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舞弊研究背景8篇

时间:2024-01-31 16:3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舞弊研究背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舞弊研究背景

篇1

【关键词】财务舞弊,博弈,上市公司

一、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上市公司舞弊背景分析

上市公司通常会为了成功IPO,又或是保住珍贵的“壳”资源而进行舞弊。这个一方面是监管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不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期望通过投资上市公司从中获得巨大收益。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进行舞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管理层为了谋求私利。管理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可能会选择舞弊来夸大自己的业绩,以求获得更高的回报。

(二)博弈理论分析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意义。博弈论分析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是理性人假设,第二是效用最大化假设。

二、博弈分析--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

(一)博弈假设。管理层与股东均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层与股东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与股东均有两种行为选择,即舞弊或不舞弊、监督与不监督。

(二)模型建立

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如表1所示,管理层以概率x进行舞弊,股东以概率y进行监督。其中r表示管理层的正常收益,w表示舞弊收益,p表示管理层舞弊被发现所承担的赔偿损失,s表示管理层舞弊被发现对其自身造成的声誉损失;c表示股东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成本,q表示管理层舞弊对股东造成的损失。

(三)博弈求解

针对以上博弈,采用期望收益相等法进行求解。

1、管理层:管理层选择舞弊和不舞弊的期望收益相等

则,y(r+w-p-s)+(1-y)(r+w)=ry+r(1-y) 解得,y=w/(p+s)

2、股东:股东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收益相等

则,x(p-c-q)+(1-x)(-c)=x(-q) 解得,x=c/p

(四)博弈的经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管理层进行舞弊的概率为c/p,股东进行监督的概率为w/(p+s)。当股东监督的概率小于w/(p+s)时,管理层选择进行舞弊;反之,则不进行舞弊。当管理层舞弊的概率大于c/p时,股东选择进行监督;反之,则不进行监督。

其中,管理层舞弊的概率由股东的监督成本和其舞弊被发现的赔偿损失决定。股东的监督成本越高,管理层舞弊的概率越大;管理层舞弊被发现所承担的赔偿损失越大,舞弊的概率越小。股东监督的概率由管理层舞弊的收益、管理层的声誉损失和赔偿损失决定。管理层舞弊的收益越大,股东监督的概率越高;管理层的声誉损失越大、赔偿的损失越多,监督的概率越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其实也是管理层和股东的博弈。我们发现如果提高管理层舞弊所承担的赔偿损失可以同时降低舞弊概率和股东的监督概率。这为我们治理舞弊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三、思考与启示

通过建立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我们发现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中,股东要求管理层赔偿的损失越多,上市公司舞弊的概率越小。不同于以前的研究,仅局限于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与审计人员的博弈分析,本文以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对管理层的索赔机制,加大管理层对股东的赔偿

2、建立对管理层的信誉评级,增大管理层的信誉损失

3、增加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使管理层通过正常途径分享公司的收益,不以舞弊的手段谋求更高的汇报

4、完善公司的治理和信息披露,使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友俊,王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博弈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

[2]薄澜,姚海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

篇2

会计变更寻租、财务舞弊寻租和审计意见寻租三个内容,本文主要研究财务舞弊寻租的内容。

关键词:财务舞弊;寻租

一、财务舞弊寻租概述

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主要是政府依据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进行配置,致使许多公司在无法通过“实质业绩”实现“报表业绩”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

会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融资,但会计准则的可选择空间有限,通过会计变更可能不足以使上市公司顺利完成寻租行为。面对资本市场上“

巨额租金”的诱惑和融资管制的约束,上市公司可能会转向使用财务舞弊的手段,即便这种做法会有一定的风险。近年来,资本市场上接二连三的出现一些骇人听闻的财务舞弊案

件,也是因为受到资本市场上高额租金诱惑的结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

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

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使投资者的信心深受重伤。

这些财务舞弊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采用欺骗性的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信息,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一种违法行为,它包括: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虚构

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隐瞒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用不符合会计法规相关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虚假信息披露等等。

综上所述,财务舞弊行为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从实质上看,财务舞弊行为仍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寻租行为中的一种,但相对于会计变更寻租而言,财务舞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行为更为恶劣,是一种违法行为。为

此,笔者将财务舞弊寻租定义为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和融资管制下,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信息,进而引起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或资源的不恰当配置等后果的活动,且这种

不正当的手段往往带有欺骗性。

二、财务舞弊寻租的制度基础分析

财务舞弊寻租,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寻租问题,不可脱离证券市场特殊的融

资制度背景。

国内有一部分学者已经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大都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操纵来进行的,且具有如下特殊的

动机:(1)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2)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3)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4)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证券市场融

资制度安排本身不尽合理,这也是最首要原因。根据我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上市资格、再融资资格及为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公司其财务指标必须符合一

定的条件,这属于硬性规定。不符合实质性条件的公司,将失去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机会,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大笔损失。因此,公司为上市“圈钱”,不惜弄虚作假,进而引

发大量的财务舞弊行为。(2)法律制度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成本与违规收益不能匹配。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理性的舞弊行为人,在实施舞弊行为时都会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联关

系,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舞弊行为才有进行下去的必要。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因为财务舞弊而被查处,即便被查处,财务舞弊主要责任

人员受到的处罚也较轻,跟寻租收入相比不成比例。在这种体制环境下,舞弊预期收入将会大大高于舞弊预期成本,这对上市公司高管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所以,他们往往倾

