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9 17:31: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
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在建筑设计中如何最少程度的占有和消耗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使建筑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将建筑业这个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的任务已经是迫在眉睫。
1 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风能的利用
良好的自然通风,既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程序,也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降低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能耗,因此在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地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可现在有的楼盘本来自然通风良好,却将南向平台用玻璃密封起来,形成所谓“阳光房”,阻断自然通风,是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在建筑设计中,往往采用全封闭的护体系,这是由于对能源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的,建筑师在塑造舒适稳定环境时,完全依赖空调系统。事实上,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室内空间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还能塑造一个较之以往更加健康的室内环境。因此在今后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做为设计师应更多地考虑对自然风的利用。
1.2 太阳能的利用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2/3以上的地区的全年太阳能辐射量大于5700MJ/(m2?a),全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建筑行业过去很长时间里,只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立面效果,基本没有参与太阳能利用的设计与施工,对其原理、设计方法不够了解,缺乏必要的基础设计参数,造成建筑的土建时就没有装置适当的预埋件,给太阳能装置的安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并在安装时可能损害建筑结构和增加建筑负荷;太阳能产业界只考虑太阳能设备的结构和性能,没有考虑将太阳能设备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相结合,使得太阳能集热设备的安装在建筑的外表面及屋顶形成了形式各异、杂乱无章的状态,外观与造型难以适应现代建筑的需求,建筑如何与太阳能设备很好的结合起来也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2 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2.1 可再生能源——风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利用风压促进室内换气通风。首先在建筑规划布局时,应对建筑单体体量和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设计,利用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风压差,在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促进室内气流循环,使建筑单体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在城市建筑密集区,空气不易流通,可在建筑上设置捕风装置,利用风能垂直分布的特性和空气的烟囱效应诱导气流沿特定的路径运动,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其次,单体建筑设计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需要收集气象统计资料,并对建筑场地进行调研,掌握局部风环境的情况,通过调整建筑开口位置和高度,使得建筑物更多的房间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2.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1)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在建筑的应用形式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将达4×108m2之多,1m2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就可节约标准煤130kg~150kg。为了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电板通常可以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下面就不同的安装部位进行讨论。一是屋顶部位。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屋顶时位置较高,可形成自然水压,管路选择较灵活。相应集热器类型也有较大的自由度,自然循环式、强迫循环式和直流式均可。住宅屋顶形式有平屋顶和坡屋顶之分,需要解决太阳能设备与不同屋顶形式的有机结合和连接。就热水器的安装而言,平屋顶的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集热器或支架与屋顶结构的连接技术难度较小。考虑到由高层或其他位置能够看到平屋顶的情况,集热器需排列整洁。而坡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根据其坡度不同,可以直接将集热器安装在屋顶,也可以用支架安装,但都要做到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和外观。由于坡屋顶正常视高一般可见,集热器可以起到丰富其外观的作用。缺点是施工会牵扯到防水的问题,技术上相对复杂。二是墙面与阳台。在墙面或阳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小管路的长度,对高层住宅安装极具优势。而且其位置往往处于立面的视觉焦点,可以成为立面构成的重要因素,这也更加符合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在墙面或阳台安装应尽量选择集热器与储水箱分离的系统,可以减小坠落伤人的概率。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构件连接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情况。
(2)太阳能空调技术。太阳能空调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压缩式制冷机或家用空调和电冰箱进行制冷。这种方式简单,适用于一般家庭使用。二是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机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技术要求高,但成本低、无噪音、无污染。常用的吸收式制冷机根据吸收剂的不同,分为氨-水吸收式制冷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两种。它以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产生热水或热空气,再用太阳能热水或热空气代替锅炉热水输入制冷机中制冷。由于造价、工艺、效率等方面的原因,采用这种技术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一般适用于设有中央空调的大型民用建筑。设计中由于吸收式制冷机组体积较大,一般设置在地下室,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屋顶或墙面,设计中要注意使太阳能空调设备与建筑外观融为一体,达到建筑整体和谐美观的要求。使用太阳能空调的结果,既创造了室内宜人的温度,又能降低大气的环境温度,还减弱了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作为世界能耗大国,对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减少建筑能耗更是刻不容缓。而建筑节能是养活建筑能耗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节约的方法。因此,作为建筑师,更应从自身做起,从不同角度,依据建筑规范对节能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在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蕾,秦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建筑学报,2006,(2)
[2]张英魁,张正梅.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现代城市研究,2010,(2)
