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8篇

时间:2024-01-20 16:23: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 企业员工;office应用;培训

[中图分类号] TP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43- 02

步入信息时代,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Office系列办公软件成为企业内部办公及与外部开展业务的有效工具,企业对员工Office应用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开展了相应的技能培训

1 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

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包括微软公司所研发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具体包括: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图文混排以及Word的高级功能,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PowerPoint设计和制作幻灯片,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及掌握Office高级应用技巧,等等。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借助计算机和数字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无论是企业内部之间的一些基本交流、日常办公,还是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机构进行业务往来,都要借助office办公软件来实现和完成。因此,企业也在这一方面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员工具备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办公效率的能力。

2 开展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针对员工Office应用技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从培训的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应当以新的工作思路指导培训实践。

2.1 强调培训过程的互动性

培训教师与员工之间的有效互动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率。当前,企业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所采用的培训模式大多数为:培训教师站在培训机房前面,借助幻灯片就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员工坐在下面对着计算机进行技能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少数员工在实践操作中会请教师进行指导之外,师生之间很少有什么互动交流。培训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2 确保培训活动的持续性

培训活动的持续性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及发展的,Office软件的应用学习与技能提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要注意保持Office应用技能培训课程的连贯性、递进性,使培训工作循序渐进地、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

2.3 增强培训考核的反馈性

评估考核是本期Office软件应用培训工作的收尾环节,也是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开始。通过考核,引导培训教师对培训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培训方案、培训流程、培训策略的种种不足;引导参加培训的员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发现自己Office应用能力方面亟待提高的地方。同时,要对在培训考核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3 加强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的新策略

根据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实践的新思路,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1 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即依据Office应用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对真实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后,使之形成供员工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并引导员工对案例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是一项技能型、应用型学习,单纯讲授操作流程和步骤属于机械性教学,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培训教师讲解的生动性,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培训内容。例如,在讲解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时,以员工在实际办公中可能遇到的某一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解说,员工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3.2 强调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所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当前各企业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多采用“一对多”模式,一名培训教师要负责多名员工的技能学习。培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员工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又是多样的,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兼顾。如果培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将参加培训的员工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任命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责任心的员工为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率。

3.3 实施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新型评价策略。具体是指在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培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行为进行及时调节和修正,以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评价活动。在传统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中,通常都采用终结性评价手段,这样很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实施过程性评价,还要关注员工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包括企业办公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本企业员工的Office应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Office应用技能,对于员工个人及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根据企业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重视互动性、强调实践性、突出反馈性的培训新思路的指导下,采取更具实效性的培训策略,切实提高培训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

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展的要求。实践表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就 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 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 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 存,这样一来,一个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 很方便地进行查阅。档案管理信息化就要求档案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具备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电子设备,进行档案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利用的技能。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对推进信息化的推进进行了系统研究,1947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把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引入到档案信息传播中,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培养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信息真伪进行准确鉴别、区别对待的能力;对信息的有效检索、评价和使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化向档案工作提出的理念创新要求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档案信息的开发更多地关注现实和大众需求,以此来增强对利用者的吸引力。在开发和选题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要有信息意识,应具备对信息真伪进行准确鉴别、区别对待的能力。二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的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原有档案信息的编辑速度不能适应高速的信息传播和应用速度,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在新的传媒技术条件下对信息的有效检索、评价、使用和传播的能力。三是现代传播手段给档案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网络黑客技术、病毒、木马等安全隐患一直困扰着现代人。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身的保密工作,更要注意避免不经意地丢失信息造成信息遗漏。 四是随着受众的档案意识和信息意识的增强,利用档案信息的用户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员和政务系统工作人员,因此信息传播内容要具备广泛性与实用性。同时,由于各方面专业人员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提高信息传播内容的专业性与研究性,满足用户需要。

二、档案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的基本素养内容

素养是平时经常有意识的学习、实践和修养,以及社会舆论、环境暗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作风、品德、胸怀、境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 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因此,在信息化发展大潮中,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如何成为推进档案信息化最直接的重要因素。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含一个人的文化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规则意识、诚信)、胸怀境界 、传统习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 观、发展观。最基础的是文化基础知识。档案工作者应具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档案信息在传播前,是档案工作者基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识水平对将要传播的信息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相关原则和规定,对信息内容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选择、处理和加工。因此,档案工作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信息取舍、编辑的局限。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种语种档案。国际间交流产生大量的外文档案,基于识别利用外文档案信息和增进国际档案工作交流来发展档案工作的目的,档案工作者应提高外语水平。

