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商业价值的本质8篇

时间:2024-01-31 14:46: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商业价值的本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业价值的本质

篇1

关键词:家族企业;薪酬水平;薪酬差距;成本;结构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4-0093-05

收稿日期:2010-05-11

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水平及其效果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人们大多关注国有上市公司的薪酬机制,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薪酬机制效果的关注比较少。随着创业板的启动,可以预计上市家族企业的比例会大幅度提高,因此有必要分析上市家族企业薪酬机制对降低企业成本的作用效果。笔者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从管理者背景和家族自利倾向两个角度出发对上市家族企业进行分类,探讨上市家族企业薪酬机制对成本影响的结构性差异。

一、文献综述

薪酬激励机制需要注意两个焦点问题: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张正堂,2007)。本文将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两个方面探讨家族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机制与成本的关系,其中,薪酬水平由年度报酬和持股比例两部分构成。

国外学者探讨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薪酬机制的影响效果,主要从两条主线展开研究。首先,从薪酬水平出发,关注对不同类型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水平与家族企业绩效的关系;其次,从薪酬结构出发,关注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对企业的影响。McConaughy(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经理人的薪酬水平比职业经理人低,另外,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家族经理人的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敏感度比较低。Ensley等人(2007)探讨了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的薪酬差距对企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比非家族企业大。

国内学者对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影响效果的研究,同样是从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两个角度展开。魏刚(2000)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经理报酬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谌新民等人(2003)认为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报酬水平的激励强度受到公司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和股权结构等因素影响。陈建林(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创业型家族企业而言,管理层持股对企业价值发挥了正面影响。林浚清等人(2003)的实证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差距和公司未来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大的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绩效。鲁海帆(2007)的研究也表明,薪酬差距对中国上市公司当年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正堂(2007)的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论,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关注高管人员薪酬机制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徐向艺等人(2007)发现高管薪酬与成本显著负相关,管理者的薪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降低成本。陈冬华等人(2005)探讨了国有企业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替代性选择,薪酬管制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成本。

然而,在现有的文献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国内的研究忽视了家族企业薪酬机制的特殊性,专门研究家族企业管理者薪酬机制与成本关系的文献还比较少见。其次,在大多数研究薪酬机制影响效果的文献中,比较注意分析薪酬机制的整体效果,忽视了对薪酬机制效果的分类研究。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第三部分将对总体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分类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从家族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高管人员的背景分类,家族企业的管理者可分为两类:家族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对成本产生的不同影响;其次,从家族自利倾向的角度出发,依据家族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系数分类,探讨在不同的家族自利倾向的背景下,高管人员的薪酬机制与成本的关系有何不同;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二、数据与变量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对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判断标准是:(1)最终控制者追溯到个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及其家族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必须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3)控制性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在10%以上。本文以200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了筛选:(1)鉴于金融公司与一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差异性,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剔除了金融上市公司;(2)剔出数据不全的公司;(3)考虑到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不利影响,剔除管理费用率小于O的公司,并剔除总资产周转率大于10的公司。经过筛选后,最后得到上市家族企业的样本为338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类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系数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而得,其余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与研究方法

学术界普遍采用管理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表示成本(Ang et a1,2000)。管理费用率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在职消费程度,总资产周转率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努力经营的程度。由于本文主要探讨薪酬机制的激励效果,因此采用总资产周转率表示成本,而用管理费用率进行稳健性检验。薪酬机制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的高管人员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参考谌新民等人(2003)、徐向艺等人(2007)的方法,本文将采用一元线形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探讨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持股比例、薪酬差距与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将建立3个回归模型。

AT=a+b*SOM+ε

AT=c+d*ROM+ε

AT=e+f*GAP+ε

三、总样本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338家上市家族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647。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均值为257976元,持股比例均值为2.2%。高管人员的薪酬方式有四类:既领薪又持股有128家,占37.9%;领薪不持股是最普遍的薪酬方式,共有200家企业采用,占59.2%;持股不领薪是最少企业采用的方式,只有1家企业采用;不领薪不持股有9家,占2.7%。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均值为234330元,但是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很大,薪酬差距高于均值的有100家公司,仅占样本企业的29.6%。按照高管人员的职位来划分,董事长

年度报酬低于总经理,但是董事长持股比例高于总经理。董事长年度报酬的均值为233897元,持股比例均值为2.5%。董事长前10名年度报酬1355593元,零报酬72家,占21.3%;董事长前10名持股比例36.9%,零持股234家,占69.2%。总经理年度报酬的均值为242535元,持股比例均值为1.2%。总经理前10名年度报酬1323053,零报酬14家,占4.1%;总经理前10名持股比例26.0%,零持股242家,占71.6%。无论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零持股比例远高于零报酬比例。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二)总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

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与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年度报酬与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同样与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说明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激励高管人员努力工作,降低成本。薪酬差距也与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的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家族企业的薪酬机制对降低成本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魏刚(2000)和谌新民等人(2003)以全体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而本文以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认为上市家族企业的薪酬机制对高管人员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高管人员分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职位的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对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董事长年度报酬、董事长持股比例、总经理年度报酬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而总经理持股比例与总资产周转率不显著正相关。

为了对上面的研究结果做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成本的另一个替代变量――管理费用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与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因变量的结论一致,三个研究假设都得到了验证,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家族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对成本的治理效果。

四、分类样本的实证分析

(一)按不同管理者背景分类

管理者背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由家族成员担任,第二类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中,一人是家族成员,另一人是职业经理人,可称之为折中管理,第三类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由职业经理人担任。聘用家族经理人的企业有59家,总资产周转率最高,达到0.701,意味着这类企业的成本最低;同时聘用家族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有147家,其成本较高,总资产周转率为0.689;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有132家,其成本最高,总资产周转率为0.576。由此可见,当企业从聘用家族经理人转为聘用职业经理人,其成本在增加。在三类企业中,家族经理人的年度报酬最高,达到302424元,职业经理人的年度报酬最低,为229236元。