【关键词】水资源;可再生性;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乌海市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受到了破坏,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水的更新和可再生持续性能力是靠水循环过程实现的,但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是有条件的。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一起颁布了《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明确了水资源的含义:“可利用和可能被使用的水源。这种水源数量比较多,以及达到了能够使用的质量,同时,能够在区域内供人使用”。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水资源的含义是:水循环可以自动的每年更新,同时,可以被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使用的淡水,其中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三种。当我们评价一个区域内的水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比较典型的水文条件。由于受到了每一年降水量不同的影响,该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也不尽相同,即使是使用不同年份的水文数据来分析出多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这种数据也不是最科学的。例如,以黄河流域为例子,要想知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选用黄河流域 1956-2000年多年平均为资料,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112. 32亿m3,其中山丘区为 39. 89亿m3、平原区为 72. 43亿m3; 1980-2000年多年平均,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10. 35亿m3,其中山丘区为 43. 61亿m3、平原区为 66. 74亿m3。1980-2000年均值与 1956-2000年均值相比,全流域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所减小,但山丘区由于近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使得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有增大的趋势。黄河流域的延长水文系列的数据来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是数据的年份中出现了多年的干旱,降水量不多,蒸发量又大,同时,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黄河流域面积大,主要流经地区降雨量偏小,大多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各地区都在想方设法区用黄河水,所以加剧了黄河水各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水资源承载能力指的是,一个水资源区域内的可以使用的水资源的总量能够满足该区域的经济社会需要的承受能力。所以,不论是对于哪一个水域来说,其被利用的承受能力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该区域内可利用的水资源就会失去平衡和可再生的能力,最终导致水资源遭到破坏,失去水资源的利用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区域内的水资源的可以利用总量也是不断变化的,它会受到降水量,人口总量,城市的经济情况,产业的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该区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变化。所以,每一个区域都要认识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多少,在这种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用水的效率,合理、节约用水,例如通过采取水权转换措施、中水回用措施、疏干水和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供水管线改造,采用饮用水与其他用水分开等措施,增加水量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遭到破坏。
三、影响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纬度影响年降水量。以为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东部的兴安盟、通辽市等降水较多;而中西部地区的乌海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降水量较少。降水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也就表明的降水特点与其所处的经纬度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地形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径流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影响。对径流的影响体现为坡度较大的地形会使地表产生径流的能力较强,使汇流时间减少,而坡度较小的地形则相反。对降水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我国东西部地形的特点以及降水量的差异体现出来。
2.蒸发与河道水量补损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减少无效蒸发能够很大程度的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水资源自然再生的过程中,蒸发与渗漏对再生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实际蒸发量过大很难使地表形成径流,制约着地表水资源的再生,而河道水量补损虽然没有对水资源的总量造成改变,但是由于减少了河川的径流量而对水资源的再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造成了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
3.土地利用以及植物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
土地的利用与植物的覆盖同样会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从而造成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土地的利用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形态的改变,植被覆盖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森林以及植被的覆盖率变化引发对降水及径流的影响,森林虽然会因为截流功能减少径流量,使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下降,但是其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而植物覆盖率如果下降则直接造成平均降水量的下降,同时也会由于降水直接落到地表而导致径流的增加,但是植物覆盖面的减少会造成气候趋于恶劣,不利于生态平衡。正是趋于这种现状,为了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乌海市作为唯一盟市在今年成功申请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以水为文章,将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一举措是充分考虑植物覆盖率对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影响的极好对策。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转变用水观念,节约用水
节水具有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和减少水质污染的双重意义,节水是永恒的话题,要在工业和非工业单位以及社区宣传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突出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并存的缺水城市特点,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要将节水措施落到实处,从小做起,形成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另外要实性阶梯水价制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们浪费水的行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的习惯。按照区域内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工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强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降低输水管网漏失率,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公共用水浪费现象,对高耗水产业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规范、遏制其盲目发展。同时,加强对企业自备水源的管理,计量到井、责任到人,要彻底改变用水各取所需的无序状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制定措施,并贯彻落实。
