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统计学基本原则8篇

时间:2024-01-31 16:34: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统计学基本原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计学基本原则

篇1

1.1问卷设计问卷的形式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内容主要涉及对中医急诊学辨证特点的认识,医师对急诊救治基本原则、危重病遏制理论、举轻若重原则、中性治疗原则、首诊负责制原则、降阶梯治疗原则、概率分配原则与一元性思维原则的认识,以及对危急值的判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医患矛盾处理与自我情绪控制等能力的综合考察。问卷采用百分制,共10个评估内容,每个评估内容分值为10分,每个评估内容又由4个独立或交叉的相关问题组成,每题2.5分。

1.2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班学生教学培训前后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把进行急诊教学改革后的06级D班和07级D班的成绩与未进行教改的05级D班成绩分别进行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6级D班学生在培训后关于急救意识与中医急诊思维能力的10项评估内容中,在中医急诊虚实辨证能力、危急值的判读能力、医患矛盾处理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而在发散性思维能力、急诊救治基本原则、危重病遏制理论、举轻若重原则与中性治疗原则、首诊负责制原则、降阶梯治疗原则、概率分配原则与一元性思维原则的认识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提高。2006级D班和2007级D班在培训后关于急救意识与中医急诊思维能力的10项评估内容中有很大似性,在中医急诊虚实辨证能力、急诊救治基本原则、危重病遏制理论、举轻若重原则与中性治疗原则、首诊负责制原则、降阶梯治疗原则、危急值的判读能力、医患矛盾处理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比培训前都明显提高。经过急诊教学改革后的2006级D、2007级D班在与未经过教学改革的2005级D班的对比中,在对危急值的判读能力方面提高;在概率分配原则与一元性思维原则、危重病遏制理论、举轻若重原则与中性治疗原则等方面明显提高;而在首诊负责制原则、中医急诊虚实辨证能力等方面变化不明显。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急诊学教学模式的深入整合,把以往相对分散的、独立的、甚至与临床相脱节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在不脱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深化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查房”、“充分模拟实训”、“改革考评体系”等多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了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全面、实用、贴近临床的辨证思维观进行了着重培养。

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上,我们把10个评估内容尽可能覆盖学生在急诊临床所面对的各个方面。如当实习医师遇到1名恶寒、发热1d的患者,体温38°C,还表现有身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轻咳,痰不多,稍有胸闷,他会首先考虑什么诊断呢?给出的4个答案(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禽流感、C风湿性关节炎、D非典型性肺炎)各有各的道理,实际上都没有错误,但按照概率分配原则,优选答案应该是A,因为医师的思维顺序应优先考虑的是大概率事件。比如当1名女性患者表现为时有低热,周身关节痛,腰痛,皮疹,肢体浮肿,尿常规显示蛋白尿,医师应首先考虑什么诊断呢?给出4个答案(A风湿性关节炎;B皮肤湿疹;C红斑狼疮;D急性肾炎)仍然哪个都没有错误,但按照一元性思维原则,优选答案应该是C,道理很简单,因为红斑狼疮可以表现出所有上述症状,而风湿性关节炎一般没有蛋白尿,湿疹一般没有腰痛浮肿,急性肾炎一般没有皮肤皮疹,而红斑狼疮一个病可以解释所有症状,所以优先考虑就成为必然。另一个实例是这样考察学生的,当某日急诊科床位已满,一个30岁男性患者被送入急诊室时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冷汗,血压76/5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可疑心梗,此时急诊医生应该首先做出的选择(A立即开放静脉扩容;B立即报告上级等待医院安排床位;C马上与家属商量联系转院;D马上联系心内科住院)应该是A,这道题不仅考察学生甚者独行原则,还综合考察了学生危急值的判读能力和首诊负责制原则。

对于危重病遏制理论我们是这样考察学生的,当某患者癫痫发作1h,临床已使用安定10mg静推2次,鲁米那100mg肌注1次,但患者仍时有抽搐,并见呼吸节律不稳定,此时治疗应如何选择临床上确实是个难题(A镇静药用量已足够,为避免镇静药引起的呼吸抑制,暂停镇静剂使用,以观察为主;B暂时镇静剂不加量,为避免引起肺部感染;C可采用加量静脉泵入镇静剂的方法,务求短时内抑制癫痫发作;D可继续采用小剂量间断给镇静药的方法,务求避免并发症),既要考虑不能违反药品说明书用量,又不能因镇静过量引起感染、窒息等并发症,但这时应从大局出发,遵循危重病遏制理论是最重要的原则,甚者独行,抢救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答案是C。