本文将试图比较在聘用家族经理人和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中,哪一类企业的薪酬机制的作用效果比较好。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当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和采用折中管理时,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两类企业的高管人员报酬有利于激励管理者降低成本,而家族经理人的年度报酬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意味着家族经理人年度报酬对成本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从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来看,在三类企业中家族经理人的持股比例最高,职业经理人的持股比例最低。家族经理人持股比例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关系不显著,采用折中管理的企业的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但是职业经理人持股比例并没有对降低成本发挥有利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经理人持股比例太低,还没有发挥其激励效应,职业经理人持股比例均值为0.19%,远远低于家族经理人的5.87%。从薪酬差距来看,聘用家族经理人的企业的薪酬差距远高于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前者是后者的1.63倍。对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而言,薪酬差距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大的薪酬差距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对聘用家族经理人的企业而言,薪酬差距与总资产周转率不显著正相关,薪酬差距降低成本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二)按不同家族自利倾向分类

控制性家族的自利倾向一般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系数表示,按照La Porta等人(1999)的方法,Pi表示金字塔结构第i层控制下一层的股份比例,控制权用min(P1,P2,P3,…,Pn)表示,现金流权用a=P1×P2×P3×…×Pn表示,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系数=控制权/现金流权=rain(P1,P2,P3,…,Pn)/P1×P2×P3×…×Pn。控制性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系数很高时,其家族自利倾向也很高。控制性家族为了达到侵占的目的,往往会对高管人员采取“赎买”的手段,以换取高管人员对其侵占行为的支持。这种“赎买”的手段,可以形成控制性家族与高管人员的“合谋效应”,从而进一步影响薪酬机制的效果。

按照家族控制股东的白利倾向,可以分为三类企业:第一类是低自利倾向企业(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系数小于2),共有246家,占上市家族企业的73%;第二类是中等自利倾向企业(偏离系数大于等于2但小于4),有67家企业;第三类是高自利倾向企业(偏离系数大于或等于4),有25家企业。当偏离系数小于2时,总资产周转率为0.673,而当偏离系数大于4时,总资产周转率变为0.521,后者比前者低了22.6%。这意味着,家族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家族企业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见表5)。

回归结果表明,当偏离系数小于2时,高管人-员年度报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薪酬差距都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说明这类企业的薪酬机制对降低成本发挥了明显的影响作用。当偏离系数在2~4之间时,只有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薪酬差距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薪酬机制对成本的影响力在降低。当偏离系数大于4时,高管人员年度报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薪酬差距都与总资产周转率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意味着薪酬机制对降低成本的作用效果很低。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家族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企业的自利倾向在增强,薪酬机制更多地表现了控制性家族对高管人员的“赎买”效应,薪酬机制激励高管人员降低成本的效应在减弱。

五、结论

篇2

1价值链分析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不同,则运营情况大不一样,尤其当下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经济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分析价值链显得越发紧要且复杂。所以企业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管理架构以及企业文化等,合理谨慎选择且运用适宜自身的企业管理会计方法,进而构建较为完善的本企业管理会计体系。而缩减成本、改进业务环节与流程、高速运转对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有着重大意义。从整体来看,企业自身、上下游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完整市场体系。而此体系中,存在这一条较为成熟的价值链,它不仅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又可以基于价值,减少不必要且不增值的环节,提高企业地位以及促进企业发展。

1.1波特的经典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其实充斥在生产经营活动里的每个环节中,从而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称其为价值链。价值链最初的宗旨只是为了确定可以削减成本、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及提高产品的差异性是在哪一环节。而波特认为企业应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环节增值部分与企业的竞争优势相结合,通过每一环节的独立增值部分充分了解企业资源的使用与控制现状。分析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有效的理论框架中价值链占据重要地位,其也是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有用观念。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基本活动是指生产经营的实质性活动,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直接参与到产品实质性加工流转环节中。而支持活动,主要用以支持基本活动,且支持活动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

1.2电商企业价值链分析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多数公司通过大数据来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业务,经济环境也更重视信息透明化以及对称性。而价值链中的大数据更深层次且实时地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企业还可以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增加细分市场、产品差异化、贴合价格敏感度等。亚马逊身为电商行业领跑者,亚马逊站内推荐系统十分强大。这种系统就是利用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追踪顾客的浏览产品信息,准确预测其潜在购买的产品需求,从而精准地提供更贴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企业的价值。但同时当电商企业价值链活动为消费者、供应商提供高效、便利的信息流通道,实体价值链活动也必不可少,它们履行了生产、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所以可以看来电子商务完整业务活动需要实体地进一步推动。而电子商务企业整合实体价值链和互联网价值链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

1.3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对各个节点上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各企业最具优势的资源,塑造价值链整体最优,实现收益最大化。纵向来看,传统价值链活动中,商品的成本会层层叠加,这是由于从生产到消费者使用,这中间不仅要经过直销或者代销的必要环节,还需要多种活动进行效率较低的协作,比如仓储、运输等。而电商价值链管理中,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供应商以及消费者,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以及缩短传统商品的周转周期。对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可灵活实现供需平衡,即实时根据销售订单情况调整库存,削减仓储等费用支出。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多余的资金进行差异化或多元化发展,持续稳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横向来看,传统价值链活动中信息难以实现跨企业,甚至跨部门在同一环节节点内及时有效的信息互换,这样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周转速度以及加大各环节成本。而打破了这种交流屏障正是电子商务价值链,将单纯的信息链改造成网状结构,还改进成多种如B2B、O2O的新型网销模式。企业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部分或全部业务环节,这样不仅可及时获得价值链纵向信息,还能实现信息的跨企业传递此类的横向交互;利用互联网高速这种模式也同时使信息传递和获取的速度提高,节省了时间以及交易成本。所以进行价值链分析对于更好地控制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京东集团的价值链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式

京东是我国知名的综合网络零售商,具有多元化的业务板块,比如家电、数码、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等。2014年5月,京东集团成功于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总结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但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2.1京东的战略模式