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乌海市虽然不是农业为主的城市,但是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也有农业示范园区等一些农业用水户,也是节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大力实施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特别要推广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加快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业方面,要努力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力争把煤焦化、现代煤焦化工产业、现代氯碱化工产业、现代精细化工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建材产业等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初步建成节水型工业。城镇生活用水和服务业用水方面要积极推广先进的检漏技术,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管网供水自动化监测技术,加强计量管理,用水情况分析,用水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在日常“跑、冒、滴、漏”巡检等方面,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控制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的增长趋势。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方法,改造现有高耗水设备、工艺,进一步建设污水再利用工程。 截至目前乌海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座,分别为海勃湾污水处理厂,乌达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8万吨;拟建污水处理厂1座,为海南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有4座,分别为海勃湾污水处理二期扩建项目,乌达区污水处理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乌海市海勃湾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海南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城市污水厂的建设必须和回用一并考虑,除了满足排放标准外,在工艺流程中要考虑回用的绿化水质要求,利用现有管道,增设加压泵站,利用中水浇灌城市绿地,补给景观水系用水。新建小区建立独立中水处理系统。小区污水水量稳定,可就近取水,可建立小型中水处理系统,供小区内部绿化、水景、喷洒道路使用。
2.加强水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在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把握各种有效的治理对策。要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评价环境对水资源影响的方案,从而确保环境不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
其次,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制定措施,不断的更新环保设备,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再次,要不断的强化区域内的水资源使用监管工作,对于污染物的排放,一定要严格检查,严格禁止超标污染的排放,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
同时,针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有效的排污费,抑制污染排放的总量;最后,要发展可循环的产业,提高经济的发展的合理化,不断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审核对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逐步淘汰水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对超额用水的企事业单位要实行阶梯水价,从认识上和行动上让他们做好节水的各项工作。
3.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水资源地区分布
要不断的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节约资源的工业,不断研究清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中水利用的水平,不断的发展环保产业;对于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不够环保的工业企业,应该进行重点整治;提高现代水工业的发展水平,尽可能的实现水的产、供、销、回收与再生一体化的目标;合理的布置农作物的分布点,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加快农田渠系改造力度,建立从干渠、斗渠和农渠和毛渠的衬砌工作;大力发展喷灌、滴管等微灌技术;建立农民用水协会、使广大用水户都参与到节水的大行列中来,做好节水措施的改造和水量计量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制度;同时,配合种植油菜、果树植物,提高河灌输水效率,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认识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够起到保护我国水资源,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蓓蕾,耿雷华,徐澎波,黄昌硕 .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及管理模式演变趋势浅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0.
关键词:太阳能热水供应;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
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让公共建筑的住宅卫生热水及空调等基础设施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我国卫生热水供热上的能耗在社会中浓厚的比例中占据了3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能耗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化石燃料在燃烧或是使用过程中,会对大气层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所以开发新能源或是可再生资源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科研工作的重点。
1 太阳能热水供应节能技术
1.1 采用太阳能再生能源的优点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有许多优点。节能、经济。太阳光是不要钱的,住宅用户投资几千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可用上15~20年,省掉许多煤气或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集热器可就近设置,缩短了管道的长度,减小循环设备等的尺寸,减少设备的能耗。没有任何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现代太阳能热水器在夏天可把水加热至70℃以上,春秋天使用也基本无问题,在冬天同样可以使用。冬天只要是晴朗的日子或是忽阴忽阳的雨天有2~3h的光照,水就热了,可直接使用;在冬季阴雨连绵的日子,水温也可提升20~30℃,这时只要辅助电加热装置将水加热升温,水就可以用于洗浴、盟洗了,比起从市政生活供水直接升温至需要的温度。
太阳能、水源、空气源属低温热源,故在水的加热和储存及相应储热设备、水加热器等的设计计算均不能采用常规热源系统的设计参数。
1.2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用
太阳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为民用建筑的热水系统带来许多便利,不仅仅因为太阳能供热系统在性能的发挥上可以保持稳定。同时,通过设计师的细节设计,也可以与周围的建筑与环境形成协调的氛围。设计人员在对太阳能系统供热上的步骤进行设计时,尽量让这些功能可以达到一体化水准,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量身定做上的处理,根据建筑风格的各不相同,对太阳能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不仅可以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也可以保证太阳能供热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不影响建筑身上的审美特性。
2 水源、空气源低温再生能源热水供应节能技术
空气水源热能等这些资源,具有非常良好的可再生优势,热泵在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原理是提取环境中的热量和是废热,并将这些热量进行收集处理,统一进行二次利用。传统意义上的热泵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机械压缩的形式让这些废热可以在得到设计师的规划以后,重新投入到正常的供热系统中,让自己的热量重新发挥效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可再生资源。
2.1 环境效益显著
设置人员在对热泵热水供热系统进行技术研发时,采用中小型燃气式热水器或是小型燃气锅炉,对这些废热进行收集处理,在收集过程中不仅不会存在任何燃烧的步骤,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压力,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电热水器所造成的电能浪费情况,这项热水器供热处理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环境不构成任何压力。
2.2 节能、运行费用低
