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8篇

时间:2024-01-30 15:3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篇1

1.1经管类高职毕业设计

调查数据准备为全面掌握经管类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笔者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三方面着手,通过网络、走访、电话等形式,对本院58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5份,并采用Excele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

1.2经管类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部分学生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显得大而空,与社会实际现状脱轨,很难驾驭写作领域的范畴,且论题针对性不强。另外,部分学生将选题寄期望于题库,或者教师,自我拟题能力差,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1.2.2毕业设计制作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季学生多忙于寻求一个好的工作,或参与社会实践,或自主创业,在校时间比较少。面对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期望通过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或者当面与教师探讨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且在实际论文指导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间沟通时,多为“一对多”的交流方式,因教师时间、精力等有限,很可能会忽略部分学生的问题,若学生自身缺乏与教师沟通的主动性,很容易出现毕业设计内容逻辑性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

1.2.3毕业设计阶段选择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565例学生中大约有70%的人认为毕业设计(论文)需要确定大纲内容,这表明学生在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整体框架把握能力不强,期望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另外,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制定大纲指导环节,学生虽递交开题报告,但毕业设计(论文)逻辑性思维仍比较模糊,在毕业论文中,常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且多沿用传统论文设计模式,创新性不高。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脱轨,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论文内容多源于书本知识及网络资料,社会实践指导性作用不高。

1.2.4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的评审内容多由指导教师确定,在该过程中,受教师、学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未要求所有学生参与论文答辩,仅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参与答辩环节,加之,毕业设计评审要求不高,几乎仅是学生毕业的一种存在形式。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所在。

2毕业设计问题出现的原因剖析

2.1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度不高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情境式教学为主。与本科相比,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要求不高,由此造成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理论分析性不强。经管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一大特点是理论资料的堆砌,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过多的参考网络资料内容,不会以理论解析为切入点,对实际问题做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肤浅,针对性不强。

2.1.2学生实习与就业压力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此时,正式学生忙于实习与就业的紧张阶段,学生思考问题的重心很难集中在毕业设计方面,甚至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未下达之前,就已经离校寻找工作,期间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基本不予教师沟通。

2.1.3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缺失

受经济管理专业类型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到适宜自己的顶岗实习工作,即使实习,所参与的也是最基层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仅停留在情境模拟中,且与工科类专业相比,经管类学生也难以找到具体的“物”的感觉,所学知识得不到实际应用,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必然导致毕业设计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2.2从教师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科研水平高低

不一在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环节中,受教师自身科研能力高低因素的影响,对部分学生所提问题的指导不够细致,对一些较为新颖或者知识内容较偏的选题,难以给出有效的实际性指导建议。

2.2.“2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与学生相比

教师的比例较少,一位指导教师不仅要同时负责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还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时间、精力等有限,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顾及整体,对部分主动要求教师指导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详细的问题辅导。另一种现象是指导教师仅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对论文提出一些修改性意见,加之随机抽样式的答辩方式,对于未被抽样到的学生,教师也会给予相应的分数。

2.3从毕业设计教务管理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虽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求不规范、不严格,且对教师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导致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3.1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过程中,极少出现因毕业设计不达标因素而造成不予毕业的情况,进而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教师会在毕业设计审核过程中放水。

2.3.2教务管理人员

对教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监管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3改革经管类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3.1不断创新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3.1.1开展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教学

形式学生毕业设计最为常见的形式为论文形式,它适用于各专业学生。此外,教师可参照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设定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形式,如:对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旅游文化方案设计、旅游路线设计等;对物流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灵活性极强的“以赛代考”的设计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的物流竞赛,若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可替代毕业设计等。开展多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教学形式,既能够降低学生写作难度,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3.1.2完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建立

以企业、学校、院系、专业、班级等为组织的论文管理体系,如,建立企业参与管理模式、成立系部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成立学院式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由点及面、由个体到组织,从各细微环节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控制。

3.1.3开展与企业合作式毕业论文指导方案

调查研究发现,经管类高等职业学校毕业设计选题内容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可将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中,加大对企业真实案例的研究,或请校外经管类企业的高管人员深入校园,共同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将论文内容探讨的更为深入、细致。

3.1.4采用模块化及双导师化论文指导

“一对多”的论文指导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做细致的辅导,若一位教师同时负责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则很可能是15个课题研究方向。而采用模块式指导、分组指导方式能够极为有效的弥补传统指导方式的不足,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研究方向,然后再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积极性。

3.2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参照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方面:

3.2.1提前毕业设计课

题研究时间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前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毕业设计内容。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学生在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半年的时间都集中在考取各类证书上,而到了大三下班学期,学生又将主要时间集中在毕业实习、找工作方面。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在大二下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选题与导师分配工作。

3.2.2实施毕业设计

全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其一,毕业设计宣传,它是为了让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认识,可组织学生查阅历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主动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其二,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的前、中、后期检查,其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其四,学生毕业设计抽查;其五,学生毕业设计总结。