篇2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揉合之综合化趋势。犯罪统计学就是顺应这一潮流,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

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篇3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二)安慰剂与盲法试验

安慰剂与盲法试验是医研(主要是比较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结果准确、误差性小。安慰剂在形、量、色、味等要与实验药物一样,不能给受试者和执行者任何暗示。这种试验就是双盲法试验。但近年来,尚有人用改良的双盲法,此法分两期:第一期(公开期)试验有效者留,无效者弃。有效者进入第二期(双盲试验),以确定疗效是否系安慰剂的作用。在预防效果观察时可采用该法,临床上应用诸多困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样本含量与重复原则

没有足够样本的研究结果,是经不起重复试验的,有的论文凭少数病例观实的结果下结论,是不慎重的。如《重症肺炎并发DIC29例》一文,作者观察脑型患者3例,其中死亡一例,就得出“一般脑型病死率高达57%,本组脑型病死率较低,看来及早用肝素阻断DIC过程,对降低脑型病死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因无对照,结论不可靠。

(四)随机分组与实验设计类型

随机化分组即每个实验对象有同等机会被抽样(分配)到各组去,而不受任何系统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完全随机设计、自身对照设计、交义设计、配偶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正文(析因)设计、序贯设计、半数效量实验设计(动物试验),回顾性与前赡性调查研究设计等。科研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五)诊断与疗效标准——指标设计问题

篇4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脑炎;循证护理;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科急性传染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可诱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脑炎、脑水肿、心肌炎等,危及患儿生命安 全[1]。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临床护理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是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2]。基于此,为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本院以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男21例和女19例,年龄为4个月~7岁,(3.8±1.02)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包括男24例和女16例,年龄为9个月~8岁,(4.1±1.07)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诊断标准,且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例如,用药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因此,及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并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患儿实际病情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及护理措施,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消毒隔离:皮肤接触、飞沫传播等是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消毒工作,有效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定时开窗,通风透气,清新空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应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病房消毒。坚持无菌操作基本原则,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②病情监测:由于年龄偏小,患儿无法完全表达主观感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监测,时刻掌握患儿病情变化,查看患儿是否出现呕吐、恶心等并发症,一旦出现,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③心理护理:受疾病影响,患儿常处于不稳定情绪状态下,患儿家长随之产生不安、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心理护理,增加与患儿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玩具、游戏等形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促使患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下,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主动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缓解家长不良情绪,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④对症护理:?K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以患儿年龄为依据,结合患儿喜好,制定饮食清单,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多摄取易消化、清淡、高营养食物,禁止食用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L口腔护理,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疱疹等,进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儿采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涑口。伴有溃疡的患儿,联合维生素 与蒙脱石散,涂抹至患处,坚持3~4次/d。?M皮疹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床单,选用柔软面料,减少对患儿皮肤的刺激,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皮疹被患儿抓破,诱发感染,加重病情。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护理2 d内,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护理3 d内,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呈改善趋势。③无效:护理3 d后,患儿体温、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中,利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进行检查,用(x±s)表示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查,统计学有意义用P

2 结果

基于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是较为常见的肠道病毒类型,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疱疹,常伴随有厌食、低热等症 状[3]。近几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降低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4]。因此,及时诊治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

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相关文献和护理实践为指导,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疾病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护理方案,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临床护理整体水平,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5]。

本次研究以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秀菊.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0-211.

[2]宋金兰.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52-253.

[3]陈雅静.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3):2635.

篇5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值,x2值,F值等)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篇6

【关键词】:针灸;偏头痛;用穴规律;腧穴十四经;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年轻人,且容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症状为一侧搏动性头痛或两侧搏动性头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视觉紊乱等现象。[1]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从2013.5月~2014.5月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针灸治疗偏头痛所涉及到的穴位和所占比例,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用穴规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2013.5月~2014.5月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12~63岁,平均年龄为(37..5±1.2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06)年。本研究的患者均确诊为偏头痛。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的偏头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以十四经瑜穴为主要作用点,以针刺、灸法、电针、激光针、皮肤针、皮内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经皮电刺激等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针灸治疗偏头痛所涉及到的穴位和所占比例,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用穴规律。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检测统计学数据采均用 SPSS18. 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进行表示,数据均经由SPSS18. 0软件进行t检验。 P

2 结果

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资料中,统计针灸治疗偏头痛所涉及到的穴位和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均涉及到腧穴十四经共63穴,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率最高,所占比例为52.38%,其次为手少阳三焦经,所占比例为30.15%,(P

