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发育生物学原理8篇

时间:2024-01-31 14:46: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发育生物学原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育生物学原理

篇1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内外各种资源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在面对各种资源,各种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去挑选、处理这些信息资源呢?教师要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那些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展需求的,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探究的信息资料,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应用和开发。

当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开发课程资源的最终目的应是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究性活动服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师应该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由此可见,教师是构成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自然界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还要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潜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扩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众多的课程资源如何选择、利用,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挑战。

三、学校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占据着主要的地位。除了生物学课程资源外,教师还应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课程资源。当前,生物学是科学的前沿学科,教师如果只靠教材上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渴求的。

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校内的生物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生物学教学软件、生物学图书及报刊和各种生物学实践基地。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调整图书结构,改变服务方式,为学生服务。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地挖掘和利用。

作为一个现代的公民,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生物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教师应该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信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好各种信息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比如,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使学生能从因特网上得到各种学习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帮助很大。学生如果能利用好教材外的学习资源,就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基本要求

1.加强探究性实验资源的建设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室多是为做验证性的实验而建设的,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这样的实验室设备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教师应对现有的实验室加以改造,一方面可对现有的仪器进行改进,增添新的实验器材,另一方面应开发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以支持学生随堂探究实验和课外动手实验。教师利用简易材料自制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废旧的泡沫、塑料制作生物学模型和教具。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加其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探究性生物实验资源,还可以通过营造实验环境氛围来实现。教师可在实验室里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将生物学最近的新发现、新进展的研究成果陈列出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制作的模型、标本展示出来;学生可亲自养殖动物、种植花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感悟生物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开发来自学生的课程资源

(1)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搜集的信息途径很多,但如果向学生提供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很深奥的信息,就不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那些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信息。

如教师可结合生物教学开展调查家庭种植花卉、植物的种类,分析家庭垃圾的类型和分类处理的方法等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决策意识和生物科学的素养。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质量;课外教学;实验教学

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不少劣势,首先,教育经费比较少、教学设备差。其次,在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网络,所以无法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生物知识。但是,农村中学也有好的方面,那就是相比城区中学更接近大自然,农村有很多动物、植物,这本身就是一个生物教学资源,这也是农村开辟生物课外活动的比较有利的条件。下面笔者就如何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改进生物课程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优势,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生物基础知识,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生物教学,教学成绩会比较差。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采用直观手段导入新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对新课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农村可以说是一座种类繁多、随手可取的生物材料库。比如,生物教材中介绍的很多植物,在学校周围就能看到的。在讲“叶的形态”时,上课前让每个学生各采5片不同形态的叶子,上课时对照挂图结合课本的内容提问,先让学生回答自己手中叶片的名称及形态,教师在旁稍引导,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引导学生对实物的观察、思考,可让学生轻松掌握生物知识。

二、开辟“田野课堂”,开展课外教学

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将书本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采集制作标本,也可以是培植与教学相关的植物,抑或者是开展生物智力竞赛。这些课外内容的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做好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要想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农村中学进行实验教学是非常便利的。如,学生帮助父母养鸡、养猪,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学生在劳作中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惯。这些农村学生把宝贵的经验带到学校,充实了教学内容。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 写作问题 语法错误

英语写作是一项能够客观反映学生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技能,也是一种很难习得的技能。写作远比听、说、读困难许多,从根本上看,写作起码要协调两种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的技能――想明白和写清楚。写清楚不仅要具备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还要有组织语篇的能力。本文将对写作中常见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语法错误的主要类型

1.主谓不一致。

主谓一致指“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学生往往在复杂的结构和长主语的干扰之下,写谓语的时候主语就很容易被忽视而造成主谓不一致的现象。

首先,这里指的复杂结构是指几个会将主谓隔开的特殊结构。例如:插入成分,定语从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每每遇到以上几种情况的时候,回头重新找主语是必需的工作。例如:Thomas Edison,one of the most distinguished scientists,is a brilliant inventor.这里在写完第二个逗号的时候,就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原始主语,而不能入成分中的scientists所蒙蔽。所以,每当遇到谓语时,重新审视主语是很重要的。

其次,能够对主谓一致产生阻碍的长主语主要是指以下两种:

(1)主语后带“of/in介词短语修饰”。Of的出现就会导致谓语遇到的最近的一个名词不是of之前真正的主语。例如:The most favorable food of those boring people is stake.这里,谓语is是food而不是of之后的people所决定的are.