3.2.3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为确保学生高质量的外城毕业设计内容,需改革并完善毕业设计监管体系。其监管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学校对相关院系下达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内容,详细为毕业设计落实情况、组织安排等;第二,院系落实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工作质量指标与工作完成指标等;第三,教师对学生设定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内容。另外,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也需做细致划分,主要为: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度、学生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度、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情况等。针对毕业设计检查工作,严禁不合格的毕业设计通过审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另外,还需开展教务处抽查工作。所选抽查方式为:对经教师评定后且通过的毕业论文按照特定比例随机抽查,对优秀毕业设计做重点随机抽查,若在该过程中,教务处发现有严重错误的毕业论文,需对指导教师做出相应的处罚,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高职;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双导师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衡量各校教学水平、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历来重视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育部办公厅曾《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也面向全省各类高校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可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大致经历了照搬本科院校论文模式到总结体会式,再到毕业实践设计的变革,体现出毕业设计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而不断改进的历程。那么,历经多年改革之后的高职院校现在又是如何要求并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总体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调研了外语类专业部分毕业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通过对浙江省18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现状

调研发现,这些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统一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名称除2所院校仍沿用最初的“毕业论文”,其他16所都使用“毕业(实践)(调查)设计”的名称;毕业设计时间都安排在第5和/或第6学期;学生都有专门指导教师;设计字数全部要求3000字以上,近50%院校要求5000字以上;都有答辩要求,其中7所则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答辩。综合来看,各院校相比以往有了更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之处

与初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比,目前无论从设计内容要求、指导教师配备还是过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1.强调基于工学结合的设计范式。调研发现,18所院校中仅有1所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来源于所学知识,以理论为主;14所来源于“学校所学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另3所院校设计内容则全部来源于岗位实践。可见,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的论文写作模式已基本由工学结合下的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方案设计范式所取代。

2.毕业设计计划更加周密而详细。调研发现,各院校为每位毕业生配备了专门指导教师,有近一半以上院校另外配备了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从教师配备到设计选题、开题论证以及最后的答辩等,各院校都有较之前更周密详细的计划安排。

3.监督与管理更加多样化。相比以往单一的管理监督方式,现在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了更多样化的方式,主要有指导教师的抽查、校院两级督导的抽查和网络平台辅助下的毕业设计管理等。多样化的管理和监督方式,帮助指导教师和相关部门随时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展,相比以往更趋合理。

(三)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同时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得以改进的同时,尚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仅有在校专任教师真正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有近41.2%由校内指导教师指导,近58.8%配备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往往仅由校内指导教师真正参与指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通常一人指导多名学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实践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报酬待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对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而校内指导教师则往往因自身岗位实践欠缺、教学任务繁重、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实际指导也不甚理想。调研部分指导教师发现,有61.1%的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一般或较差。这些都说明了学生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容乐观。

2.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抄袭现象较普遍。毕业设计时间都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该时间段多数学生急于就业,一些找到了工作的学生忙于适应新岗位,导致学生没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1]加之一些院校片面追求学生就业率,对于已签约学生往往放松毕业设计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轻视,导致抄袭现象的存在。调查发现,近61.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近41.2%的学生毕业设计一半以上内容直接来自抄袭。

3.毕业设计只重视点的监督,缺乏全程性的监督和过程性管理。调查发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学生选题、开题和设计完成等几个点上给予指导监督与管理,缺乏过程性管理与监督,导致一些学生在老师要求上交材料时临时拼凑,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4.对毕业设计审核不够严格,答辩环节把关欠严。调查发现,一些院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就业签约率和毕业率等,导致对学生毕业设计把关不严,要求放低。此外,在答辩环节,近83.3%的院校只有校内指导教师参加,缺乏岗位指导老师的把关。校内指导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答辩效果欠佳。这些现象反过来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持不重视态度,也直接影响其质量。

二、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实践探索

基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探索更趋科学合理并具创新的设计模式,以进一步全面优化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为此,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分析与论证,笔者提出了校企合作、双导师协同下全程监控管理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思路。

(一)落实校企合作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配备应该从单一在校老师转变为“岗位指导师傅+在校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协同合作指导方式。[2]双导师既全程参与内容指导,又参与全程的监督与答辩考核工作。双导师通力合作,在校指导老师更多从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规范性方面给予指导;岗位指导师傅则从设计的实践操作和实用价值方面给予辅导。这样,双导师协同指导下的毕业设计既能保证设计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提升了整体质量。

(二)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

从调研的院校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主客观原因都导致学生无法重视毕业设计。为此,有必要提前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在学生实习的同时,就安排毕业设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时间;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提前关注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措施。这种由实习任务所驱动的毕业设计既能更多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往往提高了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规范点、面结合的全程式监督和过程管理及考核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点监督管理的方式所导致的学生临时拼凑材料现象,有必要采取双导师合作下的点、面结合的全程式监督和过程管理考核方式。有网络服务平台的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全程化监督管理。双导师分工合作,从不同的侧重面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全程监督指导,实施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方式。这样势必会引导学生全程认真对待设计,也将更好地保障设计整体质量。