热泵制热系数(能效比)恒大于1,全年平均的能效比可达3~4,制热效率高。热泵热水器比传统热水供应系统运行效率还要高25~30%。在华东、华南小型宾馆传统热水供应系统的运行耗电量约为2.33kw・h/人,而热泵热水器热水供应系统约为0.74kw・h/人。保守估计每个客房节约电能约为500kw・h/a。每1kw・h按0.6元计,每间客房节省300元/a。因此由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运行费用低,所增加的初投资可在5~7a内收回。
2.3 超大水量、适用范围广、安装方便
热泵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水箱上的容量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主要是因为这种水箱容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环境要求,进行量身定做的处理,在水量上可以达到充足的供应。面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不同的供应客体,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满足。同时,这种新型的供热技术比传统的热水供应系统在运行效率上要高很多,大概是30%左右的比例。这种工作系统在恶劣的环境温度下也可以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大面积的供热系统进行支持,无论是小区住宅还是宾馆酒店,甚至是集体宿舍等这些都可以进行集中供热上的处理,热泵热水器在安装上要求很低,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安装处理,占地面积小,安装步骤简单,无需进行安装面积上的规划,也不需要机房,进行能源上的供应。
3 热泵热水系统常用方式及优缺点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简单的优势,同样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占地面积与专用机房来进行基础设备上的支持,安装非常方便,按装人员不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就可以对这些组件进行安装上的处理。在供热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可以采用多台机组并联的安装模式对用户的用水需求进行供应,与此同时,如果用户需要更多的水资源,空气源热水泵也可以在运行中直接添加设备,对这些需求进行满足。大型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让人们看到了非常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许多企业在对这项技术进行调整以后,开发了许多小型家用的空气源热水器,这些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出水温度稳定,并且与传统的燃气热水器相比,在使用成本上也会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空气源热泵制热过程质上是对空气中蕴藏的太阳热能的提升利用,根据泵的工作特性,在整个热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热机组作为辅助热源运行所供应的热量中,只有一小分来自电能,所以太阳能一热泵集中热水系统大大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减少了对一次能源的消耗。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环保型的可再生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环境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也让我们的时代向前发展的脚步得到大跨度的迈进。所以,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成为当今时展的主题,在不断的技术革新过程中应用的面积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彭娇娇,刘光远,从卫民,郑爱青.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江淮地区的应用潜力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的接收与掌握是在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包含接收、识别、比较、概括、消化等多个环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其学习过程也千差万别,因而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在没堂课上都有可能发生,课堂再生资源随之而来。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精心预设,有备而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再生资源十分丰富,而能否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是否有备而来。虽然再生资源通常是预设之外的教学资源,有些教师也认为一旦课前预设多了,再生资源就会减少。而事实上,再生资源也分有效资源与无效资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那些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再生资源,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而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胡乱发言。做好课堂预设,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生成更多的有效资源。
对此,教师应进行充分备课,准确把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规划教学过程,合理设置教学中的问题以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讲浮力知识时,教师可采取这样的预设策略,一是预设情境,如再讲台上摆放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和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二是预设问题,包括“将两个小球放在水中,他们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通过这样的预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常识,对浮力相关问题展开思考,进而成功地活跃课堂氛围并导入知识点。
2 敏锐捕捉,善加利用
课堂再生资源的产生通常是意料之外的,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用在此处十分恰当,教师只有对再生资源有着较强的敏锐度,能够及时意识到再生资源的产生,并进行利用,才不至于浪费这一宝贵资源。再生资源有着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藏性,一方面很难进行准确预料,另一方面,当其产生式需要通过合理的挖掘才能使其显现出来并得以利用。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是一门趣味性、开放性较强的学科,这使其课堂中的再生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学生的一个疑问,一次错误,一场讨论中,都有可能蕴藏着再生资源。
当再生资源出现后,教师除了要及时将其捕捉,还要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处理措施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否成功。对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些错误不失为宝贵的再生资源,对此教师不应采取训斥责备的处理方式,而是应耐心引导同学们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2)合理处理分歧与争执。如上文中的沿海与内陆的气温差问题,学生们答案不一,有的提到海拔因素,有的提到植被因素,有的提到人口不同,有的提到海水蒸发问题,这虽与比热容知识有着一定的出入,但却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对待这样的结果,教师一方面要表示肯定,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转向比热容问题,如此一来,在分歧与争执中,学生的眼界开阔起来,知识储备增加,而与此同时比热容问题也被有效引出。
3 积极引导,主动激发
有效再生资源的生成,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活跃的思考和发言,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与激发。初中物理知识通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教师能采取合理的引导与激发方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通常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踊跃的发言,课堂再生资源因此而被有效挖掘与开发出来,此事对其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利用,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1)一是课堂中要亲切和蔼,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一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实验来证明杠杆平衡原理,但由于器材、操作等问题,有的小组并未通过实验现象得出预期结论,这时笔者主动走到他们身边询问情况,并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对实验误差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2)提升引导与激发过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教比热容知识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片段,并提出这样的疑问“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温有何差别”“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别”,一方面,视频资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设问促成课堂开放性讨论,进而使有效的再生资源得以生成。
