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8篇

时间:2024-01-31 14:46: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篇1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分割状态。在我国,公路归交通部管理、铁路归铁道部管理、航空运输归民航总局管理。管理分割使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得物流企业很难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服务方式,使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许多现代化物流服务方式难以开展。此外,物流流程也处于分割状态,大量的个体专业户只能完成农产品物流的某一环节,如单一的运输、储存或包装等,整个物流流程被不同的物流主体分割,物流各环节间缺乏协调配合,严重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成本高,物流环节浪费严重。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不畅通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流通能力降低。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对农产品的处理不当,或是技术问题,造成的农产品腐烂、变质、污染、毁坏等直接价值损失高达农产品总价值的25%到30%(美国仅为2%左右),且质量没有保证,可见在流通过程中不但没有形成增值反而形成丧失竞争力的缺口。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国物流硬件投入和建设不足,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已经严重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比如,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仅为35%~39%;公路易腐货物运输的冷藏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物流系统极为落后,包括运输组织与运输工具等。此外,我国农产品流通辅助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储藏条件差,能力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出现大量剩余,而当前的仓储质量和数量管理模式都不满足需要。

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运销保鲜技术是农产品生鲜经营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产品保鲜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巨大。此外,我国农产品运输设备、运输技术都相对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率低、运输中损耗大,技术含量低。在储藏方面,通用的仓库较多,专用仓库不足,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严重缺乏。搬运方面,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等设备数量有限,大多数靠人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储藏成本,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目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商家竞争,已经进入“营销方式”竞争阶段,现代物流将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农产品,尤其是鲜食农产品是流通难度很大的鲜活商品,鲜食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低耗和理想货架期的保持,需要一个具备温度保证、无伤害保证、时空调运保证的现代物流系统。为了促进农产品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应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特别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提升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不足。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必须通过农产品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物流标准。鉴于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初步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不仅要结合WTO规则,制订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而且要强化应用。

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保鲜、信息通讯等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促进新一轮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改造创新、升级换代。在农产品物流的整个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将初级产品整理加工变为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才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在物流系统中,信息流是带动整个系统运作的动力。应在现有的农村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市场需求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数据库的更新和完善建立在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准确及时上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生产者、销售者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业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56-57.

[2]韩美贵,等.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16-18.

[3]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 ,4:33-35.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ystem

Guan B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erbing Business University)

篇2

[关键词] 现代化 物流配送 体系建设

一、当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配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1.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体功能低。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业务的高效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统一标准,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

3.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4.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二、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构建一个物流体系首先是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现状、物流体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物流体系的阶段计划,要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构建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作业系统、高级作业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系统。

基本作业系统是指企业开通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设施,如仓库、存储设备、运输设备、作业设备、网络布线等。

高级作业系统有数字化仓库、自动货架、分拣设备、自动化小车、GPS定位系统等新兴的物流技术设备。

现代化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又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订单系统、采购系统、配送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作业系统是开通物流体系的基本保证,但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尽快的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及高级作业系统才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高级的作业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最终能提高服务、降低成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关系密切、互不可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搞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物流作为其后盾,这样的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网站,一个空架子。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电子商务中就有许多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电子商务只是物流体系的一个小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同样,物流体系也离不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让物流体系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保证。电子商务可以发挥Internet的远程廉价效用,可以让客户直接在网上下订单,既准确又快捷,只须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就可使用,减少了输入工作和人为错误。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察看采购单,以加快备货。也可以将新的商品资料传到网上,业务系统再通过实时进程自动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如果是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广域的虚拟网络,让分布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机构进行业务通讯。

商业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运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揭示市场的状况和系统的运营情况,让经营者通过数据分析来修正自已的经营方针、策略等。没有商业智能,我们的经营方针只能通过经验指导,而经验的指导又会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准确性差、即时性差、前瞻性差的弊端,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则能将大量的信息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展现在决策者的面前,让决策者可能更轻松、更准确的制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决策者也可通过向系统发出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指令,而让商业智能系统产生特殊的观察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恰好表示了某个重要信息,这对决策者洞析市场,预测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构建好适合企业自身而又具备现代特征的物流体系,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符合自已的目标。

