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学的小故事8篇

时间:2024-01-26 15:55: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学的小故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学的小故事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网路环境 高效 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43-02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其情感的寄托,古诗词教学在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这种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不仅语言优美,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个字词塑造出优美深远的意境,且作者的感情也往往蕴含在这深远的意境之中,为古诗词增添了许多感情的色彩。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还可以通过领会作者构建出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自身的思想情感。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及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古诗词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传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一种高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途径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首先,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的重视度不足,相对而言,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比较重视小学现代文教学,认为古诗词比较简单,通常是逐字逐句翻译给小学生,再由小学生背诵即可。教师对于古诗词教的不重视往往导致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不重视,最终导致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与机械的记忆上,而非真正感受古诗词作者构建的意境、不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在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及情感培养上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作用。其次,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运用上比较枯燥。大多数教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上仅仅是停留在背诵默写的层次上,往往对古诗词的数量及篇目对学生施以硬性规定,要求小学生要把教师要求的古诗词全部背诵默写下来,对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并不做要求;有的教师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仅仅是逐字逐词逐句的翻译,在古诗词意境与所表达情感的讲解上涉及太少;还有的教师将现代文的讲解方法生搬硬套到古诗词教学中来,导致古诗词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与灵性。最后,在小学古诗词考试上多以默写古诗词语句、翻译及有关作者的常识问题为主,并没有注重学生对古诗词感性的体验,导致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仅仅是机械的记忆[1]。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古诗词高效教学途径的探究

1. 网络环境下,教师应该注重古诗词意境教学

意境教学作为古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理应被小学语文教师置于首要的位置。古诗词通常是古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字词构建优美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素质教育下,古诗词教学目标不再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可以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体验感受古人当时的情感。意境教学作为小学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意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与古诗词相关的优美的图片与视频构造出古诗词所传达的意境,通过多媒体技术真实地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小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作者当时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的时候,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体会这句诗所蕴含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由黄昏美景逐渐过渡到黑暗的夜晚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一个动态的动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从美丽的夕阳景色过渡到夜晚的整个意境,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相比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网络环境下古诗词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到古诗词意境情感的讨论中来,让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去学习,并从心底喜爱上古诗词。

2.网络环境下,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系统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仅仅针对教材中几首经典的诗词对小学生进行讲解,而古诗词的学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古诗词的熏陶。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找出同一作者的很多首古诗词,也可以同时找出意境与感情相似的许多首古诗词,以补充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匮乏。让小学生系统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比如,小学生在学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找到一些与《静夜思》表达了相同的思乡之情的多首古诗词,让学生对这些古诗词进行鉴赏,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进而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喜爱[2]。

3.网络下的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古诗词的意境,当小学生真正领会了古诗词的意境,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一副优美的意境画,使他们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播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大脑中迅速构建古诗词优美的画面。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出路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增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的讲解背诵,不但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机械的记忆反而让古诗词丧失了它特有的意境。为此,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该走向何方。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承载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更是整个东亚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悠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是每一位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古诗词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前贤的思维方法,初步认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人生的理解感悟亦或是对广大农民美好品质的赞扬。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培养创新思维

每首诗都包含这不同的感情,都描绘了不同的故事。通过想象,学生可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身处诗人的时代,走进另一个世界。诗词简洁的话语,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理解。想要真正的深入诗词,就要在脑海中绘制画面,体会诗词的内涵。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审美教育

音韵美是诗词最明显的特征。不同的诗词所创建的不同意境,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通过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给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检查标准是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这不仅使学生没了对古诗词探索的兴趣,反而使古诗词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单个字词的解释,没有把握好学生对整个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所带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也不能讲解过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自己悟出来的才是最宝贵的,是忘不掉的。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科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低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就足够了,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理解诗人的情感,还要能理解为什么,能深入的发现诗中蕴含的其他知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掌握诗词中每句话的意思。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要能完全掌握并一字不差的默写。

2.在朗读中体会意境

古诗词具有无尽的意味。教师在进行合理的引导之后,设定合理的朗读目标,通过小型的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词,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深入该诗的意境。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一下诗中的部分词意,提示学生这首诗是通过写风桥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经过引导,学生在朗诵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枫桥的景色,在心中勾勒出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仿佛置身其中,在船上听着夜半钟声。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正确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学生引起共鸣。不同的诗传递的感情是不同的。《望庐山瀑布》传达的是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游子吟》表达的是母亲对孩子远行的担忧。学习古诗词,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找到诗人感情的寄托点,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

4.发挥自身想象力延伸扩展

诗词不仅仅是诗词,也不仅仅是语文。它联系着古今,跨越了学科。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发现和体会更多地东西,这不仅仅是在教会他们诗词,更是在教会他们思考。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教师的思维一般受影响较多,很难发现新的东西。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美好景色。不同的角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力,无限延伸。有些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很巧妙的,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绘制出白雪皑皑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排比,对偶等手法。

四、总结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古诗词的内在美,让古诗词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4):153.