(2)主语后带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出现在主语修饰语中一方面造成了主语和谓语间隔距离太远,另一方面使得主语既长又复杂。如此,双管齐下谓语要想和主语一致就难上加难了。例如:The idea which used to solve many emergent cases has been proved to be impractical nowadays.显然,has之前的定语从句对谓语的选择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时态错误。

中文里没有时态的区分,而英语的动词有十六种时态的变换。动词时态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时态错误,比如:He catch a cold last week.其中catch就是时态错误。第二类是动词时态形式的错误,比如:He catched a cold last week.其中catched就是动词形式的错误。catch的正确过去式为caught。

3.非谓语动词使用的错误。

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的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学生不知道在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就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例如: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ook at.此句已有谓语动词there are,用来修饰things,缺的是后置定语,所以应该改为to look at。再如,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Look forward to是一个固定短语,后接动名词。

4.名词单复数错误。

英语的名词复数除单复数一致的名词外,其余名词复数形态都会有所变化。而汉语里只有“们”算得上是复数后缀,但它一般只能跟在人称代词你、我、他、它和人称名词(如学生们)之后,使用范围较小,不像英语里的复数后缀s或者es可与大多数可数名词搭配。因此,英语初学者常会造出像We are student.这样的句子。因为汉语里“我们是学生”中“学生”未发生形态变化。再如英语人称代词有主宾格之分,he是主格,宾格是him,而汉语人称代词主宾格一样,这也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常常主宾不分。

5.连词的错误。

连词主要有两种,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考查点主要是并列连词(分递进式,转折式,选择式和因果式)之间的误用(主要是but与so,and之间的误用),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以及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等。

例如,He had little to eat and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这里表示的转折关系,应该使用but。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when he fell in.从属连词搭配使用错误,when应该改为than。

二、相应的教学策略

1.增加学生语言输入,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语言信息输出的根本前提是语言信息的大量输入和高质量输入。只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或思想感受,掌握了准确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见过很多地道的英语语言现象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扩大学生阅读量,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遣词造句,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文字怎样确定中心,怎么连句成段。积累语言素材,优美的语句表达,吸取有用的语言和较多的英语习惯用法,等等。

2.加强词汇语法的强化训练。

语法是写作的灵魂。英语五大基本句型的详细讲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主从复合句的练习。从句的写法在英语写作中极其重要,教师必须加强从句的讲解,才能让学生在运用时减少句式结构上的错误。

3.合理利用范文,根据模板大量仿写。

阅读是写作最好的抓手。认真模仿和仿写阅读文章中的词句用法,然后是整体句子和段落的结构,最后是文章的思维模式。一种模式必须反复验证、尝试和练习,才能变成属于你的思维模式,有变化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减少整个过程的繁琐和枯燥。如Of all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English-language newspaper during the past quarter-century,perhaps the most far-reaching has been the inexorable decline in the scope and seriousness of their arts coverage.在这个阅读句子中,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所以××的范围内,最××的是××”,只是这个句子加上了明显的定语从句,时间状语,还有限制范围的状语而已。侧重思维训练时,由这个句子的模式,可以想到Of all the elements,the most nerve-cracking has been the inexorable decline in the sense of security about the food quality.

总之,英语写作教学要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加强词汇语法强化训练,并合理利用范文。

参考文献:

篇4

在课程改革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我对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做到不简单的“新教材”,而是更好地“用教材”,使课程实施的空间更广阔,课程内容更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农村的教学环境。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

1.语言直观简洁,千万不要嗦

例如,介绍资源概况时,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述。

2.语言形象生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绘

例如,介绍“血液循环途径”时,我利用双手表示毛细血管网,胳膊分别代表动、静脉,身体代表心脏,同时加以解说,让学生一听就懂。认识雌性符号“”时,告诉学生,女孩喜欢照镜子,让学生想象“”像女孩子手中的镜子;认识雄性符号“”时,告诉学生男生好战,它“”像一支待发的箭,这样的语言学生一听便知晓了。

3.语言诙谐幽默,可愉悦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皮肤时,可引入我面子薄,一接受表扬和批评时脸就红,可诙谐地说,其实是我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其内血流又加快了。在讲反射弧结构时,先引言:人们常说“你反应迟钝”,在生物术语中,可不直接叫迟钝,叫反射弧太长。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学生轻松愉快,又可以学到一些生物知识,知道生物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来实现语言的魅力,并且还会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去开拓。

