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的基础形式8篇

时间:2024-01-25 15:55: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的基础形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的基础形式

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重要性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的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具有情况复杂、人员和资金流动性大、材料与结构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技术应用、细节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承受着复杂的荷载,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水利水电基础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方面的要求,就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最终导致险情的发生。和一般的工程项目比较,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艺要繁琐很多,设计也较多,为了有效地减少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一定要将基础处理工作做到位,并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另外,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往往都是在枯水期施工的,相对说,施工的工期比较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在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还需要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之一,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施工中,为了满足更高的质量要求,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加以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及提高施工操作水平,依据实际施工环境需要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其质量,尤其是保障基础施工作业的合理性,必须完全按照要求进行建设施工。

3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3.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地基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地基受地质环境的制约,有着极其不稳定的特点,所以针对地基施工要掌握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质的特性,采取不同技术加以处理,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降低其破坏力,更能整体上保障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地基渗透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主要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因空隙过大而出现的一种问题。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为了有效防止渗漏现象的发生,就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预防。渗漏及管涌现象的出现不仅仅会影响施工进度,更会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基础沉降受其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地质性质以及工程结构的变化。防止沉降现象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讲,沉降现象一旦发生不仅仅会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更加会因基础沉降而导致地震现象的发生,给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损失。

4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4.1 锚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不免会遇到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施工环境,尤其是针对山区作业施工更好选择好相应地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其施工质量。锚固技术就是针对相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施工作业技术,它能有效的依据山区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施工设计,且能起到很好的加固效果,对抗稳定性以及抗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4.2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预应力管桩主要由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两部分组成,这两种预应力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都起到了不同地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预应力管桩施工作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沉降等现象均采用震动法、射水法或是静压法、锤击法等进行处理,这几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依据施工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下面就常用的静压法及锤击法进行详细的分析,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来加大其预应力管桩的压力,将管桩压到地面以下,达到作业要求。锤击法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建设质量要求选择使用,一般情况下,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相对较高,所以这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3 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对其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其进行合理配比,达到施工作业的规定要求方可进行施工作业。水泥土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加固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因施工作业而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对水泥土灌浆深度均在50厘米左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其地基的稳定性,更能提升整个地基的承受力。同时,水泥土与土壤质量、密度及掺和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搅拌前要认真分析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比,从而保证其质量。

4.4 软土处理技术

针对软土施工而言,它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作业施工,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置换法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且节约成本,如灰土等材料的使用就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可以采用重锤夯实法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履带机起重机进行吊锤,压实其软土。最后,也可以采取排水法进行加固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形式对其进行表层土的排水作业,将积水排出,达到压实的效果。

5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展望

虽然基础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处理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所以在实际工程作业施工中也必须加强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的质量监督检查。如水泥浆凝固、成槽工艺、防水施工作业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审查。此外,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必须注重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保证其质量,更要满足长久利益发展的战略目标。

6 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得知,基础处理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处理技术影响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正所谓“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所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加强基础处理技术的质量管理,提高相关作业人员的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控制好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核心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其质量,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缩短周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达到经济、高效、安全的目的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占涛,叶盛茂.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门窗,2013,9.

[2]徐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22.