篇3

1 国外高校教学评估发展的一般规律

1.1 建立相对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

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政府对高校的直接干预,不利于高校自主、灵活、多样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政府纷纷建立相对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通过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间接“遥控”大学的发展。

美国各州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促使每所大学包括社区学院和其他高等院校,乃至下属各院、系,都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较少受联邦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各类高等院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办学,这造就了美国高校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为了保证这些院校的办学质量,美国形成了高等教育的认可制度和评估制度。1996年美国成立了对全国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认可机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CHEA是美国唯一的从事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认可的非官方组织,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认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协调学生及其家长、高等院校、出资机构、政府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认证委员会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标准重点在于:评判认证机构在对高等院校进行认证的过程中,是否着重强调学校学术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是否鼓励学校进行有目的的变革;认证结果是否客观公正。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美国的评估机构分为全国性评估、区域性评估和专门职业评估三种类型。到2003年为止,在美国大约有8个地区性和13个全国性院校认证机构以及76个专业认证机构,在这近100个各类认证机构中,接受CHEA或联邦教育部USDE认证的机构数大约各占总数的60%左右,其中有近30%的机构接受了“双重”认可。

英国高校向来崇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高校校长由选举产生,而不是政府指派。政府与高校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政府不对其直接下达指令,而是通过评估机构的运作间接影响高等学校。1997年英国成立一个独立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QAA是独立于政府和高等院校之外的中介评估机构,负责对全国高等学校提供统一的综合质量保证服务。其采用院校审查法,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布于众,从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不断改革。

日本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高校评估机构既有政府性质的也有民间性质。大学鉴定协会(the Japan University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 JUAA)是仿照美国教育鉴定制度建立起来的最大的民间高教评估机构。由46所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共同出资于1947年筹建。该协会“旨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各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提高全国的大学教育质量。”60多年来,协会有效地管理着它的大学鉴定体系,对即将成为协会正式成员的大学进行资格检查。大学鉴定协会对大学教育质量的维持和提高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方面对大学标准实施鉴定;另一方面直接协助文部省对大学进行核准。

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日本都建立了独立于政府的高校评估机构,减少政府的直接介入。这样既可以避免政府强制性管理带来的整齐划一、生硬僵化、官僚主义等弊端,又保护了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政府通过制定法令、法规等手段对中介机构的产生及其活动加以监督和控制,保证评估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高校通过评估机构的评估来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名誉和声望;学生及家长、雇用单位通过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结果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和聘用人才,间接监控学校的发展。可见,中介机构作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联系的桥梁,能够很好地维护和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利益。

1.2 建立内外相结合的综合评估体系,完善评估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美英日三国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校评估体系。如,美国高校外部评估机构在CHEA和USDE两大认可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评估活动,英国专一的评估机构QAA及日本的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大学基准协会、短期大学基准协会等,此外还有各种新闻媒体。他们从学术质量、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和学生服务等方面考查、评定高校的发展状况。外部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因此,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才是评估的关键。

美国十分重视校内自评。评估的形式多样,活动开展广泛且经常,不少学校建立健全了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评估内容大体分为专业评估、教学评估两种。尤其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估,评估的内容遵循教育七大原则,侧重学生评价和课堂评价,力求使评估结果及时反馈于教师教学改进之中,以见诸效果。近年来,又发展出一种全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TQA),强调保证和改进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面、整体性、分层次来进行评估与管理,它区别于单项评估,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全方面评估。各大高校在接受外部评估之前,通常都要先递交自我评估报告,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上次评估所作的改进等。