(二)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

1.将生物实验室当作展览室来使用

在初中生物中的第一节课,先带领学生到“展览室”感受一下生物课将来会学到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具、实验仪器,因此课前在实验室中布置好中小学所有的生物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叶片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和学生自制的模型等。实验用具如显微镜、放大镜、参看解剖器、载玻片、盖玻片等。标本如学生自制的腊叶脉书签、各种永久的涂片、切片和装片等。一次小小的参观,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借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运用模型教学、实验操作,相信这有机的一体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而获取生物知识。

2.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固定的班级。偶尔的实验室针对长久的教室,很大程度上能激活学生有些已“休眠”的细胞。实验室,它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能自由活动,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灵感”很容易闯进学生的脑海。所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完成实验,学生的精神状态,活跃程度都会提高。当然,更有利于实验探究的完成。例如,制作叶片的切片并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就都兴奋地在实验室等待,在我部分的讲解和介绍后,有的迫不及待,有的一丝不苟,有的共同协作(切的切,调镜的调镜),来进行实验,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那奇妙的世界(植物细胞)时,个个兴奋不已。在他们观察叶片结构的表述中是那么形象,“椭圆的细胞聚在一起像海绵”“长柱状细胞排列像栅栏”“两圈相环的是叶脉”等等。在上交的作业叶片结构图时,从中可见他们的细心,他们对相关知识和实际结合多么好。

实验室进行实验来协作教学,效果真的太好了。可让学生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验室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资源。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能对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进行考查,是检测学生能力和积极性的好方法。

篇5

关键词:化工原理;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6-03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1]。它要解决的不仅是过程的基本规律,而是面临着真实的、复杂的生产问题——特定的物料在特定的设备中进行的过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不完全在于过程本身,而首先在于化工设备复杂的几何形状和千变万化的物性[2]。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过滤与沉降、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与计算、设备构造及操作原理、设备选型等。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因此改革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理论知识和研究不仅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而且在石油、冶金、轻工、制药及原子能工业、生物工程、环境保护工程中也广泛应用。在课时相对缩减的今天,如何让学生既能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化工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老师课堂讲授的“灌输式”单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只注重本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注重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沟通,导致知识点的重复,学生感觉课程乏味后,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上课经常迟到和早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程成绩差等问题。因此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内容改革与探索,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开拓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明确课程地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物工程系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化工原理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主导地位;与非农业院校接轨,增加了理论学时,明确了考试大纲和课程考核办法,学生学习有章可循,目的明确,提高了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基本知识的能力;开设了单独的化工原理实验技术课程,实验课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化工原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的选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3]。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领会、接受理论知识的基本手段。目前国内出版的化工原理教材较多,难度较大,真正适合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较少。通过对国内出版的《化工原理》教材的反复研究比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综合学生对教材的反映,最终选用王志奎等编写的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原理》[第四版]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该教材定位准确,知识体系完整,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能很好处理经典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之间,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之间,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另外结合专业特点,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教材中工厂应用较多的设备原理重点讲述。教学中经常把日常生活中与化工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教书育人

教学中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创新性,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化工原理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堂概念讲解应做到准确,内容要有深度,同时做到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语言表达应流畅,熟练;重点要突出,思路要清晰。讲课要有热情,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有启发性,必须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来活跃课堂气氛。

四、采用归纳、综合和对比式的教学法

1.每次课前要求学生花大约15min进行快速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听课。课堂上使知识系统化。每教完一个单元操作后,要求学生自己复习、归纳、总结知识点;每教完一个章节,完成各章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有针对性的《化工原理》习题,老师批改,学生在第一时间将问题消化。

2.采用归纳、综合和对比式的教学法[4]。化工原理课程各单元操作之间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同时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共同的规律。例如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三种传递过程中,分别用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和费克定律来描述,在流体这三种传递现象中,都是由于流体质点的随机运动所产生的,都等于各自常数与各自浓度梯度乘积的负值,负值均表示各通量的传递方向与该通量的浓度梯度相反,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牛顿粘性定律描述动量传递,傅立叶定律描述热量传递,费克定律描述质量传递,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若流体内部有温度差存在,在动量传递的同时必然有热量传递;同理,若流体内部有浓度差存在,也会同时有质量传递;若没有动量传递,则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主要是因分子的随机运动产生的现象,其传递速率缓慢。要想增大传递速率,就需要对流体施加外功,使它流动起来;它们之间通过分子的宏观运动这个纽带联系在一起。通过综合对比,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五、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学生经常反映上课时听懂了,但做课后习题就犯糊涂,花费了很多时间都解答不出;即使解答出来了,但解题思路仍不清晰,效果不佳[4]。因此每个知识点结束后,我们都布置了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其次应注意加强习题的真实性,力求能反映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习题课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首先由学生在课堂上解答自己完成的习题,老师再在黑板上采用“反推法”,先用板书根据已知条件,讲述整个解题过程的思路,再用多媒体演示整个解题过程,学生比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对与错,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工艺计算的理解,巩固课程理论知识。