第二: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第三:要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良好的信誉,要注重服务;2.要有商业及IT业的开发实施背景;3.要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构建计划。

参考文献:

[1]何振红:连锁商企正在向“大而强”迈进[N].经济日报,2006-4-6(007)

篇3

【关键词】广东盐业 现代物流体系 可行性

现代物流是广东盐业实现从专营条件下的盐产品批发企业转型为市场条件下适度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的关键,是确保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既能实现对各区域的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快速响应和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价值,从行政专营向市场掌控转变,也能确保商品快速有效地到达顾客手中,降低库存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升企业竞争力。基于对广东盐业现状和本地企业战略定位分析,在广东建设盐业物流体系,采取“非盐产品的市场化带动专营体制的转变,专营体制的地缘优势支撑非盐产品的发展”的思路,分阶段、分步骤、有的放矢将盐与非盐产品通过现代物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向现代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具有积极的可行性意义。

一、广东盐业的物流现状

目前,广东盐业是按行政区划开展盐政管理,经营上实行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根据统计,广东盐业现有各类规模的仓储186个,面积为161638O。但由于各市公司均设有仓库、分装生产、质检、运输车辆、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实行自主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的模式,导致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现有的配送中心基本满足不了日常运作,整体物流水平和仓储管理方式较为粗放。

(一)产品品种繁多,成本无形增高

全省21个市级公司(除湛江公司外)和多品种盐公司都具有小包装分装生产设备,各公司都在生产加碘精盐、自然晶盐、海水自然晶盐、日晒盐、低钠盐、特种食盐等多个品种,重复化生产现象普遍。由于生产与品种小而全,设备效能低下,导致产能严重浪费,工人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二)技术力量缺乏,质量监控较难

由于各公司均有分装生产,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设备维修工人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些公司质检站化验员没有配齐,化验设备未能老化,整体质量监控弱化。

(三)仓储硬件较好,管理粗放

近年大多数公司都新建、改造、租用仓库,仓储环境、容量和设施大大改善。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管理模式仍然比较粗放。

(四)现有的盐业物流水平低

广东盐业的经营模式是以行政区划进行分割,各市公司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实体,现有的配送体系是按行政区划设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从整体层面看,物流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具分散性、单一性的特点;物流自动化水平低,物流效率和服务能力差;总体物流成本高,不能有效满足目前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广东盐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广东盐业物流是以实现满足客户响应时间,确保产品生产流通安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以统一管理,集中生产为原则,建设广东省区域配送中心和市级分销中心,将供应商、区域配送中心、分销中心和客户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有机联动。

(一)广东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

近年来,广东盐业重视物流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仓储设施。通过客户经理制提升了服务的意识,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条件:1、专营政策的管理要求有利于统一管理的实行。2、各公司利用自有或外部的车辆进行配送,配送能力不断加强。3、财务业务信息化系统已建成使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增强。4、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信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广东盐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全省盐业的物流整合,将物流业务从主业剥离,构造内部的第三方物流,实行独立操作,能使各公司更加集中精力来关注主营业务,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现有的物流体系整合,能实现物流与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多元化产品提供坚强后盾。广东盐业物流平台将逐步建成专业的、独立的一体化现代物流平台,为广东盐业的连锁分销网络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同时,也为开展其它多元化商品的配送。

(三)广东盐业物流未来发展的五个阶段

从物流专业化发展角度看,未来广东盐业物流将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储存、运输和采购等功能及部门分离,各单位实行各自单独经营。目前全省的盐产业物流仍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部分功能集成,单一的仓储功能“储备型”转向“流通型”转变,集中、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建成并具有覆盖周边市县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成立单独的专业物流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不再是使某一功能的成本最小,而是借助现代化物流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使物流成本合理化。