4 总结
综上所述,再生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精心预设,并通过有效的引导措施激发资源生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良好的敏锐性,以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再生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汉增.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3(26):56-57
[2]赵敏.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12):267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建筑;经济政策
我国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但是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少。通过将可再生资源和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也专门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来支持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经济政策的作用比较明显但是还需要大规模的推广。
一、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不够完善
政府在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中的配套措施和政策还不够完善,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支持力度不够。有的政府部门虽然提出了一些支持性的文件,但是缺少政策的完整性和关联性,仅仅就某一个方面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制定的支持政策,缺少必要的操作细则,或者在现实中难以操作,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中都经历了财政刺激的政策,在居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提高适当的经济政策来规范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应用中还缺少足够的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仍然处于建筑设计标准建立和完善的阶段,配套政策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操作性比较差,影响了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相关的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
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建筑的效果技术措施,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设计应用,以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等技术措施,对于促进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标准和图集不完善,缺少对高层建筑可再生资源应用的一体化设计标准等,影响了可再生资源建筑在市场中的应用。同时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可再生设备的安装和应用,建筑开发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不够热心,也影响了可再生资源的推广。
二、可再生能源建筑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1.加强财政补贴
国家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投入来支持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推广、示范以及研究单位提供相应的费用补贴。为了促进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当通过优惠贷款的措施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为了对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持,从2001年开始对利用生活垃圾来生产电力、以及利用其它工业垃圾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实行了增值税退税的政策。对于利用煤泥、风力进行发电的企业也实行了减税的政策。目前在可再生资源的经济政策激励中大多是采用低息贷款、税收优惠以及补贴的形式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国外是通过对购买可再生资源设备的个人给予税收优惠的措施来实现,和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的个人税收的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在我国难以实现。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我国在2006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了政府应当设立财政资金来支持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2.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增大增值税优惠的范围,将优惠对象扩展到生产可再生资源设备和技术的企业中。同时按照我国的企业税收办法,对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的政策进行细化,对于开发可再生资源应用的建筑项目进行免税,对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在计税时应当给予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当购买可再生资源的业主可以按照投资的比例进行税额优惠或者减免,对于固定资产可以进行采取加速折旧的部分。对于购买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的消费者可以给予契税优惠,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可以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部分优惠金额。为了保证政策的公开和透明,建筑开发商一定对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应用中的成本进行公示。
国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来促进可再生资源建筑的应用,通过设置专项资金达到对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在资金方面的稳定支持,同时又可以促进市场的发育和成熟。在市场成熟之后,资金可以由逐渐的转向购买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者,可以通过采用便于操作的定额补贴的方式来带动市场的发展。贷款贴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激励政策,贷款贴息是由企业或者个人向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时,由政府财政来支付其部分或者全部的贷款利息,投资者复杂贷款和剩余利息的偿还。贷款贴息政策具有引导性好、风险低以及激励效应大等优点,可以避免财政投资的挤出效应。在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的初期可以给予开发商一定的优惠贷款,通过培育市场,当市场中有足够多的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工程之后,可以对于低收入家庭在购买可再生资源建筑提高贷款贴息,使政策逐渐的转向市场上的消费者。
三、结束语
为了使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由初期的示范阶段逐步的进入到大规模的推广阶段,其中的经济政策刺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其它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资源应用和发展中的政策,大都是通过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实行。因此我国在推动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好政策的配套操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细则,不断的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刺激政策。完善对可再生资源企业的认证和建筑应用标识制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可再生资源在建筑应用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 政策 措施 发展
