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经济危机的看法8篇

时间:2024-01-30 15:3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经济危机的看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经济危机的看法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会计

金融危机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看法,其中有两种代表性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二、经济危机导致的现实危机

我国2008年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导致下滑。2008年A股的市值减少了20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毕业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的业绩下滑。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物价在涨,老百姓手里的钱天天在贬值。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到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只要树立信心,团结一致,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会化险为夷,找到更好的经营出路,逆势获得增长。就目前的情况针对如何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关看法。

1、加强以现金为的管理方式

经济学专家郎咸平曾经对中国的企业提出忠告: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在萧条的时候利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随时随地保存大量的现金,随时随地拥有最低的负债,这是他们和别人不同的地方。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管理不好现金流,也可能面临倒闭。同时,在方法上,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尽可能要求对方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现金匹配而是要注意收益与风险,如何做好匹配,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国家货币政策、公司财务状况等都是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预期融资困难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就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以保全企业的生存。

2、更新与提高财务管理观念和意识

经济危机中,市场是没有长胜的将军,没有永远营利的企业,企业经营者应该调整心态,对没有利润的产品,制定现实目标,能够保本经营、维持生存就是最好的营利。在经营过程中,若产品存在市场经营萎缩,长期亏损,那就应该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产品,寻找新的出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化理财观念,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快、准、全的信息。

3、财务稳健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企业的危机,首先反映的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核心是资金运行的危机,资金断了,企业就难以维持了。在财务危机中,企业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就要贱卖资产,以筹集现金。财务的职责是要把握好有限资金的平衡和使用;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更要细心、谨慎地为企业理好财,把困难情况预计得充分些,做最坏的打算,以确保企业能顺利渡过难关。稳健的财务政策就需要企业做好几件事。一是是紧缩对下游的授信垫底资金,原先300万元的提货额度现在可能变成了100万元;二加强内部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三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大力清收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流;四是及时清理库存,将积压过期物资尽快变现。

4、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

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但不能节省创造收益的支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所有工作产生的都是成本,只有营销产生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营销产生的收益,其他的成本越大,企业的利润就越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是缩减开支,但是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进一步拓展有利的销售市场。采用以货易货方式,以货易货是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进行直接交换,换回应用现金购买的原料及设备等,从而达到减少资金流出的目的。

5、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负担。一方面,企业将获得低成本的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降低利率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途径之一,企业应该利用好银行贷款,降低成本筹集的资金用在资金周转“短、平、快”的项目上,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另一方面,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生产型的增值税,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税收带来的益处,在经济低迷时期进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对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进行经营扩张,购置相应的设备,为企业下一轮的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困难与曲折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树立信心,团结一致,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会化险为夷,找到更好的经营出路,逆势获得增长。历史车轮总是向前的,金融危机这个怪物,必将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代替。

参考文献

[1]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2]张鸣.应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J].会计之友,2004,8.

[3]陈汉生.企业理论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经济危机;煤矿企业;认识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减少,国际、国内煤价普遍下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如何应对煤炭企业不景气的状况,使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进而长足发展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的看法和认识。

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

1、经济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述减缓,宏观经济走弱,反馈到市场上,首先表现为煤炭下游企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增速变缓,煤炭需求疲软。

2、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煤炭市场供应格局,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市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全球经济危机,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下滑,我国煤炭价格虽较之前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国际价格这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割据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国际煤炭价格偏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放弃国内采购,转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价格下滑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影响进出口贸易格局,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造成国内煤炭市场较大面积较大幅度的价格下跌。

二、加强煤炭产品质量势在必行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期间属于卖方市场行情看好,许多小企业受利益驱动影响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注重短期行为,给用户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经济危机情况下,陷入了产品滞销,价格下滑的泥潭,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立足提高产品质量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三、应对经济危机具体措施

1、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既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赢得用户信赖。

(1)、建立煤质管理体系:

按照煤质达标标准,建立煤炭各级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矿区队班组落实各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月度考核奖罚兑现。

(2)、抓好井下现场管理

做好地质勘测,掌握地质变化,调整生产工艺,在生产一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对煤矸子分装分运,采取治水措施,降低煤炭水份提高原煤质量。