篇2

1土木工程基础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运用

在土木工程中,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物中,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最为基本的构造。如果地基不稳的话上部建筑就谈不上安全性了。现代的建筑物的地基主要问题有强度和稳定性上的问题、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地基失稳的问题、地基的渗透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将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其中。针对不同的土地情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加固地基的技术可分为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入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等方式。在介绍复合地基原理时可以知道复合地基技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能,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式与原天然地基或浅基础相同。除此之外另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便为部分或整体的进行置换。通过置换为更加坚固结实的基础物来增强其地基的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桩混合地基法、挤密砂石桩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利与弊。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经济且实用的方法。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天然地基是否满足最基本的承载力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地基的类型,是否用原来的天然地基,还是要经过人工进行加强以使得这种人工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最为基础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对于荷载的传递路线上有所不同。如浅基础是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而桩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先传递给桩然后再传递给地基土地;最后的复合地基则结合了浅基础和桩基础的传力途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另一部分则通过桩来向下进行传递。由此可见,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2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的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中地基便为浅基础,桩基础还有就是复合地基了。而采用复合地基能有效的改良地基承载力等优势,且结合了浅基础与桩基础的双重优势,还可以更加的适应环境。但是就现在而言复合地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一些不能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复合地基计算的理论、复合地基的形式、工艺、质量检测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将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不断的完善。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这些技术发展都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停的得到了突破。除了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在使用材料上也有所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得到应用,使得新材料更加适应新时期对环境的要求,节约环保已成为当代的主题。总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想使该技术不断的适应新要求,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综上所述,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以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且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些理论还不完全成熟,仍就需要技术人员将该理论不断探索及完善,以使其经济效果达到最佳。将理论不断的应用于实践,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并以实践来不断的发展真理。将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结合工程实践,相信在近几年我国该项技术会有所突破。

作者:刘坤 姚忠岭 孙砥夫 单位: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4、智能优化处理

针对工程质量而依然,技术处理、施工技术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处理地基工程时,施工人员需掌握地质勘查资料,在施工时,比较分析地质状况,若发现地址报告与地基施工技术不相符,需及时向甲方单位汇报,实施施工技术优化。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建筑施工,施工技术日趋复杂,在组织施工过程中,邀请专家评审方案,避免工程出现不必要事故,最小化施工风险。

三、结论

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的重视地基基础的施工。当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基基础施工的技术,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王恒林.福建沿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桩基础、承载力、富余量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县城市高层和次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和次高层建筑以及深软地基的多层建筑,桩基础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近年来人工挖孔灌注桩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当桩承受的外力(轴压、弯矩),较大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只要施工条件许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往往是既经济又安全的。

如我县威坪镇特丽雅中学教学楼:原设计采用Ф900~1000的人工挖孔桩,桩长11.5m单桩承载力计值为1180 KN,经笔者提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桩长由11.5m改为桩长5.5m,并在原位将3根工程桩作为试桩。试桩时桩的极限承载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要求确定,即1.6×1180=1880(KN)。3根试桩加到2000KN,沉降量分别为3.4、2.07、3.37(mm),与规范的试验终止值40mm相比有很大的富余。

上述实例表明,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的试验值与按规范公式计算值相比有很大的富余量。但现行桩基规范对人工挖孔桩的承载力有所低估。因此建议制定更加合理人工挖孔桩的技术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挖孔桩在灌注混凝土前须认真清除孔底虚土及地下水等问题,才能成功。

2、关于桩长与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威坪镇特丽雅中学教学楼工程,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

将桩端放在粉砂岩上不仅桩端承载力较高,见桩的长度变短,当桩长在5.5m左右,成孔的施工不会很复杂,因而节省桩孔的造价。

3、关于岩石层桩端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目前的规范对岩层的桩端极限承载力是按工程地质勘探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的。姑且不论再精心的取样也会使试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试样强度一定会低于它在原始状态下的强度,而且该方法在理论上也是不妥的,原因如下:

对于各土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往往可提出两类不同的地基耐力指标:浅基础设计时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和桩基础设计时的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后者往往比前者大很多。其原因是受力机制不同,若将浅基础视为一般受压,桩基础桩端下的地基则是局部受压,是正确的,但相对于岩层而言,作为桩端下的岩体当采用单轴抗压强度来确定qp时,不仅没有受到局部受压的有利因素的调整,反而采用无侧限的圆柱体试件来代表其强度,差别可想而知,因此对岩层的桩端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是值得各位探讨的。

余贤高(1962),男,浙江省淳安,高级工程师,大学。淳安华远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工,主要从事地质灾害治理、爆破以及爆破对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的影响、地质滑坡体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和处理方法等的施工及研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努力优化结构方案和改进结构技术,提高结构材料的利用率,创造节约型结构产品是大势所趋。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建筑对地基工程的沉降程度和强度标准有了更严的要求,尤其是软土地基,如果不按照严格的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会使房层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 软土地基及其特点

