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16:34: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简述税务会计的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风险 内部控制 联系
一、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简述
(一)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行为上没有按照法律有关规定执行,进而有可能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其特征主要表位为企业的纳税行为对纳税的准确性产生不确定性的因素,这样就会给导致企业多纳税或少纳税,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当前税收法律规定,应该纳税而没有交税,或少纳税,进而导致企业被面临处罚等损害企业声誉的风险;二是企业的纳税行为和当前法律规定的税法行为不符合,导致企业多纳税。税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主观性
在实际中,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人员可能会对同一个涉水业务概念存在的不同的看法,同时,每个地方的实际纳税机构对税务制度概念的理解大多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交税人和税务人员很难做到一个公认的税务观点。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并因每个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大小不同。
2、必然性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利润是作为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为此,企业要不断的追求企业税钱成本的最小化,这就造成了企业纳税和税收制度本身的一个矛盾。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和税务者等相关人员对税务法规的理解的局限性和国家税务政策的不断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潜在存在和发展。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3、预先性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在企业的缴纳的各项税费之前的行为,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于此了。其实就是企业的相关税务行为和税务政策存在的矛盾并相互背离,企业需要及时先行的了解税务政策,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资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之前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条例,并在控制的全程秉承严格守法的基本准则。
2、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内部控制不是仅仅某一项活动或者某一个项目的控制,而是涵盖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从决策到执行再到监督,任何一个过程都应该在控制范围之下。
3、针对性
内部控制是一套整体的理论体系,但在实践中,不同企业需针对各自特点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到有针对性,使内部控制的作用效果最大。
4、一贯性
内部控制是一项整体的、持续性的活动,必须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
5、发展性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切忌目光短浅,要本着长远发展的目标,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关系社会及宏观经济周期的特点,制定一套能够具有长远使用价值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一)税务风险成因
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均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存在一定关系。
在经营活动中,因企业对当下税法理解不深入、不全面,遵循惯例缴纳税款,造成漏税或多交,如在签订员工合同、办理业务等活动中忽视纳税因素,房地产只缴纳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等。但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重视涉税业务,强化税务管理,则可避免税务盲区,减少风险隐患。
在财务管理中存在不当的税法操作,如借报销补贴、津贴的名义用于逃避个税,企业收入不入账或入账不及时,增值税、所得税计算有误等,均易引发税务风险,这与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审计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在纳税行为中因违反税法有关规定而增加税务风险,如税款缴纳不及时、纳税代扣义务履行不到位、未进行零申报等,致使企业面临罚款、补缴、加收滞纳金等风险。若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必然会规避相关税务风险。
内部控制及税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的内控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有利于减少公司的税务风险。例如有效的内部组织设置和内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岗位发生不利于公司行为的概率。
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控制的不到位、不完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突破口,给予及时补救和完善,进而减少税务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二)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税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密切联系,重点体现在: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参考,而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两者互为监督,相互促进。
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有效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防范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测的模式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以财务风险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内部控制措施的谨慎性。税务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构成部分,具有重要性、人为性、必然性等特征,因此税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依据之一。
税务风险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企业通过对税务风险及纳税各个环节的定期监督和数据监测,针对监控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甄别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在哪一环节出现漏洞,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和有力引导。
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充分真实反映企业负担的纳税义务和税收环境,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评估企业纳税情况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其次,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利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度,明确各部门在税务风险控制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税务风险控制格局,进一步降低税务风险;最后,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一般都构建了系统全面的风险监测和审计制度,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税务活动合法合规。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内部控制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水平和发展。从人员配置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税务管理都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而且大多是财务部门没有对税务会计这个岗位进行单独的设置,进而就导致了相关人员素质的不高,影响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建设。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从企业制度建设角度来看,如果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建设不齐全,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影响纳税风险管理制度的整体建设。
三、基于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内在联系下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优化企业内控机构
一个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和提高防范措施能力的一个保障。落实风险管理制度的在企业的实施,可以对税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化和责任化,加强各部门的不断合作,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互相辅助的得到处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力,积极引导企业的税务管理规范化。