第四阶段是企业内部管理向第三方物流兴起。随着企业物流管理实践的深入,企业已不再局限在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而是把物流管理延伸到企业外部,产生对社会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功能。

三、广东盐业物流建设的总体思路

广东盐业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为广东盐业的生产、分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扮演供应链中的提供商的角色。为此,广东盐业物流将实行为广东盐业多元化产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战略:首先整合物流业务,对现有的仓储、配送运输等需求进行梳理,合理规划,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其次,强化垂直管理,整合现有物流服务,按照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分工,责任明确,建立相对独立的人员管理体和考核激励体系。再次,当成本与社会持平时对外承接业务,根据整合后的仓储条件和运力状况,逐步对外接收一线品牌的业务和单一物流业务,发展独立业务板块。

篇4

[摘 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随着EDI、ERP、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业进入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但物流信息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本文以塘沽基地为例,主要分析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32

[中图分类号]F259.2;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目前,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物流信息化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从企业到行业,从区域到全国全面推进发展的势头。例如,制造业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进行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实行一体化运作,推进了从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不仅可以整合物流园区各类信息资源,还能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1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中,信息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构建了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流动,可使企业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保证物流园区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条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基地物流的作业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对基地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2)信息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标准的统一。根据基地业务的特点,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管理经验,能够加快我国物流行业技术标准的形成。

(3)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由于基地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在企业管理中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以及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目前,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的主要业务有仓储及配送、港口管理与服务、基地后勤附加服务范围等。现有的管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客户业务受理存在问题

在业务受理、业务进程反馈和业务结果确认中,尚未建立可以与客户及时、有效沟通的平台,导致订单驱动方式,无法顺畅贯穿于整个物流生产环节,妨碍了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具体表现为:目前,业务受理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真和电话接收委托,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局限于电话和邮件,没有相应的信息平台受理业务,处理速度较慢。

2.2 生产指挥调度存在问题

目前,对设备资源只能实现静态管理,缺少对设备资源的实时状态采集、可视化展示和交互手段,无法将设备资源与生产结合,进行动态管理,妨碍了进一步整合设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以提升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调度人员目前只能通过电话询问方式获取叉车、拖车、吊车等作业机具和作业的状态。

2.3 生产作业方面存在问题

缺少对生产节点完成状态和数量的采集工具、传输手段,难以提高作业进度以及作业量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既妨碍了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又难以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具体表现为:如输油量、输灰量、输水量、输电量等,大部分依靠手工抄表,二次录入的方式,增加了现场作业的工作量,数据采集时间较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2.4 相关系统和设施整体应用问题

客户无法及时跟踪获知委托单的作业状态;资源数据采集时间长,无法实时展示;生产数据采用人工抄表、二次录入;在作业数据中没有关联到机具人力和设施,无法实现机具作业效率核算。

3 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基地物流园区信息化的设计和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各项业务之间的交互功能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衔接。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业务受理、进度查询、结果反馈等信息服务,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即时、高效、准确地采集资源信息、生产作业等信息,从委托单的接收、调度执行、完工结单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跟踪管理。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物流信息化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3.1 制定科学可行的基地信息化发展规划

基地明确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在于构建信息优势和集成物流的“整体合力”,加快物流组织向“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开发利用”转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物流的整体需求,借鉴国外物流信息化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基地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3.2 采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

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基地必须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海陆一体化展示平台、客户业务受理、调度管理与资源展示、作业管理、经营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如图2所示。

3.3 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通过物流信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各种物流活动与物流平台所提供的物流环境能够有效兼容,促进物流活动更高效、更流畅,使物流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被各级政府提高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能源物流公司塘沽基地业务量大、服务类型齐全、设施种类多,按照“以信息化建设为主,促进产业转型,打造现代物流” 的发展战略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基地物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安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

[2]韩勇.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2.