表1 针灸治疗偏头痛所涉及到的穴位和所占比例

经络名称

用穴频次

(次)

总用穴百分比

(%)

足少阳胆经腧穴

33

52.38

手少阳三焦经

19

30.15

其他

11

17.46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在针灸学疗法的多样性发展,针灸越来越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疗法对于偏头痛这一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就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针灸疗法有针刺、灸法、电针、激光针、皮肤针、皮内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经皮电刺激等,[3]中医针灸辨证理论的基本原则为循经取穴,而偏头痛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头风”“脑风”等范畴,发病部位不同,因此涉及到的经脉也不同,进行针灸疗法时,则选穴和用穴不同。[4]本研究中,通过研究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依旧遵循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均涉及到腧穴十四经共63穴,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率最高,所占比例为52.38%,其次为手少阳三焦经,所占比例为30.15%,(表1),可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另外,研究还发现,针灸治疗偏头痛,主张选用特定穴位进行辨证治疗,如十四经穴中的交会穴、原穴、络穴、经穴、合穴等。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偏头痛用穴规律是均涉及到腧穴十四经且腧穴运用有循经特点,用穴时以选特定穴为主,选穴远近结合对偏头痛进行整体治疗。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率最为普遍,其次为手少阳三焦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旭光,李瑛,梁繁荣.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设计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4)

[2] 郑倩华,李瑛. 国内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针灸治疗现状评述[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篇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本市 2009~2013 年间临床使用 RH 阴性血的统计数据 , 所有数据都是由本市中心血站的软件管理数据库所提供 , 血液制品中的 1 单位表示的含义是 :200 ml 全血制备 ;新鲜红细胞表示的含义是 :在2~6℃冷藏保存的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表示的含义是 :在零下 65℃超低环境下保存并分离之后的红细胞。

1. 2 方法 对本市 2009~2013 年出库的所有合格的血液制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 包括新鲜红细胞、冰冻红细胞与全血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 RH 阴性血献血者血型档案库。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13.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本市中心血站 2009~2013 年 RH 阴性血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 对于需要输注的RH(D) 阴性患者需要对其输注同型血液或配合型血液。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 , 2009~2013 年 , 本市的 RH 阴性血的使用量每年在以 25% 倍的幅度增长 , 为了临床需要防止发生RH(-) 血荒 , 本站建立了 RH 血源档案数据库 , 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 满足 RH(-) 血液的临床用血及急救用血。

3讨论

RH 阴性血非常稀有 , 由于其在临床中非常的罕见被称之为熊猫血 , RH 血型与 ABO 血型在人类的数学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应用 RH(+) 来表示 RH 阳性血 , 这主要是指人体中血液红细胞上有 D 血型物质的存在 , 也就是有抗原的存在 ;用 RH(-) 来表示 RH 阴性血 , 这主要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上没有 D 抗原的存在 , 其具体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具有很大的差别 , 其中白种人的 RH 阴性与其他种族相比所占的比例比较高 , 占到了 50%。

在临床血液的输注工作中 , 不同血型的血液是不能随便进行血液输注的 , 目前的血型检测主要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含糖蛋白质所含有的血型抗原来进行测定的 , 例如 :对于 B型血的人来说 , 其血液的血清中含有 B 抗原 , 并且还具有对A 型血抵抗的 A 抗体 , 血液中的 B 抗原可以与 A 型血的抗体联合起来发生免疫凝集反应 , 如果为 B 型血的患者输注 A 型红细胞 , B 型血患者血液中的 A 抗体会与 A 型血液红细胞中的A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导致出现A型血红细胞的大量凝集,引发溶血反应 , 对受血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 所以为了有效的预防免疫反应及溶血反应的发生 , 患者临床血液输注治疗的过程中 , 必须坚持同型输注的基本原则。

我国绝大部分的 RH 血型都表现出阳性 , 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 , 由于 RH 血型不合导致发生溶血反应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 但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 在临床血液输注之前 ,对患者实施血型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如果受血患者的血型是RH 阴性 , 为患者输注 RH 阳性的血液 , 就很容易导致出现溶血反应与免疫反应 , 在临床血液输注的过程中 , 必须要对患者实施血型检测 , 严格遵循血型一致的基本原则。