1.1软土地基是由淤泥质土、淤泥、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不均匀,加荷载易变形,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

1.2 软土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并具有触变性、流变性等特殊的土力学性质,工程利用条件较差。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无法承受大规模建筑物的荷载,易出现地基局部破坏甚至整体滑动的危险;软土地基的灵敏度高,在地基施工时产生的挤压、搅拌和振动,易引起地基破损,降低软土的强度。因此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才能进行房屋建造。

2 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2.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用于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原理是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塑料排水袋或砂井等),逐渐排出软土中的孔隙水,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渐增长,从而使地基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1)电渗排水法。主要利用其来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稳定性的目的。在土中插入接通直流电的金属电极,通过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软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并将水从阴极排除,借助电渗作用来逐渐排除土中水。

(2)堆载预压法。房屋建造之前,在建筑场地通过临时堆填与建筑物相等或大于建筑物荷载的土石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预压,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的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3)砂井法。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并,在砂井之上铺设沙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载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

2.2 胶结法。

基本原理是在软层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固化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1)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形成坚硬的拌和柱体,与原地基共同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灌浆法。利用压力泵把水泥、水泥混合物或其他化学浆液灌入土体,使其与原地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渗、堵漏、加固的目的。

(3)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待处理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形成高压射流来冲击破坏土体。待浆液凝固后,便与土粒混合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3 置换法。

基本原理是以沙、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1)石灰桩法。石灰桩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临时加固效果比水泥要好得多。石灰桩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利用机械或人工成孔,填入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膨胀、吸水、放热作用以及与地基土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善桩体周围地基土的化学性质,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提高了强度,并使桩体与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将一定配合比率的石屑、碎石、粉煤灰和少量的水泥加水拌和后,用振动沉管桩机或其他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胶结强度的桩体。并在这种桩的桩顶铺上一层褥垫层,桩间土、褥垫层和桩形成了复合地基,这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由它组成的复合地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

(3)碎石桩法。利用一种单向(双向)振动的振冲器或冲击荷载将桩管挤入地层并在地基中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密实的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桩周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碎石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强夯置换法。

对厚度小于7m的软弱土层,边强边填碎石,形成深度3m-7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墩体,碎石墩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2.4 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换填法。将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充质地坚硬、性能稳定、强度较高、具有抗侵蚀性的砂、卵石、碎石、灰土、素土、矿渣、煤渣等材料,并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换填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质土、淤泥、松散素填土、杂填土。

(2)挤压密实法。对软土厚度大于3m且分布面积广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夯击、挤压、爆破和振动等手段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通常处理方法有表层压实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碎石桩法、爆破法等。

(3)加筋法。在高填土、填土及砂土等软弱土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加筋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受力杆件、拉筋等提高地基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建筑设计物的不均匀沉降。常用加筋法有:加筋土、土层锚杆、树根桩法等。

3 结语

3.1 软土地基由于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压缩系数高、孔隙比大等特点而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易使整个房屋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结构损坏,若选择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建筑物等,必须对软土地基做切实可行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本文中所阐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是比较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必须有选择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软土地其处理工程中,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认真的勘察,分析其地质特点,检查土层分布,同时要注意软土地基不稳定将造成的危害,针对复杂的软土地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结构安全,使之更为经济,更加有效。

3.2 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在大量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施工经验,积累更多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变形特性与不均匀沉降资料,探索总结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终使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李海蕾,邓传利.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篇6

关键词: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

一、几类特色土的相关简介

特殊土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普通性质的土,主要是在特殊的地理外部环境下所形成的,有着特殊性质的土。一般包括四大类型,即杂填土、膨胀土、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这几大类型的特点均不一样。

1.杂填土

杂填土主要是由垃圾所造成的,一般现出在老的居民区及工矿区内,是人们生活垃圾堆放所产生的垃圾土,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其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多样、性质各不相同、不具有规律性、堆积不规则等。