(四)双导师协同监督和审核毕业设计,共抓答辩工作

针对重学生就业率而轻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审核方式,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设计要求。双导师分别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严格审核学生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在双导师都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才允许学生参加答辩。答辩过程采取双导师共同参与、分组交叉的办法,即学生自己的指导老师不参与所带学生的答辩,由其他组的导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答辩。[3]学生一辩不通过,自动进入二辩,二辩不过,则延迟学业。严格的监督、审核与答辩制度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也必将极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五)利用系统杜绝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现象

除了以上提及的双导师协同指导下的全程监督、管理与审核,为杜绝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现象,不妨利用系统检测学生的设计。一经发现雷同率超过30%以上,坚决要求学生重新设计,否则不予毕业。严格的制度与监督管理政策可以有效杜绝学生随意抄袭现象。

三、实施双导师协同下毕业设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实施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调动双导师的指导积极性,提高指导质量

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为此,校企双方应该通力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落实双导师待遇、工作量和责任等问题,给予指导老师足够时间、精力和资金保障。同时,对双导师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指导培训。只有在保障了双导师的时间、精力和待遇,同时明确了指导的内容和要求等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指导中,从而提高指导质量。

(二)科学利用和管理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院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辅助。为此,需要配备专业的网络专家维护和管理该平台,以保障其正常运行。此外,需要对指导老师进行平台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服务平台真正服务于师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

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针对不同专业要求的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不同专业,甚至全校所有专业都参考同一份毕业设计规范条例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现有的条例多数缺乏校企双方的共同探讨与论证。因此,各高职院校有必要尽快制定具备专业特色、经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和论证的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一门综合必修课程,是联结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工作的纽带。如果双导师能够协同指导学生认真参与毕业设计,必将极大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更能培养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双导师的合理配备、协同合作、时间安排、监督考核的落实和高质量规范条例的制订等方面落实,以充分保障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娜,袁文光.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艺术,2012(1):191-193.

[2]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55-57.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 设计报告 自治与控制 规范

检 索:.c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report are keeping worse,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design and design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The discussion will be around the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specification model and control and autonomy model.

Keywords :Graduate Design, Design Report, Control And Autonomy, Specification

Internet :.cn

毕业设计和毕业报告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检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们的合作,使学生们通过市场调查、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设计项目来实践设计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报告总结毕业设计所遇到的问题,以加强毕业生对设计管理的深刻认识[1]。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只有将课堂教学、研究和项目实践三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交上一份大学四年完美的答卷。然而,在很多院校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既存在主观原因又存在客观原因,若想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需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主动性,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评分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以提高设计管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一、毕业设计及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设计报告指导环节中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不积极,由于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 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报告相冲突,和指导老师的交流非常不充分;第二,学生身处异地与老师交流空间上受限,很多学生在外地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时间不在学校,没有很好的处理工作与毕业报告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受限,使老师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第三,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最基本的学习主动性,认为毕业报告只是一个形式,因此,在毕业报告的攥写过程中产生了懈怠的情绪,使得毕业报告质量不高;第四,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喜欢避重就轻,导致毕业设计课题效果不是很好。很多设计管理的学生偏重于管理而忽略了设计,因此,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其他设计类的毕业作品视觉效果不理想;第五,毕业设计缺少专业交叉,很多项目都是小组内部成员自行完成缺少与其他专业的沟通合作。设计管理强调多学科合作,很多毕业设计小组并没有真正实践多专业交叉,使得毕业设计课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六,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和指导经验的欠缺,使指导效果不是很理想。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范围有限,对跨学科的知识指导力不强;个别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不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二)论文撰写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格式不符合规范,在设计报告的指导过程中缺少对格式的规范,很多毕业生对摘要和参考书目的格式都不清楚;第二,设计管理的毕业设计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人在毕业设计中的分工不同,但是有些设计团队分工不明确,导致报告内容相似度太高,没有体现个人工作的亮点;第三,选题过大,缺少针对性,很多毕业生缺少对毕业设计的全心投入,对所做项目一知半解,在报告中所阐述的内容不够深入;第四,题文不符,很多报告中所陈述的内容和题目大相径庭,很多是因为对项目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对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存在着应付的心态;第六,概念理解不深入,部分学生的报告中只是简单的概念堆砌,并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学生对设计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人更加重视毕业设计而忽略了设计报告,造成了报告内容的空洞。

二、本科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提升的建议

(一)以落实毕业设计(报告)教学过程规范,加强检查,不断提高质量

1.做好前期的准备动员工作

在毕业设计(报告)开题之前,根据往年学生的情况进行预防性的控制。在开题之前严格审查毕业设计选题,并且制定时间表,让每个毕业生了解项目进度,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规范任务书内容和进程安排的关键节点;对考研的学生单独提出要求,既要兼顾其考研的时间安排又不能太放任自流;定期检查其调研和资料查阅情况[2]。