英国大学以高质量著称,其主要经验是学校内部高度重视质量保证,主要体现为:①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由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②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支持质量管理的政策、战略定位、内部评估程序和操作规程等方面;③开展专业自我评估,这是加强教育质量和迎接外部质量评估的重要基础,其专业自我评估报告常包括以下内容:① 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②学生、教师和学习资源;③课程设计、内容和组织;④教学、学习和评估;⑤学生进步与成绩;⑥学生支持和指导;⑦学习资源;⑧质量管理和标准。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单一的外部评估体系进行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自我检查与评价体系,由各大学根据各自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并设立了专门负责自我评估的机构――教育研究综合检查委员会和下属分委员会。其自我评估分为大学整体的自我评估和各系、学部的自我评估两大维度。在进行评估时,二者都会邀请外界人士参加,前者主要对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现状和改革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评判,其目的是希望外界评委真正了解学校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规划学校的未来。后者侧重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发展,同时保证各系、学部及时了解社会需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1.3 建立和完善教育立法,促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纵观美英日三国高校评估制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各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都是先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予以确立的,从法制上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将评估活动置于依法治教的轨道上。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控制的加强,加之对高等教育质量重视程度的加深,各国出台的高等教育法令法规中都有涉及质量评估的内容。

如,1992年美国《高等教育法》修正案提出了有关教育评估的两项改革:一是实施“州中学后教育审查方案”。该法案提出了15项检查标准,联邦政府提供给各州一定数量的资金,各州对那些教育主管认为在联邦助学金方案上有问题的学校进行检查,那些被判定有问题的学校将不能享受联邦助学金。二是实施鉴定制度。要求重新重视高校鉴定工作,让各州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将鉴定结果作为衡量高校能否取得联邦助学金的条件。这样,鉴定便成为法律要求。法案对鉴定机构的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美国还将出台建立评估制度的法规,要求联邦政府不仅要编制测量高等学校学生成绩的工具,而且要制定明确的综合的学生毕业和完成学业的指标。

英国1991年发表的高教白皮书《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对教育质量审计、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区分,避免了评估工作的紊乱性。日本为了引入大学外部第三者评价机制,国会专门对《国立学校设置法》的相关规定做了修改,文部省也修订了《国立学校设置法实行规则》,强调国立大学必须进行外部评估,建议设立专门的外部评估机构,并规定评估机构的对象只能是国立大学,不能发挥对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功能。

1.4 主张多元的价值取向,促使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考察发达国家高教评估的现状,我们发现,评估的内容极为丰富,评估方法趋于科学化和多样化,评估类型多样化、评估视角多维化、评估主体多元化,形成了评估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从评估内容来看,有要素评估包括对课程、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辅助条件、政策的评估;系统评估包括对教育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科研、服务等系统的评估;项目评估包括对国内外拨款、投资、贷款、捐款项目的定向评估。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评估正深入到高等教育系统的每个层面,对每一部分的评估都与对其他部分的评估相联系,但又自成体系。在这种趋势下,各国的评估各具特色,如英国注重学校系统评估,美国则注重全面发展。

评估视角多维化是评估向科学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它表现在各国不仅重视对高等教育结果的评估,更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办法,谨慎处理评估结果等方面。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仅仅考虑教学结果的评估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评估要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原因,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做到以评促建,这已经成为国际高教评估专家和学者的共识。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弗莱德?S?库姆教授介绍,伊大的“项目评价咨询委员会”每年完成一次对各系的形成性评价,然后进行跟踪检查,在帮助各系制定自我发展战略时花费了大量金额。欧共体国家在评估过程中同行与专家的评估结论均以报告的形式写成,并不针对被评学校发表直接的评判或排序,以帮助其改进工作。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在参与评估的个体和组织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评估不再是个别团体、研究组织或管理部门的行为,而成为所有高等教育受益者和期望者的行为。企业雇主、学校学生和教师愈来愈多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而且他们的意见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他们的参与使评估更开放、更丰富,更易于实施和改进工作。在英国,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拥有直接的发言权。如,评估组认真听取并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学生代表参与教制定育教学质量标准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在质量标准方面突出体现学生的利益等。

2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高教评估的启示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教评估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许多经验,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在评估目的方面,坚持“以评促建”,注重诊断作用;在评估职能方面,发挥了检查、评价和监督三重职能;在评估模式方面,形成了以学校自评为基础,国家评估与学校自评相结合的模式;在评价标准方面,制定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在评价结果方面,采用报告和交换意见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评估机构尚不健全。评估主要由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缺乏稳定的民间机构和更为广泛的参与与研究,所以评估仍然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要求的。其次,评估内容和形式较单一。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全面、有系统的评估体系,我国高教评估工作在高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之间开展得不平衡,形式和内容尚待系统化。第三,理论基础薄弱。我国高教评估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着眼我国高教评估发展的状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教评估进行改革:

2.1 健全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的评估制度是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应当建立全面、合理、公正、透明的高教评估制度。