前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巨大,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并日益重视能源、环境、气候等全球变化问题。时至今日,许多国家早已陆续制定出不同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投资并鼓励社会各界利用和使用可再生资源,以此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以下笔者对我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植与优惠政策体现进行粗浅的概述,并提出几点推动可再生资源发展的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目前我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植与优惠政策体现
为了更好的鼓励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植与优惠政策,以此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具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国家法律法规上给予的支持
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规章等法律中,都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出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例如: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到“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此国家强制手段以及利好政策激励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1.2鼓励开发利用,给予政府补贴
目前我国有关财政部门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地区和企业,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加快了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例如:“送电到乡”工程,在工程实施初期,我国政策及地方财政部门筹集了近40多亿的资金,支持无电地区1000多个乡(镇)建立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小水电站,解决人们生活用电的同时,充分的利用和使用了可再生资源,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益对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如远地区的农牧民,购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给予每套100 300元的财政补贴,以此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1.3利用价格支持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
利用价格支持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典型的价格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风力发电上,如: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价改革方案中提出,
“风电、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待电力市场成熟时由政府规定供电企业售电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量的比例,建立专门的竞争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以价格优惠,为可再生资源提供有力的发展环境。
1.4对可再生资源给予国家投资支持
目前我国除了对可再生资源给予法律政策优惠外,还给予了充足的专项投资支持,以此加快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开发,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例如:农村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时,地方财政部门为可再生资源产业提供了专项贴息贷款。同时,我国还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双边和多边援助的优先领域,引入国外的优惠贷款支持国内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发展。
推动我国可在生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几点个人建议
目前我国早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收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力度尚较为薄弱。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我国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步伐,笔者从可再生资源发展的两个方面,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2.1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扶植、鼓励的具体建议
针对我国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合理加强国家扶植、鼓励力度,落实法律法规,对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重要。我认为要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利好政策:一,应该明确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二,加大可再生资源专项资金的投入,研发开发高端产业;三,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应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储资政策;四,建立国家可再生资源技术研发中心,并在各大高校中,开始可再生资源研究专业课程,为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与储备;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意义的正面宣传,贯彻落实节约型社会。
2.2加大可再生资源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
目前我国可再生资源技术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各类技术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不尽相同,严重造成部分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形成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规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根据各类可再生资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制定具体的战略措施,平衡发展,以适应市场商业化发展需求。具体建议如下:首先,加强对风力发电公司的扶植。扶植几家大型风力企业,迅速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并且规范风电市场,加速风电场建设;其次,加强对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扶植。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相对成熟,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仍无法广泛推广。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对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相关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政府补助,促进发展;再次,生物液体燃料。生物液体燃料多使用农村秋后废弃收割的高梁茎秆、地瓜、木薯等原料。因此,其能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使用中生态环保,加强生物液体发展势必会逐渐形成上千万吨的液体燃料替代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我对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做到不简单的“新教材”,而是更好地“用教材”,使课程实施的空间更广阔,课程内容更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农村的教学环境。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艺术
1.语言直观简洁,千万不要嗦
例如,介绍资源概况时,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述。