2.完善中期设计项目检查体系

对毕业生的中期监控是在开题到项目完成这一段时间,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检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是否存在中途改换课题的情况,如遇到课题难度太大超出能力之外的情况要及时发现,指导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准确选题,避免因为中途换题而影响整个项目进程;第二方面,课题量有无过大完成不了的情况,了解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如遇课题量过大,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及时调整,缩小设计范围;第三方面,设计报告的规范性和学术性,要求学生除了将项目进行简单介绍之外,更重要的应该突出个人在项目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后期质量监控

后期的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毕业答辩和毕业设计展之前的这段时期,毕业设计基本结束,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进行最终审查,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并对展示效果提出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报告要严格把关,部分同学对毕业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设计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了解不深入,导致论文中题文不符和答辩过程中对所提出问题回答不准确。在后期还有一项任务应该引起指导老师的重视,即听取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的建立

自治与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模式,以提高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主动性,主要采用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指导方式多元化和多学科交叉化的指导以及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1.与课题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解决毕业设计(报告)时间上的局限性

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老师的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可以在大三提前介入,同老师一起系统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将四年所学课程完全融会贯通于毕业设计中。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项目的进行中学生们会跟老师有较多的接触,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第二,规范毕业设计(报告)要求,在学生选题的初期,毕业指导教师举办小型讲座,针对前几届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对本次毕业设计和进行规范性指导,以防止旧问题重复出现;第三,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毕业设计以及设计报告时间进度表,一般情况学校开题时间都在大四第一学期,很多毕业生要找工作或者应对各种考试很难专心考虑开题的事宜。建议将开题时间提前,最好在大三下学期期末完成这项工作,学生可根据学校的时间表制定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度,以兼顾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2.指导方式多元化,克服个体指导带来的局限性

多元化的指导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指导方式多元化,由原来一名教师指导一组学生,改为一个导师组指导一组学生。这样既可以有效克服年轻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报告)经验不足的问题,又能够将各指导老师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二,指导教师多元化,由于设计管理的专业决定了指导组教师的专业背景应该多元化,例如:有商科背景、有侧重理论和侧重实践的教师共同组成,指导组教师的年龄应该多元化,要包括年轻的教师和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逐渐完善毕业设计(报告)指导团队的建设;多元化指导团队的建设也可以避免教师知识领域的局限性、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指导与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第三,指导空间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实行校内外指导、面对面指导与远程指导等方式进行,这样灵活性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解决忙于实习或者考研时间和空间上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科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

设计管理毕业设计通常会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几个小组,由于设计管理学生的设计基础相对薄弱,在毕业设计中需要在学校内部打破专业壁垒,引进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加入其中,使其毕业设计更充实。通过打破专业界限,利用多学科的指导老师团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设计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完成一个课题,这对指导教师和毕业生都是一次提高和学习的过程。专业交叉化的毕业设计分组和多元化的指导团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解决了教师知识领域单一的局面,也有利于教师们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4.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模式

学校可以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项目中进行定位,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既能够与企业实际接轨完成设计项目,同时还可以在企业中体会设计管理的内涵[3] ;第二,能引入业界行家作为指导教师身份参与整个过程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掌握项目运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并对设计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技能有所认识,使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设计管理专业毕业生提高设计和设计报告的质量。

注释

[1] 洪建峰. 基于WEB 的毕业论文指导交流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3:49-51

篇4

1.1毕业设计团队的组建

1.1.1教师团队的构建团队培养模式下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于传统单一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基于团队培养的水利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转变为团队指导,即由多名水利类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应根据选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组建方式,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科研团队建设比较成熟的院校可选择以科研课题组为毕业设计指导团队;(2)校企合作比较密切的院校可采用由校内水利类各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3)科研团队尚未形成青年教师居多的新兴本科院校可由科研兴趣或科研方向相近、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团队.指导教师团队一般由2-3名不同的学科专长教师构成,以达到优势互补;同时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人由责任心强、专业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并由其负责组织协调团队内指导教师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在构建教师团队的同时,也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生产实践,增加工程实践经验,进而完善教师梯队建设.鉴于我校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且尚未形成科研团队,故采用后一种方式组团.

1.1.2学生团队的构建学生团队是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团队的组建,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科研团队为背景的毕设团队,该种模式下先由学生自愿报名,然后由指导教师团队再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设计团队;(2)以赛制项目团队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团队为背景组建毕设团队,如学校立项的科研训练计划、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以这些课外科技活动项目构建的团队组建毕业设计团队;(3)以学生研究兴趣为基础的自组团队,学生选择团队成员,自己联系指导教师,自己构思项目整体研究思路,该模式下学生参与程度最广的.水利类毕业设计团队一般由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学生设计团队具体构成需根据项目内容及项目工作量来确定,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同时安排沟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作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由于学校水平及学生能力限制,我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组建一般是采用前面两种方式进行.