2.1.1 建立规范的中介评估机构,发挥政府的元评估作用。专业性评估机构具有专业评估人员和专业的评估知识,它可以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给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有关高校发展情况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正确选择学校。在政府之外建立这样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无论是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还是日本的大学鉴定协会,都属于独立于政府机构的中介组织,充当了政府和学校之间矛盾的协调者。但是,这些组织并不是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它们通过接受政府提供的运作经费,或是通过政府立法认可,与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现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间接调控作用。建立专业的中介评估机构,要注意四点:一是要确立这些评估机构的合法地位;二是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三是强化硬件建设;四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估导向。

2.1.2 真正发挥高校的自我评估作用。高校的自我评估是促进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以上三国质量保障体系普遍重视内外机制的结合,一方面强调各种专业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外部社会力量参与大学质量保证,另一方面又重视基于院校自治和学术自由考虑的学校自我评价。我国高教评估虽然也强调高校内部评估,但主动性差,参与程度不高,逐步养成学校、院校教师、管理人员重视自检自评,正确对待和配合校外人士和机构进行外部评估的校园文化,是评估工作得以胜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建立用人单位、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采取教学监督、教学过程反馈等手段进行监督,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促进学校在短时间内发现不足并尽快改进,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

2.1.3 运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高教评估的内容涉极为丰富,科学的评估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评价问题的技术,它将评估的结果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我们获得客观而具体的信息。在高校评估的某些方面尤其要重视定量方法的运用,例如评价一个专业的优劣,就可以通过评估培养人才的数量、科研成果的数量、硬件条件及教师水平等量化指标得到准确的反映。但是,单纯的定量分析不仅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有些方面还是它无法涉及的,如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估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2.2 保证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化。在高等教育评估比较发达的国家,质量评估的性质、地位甚至方法、技术等首先是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确立起来,评估的各项活动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政策进行。尤其是外部机构对高校的评估,更是一种按照法律程序,定期进行的合法活动。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地位、规程、准则等都未在法律中得以确立,因而在实践中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远远比外国微弱多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在重大的变革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给高校更广泛的自主权,提高高校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大学的规模和数量呈现跳跃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来监督、控制教育质量,然而,有效的高等教育评估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法律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高等教育评估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篇4

【关键词】 Y型固定法;夹烟式拔针法;婴幼儿;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

随着目前医疗环境变化, 几乎每位住院的患儿都要进行采血化验, 且化验的项目较前明显增多, 采血量在5~10 ml的患儿较多, 而行四肢静脉采血量往往不足, 尤其是小婴儿及长期输液的患儿。因此, 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非常普遍, 但大多数患儿在采血过程中因哭闹、烦躁不安多无法配合[1-3]。如果整个过程中固定不妥, 不但使操作耗时, 且难一次穿刺成功, 同时易造成患儿组织损伤, 致使出现皮下出血、血肿或瘀斑。近年来,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在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时使用Y型固定法及夹烟式拔针法, 结果一次采足血量的几率高, 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35例。对照组:男72例, 女63例, 年龄1~36个月, 平均年龄(15.6±8.1)个月;观察组:男69例, 女66例, 年龄1~35个月, 平均年龄(15.4±8.3)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采血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固定法及拔针法行股静脉垂直穿刺, 操作者面向患儿头部, 站于患儿右侧, 协助患儿取仰卧位于操作台上, 助手站于患儿头端, 用大毛巾或中单将患儿躯干及上肢用木乃伊式法包裹好, 双上臂固定好躯干及上肢, 左前臂固定患儿左腿, 并使双大腿稍外展外旋, 小腿弯曲90°呈蛙状, 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 充分暴露腹股沟区。用尿布遮盖会, 防止穿刺过程中排尿污染穿刺区。常规消毒腹股沟区, 范围为10 cm×10 cm, 然后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包括指甲沟), 操作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在股动脉内侧0.3 cm垂直刺入1~3 cm, 然后逐渐提针, 边退边回抽, 见抽出暗红色血液, 提示已进入股静脉, 立即停止提针, 固定, 抽取所需血量后拔针, 穿刺点用无菌棉球压迫3~5 min。

1. 2. 2 观察组 采用与对照组同样及消毒方法、范围, 先翘起已消毒的左手食指, 将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拢, 与大拇指分开呈Y型固定穿刺侧大腿, 用已消毒的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右手持注射器, 同样采用垂直方法刺入, 当抽足血量后松开左手中指合并食指用夹烟式方法夹住注射器针栓处拔出针头, 右手松开后迅速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3~5 min, 直至不出血。

