时地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四个岗位的操作。

(2)综合实训组织

综合实训包括品种法、简化的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和分类法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分别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各种账簿登记和成本报表编制等任务。每个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实训要求,找到各项目中每个任务的解决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项目中所有任务的实训操作。

四、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一、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正常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广泛,发展较快。工业企业要提高产品成本的计算精度,完善产品的质量,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成本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如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出现问题没能有效解决,会影响企业的运行,同时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少了背景的依托,也难以实施。二者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概述与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工业企业中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是实施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的基础与前提,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型的核心,它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型。作业成本会计管理以提高成本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主要目的,是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利用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又把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工业企业一切作业活动追踪并反映动态,进行成本链的有效分析,过程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工业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科学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2.作I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其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提高作业的效益成为可能。再次,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涉及较多方面的成本,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进行定价等相关决策。所有作业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而降低成本。最后,作业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义,它相当于是一种实现成本前馈控制与反(后)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三、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思想认识,管理不规范

工业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难以跟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步伐。许多工业企业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缺乏整体的认识,不知其重要意义,不重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时,执行力度不够,财务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运用作业成本法,对实际生产时所消耗的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算,成本会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导致资源消耗严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工业企业达不到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所需的工作宗旨,影响工业企业平稳运行。

2.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象监管不到位

(1)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到位

工业企业中,行政管理部门业绩的质量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作业成本会计管理却对其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监督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钻研探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相关技术检测不及时,不准确,并且没有监督其提前做好应对问题的措施。同时,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支出,发展形势不熟悉,进而无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

(2)对生产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工厂,车间等实施生产和组织管理的部门,都是企业的重要部门,作业成本的多少以及消耗和浪费都在这些部门中发生,因此生产管理部门可以说是作业成本的控制中心。可是在实际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时,对该部门的材料计算不精确,收支账目混乱,而且会计管理部门对生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不严格,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管理者,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缺少完整的体系,没有相应的机构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首先会计管理要及时准确,其次才能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二者相互影响,所以应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根据工业企业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使体系更科学,更合理。然而在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缺乏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核算与管理没有相应的系统指导,在遇到问题时,缺失解决方案。同时,缺少制度约束力,经常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四、加强工业企业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加强成本管理意识,规范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工业企业必须不断学习,了解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技能与新思想,同时努力把它们合理的运用到工业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中。其次,工业企业领导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打造新的精细化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理念,对于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目标要细致分析,使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与工业企业的发展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尽力实现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同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风险意识,精细化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加快工业企业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控制成本财务风险。

2.增强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的差异分析,降低风险

想要合理的控制成本,就要加强对其事后的分析和总结,将预算成本和实际的作业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及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为以后的企业定制预算成本的标准和实际成本应如何控制积累经验。同时,在实施控制成本时,建立定期的报告制度,依据相关报告,有效把握目前的控制成本的情况,有益于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通过内部模拟减少生产成本

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内部模拟减少生产成本。通过相关的生产部门,将当前的市场作为主导,将同行业内优质的业绩量作为依据,把其原材料的成本与生产的产品价格当做核算依据,得出目前的产成品在企业内的成本和有关价格。然后,把相关的生产部门看作是买方与卖方关系,通过内部的成本与价格合理推算出相应的利润,因此提出适宜的措施降低作业成本。

4.制定新型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案

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方案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结合实现。首先需要以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获取企业内部产品的成本与价值,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然后将内部订单的信息以市场链的方式完成分解,获取针对专人专职的应收账款子订单,将责任落实。选择逆向拉动的方式减少库存的成本,从而有效减少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的空间,以明确的订单信息为依据,缩减库存的成本。在多样化改进方式的支持下,建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案,减少企业的生产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以效益。

5.加强监管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从源头出发,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效率。大力实施集中采购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加强人员与有关供应商议价的能力,建立有关的价格判断机制,依据价格波动灵活采购,以此来降低作业成本,为更好的进行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在工业企业中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核算方法,特点与管理的技巧,核心等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业企业想要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做到最佳水平,就要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本质上把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原则要领,不要急于求成,扎实脚步,充分整合好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相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工业企业一定能提升核算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志刚.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会计,2015,(2):63-64.