(3)、加强煤质加工管理及采制化管理

原煤升井后,加强筛选力度最低限度降低矸石含量,提高商品煤质量,依照国标严格采制化工作减少因质量问题与用户产生的纠纷。

2、严格履行合约和售后跟踪服务制度

重合同讲信誉是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合同约束供应双方行为保证双方利益,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程序,满足用户各种需求,与各大企业建立相互信赖的良好合作关系。组织专门的人员到现场为用户解决疑难,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提高皖煤品牌的竞争力。

四、企业员工应端正思想、脚踏实地、共度难关

端正思想就是要从学风、作风、落实上体现出来端正学习态度,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学制度、学文件、学法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通过学习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正能量,认真钻研业务不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在思想上坚决不能滑坡,要紧起来、立即行动起来,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作者单位: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经营管理部)

篇3

Now's the time to go big. Or small. To dominate social media. Or stick to what's tried and true. In these stormy times,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discern what is right for your brand?

“即使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更要对客户保持耐心和良好的态度。在这种人人自危的环境下,人们内心渴望看见的是一张张熟悉而依旧友好的脸。销售业绩不需要保持那么高的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了解到:你真正热爱自己销售的物品或服务,你了解哪些人需要用到它们。并和这些人保持联系――即使他们不能为你的销售业绩作出贡献。”

David Sable――Wunderman副总裁,营销主管

“经济危机是洗牌的好时机――这是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实力较弱的公司将面对各种契机:一群无暇被顾及的潜在消费者、未被瓜分的领域和市场。消费者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来适应经济危机――新的机会也就在此产生。有些新兴的市场出现了,有些原有的市场则走到了尽头。”

此外,经济危机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财务状况和策略:市场份额的增长和拿到手中的订单,这两者孰轻孰重?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新的市场上,还是将现有市场份额中产生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份额分配现状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和企业资源相匹配?对于维护现有客户和潜在消费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Stewart Owen ――Mcgarrybowen首席策略长

“和你的旧相识重建联系。在那些经济繁荣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和那些以前的同事或者接触不频繁的客户失去联系。而现在则是和他们重新联络的好时机,你们有更多面对面交流彼此看法的时间。你可以考虑每周安排两个早晨和你以前的同事或者老客户共进早餐,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老关系中有那么多潜在的机会。另外,早餐是最便宜的一顿饭。”

Scott Belsky―― 创始人,CEO

“重赏新发明和革新行为。和那些喜欢在餐巾纸上随意涂画的人保持密切的接触。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降低价格并不是唯一的策略,也不能指望它来保命。创造一些别人不能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吧,这虽然看似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是这些梦想值得投资。”

Brian Brooker――Barkley U.S.CEO,首席创意总监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启示

引言

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 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篇5

【关键词】经济危机 高职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92-02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度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在这样的情形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但凡事有利就有弊,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

一、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优势

笔者认为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有两大优势:政策优势和专业优势。

1.政策优势

2008年经济危机出现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的文件,提前召开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方面,教育部千方百计以空前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教育部强调一定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并要求以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而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除了国家的特殊政策保障外,企业、行业也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确保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最大限度就业。因此,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改革措施,其中就有“积极发展‘定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畅销机制”,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为真正实现“双证”制度夯实基础。2008年12月20日,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近140家企业负责人聚集北京,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帮助高职学生应对就业压力。

2.专业优势

除了国家、企业对高职学生在政策上的支持,高职学生本身的专业优势也使得在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比普高生更“耐寒”。

对于“高职教育”,目前学界的界定为:①它是高等教育;②它是职业技术教育;③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高等阶段。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属性,与之相比,普高生则明显少了“职业性”这个特征。

普高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强调基础知识,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其学科应用性强,在教学中亦更强调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践行顶岗实习,双证制度,保持与市场、企业的联系,因此学生毕业后大多有一技之长,使自己上岗速度快。在经济危机下,大多数企业更看重生产成本,高职学生经过短时间适应可以立即上手,普高生与其相比反而缺少实际经验。“花费用人成本更少,用人效果更好”的经历使企业尝到了甜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目前召开的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超过本科就业率。高职学生自身的技术含量使得许多企业在招聘一线员工时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普高生、硕士生,而是高职生。在经济危机下,企业的人员构成效率要求更高,生产成本要求更低,学历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才是首选。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能成为多数企业的“香饽饽”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他们就业能力的提高。