京东的信息数据网是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采用即时库存管理模式和高效率周转的物流体系为核心。京东集团主要聚焦在两个点:一是提高企业价值链效率,二是降低价值链各环节成本,将价值链环节与成本管理紧密衔接,并以不断优化价值链各环节为目标,综合整体地降低成本为宗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而京东选择这种战略模式也是从对企业自身的科学定位出发的。京东立足于三个核心要素———产品、价格和服务,旨在及时高效地做到物美价廉。基于此,京东选择了一种可强烈体现在线零售管理和自有物流体系建设的优质模式,即价值链整合模式。

2.2京东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管理

作为我国较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京东的价值链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企业有明显的区别。基本可概括为采购、销售、配送、支付以及售后环节。京东也旨在将成本管理精准嵌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全方位降低企业的成本。

2.2.1即时库存管理,控制仓储成本随着互联网以及网上购物盛行,物流活动日益激增,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加剧,尤其存在外包物流企业进行物流配送,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也或许因为第三方服务导致顾客流失。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降低成本作用尤为重要。对于京东此类自营企业,降低仓储成本这类占据物流成本大比例的成本类型必定会成为企业不可小觑的开源节流项目。不论是自建仓储还是租赁仓储,每年的支出均数额巨大。此外由于大量的订单导致仓储作业、库存管理作业以及人员调配等更加复杂,以上均会加剧此类成本。所以为了削减仓储所耗费的成本,京东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零库存———JIT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后预测销量而合理调整仓储产品的库存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经营活动正常流转时,同时缩减库存量后降低仓储成本。京东采用高科技库存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京东仓储在部分地区采用自主研发的巡检无人机替代部分人工操作,也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2.2自建物流配送平台京东抛弃传统的C2C物流模式,不经过多次转手的中间商,而是直接从供应商到仓库,再配送至消费者。这样减少商品流转层之后,成本随之降低。京东全国仓库分布众多,宗旨是以最快速度从最近的仓储站点将产品送至客户。并且京东通过自建物流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配送以及售后服务之外,利用规范用语、统一着装、品牌LOGO等方式巧妙地将品牌形象塑造工作与物流业务完美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物流快、服务好成为京东企业形象的好口碑。此外,自建物流体系不仅加强了京东对物流成本的全方位管控,也通过合理规划业务实现物流成本不断降低,还可以弥补自建体系的资金投入。

2.2.3自有支付体系京东商城支付方式多样化,比如银联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京东白条、京东金融等。京东支付时间也可以选择先付款后发货、他人代付以及货到付款等方式。京东这一系列自有的支付体系不仅能有效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加快资金的回流,也通过京东白条等借贷手段加强了消费者的消费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篇3

摘 要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不断提高的盈利水平,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确保健康、持续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内部成本管理,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增强其竞争能力,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成本控制无疑是重要的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作如下探讨。

一、目前商业银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银行的领导层和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在于完成上级银行交办的工作任务,为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而努力,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的意识不强,对银行内部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内部也缺乏相应的支出控制制度,导致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商业银行缺乏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氛围,部分员工片面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从而缺乏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成效。

2.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都缺乏系统性,年初无预算,缺乏事前的支出预测和事中的支出控制,只有事后的对比分析,同时对部门和个人支出控制情况缺乏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影响了部门和个人控制支出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支出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措施。

1.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作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要提高对加强成本控制的认识,清楚地认识到控制存款利息支出、佣金、贷款和垫付款项的损失、与投资账面价值减少有关的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对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建立健全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支出控制措施,并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摒弃那种“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的片面认识,真正充分认识加强成本管理对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的重要作用,积极投身于单位成本控制、管理活动中去,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控制运行成本,为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为切实加强的成本控制,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系统化控制体系,应切实建立成本预算体系、成本控制体系、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成本监督检查体系和成本激励体系,实现成本控制过程的全化,规范化。

①建立规范的成本预算体系。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应事先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一是要通过预算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的内容,要将经营活动的全部成本费用纳入预算,进行有效控制;二是要划分若干个成本责任中心,对产品成本、客户成本、管理成本等进行全面预算,并将成本预算报成本控制中心汇总;再次,成本控制中心在各责任中心所上报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并进行反复测算,最终形成成本预算草案,也即是成本控制目标,上报有权机构审批;三是经有权机构集体决策后,对全行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明确,并将其层层分解至各责任中心,实行分级控制。

②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明确了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就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成本的日常控制,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对已发生成本的分析,并与序时预算进度进行比较,对超预算的支出进行控制,使实际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确因实际与预算存在偏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后对预算进行调整。要采用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把握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实现最佳组合,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最佳业务收入量或资金运用量,以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提升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③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在支出控制过种中信息反馈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体系的总结和反馈。要通过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和传递商业银行成本费用的有效信息,并开展同预算比、与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高水平比等方式,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研究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归属,积极纠正执行偏差,加强经营绩效评价,从而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④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为确保预算管理质量,实现支出管理目标,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加强对成本预算编制、控制、信息反馈等过程的监督检查。一是要全面实行监督检查。要把业务经营、费用开支、全面成本等内容全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确保监督的全局性。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监督检查方式,要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也可采取对各责任中心某一时间段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确保监督检查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对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置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银行管理层汇报,取得管理层对监督检查工作的支持,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对发现的重大问题一定要一查到底,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姑息迁就,以确保监督检查作用的真正发挥,有效促进支出管理工作。

⑤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体系。要真正发挥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还须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挞后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应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并结合监督检查活动,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对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奖励,对成本管理不力的进行通报,并与个人年终绩效工资相钩,通过把成本管理纳入经营决策的重要范畴,使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与员工自身经济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有效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完善对策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企业价值的理论综述