信息技能。主要包含信息检索技能、信息分析评价技能、信息利用技能和信息传播技能。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对信息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综合能力。一是信息检索能力。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档案工作者需要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才能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利用,使信息具有较强的检索性。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二是用户分析能力。不同的用户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三是信息传播能力。通过档案工作者细致的工作,使档案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档案信息得到最关法的传播,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另外,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的普及,要求档案工作者熟悉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在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环境下,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信息意识。一是对信息的预测能力。作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与当时当地的实际工作相联系,提高对未来信息的预测能力。二是对信息的敏锐性。敏锐地感受社会信息的变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信息,档案工作者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在各方面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信息的安全意识。保持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存在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档案传播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把风险降到最低。另外,数字化信息的窃取和篡改不易被识别,使信息真伪难辨,一旦信息被人拷贝或篡改,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档案工作者还要注意物理存储系统的安全。

三、档案工作者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

素养的养成,是在素质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不断理解和深悟的过程,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不断完善和完美的过程。

(一)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

档案工作者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档案职业道德意识。档案工作者必须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不能任意篡改和歪曲档案的内容和特征,也不允许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地鉴别档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档案的历史真实面貌,同一切篡改档案、歪曲历史的行为作斗争。二是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四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五是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 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 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 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档案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 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 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 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二)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必须坚持进行各项技能培训

篇3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实践-应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75-0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列为专章,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相继进入了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把一些本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具体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掌握所需的多媒体技术,具备对多种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处理、整合能力,能够熟练开展技术支持的幼儿教学活动。同时,研究发现,3-6岁幼儿最具可塑性,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成人言行的影响,教师较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背景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自2010年承担了浙江省及宁波市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浙江全省,为各地市幼儿园在职骨干教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其中培训模块之一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有效应用。

为充分了解和把握幼儿园工作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选取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一所城郊公办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为例,分别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幼儿教师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来规划制定培训方案。对“场域”问题做出较为系统阐释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他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

布迪厄主张在谈及“场域”的概念时,作为一种开放式概念使用,并认为只有将其置于关系系统中,才能获得概念的真正意涵。由此,依据“临床式解读”原则,对“场域”的把握可以大致涵盖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场域:关系的网络。二是场域:共时与历时的交融。三是场域:形塑的中介。四是差异:场域的动力机制。五是场域、资本、惯习的相互关联。

依据“场域”理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既有物质环境,譬如,电脑、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环境,同时也有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软件环境。幼儿教师还处在同事之间、家长之间、园长之间等各种人际环境之中,包括幼儿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软环境,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各种要求。通过园长访谈,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记录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并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不仅要学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还需要掌握使用班级QQ群、班级博客等手段与家长做好家园沟通。因此,要制定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必须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同时结合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参训教师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在软件应用能力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掌握了常用Office办公软件技术,会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能够从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及网络教学资源,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基本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使用软件处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技能较弱,特别是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加工处理技术,几乎所有教师都不会。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强,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意识,对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热情很高,对信息技术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较弱。显然,面向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加强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形态,设计相应的采集、加工、处理以及多媒体集成等技术的培训内容,并强化练习,核心目标是通过培训让这些教师掌握相应的技能,并能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针对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我们构建并实践了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下,对近千名骨干幼儿教师(园长)实施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二、实践-应用取向的培训设计理念

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设计理念为实践-应用,“实践”一词来自希腊文“Praxis”,意指重复进行某项活动,使之变得熟练,有水平;同时它还指人类对自身活动的理性思考以及为此制订计划、付诸实施的行动。实践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手段,从事实践的行动本身就包含认知,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进一步讲,实践是学习者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亲自动手实践,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工作场域的人,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学习结果更关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喜欢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去应用的培训。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霍尔出版《心灵的探索》(The Inquiring Mind)一书,率先研究成人学习的动机,提出成人学习动机定向理论:成人学习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以及以学习为导向。成人的认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经验的丰富。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既有以科学形态存在的成分,又有以经验形态存在的成分。因此,实践-应用取向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将基于实践、面向应用的理念渗透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培训目标的制定基于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内容的选择定位在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用最频繁但存在疑难的知识、技能;培训方式坚持“做中学”,“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用案例演示、自主操练、小组协作、现场指导等培训方式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培训评价指向工作中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体系构成

(一)培训目标

合适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在前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知道多媒体技术概念,了解掌握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常见格式,学会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处理图像,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混音、剪辑声音,学会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剪辑视频,学会使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复杂动画。

(二)培训内容组织与培训策略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培训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在培训策略的设计上根据内容采取基于任务的培训策略、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

1 学习模块一:多媒体技术

(1)培训内容:多媒体技术概念,图片、音频、视频基本概念、常见格式等介绍。

(2)培训策略:专题讲座;小组研讨。

学习模块一的内容属于知识范畴,大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但并不十分了解,培训要让教师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上以主讲教师专题讲座为主,同时为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自己以前的观念和认识进行交流反思,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中达到共同提高。

