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6 15:55: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素质教育前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②材料出自: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8-07/22/content_1374106.htm。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似乎没有出现“人喊马嘶”的热闹场面。作者认为,数学教育急需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目前数学教育存在的弊端,立足长远,在数学基本素质之外还需注意那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教育的积极意义,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数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教育目标的。“素质”一词包涵了更多内容,它不仅重视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的、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方。应试教育更关注眼前利益,完全为一张试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种固定的思维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从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素质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为数学本来就是机械的、无关情感的学科,谈不上什么素质不素质。持这一观点的人,大多是远离数学的人,不懂得数学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拟从当前数学教育的弊端谈起,就数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数学素质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需立足长远。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照顾个别学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们是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所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丰饶的成长土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有人认为,所谓的数学素质是一个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以及相关矛盾时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素质的精髓。论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素质表现在四个特征上:第一,数学意识。用数学的眼光、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世界;第二,数学语言。它是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数学技能。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第四,数学逻辑。数学是逻辑的体操,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①
在我看来,这些是数学素质的显性素质,其隐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不容忽视。
二、数学教育的弊端
据新华社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报道,在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总分217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三名获得满分的选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②可谓成绩斐然,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数学家丘成桐到杭州与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他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方便存在多种弊端,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非智力因素的足够认识。许多学生,也包括老师总觉得数学学习与文科学习无关。诚然,从短期效果来看,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直接效果的。然而,这些学科对于培养个人情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是优秀的科学家越是离不开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数学的至美境界时,并没有把眼光局限在数学一个方面。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史记》,他在接受《东方之子》的采访时谈及数学和文史的关系:“因为我和朋友在做数学的时候,看一些问题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观,单做一个很小的问题,一点点地做,没有一个很宏观的看法,我觉得看历史对我宏观训练(有帮助),……所以我看问题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样,跟我的学生也不是一样,我想跟我看文学的看法有一点点相同。”而文学则是他在情绪低潮时候排泄感情的一种方法。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学习。
2.在教材安排和课堂教学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论者指出,目前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应用而轻原理,常以实用与否来取舍教科书的内容,对原因和原理解释不够,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原理是培养数学素质、能力和思维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不够,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衔接不够。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重视题型,往往把眼光放在习题的解答上,努力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记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出来。
3.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张试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潜能,也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能考查出学生对数学文化和价值的体会和认识。这个评价体系——不过是评价标尺,也不能称之为体系,仅是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缺乏对数学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的充足认识。这表现了对数学的集体的普遍的误解。这个评价标尺更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数学素质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着眼于应试能力培养的做法。鼓励数学特长班的开设,但必须避免走向一个极端,不能减少、割裂或者剥夺了学生文史方面的学习和熏陶。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做法已遭到了专家的批评,它的副作用也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这里的丰富是指:1.为学生多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许多时候,学习思维的练习远比得到一个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到某一种思路上。正确固然正确了,但如果打压学生的“怪想法”,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会僵化和固定,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和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是思维的舞蹈,在数学思维中,想象推演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获得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高深的问题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注释:
①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科技资讯》.2009.03.