2.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中黏粒成份由亲水性矿物组成的,有着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两种特性。一般承载能力比较高,其特点在于浸水承载力减少、干缩裂隙发育、反复胀缩变形等,性质不稳定。

3.盐渍土

简单来说,盐渍土就是地表面下土层含盐量高的土种,盐分的含量指标因不同的盐分而不同。其对基础或是地下设施会产生结晶性腐蚀的作用。在地下水位或是水位变化幅度大的地方是以物理侵蚀为主,盐分在毛细管作用下对基础或是墙体进行侵入,水分蒸发盐类析出,让建筑物的表面松动、脱落。同时,在地下水位浅和变化幅度小的地方,盐渍土还会产生化学的腐蚀作用,不单对混凝土有腐蚀的作用,也会对钢筋产生一定的锈蚀。

4.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指的是被水浸渍之后,会容易深陷的一种黄色土种。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的作用下,又或是在自重力以及附加应力的一起作用下,因为浸水后结构发生破坏而发生明确的附加变形土,是特殊土的一种。一般广泛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在华中以及华东各部分地区也多见湿陷性黄土。本甚微的土质比较均匀、结构松散。在未受到水浸时强度比较高,压缩性比较小。但是一旦受到一定压力的水浸后土结构会快速破坏,产生大附加的下沉,强度也会快速降低,因此对基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

二、特殊土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振冲、强夯、夯实、化学加固等等,以下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换填法

当建筑物的基础下的持力层过于软弱或是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于土耳其的要求时,需要用换土垫层的方法来对软弱的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是把基础下一定范围内土层除去,之后回填一些强度比较大的砂、灰土、碎石等等,同时夯实、紧密。主要处理方法如下:先把基础底层以下,一定范围内软弱土层去除,之后进行回填的工作,同时要注意回填的材料应该是强度高、压缩性低,没有侵蚀性的材料,例如灰土、粗砂、素土、矿渣等,最后再分层进行夯实处理,将其作成地基的持力层。

第一,砂及砂石垫层。这两种垫层是把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进行去除,之后用强度较大的碎石等进行回填,同时分层进行夯实处理再加以紧密的工作,以此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此处理方法工艺非常简单,而且工期比较短,再加上造价低等特点,特别合适用来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的地基,但要注意对于不透水的熟性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加固是不合适的,以此来避免引起地基的大量下沉,减少承载能力。

第二,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是把基础底面下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除去,根。据一定体积比例,配合好石灰以及黏性土拌以及均匀后在最佳含水量情况的下,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压实的处理。灰土垫层适合于地下水位低,其基层经常处在比较干燥状态下一般黏性土地基加固。此垫层有着一定的强度、水稳定性以有抗渗性,施工的工艺比较简单,取材也比较容易,而且费且合适,适用于处理1-4m厚的软弱土层、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等,同时也可用于结构辅助防渗层。

2.强夯法

这种方法是用起重设备,如起重的机械手抬起,约8到30吨的重量,从6到30m的高处做自由下落的工作,对地基进行反映打击,以此来进行强和夯实的处理。强夯法属于高能量的夯基,冲击的能量非常大,使土地出现冲击波以及非常大的冲击应力,由地面夯点发生的纵、横两波可以传达到土地的深层处,让土体中的孔裂受到强迫的压缩,让土体可以产生局部的液化,从而让土体可以得到固定与结合,让浅层与深层的土体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加固,大大提升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其压缩性。

3.振冲法

振冲法的全称为振动水冲击法,主要是用起重机抬起振冲器,同时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让振冲器可以产生高频率的振动,并且在同一时刻开动水泵,通过喷射高压水流,在土中形成振冲孔,同时在振动冲水的过程中,分批次填料(材料主要是以砂石骨料为主),借用振冲器的垂直、水平振动对填料进行密实的处理,形成砂石桩体和原地基所构成的复合地基,以此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优化土体的排水、降压的通道,同时对可能发生液体砂土产生一定的预振效应,防止其液化,并且减少地基的沉降。