[2]朱利清.加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64-264.

篇4

关键词: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原有内容和发展历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服从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则。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本身的会计工作具有会计工作的基本形式。但由于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行政部门会计核算制度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制度,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正在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建设趋势。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根据我国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和形势逐步调整。

(一)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立之前,我国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我们将改革之前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统称为行政事业会计核算制度。

在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进行资金的周转,主要靠国家财政进行相关款项的划拨作为资金流入,而资金流出过程也基本不需要考虑成本和盈亏状况,只需要在国家预算工作框架范围内,进行资金的报领和使用即可完成。此时由于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功能作用相互交叉,人员编制区别相对模糊,因此两者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基本相似。一些需要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当中由于缺少独立核算的意识,并采用行政机关的会计处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相关机制体制改革滞后,或改革不完善的现象。财务核算制度本身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能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直接推进了我国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分离和改革。1998年之后,国家逐步进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改革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与行政部门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根本性的区别。行政部门本身急需要用财政活划拨款项的报领使用核算制度,而事业单位逐步进行企业化改制,将应当进行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化程序的部门转变为企业以此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这一时期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建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过程当中开始侧重考虑成本和收益因素,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逐步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靠拢。但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过程本身牵扯的范围较广,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不同,因此具体措施和内容也将产生显著的差别。部分没有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继续参考行政机关的会计核算模式来制定会计核算制度。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洗礼,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制度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安排,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具有了相对规范而有相互独立的制度安排。行政部门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现状,可以通过与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对比进行说明。

(一)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现状

我国各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采用针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准则。该准则的基本内容涵盖基本的会计核算内容,准则中要求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根据会计要素的经济内涵,设立相对应的会计科目,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当中采用的会计假设及一般原则与企业会计大致相同。

由于行政单位本身具有的资金流入,直接来自国家预算和资金支出,不考虑成本因素而注重社会性因素的原因,我国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具有相对于企业会计而言的自身特征。首先,行政部门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当中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以便于中央统一预算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详细的监督和管理。其次,在会计要素的设置当中,一般企业会计主要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基本要素。而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当中,主要要素项目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要素。其中会计要素的不同反应了政府会计工作当中,没有利润分配环节、不涉及所有者权益问题和注重财政使用的公益性的特征。最后,在其中的汇总表当中,相对企业会计而言,政府的会计核算本身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只检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并以决算的形式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政府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需要服从于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我国的国家机关作为人民意志的执行者而存在,政府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过程和会计核算过程,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目标,应当始终同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加以区别。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事业单位与政府相类似,更加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经过对事业单位的逐步改革过程,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进行企业化经营,进行盈利性项目的运作。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具有相对于行政本门会计而言与企业会计更多的接近性。

首先,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设定上,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部门会计基本保持一致。事业单位由于大多数与国拨项目,因此并不设立所有者权益一项。主要会计科目依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项目进行划分。

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制度的原则当中,具有更加类似于企业的会计内容。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已经进行企业化经营,因此需要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市场运行状况的快速变动进行及时的适应。但是在不进行生产经营,不追求经济效益的部分,事业单位依然采用和行政部门相同的会计计量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经营项目和单纯的社会工作项目进行分类处理。

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的介于企业和行政档位之间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将自身的经营或服务项目进行明确划分。应当属于经营性项目的应当采用企业式会计核算模式,具有较强社会性的社会服务项目,应当采用与行政部门相类似的会计核算制度,采用与行政部门相类似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是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经济单位,采用企业式的会计核算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玲玲.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J].财经界,2010第3期

[2]郑敬枝.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第15期

篇5

【关键词】宏观环境 会计核算 体系框架构想探究

一、引言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促使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明确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目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基本设定,从而有效的确保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架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想探究,可以有效的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核算工作更加良好的开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探究,主要分为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