②材料出自:chinamil.com.cn/site1/big5/xwpdxw/2008-07/22/content_1374106.htm。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就强硬的要求学生背过,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模式误导了学生的政治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过分的强调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以往考试的重点内容讲解,讲解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只是机械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机械的接受,根本不能够理解,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缺乏主体性。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探究式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一些教师虽然转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但是一些高中政治教师的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活跃,但是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不相适应,学生学到的教材知识不多,学习效率也就很低。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是非常死板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教学方式不灵活,设计的探究活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探究性活动缺乏创新,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堂不感兴趣,课堂上缺乏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政治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并不重要,只是在临考试之前背一下就能够应付考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政治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讲课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也不断降低。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1.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并且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要事先收集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一些事例,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这些表现出正确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除了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例子之外,还要通过列举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社会上的一些撞人逃跑现象、偷窃、抢劫等,通过列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全面开展探究式教学,政治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开展的探究活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政治探究教学。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解决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和教师沟通,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积极性
高中学生要不断转变对政治课程的观念,增加对政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来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给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究其深层含义,实质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和教育定向的问题,它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及未来发展挑战的具有全面素质且又有个性特长的合格建设者。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想很好的把这种教育开展开来,要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各科教学,而语文学科又是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
那么我们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发展,让学生获得多种能力,学会工作、生活和做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关键是处理三个关系。
1.教什么,怎样教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的关键是“教”,而教的关键是“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的好坏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否则将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就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教学”中的“教”不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技巧、要领、关键、诀窍等,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
那么如何教呢?我觉得基本方法就是:启迪、纠正、示范、激发、点拨等。并且我们在运用教法时,还要做到引而不发。具体做法是:及时指导、相机诱导、因势利导。教师在教法上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严禁注入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过程。
1.1 及时指导。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新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素质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
首先,课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启发性的方式布置下去,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解决,如:预习课上,自学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划分层次、编写段意、提纲等问题。
其次,课中进行指导,解决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严禁使用武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或体罚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配合教师共同把学业搞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应该启迪、打开学生思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选择培养孩子的某一特长,使之既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又有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1.2 相机诱导。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除具有课前指导外,还需要有教师的相机诱导。相机即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即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因势利导。因势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师的制约因素。教师要顺其“势”而导,把学生引入有利于认识发展的最佳情况中去,使其自觉学习。
2.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是工具性。语言文学是各科知识获得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加强各类的训练,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听、说、读、写的练习,达到真正牢固地掌握。
3.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奠定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我们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3.1 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又具有工具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工具”教给学生,并永远适用才行,如: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笔画笔顺,还要掌握音、形、意。真正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记住所有的字是不可能的,让学生查字典就等于学生学会所有的汉字。
3.2 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要从智力因素培养抓起。因为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记忆能力方面: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也能获得知识,但费时费力。如:让一年级学生记住拼音字母,可以将其编成儿歌,就很快背下来,并且学生都兴致盎然。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很容易区分“P”和“q”,这样做既能做到省力省时,达到了记忆的目的,为以后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在想象能力方面:“想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句俗话的确有道理,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想象的教材。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用钢琴弹奏的乐曲,使盲姑娘如痴如醉,尽情的想象着乐曲为她描绘的月光下的美景,至于贝多芬什么时候离开她都不知道。要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育人环境,激励、启发,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为了使学生处于心理安全与心理放松的状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分担他们的情趣。在课上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下要成为游戏伙伴。这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中国教育的光明之路。素质教育可以使每个人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地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更好地去面对社会的挑战和矛盾。教育,小到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影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因此,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需要从幼儿期、学龄期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要达到强、富、智、进步则需要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通过教育出的人才才可以给国家的生命里注入鲜活的血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教育二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完善一个人,即从幼稚走向成熟,乃至成功,都是需要教育来完成的。而在每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教育不可缺少,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只有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统一,才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才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注重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更健康地实现。