一般来说,根据土的性质不同,振冲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振冲置换法、振冲密实法。例如,在粘性土中,其振冲法所起的作用是置换,通过置换之后填料形成桩体及土组成复合的地基;在砂土中主要是起到密实、液化的作用,其所处理的深度一般可以达到10m左右。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加固,具有以下优点:大量节省了水泥、钢材,施工方便、加固周期时间不长,材料获得容易,费用低,可以说一种非常经常、有效的加固方法。通常此方法比较合适用在松散的砂土土耳其,对于黏性土以及人工填土的地基很有效。

4.预压法

预压法一般适用于淤泥或是淤泥质土中,还有冲填土、饱和粘性土的地基。根据预压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成塑料排水带、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天然地基堆载预压。

5.灰土挤压桩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冲击沉管等方法在地基中将土挤压成孔,之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是灰土进行成桩的处理。在成孔的时候,桩孔的部位的土被往着侧向挤出,从而加密周围的土。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合适用来处理地下水位这上的,天然含水量在百分之十二到二十五之间、厚度在5-15m左右的杂填土、素填土、含水度大软弱地基、湿陷土等,把土挤密或是消除湿隐性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处理之后,其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提升至少一倍,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方,让造价减少至少百分之七十左右。

三、结语

伴随着地基处理工程的发展、实践,在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地基处理情况会越来越多,而地基的处理方法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施应泉;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J];工程技术,2013(06):68.

[2]肖尧;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分析[J];管理科学,2012(29):121.

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类型

1前言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不少国外建筑设计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各类新型的建筑物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建筑设计施工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给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带来多样化。

由于各类新型建筑的出现及建筑工程基础类型选择的多样化。目前,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了在同一场地中的不同建筑物可采用相同的基础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中有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而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同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场地的岩土条件下可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相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同一场地有多个基础持力层可选择时亦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基础类型等新情况。

但是,不论选择哪种基础类型都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合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关键性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文件,是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地质依据。成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地质评价应该是正确的;推荐的基础类型应该是工程上安全的、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参数和水文参数是较准确的。同时会被设计和业主采用的。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类型的选择是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和重点,是解决拟建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等中心问题的答案。如果工程地质评价或地质参数不准确,基础选型不合理,轻则造成浪费和重大经济损失,重则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层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基础类型及岩土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必须根据地质调查,钻探及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等勘察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等,按现行的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和社会上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多种适用的基础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型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一种最优方案供业主及设计部门选择。建筑基础选型既是场地勘察的重点核心,也是勘察报告的精华。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中,往往一个建筑群中有多种不同建筑物,如一个住宅小区,既有别墅和多层建筑,又有小高层,甚至高层建筑。因此,场地勘察报告中的基础形式就面临针对各类不相同的建筑物进行多种的选择;有时甚至连基础持力层也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基础类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侧重点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有所区别的。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浅谈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的特点及评价方法和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2常用的几种建筑工程基础类型

2.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浅基础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基础类型,是最经济、施工技术方法最简单的基础类型;是工程质量最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得到保证的基础类型;也是建筑工程首选的基础类型。其一般适用于9 层以下、荷载较小且单体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工程。地基勘察中的侧重点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是:a.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b.不良地质;c.岩土层的均匀性和有无软弱下卧层;d.基础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拟建工程的荷载要求;e.地基沉降是否均匀及地基沉降量、变形能否满足要求;f.基础持力层顶板埋深差异程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施工的影响。

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尤为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花岗岩地区的挖山填沟平整形成的地基勘察中,严格分清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搬挖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尤其重要。由于原生花岗岩残积土和挖搬新填的花岗岩残积土十分类似,有时不全面比较分析就很难分辨。如果辨别错误时会出现严重后果。

