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健康指导建议8篇

时间:2024-01-26 14:43: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健康指导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健康指导建议

篇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以上海市闵行区H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探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改建。

1.2方法以精益生产理论思维来指导信息化改建,通过合理划分空间和功能分区,实现一站式服务流程。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2次生产方式革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也由传统的四病防治向计划免疫、定期体检、营养指导等健康促进、保健指导为主流的预防控制医学服务转变。参照“精益生产理论”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改建,对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满足新型医疗模式下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探索儿童健康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结果

2.1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信息系统的设计,参照“精益生产理论”,以服务对象的需求和体验为导向,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改善服务为目标,以电子健康档案(eHR)为基础,整合原有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信息系统,增加流量控制模块、服务资源动态分配模块、短信平台、网上预约和付费模块等,着重解决一站式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大厅内人员拥挤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根据大厅硬件条件,采用分区候诊、2次叫号的方法规范服务流程(图1)。

2.2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设计

2.2.12次候诊分区叫号流程合理且以儿童为中心的排队叫号系统软件,对简化服务流程,创建人性化等候环境,避免因焦急等待而进行的来回走动,降低运行成本,保证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实现可靠、直接的信息联络,改善服务环境并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医院候诊就诊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叫号系统软件几乎涵盖所有服务功能区域和服务房间,实行2次候诊、分区叫号的方式对服务流程进行有效引导。服务对象刷卡取号后,在取号候诊区进行1次候诊,预检登记面向取号候诊区进行叫号,服务对象进入预检登记区进行预检登记,可以根据各功能区等待人数选择接种还是先体检、选择儿童喜欢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在大厅进行2次候诊,再根据预检登记信息,软件系统自动判断由儿童保健功能区或免疫接种功能区的相应服务诊室进行叫号,整个服务流程在软件系统的指引下有序完成。

2.2.2大厅人流量实时控制与服务资源动态分配大厅里人员拥挤和服务资源分配不均是开展一站式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论上,当大厅出现人员拥挤时,可以通过预检登记环节延迟叫号来减少大厅人数,缓解拥挤现象。在信息系统中加入流量控制模块并动态分配服务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大厅实际容纳能力、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区域的服务速度、服务对象的综合素质等情况,设置一个控制参数控制大厅内的总人数∑(参考公式:∑=接种服务人员数m×接种单线等待人数a+体检服务人员数n×体检单线等待人数b+测量等待人数c+……),当大厅里人数总量达到设定的控制参数时,系统弹出警示框通知预检登记人员,同时软件系统自动延迟叫号,待大厅人数下降到设定值时自动恢复叫号。预检登记系统动态显示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各功能区域的等候人数,若出现一边等候人数多,等候时间长,另一边等候人数少,服务人员空闲的资源分配不均情况,预检登记人员通过建议服务对象优先选择较空闲的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服务资源。限流模块的运行,使大厅里的总人数得到控制,不同服务功能区的等候人数动态平衡,人员拥挤和资源不均的情况有效缓解。

2.2.3短信平台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短信平台可以通过实时调阅儿童健康档案,根据儿童月龄生成儿童保健和免疫接种预约通知。管理人员根据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日服务能力,控制短信发送数量,均衡控制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日服务人数。短信平台还可以发送接种注意事项、健康教育信息等。

2.2.4网上预约与网上付费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网上查询、网上预约和网上付费功能。儿童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功能预先查询本次需要的服务内容,通过预约功能将服务时间精确约定到分钟,在网上完成付费,进一步简化现场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2.3效果分析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流程改造,使服务资源分配趋向合理,医护人员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缩短了服务和等候用时,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到提升。在服务人员配备略有减少的情况下(表1),服务对象接受服务时所需等候和服务用时有较大程度缩减,服务人次数有明显提升(表2)。