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对资本结构的研究,集中对两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依据,一是公司融资渠道单一问题,二是负债过高而产生的不良债务问题,目的是为改善当时公司负债率过高的资本结构寻找有效方法。随着我国深化经济的改革,我国经济形态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发展成符合我国国情,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一开始定位计划经济的研究再面对当今的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出现的问题就明显失去了指导意义。

国内专家学者逐渐在经济改革中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了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使我国经济学近期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飞速发展。这其中肖作平学者采用的是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证明了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诸多因素之一,并从数据理论方面对决定公司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得出结论公司规模与财务杠杆负相关,资产流动性和企业现金流量则与财务杠杆正相关,为公司选择负债作为企业融资主要来源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马群学者指出,企业的资本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的资本结构所决定的,股东和管理者在决策时也要依赖对资本成本的考虑,资本成本的高低不仅决定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融资途径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多少,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更决定了公司获得资金后开展进一步的生产经营、投资活动、股利分配等一系列活动,因此,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保证企业筹资和投资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财务和经营危机。

相较于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早。从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MM理论,标志着国外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开始,到随后又出现的权衡理论等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学者又进一步开始从微观角度开展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在负债的成本当中新加入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非负债收益损失等,出现了新的权衡理论。

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经济学家们逐渐发现早期理论仅考虑微观方面有诸多不足之处,开始在以MM理论为主导的资本结构理论中加入宏观和行业因素。甚至国家性质和国情也成为学者关注的新焦点,英国的J.Chen就认识到西方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国家,例如在我国,企业的杠杆作用就受重大的制度差异和银行部门的金融约束。随着学者对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所有因素的越来越全面的考虑,对资本结构的理论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另一个发展时期。

尽管国内和国外学者对资本结构进行了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至今仍然存在一些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分歧。关于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流思想MM理论假设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即资本结构不对企业价值产生实质影响。然而在实际现实中无法实现MM理论过于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使得客观存在的企业选择资本结构的行为无法使用该理论的结论解释。从而产生了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研究上市公司筹集资金额的各种来源及比例关系,深入分析资本结构与企业融资成本、公司价值的相互关系。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及资本结构现状

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近几年“炒房团”的出现,房地产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外,还肩负起了投资的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房地产市场一再升温。在全球房地产行业发展一片大好的势头下,2008年美国房地产经济的泡沫破灭不仅造成对美国经济的重创,掀起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风暴,同时也给我国房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政府开始重视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和控制,房价同时受到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总的说来,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房地产企业的数量稳步增加,组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销售额总体呈上升态势。总的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主要有三项特点:一是资金需求大,资金循环周期长;二是产业链长,设计的其他相关行业数目多且关联度大;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

1.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

由上表数据,我们不难得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对外资的利用明显不足,而包括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三大资金来源实质上主要依靠的是我国的各个国有和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单一,吸收投资能力不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目前仍存在有不少弊端,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还是谨慎的态度,房地产企业应该国家政府帮助下,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来化解由于资金周转时间长、财务风险大、经营风险大、资金来源单一所造成的诸多投资风险,使房地产企业发展更加健全。

2.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本文中对资本结构的衡量主要采取的是资产负债率指标,通过计算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的其负债占其总资产的比率,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由上面所列示的图表反映可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多数集中在60%-70%和70%-80%两个区间,2013年绝大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企业负债在占总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远远高于所有者权益。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1.基本假设。假设1:负债比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假设2: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

2.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样本选择了60家具有代表性、数据公开的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并选择了其2010-2013近三年公布在中国经济研究数据库的财务数据便于进行对比分析,确保了分析数据的有用性和可靠性。

3.指标及度量方式。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资一单位的资金有可能获得的收益和为企业创造的财富,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经济指标,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并且相较于传统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托宾Q值指标,去除了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而导致的每股资产净值很难准确表现企业价值的因素,更符合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发展要求。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报告期初股东权益十报告期末股东权益)*100%

TQ=[股票价格*流通股股数十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资产账面价值

4.统计检验及结构分析。

(1)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房地产上市公司过度地采用负债作为企业的融资方式,会导致企业因为不断需要偿还的债务而使企业现金过多地流出。虽然企业借款利息具有利息税盾的效果,但根据权衡理论,企业利息收益和企业破产成本两因素之和进行资本结构衡量,我国房地产企业负债比率已经严重超标,加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企业在负债率较高情况下盲目投资,甚至部分企业的负债水平已经高达资不抵债,也仍然没有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还在继续生产经营。

(2)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高的流动负债虽然相较于长期负债利率较低,但是其较短的还款期限也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财务风险增加,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3)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企业价值越低。根据前文图表所示,我国房地产很多企业的股权集中于前十位大股东手中,部分企业集中在一个大股东手中,而且国有股是主要控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房地产企业在决定重大事项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股东大会上,往往都是由少数几个人来做决定,很难顾及其他中小股东和企业整体利益。而作为为大多数利益考虑的企业高管又很少持有公司的股权,不可避免地使公司高管无法实现利益的制衡,做出只服务大股东的经营决策,造成企业整体利益下降。

(三)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每单位资产所带来的息税前利润略高于商业银行的年贷款利率,在全部房地产上市公司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的资产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年利率,在这些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有大约75%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相反,在平均资产利润率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年利率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只有50%的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50%。这指出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有相当一部分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足,放弃了负债可能带来的杠杆效益,而同时又有另一部分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不顾其较弱的盈利能力而持有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这样反而会增加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扩大。

2.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报酬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为以获得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者,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越高意味着投资者投资相同的资金可以为其创造更大的收益,那么该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就越高。其中,投资回报率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成本,相应地就会提高企业的资本报酬率,并且随着企业负债比例的提升,也会增加预期每股收益的风险,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

3.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偏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不可避免的具有我国上市公司所普遍具有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股权融资偏好,总的概括起来其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优先,最后考虑到的才是企业内部融资。这种盲目的对债务融资的倾向,而忽略了股权在长期融资中担任的重要决策,不仅加大了融资成本,而且过度的股权融资还会导致资本的使用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实现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成本的降低,是企业在实现价值最大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三、完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的对策与选择