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教学充分运用本人亲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式形象化教学。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以其多维化的表现形式,使深奥的计算知识变成易懂易记的信息,为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5];该方法更加直观、信息量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适合于运用大量图片的教学。课堂上既有理论描述,又有习题讲解,还插入了大量图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传统板书教学,又有多媒体教学,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课堂上经常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时把教学研究及科研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课程教学采用雷诺演示实验装置、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装置,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装置、恒压过滤实验装置、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填料精馏塔实验装置、洞道干燥实验装置等化工生产相关设备进行实验;实验前,学生先自行设计操作程序,先采用多媒体教学,然后四人一组动手操作,课后再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数据处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化工设备的动手操作,工艺计算和故障处理的能力;其效果直观、迅速、事半功倍,记忆深刻,能够做到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特别是与化工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问题与不足

1.学生基础不一,对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二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二级学院的学生;由于没有一套适合二级学院的教材,二级学院学生不及格率明显高于本部学生,采用适合二级学院学生学习的教材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2.经费不足,请专业制作人员制作课程动画,难以实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设备短缺,生科院没有专用的教学设备,只能在食科院完成,教学难以按教学计划进行。

总之,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化工原理的教学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虽然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不及格率由2008年的8.99%降低为2011年的7.14%,但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向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还有待每一个教师努力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魁,刘丽英,刘伟.化工原理[M].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化工原理(上、下册)[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兰时乐,林元山,邓林伟,等.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168-169.

[4]柴诚敬,王军,陈常贵,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错误 转变观念 巧思妙用

我们的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我们课堂也会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活力;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引领和应用,就一定能充分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认真观察,发现错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要独具慧眼,敏锐洞察,及时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先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

师:你能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

(教师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

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再联想有关的旧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在该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对课堂有用的信息。虽然该学生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教学非常有用。教师利用这一错误信息,不仅让学生学会区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不同,而且对此巧妙地加以引领,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探究。

二、细心指导,善用错误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采取纠错措施,给予反思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存反思过程中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如在教学中学习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时,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显然这是错误的,但教师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把问题再次“踢”给学生:为什么是20分钟呢,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学生自己验证,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巧妙引领,解决错误

学生学习过程本就是不断发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和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巧妙地引领,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辨析,并加以梳理、疏通,让学生能豁然开朗,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感觉。

篇7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独立院校生源有其独特性,如常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反馈抽象复杂,内容繁杂,深奥难学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乱为清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注意力,为快乐与高效的《生物化学》课堂提供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框架式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9-02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含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是医药行业与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笔者在中医药独立学院从事生物化学一线教学十几年,热衷于教学改革研究,拟将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题进行归纳并针对中医药独立学院的需求与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一、生物化学教学瓶颈与独立学院生源的独特性呼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涵括的知识众多,有动态生化、静态生化、机能生化等,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突显出的问题为:(1)学生难于理解《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认为它们是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例如呼吸链等;(2)学生难于理顺生物化学中的知识结构,断然以为其内容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例如各种代谢途径等;(3)学习过程容易碰壁,难于坚持,不少学生索性放弃本课程的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本科生而言,存在文化基础底子较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学业难于完成、综合素质不过关带来的上岗能力较弱等独特性。大部分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的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等专业中文科生居多,理学类课程教学计划难以实施,而《生物化学》对化学基础及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课堂收效欠佳为此,寻找适合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源特点,有助于破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瓶颈的教学方法有待探索。

二、“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融入《生物化学》教学的适用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日常生活与大自然中众多现象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通过“比喻教学法”建立桥梁,化“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生化内容”为直观与趣味。生物化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框架式教学法”归纳总结,将貌似“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的生化知识”系统化与清晰化。