3讨论与建议

一站式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使儿童接受免疫接种和儿童保健的服务更加快捷便利,利用免疫接种来促进儿童保健其他服务项目的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社区儿童保健中遇到的问题[1]。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所有服务功能区域都处于同一个大厅内,大厅内人流量大增,造成环境嘈杂和拥挤;家长和儿童需要往来于不同服务功能区域,如不能得到合理引导,容易形成无序流动,造成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一站式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支撑,在规范秩序、流程引导、流量控制、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引领服务对象享受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对于缓解儿童健康管理大厅的嘈杂拥挤,改善服务环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篇2

【关键词】美国开端计划儿童健康健康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40-02

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和前提。“开端计划”(Head Start)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创办,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健康保健的综合计划,在一开始就将儿童健康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开端计划对儿童健康的不断关注

在20世纪60年代,开端计划的先驱萨金特•施瑞弗,委托开端计划规划委员会负责人、医学专家罗伯特•库克成立由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儿童健康和发展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由于当时委员会成员中的医学专家比重较大,所以规划委员会特别强调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把提高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并在儿童健康服务构成方面设计得具体明确。例如:儿童将获得儿科的全面检查,还要接受视力、听力和语言方面的评估,而且还要做肺结核、贫血症等方面的检查和治疗。在开端计划开始实施后,儿童发展中心和社区的公共卫生机构合作,和家长配合制定矫正性和预防性措施,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营养培训。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开端计划进入了探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开端计划在儿童健康和发展问题方面进行了调整,开端计划的内容和目标有了新的扩展和变化,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家长教育计划”、“健康开端计划”,原来的开端计划得到了拓展。

20世纪90年代,对儿童精神领域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已经成为开端计划健康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端计划在健康服务领域的一大突破是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关注儿童心理的成熟和发展。

开端计划从开始实施至今,在儿童的健康保健服务方面,从起初的身体检查、疾病预防到提供全年的服务及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从中可以看出开端计划的负责人对于儿童的健康问题的重视。如果没有开端计划,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可能享受到学前教育,更不可能享受到健康检查、牙科治疗服务,也正是因为如此,开端计划被人们视为是一项成功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模式,对儿童的健康护理、动作发展和牙齿保健都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开端计划,政府第一次把解决儿童的健康问题看作自身责任,把健康服务带给了贫困儿童。

二、开端计划相关执行标准和指导

1.确定儿童健康状况

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对儿童的健康负有最基本的责任,他们在儿童发展与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能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十分关注儿童的发展与健康。因此,开端计划规定:在儿童加入开端计划实施体系的90日内,工作人员应尽快和父母取得联系,建立合作关系。

(1)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Grantees and Delegate Agencies)必须协助父母,帮助他们的孩子加入到健康保健体系中。具体做法包括:寻求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Health Services Advisory Committee)的援助,以确定长期的健康服务资金来源,并将儿童及家庭的健康需求告知给社区的健康服务者;与地方医疗补助机构(Medicaid agencies)合作,以确定儿童是否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定期仔细地查阅健康档案,确保提供专家推荐的治疗和预防服务,并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

(2)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还应确定儿童是否获得了由医疗保健专家提供的近期的、与年龄相符的预防建议表和有关医疗、牙科和智力方面的基本健康保健表,并确保儿童健康保健档案的内容和专家建议的相关信息不断更新。

开端计划工作人员的任务之一在于和父母一起合作,以确定儿童的长期健康保健是否得到了专业人员对儿童健康的指导,并确定是否得到了所需的诊断检查和治疗。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可提供的指导包括:产前护理的标准;结核菌和铅的检测频率;牙齿的检查频率;社区健康问题,例如:肠道寄生虫病、奶瓶性蛀牙(婴幼儿龋齿)、甲肝等的检测与预防措施;建议增加预防接种疫苗(例如,儿童在甲肝高发期接种甲肝疫苗)。

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还必须确保他们继续享有这些由专家推荐的保健附表。开端计划工作人员和父母与健康服务提供者协作,确保体格检查和智力测试后,必要的检测结果和治疗计划记录在儿童健康保健附表中。另外记录应指出今后所需的全部治疗程序。