1.2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团队毕业设计的最终效果.好的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能较全面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在进行团队毕业设计选题时要做好总课题与子课题的设计工作,每个子课题既要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所做的要求,同时各子课题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使得以团队毕业设计选题工作较传统方式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以教师在研或刚结题的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团队毕业设计课题的新颖度,同时又能较好地反映各学科的前沿技术;(2)以赛制项目及科研训练等课外科技活动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设计出团队毕业设计选题,课外科技活动的可持续性、综合性强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3)以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这种选题面向实践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由教师根据生产实际自拟毕业设计课题,该类课题一般多为校企合作的水利工程设计,如水库工程初步设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具体选题时,应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定制相应课题,同时优化毕业设计课题内容.

1.3团队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与传统毕业设计一样,团队毕业设计其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毕设前期阶段、毕设中期阶段和毕设后期阶段.团队毕业设计需对每一阶段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1)毕设前期阶段,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为主,总课题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学习,明确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分课题的指导教师按要求布置并详细讲解毕设任务,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集中讨论的形式深入研读学习(.2)毕设中期阶段,团队安排专门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并督促各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度,学生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学生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同时,指导教师对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团队成员要定期进行讨论,尤其是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共同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相应的指导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毕设后期阶段,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可安排一场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以更好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撰写完论文后,先交具体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再由评阅教师评阅,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都认可后,才能参加答辩.

1.4团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团队毕业设计模式中,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贡献和工作水平,又要兼顾学生在团队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整体工作质量[3].因此,在团队毕业设计中,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协作成绩、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4部分组成.团队毕业设计平时成绩根据该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纪律、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由具体指导教师给予评分;团队协作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学生日常汇报、平时讨论情况、中期评估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论文评阅成绩包括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给予评分,以及由不同评阅老师给出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由答辩教师根据团队成员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成绩.上述四方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得出该学生的综合成绩.

2水利类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又要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下属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四个水利相关专业.我校配置完善的专业群为开展水利类专业团队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笔者在多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不论是本专业的课题,还是跨专业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每人负责课题中的一部分,由于课题之间的联系,在做毕设过程中,学生为完成毕设,就需要主动交流、互相讨论,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带的水利类跨专业团队为例,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课题更科学,指导教师团队在第7学期初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的题目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该课题来自工程实践.然后,将大题目拆分为两个子课题,分别为“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工设计”、“留金坝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同时为方便学生选择,在各子课题下标明难易程度和具体指导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组建了学生团队.该团队共有9名学生,3名学生来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简称水文组),6名学生来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简称水工组);团队指导教师有2人,由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师和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是该项目的负责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老师具体指导3个学生,其课题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留金坝坝址处历史流量资料进行设计洪水及调洪演算,得到留金坝水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为水工组坝体设计计算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水文组还需自行编程,实现水文计算程序化.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指导6个学生,其课题主要是通过水文组计算出的设计洪水位数据进行坝体设计,包括坝线、坝型的选择、枢纽布置方案比较、溢流坝的剖面设计、非溢流坝的剖面设计、细部构造设计等.由于本次团队毕业设计项目工程大、涉及的专业多,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团队都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如查阅文献、熟悉课题研究背景、专题讲解、撰写毕业论文及毕设答辩等;同时,为督促学生毕设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做好工作日志,指导教师每周一对周工作日志给出评语,并现场就毕设做的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平时通过见面、发邮件或QQ进行指导,解决毕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各专业师生团结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终该团队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其中,4人毕业设计成绩获优秀,5人获良好.通过这种基于团队培养模式的水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这种团队培养模式,也锻炼了团队中的年青教师,使青年教师指导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总得来说,本次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结语

篇5

(一)学生不重视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以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到时都能按时毕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成绩等级是按比例的,反正自己不是垫底的。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以各种借口拖延毕业设计进度,到了要验收材料时就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还有少数学生通过网络购买资料或是抄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将毕业设计分成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方向供学生选择,但有的学生不结合自身情况,而是根据毕业答辩时哪个方向容易通过,哪个老师好说话,哪个选题更容易实现的原则进行选择,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二)教师指导不尽责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推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实习单位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弥补了教师实践的不足。但有的指导教师存在依赖性,把指导的工作寄希望于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跟学生联系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指导不到位;也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太强,生怕学生完不成任务,亲力亲为;还有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毕业设计材料不符合要求,院里要处理学生时,生怕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为学生说好话。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虽然学校和学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形式化问题。如:学生的选题确定并开题后,有的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选题,找一些有现成资料或是更简单的选题,存在网络抄袭的现象,或是选题雷同的情况。虽然学院制定了进度表,要检查任务书、开题报告、初稿、二稿,并进行中期检查等,但在检查时主要还是看文档材料,并没有仔细检查学生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对于学生是否按时提交材料,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处理意见没有落实到位。毕业答辩时并没有严格要求现场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存在部分学生没按要求实现相关功能,弄虚作假,通过采用视频演示来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要端正思想,明确指导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学生要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任务、评分标准与质量考核要求、任务进度计划以及不达标的后果和责任,并要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与择业等时间冲突的问题。