[3]郑润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

篇5

【关键词】东北经济区 现代粮食物流 一体化

引言

一、国外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输便捷的粮食物流通道的形成,粮食运输基本实现了“四散化”,粮食加工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建立了“田间到餐桌”的产业化、一体化食品供应链。

美国大型粮食企业在粮食主产区设有乡镇收纳库,在水陆交通枢纽设有中转库、终端库和加工厂,出口粮食由专列火车和驳船运至出口海港。在加拿大西部粮食主产区,农场周围和交通沿线布局近800多个收纳库,进行粮食收购、分级、储存和发送,由17个终端库将粮食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小麦局授权5个州级散粮流通公司通过铁路、公路连接乡村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负责粮食集货、分级、物流和销售。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多数以大型粮食企业为主导建立起连接粮食物流上下游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加快了国内粮食流通和全球粮食贸易,主导了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从而有效地引导了国际市场粮价走势。

二、东北粮食物流的发展概况

1、东北粮食物流特点和现状。东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小麦、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东北常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主要作物玉米、大豆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2.7%和39.1%,每年需要外运的粮食大约有2500万吨到3000万吨;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生产和出口基地,黑龙江的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比重一直排在全国前列,除了供应我国的东南沿海八省市之外,主要出口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重点建设的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之一。

2、东北粮食物流发展需求预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地域分布特征显著,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东北一向以粮食产量高、商品量大、外调数量多而享誉全国,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占耕地80%以上,常年粮食产量为5500万~7000万吨;其中,区际间的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330亿~340亿公斤,特别是在粮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可达1140亿~1180亿公斤,按人均需粮400公斤来算,东北区外调和外销粮食可以满足新增1.5亿人口的需求。因此,加速21世纪东北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东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东北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1、对粮食物流认识不深。粮食物流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当前有关部门虽然对粮食物流高度重视,但人们对粮食物流涵义的理解普遍比较模糊,把粮食物流仅看作是粮食仓储、运输和装卸环节,而没有扩大到粮食的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粮食收购及其网点摆布、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存储以及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环节。没有认识到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粮食物流供应链管理对农业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

2、缺乏合理的市场监管机制。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品的一般属性已在流通中得到体现,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同样是粮食营销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然而,现有大部分东北粮食物流市场在物流管理方式上仍然依据计划经济时期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化粮食流通相背离,导致粮食物流市场的无序化运作,还存在粮食交易透明度低,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信用制度体系,行业之间缺少自律,存在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增加了交易风险,不能并行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东北目前的粮食生产与出口存在很大潜力,然而由于铁路等交通行业与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很难协调统一起来,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有数字分析表明,吉林粮食南运至广东的流通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1/3。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中有80%的因素为粮食物流节点脱节所至。据预测,以东北地区玉米外运为例,如果铁路、港口等各种运输资源真正实现有效整合,其流通成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下降10%~20%。

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大多数粮食流通行业是由国有粮食企业转变过来的,设备陈旧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粮食经营手段陈旧,储备库存建设不合理、仓容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等也降低了流通企业的管理技术。在企业规模、集约化程度、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5~20年。据统计,每年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则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百万顷的“无形粮田”。由于缺乏必要的营销网络,粮食企业之间信息服务不周到,沟通不顺畅,粮食流通速度慢、交易率低,资金周转不灵,我国的粮食流通行业远远落后于快捷、高速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四、建立东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粮食物流投资模式。

(1)建设东北与南方现代化粮食物流产业链。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物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依托适应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就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使得“北粮南运”等省区间粮食流通成了粮食物流领域内长期关注的课题,粮食流通企业和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大物流。同时,粮食企业要突破以实物移动为主的物流模式,向产、购、销、加工以及粮食电子商务一体的供应链物流转变。

(2)建立高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随着粮食物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企业人员变动较大,东北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在与国际粮食物流对接环节上,缺少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等。因此要加快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高校和科研单位应注重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国内粮食物流体系的经营和管理,在与国外专家交流、合作中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使东北粮食物流体系较快走上正轨。