2.语言形象生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绘
例如,介绍“血液循环途径”时,我利用双手表示毛细血管网,胳膊分别代表动、静脉,身体代表心脏,同时加以解说,让学生一听就懂。认识雌性符号“”时,告诉学生,女孩喜欢照镜子,让学生想象“”像女孩子手中的镜子;认识雄性符号“”时,告诉学生男生好战,它“”像一支待发的箭,这样的语言学生一听便知晓了。
3.语言诙谐幽默,可愉悦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皮肤时,可引入我面子薄,一接受表扬和批评时脸就红,可诙谐地说,其实是我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其内血流又加快了。在讲反射弧结构时,先引言:人们常说“你反应迟钝”,在生物术语中,可不直接叫迟钝,叫反射弧太长。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学生轻松愉快,又可以学到一些生物知识,知道生物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来实现语言的魅力,并且还会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去开拓。
(二)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
1.将生物实验室当作展览室来使用
在初中生物中的第一节课,先带领学生到“展览室”感受一下生物课将来会学到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具、实验仪器,因此课前在实验室中布置好中小学所有的生物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叶片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和学生自制的模型等。实验用具如显微镜、放大镜、参看解剖器、载玻片、盖玻片等。标本如学生自制的腊叶脉书签、各种永久的涂片、切片和装片等。一次小小的参观,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借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运用模型教学、实验操作,相信这有机的一体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而获取生物知识。
2.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场所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固定的班级。偶尔的实验室针对长久的教室,很大程度上能激活学生有些已“休眠”的细胞。实验室,它能让学生感到轻松,能自由活动,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灵感”很容易闯进学生的脑海。所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完成实验,学生的精神状态,活跃程度都会提高。当然,更有利于实验探究的完成。例如,制作叶片的切片并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就都兴奋地在实验室等待,在我部分的讲解和介绍后,有的迫不及待,有的一丝不苟,有的共同协作(切的切,调镜的调镜),来进行实验,当学生通过显微镜看到那奇妙的世界(植物细胞)时,个个兴奋不已。在他们观察叶片结构的表述中是那么形象,“椭圆的细胞聚在一起像海绵”“长柱状细胞排列像栅栏”“两圈相环的是叶脉”等等。在上交的作业叶片结构图时,从中可见他们的细心,他们对相关知识和实际结合多么好。
实验室进行实验来协作教学,效果真的太好了。可让学生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验室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资源。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能对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进行考查,是检测学生能力和积极性的好方法。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实景采集 实地考察 法规咨询 课堂教学
1.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利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利用,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及时巩固并适当迁移,提高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案例设计与描述
相对老教材,人教版必修3课本中关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已经大有拓展,继第3节增加了物种组成的丰富度研究以后,第4节又设置了群落的动态发展过程,即演替的研究。就教学内容而言,群落的演替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这就为学生的野外考察与文献搜集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件,他们亲身经历,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此外,《退耕还林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国家的这项法规加以评议。因此,我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发掘多种隐性资源构筑探究活动平台。在教学中不圄于教材和课堂的限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展示地震海啸、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图片)请分析这些灾害性因素对该地区的生物与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地表所有的生物被消灭,形成了崭新的地貌。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生物将会一步步定居在火山爆发的裸地上?
生:地衣、苔藓、小草、蜘蛛、灌木、树木,等等。
师: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为5组,刚才的5位代表作为组长,带领同学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
生:以表格等形式总结演替的阶段,如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市市郊撂荒农田的考察结果并从考察结果分析本地区的撂荒农田演替的进程。
生:一、二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师:与裸岩上的演替相比,撂荒农田的演替起始条件有何区别?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演替进程有什么区别?
生:撂荒农田上原有的作物虽已不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于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在干旱地区植被只能演替到多年生草本阶段,而湿润地区植被则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何种演替过程?
生:诗句反映了草原火灾以后,生物群落在土地上逐渐恢复的场景,这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师:请大家讨论并回答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次生演替。
生:土壤地貌变化、气候灾害因素、人为因素,等等。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日常活动。“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相信这个生活实例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从群落演替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属于次生演替,如宿舍楼旁、教学楼之间的草坪被践踏成路。
师:人类的破坏活动如何干扰群落的自然演替?
生:野生生物群落剧减,环境恶化,生物无法生存。
师:盲目地垦殖活动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生: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草原最终变成一片流沙。
师:针对《退耕还林条例》,每排推选一位同学做中心发言人,分别扮演政府发言人、农民、记者、普通市民,对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进行评议。
生:角色扮演,讨论汇报。
3.案例分析与结论
实现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指引,而整合各种资源完成课程则是关键,在本节课中的可用资源不仅是教材内容,而且有来源于校园内外、动态生成的条件性资源,即便是师生间的对话、学生的某个错误,也可能促成教学的高效完成。在资源的发掘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素材的源泉。教师应充分展现科学严谨的态度,把顺应学生发展的素材筛选出来优先使用,推动教学进程。同时,由于时空的限制,部分资源并不适应教学的进程。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把耗时多、任务重的探究活动分解到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之中,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紧凑而富于实效。对于学生的不解和质疑,可以巧妙应对,或课上剖析、或作为课后任务,都可以开阔视野、深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