向于进行财务舞弊。

三、财务舞弊寻租的案例分析

在对财务舞弊寻租行为的制度基础做了分析后,我们对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寻租行为为何屡禁不止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资本市场现行融资管制在上市公

司财务舞弊寻租案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上市公司不惜触犯法律进行财务舞弊寻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将提供一些典型的财务舞弊寻租案例,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为第

四章作铺垫。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均为迎合现行资本市场融资管制而进行的财务舞弊寻租。即,本文是从资本市场融资管制这个角度进行案例分析,而不是从某一个特定的

公司,这有别于以往文章的分析角度。

1.红光事件

四川上市公司“红光实业”是从原来的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全额改制而成,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红光实业7,960万股股票,占全部股票的34.62%,成为红光实业的第一

大股东。按照中国证监会事后调查所披露的数据,红光公司上市前已处于破产的边缘,公司1996年度亏损超过1亿元。当时,公司的黑白玻壳生产线池炉大修,停产八个月,已经属

淘汰设备,且其“业绩”主要来源的彩色玻壳生产线池炉,也无法正常运转。因此,通过股票上市,募集资金,上马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是公司生存下去的最后选择。显然,如果

红光公司在上市申请过程中,如实报告其亏损、停产的事实,企业将不符合“上市前三年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30%”等的门槛要求。可见,四川上市公司“红光实业”弄虚作

假骗取上市资格的寻租行为肯定存在。

2.福建三农事件

福建三农1999年盈利3971.7万元,与上两年的业绩基本持平。福建三农在2000年3月刚实施配股,转眼到7月份该公司2000年公布的中报竟然亏损751.8万元。一家公司在前

三年业绩稳定,而后一年突然间亏损,根据福建三农自己的解释:其生产出来的主导产品因为受到沙溪突然发生死鱼事件的影响,导致国内外销售很不理想。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

,福建三农1999年的业绩是否如此很难保证不存在一点水分,可推测福建三农以骗取配股资格为目的的虚构利润的寻租行为肯定存在。

3.*ST花雕事件

*ST花雕原为福建省福联股份有限公司,后相继改名为神龙发展、闽越花雕。当时总股本17342万股,流通盘4457万股,主营纺织原料、针纺织品及房地产业务。

2004年12月11日,闽越花雕追溯调整后的财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3年追溯调整前的净利润分别为2493万元、266万元和-7721 万元,追溯调整后为2251万元、-3418万

元和-8302万元。因“二连亏”公司被实行*ST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截至2004年底,*ST花雕总资产5.73亿元、净资产1.52亿元。然而,公司主业萎靡不振,公司又被大股东神龙集团掏空,账面上存在两处资产潜亏,一是应收款项3.38亿元

,二是长期股权投资1.32亿元,两项累计4.7亿元,因而,5.73亿元的总资产中,估计最多只能收回两个亿资产,甚至连1个亿都收不回,财务窟窿越来越大。除了上述两处潜亏

,*ST花雕对外担保高达4.58亿元,且对此没有计提一分钱的预计负债,这又是一处巨大的财务窟窿。而就在这种背景下,*ST花雕2004年年报竟然还实现净利润475万元。可以推

测*ST花雕虚构利润避免退市的寻租行为肯定存在。尽管如此,经过证监会调查,*ST花雕依旧难逃退市之祸。

除此之外,在融资过程中,一些尚不具备融资资格的股份公司还可采用其他的欺骗性手段如在申报材料的时候刊登虚假信息,或者故意陈述些能产生歧义的句子,或者对一些

重大问题故意隐瞒不予披露等办法来骗取上市融资资格,以达到圈钱的目的。这样的案例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4.案例引发的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把融资作为最主要的功能,而忽略其投资功能。财务报告舞弊是上市公司在特定融资管制背景下利益驱动的产物。公司不论是为了获得上市资

格,还是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或者是为了避免因为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特别处理而进行的财务舞弊寻租行为,实质上都是为了达到从证券市场上获得融资的目的。而我国现

行的融资管制过度依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加剧了财务舞弊寻租行为。因此,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削弱基于会计信息的融资管制,通过市场机

制引导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退市行为,缩小寻租空间,进而降低财务舞弊寻租的概率。(作者单位: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姚晗.合约安排、经济后果与审计意见购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2] 颜敏.上市公司会计变更寻租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 陈韶君.上市公司与独立审计联盟寻租博弈分析[J].特区经济,2006,(06).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也越发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不光是我国,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存在财务舞弊问题,在美国,经济界认为财务舞弊者造成的危害比还严重。在我国,财务舞弊案不仅会损害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会给国民经济秩序带来巨大伤害。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加强审计是当务之急。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会产生巨大的损失。上市公司一般通过以下一些手段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舞弊

这种舞弊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一是资产舞弊,包括现金舞弊、应收项目舞弊和虚拟资产挂账。现金舞弊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应收项目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随意操作公司存货的数量,将合格产品当作废弃品予以处理,或者通过西虚假发票来虚增存货;虚拟资产挂账是公司继续将没有实际价值的资产挂在账上,以此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二是负债舞弊,上市公司在流动负债上动歪脑筋,比如公司采购物品时,物品已入库,但没收到购物发票,这时候应该将未付款项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故意不计入应付账款,以此达到财务舞弊目的。

(二)损益表项目舞弊

这种舞弊手段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收入舞弊,即通过虚构销售活动来达到舞弊目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填写虚假出库单、虚假发票,虚构销售对象,让投资者误认为自己公司有很好的收益。二是成本费用舞弊,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成本结转和计量的复杂性,提前或延迟确认费用,以此达到舞弊目的,比如将本该由下次分摊的材料成本提前到本期核算,这种以领代耗原材料核算的做法可以掩饰上市公司的舞弊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舞弊