1. 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行股静脉穿刺时, 如果没有妥善的固定方法, 特别是当技术不够娴熟时, 容易因固定不善而难准确触及股动脉搏动点导致穿刺失败或损伤局部软组织。同时, 采用传统的拔针法, 在松开左手取棉球时因穿刺侧大腿暂时失去固定易使右手脱针, 而造成对穿刺部位的再次损伤, 增加患儿的痛苦, 易引起家长不满甚至导致纠纷。而采用Y型固定法, 可以更好的固定患儿, 能准确触及股动脉搏动点, 提高采血成功率。且采血后采用夹烟式拔针法, 在固定针头的同时, 加强了对患儿肢体的固定, 能更好地避免二次损伤, 减少患儿痛苦, 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本文对270例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的患儿进行相关研究, 效果满意。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丽红. 新生儿两种静脉采血法的效果评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12): 1579-1580.

[2] 刘金霞. 小儿股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的改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4): 100-101.

篇5

出于功利和实用主义的考虑,中国人不喜欢阅读严肃的学术文字,除非这样可以确保得到学分或者升值,这是现实悲哀的一面。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年来所谓的“专家”声名狼藉,人们的注意力被那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所吸引,却因此错过了对其后经济学的探究。刻薄点说,尽管在经济社会里人人都认为经济学知识有用,但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得其门而入,也根本没有深入其中的能力。每次只是跟着媒体起哄,最后自己一无所得,老来一无所获。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作者郭凯的可贵之处。他在哈佛主修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此前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受到学界和青年读者的高度赞誉。而他并没有一头扎进象牙塔里从此隐匿不见,而是努力把繁杂的经济学知识用晓畅通俗的语言写出来,编纂一系列关于王二的小故事,让读者以最为轻松的方式进入经济学。这样做虽未必能够让所有读者都有所领悟,但起码能够让读者看到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讨论经济问题的基础;虽未必能够让所有读者变成经济学专家,但起码能让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大量的经济学家满足于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却不愿意低下头来做这样切实而细微的工作。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从春节买火车票开始谈分配问题,一直到最后从减肥谈欧洲债务,涉及房价、汇率、中国发展模式等等方面。在报章和网络上终年争吵不休的话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得到相应的解释。而且,郭凯把复杂的经济系统简化为王二这个个体,把经济问题还原为工资和就业、生产和分配、厂商和消费者等几种基本模式。每篇文章前半部都是一个以王二为主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深入展开,讲解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现实中各种纠结的细节,使得经济学的脉络清晰呈现出来。许多争议性的话题,郭凯未必能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可以让你看到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争议维系了那么久。

经济学不是灵丹妙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不能解决经济领域内的许多问题。所以,与其说《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是一本经济学难题答案,倒不如说是一本理性经济人思考指南,可以带你进入一个更为理性的世界。而我们更应该感谢作者的一片悲心,正是这本写给大众的小书,使得他和书斋里冷冰冰的学者有了最大的区别。

篇6

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科研水平,而且有助于高校学术风气的端正,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更事关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益,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已成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共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对于提高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产出和效益,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不仅重视立项前的预算评估,还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策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从而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制度,并指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最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既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也是高校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实际,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规范,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1.监管机制基本确立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制主要分为高校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两个层次。外部监管主要是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成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内部监管主要是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及财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2.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驱使,如科研经费量与各种评定、晋升、奖励等挂钩,导致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效用的管理。

二是规范使用意识不够。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相关财经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不能严格把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违纪甚至违法现象。

三是监管机制尚待健全。首先是外部层面的监管体系不完善,高校与财政部、审计署等主管部门和项目资助方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高校内部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存在一定脱节,财务、审计、监察共同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各监管主体难以实现优势互补,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综合效果不强。

四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科研经费审计多属于事后管理,高校出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对科研经费管理整体比较宽松,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灵活性和随意性,对相关违纪问题处理较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监管概况