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比较典型的有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应包括四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笔者把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分为三方面;专业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基础技能是高职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技能,而社会适应能力则是高职学生与社会、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企业考虑录用他们,专业发展能力则考虑他们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生与普高生相比,高职生更实际,更有吃苦精神,就业心理也更务实。他们不太挑剔,对薪水的期望值也更贴近现状,且只要稍加培训就能立刻上岗。他们一旦被聘用后,很少有跳槽的想法,再加上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高过技校生,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又胜过普高生,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会更乐意接受高职生。

二、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劣势

1.人口劣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09年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再加上农民工的不断进城,国外高素质技术人才“抢滩”中国,面临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高职学生的偏见,仍使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尤显挑剔。这使得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承受巨大压力。

2.自身劣势

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当前危机下就业的又一大劣势。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自制力不强。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主动,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着不满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因此在真正要展示他们技能时最终以失败告终,从而大大减少了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间段就业的机率。

三、高职学生如何在经济危机下转“危”为“机”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笔者认为心理因素大过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扩展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笔者建议高职学生应树立明确目标,找准方向,积极想策略应对危机,不被动等待,真正做到转“危”为“机”。

1.找准目标行业

虽然金融危机下一些专业,如外贸、物流、广告等受到影响,但对于个别专业,危机中同样也蕴藏着机遇。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广告投入上都会以“节约成本”为宗旨,花大价钱请明星做广告似乎不再是“上策”。于是动漫设计在“经济寒流”中火了起来,社会对于动漫人才的需求可谓是“旺上加旺”。除此之外,保险行业也更吃香,目前在浙江某职业学院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10家保险公司提供了270个岗位。

再者,高职学生在选择单位时也要找准目标。经济危机下受影响较大的一般都是证券、基金、房地产、外企公司,而对国企、事业单位相对来说影响不大,因此高职学生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国企。

2.继续读书

如今的就业压力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有机会,高职学生可以避开最近的就业压力,选择继续学习三五年,等经济复苏后再利用自身优势找更好的工作。

3.选择自主创业

高职学生在经济危机下,自主创业是不错的选择。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 语

经济危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同时存在利和弊,但只要高职学生认清方向,找准目标,消除心理恐慌,相信即使在“经济寒流”中也可以找到使自己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亚玲.对高职教育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5)

2 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篇6

关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无疑是近来最关键的词语。而这两个词,又和一个新兴的市场紧密相联,所有与之相关的人们都在思虑: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会有多大影响?

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后,总裁福尔德(Richard Fuld)太太卡西(Kathy Fuld)于11月拍卖她收藏总价值达2000万美元藏品的行为受到公众的额外关注,这一事件似乎变成了“经济危机下抛售艺术品”阴影的事实佐证。

事实真的那么糟吗?

坏消息是,近期画廊的成交率极低,甚至出现飞单。拍卖行减缩上拍数量、调整方向。然而我们也同时看到,以风险投资为首的其他市场上,一样表现出这种状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有的计划停顿或缩减、停止一切投资、牢牢把握手上现金。

好消息是,虽然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抛售手中的艺术品,但是对于大部分富豪来说,艺术品所占的资产,往往占总资产的小份额,即使抛售,也解不了燃眉之急。而从财富人群来讲,艺术品的真正驱动力不是大众,而是高净值人群,高净值人群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投入的资金占总资金的92%左右。这些人群受金融界的影响很大,但即使现在的金钱缩水了,他们手上仍然有钱,并且相对于较低廉的艺术品价格,他们的钱变得更值钱了。

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艺术品始终是一种最虚拟的投资实体,无论是近年来被‘炒’起来的中国当代油画,还是古代书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的物质实体,其市场价格其实很难衡量,可以一文不值,也可能成百上千万。”

但是在全球化的虚拟经济时代,作为实物买卖的艺术品,在藏家们眼中,比虚拟的证券市场还是可信得多,至少,它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远远大于有价单据。所以现在另一种看法认为,在金融危机下,艺术品市场将成为避风港,尤其是与美术史和历史有关的经典艺术品。金融风暴过去后,这些艺术品将成为一种虚拟的核心资产,人文价值要高于黄金的价值。中国经济只要保持平稳发展,中国艺术品仍将是回报最高的资产之一,中国未来艺术市场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篇7

C: 外界普遍的看法是海湾地区国家只有石油经济,一个石油资源依赖度非常高的石油国家,如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展多元经济?