(二)加强交流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指导教师能对毕业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高质量[7]。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根据毕业设计的进度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关指导。每位学生将前段时间所做的工作做汇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督促进度迟延的学生抓紧完成任务,并将考勤、任务进度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首先在选题上双方应进行沟通,确定选题是否结合了工程实际、难易程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双方讨论确定学生的研究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需改变设计方案应向指导教师和工程师汇报,三方沟通确定。

(三)落实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方向,参照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表,分为选题、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实现、测试、撰写毕业设计文档,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表进一步规范各阶段应提交的材料,同时学生应根据进度表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进展汇报和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情况、答疑情况和考勤做好记录,并将相关文档存档备查,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根据预先安排的进度计划表,学院应成立专门的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考核中,并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进行整改,这样对学生和教师形成有力的监督作用,严把毕业设计的指导关,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四)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应重点考核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以往主要看毕业设计文档的方式改成:毕业设计过程(占30%)+毕业设计文档(占30%)+毕业设计成果(占40%),同时对于毕业设计成绩中“优”、“及格”与“不及格”等级不限制比例,而应根据成绩评定标准客观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毕业设计过程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进度安排表各阶段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分(占60%)和学院监控小组评分(占40%)两部分组成。毕业设计文档的考核还是根据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占30%)、答辩小组(占30%)三部分成绩组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占50%)和答辩小组(占50%)给出,主要考核制作的产品功能、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按预期实现了全部功能以及创新之处。在毕业答辩时应延长答辩时间,要求学生现场全面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并回答教师提问。

(五)开展团队合作

篇6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

当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主题,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创新型人才需理论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备并同时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但目前很多大学生都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知识应用死板,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性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构建一个新的教学、实践体系。毕业设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的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独立完成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下降,造成毕业设计成为走过场,并没有起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本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毕业设计选题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就业脱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的起始环节,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发展一致,对毕业设计起着方向性的作用。科学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都是由教师出题目,由学生选题。在教师层面,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在毕业设计方面指导工作量大,再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教师几乎没时间和精力花在毕业设计方面。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选择重复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电子信息类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日新月异的技术。因而重复的课题往往很多都已过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2],使毕业设计课题本身就失去创新性和实用性。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将自己的科研带到毕业设计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课题本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若难度过大或是指导不当,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影响学生的发挥。在学生层面,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与就业时间重合,不少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认为就业和考研才是大四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只要找到工作或是考上研究生,学校就不会因为学生毕业论文而影响毕业[4]。正是这种心态的影响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轻视,首先反映在选题上,不是因为兴趣或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而是随意选题或是跟风选题,有些学生甚至于对所选题目一无所知。同时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还存在课题与实习单位或是就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这也会导致学生消极地认为毕业设计无用。

(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当今社会是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多元的社会,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因而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型人才是能够打破常规,在原有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的素质,其中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所在。因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企业产品制造等实际问题,最终得出创新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并分析问题,同时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都注重课程知识的运用,而忽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综合运用知识相互融合的技巧。而往往这方面的能力正是学生欠缺的、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指导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固定化、单一化。

在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依然采用一个教师定期指导几位学生的指导方式。教师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毕业设计的时间又太过集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这样就出现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对所指导的不同课题的学生都统一辅导,与学生的互动少,针对性不强,实现不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种固定的指导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具有针对性,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最后考核方式也会影响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考核方式都是以最后的答辩形式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并未列入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考核并不全面,同时也造成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有应试心态,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创新型大学生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选题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需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选题平台[1]。我们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分为四大类:应用性研究和设计、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设计及其他。它们的结构范围如下图所示。应用性研究和设计主要是由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组成,突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与学生的实习或就业相结合,更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主要是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组成,与教师目前所做的科研项目相挂钩,相对前瞻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这类题目由于不可预测性,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所采用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这类题目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更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设计主要由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和竞赛项目所组成。创新团队和学科竞赛是高校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载体,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性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他主要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调查结果自主设计选题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的题目组成。学生自主选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自拟题目,并确保题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采用此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 多元化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

(二)采用“群体”指导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到调研、开题、设计、论文撰写最后答辩。考虑到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对学生集中的毕业设计指导并不是很现实,再加上毕业设计的选题大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校企合作,因而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该变为“群体”指导[3]。由原先的单个教师指导多个学生毕业设计变为教师团队指导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碰到的不同专业的问题可以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教师指导。同时,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还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交流经验,讨论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群体”模式的指导使教师从繁重的指导工作中解放出来,与其他教师一起分工协作。学生通过这样的指导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再加上定期的交流会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建立。

毕业设计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历时长,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单由答辩情况考核毕业设计的优劣是不合理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必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并对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按不同比例考核。考核方式越丰富,并在考核内容上强调创新性,就可以避免学生的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地做好毕业设计的每一步。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从而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较长时间的磨炼,塑造创新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仍能持续创新,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在当今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毕业设计作为对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尽管目前毕业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很多高校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以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方面的作用。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毕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就一定会有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刘爱红.浅谈多元化毕业设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2]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6).