(一)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的建议

1.结合公司行业特征和宏观经济状况。所谓最优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不同、所处的时期不同、经济背景的不同,在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中,应该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以及宏观经济状况,例如国家的利率、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政策、投资优惠政策等诸多因素,时时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评估和优化。

2.结合本上市公司的特点来考虑资本构成情况。在依照上市公司整体和行业特色后,还要考虑的就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具体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例如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总资产的数额、子公司的数量、销售的营业额等都是公司规模的体现,规模较大的公司,资产中的负债比率可以相对高一些。例如公司的资产构成及其流动性,当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大,就可以考虑适当增加长期负债的比例,上市公司的存货较多的,则要更多地使用短期负债作为融资的重要选择,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越强,说明股东和债券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强大的,通过降低负债比例可以有效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3.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优化公司股权治理结构。改变目前房地产行业国有股比例过高以及“一股独大”的现状,为房地产上司公司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是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也是不可取的,适当的股权集中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

4.扩大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模式。对单一的融资渠道进行扩大,增加对外部投资的吸收,适当降低现在房地产上市公司过高短期负债在负债总额中的比重,提高企业信用,多使用长期负债作为负债融资的主要方式,减少还款压力并通过长期借贷的风险使债权人更积极地参与公司的日常治理。

5.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扩大企业内部融资。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内部融资,必须先保证企业有较高水平的盈利能力。首先应该有正确的管理决策,确保营业收入的长期稳定和现金流的充足,加快项目开发周期可以提高现金回收能力,加强对项目发展进程的督促和促进己完工现房的销售,对开发的商业现房分类管理,采用多样的租售策略,加快库存现房的销售,加速项目资金的循环周转。

(二)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建议

1.公司融资方式多元化扩展,建设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债券的发行,从政策、法规角度为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加大对房地产基金的投入,动员社会全体的力量通过募集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行业,既开拓了一条理财渠道,有利于资金集约效应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房地产上市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面向发展形成一个以债券融资为主,股权融资为辅的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模式。

2.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展健全的资本市场作为上市公司投资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上市公司资金的筹集提供多样的渠道和保证,发展股票和债券市场,发展金融投资,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降低上市公司融资和经营风险,缓解房地产上市公司资金不足的缺点。

3.完善房地产上市公司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房地产上市公司发行债券、企业债券管理、证券投资,提高证券市场的监督强度,建立完善而系统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经济性,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4.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的生成机制达到互相制衡的管理目的;第二,减少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加大流通股的比例,将股权从政府手中放归与广大中小投资者;三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决策监督,促进企业规范运作。(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葛红玲,莫淑.我国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J].黄海学术论坛,2010(01):264-284.

[2] 虎恩波.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 徐莎.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间差异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0(08):117-118.

[4] 陈慧欣,王斌.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122-124.

篇5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价值

一、引言

自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司资本结构、企业价值、财务制度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关系着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也与公司管理者、公司员工等方面密切相关。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资本结构、经济周期、国家产业政策等。对资本结构做出合理的安排是公司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资本结构是指公司的资本来源,一般分为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资本结构也就是指股权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来看,股权结构体现在企业性质、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债务结构体现在长短期债务比。最佳的资本结构应该是使得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探索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就必须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价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最初的含义是指企业的资产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的含义也在不断地丰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且应该包括良好的治理结构,完善的融资体系,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等等。衡量企业价值最直接、最有效就是比较财务指标的大小。当前学术界最常用的三种指标是企业增加值、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这三种指标各有利弊。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企业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资本结构可以为企业持续提供低成本的资本来源,保证良好的治理结构,使得企业价值获得提升。本文以我国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来分析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必然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方式。首先是内部融资,也就是盈余留成;其次是发行债券,增加债务;最后是发行股票,采用股权融资。如果公司绩效比好,每年会有大量的盈利,内部资金比较充裕,外源融资需求就会下降;反之,企业绩效比较差,公司内部资金比较少,向外举债融资的需求就会上升。所以本文假设,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是负相关。

假设二:本文假设我国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供应行业国有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众所周之,该行业属于国家基础支柱产业,自然垄断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国家相关产业的引导。

假设三: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大,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大股东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冲动。

假设四:长期债务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小。长期债务的财务成本比较大,并且对公司的约束比较小,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假设五: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六:企业发展潜力越大,企业价值越大。企业发展潜力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

三、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与供应行业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所入选的上市公司只发行A股,三年的经营中没有出现ST、*ST情况。

本文设计如下的研究模型,用净资产收益率表示企业价值,也就是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是企业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长期债务比、主营业务增长率、公司规模。

ROE=α+β1EN+β2StockR+β3DebtR+β4LoanR+β5Growth+β6LnA+ε

其中,ROE是净资产收益率,表示企业价值;EN是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国有股取1,非国有股取0;StockR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DebtR表示资产负债率;LoanR表示债务结构,长期债务占债务总比;Growth表示企业的成长性,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A表示企业规模,LnA是企业资产自然对数。

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wind资讯数据库。

四、结果与分析

首先,本文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变量之间相关性比较小,所以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不会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得出的结果比较可靠。对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的结果如下:

总体上看,回归模型的效果显著,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意义。本文认为:企业价值与企业性质是正相关,但是并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价值越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在某种角度上反映企业绩效的降低;长期债务的增多也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主营业务增长率与企业规模均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正向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国有股,在本文中,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能增加企业价值。第二,良好的股权结构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在我国电力、煤气以及水的生产与供应行业中应该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使股权分散合理。第三,确定合理的负债比率与债务结构。(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互联网相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近几年以来,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实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企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现有的网络环境,开始进行的一些营销活动,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有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电子商务的优势,却没有重视起对它成本的控制,所以致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成本控制途径的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商务企业在控制成本途径上存在的问题