2 学习模块二:图像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设置图片尺寸、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片、修改图片背景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二属于实践技能,图片编辑处理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们对于一般的图片处理技术,比如,处理图片尺寸基本都会,但是对于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像、修改图片背景等技能缺乏,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经常会提出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图片处理的任务,在基本的图片处理技能技巧结束后,完成本模块图片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3 学习模块三:音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选中、复制、删除一段声音、混音、降噪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三属于实践技能,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音频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需要录音、添加背景音乐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于音频的编辑处理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在培训中,给每位教师提供带耳麦的耳机,供教师们学习录音、编辑声音,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音频处理任务,在基本的音频处理技能技巧练习结束后,完成本模块音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4 学习模块四:视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认识、了解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四同属实践技能,视频也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视频的编辑处理都非常陌生。因此,通过Windows Movie Maker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当教师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动手操练制作出一段视频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被点燃了。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参训教师掌握了视频编辑技能技巧后,完成本模块视频编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5 学习模块五:使用PowerPoint设计动画

(1)培训内容:PowerPoint动画设计的技巧,重点讲解动作路径、计时动画、路径动画、触发器的使用、更改动画序列、向动画中添加声音、播放Macromedia Flas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五同属实践技能,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对于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计,大部分教师并不掌握。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指导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

同时,在本模块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个培训大作业。要求制作一个反映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数字故事,将前面所学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技能技巧结合起来,这个数字故事也作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作品在培训班汇报展示交流,供主讲教师、同伴进行评价。

(三)培训课时安排

(四)培训评价与考核

培训实施后,需开展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培训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面向工作场域的基于实践一应用取向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受到了一线幼儿教师的普遍欢迎,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强烈,培训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培训结束时又有成果展示环节,因此,评估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培训活动中实施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每个模块培训的效果和参训教师实时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主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听课笔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师生交互情况,在实践操练时集中精力完成练习,每个模块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档案资料。

2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培训临近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因此,总结性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价依据。在培训的最后环节,安排参训教师信息技术作品展示汇报交流环节。同时邀请培训专家、主讲教师参与,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班级成员互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参训教师在作品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汇报自己所用技能技巧,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提高的过程。班级成员互评是班级内参训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会反思自我对照对比,对自我也是一种提高。专家点评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实施的评价,对每位参训学员会有启发、点拨作用。

四、培训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关注培训过程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受到所在幼儿园硬件设施、软件配备、政策导向等外在条件影响,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培训机构在设定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内容时,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教师个别访谈的方式,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在规定的课时内精选培训案例,精选培训内容,把一线幼儿教师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讲解示范给参训教师,力争做到培训内容得到参训教师的认可。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操练相结合,讲解示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关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工作中经常遇到而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主讲教师能够在个别指导的时候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培训的效果就有了过程保证。

(二)落实培训评价,提高培训效果

评价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参训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可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层次的参训教师做一个非正式的个别化访谈,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参训学员的感受和体会,访谈的主题围绕着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培训方式、培训满意度等方面,例如:所学技能是你最需要的吗,这些技能技巧对你的实际工作有帮助吗,为什么,培训有哪些成功之处,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培训机构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改进后续工作,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产业 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9-01

数字媒体产业(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为中心,包括多媒体,软件,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也包括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在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

数字媒体产业是科技文化娱乐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数字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基础比较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数字媒体的内容平台”列为重点领域,数字媒体产业具有 “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科技部通过国家 “863计划”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布局,2005年5月13日以国科高发字(2005)150号文件批准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我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影视、游戏、出版、图书、新闻和信息技术等各类文化和技术产业。可是,相关人才匮乏,特别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更是稀有。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应如何来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当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数字媒体产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本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阔,因此,对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标准:

首先,应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然后,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运用艺术思维进行对象策划与包装,动画、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多媒体艺术创作。第三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熟悉各类设计软件的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方法。第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充分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和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数字媒体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艺术设计和多媒体等多门学科。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产业,用“文化为体、科技为媒”准确地反映了艺术文化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懂艺术的人不熟悉技术,而懂得技术的人则缺少艺术素质,培养懂艺术又熟悉技术,兼通“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媒体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能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动手能力。(2)培养综合能力。(3)培养设计能力。 (4)培养研究能力,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的制作,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的对策

(1)以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对创作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实践教学。从具有艺术与技术特点密切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出发,高职院校应在传统的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视听艺术的融合,注重在影视、动画、设计、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复合。

(2)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时展要求和数字媒体技术前沿的先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媒体新技术,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和迎合时展要求,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市场发展行情,随着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技术手段,要求实践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

健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数字媒体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档次普遍较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有技术、有专长。他们既要掌握实践技术,又要懂得使用仪器设备、维护和开发的能力。实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不但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必须有综合性实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

5.通过搭建数字媒体实验基地,为数字艺术人才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提供发展平台