[3]王燕,李传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

[4]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7

关键词 装饰设计;毕业设计;四阶段设计过程;四阶段评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38-03

Analysis of Four-stage Assessment & Management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Decorative//Li Bin

Abstract In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olleg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management refor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decorative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ecorative design graduate design process rules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created the management mode for gradu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four stage evaluation. This management mode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Key words decoration design; graduation design; four-stage design process; four-stag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对各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毕业设计作为装饰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大检验的环节,是高职生由学校迈向社会的桥梁。所以,提高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1 高职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特征剖析

经过对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情况的调研,发现职业院校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如下特征。

毕业设计的课题形式

1)学校实题实做:学校指导教师自己的横向课题,应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既符合学校的教学思想,又便于与社会接轨。但由于导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正好有实际项目做的情况不是很多,所以相对比例较小,大多学校都只有5%~10%。

2)学校虚题虚做:导师拟定或者设计大赛的课题,能按照学校的指导思想充分完成毕业设计。但由于是虚题,学生动力不大,而且与实际课题相比,与今后社会工作的结合度相对不够。这是一种自由的命题方式,所以相对比例较大,多数学校占80%~90%。

3)公司实题实做:个别毕业生应就业企业要求,在毕业设计期间到公司实习,跟着公司设计师做项目。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题形式,学生既锻炼了实际的设计能力,又能参与、熟悉公司的工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但当前社会形势下,这种形式推行不够,相对比例较小,大多学校都只有5%~10%。

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1)指定导师单独指导制:一个指导教师带几个学生,从开题到设计答辩负责到底。这种形式下各组之间相对较为独立,交流、沟通不够,相互信息闭塞,合力不够。

2)导师们统一指导,指定导师分别负责制:既有统一指导,又发挥负责导师的个性指导。学生与导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充分,信息更贯通,能形成强大的创意合力。

3)公司设计师和指定导师的结合指导制:以公司设计师的指导为主,主抓学生设计创意和执行;学校导师指导为辅,主抓毕业设计内容的充分展现和论证,以及论文的规范性。

毕业设计的管理方式 大多学校采用的都是学校统一的粗放型二阶段管理:A.选题及前期准备工作;B.后期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该管理模式较为松散,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和促进机制。

毕业设计的测评方式 大多学校都是以概略式的测评方式综合而得,即平时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大多是凭感觉,没有细化标准,所以显得不是很严谨。更重要的是,这种测评方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未起到任何促进提高的作用。

毕业学生的状况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以及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性,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又产生了如下一些主要矛盾。

1)学生需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就业上,从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生做设计时的状况相对较为松散,思想不够集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不够。再加上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开题的时候忙一阵,最后的个把月再忙一阵,匆忙完成了毕业设计,设计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要求。

2)学校的虚题虚做与现实对设计实践能力要求的矛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导师及企业的横向联系。

总体来讲,职业院校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数显得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这是高职专业教指委对很多院校毕业设计现状的总体评价。

2 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四阶段创造过程剖析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G.Wallas)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他认为艺术创造都要经过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1]。而高职的毕业设计则要求体现出以问题为向导、以创新为核心、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特点[2]。因此,通过借鉴“四阶段”创造理论,装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具体剖析为如下四阶段。

准备阶段——设计创意方向的发散式寻觅阶段 1)确定课题;2)深入调研,全方位收集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了解现有基础,发现问题等;3)寻求创意方向,并多角度确立创意点,确定设计定位。

酝酿阶段——创意方向的方案设计阶段 1)运用发散式思维,多角度为设计的各个创意点、问题点提供大量的具体解决方案;2)把上面优秀的创意改进方案结合设计要求,设计大量初步的草案。

明朗阶段——创意方向的集中、确定最佳方案阶段 1)在设计初步方案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评估出较佳的几个方案;2)深入设计,再次评估,确定最优方案。

验证阶段——设计论证,即毕业设计论文论证、模型论证、展板论证阶段 1)从设计的功能、界面、结构、材料及工艺等角度论证最优方案的实现可行性;2)从市场的角度评估其经济价值;3)通过论文、模型、展板等形式多方面展现设计的合理性和价值体现。

3 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四阶段评估+管理”模式框架的建立

在装饰专业的毕业设计四阶段指导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各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做到较充分的进行和深入;然后再通过阶段评估来促进和保证各个阶段应当完成的质量。阶段评估可以反馈出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上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的新任务。而且在各个阶段的答辩评估过程中,会给所有学生一个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适合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方向进行[3]。因此,这一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管保质的最佳管理效果。具体框架模式建立如图1所示。

通过近几年在毕业设计中对此管理模式的运用效果来看,还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还须进一步细化“管理和评估”细节,继续加大力度执行,相信还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如果能把这一管理模式借鉴到专业设计过程中,效果应该还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25.