同时,企业应基于对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将税务风险防范纳入重点工作范畴,结合自身运营特点优化内控机构,明晰岗位职责,以此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具体而言,要专设税务管理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明晰岗位职责权限,严格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以此实现岗位科学制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务风险。
(二)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基于配套指引、经营现状以及现有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制度,客观分析税务风险的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构建切合实际、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明确税务管理流程、要点、控制方法等内容。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就税务风险防范角度来看,它的侧重点在于整个过程的控制、风险的评估及企业信息沟通程度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风险的评估机制,把税务的风险归入到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准确识别税收内部和外部重心,确定企业最大风险承受度,然后借助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准确识别内外税务风险,并就潜在或固有的税务风险加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此估计其发生概率、损失范围,为企业积极应对风险、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并按照不同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时间段制作不同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定期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可以使企业提前预测各类税务风险的出现,可以有效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预防措施,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提前预警并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定期风险报告可以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中长期的风险预警计划,还可以针对一些特别的情况制定出特别的税务风险预警报告。总之这种预警报告可以是企业能很好的规避各种税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四)加强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应当如何处理传统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呢?作者以为应当理两者的边界,让它们各司其职、各擅胜场。(一)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首先应当让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本位,体现其边缘学科的特性,运用其独特的方法一心一意解决新出现的、尚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去以相关性为侧重向外部提供财务信息。对于已经可以较好运用当前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进行历史成本反映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学不必再分心兼顾,放手让擅长使用历史成本处理的传统会计学去解决;(二)使传统会计学回归原本独立学科的地位在使得财务会计学回复其边缘学科的同时,理应让传统会计学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会计学的学科分支之一。传统会计学负责处理已符合会计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条件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反映),生成最为基础性的会计信息,为此,作者呼吁,加强对传统会计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处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财务信息提供服务。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1、传统会计学司职基础会计信息的生成传统会计学指导下从事核算的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概念的界财会研究定范畴和方法,开展会计工作,直到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该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使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如某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小或不重要,像期末存货计量,某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库存该材料的价值减损,因市场上有明确的该材料销售单价,此情况下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的不确定性很小,便可以使用以可变现净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称此阶段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信息,原因有二:其一是正如前述其生成过程是最基础的,可靠性是最高的;其二是该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利用以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基础。此外,还可能会有些项目需要说明(如商业票据的贴现、资产抵押等),列作表外说明,形成会计报表的附注。会计报表与其附注构成会计报告。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报告,以“可靠性”为依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从而达到解除或延迟受托责任,同时,它也是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生成财务信息和管理会计生成管理信息的信息源头。因此,传统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一层面(会计报告)和履行了第一司职(反映)。2、财务会计学司职财务信息的生成财务会计学指导下的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使用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运用专门的处理方法,以除历史成本外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经济业务按照“相关性”为重的原则对基础会计信息予以具体分析并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同时对基础会计信息中未能包含的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予以适当的削减后进行会计处理,两部分结合生成基于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并将依旧无法进入财务信息的信息列作表外附注或补充资料、辅助报表、其他财务报告,而后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这里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是完全对外提供并以“相关性”为重,保障其决策有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助推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各取所需”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辅助基础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解除和延迟。财务会计生成的财务信息包含对传统会计生成的基础会计信息二次加工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传统会计未予确认和计量而财务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生成的财务信息两部分,这两部分与基础会计信息在数量关系上的差异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部分,正是“相关性”的最好体现,虽然对基础会计信息的再加工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和履行了第二司职(预测、决策等)。3、管理会计学司职管理信息的生成管理会计学指导下的会计人员(也可能不是会计人员)利用基础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结合管理会计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进行针对性剖析各个环节、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生成管理信息和管理报告,该管理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内部各层次提供,为企业经营过程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或直接参与到决策中去,通常不必对外披露,即使有适合和应当对外披露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披露时应当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体系”(见下图2)中“其他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报告”之内。因此,管理会计学解决了一套表(财会报告)的第二层面(管理报告)和第三司职(监督、分析、评价、决策等)。
(三)三大分支共构的财务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