上市公司在形成会计盈余的过程中,不少会计假设现金流量和会计原则并不会参与其中,因此公司高层难以通过采取改变会计方法的形式来变化现金流量,但公司还是能通过经济业务和结算过程来对现金流量情况进行人为操控,甚至可以人为增加现金流量净额,给投资人造成假象。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表舞弊的方式有很多种,他们为了谋取一己私利,不惜伤害别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必须严厉禁止的。要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例,对其加强严格的审计刻不容缓。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进行审计,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优化审计程序

首先,准确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能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成果。其次,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要借助不同的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内在联系,科学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再次,邀请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才能的审计专家组成审计小组,促使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市公司的审计程序、时间和范围,以此防范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第四,严格实施审计过程,特别是要加强风险再评估,适当修整审计计划,进一步扩大审计测试范围,得出合理的审计意见。

(二)优化内控制度

人类社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无规矩,无方圆”,大到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都离不开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好似一个城市没有护城河,敌军可以随意掠夺。有鉴于此,加强内部控制至关重要。上市公司尤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上市公司要优化自己的治理结构,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具体而言,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功能,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反映的会计信息问题的监管力度,还要防范审计师与公司高层的不法勾当行为,防止他们侵蚀公司利益。其次,上市公司还要自我评估自己的内部控制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公司内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首先,上市公司要优化信息披露制度,要杜绝不充分、不及时信息披露现象,尤其要杜绝虚假披露行为,要不断规范信息披露准则和规则体系,尤其是要加强自愿性披露,包括公司背景信息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及相应措施披露,以及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环境保护信息等。其次,为便于公司会计报告更加直观地反映社会责任资产、负债以及社会责任权益的分布情况,让公司各利益相关者更全面系统地获取对其有用的信息,上市公司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编制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三、结束语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虽然我国对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对其认识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论成果不够多,也不够先进,所以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操作。在此背景下,实业界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并采取合适的审计对策,形成理论体系,为实践操作提供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上市公司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大翠.基于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30 -32.

篇4

关键词:真实性;经营策略;职业谨慎;虚增收入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少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对销售收入进行粉饰,以此达到满足业绩考核需要等多种目的。销售收入舞弊下扭曲的财务信息给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同时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难度加大,甚至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下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正处于成长期,然而目前我国经济也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阵痛期,根据证监会网站上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行政处罚公告来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数量有着明显的上升,且不乏性质相对严重的会计舞弊案件。据财政部检查结果,美罗制药2009年耗资805万元的成本费用存在虚假会计违规等问题,当年缴纳税款只有196万元。此外,公司还将资产原值2337万元的房屋交由子公司无偿使用。财务账目会计杨立强在其所在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挪用了5100万公款,来弥补在即发生巨额赌债,以及等。可见企业的收入舞弊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企业销售收入舞弊及销售收入舞弊审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2.研究意义

企业收入舞弊对投资者、企业的管理人来说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使投资者无法获得用于投资的真实信息,从而导致投资损失。也使的管理者不能正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资产状况,也就不能做出对企业有利的管理和发展策略,从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甚至相反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企业收入舞弊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企业的收入舞弊手段,同时温故而知新,让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被审计公司时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也使刚加入审计工作的人员提高发现企业收入舞弊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报表的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更深的理解。

二、收入舞弊与审计策略综述

1.企业进行收入舞弊的目的

上文已经提到企业收入舞弊的原因有很多,从改变财务报表的数字趋势来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增加财务报表利润。从国内外的收入舞弊案件来看这种财务舞弊占了大多数情况,影响也比较广泛和严重,因为从目的来看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为了使企业通过财务表来看企业的外来预期非常好,从而吸引投资者来投资,既影响了企业内部也影响了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另一种是隐瞒企业的销售收入来减少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达到少交税的情况。分清楚这两种收入舞弊的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企业收入舞弊,他们的根本区别是看企业需不需要外部投资。需要外部投资就是第一种,不需要就是第二种。企业需不需要外部投资可以通过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中计算出来。了解企业收入舞弊的目的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时更清楚的分辨出企业有没有进行收入舞弊。

2.应对收入舞弊的意义

收入是一个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会计项目。投资者按总收入及其构成分析业务趋势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关决策,它也是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很多会计欺诈与收入有关。在审计工作中,收入舞弊审计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点,注册会计师要知道企业常用的收入欺诈方法,并采取措施应对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其直接反映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上市公司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套取利润,往往会出现收入舞弊的行为。这不但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欺骗了财务信息的使用者,给其带来了损失。鉴于这种情况,探讨应对收入舞弊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收入舞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如果企业收入舞弊则资产负债表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情况,从而分析企业在某一日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如果企业进行收入舞弊会增加企业股东权益,减少产权比例,被外部投资者认为这家企业可以借款,从而增加了债务人的风险。资产代表企业的经济资源,是企业经营的基础,资产总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基础大小,企业的结构即资产的分布,企业的资产结构反映其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但是如果企业发生收入舞弊,那么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就不能通过这来了解企业生成经营的特点和是否稳定了。负债总额表示企业承担的债务的多少,负债和所有者的比重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负债结构反映了企业偿还负债的紧迫性和偿债压力的,如果财务信息有错,就不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负债的基本信息。