2.2 预制桩基础

预制桩基础是在上部地基岩土层无法满足拟建工程荷载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基础时,且基础持力层埋深较深的条件下常用的基础形式。此类基础适用于中等荷载(20 层以下)的建筑。由于预制桩具有易施工、适应地层广、工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在广东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顺德等。选用此类基础类型时,在勘察中除了做好常规的地基勘察评价内容工作外,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价如下两个问题:a.沉桩的可行性评价,即桩要穿过的上部的地层特性评价。当桩要穿过的上部地层有较厚的砂层或有硬壳层时,就要根据砂层的厚度和密实度或硬壳层的厚度和硬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评价,在考虑到砂层厚度时还要考虑打(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确定沉桩的可能性。

b.当选择硬质中风化岩面作持力层时,应特别注意桩尖持力层的岩面产状。大多数平原的灰岩地区,在其岩面上往往有一层1~5m 厚的流塑状的风化残积软土,往下直接就是中风岩。当中风化岩面产状较陡且选用作桩尖持力层时,岩面上覆流塑状的风化软土对桩周无侧压力和摩阻力,容易使桩尖产生位移。同时桩尖在岩面处易产生弯曲并折断。上述地层条件不宜采用预制基础。

2.3 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

伐板基础和箱型基础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常用的深基础类型。基础埋深较深,地基开挖深度大。地下室一般为2-4层,埋深一般为9-16米的居多。有些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可20多米。此类深基础具有造价高、风险大、施工难的特点。勘察报告必须对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可行性进行透彻的、正确的、全面的论证和评价。使选择的基础类被业主和设计采用。勘察的过程中除查明和评价拟建工程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结构、分布、深度、厚度、坡度、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常规内容外。勘察的侧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是:a.查明和评价地下水的埋藏状态及地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对基坑开挖的涌水量进行试验并预测;为基坑设计和开挖提供水文地质参数。b.岩土层的特征、状态分析评价要准确,报告提供的岩土层的内磨擦角(ф)和凝聚力(C)值要准确,为基坑的设计、开挖和边坡支护提供准确岩土参数。c.对坑底的基础特力层、下卧层及其以上岩土层压缩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为地基沉降提供准确的地质参数。d.勘察报告应对提供的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论述,确保工程安全。e.分析研究和论述基础施工对周边地区的现有建筑物的影响。如基坑降水对周边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等。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f.查明和评价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供整治的方案及岩土技术参数的建议。g. 确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拟建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2.4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一种地下构筑物的基础类型及桥梁工程在河海中的基础类型。此类深基础在基础施工中采用特殊方法――在井内挖土靠其自重下沉或对井壁四周冲水靠其自重下沉。根据沉井施工的特殊方法,勘察评价的侧重点是:a.查明和评价井下沉范围内土层的特点及其均匀性,特别是有无硬夹层。b.查明和评价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基__和建筑物的影响。C.查明和评价沉井井底的基础特力层的产状及其平整度。当井底持力层采用岩层时,必须查明和评价岩面的产状及其平整度,防止岩面倾角大而造沉井倾斜而难于纠偏。

2.5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具有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层,单桩承重荷载大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公路铁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桩的受力不同又把钻冲孔灌注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勘察过程中除做好常规勘察内容的工作外,侧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下:a.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地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成孔,桩穿越的地层中有无太厚且易塌的软土或砂砾层,对成孔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指出可能产生塌孔的层位并提出处理的方法。b.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状态,对成桩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对桩穿越的强透水且厚度大的强富水层及地下迳流的状态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地下水对注浆产生的影响,提供可采用的处理方案。C.做好室内外的测试工作,提供准确的桩周岩土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参数。当端承桩选用岩石作持力层时,必须查明桩端以下10 米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

篇8

关键词:工程测量数据;地形图;数据更新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地形图更新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测绘科技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已从初步的理论探索进入到实践,期望解决技术标准、更新机制、更新技术方法与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空间基础数据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特别是自“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纷纷建立各自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许多省市开展了1:1 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与建库工作,并逐渐在规划、管理、监测、决策中发挥作用。

1、地形图更新技术的研究客观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社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地形图现势性

数字地形图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决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地形图上的信息与现实存在的一致性成为非常迫切的需求。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即使是五年一轮的1∶10 000地形图更新周期也不能满足资源调查、交通建设、规划、灾害防治等方面应用的要求;在基本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一到两年的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周期甚至都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1.2地形图生产的重点转向持续性的地形图信息维护