会计核算目标的准确确立,是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方向性[1]。

(二)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

会计核算机构设完善性,可以有效的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选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以及具有较为理想的会计人员,从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三)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也是有效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系统性开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会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经济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展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

事业单位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开展针对于事业单位的具体项目的济数目统计工作。由于不同的事业单位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也相对较为明显,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进而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的开展针对性的核算工作,有效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由于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作完成的质量也比较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将新型的会计核算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进程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主要可以将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分为以下的三种:

(一)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事业单位中加强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对于自身的工作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又能够有效的促使会计工作人员不断的自主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

(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

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全面完善的会计工作流程监管体系,确保不会有个别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为自身谋取利益。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框架的稳定性的基本前提[2]。

(三)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的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

由于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核算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因此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的成本相对较高。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促使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经济竞争实力[3]。

四、结束语

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研究目的:确立会计核算目标、完善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进而开展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的方法研究:明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提升对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开展过程的监管力度,杜绝的现象的出现以及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从而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成本。在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思想的研究,可以有效的确保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精确性、高效性以及系统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岳泽军.张小有.森林碳汇视角下林业企业碳会计核算与实践研究[D].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森林资产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篇6

一、会计核算和石油企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会计核算在财务活动中常常被称为会计反映,主要是将流通中的货币视为计量单位,然后利用专业的术语来反映企业内部各项会计主体的资金活动。主要是对原始凭证及附件、记账凭证、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完整的经济业务有权拒付、拒办。[1]科学有效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组织内部的会计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为各项财务报表的绘制和编制提供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和数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范畴比较广,而且系统性比较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仅仅是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小部分,但是其影响作用不容小觑。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油田人员成本管理、人工费用核算、材料核算等等,以此来确保公司用于石油资金平衡和良性循环。

二、当前石油企业管理中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的石油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引进和采纳了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软件,但是这些工作软件的统一性比较强,而且只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处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石油,这就大大增加了石油企业的经济业务数量,因此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范畴也在逐渐的拓宽,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挑战性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渐渐提升,然而其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基本的理论管理阶段,并没有进行质的改变和创新。石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责任仅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其余的工作部门并没有参与到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去,这就大大降低了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力。

虽然当前我们国家的石油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核算过程方面进行了适当的优化和整合,但是并没有全面的改善当前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石油企业的上级领导对下级所提供的凭证的真实性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就会极大的威胁到会计信息的质量。[2]不仅如此,石油企业在开展年度评审工作的时候并没有采取高强度的管理措施,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监督,因此很难的从根本上杜绝徇私舞弊的会计核算行为,从而大大降低了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利于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制定。

三、提高石油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相应措施

(一)完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范畴

石油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其根本在于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精准、科学的会计信息,奠定会计工作的良好基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3]会计核算工作范畴的制定必须紧密联系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和特性,详细的掌握石油企业的生产工艺顺序和基本的生产特征,从而制定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会计核算范围。明确油田人员成本管理费用、人工费用核算、材料核算等方面的内容,实行个性化会计核算工作服务方式,以此来满足石油企业发展的不同要求。

(二)制定健全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体系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从而制定与会计核算和企业经营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以此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有效地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利用当前新型的石油企业管理的基本宗旨和理念,通过各种高技术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寻找最佳数据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目标,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经济核算体系,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4]

(三)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操作水平

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服务。会计核算人员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的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提高责任意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严格按照石油企业制定的会计核算体系开展工作,从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真实性,为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合理、真实的参考依据。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基本建设 会计核算

一、基本建设的含义及相关规定

基本建设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增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对有计划地建立新兴产业部门,调整原有经济结构,合理分布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加速生产发展速度,以及为社会提供住宅和科研、文教卫生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占用和消耗大量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十分重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选择投资方向,讲求效果,以充分发挥基本建设应有的积极作用。

现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零星购置单台设备和建造单项工程,其投资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不算基本建设。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一般为自筹基建、拨人专款基建和借入款项基建,且大多采用发包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单位的基建项目都必须列入国家计划,同时还要将用于基建的资金转存在建设银行开户的财政基建专户存取,由当地财政部门监督使用。这部分资金纳入基建财务管理,建立基建账簿,单独核算反映。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主体地位不强,协调关系难