2、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

(1)加快粮油交易平台的建设。即按照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在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现有粮食物流业的基础上,依据东北地区的粮食优势,搭建切实可行的粮油交易平台。通过采用现代物流观念与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实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提升功能、创新机制,从而实现物流、商流、资金和信息流一体化,最大限度地适应粮食市场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提升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健全粮食流出和流入体系,衔接粮食产销区的物流通道,是整合现有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尤其是东北地区粮食的运输要采用散粮火车运输方式,以铁路、港口及交通部门的支持作保障,实现粮食在流量、流向、流体和流速的无缝化衔接。此外,要加强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支持和密切配合,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各行业应有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

3、以港口为依托,加快粮食“四散化”运输。现代化的港口是整个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连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8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国家60%的商品粮的出口;75%左右的粮食外调是通过大连港向外运输的。在大连建立粮食物流中心,有许多得天独厚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1)区位优势。大连背靠东北粮食主产区,面向东南沿海,可以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粮食流通枢纽和集散地,也是内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我国“大粮仓”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8%~20%。东北粮食大部分通过大连实现北粮南运,内销到南方或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2005年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完成粮食吞吐量2809万吨,其中散粮吞吐量约2300万吨。

(2)交通运输优势。目前大连已形成海陆空相互协调,立体化、多功能的现代化运输系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环渤海地区-大连-世界各地-大连的海上中转运输通道;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布局合理的公路网和2小时直达各区市的经济活动圈;拥有生产性泊位10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还有40个地方港口企业码头。

篇6

【关键词】中药饮片 仓储管理体系 措施 技术

随着我国药品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建立现代化的仓储管理体系成为各大医药企业关注的重点。中药饮片的信息化仓储管理体系主要是借助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将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突破信息闭塞的弊端,通过互通互联组成中药饮片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能够组织好医院中药商品的供应,保证重要的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一、当前中药饮片存储的不足

中药材的市场比较混乱,饮片的来源具有多头性和隐蔽性。在进货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中药饮片企业不开展加工业务,直接从市场购买质量低劣的饮片进行分销,根本无法把保证因饮片的质量。对于中药饮片的仓库,也只是具备一般性的设施各设备、药品检查室和仪器设备等,这对于建立现代化中药饮片仓库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药的储存和养护,目前很多的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受到场地和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养护条件差,极易导致饮片生虫、发霉、失去气味等,最终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的用药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普遍存在着“低、小、散、差”的问题,由于生产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前店后作坊的手工式加工药材。这将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二、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的措施

(1)严格检测进入物流中心的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了保证进入物流中心的中药饮片的质量,需要对其生产单位进行审查,严格检测饮片的质量。再加上电子化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帮助,供应商可以建立自己的产品和报价管理,通过完善公共信息库,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共享。

(2)按功能区进行仓促设计。在设计仓库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功能区,一个是发货区,一个是饮片储备区。发货区主要进行拣货、发货,储备区主要是对中药饮片进行补货供给。当让还要根据配方剂量大小、贵贱、有毒无毒等情况,再将发货区分为具体的小区,设置常用货区和拣选台,使用提篮或提篮车区分货物,进行拣选、配货管理。通过流水线输送系统,加快货品流入流出速度,以方便货品的交换。

(3)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借助仓库软件,按照物流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以提高仓储运作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中药饮片的信息、资源、存货和分销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能够改变之前单纯依靠人的经验来管理仓库的理念,既提高了仓库管理对人的依赖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仓库作业,加快订单信息的处理,对饮片的收货、入库、补货、、发货等实现无纸化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4)科学合理的存储和养护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存储和养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饮片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养护,常见的养护方法有干燥、降氧、熏蒸等。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仓库温度、湿度的检测管理,根据流转情况对库存饮片定期进行养护胡检查,抽样送检存储时间较长、易变质的饮片。发现中药饮片出现了质量问题,应该立即停滞发货,并通知质监部门给予处理。