澳大利亚科研经费投入量大且立法完备详尽,通过科研评估及审计等方式进行管理,资金产出效果很好,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预防为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迄今已培养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及科研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及ARC拨款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对于科研的投入非常巨大,2011年~2012年度政府科研投资高达94亿澳元,其中20%的资金投向高校;此外,公共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等各科研主体也从其他非政府机构获得部分资金。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是以资助竞争性项目为主的方式支持科学研究并向政府提供研究咨询的联邦机构,其作用是对联邦政府的研究资助和科学政策提出建议,并推动开展最高水平、有益于澳大利亚全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培训,主要负责“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National Competitive Grants Program,NCGP)的实施与管理,资助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在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科技项目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NCGP计划分为“发现”(Discovery)和“合作”(Linkage)两种资助类型。“发现”类资助项目旨在发展和保持澳大利亚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具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而“合作”类资助项目则旨在通过加强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及与国外创新系统的联系,鼓励和拓展各种合作方式,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ARC在2011年~2012年度NCGP计划拨款81亿澳元,其中“发现”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50.2亿澳元,“合作”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30.8亿澳元。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完备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以《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的行为守则》(Australian Code for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为基本规范。该行为守则由ARC、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理事会(National Healthy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和大学共同制定,对于如何处理违反守则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如何管理研究数据和材料,如何和传播研究成果,包括适当的著作权归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同行审查,以及如何管理冲突等作了明确界定,对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约束力。

3.科研评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高

ARC借鉴英国科研评估系统RAE,建立了澳大利亚自己的科研评估系统(The Excellence Research in Australia,ERA),该系统具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经验丰富且国际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开展3类评估: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资助类型的评估与研究以及管理政策的评估与研究。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中,通过评估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学科研究能力,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寻找投资机会。2009年以ERA对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人文学科、艺术创作等进行评估作为试点,2010年的评估涵盖了所有学科集群,2012年将进行新一轮ERA评估。评估结束后,ARC以会《年度评估报告》(ERA National Report),作为ARC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开展重点投资的依据。评估结果同时也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广泛监督。澳大利亚41所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对ERA评估都非常重视,以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参与其中。

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内部科研管理部门

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全部预算为9.75亿澳元,80%的经费用于科研及与科研相关的项目。ANU的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下设科研资助办公室(Office of Sponsored Research)、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以及科研评优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Excellence)4个办公室。

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负责对科研进程进行监管。该办公室主要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各项科研活动,制定科研政策建议,起草各类科研报告和文件,与优质客户服务和大学外部组织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沟通与联络,争取包括英联邦国家资助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和行业的各类资助。

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依据《澳大利亚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规范》,负责对科研诚信及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监管,促进“负责任研究”的开展。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致力于为ANU的各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特许或是出售知识产权,以及基于知识产权成果成立公司,从而保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知识产权。

5.国家层面、ARC层面以及学校内部的审计

一是国家审计。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办公室负责对联邦财政的审计。政府执行预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执行与预算保持一致,所以审计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绩效的审计。审计办公室设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机构,其主要职能有: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基准线服务(基本标准线);良好行为规范;其他。绩效审计重要的是搜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处理,需要相关专家的极大参与和帮助。

二是ARC审计。ARC科研项目审计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ARC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师,或雇佣社会审计师,对ARC科研经费进行随机审计;二是各高校从ARC申请的科研经费要和学校的年度经费一起接受大学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经费使用人员保留相关票据,审计时提供备查。

三是ANU内部审计。ANU校董会下设5个委员会,其中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RMC)是根据1997年《联邦政府和公司法案》(the Commonw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Act)要求而成立的一个法定机构。根据ANU《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ANU Audit &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Charter)的规定,ARMC直接隶属于校董会,这种独立性确保了监督的有效进行;ARMC每年召开5次会议,并负责对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进行监督。ARMC下设的风险管理和审计办公室(Risk Management and Audit Office,RMAO),基于风险鉴别、排序、处置和管理,制定3年滚动审计计划,主要审查合规性及商业促进功能,审计计划中包含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审计办公室借助计算机辅助审查技术,重点关注3个关键区域:资金往来交付过程审计,如供应商、仪器设备采购、付款等;人事管理程序审计,如工资详单、科研辅助人员工资状况及人员离职状况等;管理需求审计,如关键资金账户确认等。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启示

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资金监管理念和做法侧重于预防,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科研绩效评估及不同层面的审计等,将滥用科研资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管理体系建立于澳大利亚文化、社会及法制的大背景之下,能够发挥实际效用。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庞大的科研经费要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对其的使用进行监管非常必要。当前科研资金监管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数量远远超过澳大利亚,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因此监管复杂程度很高;另一方面,我国与澳大利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高校管理体制及科研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照搬澳大利亚的做法。

借鉴澳大利亚科研经费监管做法,在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宏观监管、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和审计部门的项目中和项目后监管,形成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和保障学术自由。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是常态的工作,在科研学术人员入职之初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诚信教育、学术道德教育、行为守则教育等,通过法规和制度教育,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和参与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预防在前。

2.形成制度体系

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高校通过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详尽的流程,将各类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项目单独建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集中核算、专人审核,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防范风险。