1.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创新

现如今,我国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处在对国外商业模式的模仿的水平上,因此使其在本质上没有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进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商业模式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创新。在实质上来讲,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与以前的商务模式相比较而言,确实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网站的营销上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这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非常火,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的电子商务网站,而这些电子商务网站一般都是通过游戏或者是广告等,来赚取相应的盈利,其本质上的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电子商务的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而网上实际的交易量却太少,最终导致其收入出现严重不足,继而难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伴随着的就是大量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发生危机,出现裁员或者是倒闭的现象。

2.电子商务企业中高级人才十分匾乏

电子商务就是现代的信息化以及传统商务的有机结合,因此需要很多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拥有数熟练的信息技术,并且还掌握着先进的商贸理论知识。现如今,我国拥有电子商务理论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进而导致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又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电子商务实际上会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只是理论,不仅会涉及到计算机、管理,还会涉及到经济以及法律等许多的方面。而目前很多电子商务的培训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换句话讲就是电子商务始终是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而一些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管理以及规范的时候,比较重视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并没有遵循这门课程它本身的规律以及它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科学的设计。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因为没有专业的管理,致使资源得不到相对合理的应用,最终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成本控制出现问题[2]。

二、电子商务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1.增强对物流成本的相关控制

电子商务在经营的过程中,其成本的价值除了商品的直接价值占有较大比重,其他的成本价值则是在卸载、存储、包装以及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消耗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成本在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电子商务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非常重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因其的快速发展,凸显出更多的限制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对物流的模式以及服务的范围,进行提前的设定,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给企业的物流做好定位,毕竟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上面,不是每个环节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利润,所以做好物流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2.增强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

电子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成本。但是在制定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资金的支持,所以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种负担,但是如果要是全部交给专业的系统商家,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以后还会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企业可以与开发商合作,共同来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而节省大量的成本[1]。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问题的全球性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商业银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殊企业,其核心价值主要取决于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在这一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人力资本正由被动资本转变为主动资本,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引发产权归属要求以及人力资本治理结构的变迁,引入人力产权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迫切要求。

本文试图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市场治理机制指标纳入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构建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体提升。

一、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影响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是对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整合的设计,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通过对内部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各因素的作用影响到整个评价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独特的股权结构,市场化进程中产权主体的变化及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进程中产权地位的实质变化对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有的制度改革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国有控股的多元产权化模式,但经营者持股将使国有控股下“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更加复杂。股权结构变化影响到“三会一管”的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独立董事及外部监事的相应指标设计应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予以指标的细化及功能的强化,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指标中应将指标的设计由他激励的功能转变为自激励与他激励并重的功效。由于制度上“内部人控制”的因素存在,利益相关者和信息披露方面也要求进行相应的规范化及透明化调整。

第二,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方面。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使得“内部人控制”现象有更严重的趋向,因此外部机制的控制与约束成为有效制衡的重要力量,对市场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般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应该强化监管机制的真实作用。现有的监管对国有商业银行给予的是更多的保护而非来自外部的约束,金融体系的全面开放将使得这种保护弱化。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评价体系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变化,使得监管指标的约束作用动态地反应出来,成为市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控股的基本股权模式的改革基调的存在,机构投资者也应该作为市场治理机制的重要指标纳入到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来。债权人相机治理指标有了评价的依据,但要特别关注国有持股的机构投资者区别于中小储户对债权人市场的作用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的增加。

第三,评价指标权重及关联度影响。评价指标权重随着指标设计及指标标准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经营者持股,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纯粹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转变为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股东)共同对经营者进行控制,这使得股东及股东大会及其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力制衡结构设置中也有了经营者的成分。他人激励与自我激励、他人约束与自我约束同时存在的状态使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复杂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指标的关联性增强。这种关联使得原本错综复杂的治理更加复杂,这必然要求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以提供相应的支撑来进行评价。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是对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综合评价,应该注重内部治理指标与外部治理指标的综合选择。根据人力资本产权的影响和指标获取的现实可能性,商业银行内部治理评价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三会一管”的治理结构为依托,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等六方面的指标来反映内部治理结构及机制的评价;外部治理机制评价主要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从市场化程度、债权人市场两个大类方面的指标反映外部治理机制的评价。

第一,股东及股东大会。股东是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作用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因素。我们主要从股权结构、股权均衡度、股东大会及股东权利等三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股权结构的评价指标主要选择国有股、法人股及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它反映的是国有股的地位和作用、所有权结构以及高管人员的“内部人控制”情况;股权均衡度评价指标主要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它反映的是前几大股东之间名义上与实际上的关联关系、控股股东本身的控制权及制衡关系;股东大会的评价指标主要选择股东大会召开情况及参加人数(出席率)、股东大会规范情况、股东参与程度,它反映的是股东权利执行与保障的体现(此处的股东既包括物质资本股东也包括人力资本产权化所产生的人力资本股东);股东权利的评价指标主要选择股东投票权、股东提案通过率及是否建立中小股东积累投票权,它反映的是股东权利的具体体现。

第二,董事与董事会。董事会是银行的最高决策和监督结构,处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关键是看董事会是否发挥作用。我们主要从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运作、独立董事制度及董事会激励与约束等四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董事会结构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董事会成员数量;在股东单位任职情况;股东董事、独立董事、高管董事构成;兼职董事占比;领取薪酬董事占比及额度;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是指各利益主体提名的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分布、内部董事所占的比重);董事会的运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董事会专门工作委员会、董事会权利行使、董事所提建议的采纳情况(即报告期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董事会决策的信息;独立董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独立董事的人数及其占比、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激励;董事的激励与约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董事的选择及人事更替程序(即董事任免程序)、董事薪酬确定程序、董事薪酬结构与水平、董事薪酬形式、董事薪酬与业绩的关系。

第三,监事与监事会。监事会是上市公司的专门监督结构,它既包括高管人员和公司的经营活动,又包括对董事会、股东大会的监督。监事会是确保银行治理结构均衡的重要保障因素。我们主要从监事会结构、监事会能力、监事会运作等三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监事会结构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包括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的构成;监事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监事资格状况、监事会主席在公司的任职情况、监事会人员专职程度、监事会中是否有外部监事;监事会运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监事会的议事规则、监事会会议情况及决议内容、监事会专项检查、监事会就有关事项发表的独立意见、监事是否与独立董事的职能重叠。