三、现代物流中心仓库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

(1)加强WMS的建设。WMS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面对中药饮片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WMS可以实现物流中心仓库的精细化作业,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还能有效的支持不同客户的各项信息需求,使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到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条形码的应用和无纸化操作,既避免了人为的错误,提高准确度,还能够降低中药饮片的运营成本。

(2)广泛应用RFID技术。随着医院货物存储数量和出入库频率的增长,传统的人工记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仓储管理的需求,为了优化整个工作流程,我们应该应用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它能够利用射频信号通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利用这种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准确的掌握仓库中货物的品牌、数量,通过对货物的跟踪,使库存物料直观、迅速的以图形化的方式反映出来,提高了物品管理的仓储效率和精细度。

(3)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采用的先进管理方法主要有ABC库存管理方法和零库存管理方法。ABC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库存分为三类,找出主次,根据品类和出货总量对物品进行A、B、C分类管理,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物流中心仓储的响应速度。零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将库存货物的数量最小化的同时,使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消耗最小化。零库存的管理方法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的特点,大大减小库存压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以及将中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这必将对医院中药的采购、仓储、保管等管理过程提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通过WMS、RFID以及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从中药饮片的采购、储存、养护等各个方面,建立现代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对每一个电子标签扫描定位,以促进仓储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炎,曹岗,张云,丛晓东,蔡宝昌.中药饮片现代化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3).

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现代经济区;物流体系

“一带一路”是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一种国际合作发展的倡议,其涉及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很好展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理念,有利于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经济发展及世界和平。而在这种发展目标约束下,现代物流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推进。它以政府参与和物流设施为软硬基础,通过政府和市场合力作用,具有了“一带一路”特色的物流能力。目前,由于诸多经济要素的制约,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一带一路”经济区发达地区经济域面高度的可能性较低,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势差,因此,在“一带一路”经济区中,引导新介质参与其发展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下现代经济区物流体系构成要素

(一)物流设施

目前,由于经济区产业规模小、区域通达性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筛选物流设施要遵循降低成本与提高通达度的基本原则。首先,在对港口选址上,要根据“一带”区域提供水运方案的需要,充分考虑“一带”区域的路网系统;或者根据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品需求状况,以海洋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为主导,适当降低设施密度和品质。其次,“一带一路”涉及的省市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为了有效延伸产品产业发展半径的占有选择,要加大道路建设力度。为了提高境内外铁路通达水平,铁路建设要以欧亚大陆桥为基础,以对接中欧集装箱为导向,夯实已经开展的经济合作硬件基础,着力搞好中巴、中哈、中越等泛亚铁路运输对接;将公路建设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加大中亚地区的公路建设力度和公路铁路对接水平,强化中老泰、中越的跨国公路对接,增强推进入疆、进藏公路路网建设,健全和完善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基本硬件,推进“一路”的路网系统建设。

(二)物流能力

物流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合作涉及的“物”密切相关,在“一带一路”下,物流能力是现代物流体系的内核。首先,在我国境内,物流系统应该以低成本、专业化的物流对象为产品,具备低成本、高效、快捷的基本能力。在培育物流能力上,经济区要以专业化为基本要求。比如,为了最大化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兼顾国内标准和ISO系列认证要求,确保一定状态的农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以快捷为标准选择冷链物流方案。其次,为了推进供应链一体化,产品的有效形式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高效的物流系统。在产业梯度转移规律的作用下,为了达到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一带一路”经济区以承接产业专业为介质,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因此,畅通供应链各个环节是物流对象为产业的能力体现,衡量经济区物流能力的基本指标为包容性、专业化、低成本等,为了打造这样的现代物流体系,必须要优化软硬件环境。

(三)物流服

“一带一路”经济区是丝绸之路的全球化,因此物流服务要完善升级。首先,要将服务理念由运输服务转变为物流服务。要根据区域各种条件差异,对于同一产品送达不同地区设计适宜的物流方案;根据客户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原则,对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的物流手段,增强物流服务的透明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其次,在服务标准方面,参照国际通行标准,从源头提高“物与流”的匹配性,以专业化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另外,物流枢纽应该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的必选项,枢纽选址要具有科学性、建设规模的合理性等,高效率推进产品、产业流通,降低成本。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多个能够衔接国际海、陆、空的集聚点,按照经济吞吐量和产品种类,立足经济区的经济现状等,筛选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空间节点作为物流枢纽,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流通和产业转移成本。