2.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做出经营决策;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如果企业发生收入舞弊,那么计入利润表的数据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也无从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因为企业的获利能力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那么就无法估计出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管理人员也无法做出经营决策,同时也不能考核管理人的真实绩效。

3.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如果企业发生收入舞弊的事项,那么现金流量表就不可以提供公司的现金流量的准确信息,从而不能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现金流量表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也不能正确表现出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同时现金流量表反映不出企业从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更不要说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进。现金流表也无法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四、应对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

1.完善和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

独立性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前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独立。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有被审计单位承担,所以注册会计师不可避免的在一些事情上对被审计单位做出让步。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第一需要改善现行的事务所聘任模式以改变企业管理层主导审计的情况;第二对审计违规处罚的处罚力度也须加大,这样才能有效抑制和避免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一些人员合谋进行财务舞弊。

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是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不合理开支问题、规范企业内部的财政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可以专门成立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委员会管理制度及说明工作要求。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加强执行力度、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监督和管理审计人员的行为,以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亲历亲为,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可以交给事务所的其他审计人员。但是由于舞弊行为的隐匿性、舞弊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舞弊人员地位的特殊性等,这又需要从业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而能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郝玉贵,刘李晓.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紫鑫药业案例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4:26-35.

[2]廖冠民,吴溪.收入操纵、舞弊审计准则与审计报告谨慎性[J].审计研究,2013,01:103-112.

[3]杨明增.头脑风暴法在舞弊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回顾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04:94-99.

篇5

关键词:筹资动机 利润造假 财务能力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Kinney andMcdanicl(1989)认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管理层为了掩饰其可能是暂时性的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Pearsons(199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财务状况恶化是管理当局舞弊的一个重要原因。IngIamn,Lee和Howard(1999)对应计部分(盈余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在揭示财务舞弊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论证后发现,财务舞弊与高水平的应计部分相联系,盈余减去现金流量的值为正是潜在舞弊的一个信号。Dechow sweeny(1996)在分析那些被SEC采取强制措施的原因时发现,这些公司进行盈余操纵最重要的动机是低成本获得外部融资,同时高管人员为了实现最大化个人效用也是重要原因。COSO在《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一文中指出,有些公司舞弊是为了止住业绩的螺旋下降,或者是为了企图保持业绩增长。Pankajaksena(2001)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与非舞弊的公司相比,舞弊公司的经营业绩较差,受到破产的威胁较大。

(二)国内文献蒋义宏(1999)认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有:为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提高发行价格;为获得配股资格;为避免连续3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等。在这里,利润操纵包括舞弊性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黄世忠(2001)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包括提高经营业绩、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减少纳税、特定的政治目的或推卸责任。财务舞弊泛滥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的前提下,舞弊收益远远高于舞弊成本。刘立国(2003)选取1994年至2000年26家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经验关系,研究发现,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其法人股比例更高,流通股比例更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更可能为国资局。娄权(2003)选取了1990年至2000年被证监会处罚的1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规模较小和财务状况恶化的企业容易在财务报告中舞弊。杨薇等(2006)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少数股东联盟、CEO任期、总经理董事长独立性和法制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学术界已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证研究。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很多相关数据难以在公开渠道上取得,数据的代表性较差,导致各种实证结果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现有的研究也难以形成对政策有影响的研究结论,研究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造假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相比之下,出于筹资动机而发生的利润造假要更为常见的。当证券市场处在不完善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舞弊带来的筹资收益要远远大于其舞弊成本(黄世忠,2001),因此,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进行财务舞弊。下面,本文从上市公司与证监会博弈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不完善阶段和完善阶段。本文假定,如果处在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阶段,证监会的监管也是不完善的;相应的,如果处在证券市场完善阶段,证监会的监管也是完善的。(1)假定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证监会所得收益为2个单位。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监管部门,如果证监会的监管总是不力,经常就发生财务舞弊案件,那么,就有可能引起证券市场的混乱,甚至是整个市场崩溃;这样,证监会就会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是关门停业的风险。为了减少社会压力和关门停业的风险,证监会可能更倾向于完善监管机制。为此,本文假定,如果证监会加强和完善监管机制,其所得收益增加3个单位,为5个单位。有着强烈筹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当其不具备筹资条件时,如果证监会的监管不完善,那么,这类型的上市公司就有机可乘:要么进行利润造假,可能不会发现;要么被发现时已经圈到钱;要么,还没圈到钱就被发现,但处罚微不足道。为此,本文假定在证监会监管不完善的前提下,利润造假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为10个单位。(2)如果证监会的监管很完善(证券市场完善的表现之一),那么,不具备筹资条件又有强烈筹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其虽有舞弊动机,却可能碍于严格的监管而有所收敛:如果进行利润造假,很快就能被识破;或者虽不能马上识破,但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严格的处罚。为此,本文假定,在证监会监管完善的前提下,利润造假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为-5个单位。此外,本文还假定,不论是在监管完善阶段还是不完善阶段,上市公司不进行舞弊,既不带来收益,也不带来损失,收益为0个单位。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如(图1)博弈矩阵。可以发现,上市公司与证监会的博弈最终在博弈矩阵的右下角取得均衡:证监会倾向于加强和完善监管,同时上市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不舞弊。在上市公司与证监会的博弈中,负责监管的证监会一般都会处于强势地位,上市公司选择是否进行财务舞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监管部门的监管完善程度:如果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完善,漏洞百出,那么,上市公司的最优策略是选择进行利润造假,以获得筹资机会;如果监管完善,那么上市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也即使有着强烈的筹资动机不进行财务舞弊。然而,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经成立就能在短时间内完善的过程。就目前来讲,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不完善阶段,在此背景下,当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筹资动机又不具备筹资条件时,根据前面的分析,其最有可能选择利润造假,以达到筹资目的。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一个总假设:

HO: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筹资动机越强烈,越有可能发生利润造假

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如果是暂时性的,则有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获取筹资,以解决暂时性财务压力;如果是非暂时性的,也有可能会通过财务舞弊来达到圈钱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暂时性的财务困境,还是非暂时性的财务困境,上市公司都有可能通过利润造假来达到筹资目的。据此,本文用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作为筹资动机的一个信号。即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越差,则其筹资动机越强烈。本文所指的财务能力,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本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总资产收益率以及企业自由现金流与资产总额的比值等来表示公司的财务能力。据此提出子假设:

H1:财务能力越差的公司,则其发生利润造假的可能性越高

另外,在上市公司中,如果要获得筹资机会,一个关键的标准是看Roe(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要求。例如,上市公司在1994年至1998期间,如果想获得配股权,其Roe必须达到10%,在1999年至2006年期间,要求Roe必须达到6%以上。杜滨(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1994年至2001年间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和摘牌,以及获得配股权等,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并得出了盈余管理的幅度和“操纵”程度的定量描述。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1994年至1998年期间,在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临界点为0、10%处存在盈余管理行为,1998年在Roe的临界点为6%处也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在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临界点为0、6%处也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直接利用该结果,把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操纵Roe的嫌疑作为其筹资动机的另一个信号,即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操纵Roe的嫌疑,则认为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筹资动机。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子假设:

H2: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操纵Roe的嫌疑,则其发生利润造假的可能性越高

(二)研究方法和变量设计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及Logistic回归方程等方法进行分析。针对提出的研究假设,本文选取如下变量:(1)被解释变量:fraud。如果上市公司发生利润造假行为,则fraud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2)H1的解释变量。根据子假设H1,本文选用以下解释变量来代表公司的财务能力:X1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X2为每股收益;X3为流动比率;X4为速动比率;X5为资产负债率;X6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7为总资产收益率;X8为自由现金流/总资产。(3)H2的解释变量。根据子假设H2,本文引进以下解释变量:Roe为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本文直接利用杜滨(2003)的研究成果,当上市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在0~1%之间,或者1998年的Roe在10%~11%之间,或者1999年至2004年的Roe在6~7%之间,则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O。如果上市公司的Roe2取值为1,则认为其存在操纵Roe的嫌疑。(4)控制变量。此外,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X9为资产总额;X10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该变量用来反映股权集中度对财务舞弊的影响;X11为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是否分离,如果同为1人,则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由于本文涉及到现金流量指标,而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指标直到1998年之后才予以强制性披露,据此,本文选取从1998年至2008年6月30日之间发生利润造假而被证监会公告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舞弊样本。由于证监会的一份处罚公告只针对一家上市公司,因此,本文以每一份涉及利润造假的处罚公告作为一个舞弊样本,如果一份处罚公告中涉及到某一上市公司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利润造假行为的,则本文选取利润造假数字最大的一年作为舞弊样本。这样,共选取46家上市公司作为舞弊样本,这46家上市公司的利润造假时间发生在1998年至2004年之间。为了能说明问题,本文为每一个舞弊样本选取两个非舞弊控制样本,选取的标准是:控制样本是与舞弊样本处于同一行业,同一年度的公司;控制样本的资产规模与舞弊样本的规模相近;控制样本为非ST,PT公司,且当年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筛选,得到92个控制样本,其中有两个控制样本的数据不全,将其剔除,共得到控制样本,全部样本合计136个。本文的有关上市公司舞弊的信息资料来自于中国证监会网站(esrc.省略)的处罚决定栏,其余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巨潮咨讯网(省略)等。数据的计算、整理和分析用Excd、Spssl3.0以及Eviews5.0完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本文对变量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单因素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可以看到:(1)x。(资产总额)差异不显著,说明控制样本的选取基本上符合本文的要求――资产规模相近。本文选取的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能力的8个变量中,X1、X2、X3、X6以及X2的控制样本的均值都要大于舞弊样本的均值;控制样本的资产负债率(X5)的均值要显著小于舞弊样本的资产负债率的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与控制样本相比,舞弊样本的财务能力要差。变量X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以及变量X5(资产负债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的差异是显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子假设H1,即与正常公司相比,财务能力越差的公司,其利润造假的可能性越高。值得一提的是,控制样本与舞弊样本之间表现在变量xs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它们的均值都为负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问题。(2)变量Roel的差异不显著,但控制样本的Roe均值比舞弊样本的Roe均值要大,也说明了舞弊样本的财务能力相对要差。变量Roe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的差异显著,这就验证了子假设H2,即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操纵Roe的嫌疑,其发生利润造假的可能性就越高。控制变量X1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舞弊样本与控制样本的差异显著,说明了股权集中度与利润造假之间高度相关。X11(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同为一人)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是否分开,与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利润造假并不存在多少相关性。

(二)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本文选取有显著差异的变量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即选取X1,X3,Roe2以及X10。作为解释变量,把fraud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模型如下:Fraud=p n+B1xl+pⅨ5+B~XRoe2+B 4x10+8。其中:xl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xs为资产负债率,Roea为当上市公司的Roe在0-1%之间,或者1998年的Roe在10%~11%之间,或者1999年至200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7%之间,则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O,Xi0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数据代人以上模型,得到回归结果如(表2)。可以看到,变量x1 X5,和Roe2的符号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变量Roe2和X10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显著。也是说,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操纵Roe的嫌疑,则其发生利润造假的可能性越高,这支持了子假设H2。另外,控制变量X1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Fraud(利润造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股权越集中,发生利润造假的可能性越小,这一结论与国内杨薇等(2006)研究结论相悖。