在“九五”与“十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形图生产的重点主要是解决传统测绘技术到数字测绘技术的转变及数字地形图的覆盖问题。“十一五”以来,地形图生产的重点已转向持续性的信息维护更新,且具有大面积、规模性、实时性的要求与特点,所以需要建立科学的地形图更新机制与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技术方法等。一些发达国家已逐渐建立地形图更新机制,形成了技术标准与技术路线;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在经过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已经开展规模性的地形图更新。浙江省测绘局在2006~2007年已完成1∶10 000地形图快速更新试验,并已开始规模性试生产。分析、研究国内外地形图更新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地形图更新工作的开展。

2、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形图的主要工作内容

2.1 空间实体的更新

空间实体的变化是基本的更新内容,包括各种点、线、面等特征变化,是GIS 的基本研究对象。点、线的更新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因此重点应该是面信息的更新。

2.2 属性信息的变化

属性信息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空间实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和该空间实体相关的属性发生了变化,例如,一栋房子转让后,房子的产权发生了变化,而房子的空间信息没有发生变化;另一种情况就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都发生了变化,如一个地方进行了重建,该地方原有的空间实体全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其属性信息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属性信息的变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变化的一致性,否则很将产生错误。

2.3 拓扑关系的重建

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实体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拓扑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该过程不应该完全由人工来实现,大部分应该由程序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动变更。拓扑关系的重建应该结合空间实体信息的更新同步进行。

3、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形图的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3.1关于部分要素更新

数字地图上的信息可以根据地理信息变更情况与使用需求,及时进行局部更新或部分要素更新,未发生变更的信息则在不需要增加任何工作量的情况下得以延续与继承。更新要素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为:

1)该要素使用频率与重要性;

2)是否为地形图上的核心要素;

3)更新资金投入与使用价值。

地形图使用中,地名、交通、居民地、行政区划、水系、高程、植被等信息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地理信息,可以作为优先更新的要素。但对居民地、植被的更新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制定合适的更新指标。美国规定基本地图更新分为轻度更新、基本更新和完全更新3类,并作出不同的指标要求,值得我们分析与参考。

3.2关于地形图更新技术标准

我国制定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B /T14268—93) ,局限于时模拟图的条件,现在已不再适应,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新标准应该对地形图更新时允许的位置误差、要素综合取舍尺度与原则、更新要素之间关系的一致性、更新成果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规定,以规范地形图更新行为,加快更新生产速度和提高更新效率。

3.3关于历史数据的保存问题

在传统测绘技术的条件下,地图更新是以“代”的形式来延续的,历史数据以版本形式保存。而一幅数字地形图上的地理信息可能经过多次的修改,按版本形式保留历史数据已不再适合。国内一些关于“数据库增量更新技术”研究成果,采用将数据库中删除的信息(即历史地理数据)存入历史库进行管理的方法,既可满足历史数据的查询与恢复,又可解决数据保存中的冗余问题。

3.4关于共享数据的利用问题

充分利用专业共享数据是地形图更新中一个重要环节。浙江省测绘局与14个省级专业厅局建立了地理信息共享合作关系,并利用专业数据进行1∶10 000数据的更新,取得了一些经验。从民政部门收集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勘界信息、从水利部门获取的水利工程信息、从省土地调查办获取的土地调查数据,在更新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可以提高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但相当一些部门的专业数据,还需要通过标准共建、数学基础与底图统一等共建共享业务建设的深入,才能较好地满足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的使用要求。

结语

经过我院半年多来的应用和实施,结果表明,利用工程测量成果数据(如工程竣工测量、放线测量、现状图审核等)动态更新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是可行的,同时具有成本低、现势性强的优点。但是,实时动态更新是相对的,要实现城市基础地形图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完全同步很难,需要解决的是将滞后时间如何尽量缩短,因此,动态更新还应与局部全面修测(定期更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动态更新地形图机制。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