此外,开端计划还规定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追踪和监督健康保健服务部门。计划规定工作人员对健康保健服务负有如下责任:与父母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儿童是否接受检查、治疗;与教育中心、家庭中心的保健员及家庭访问者合作,仔细查看健康记录;鼓励健康专家向父母解释全部程序;健康记录所载资料具有机密性质,所以应存放在其他无关人员不易接触的地方。这些健康信息将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

2.检查儿童身体发育情况

(1)在儿童加入开端计划的45日内,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与其父母协作,对与儿童年龄相符的发展性感观(包括视觉和听觉)动作发展、运动神经的发展和情感能力进行检测。这些检查方法和要求应最大可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儿童的文化背景,以确保检测的真实性。

开端计划的执行标准不要求使用任何特殊方法、仪器或技术。检测过程包含基本的、必要的观察与测量,要确保时间上和测试人员的长期固定。在设计及发展性的检查方法时,测试机构要与涉及活动各方面内容包含健康、儿童发展与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与家长们及健康服务咨询委员会磋商。在选择工具或指导检查时,要考虑儿童在文化语言上、发展过程中的背景,确定年龄较小儿童的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状况时不应使用单一的检查方法。一个系统的方法涉及多方面的来源包括:相关人员及家长们对儿童行为举止的观察;查看儿童的历史健康记录;比较过去的发展状况和目前的状态,重新分析观察结果,确认结论是否与家庭人员或父母所了解的孩子的状况相一致。

(2)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从精神健康专家或儿童发展专家那里获得正确的导向,以便使用这些结果来确定儿童的需要。协助父母了解家访人员实施计划和发表意见的过程及其它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在计划实施中和家庭里得到有关儿童需求的建议。所有的专家都应考虑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

(3)开端计划开办机构和机构必须利用有关每个儿童所有方面的多样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从他们的家人、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那里了解儿童的典型行为习惯;教师们、家访人员和父母的观察结果记录;儿童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美术作品、口述性故事、录制的语言磁带等;对学前儿童的访谈;儿童的成长录像带或录音带;工作人员对儿童进步的记录及父母的反馈等。

篇3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篇4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儿童早期保健;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136-02

社区健康服务,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主体是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全体医师与护士是骨干,合理利用对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群众的健康问题,以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1]。虽然目前我国加强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但是在社区健康服务方面发展的还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在儿童早期的保健教育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被纳为社区公共服务的范畴之内。为了探讨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的影响,该研究通过选取该市2009年7月―2011年8月登记的2 762名婴幼儿进行调查,发现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有重大的作用,可以促进儿童的早期健康发展,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即选取该市登记的2762名0~3岁婴幼儿的资料,其中男1 260例,女1 502例,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儿童保健干预计划,告知所有参与研究的幼儿父母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2 方法

为所有参与研究的婴幼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1年内的健康情况。编制0~3岁婴幼儿的健康管理方案,规定其每天进行健康管理的内容、时间以及过程。管理按照评估、分类、指导以及预防接种四个部分进行。首先,对幼儿进行健康评估,根据健康检查情况,把他们分为发育正常、生理存在问题、精神发育迟滞三类。接着根据不同分类,进行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法。对于健康存在问题的儿童,建议父母带其到医院进行诊治或者是采用相应的育儿手段。最后,按照规定制定免疫计划,并把预防接种的时间与健康体检的时间相结合。健康体检一般包括常规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检查。若发现问题,建议转诊到上一级的医院。

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的过程中,自制调查表,对所有参与研究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访问,以了解幼儿父母的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社区提供的儿童健康服务认知度。其中,父母的基本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百分制计算,而对社区提供的儿童健康服务满意度按10分制计算,>7分为满意。另外,在研究前后,对参与儿童早期保健的社区医师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测试,测试结果以百分制计算。

1.3 社区健康服务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监测社区健康服务的内容、健康服务的目标实施、健康服务的进度等。质量控制的方法有现场参与或考察,记录和报告,调查和审计,若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研究开始前对调查人员和社区医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有专门人员整理资料,所有资料双人录入。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幼儿父母的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社区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显示,在进行儿童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之前,仅有15.0%的幼儿父母对基础育儿知识基本掌握,而对儿童社区健康服务满意度为62.8%。而在计划实施之后,有46%的父母掌握了基本的育儿知识,对社区的满意度也上升到了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社区医师的儿童早期保健知识和技能考核情况