以前财政基本建设管理职能都是由建设银行代管,采取的是计委立项、城建规划、建行拨款、审计负责竣工决算审查的操作模式。财政部门开始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职能后,由于受前期操作模式的影响,人们不能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各相关部门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财政部门的工作。

2、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操作性差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方面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要求,不利于指导会计核算工作,适合目前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制度还没有形成,使基建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依据,使基建的会计核素工作处于被动。

3、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重视项目的申报,但对项目的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管理不够重视;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解释了解不全面,不能据此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等;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基建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进度跟进不及时。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存在下列问题: ①使用机关账户核算基建工程,未按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②基建投入长期挂在建工程,工程结束后不按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转入固定资产。③将工程可行性研究费、工程设计费等待摊投资支出列入行政经费或挤占其他专项资金,致使会计信息失真。④账务处理不规范,如建设期间利息收入应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而不应计入基建收入。⑤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将本单位通讯费、差旅费、燃料费等与本工程无关费用计入建设单位管理费,超出以项目总概算为基数计算的建设单位管理费。⑥挤占挪用基本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将资金出借给本工程无关的单位或者用于暂付本单位其它项目支出。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上的问题导致了会计报表的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监管力度有限,工作难以到位

行政事业在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对于资金的审批支出过程控制不严,对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等不用合理的归集和分配,对于各部门各个人的工作成果不能有效考核和进行奖惩等。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措施

1、强化财政在基建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协调能力

应广泛宣传财政基建机构的职能范围、管理权限和作用,使各基本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能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同时,财政基建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计委、建委、审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项工作。

2、建立健全基建会计核算制度

①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拨付及其会计核算制度,优化基本建设资金审批和支出流程和规范基建资金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法。②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自筹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审查基本建设资金来源,规定建设单位首期存入财政专户的资金比例等。③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建设资金来源管理,明确财政性投资项目的资金必须设立专户管理,杜绝滥支挪用。④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决算审查制度,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审计,应统一由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意见必须经财政部门确认并出具资产入帐通知,建设单位才能以此作为资产入帐的凭证。⑤建立健全报表制度。重点是拨款资金申请表、工程进度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表等。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核算

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建账、核算,建设单位应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科学设置会计核算科目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账主要涉及的会计科目有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库存设备、在建工程、待摊投资、交付使用资产、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其他应收款、基建借款、应付工程款、应付器材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结余、基建拨款、其他收入、专项资金支出、其他支出等,并明确规范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和如何使用。库存材料以购入价格、调拨价格作为入帐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直接列入支出。库存材料按其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帐。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经报批后,直接列作当期支出的增加或减少处理。库存材料如果变价出售,直接冲减“库存材料”科目。售价与购入价的差额,列作“在建工程-其他投资”;例如:在建工程由于核算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购置土地等的资金使用情况,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安装工程投资”、“其他投资”三个明细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核算内容有自建工程和外包工程,基建、装修项目支出结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基建、装修项目竣工结转时,借记“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设备安装工程投资核算单位自行安装设备和外包设备安装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其他投资核算单位购置土地及其他资金支出情况。改建和拆建的核算办法,一方面对在用建筑物或已竣工并办理好结算手续的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另一方面,对在建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拆建,因改建、拆建所增加的建筑费用,计入该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费用。

4、强化监管力度,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并据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进行监督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基本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防止尽挤占、挪用、截留、转借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会计核算工作看凭证附件是否真实完整、凭证录入是否正确及时、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是否正确、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及时正确合理等,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和处罚,以到达提高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目的。在进行内部监管的同时,要积极接受外部单位的监督管理,正确认识外部监督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及时提供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资料等信息给外部监督部门,并积极配合外部监督部门的工作,以便外部监督部门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监督。对于重大的工作失误或违法乱纪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行政处罚或报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处罚,以便保证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贯彻执行从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计划及预算,保证基本建设的工程质量,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维护党、政府及公职人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