1.“比喻教学法”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比喻是将某些具有相似点的事物、现象或原理放一起比较,从而获悉某一新的事物、现象或原理,通常以浅显易懂的去阐明生涩难懂的,以便于形象并简单地表述新事物、新现象或新原理。“比喻教学法”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比喻手法引入,巧妙地将学生们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事物、现象或规律与未知、生涩、深奥的事物、现象或原理进行特征比较,通过类似点而深入浅出地解释疑难点,最终帮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喻教学法,具有形象性、引导性、趣味性等优点,拥有化生疏为熟悉、化生涩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构建直观易懂桥梁的作用;具备引导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类比并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专注力的作用。比喻教学法将是《生物化学》教学中“晦涩、难懂、抽象”知识点的克星,将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

2.“框架式教学法”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框架的引申含义为:事物中发挥重要支撑与保护功能的基本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结构或轮廓。“框架式教学法”是将“课程中的知识归纳并构建成框架”引入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流线式的知识内容系统化、框架化,甚至网络结构化,让学生清晰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学生头脑中呈现知识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框架式教学法的首要特征为整体性,与传统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同,提倡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局部,帮助学生摆脱迷茫,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技能;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二特征是反思性,集中体现在对同一框架的反复使用与讲解上,例如生物化学中“糖代谢途径的框架”在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等糖代谢途径的讲解中均会被展示或提及,这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利于增加思维速度与跨度;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三、四特征是高速性与生成性,高速性表现为学生课堂中的高度热情、积极思考、快速掌握知识技能,表现为教师不断用新角度,系统地、有序地教学思路高效传授知识;生成性体现在弹性化教学设计中,在框架的支撑下,学生可自主联想或探索与框架相关的知识内容,最终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

三、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科学引入“比喻教学法”与“框架式教学法”的两点建议

优质教学的关键在于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故建议以下两点:

1.紧扣当今学生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师者切不能忽略当今学生的兴趣点与我们大学时期的兴趣点或许存有偏差,所以师者备课前,应该“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背景等。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例如讲解酶与医药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几张血液化验单与蛋白酶药物说明书等,实实在在地说明理论与医药领域应用的关系,例如讲解生物氧化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将之比喻为“体内的燃烧”,其燃料是营养成分(糖、蛋白质、脂肪等)与O2,其助燃剂是蛋白酶,其产物为CO2与H2O,其功效是为机体蓄积化学能ATP与热能,其特点是“没有硝烟”的缓慢的燃烧。

2.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框架大小以学生适用为宜,适时启发学生思考,避免填压式满堂灌。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构建“生化知识框架”应与教学目标相符,以适合学生思维跨度为宜,并非越大越好。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需要根据教学不同阶段与学生对知识不同掌握程度,构建不同层次的框架,服务以教学质量。其次,在“框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避免填压式满堂灌的教学情形,不要忽略该教学法的启发思维的重要效用,通过框架启发学生思考,并且适时让学生构建框架,给予学生动脑动手机会,教会学生归纳,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科学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凌乱为有序,将有效地缓解或化解当前《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将为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倩,王宁,李仲.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0):869-870.

[2]敖梅英,梁文龙,周枫.独立学院创新“寝室联系员负责制”管理模式及其价值[J].科技广场,2010,12(10):152-156.

篇8

一、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特点

1.至简

低成本物理实验,思路简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简明的思路,揭示了深刻的物理思想。简单的装置,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简便的操作,凸显实验的实用性。此“简”并非“头脑简单”之低能,而是“大道至简”之睿智,是朴素外表和丰富内涵的高度统一。例如选用椭圆截面的大墨水瓶,注满红墨水,瓶盖上插入孔径2毫米的细玻璃管,用来演示微小形变的现象,其效果比用复杂的光杠杆系统装置还要好。正如麦克斯韦所言:“学生用自制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他却会比用仔细调整好的仪器学到更多的东西。”

2.至易

低成本物理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易。生活中的一切材料,各种物品,都具有物理属性,在人为干预下均可显现物理原理。所以身边的物品、材料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本质的重要资源。如一支铅笔,一个注射器、一个废灯泡、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易拉罐……在师生的巧思妙想中就可以成为预想不到的实验仪器。如用铅笔和一些辅助器材可制成密度计、滑动变阻器等,也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还可以把它斜插入水中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可以用一只铅笔进行十几个实验。而且,这些低成本物料的处理并不复杂,有的基本无需加工,有的仅需稍加制作。例如,普通饮料瓶不经加工,就可演示近10个实验。