在儿童早期社区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实施的前后,对50名社区医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考试结果显示,在项目实施之前,其专业知识平均成绩是(71.2±8.9)分,其中合格人数41例,占82%;专业技能考试,平均成绩是(73.4±6.5),其中合格人数43例,占86%。而经过培训以及项目的工作锻炼之后,50名医师考试均合格,合格率100%,专业知识平均成绩是(86.5±8.4)分,专业技能考试平均成绩是(88.6±7.5)分。可见,社区儿童早期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可以提高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2。

3 讨论

任何一个社会人的成长,都会受到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社区与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潜能开发有重要的影响[3]。尤其是儿童在0~3岁的时候,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其可塑性也是最强的,所以这段时间是儿童早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包括孕妇产前与产后的保健,儿童的营养、卫生保健与智力开发,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关爱,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等内容,因此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每一个内容都会对孩子的早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儿童的早期发展主要面临的疾病是发育及行为障碍[4]。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对高危的发育偏离儿童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其症状,促进能力的发育,尤其是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及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采取早期保健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社区的儿童健康服务非常重要。社区儿童健康服务不仅包括简单的体格检查、生长测量等,还要包括母乳喂养、初级心理咨询、育儿指导、营养指导、慢性病管理等内容,发现异常病症应建议其父母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5]。同时,采取社区-医院双向转诊服务,优化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的医疗卫生资源。

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儿童早期健康干预保健计划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熟练掌握心理咨询、保健指导以及转诊制度。另外,社区的儿童健康服务也可以提高父母的基础育儿知识掌握程度,并提高对健康服务的认知程度。通过评估-训练-发展-再评估的模式,对儿童成长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测,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所以,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具有重大的影响,应在广大社区中推行,并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促进祖国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水英.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的影响[J].医学前沿,2012,2(4):77-78.

[2] 周指明,李瑞莉,邱德星,等.社区健康服务对儿童早期保健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29-230.

[3] 汪维.社区健康服务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J].健康必读,2010(9):210.

[4] 郝波,赵更力.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及母亲养育行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994-996.

篇5

资料与方法

全镇被调查儿童共计16.52名,覆盖率86.90%,普查项目分为盗汗、手足搐搦、方颅、串珠胸、鸡胸及漏斗胸和佝偻病等6个症候群进行。被调查的1652名儿童中,男童共891名(54.53%),女童共751名(45.47%)。

结 果

各组症候群发病情况见表2。全镇0~7岁儿童钙缺乏及相关疾病发生率高达62.72%,其中男、女童发病分别为819名和833名,占被调查儿童的49.58%和50.42%,无明显差异。在各组症候群中,主要表现为盗汗、手足搐搦等轻度损害,分别检出914例(55.33%)和741例(44.85%);方颅、串珠胸等中度损害较普遍,分别检出434例(26.72%)和250例(15.13%);而鸡胸及漏斗胸、佝偻病较少见,分别检出12例(0.73%)和6例(0.36%),差异较明显;其中只检出1组症状的共496例(30.02%),检出2组症状的共827例(50.06%),检出3组以上症状的329例(19.92%)。各年龄组中,1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共108例(65.45%);4岁组阳性检出率最低,共124例(61.08%),差异不显著。在所有阳性组儿童中,大约只有480名儿童(29.06%)进行过相关检查和规范治疗。