第四,高管人员。“内部人控制”是我国银行治理的重要问题,对“内部人控制”的制衡成为贯穿经理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的一条主线。实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后这一问题将更加复杂,合理的高管人员的制度保障与激励约束机制是实行人力资本产权的保障及内部治理改善的关键。我们主要从高管人员结构、任免制度、执行保障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高管人员结构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高管人员的规模及构成、高管人员持股情况、五分开情况;任免制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高管人员的选聘方式、行政度、高管人员的变更程序;执行保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决策支持、经营控制、内部人控制、CEO设置;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薪酬结构与水平、薪酬形式、薪酬与业绩的关系、职务消费制度。

第五,利益相关者。银行由于特殊的行业特性,监管者、政府部门和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的绩效产生较大影响,债权人和客户对银行的公司治理作用则很小,但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这一部分的作用也在增强。我们主要从外部环境支持、员工参与度等两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外部环境支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监管者对银行的影响、政府对银行的影响、社区对银行的影响;员工参与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员工持股度、员工意愿的表达程度、员工对银行决策的参与程度。

第六,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上市银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主要从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等三个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其中整性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务制度的完整性、公司治理情况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地位、披露内容、披露质量;及时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定期披露、不定期披露。

第七,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重要的外部体现,它是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的外部保障,通常用流通比率指标来表示。流通比率指标是指已上市流通股份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重,反映了银行股东自由买卖股票即“用脚投票”给银行带来的激励约束程度。一般来说,流通比率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用脚投票”的退出机制就越可行。

第八,债权人市场。债权人是一种重要的外部力量,债权人市场是债权人控制能力和控制意愿的现实反映,债权人市场是否发挥作用除了要考虑一般的债权人外,还要特别考虑特殊的债权人――机构投资者。我们主要设置了次级债的发行、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资产率等三个评价指标。其中次级债的发行指标是指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发行情况及发行数量及相应的机构投资者,反映了机构投资者行使债权人监督职能的积极性;资产负债率指标是指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它反映银行资产中由债权人所提供的百分比;长期负债资产率指标是指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它反映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机构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程度,长期负债资产率对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是长期负债特别是对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应付次级定期债务的关心程度,适当地关注银行的经营并监督借入资金的用途及投向,从而使外部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英姿.刍议以人力资本产权为中心的公司治理[J].经济论坛,2005(19)

2、李维安,曹延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潘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个基于银行业特征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6(3).

4、杨向阳.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人力资本产权安排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8).

5、侯晓辉,张国平.银行竞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7(4).

篇8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公司治理;股权融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处于经济转型期,所以我国企业资本结构是在残缺的市场条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直接干预下,被动适应形成的。因此,要研究我国的企业资本结构必须是界定在我国企业生存环境下。现阶段我国企业性质多样,分类复杂,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既有国有企业又有非国有企业。然后只有上市国有公司融资条件最好,拥有丰富的融资手段,可以充分的自主决策融资方式,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资本结构。但是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怪现象,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非上市公司由于各种限制,则无法利用上市发行证券这一工具融资,资本结构自然无法最优。而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 内部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资本结构问题严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

一、资本结构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MM理论。MM理论是由Modigliani和Miller共同发表在1958年《美国经济评论》上题为“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的论文中提出的。MM理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统称,它是几年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关于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的相关系列论文中所提出的观点以及对其的补充和更正。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是西方的学者在按照MM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严格的假设条件逐步放宽的基础上对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权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随着公司债权的相对比例的上升,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不断加大,因此而导致的公司债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几率也会变大,以至于增加了公司的成本,降低了其价值。所以,企业的最佳的资本结构存在于随着债权资本和税收利益之间的比例的上升而带来的破产成本和债务危机之间的平衡点上。

(二)新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条件下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资本结构对公司的价值的影响,为公司的融资活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引。

(1)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由于外部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而产生成本问题,努力降低成本将成为企业在决定资本结构中的关键因素。Meckling和Jensen认为,随着企业的债务融资的比例的上升,负债融资的利益会随之减少,相反负债融资成本将不断的增加。当债务融资的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相等时,企业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

(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主要含义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收益情况等内部信息不是非常的了解,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择的资本结构认识到关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一些信息,因此外部投资者把公司选择的资本结构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并据此来变更对企业价值的预期。

(三)文献回顾

研究文献都表明,尽管发达国家的公司资本结构相当类似( Mayer.1990; RajanandZingales.1995),但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却具有不同的资本结构,发展中国家之间公司债务比例的差异比发达国家公司债务比例差异来得明显( Boothet al.2001)。近期不少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和法律因素同样是决定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Harris和Raviv( 1988) 、Stulz( 1988)等文献表明,为了避免内外部公司治理的制约,管理者在相当程度上会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些所谓的管理者防御措施会对管理者在不同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不过,上述文献并没有说明不同的公司治理或不同的法律因素如何影响管理者对公司融资手段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法

资本结构的优化就是根据若干个可行的资本结构优化方案,从中选取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方案的过程。在完全资本市场的条件下,由于资本市场具有强式效率性,即股票现行市价已经反映所有已公开或未公开的信息,任何人都无法在股市上赚取超额报酬。此时,企业的价值完全可以通过股票市价显示出来,而股票市场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又取决于公司每股收益的多少,因此,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综合资本成本法。此法就是指对若干个被选的可行性资本结构优化方案,通过分别计算它们的综合资本成本,选取最低的作为最优的资本结构进行决策。它主要用于企业初始资本结构优化决策,或追加资本后的资本结构优化决策。

(2)边际资本成本法。即指企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扩大业务或对外投资需要追加筹资时,通过对若干个备选的可行性追加筹资方案的边际资本成本即追加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进行计算、比较,以最低的作为最优的资本结构方案。