3.进行绩效评估

科研项目和经费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要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估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以及国际比较等方法进行。

4.审计监察监督

篇7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娱乐教学 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D912.29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西方经济学已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 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的, 而且涉及到大量的概念、 原理、 图形、曲线, 初学者往往感到十分迷茫。 因此, 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结合多年教授 《西方经济学》 的经验, 浅析《西方经济学》 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课程,寓教于乐

西方经济学内容比较抽象, 倘若没有精心设计的导入, 没有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一旦一节课没有听懂, 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所以, 首次上课我们就要想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 教育要使人愉快, 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 而要想实现愉快教学, 则需要我们去想办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 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应该做到: 切题和生动两条原则,充分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趣” 中学习, 在 “乐” 中获得知识。

1、利用小故事导入。比如,讲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首先讲了《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然后再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巧克力都有啥牌子?德芙…老师可以简单的穿插关于德芙巧克力的美丽传说和历史,烘托课堂气氛,然后问:你喜欢吃巧克力吗?喜欢,学生几乎同声回答。那有朋友送了你们一盒,现在开吃,第一块,好吃,真好吃,感觉美妙极了;第二块,继续好吃;第三块,嗯,感觉一般点了;第四块、第五块,吃不下去了…第十块,估计快该吐了。还有,你周日逛街,淘到了一件特别适合的衣服,穿上非常好看,非常有档次,价格也适中,你是否会买两件一模一样。同学们会集体回答:不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自然不自然的都在避开它。这样,枯燥的知识就趣味化了。一个很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让同学们哈哈一笑。 从而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2 、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 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要想使同学们学好抽象的经济学, 首先要让他们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让学生参与进来,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很有效的方式方法。西方经济学有许多曲线,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我会让举手、一般是两到三个学生到讲台前黑板上照着书画上去,底下的学生我同样要求学生画到笔记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干,都忙起来,都动起手来,课堂气氛就有了。当然了,能上黑板上画曲线的学生是要加平时成绩的,所以,每次说谁上黑板画曲线的请举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很激动,都争着去。谁都想表现自己,谁都想多加平时分,谁都想进步。哈哈,看着一张张纯真的、可爱的、天使般的小笑脸,我们老师上课,也充满着激情啊!还有,其他向笔记本上画曲线、做笔记的学生,也要督促和检查,画一画,写一写,学生们加深对课本和所讲内容的印象,老师讲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如鱼得水,何乐而不为呢。

二、案例通俗易懂,学生融入其中

对于一些定义和规律, 老师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很快理解和顺利进入经济学之门。比如讲解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让学生懂得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需求的定义好理解,稍微有点难度的是需求定理和需求曲线。这时候如上所述,找学生上黑板画需求曲线,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画曲线,如图:

哪如何理解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呢。我就拿同学们早饭常吃的食堂的鸡蛋举例子:当鸡蛋是1元1个的时候,请同学举手统计,大概有40%学生早餐吃一个鸡蛋;当鸡蛋是1.2元1个的时候,大概是15%的同学早餐吃鸡蛋;当鸡蛋是1.5元一个时,大概3%的同学早餐吃鸡蛋;而当鸡蛋是2元一个的时候,大概只有1个同学举手示意吃鸡蛋了:多贵我也吃,我就爱吃鸡蛋,不吃鸡蛋我一天上课都没精神。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看来该同学家里经济条件真的许可。我再问,当鸡蛋价格下降了,8毛钱一个,50%举手;6毛钱一个,60%举手;5毛钱一个,80举手;1毛钱一个,100%举手了。哈哈,连老师我也说,如果咱们食堂的鸡蛋1毛钱1个,我也天天早饭吃食堂,光吃鸡蛋…哈哈。从而我们结合着需求曲线图得出:P(价格)上升,Q(需求量)下降;P(价格)下降,Q(需求量)上升的需求定理。我们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们就容易理解了。

三、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为切入点,难懂变易懂

如讲需求价格弹性时, 弹性(elasticity),物理学名词,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除了强调弹性是自变量变动1%时,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以此推出弹性也是百分比,只要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弹性概念一下子好理解了。 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商家的收入之间关系时, 老师可以先设问:“五一”、“十一”、春节假期,商场超市那些商品会降价促销,那些商品从不促销?同学们热烈讨论后,老师再问:电器做不做促销,名牌化妆品做不做促销?我们每天都需要的食盐有没有降过价、做过促销?然后解释各种商品弹性值不同的道理。 电器、化妆品富有弹性,适当降价可以薄利多销;而食盐缺乏弹性,降价不能使总收益增加,反而可能减少,这样就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了。