讨 论

建议卫生院制定《新庄镇卫生院“钙缺乏及相关疾病”防治预案》,建立农村儿童健康干预的长效机制:①孕期孕妇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应该建议孕妇重视妊娠中期的预防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孕妇在妊娠中期(妊娠6~8个月)多食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或及时补充钙剂,防止新生儿钙缺乏症及其不良后果。可通过口服钙中钙片每次2片,每日3次,或高钙片,每次1片,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同时加服多种维生素糖丸,每次1丸,每日3次,连续3个月,鼓励孕妇多进行阳光浴、增加户外活动等,并避免高盐饮食、酗酒、吸烟、碳酸饮料等的摄入,直至孕妇腰酸腿软、抽搐、小腿肚转筋等症状消失,但需注意防止补钙过激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囟门过早愈合症的发生。出生后的婴儿,也应及时口服鱼肝油AD滴剂,每次1滴(含维生素D 200U),每日2次。产妇在生产后,可口服各种钙剂(如上述),并加强饮食补充,如排骨汤、黄豆及豆制品、苹果、鸡蛋等食物,如骨头中含有大量丰富的钙物质,孕妇通过这些食物可获得机体所需全部或大部分钙营养,从而达到预防缺钙和补钙的目的。②对于0~1岁的儿童,一旦长时期内出现手指搐动、眠差、易惊、盗汗等现象,则应及时补充钙剂。对那些不能通过母乳或辅食获得足够钙营养、或体内钙丢失过多、钙磷代谢障碍的儿童,则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50ml中静脉滴注,6~8滴/分钟,在30~60分钟内滴完,连续3天,第3天在静脉滴注完后,再用维生素D320万U肌注,共治疗1~2个疗程(每疗程1~3天),连续3个月,即可达到快速补钙、快速吸收的补钙或预防钙缺乏症的发生。③对于1~2岁儿童的钙缺乏症,应加强药食同步,通过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或多味钙奶片、咀嚼钙片等每次1片,每日3次,以达到预防缺钙的目的。④对于2~7岁儿童,因已能完全进食,故以加强食物补充为主,如多食西红柿、鸡蛋、豆制品、牛奶、各种骨头汤、菠菜等钙含量较高的食物,达到补充钙缺乏及预防缺钙的目的。⑤对于钙缺乏严重的儿童,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测、治疗,采取适当补钙措施,但应防止补钙过激。⑥积极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对于缺钙者,建议可通过添加鲜牛奶、羊奶或含钙元素的奶制品喂养婴儿,以达到预防缺钙及补钙的目的。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举办钙缺乏及补钙知识专题讲座,对农民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篇6

施萍,1957年生,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国家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带你练,全科医师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主讲人,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评估

篇7

预防保健宣教教育不到位,百姓认识不到保健重要性,而且对基层保健部门缺乏信任,即使免费都不参与管理。乡镇卫生保健部门管理水平较低。预防保健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且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缺乏、工作人员对待遇水平不满意。上级相关部门对工作的配合不够、管理资金不到位等。做好基层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措施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作为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提供的核心和主体,也是实现农村卫生服务乡镇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完善程度关系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乡镇卫生院妇保儿保部门的健全和完善是做好孕产妇儿童保健必须的基础和前提。

积极开展孕期妇女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怀孕后的妇女会对孕期自己和胎儿产生紧张担忧情绪,面对身体不断的改变而产生的不适无所适从。所以孕期要给予正确的心理、生理指导。分娩过程的痛苦,产后哺育孩子的劳累,都会给产妇带来心理生理的压力,产后抑郁症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产妇身上,所以产后访视不仅仅是身体的保健,还要包括心里的保健指导。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及咨询,对遗传疾病进行筛查,使孕妇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禁止乱服药物,接受健康保健服务,接种风疹疫苗、服用叶酸等,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做好沟通,让孕妇及家人从心底认识到保健预防的重要性,配合我们的预防保健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农村孕产妇和儿童居住不集中,道路偏远,家人忙于生计,没有固定和多余的时间送她们进行保健检查,而她们作为弱势群体没有能力自行到当地保健部门检查。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卫生保健模式,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为每一个孕产妇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对其进行特别管理,定期上门保健服务,以便及时的发现高危因素,给予指导,及时处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为以后的保健服务打下基础。加强对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人群的管理,提供优质、低收费的医疗保健服务,全面提高社区内孕产妇儿童的保健状况[2]。流动人群是保健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她们居无定所,为管理带来困难。流动人群多为经济低下的人群,孕产妇及儿童的保健意识更薄弱,引发疾病的几率相对偏高,对这样的人群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