(3)每股收益分析法。即指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进行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收益的无差异点是指在两种筹资方式下,采用负债筹资和采用普通股筹资每股收益相等的点。它既可用息税前利润( EBIT) 来表示,也可用产品销售收入来表示。采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可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进行分析,判断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负债筹资或优先股筹资或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股权资本内部,降低国有股比例,实现股权所有者多元化。股东除国家外,还必须包括银行、企业法人、投资基金、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多种主体。尤其要加大企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使其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

(2)企业资本结构中,还要适当加入企业经营者股权和期权份额,占多大比例,不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与企业规模及长远反展相联系。只要经营者能够达到经营目标,较高的股权收益就应当兑现。

(3)改变单一股权融资状态,扩大债务融资比例,发展企业债务融资。因为企业债券一般公开发行,它相对于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来说,是一种最硬的融资方式,不但要求固定利息,而且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因此资本结构中一定比例的企业债券,可以形成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三、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般地,当管理层只持有小部分企业发行的股份时,企业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此外企业高级管理层持有小份额的股份也削弱了他们勤于监督公司内部他人业绩、控制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激励。但是当公司经理人拥有较大企业股份份额时,我们也不能断定会出现正的净效应。有时,高层经理人拥有少数股权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果企业经理人是厌恶风险者,他可能会特别小心,不会将所有财富倾注于进取的企业投资上。经理人的分散化投资不仅会降低风险溢价,还会使经理人更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

(二)现期贷款人和其他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冲突

除了发行股票,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借款。但这会引发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股权相比,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太多的债务,所有者可能倾向于风险投资。因为,如果风险投资的收益高,所有者将获得所有的好处,但是如果投资收益低,贷款人将承担大部分的损失。同时,当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按时偿还贷款时,贷款人将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提供延展期,允许借款人延期偿还贷款;二是迫使借款人破产,获得清算价值。如果贷款人允许贷款展期,企业可能在财务问题上越陷越深,从而无法偿债。强迫破产则意味着企业被清算。清算时企业仅仅是一堆用过的实物资产,这些资产可能只能以很大的折扣出售。

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经理人会进行不明智的风险性活动。他们认为,如果不承担这些风险他们就会丢掉工作,但是如果这些活动成功,他们的工作就将得以保全。并且,供应商不愿意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提供信贷展期,而且考虑到企业可能倒闭,他们和企业的关系就没有太多的价值,因此,它们也不会进行投资,维持这种关系甚至可能降低质量或者延迟交货等等。债券相对于股权融资的数量越大,企业无力按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越大,破产引发的成本的期望值就越高。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与西方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相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够,以致企业对股票以及银行贷款更加偏重,相对于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限制了上市公司融资来源,制约了资本结构的优化。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要着重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改善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宏观管理,逐渐转化为市场化的发行方式,不再实行规模控制,上市公司可以按需自由的选择债券发行的价格和数量,放开利率限制,使风险和收益对等。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完善和健全债券流通的通道,在债券的交易市场上,要开辟新的交易渠道,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分割,完善交易网络,鼓励债券工具的创新,形成一个充满竞争性的交易活跃的统一市场。三是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指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和从债券市场筹资的企业。对中介机构行为的规范,主要是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要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使其行为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企业,关键的是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采取措施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券筹资。四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较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工具,对我国目前来说,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说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种内部调节器,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变当前债股比例失调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长期中自发调节股票与债券的比例关系。

(二)规范股市行为减轻股权融资

股票市场是我国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的重要平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股市行为:一是规范政府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不顾股权债权融资成本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甚至不顾控制权和股东利益的损失,大肆进行股权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地方政府事实上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在股市中一直为上市公司提供着庇护和隐性担保。一方面告诫人们和上市公司要注意风险,一方面却提供着种种隐性担保。所以,政府要规范其自身的行为,真正作到政企分开。二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主要是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前靠财政补贴,银行上市发行股票配股不全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投资,增加公司的利益,而是存在明显的圈钱动机,筹集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用在有效的投资上,而是被挪用被存入银行,这当然有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但也表现了上市公司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规范投资者行为。我国股市上的投资者可以说并不是真正的投资者,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投机性,进入股市,根本无意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意于增进上市公司的效益以获取更多的股息,而只想从股价的大起大落中获取资本利得,所以我国股市长期表现出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的投机性特点。投资者行为的规范依赖于前两个行为的规范,即政府首先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行为,为投资者创造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加大投资者投资的理念教育,发展机构投资者。

(三)完善对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作为国有资本代表的政府官员并不具有对企业资产剩余的索取权,而只是得到固定的工资以及福利,缺乏监督动机和积极性;分散的小股东的监督作用又非常有限,造成了经理人行为自主性过大,缺乏监督控制。因此,在外部环境上,完善经理人市场,使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存在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旦经理人因自己的行为使公司的利益受损,他就会声誉下降,自身的人力资本降低,不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上,设计最优的选聘、激励和监督机制。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选聘制度。改变经理人的选聘通常在控股股东和公司内部进行的局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对经理人进行上岗激励。其次,对经理人给予薪酬制度的激励。一是股东与经理可以签订报酬绩效工资制,由经理人给公司所带来的效益来决定他自己的收入,这可以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二是让经理人拥有公司的股权,那么其自身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相挂钩,为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福利,就会在投资方面更为谨慎。再次,要强化监事会的各种监督职能。给予监事会一些实质性的权力,如董事会的重大决议要经监事会通过。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确立最优的资本结构已是上市公司筹资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上市公司注重股权融资有着客观上的条件和选择的冲动,但过度的运用股权融资也将对公司本身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和成因,必须采取措施优化其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马宏伟,刘蕾,李文平.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J].企业管理,2011(12):110.

[2] 刘兴立,邓露. 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对其价值的影响分析[J].商业文化,2011(9):110.30.

[3] 张建军,丁江贤. 基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0(2):71-7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