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治理规定[S] 财建[2002]394号

篇8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少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要想得到有效强化,便有必要做好其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从现状来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本文即从其问题出发,进一步对高校会计核算强化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校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高校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尤为中的一个环节,在加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进一步为高校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制度问题、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以及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等。为了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高校会计核算潜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一、高校会计核算潜在问题分析

高校会计核算要想得到有效加强,便需要认清问题,进而实施有效解决策略。从现状来看,高校会计核算潜在的问题包括:

1.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现状来看,《高等高校财务制度》及《高等高校会计制度》均对高校会计核算有一定的要求,所实施的核算体制有两种:其一为大收大支;其二为收支两条线。然而,实施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对于高校各项支出则需根据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实施,但这样会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呈现不相匹配的情况,进而使高校资金的灵活性大大降低,最终使高校对资金的调度能力大大降低。

2.在资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资产核算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在固定资产折旧上潜在问题。当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教育成本核算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便会引发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来说,属于高校成本教育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项目,当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使用收益年限内采取折旧的情况下,便容易难以计算高校固定资产当中的净值。其二,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潜在问题。在高校会计工作中,除了一些固定等有形资产以外,还包括无形资产,例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以及科研成果等。从现状来看高校会计核算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较为缺乏,无形资产流失的情况大有发生。显然,这对高校资产核算的优化及完善是极为不利的。

3.在资金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建设需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然而部分高校在建设资金上存在不充足的情况。与此同时,针对建设资金的成本管控也存在缺乏、片面的情况。从整体角度而言,高校资金核算潜在问题,进一步使高校建设规模及进程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还存在财务负载披露信息不够真实的情况,进而使高校潜在诸多财务风险。总而言之,高校资金核算问题会使高校会计核算的强化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需充分解决此类问题,促进高校会计核算的优化及完善。

二、高校会计核算强化对策探讨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高校会计核算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落实相应的强化对策,进而促进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具体对策如下:

1.加强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要想使高校会计核算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加强会计核算制度建设。针对我国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高校有必要以国库集中制度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为依据,构建国库核算集中支付的核算机构,同时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符合的的字符管理方法进行构建。对于不同的经费,需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而使会计核算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强资产核算

如前所述,高校会计核算中,存在两大方面的资产核算问题。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来说,有必要进行强化。规避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使固定资产的核算简单化、科学化以及真实化。要想使上述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对于折旧资产核算,高校便有必要根据企业实施的会计制定,使原先在本期负担,但无真正支出的费用视为预提费用,进而将其纳入至本期的支出范畴当中,而针对已支出资金,有必要实施分期平分支出措施。与此同时,对于高校来说,有必要改善以往对自身固定资产不加考虑折旧的情况,进而构建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制度及方法,进一步把此类核算列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当中,进一步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将满足高校自身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出来。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核算。因此,有必要对科研成果的管理进行强化,尤其是对于知识产权,需加强保护。与此同时,对于高校名称的保护也需进行强化,考虑高校实际情况,同时结合企业商誉投资的规定,确保高校投入及产出的合理性及高效性。总而言之,需加强对高校折旧资产的核算,同时也需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在完善上述两种资产核算的情况下,才能够使高校会计核算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加强基础建设资金核算

由于高校在资金核算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基础建设资金核算工作,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有必要及时把基本建设资金融入至高校会计核算当中。从以往来看,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核算潜在诸多问题,使得基本建设投资的实际成本与高校的实际基本建设投资及支出核算之间潜在很大程度的差距,这也使高校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及管理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所以,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高校会计来说,有必要使基本建设资金可以在高校会计结转过程中以“自筹基建”账户及“暂存款”的方式进行反馈,进而保证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的来源及支出能够全面反映出来。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高校会计核算潜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即制度方面、资产核算方面即资金核算方面。为了使高校会计核算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加强会计核算制度建设、加强资产核算以及加强基础建设资金核算。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刘美辰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于志刚,郭云芬,白文博.浅议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13,08:84-85.

[2]刘盈池.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66-16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