长期以来,我们更强调学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谈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在国内,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如何创设良好、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更是少有问津。特别是当下市场经济大潮带给我们的冲击,在农村造成上百万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面临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且这种影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一度成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名典,便是对千百年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突出强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孩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讲明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在很早以前,西方教育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概括。”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教给孩子道德上的培养和孩子基本素养的塑造。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对“礼义廉耻孝”看得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百善孝为先,要学会懂礼、重义、清廉、知耻。当孩子有了这些基本的观念后,这样才能形成“九流”:诚实、友爱、尊敬、适度、公正、服务、正直、忠诚,以及责任心。形成这九流后,就可以做到吃苦耐劳,积极处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这些有利于其为人处世,有利于下一阶段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这些基本素养的培养能够尽量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心理扭曲,从而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真正提高,健康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前提:只有学会怎样做人,方有可能去学习知识,到最终成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往往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人在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家长必须是孩子的心灵导师,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社会上遇到诸多困惑和烦心事,这时家长可以是他们的朋友,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是家庭离异的父母则更应该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在培养孩子时,有很多家庭是盲目跟风,为了孩子在开学或起跑线上优越于其他的孩子,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小提琴、二胡等,根本没有问过孩子是否喜欢。很多家庭教育者都认为上学一定要考一所名牌大学,然而,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必须抛弃强加给孩子们的较高期望,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他们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最终却能成功,因为他们有恒心,有毅力,勇于拼搏,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家庭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还要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不要强迫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只有正确引导和发掘孩子的兴趣,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也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应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兴趣和优点,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当你在猛烈批评和指责他时,你有可能就在扼杀一位天才,这就需要对孩子们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赞扬,多一份鼓励,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最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1]学校教育作为由国家主导的系统化教育,在此教育时期,亦是人一生成长当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阶段,人的很多种品格都形成于此。因此,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就必然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要得到有效开展,就不能让学校教育过于行政化,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究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又不扼杀学生的天赋。在教育中有很多原则和方法,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却显得很无奈,知道应该要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最后又回到单向的传统灌输法,对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怎样同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按照学生的特点来发展学生,做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怎样才能摆脱“赵恬的纸上谈兵,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境遇”,成了现今学校教育的一道难题。为什么国内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在学习方面都优越于国外的学生,但到了大学后国外的学生就超过了国内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在起跑线上赢了,但却输在了过程之中,这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了。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但人们仍然从现实功利性出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应试教育”没有丝毫减弱。因此,我国一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分类考试、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重视教后反思。教育工作者,一般都与学生有年龄或时代的代沟,只有有效地打破这一层隔膜,才会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通过和学生一起活动或交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通过这一层关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能更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这里是他们求知的知识天堂,而不是地狱。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人文性 中学教师
语文学科作为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要学科和基础性学科,担负着语言文字基本功教育、文学基本素养教育,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情感教育的功能。但当前的语文教育,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语文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亦不重视综合素养的提高,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拘泥于课本;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未形成;教学没有新意,引起学生的厌恶;文学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学方法、口头语言表达、教学实践能力上积淀不足;不懂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没有融合现代科技等等。
针对以上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础上,重视其人文性 。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的一种,在生活上是必要生活中的一种”“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在素质教育这一话语提出之前,工具性一直被我们视为雷达不动的第一准则。然而,人文性同样不能忽略。人文性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尤其是针对应试教育流弊并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得到重视而渐成主流话语的。归结起来,人文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心灵感受,自己观察,独立思考,言自己所思,言自己所言。在教材选择上也强调贴近学生生活,更多的体现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科技与社会,人自身精神与心理成长探索等,而不是像以往的部分篇目一样,内容过于单调,或成为图解语文知识的范本,或成为思想政治的宣传工具。“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要把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感情,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2]纵观以往,拾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时展的关键。
二、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老路,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语文能力素养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完全钻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语文学习成了死记硬背,学生的兴趣当然也就了然全无。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坐落在人文学科基座上的一个具体学科,带有人文学科的共同特点。数理化要求精准,而语文要求博、泛。语文学科的意境性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延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诠释,使学生真正了解语文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渗透于名作中的思维方式和高尚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高度,审美情趣,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语文的作用。我国著名教师魏书生的学生这样评价他的教学:“魏老师的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3]语文课堂的作用当是如此。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4]