A: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依赖某种单一自然资源,包括巴林在内,海湾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政府收入即是石油收入,以巴林为例,石油收入占商品出口总额的80%,占政府收入的70%。国家也要规避风险。资源依赖型经济,必然导致其主导产业的单一化、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和产品的初级化。要改变对单一经济的依赖,政府应该有风险意识,明确导向,找到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发展多元化的经济,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与众多海湾国家一样,我们作为一个单一资源为主的国家,面临着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经济转型的问题,巴林早在1960年代就提出非石油产业发展多元化经济策略,政府进行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巴林在海湾地区最早开展全民义务教育,为转型做好了人才储备,使得今天巴林能够成为海湾地区的金融中心,除了石油之外,还有其他产业可以依赖。

C: 国家从单一经济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培养所需人才?如何确定适合自己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要求?

A: 国家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第一重要的。巴林的大学入学率为95%,91.4%的国民有读写能力,两者在海湾地区排名都是最高的。但是我不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高学历人才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培养顺应本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一个国家教育的最终挑战在于能够教授学生合适的技能,使其获得职业的成功。以巴林为例,金融机构供职的1.4万名雇员中有2/3是巴林人,这为我们成为海湾地区的金融中心提供了人才基础。我们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创新思维,着眼于让学生在国际市场上找到工作,鼓励大学开设职业课程,加强人民就业能力,摆脱石油天然气的依赖。

篇8

欧债危机对瑞典的影响是怎样的,瑞典怎样在欧元区内外应对风险?

路德维克:我们比较幸运。首先,我们在中国、东亚和美国有大量的业务,比仅在欧洲开展业务要好得多;其次,我们的债务很低,债务与GDP的比重大约在30%。我们有大量机械制造业务与重型卡车业务,比如沃尔沃,这是与发展中国家交易的主要部分。如果分析欧洲的经济危机,主要关注的是欧债危机。但欧洲的经济危机是欧债危机和银行危机一起导致的。一些国家,比如爱尔兰、西班牙,因为房产降价、抵押贷款无法偿还等问题,银行损失惨重。为了保证经济运转,一旦银行出现危机,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会倾力挽救,但这对国家来说,代价高昂。比如爱尔兰,国家用GDP的30%去挽救银行,导致爱尔兰的债务危机加剧,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公司倒闭破产、就业情况恶化、税收大减。一切为了让经济有序的努力却反而导致了更糟糕的后果。

是什么导致了爱尔兰的银行危机和公司倒闭?

路德维克:爱尔兰的房地产项目过多,供过于求,导致房产价格下降。而这些房产的业主大多负担很重的债务,因而直接导致这部分业主违约,银行因此赔了很多钱。而银行的钱只有10%是自己的资产,其它大部分是从市场上筹集而来,所以房地产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大。这就是爱尔兰的问题:银行借贷太多,而借贷人无力偿还,银行也无法用抵押物兑现,造成了恶性循环。政府不得不出来救助银行,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以避免所有人同时去银行取钱,造成挤兑情况发生。因为一旦那样的情况发生,市场就彻底乱了。

这个问题对中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房地产泡沫扩大,将会带来很多严重问题。比如上海,人们购买很多的房产,并且大多依靠借贷购买。如果这些房产价值突然下跌,那么这个银行系统就会面临考验。这就是已经在欧洲,如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发生的问题。也许中国形势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银行危机和财政危机相互关联。这就使解决问题变得更复杂。

然而,最主要的是,是否有竞争力来解决银行和财政问题。爱尔兰首先从危机中开始恢复,源自于它的竞争力。在经济危机下,国内需求降低,如果竞争力够强,就可以向国外输出,这样就可以继续生产,扩张。爱尔兰公民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开始走出危机,而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恢复期将会十分漫长。如果中国要在欧洲挑一个度过危机的学习榜样,那么当然是情况已经在转好的爱尔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