(四)政府参与

政府参与是顺畅推进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的保障。首先,要以国际化理念为指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现代物流体系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区发展的重点,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其次,目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此消彼长,使金融在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领域中日益重要。而“一带一路”经济区存在着强劲的资金约束,为了以灵活高效的方式配置资本,需要强化金融引导作用。因此,在政策导向明确的前提下,建设主体要顺应金融引导方向,以金融为手段引导“一带一路”经济区进行物流设施、能力、质量等的优化。另外,在经济层面,政府要明确潜在竞争力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方向,治理能力要聚焦于对发展形式的把握上。为了满足当前需求,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客观审视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深化经济联系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定位,使经济区物流系统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一带一路”下促进现代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介质

(一)云计算

云计算能够消除物流对“一带一路”经济区发展瓶颈的制约,极大地增加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能够丰富消费选择,有效地扩展商务发展平台。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依托大型物流枢纽给予同类型消费者更大的剩余,但是欠发达地区可能使诸多优势产品和资源难以获得合理的市场价值回报,有限的物流选择已经对消费选择形成了垄断。因此,通过云技术整合,为经济区运行提供服务的物流商积极将其融入现代物流体系中,并按照顾客的要求,为一定性状的产品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物流方案,将物流线路、设施高度整合,激发物流商之间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

篇8

“流通活,经济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指标”。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命脉,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它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针对现代流通,两会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有效拉动国内社会需要。

在提案中,张近东指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新一轮贸易保护倾向,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正逐渐向消费、投资、出口转型。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对于有效拉动国内社会需求,意义重大。

拉动内需首先要节约社会资源

张近东表示,拉动内需首先要在节约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购买力。流通位于市场的最前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不断启动市场、拉动内需的助推器。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旅,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使我国流通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我国的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国外流通业态的高度发达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是节约社会资源,持久拉动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实现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

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是持久拉动内需的物质基础

2010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十一五时期为10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8%。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2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2005年提高23%,反映了物流需求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的加强。我国传统的物流体系大多处于欠发达的状态。物流基础设施不到位,物流环节多、速度、效率低等指标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物流环节存在较大的浪费,生产与流通、消费的协同成本高。因此张委员建议节约物流成本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不但是持久拉动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建设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条件,更是全社会的一项经济基础工程。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关于如何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张近东在提案中提出七项建议。

首先,规划先行。城市规划尤其是商业规划,地方政府优先保证现代物流建设、现代商业体系建设、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等。形成“立体协同化”的现代流通体系。

其次,政策扶持。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高效率的物流需求,对物流的设施、管理、成本、速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政府把现代物流建设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投资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例如物流基地建设用地,优先供应物流基地最佳位置的土地,优惠地价。金融政策重点扶持现代物流建设,保证资金充足。税收政策根据节约社会资源程度,返还适当税金给现代物流企业。

第三,培养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论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政府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通过投资、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途径,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物联网建设,现代物流与现代制造、现代交通协同发展,现代物流与城市规划协调运作,培育自有品牌,增强对制造业的牵引力。

第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建立SCS管理平台,WMS仓位管理。自动化仓库管理,DPS作业,TMS与GPS协同,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现代化分检技---术、传输技术、堆码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配送系统,提高配送效率,跨区域大配送,直线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满意度。传统物流基本上是平面仓库。现代物流是立体仓库,二层甚至三层仓库,节约1/2~2/3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节约土地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任务。

第五,政策性扶持“共同配送”模式。物流行业的规模效益显著,高度集约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共同配送是实现高度集约化的首要条件。对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企业,政府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投资支持,提高共同配送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