RH 阴性人的红细胞血型与 A 型、B 型、O 型、AB 型的血型有显著差别 , ABO 系统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是相对比较广泛的 , 血源相对来说比较充足 , 但是 RH 阴性血是一种稀有血型 , 在人群中的分布非常的稀少 , 在汉族人群中 , 其所占比例仅为 0.2%~0.5%, 而临床上应用到 RH 阴性血的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 因此 , RH 阴性血是非常珍贵的 , 随着RH 阴性血的使用量的上升 , 应该积极开展 RH 阴性储备库的建立工作 , 目前在血液的采集工作中 , 以及全部开始实施RH 阴性血型的筛查工作 , 在保证各种新鲜血的库存量的情况 , 还储存有一定量的冰冻红细胞 , 以备急用。并要积极加强血站建设与血型信息储备及联网机制的建设工作 , 保证临床中用血量的充足。

篇8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整体辨证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平阳县中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48~79岁,平均(65.37±2.3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21±0.57)年;左膝病变21例,右膝病变19例,双膝病变1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5.29±2.43)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25±0.55)年;左膝病变23例,右膝病变18例,双膝病变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3,4];②患者体质状况良好,心理情绪稳定,可配合护理干预;③患者未合并精神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④患者智力水平正常,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常,无交流障碍;⑤患者恢复意愿良好,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高。1.2.2排除标准:①合并代谢性骨病等其他骨关节疾病患者;②合并痛风等可累及膝关节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心脏病患者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⑤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环境和卫生护理:保持病区、病房的清洁卫生及安静,定时消毒灭菌,调节适宜温湿度,保持床单及患者个人卫生,保持衣物床褥的干燥洁净。(2)用药指导:遵医嘱予对应药物,明确给药方式,服药时间及剂量,说明注意事项和可能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监督科学用药。(3)心理护理:加强沟通,了解导致患者不良心理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疏导,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4)饮食指导:指导多食用瘦肉或虾皮补充钙质,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补充维生素,调整饮食结构以提升患者免疫力。(5)健康防护和功能锻炼指导:禁止重体力劳动,指导做好防寒保暖,以免加重病情,指导科学佩戴护膝,对膝盖实施有效保护,进行适当的散步、太极、直腿抬高、屈膝训练、后蹬车等康复锻炼活动,增加骨骼强度和膝关节活动度,控制运动强度并做好防护,避免运动损伤。1.3.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整体辨证护理。(1)风寒湿痹型:强化膝关节保暖措施,嘱咐患者佩戴护膝,条件允许下,尽量安排患者入住向阳病房,最好每日定时指导患者对膝关节进行阳光照射;可在患者饮食中加入葱、姜等以辛温发散,忌生冷饮食,服药也需温服;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曲练习;另外,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护理,可选择防风、独活、牛膝、薏苡仁等药材,加入2000mL热水,患者坐于熏蒸器上进行膝关节熏蒸。(2)肝肾虚亏型:将患者情志调理和饮食护理作为重点。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睡眠,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通过五音法等进行情志调节,避免患者情绪过激;饮食中,注意加入枸杞、大枣、山药等益气补血、滋肝养肾的食材,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膝关节炎性增生;也可以熟地黄、茯苓、泽泻等为组方,配制中药汤剂强化滋补效果,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并促进膝关节筋脉恢复。(3)痰阻血瘀型:调节患者饮食,宜清淡,避免摄入肥腻食物,适当进食山楂、萝卜等具有泻浊补阳、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改善膝关节血运,忌高盐或腌制食物,禁烟酒,整体上调节患者经络气血,促进膝关节炎性吸收。(4)风湿热郁型:以镇痛、清热除湿为主要护理原则。保持病房干燥通风,舒爽为宜,饮食上适当增加冬瓜、丝瓜等利湿祛热的食材,可减轻患者膝关节湿寒,缓解膝关节肿胀,忌辛辣,可选择防风、黄芩、甘草、当归等,配制中药方剂配合除湿通络,促进膝关节活动度的提升,缓解疼痛。(5)所有患者均可给予针灸和按摩治疗,帮助促进膝关节炎症吸收,通过下肢及膝关节附近穴位刺激等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提升饮食及相关药物的吸收效果。

1.4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VAS量表和WOMAC量表评分,对比评分结果。护理结束后,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满意度。VAS量表评价标准[5]:于纸上划一横线,两端分别标记“0”与“10”,表示无痛与剧痛,之间依次表示不同程度疼痛,患者根据主观疼痛感受在相应位置做标记,评分越高,疼痛越重。WOMAC量表涉及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5个方面36个项目的评价,采取0~4级评分,症状越严重,评分越高,最高分144分[6]。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及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综合各方面给出评价意见,各项评分均为25分,满分100分,分为满意(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60分~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3级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VAS评分及WOMAC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参考,界值0.05,低于该值,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VAS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与护理前比较VA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评分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两组WOMAC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骨关节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与护理前比较WOMAC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评分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8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