3.至奇

低成本物理实验,设计新奇,效果奇妙。例如,用矿泉水瓶和小药瓶制作的“浮尘子”,听任实验者指挥,浮沉“由心”;用废灯泡、细玻管、橡皮塞、绒布、乙醚等制作的“饮水小鸭”,竟含有力矩与物体转动、重心、液体压强、饱和汽压、热力学定律等多个物理原理。这些新颖、独特、奇妙的实验带给学生的新奇感觉和新鲜刺激是无与伦比的,由此而对三维培养目标产生的“催化”效果和促进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

二、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育价值

1.低成本物理实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实践技能

低成本物理实验虽然成本低、但智慧不低,一个简单的实验,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原理。古人早就归纳了“格物致知”的至理,亦即通过对事物、事实的探索才能获取真理,揭示了置身丰富多彩的实践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低成本物理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为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实践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有利于学生自己操作,充分观察实验的全部现象和过程,从容体察知识发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反复品味其中隐含的物理本质和原理,从而获得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低成本物理实验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

低成本材料都含有固有的物理属性。从认识其物理本质入手,可以开发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实验。例如探究塑料、玻璃等材料的导热性能,探究鸡蛋、易拉罐等材料的密度,探究戒指、项链等饰物的纯度,探究弹力与橡皮筋伸长量的关系,利用书本、粉笔探究物体的稳度以及“比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利用纸张、木块等材料探究“轻重不同、等高下落的物体同时落地”等等。低成本物品均蕴含一定的物理原理。根据电饭锅、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手机等家用电器或自行车、赛车等其它生活物品内隐的物理原理,可设计出难易不同的实验课题,供学生自主探究。

三、让学生成为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开发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发的主体,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生成开发项目,搜集低成本物品、材料,自制简易实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1.激发兴趣,形成开发意识

兴趣和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吊起他们的胃口”,“尝到其中的甜头”,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斥巨资”“进驻”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资源开发区”。教师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时常以自制教具做精彩演示,能有效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操作欲望和欲罢不能的开发动机。不失时机地举办实验制作小讲座,或集中展示历届学生低成本物理实验成功之作,或组织学生体验充满动手乐趣的科技场馆,尽可能提供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现实场景,这样情景交融的活动能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兴趣,强化其开发意识。

2.启发思考,生成开发项目

通过认识生活物品或废旧材料的物理本质,生成开发项目。启发学生针对具体生活物品或废旧材料思考:能否代替其它的实验装置或器材?能否应用于其它实验中?能否应用它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能否一物多用?……例如利用医用注射器透明有刻度、能打气可抽气、能注水可抽水、密封性能也好的特点,可开发演示大气压强、浮沉子、连通器、蒸汽做功等四十多个实验项目。

启发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收集低成本实验资料,结合自己的兴趣,生成开发项目。学生的开发不一定是创造发明,把从书本、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到的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制作变成实物,也是一种开发。这种开发要经历收集材料、动手制作、试用、调试、改进、最后定型的过程,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性地制作出作品,都要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这样的开发过程,同样凝聚制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开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才能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例如学生可以自制“针孔照相机、万花筒、模拟照相机、望远镜、潜望镜、水果电池、电动机模型”等等。

3.引导行动,收集实验材料

收集低成本实验材料,宜引导学生从就地取材的经济角度和变废为宝的环保角度出发,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找、捡、讨、买。

找。生活中时时留神,处处寻找。例如,找来牙膏皮探究船的浮沉及其稳定性;找来废牙刷柄做电荷间相互作用实验;找来搪瓷盆、硬币和玻璃杯做全反射实验;找来铅笔制作滑动变阻器等等。

捡。在废弃物中捡破烂,在建设工地捡废料。例如,捡来旧罐头盒做帕斯卡实验;捡来麦乳精盒做滴水发电实验;捡来塑料瓶做液体压强演示实验等等。

讨。向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讨要一些废旧物品。例如,向电工讨废旧日光灯管做成牛顿管;向医务室讨废针头,废药瓶;向办公室工作人员讨废椭圆形墨水瓶,腊纸筒等等。

买。能不买的尽量不买;实在找不到,又不容易制作的物品,才花钱少量购买,例如磁铁、集成块、打气筒等。

4.指导探究,进行简易实验

学生在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项目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时甚至要手把手地“传、帮、带”。这是由于尽管成本低,但有些实验技术含量其实不低,在一些关键的制作技术或操作手法上,教师还是要遵循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原理,适时传授经验,适当予以点拨。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