篇8

针对社会需求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毕业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1.毕业设计选题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长、兴趣、能力及发展方向,加以指导与建议,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服务于学生签约单位。

(1)毕业设计为企业服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钻研,同时强调要有团队精神;不仅鼓励创新,更强调熟练掌握设计规范,善于参考标准图集和同类设计。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进行选题,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多人合作一题,以实现“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依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选题来自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通过“实战”操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为学生签约单位服务。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前,往往已与就业单位签约。部分学生签约单位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较重,或从尽快让毕业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目的出发,急需学生参与其生产课题或尽早到签约单位实习。毕业设计选题应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签约单位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在研的实际课题,提出一些设计方案让学生解决。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有些单位虽未具体要求,但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这样,签约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及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联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让签约单位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以便于考察学生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使其既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另外,校内指导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既保证专业基本要求,又考虑签约单位及学生实际情况,综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3)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或生产课题。加强科研训练,让学生较早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本专业的科研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或分割,充分考虑其综合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先进性,既要求全面的基础训练,又要侧重于培养某一方面深入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加深拓宽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一般选拔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承担,同时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和把关。[3]特别是对于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选题不一定要局限于工程设计,可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就课题中的某个子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可以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提交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

(4)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方式中逐渐推广普及,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让个别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不但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学生对课件的扩充和完善,将之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尝试。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出发,目前此类做法并未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仅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补充和探索性尝试。

2.毕业设计进程控制

(1)提前开始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学生毕业设计与部分学生考研复试及求职就业存在矛盾。部分已联系好签约单位的学生,认为已找好工作,此时也对毕业设计缺乏热情。提前布置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缓解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弹性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实施方案。通过调整时间,充分利用第六或第七学期及寒假期间,提前布置安排毕业设计任务,缓解后期考研复试或求职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冲突问题。2)实施办法。可能的情况下,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以专题讲座、查阅资料调研、指导学生完成专题研究或文献综述等形式,使学生熟悉课题,提前介入毕业设计,充分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安排布置毕业设计任务,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准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假期前及寒假期间进行知识准备、资料收集与整理及设计方案构思等,要求开学时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3)实施效果。通过教改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前置,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在第八学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双方联合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结合设计单位在研项目。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己联系设计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毕业设计服务。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研院所。学生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由设计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企业委派的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学生不仅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以“准员工”的身份提前进行了一次真实工作经历的锻炼,利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能力,为今后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设计单位,不仅加强了与设计科研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设计科研单位带来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对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其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校企联合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实践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大有裨益。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前三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从理论到实际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的原则、方法等,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考虑到部分学生要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单位“真枪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尝试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首先,时间上不必拘泥于开学前三周,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提前至寒假期间,一直贯穿于整个第八学期。其次,也不必雷同于校内三周集中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及设计课题的需要,由校内外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实习内容,或将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更有助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高效高质完成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签约单位和学生达到了“双赢”,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学生在单位实习与设计,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利用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在单位工程实践,学生可以在现场近距离的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深刻理解并创造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工程意识。[5]通过近一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工作岗位,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可尽快进入角色,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外毕业实习与设计不仅能收到与校内设计同样的效果,而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过程的探索是学生追寻知识、构建知识和享受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复制知识,它远比结果更重要。[6]艰辛探索的过程也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加符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多种方式灵活指导。根据不同选题,综合学校、单位和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可采用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内完成;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外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选题,校内完成及校外选题,校外完成等不同的方式。依据不同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具体进程安排、内容结构等,制定灵活合理的辅导方法与手段。条件成熟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双方联合指导。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现场调研与专题讲座、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灵活多样,除见面交流、电话答疑外,还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过程指导。毕业设计小组建立网络交流QQ群,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答疑,且可资源共享,一些重要电子规范类参考书及主要问题、通知要求等也可以及时畅通交流。计算机网络QQ、Email等工具,使毕业设计指导及答疑方便快捷。对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由校企双方联合指导的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要与校外设计学生及校外指导教师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既受到实际工程真实训练,又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设计考评对在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较科学、客观的毕业设计考评标准。

(1)学校制度保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进行质量监控。院系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针对不同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以全面检查、个别抽查等方式,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证。

(2)单位评价。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人单位和学生真正介入毕业设计过程,参与设计选题,尝试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教室转到“设计院”,设计课题采用设计单位现有的真题,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安排及过程管理、考核评价进行联合指导,借助网络、通讯等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与手段,结合学生对课题的投入程度、出勤、单位同事的评价及最终成果等考评。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距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一方面使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思维训练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直接提供服务,创造自身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校外导师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更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对在校外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参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平时检查情况、完成设计成果情况、评阅教师评阅意见及答辩委员会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

结语

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中,毕业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从选题、进程安排、辅导方法与手段、考核评定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毕业设计新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基于工程实际的设计选题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中,考虑将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单位和学生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拓宽了选题的范围,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