制定儿童伤害干预行动计划,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提高儿童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危害儿童健康的监测和救治。提高农村学校卫生饮水和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根据目前农村孕产妇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真正重视农村孕产妇儿童预防保健;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灵活开展孕产妇儿童预防保健项目;关注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本身;提高农民的预防保健活动参与率、推广全民预防保健;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孕产妇儿童预防保健补助手段。切实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促进城乡、区域、人群间妇女儿童健康平衡发展。推动妇幼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翟学君范华萍单位:山东莱州市慢性病医院烟台山医院

篇8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本辖区医院进行体检的1800例儿童中检查出的体弱儿150例,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制定出相应的适宜防治方案,予以登记、建立专案管理记录、进行治疗等。同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对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体弱儿的罹患率达到了8.3%,主要疾病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此外还有部分患儿为营养不良、贫血以及先天畸形等。

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做好产前筛查、孕期保健,是儿童保健的基础,在促进儿童今后的整个发育、成长过程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体弱儿 管理情况 儿童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2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48-01

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常常能够反映小儿近期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我们常常将满月之后体重增长不到600g的婴儿列入体弱儿,是我们保健工作的重点。一般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为:喂养情况、护理情况、疾病情况等[1]。我们必须找到原因,才能解决体重增长不足的问题。体弱儿管理作为衡量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特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儿童体检过程中检查出的体弱儿150例,对其实施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了2011年2月―2013年5月在本辖区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800例中的体弱儿150例,这些患儿均服从体弱儿管理范围的0―3岁婴幼儿为管理对象。主要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一个月增重不足500g婴儿、活动期佝偻病、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以及智力发育迟缓等。

1.2 诊断标准[2]:参照《体弱儿管理填写说明》中关于体弱儿的规定,同时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临床检查等予以诊断确认。

1.3 方法:所有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体弱儿均被列入体弱儿专案管理中,参照患儿病情制定出适合的防治方案,同时进行登记,建立专案的管理记录,给予及时的治疗。为随时了解管理效果,我们还进行了定期随访,方法包括电话访问、上门访问、建议患儿入院定期检查等[3]。

1.4 转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结合复诊情况,病情有所好转的患儿我们立即给予结案,转入正常的儿童系统予以管理。

2 结果

2.1 来我院接受体检的患儿共1800例,其中检查出体弱儿的为150例,罹患率达到了8.3%,转归率达到了83.3%,详见表1。

2.2 疾病分类情况:从体检的结果来看,我们知道: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儿为70例,中度以上贫血者32例,营养不良者29例,活动期佝偻病者7例,消化道感染者8例,其余4例。详见表2。

3 讨论

3.1 通过本研究数据我们发现体弱儿的转归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随着年份的增加,体弱儿的罹患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和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有效的管理和医学的发展有关。

3.2 对父母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体弱儿的管理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实施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父母对儿童的护理能力。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环境管理、保暖工作、合理进行喂养、衣着选取以及皮肤护理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让父母学会预防儿童出现常见疾病的保健知识。具体措施有:①调查父母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保证此次教育能够有的放矢,按照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②选取一些典型例子,将一些传统错误观念穿插在案例中,以警示家属这些错误护理引起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与正确护理做法进行对比,让家属铭记于心;③开设热线通道,给没有专业护理知识或急需护理指导的产妇提供便利,这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儿童护理中出现的问题[4]。

3.3 注重营养膳食以及小儿的喂养。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者为19.3%,占比大,这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是保证其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在小儿的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营养膳食,注重喂养的方法,同时经常外出接触阳光,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佝偻病的发生。做好产前检查、孕期保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孕母感染和遗传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儿童保健中心.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M].江苏省卫生厅妇幼处,江苏省儿童保健中心,2010,11(3):24―25

[2] 刘湘云.儿童保健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3):91―9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