以上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两个子假设H1和H2,即财务能力越差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利润造假;同时,如果上市公司存在操纵Roe的嫌疑,则其越有可能利润造假。如前所述,本文把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和是否存在操纵Roe的嫌疑作为上市公司筹资动机的两大信号,当两个子假设H1和H2得到验证时,也就验证了总假设H。,即上市公司的筹资动机越强烈,其越有可能发生利润造假。

篇6

IPO掌握着市场“造富”的闸门,引发中集集团(000039)、吉诺尔(000669)、隆基股份(601012)等企业不惜利用财务造假敲开IPO大门,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给证券市场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近2成~4成的公司IPO后第一年出现业绩变脸。证监会于2013年1月开展了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有268家(占比30.49%)由于财务不透明提交撤回了上市申请,且查出“天丰节能”和“秋盛资源”涉嫌严重的IPO财务造假,由此暴露我国证券市场外部机构监督的作用尤为重要。IPO财务舞弊是指公司为实现“圈钱”目的而在上市前或者中期发生的舞弊,首次公开募股在舞弊和非舞弊公司中存在显著差异(刘立国等,2003)。IPO舞弊比一般舞弊影响更为深远,在“注册制”推行的形势下,识别IPO财务舞弊对于发挥股票市场甄别功能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外部监督影响IPO财务舞弊识别。企业上市之前,投资者仅能依赖于招股说明书了解财务信息,这为IPO企业通过操纵盈余以获得上市资格或者获得较高的上市溢价提供了机会(Leland & Pyle,1977)。此时,本文假设:

H1:IPO财务舞弊与外部监督效率负相关。

Brauand(2009)选择1985年~2005年间的3 900家IPO公司作为样本,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可以有效地抑制IPO盈余管理行为。高声誉的券商更愿意选择高质量的IPO企业,对其IPO的财务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

H1a:IPO财务舞弊与承销商声誉正相关。

意见分歧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主要动因(陆正飞、童盼,2003)。为了方便暗箱操作,管理者往往选择将审计师更换成对企业了解较少的新人,尤其是具有政治背景的。杨鹤、徐鹏(2004)发现公司会有通过收买审计师来追求“清洁”审计意见的动机,发生审计师变更后的审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为此:

H1b:IPO财务舞弊与审计师变更正相关。

媒体在资本市场担任着多种角色。Miller(2006)研究结果显示,有29%的公司在被SEC处罚之前,媒体已经察觉了公司的违规行为并进行披露;且公司违规侵害程度越大就会有更多的负面报道(Dyck、Volchkova & Zingales,2008)。媒体曝光引发的行政介入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纠错,为此:

H1c:IPO财务舞弊与媒体负面报道正相关。

H1d:低速发展的公司,IPO财务舞弊与媒体负面报告呈显著正相关。

法治规范是国家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律规范越健全,执行监管就越严格。白云霞、陈华和黄志忠(2009)研究发现,法制欠发达地区地缘关系与审计质量存在相关关系,外地审计师的审计质量较高,说明了法律保护对于中介机构监管的重要性。当监管更为严格的法律规范后,如2012年实施新审计准则,将会有效遏制该年度舞弊的发生。

H1e:IPO财务舞弊与法制监督负相关。

2. IPO市场影响IPO财务舞弊。IPO财务舞弊具有特定的IPO特征,如IPO的市场热度、IPO当日市场反映均会影响IPO财务舞弊,为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IPO财务舞弊与IPO特征相关。

股市的市场热度不但是市场收益率整体走势的反映,同时也可以研判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预期前景。市场热度较高时,大量优质、业绩较好的公司选择上市,简单进行报表粉饰的IPO舞弊公司未必能在竞争中胜出,而当股票市场较为“清淡”时,IPO舞弊公司却容易成功发行。

H2a:IPO财务舞弊与市场热度负相关。

IPO财务舞弊公司上市的首要目的是从股票市场“圈”得更多资金,存在强烈动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虚假财务信息。通过造假,除了可以扩大发行数量,还可以提高IPO定价,从而在超募中获得更多利益。

H2b:IPO财务舞弊与IPO募资特征(超募和规模)正相关。

Levis(1992)表明那些业绩差的企业如果后续没有潜力,在上市后具有较高的风险,不会获得高的IPO价格。缺乏实力并通过舞弊实现IPO的公司,显然难以具有后续再融资的实力。

H2c:IPO财务舞弊与市场反映(市盈率、个股回报率)负相关。

三、 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本文选取自中国股票市场1992年正式营业至2012年发生IPO舞弊且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数据不全后获得65家样本,同时按照同行业相近资产总额配对了65家未被认定发生过舞弊的公司,共130个样本公司。

2. 变量与模型。本课题以FRAUD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如下回归分析模型,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IPO财务舞弊公司和配对公司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MUW、EXCEED、EARNINGS、OSR、CHANG-E1、OWNER、VC、GROWTH、DEB-T、OPERATION在两种检验中皆显著。