四、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

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利用是关键。“西方经济学”的课件,通常应包含基本经济理论的文字描述、简单数学公式的推导、图表变化的演示和教学案例的穿插播放等。课件的设计要以服务教学为原则,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结构逻辑清晰,思路完整顺畅,通过在各章节之间建立链接,使学生能及时回顾,温故知新。既要避免教师台上点鼠标,学生台下记笔记的误区,也要避免形式花哨,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五、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它不能完全替代板书。在教学中,用板书的方式推导公式,学生能了解整个推导过程。除了公式外,图形采取板书的形式更好,这样,学生能知晓每条曲线的来龙去脉。对概念的定义、案例的介绍,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时间。作为一名教龄还不长的教师,笔者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有从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上好西方经济学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应用型人才

1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在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基础都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同学甚至有排斥英语、数学等课程的情绪,知识储备量较少。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的课程的学习质量。

1.2 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在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形成中。

1.3 学习的功利性较明显

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来大学就是为了拿毕业证的心理,在学习的时候以考试及格为学习目标,缺乏对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的认识。并且还存在较严重的重专业课,轻其他课程的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功利性。

1.4 个性较开放,思维活跃,并对实践活动有极大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在文化知识储备上较薄弱,厌恶较古板的教学。但是他们个性开放、大胆、思维往往不拘于形式,喜欢参与实践活动。

2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看出,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的具备一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招生和就业两角度看,也要求独立学院应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其目标。目前大学生源情况相对紧张,各学校为抢夺生源,纷纷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办特色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吸引学生。而独立学院要在众多层次的高等学校中要有自身的优势,就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自身的培养目标。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内容,培养经济学的思维,并且能够运用基本的理论和思维思考、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读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帮助其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更好的做决策。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围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西方经济学》教学目的,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性,在课程的教学上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4.1 教学内容改革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现有的独立学院教学大纲给出的课时内很难有效的将所有内容全部讲授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基础,适当的对内容做删减。如面对的是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各管理职能岗位需要的经济学思维的培养,让这种思维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实践。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着重讲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论、生产成本论、市场论。在宏观部分的教学中,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应注重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的讲解、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传授。

《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理论内容较为枯燥难懂,鉴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添加经济时事、经济案例、经济学小故事、经济学笑话、经济学小游戏等内容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应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在这种教学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4.2 教学方法改革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纯理论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参与机会少,一般表现为被动学习,并且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也被潜意识的认为考试及格,挣学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学生特征和课程特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以下教学方法改革:

4.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穿插或启发讨论方式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运用相关案例,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和口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可以分为传统型案例,经济时事案例和生活模拟性案例。传统型案例指在该课程教授中一般的教师都会讲授到的小故事及小案例等。如在将“沉没成本”时教师们都会讲到甘地的扔鞋事件。经济时事案例则是引用当前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事件作为案例。如讲到需求弹性与价格的关系这一理论时,可用当前的电商大战这一经济事件作为案例。生活模拟性案例则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感受虚拟出一个都经历过或见过的场景作为案例。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时,可以想象出一个学生揣着100元钱逛超市的情景,描述从挑选商品到结账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就觉得可以结账,告诉学生结账的状态其实就是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状态,从而引出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在选择案例时要灵活,坚持适用性、实用性原则外,还需要在讲授中注意案例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掌握案例相关的所有信息,并设计好案例讲授的步骤,控制好课堂时间。

4.2.2 课外实践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的应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法。如在讲供求理论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农贸市场等地方观察某一种商品在一天之内的价格变化,并要求学生到卖主那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然后思考影响该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因素,价格的波动的原因,如果学生是卖主在同样的情况下会如何调整价格等问题。课外实践教学法走出教室,让学生体验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学,并应用其理论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更有说服力。但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以学生的安全为重,做好实践教学场地的选择。

4.2.3 课内游戏教学法

课内游戏法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一款游戏,达到既可以使课堂有趣,又可以到达让学生体验、理解、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目的,该种教学方法融教于乐。如在讲博弈论时,可以设计一款出牌游戏,将学生分为偶数组,两组两组对抗。该游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博弈双方决策的选择时的决定因素,沟通的重要性、博弈双方心理的变化、双赢的条件等。运用该种教学法,教师要选择好游戏,设计好游戏的规则并控制好游戏的节奏,做好游戏中理论的引出及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R].2003-04-23.

[2]李海明,伍晓.西方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201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