三、重视文学教育,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文学中包含着美。很多文学作品包含着人类的精华性的思考,包含着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神奇自然的探索,包含着人类不屈的奋斗精神,对不合理社会的精辟批判,对人性的深刻阐释等等。如果当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另外语文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比如说时下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而我们知道周杰伦的很多中国风的作品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和诗意色彩。比如说《台》的歌词与中国传统的怨情诗风格极其相似,表达了男主人公对所爱之人香消玉殒的思恋与悲伤,这些作品完全可以与语文的课堂内容进行比较,让共同体验中国古典文化的美。
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能力、理论修为、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个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努力和智慧。教学名师于漪曾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把课上的趣味盎然,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地探索语文知识的求知欲。”[5]可见语文教师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文字内容带有多角度阐释性,只要言之成理就不必唯一答案。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偶像派”与“实力派”的结合体。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其人格与魅力,如注重仪表、与学生交流谈心、建立与学生的轻松的朋友关系、多读书等,是实现其教学效果最大化地重要方法。
当前人们对于语文教学颇不满意,是有一定道理的。语文学科本是最开放最有创造性的学科,可现在的教学情形是我们大家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进行。只有当我们在心中真正树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改变一潭死水的现状,而不使素质教育仅仅成为一个形式。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跟初教语文的老师说的话.中学语文教学[M],1981年第10期.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
[3]魏书生.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一、善于利用“开场白”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于注意和求知欲的调动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五花八门,而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因此,每节课堂的开场白应别出心裁,把趣味蕴涵于字里行间,让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1.利用“开场白”探讨物理的独特作用。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利用实例印证物理在学生现实生活和诸多领域的显著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切合事宜地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利用自身的睿智和兴趣汲取养分。
2.利用“开场白”克服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要充分利用开场白向学生阐述物理学习的长期性和连贯性,阐述物理是以力、热、声、光、电为基本原理的学科,因此,开始学不好,只要刻苦努力,同样可以学好;同时列举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奇闻异事,抚平学生的心理创伤,激励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再接再厉,争取创造更大的辉煌。
3.“开场白”要注意兴趣的直观性。一些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现象,为“开场白”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素材把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现象,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求知欲中通过自身探索来获取物理知识。
4.利用“开场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自身魅力――是否以渊博的学识和诙谐的谈吐吸引学生,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素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开场白”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照料,积极捕获后进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褒奖,同时积极指出优等生的一些不足,让他们自我弥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尊重、受到鼓舞、感受愉悦。
5.“开场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一种别开生面的“开场白”应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结合教学任务,立足于开场白进行独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记忆的强化、理解的深化、能力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的两大原则
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社会的发展是客观和公正、为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提供条件的,并非单纯地满足一部分人的客观需求。而素质教育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促进自身公平公正发展的机会,其精髓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于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2)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升每位学生的自身素质,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投入日常学习中,让学生的知识获得和技能培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价值观。
(3)课程体系的全面性。虽然旧的课程标准很注意全面性,但由于人为因素把课程主观地进行了主次之分,忽视了一些其他方面。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着重强调学生发展的均衡性而非单纯的选拔性。
2.发展性原则。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和终身发展。
(1)素质教育以发展性为原则,不仅要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促进教育的自身发展。
(2)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在:课程体现了未来性和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使学生均衡和终身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普遍适应的、有无限张力和发展可能性的、可以持续地创造新知识的技能。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发展性。课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社会的客观发展性必然导致课程的发展性,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并非静止不动。素质教育也会依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促进学生由低向高发展。素质教育可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一系列调整,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三、充分注重物理实验的作用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制约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学生家庭、校外环境影响一致时,教育才有整体合力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1 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①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②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研究家教方法,让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较好地落实。③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2 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包含人才资源,自然、人文风景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社会考察基地等诸方面内容。让青少年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培养爱美的情感。
2.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这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种类繁多的专业课,如种植、电子、财会、烹饪、文秘等。学科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应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2.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条件。课程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软件,它不单单等于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课内,还有课外。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实践活动三部分。
2.2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克服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受压抑,把学习当成负担的现象。第二,和谐教育。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和谐,教与学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第三,成功教育。是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积极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学辅导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第二,异步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与教师指导的异步化的有效统一,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的顺序,进行独立异步自学,变教师教为主为学生自己学为主。第三,问题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即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综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3 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识,优化创造品格。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1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为社会做贡献的服务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认识到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他人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周围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如组织种植专业学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组织电子专业学生到农村去义务为农民修理家用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