组1为舞弊组,组2为非舞弊组。

2. Logistic回归分析。从表3可以发现,模型中变量预测方向与假设一致,模型拟合优度较高。

(1)外部监督机制。法律规范越健全、高声誉的承销商执业越严,IPO舞弊机会就越少。审计师的频繁更换可能是审计师在逃避舞弊责任,同时也导致审计工作不持续,为舞弊创造了机会。若承销商及审计师均未守住底线,则媒体的监督作用至关重要。MEDIA与舞弊可能性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GROWTH*MEDIA呈现负相关,即低速发展的公司在媒体负面报道时更倾向于舞弊。媒体通过对监管当局施加舆论压力,增加监管者“不作为”的声誉成本,有助于敦促监管者尽快采取监管措施。通过实证分析,我国IPO的外部监督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IPO市场特征。市场热度高,大量公司上市,供过于求,监管更为严格、投资者选择众多,也易比较,IPO财务舞弊难度较大。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为补偿投资者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公司在IPO时往往折价发行股票,由此导致发行时折价较多的股票有着较高的上市首日回报率(Beatty,1989)。因我国政府对发行价格的管制,有关公司质量的信息更多地反映在首日收盘价上。新股发行和上市成为众多公司的圈钱和套现机会,一直存在着“三高”问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及超募资金高;而高发行价是实现超募及扩大IPO规模的重要因素。

(3)公司治理。刘立国和杜莹(2003)认为流通股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对内部人产生一定制约作用。同时,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大股东,对报表披露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减少了IPO财务舞弊机会。但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管理层大量持股都将降低管理的独立性,引发IPO财务舞弊动机;且董事长离职会削弱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IPO舞弊提供机会。实证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与IPO舞弊不相关,说明由于我国监事会还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4)财务与公司特征。本文证实营运能力与舞弊可能性在10%的水平上负相关。管理越好的IPO公司越不容易发生舞弊,而其他能力,如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舞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与财务数据纵后不易发现各种能力的逻辑关系有关。毋庸置疑的是,小公司的规范性总是无法与大公司相媲美,这使得小公司的舞弊机会远大于大公司。Parsons(1995)也发现舞弊公司比非舞弊公司有更小的公司规模,与本文结论一致。

篇7

摘 要 本文以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企业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的背景,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此类严重问题与企业伦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各界的关注和研究,推进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 企业伦理 财务管理 报表舞弊

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现实情况下,研究和分析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这一重要财务管理缺陷的理论相对丰富。但是更多的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及财务制度之上,对于企业自身的道德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关于其道德的更深层次内容分析相对较少。在此情况下,笔者主要以企业伦理为视角,重点阐述企业伦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以及缺乏正确科学企业伦理建设导致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原因,并寻求优化企业伦理建设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更好发展的路径。

一、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简单理解

财务报告舞弊就是指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含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报告对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虚假披露公司经营准状况、财务状况信息或粉饰重要信息等,故意欺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获取非法利益的手段。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特征主要包括:主体是管理层、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行为并不能改变企业真实盈利,疏忽行为同样属于舞弊。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实施对象是会计报表,可以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划分成三大类:利润表舞弊、资产负债表舞弊和虚假信息披露。

目前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行为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影响和危害较为广泛,对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着不利的作用,需要对此加以关注。

二、企业伦理简述

企业伦理,简言之就是企业行为的伦理准则。根据伦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研究,企业伦理是企业行为的根本所在,良好正确的企业伦理建设能够推动企业行为的正确方向。企业伦理经历多年研究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比较丰富和多样的内容体系,其内容主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遵守的价值规范展开,包括互惠互利的伦理原则、合规合法经营、遵守企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形成了围绕互惠互利原则、以合法合规为底线、企业道德为更高追求的伦理体系。总之,企业伦理是当前制约和引导企业财务管理等企业行为方向和手段的重要因素,将其与企业财务管理中所暴露的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联系起来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三、企业伦理与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关系探讨

企业伦理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企业伦理制约和引导企业财务管理遵循互惠互利原则,更好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且坚持守法合规运作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更好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将直接影响企业自身伦理建设进程,并且影响企业伦理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程度。

结合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可以看出这一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主要手段中缺乏正确的企业伦理引导,进而使得企业在缺乏伦理道德的情况下,实施的以谋求不正当短期利益而选择伤害市场利益相关者及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故此,笔者将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缺陷,即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与企业伦理联系起来,寻找优化企业伦理建设进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向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可行路径。

四、优化企业伦理建设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可行路径

企业伦理建设需要不断的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才能够真正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正确发展方向,形成企业对企业伦理建设的更好认识和支持度,进而在优化企业伦理作用,同时形成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伦理建设的推动。

首先,提升企业管理层的伦理道德修养,确保企业伦理在管理层得到全面的认识、理解和推广,确保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伦理的建设和发展,彻底贯彻企业伦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和融合。这需要企业管理层不断的增强道德修养建设,培育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等,了解和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手段等,促进企业伦理对管理层的良好影响,不断提升管理层伦理素质并深入企业伦理的建设发展等;

其次,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伦理修养,这是企业伦理建设和提升的必要考虑,也是企业伦理效果发挥对财务管理行为更好作用和重要影响的主要需求。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对企业伦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将决定企业伦理能否真正的对企业员工形成有效影响,进而辅助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手段执行等;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引导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正确性程度被企业员工执行和监督,这就使得员工对企业伦理的发展方向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的企业伦理教育和培养,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支持,树立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诚实信用并且不断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形成更优质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伦理建设的进程等。

五、总结

在当前财务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时,良好正确的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和手段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企业伦理建设基础上。尤其是,如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这类严重错误并且危害较大的财务管理行为其产生和发展都说明企业伦理建设的不足,优化企业伦理建设对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降低或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舞弊;会计信息;收入;费用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的定义有很多种,在不同的背景下对财务舞弊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对于财务舞弊这一概念的表述也有很多种。

全美反舞弊委员会对于财务舞弊的定义则是描述性的: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

Elliott and Jacobson在1986年提出的定义:通过重大误导的财务报告并可能损害投资者和贷款人的一种故意的管理舞弊。

Howard在1999年提出的定义:财务舞弊是系统性的操纵。

叶雪芳2001年指出:管理层舞弊和欺诈是公司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故意错报、漏报财务报告的行为,即披露了欺诈性的财务报告。

罗同链2005年指出:财务舞弊是管理当局处于某种目的和动机,采用相应的手段,导致包括虚报、漏报或不恰当表述的财务报告。

二、财务舞弊的识别

1.通过财务指标识别

(1)获利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会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很高,那么会有更多的新进入者进入这个行业,重新瓜分市场参与竞争,最终使行业趋于成熟。对于一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实现高水平的盈利,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盈利水平也会区域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的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个企业很可能存在舞弊行为。通过观察企业的获利能力并将其与同行业的企业相比较,是识别财务舞弊的重要方法。

(2)收入的增加与费用的增加不成比例。企业销售商品涉及许多的业务活动,而这些业务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费用。企业取得的销售收入越多,产生的相关费用就会越多,所以,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收入与费用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的增长而相应的费用没有随之增长或者经营业绩保持良好但是费用却大幅度的下降,这就表明企业可能采取了某些特殊的手法粉饰了财务报表。

(3)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识别财务舞弊。对于一个健康经营的企业,其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相互变化是稳定的,通常情况下,经营现金流量要大于净收益,如果一个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前期大于净收益而后期的增长大幅度落后与净收益的增长,甚至出现了大大小于净收益的情形,则表明该公司很可能存在舞弊迹象。这种极端的变化很可能是企业采用关联交易、非货币换以及债务重组等手段从而增加了利润。

2.通过经营情况识别

(1)仔细阅读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信息。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签订的重大合同属于关联方交易则很可能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出现了危机,管理层希望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掩盖现状使信息使用者产生误解。同时财务报表附注中会披露出公司的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些事项很可能对企业的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产生致命性的影响。例如一家企业的董事高管人员在某一时间段悄悄的出售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则可能表明该企业的经营情况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管理层是最能够了解企业经营信息的,抛售本公司的股票证明他们对本公司的发展没有信心,世界通信在宣布破产前,其高管人员就大量的出售了他们手中持有的世界通信的股票,这表明他们已然知晓世界通信即将死亡的信息。

(2)警惕公司的迅速扩张。企业追求增长,而增长有很多定义。例如,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每一种增长都有着不同的战略发展方法,主要有内部发展和并购战略。

内部发展也可以称为内生增长,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规模和利润等内部资源来实现扩张。当企业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市场中经营时,可以通过利用现有产品和市场实现内部发展。

与内部发展相对应的就是并购,并购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结果是一家企业继续存在或组成一家全新的企业。但是,迅速并购的背后往往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企业利用收购的机会把亏损隐瞒到残余时期。

三、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和治理

1.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

(1)职责划分避免不相容身份重叠。如果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多种活动被一人承担,那么出现舞弊的现象就会很大。因此,公司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并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公司应当将交易活动的责任分配给不同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员身上以避免身份的重叠。例如,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的职责要分离。负责现金出纳和记录交易的会计人员,企业应当有不同的分工。进行材料采购时,询价的职责不能与确定供应商的职责重合等等。大多数的交易可分为三类独立的职责:发起交易、处理被交易的资产以及记录交易。企业可以通过这样的分工来降低舞弊的风险。

(2)避免股东或高管人员。财务舞弊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管理层能够有机会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即股东及高管人员有机会。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应该对控股股东的表决权适当限制,这种限制可以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滥用合法权利并保护其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完善监事会制度,对监事的任职资格、任命程序、人员构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防止经理或者董事会直接委任监事行为的发生,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监督的职能。

(3)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监察力度。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辖的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是监测,评估和审查企业各个部门和系统。就财务方面内部控制而言,审计委员会应当复核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审计委员会能否履行自己的职责直接影响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和治理效果。

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1)会计准则,增强信息的透明度。若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首先要从源头着手,即关注那些能够影响会计信息生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通过改善会计信息生成的标准和技术层面的完善。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高病发率,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规则的盈余管理和非法盈利操纵。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会计师和审计师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更加需要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必须立足于制定准则的目的;必须考虑具体的制度背景,如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等因素;必须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不同的经济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交易和事项,从而对会计准则提出不同的要求。

(2)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常常会给舞弊者创造很多渠道,让财务舞弊者畅通无阻。因此,制定严密的公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很重要。第一,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尽管近些年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在逐渐加快,会计法规也不断修改,但在惩治方面的条款条例不够严格。第二,要把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改的更加完善。

(3)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加强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作为监督者和利益保护者,证券监督委员会应在治理财务舞弊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上市公司的入门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严重欺诈行为的公司应给与严厉的惩罚。②在外部审计方面引进同业互查制度,提高审计质量。证监会也可以部署统一的会计公司,实施跨地区互换,定期轮换制度,以防止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的共同诈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

[2]Gaze Szurovy.Th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Statement.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11.

[3]葛家澍.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相关[M].中国财政部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