篇6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问题;对策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各级公共图书馆都配置了规模相当的电子阅览室,而且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我馆的电子阅览室于2009年8月建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有终端电脑42台,DVD及液晶电视各16台,10M专用光纤,装有中央空调和烟火自动感应器,是一个基础设施较完备的现代标准电子阅览室。本人对近两年郴州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统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电子阅览室共接待各类读者116500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87375人次,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成年人到电子阅览室上机查询各类资料的只占四分之一;从到室上机时间上看,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读者多,这反映出目前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学生。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三项主要职能。

第一是信息检索职能,它包括了文献信息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询。我馆是基于lnterlib图书馆管理系统OPAC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WEBOPAC书目查询系统检索馆藏文献信息及读者的借阅情况。文献信息查询除了可以检索实体馆藏外,还可以检索本馆购置的各种中外电子图书、期刊全文数据库,如:维普、读秀等。读者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的网络服务功能,浏览各类信息,如政府公开信息、看新闻等。

第二是计算机应用培训职能,包括计算机操作培训、常用软件应用培训、网络知识培训。我馆电子阅览室主要针对青少年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及老年人读者培训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及网络知识,培训的方式以个别辅导为主,让不太懂计算机操作的读者通过培训也能很快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方法和检索信息的技巧。

第三是网络学习与娱乐职能,为了方便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我馆购买了“知识视界”的视频库,供青少年读者知线学外语,看电影,听音乐,增长青少年的见识。

在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的加以思考和解决。

一、电子阅览室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缺乏了解,资源利用率不高

部分读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对电子阅览室的认识不够,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较低,还没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读者不知道电子阅览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在电子阅览室能干什么。以娱乐为目的到电子阅览室来上机的读者比重较大,上网聊天、玩QQ小游戏是小读者们的最爱,成年读者以看新闻、玩牌、下棋居多,更有甚者,利用电子阅览室炒股,把电子阅览室等同于“网吧”。馆藏及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郴州市图书馆于2010年自购了10万册电子图书,并与湖南图书馆共同出资购买了维普、读秀等数字资源的使用权供读者免费使用。2011年,读者通过电子阅览室共下载各类论文14358篇,VOD视频点播508次,在声读物点播298次,在线查阅本馆自建电子读书2892篇,与全年到电子阅览室上机的读者数6万余人次相比,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实在偏低。

2.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不够且缺乏特色和深层次服务

电子资源是电子阅览室的优势特色所在,是开展一系列服务的前提条件。目前,很多图书馆由于人才缺乏和资金紧张,对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有限,没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对已有的电子资源的宣传介绍和培训也不重视,与读者沟通交流少,很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具有哪些电子资源,怎么样使用这些资源。如此状况,必然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也拉大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

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更要有现代化管理的技能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而目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经费紧张,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主要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还缺少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无能力指导读者正确上网。以郴州市为例,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只有5人,而且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1个。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读者进入电子阅览室后,不能对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发挥。

二、解决电子阅览室当前问题的对策

1.做好服务宣传,加强教育培训

相对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窗口,电子阅览室是新生事物,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要加强宣传力度,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设备、开放时间,提供的服务对市民进行宣传,让其了解并利用电子阅览室。此外,对电子阅览室内能检索查阅到的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向读者进行介绍。我馆把电子阅览室内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制成图片,并把图片作为各端电脑桌面背景,读者一开机就看得到,同时,还把使用方法印在借阅览证上,极大的提高了数字资源的知晓度,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广大读者是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对象,面对无序的网络信息,读者特别是未成年读者难以选择,在查找过程中“迷航”现象难免发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用户想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有如大海捞针。所以,图书馆要加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教育培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通过讲座让读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通过培训、演示、上机实习,帮助读者掌握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包括期刊、电子读物、VOD视频、有声读物的阅读观看,以及在因特网上浏览网页、在线学习、网上交流、下载资料、收发邮件等,并让他们学会应用各种搜索引擎,如目前常用的百度,谷歌,通过搜索、查找、分析、比较、处理等手段,较快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2.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数字资源内容

广泛整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系文化民生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不断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利用共享工程国家配送的设备优势,按照数字图书馆框架体系,统一规划、统一格式,重点整合制作一批体现本地特色的数字文献资源和适合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的,特别是适合青少年、新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弟需求的资源。

3.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善于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得心应手地帮助读者使用电子阅览室,使用新技术。管理员除了有专业管理技能及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还应有一定的图书馆情报学基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巧,熟悉各种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版权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图书馆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可以根据人事部门协调,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郴州市图书馆、资兴市图书馆就是用招考方式招入了3名计算机人员。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郴州市2011年就组织了一次全市性的共享工程专业技能培训,邀请省内专家为现有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及电子阅览室管理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各基层馆对电子阅览室的认识及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管理人员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对于读者上网时常见的问题,要热心、耐心、及时地解决。

总之,如何让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作用,让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吸引他们利用电子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英.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质量的提升[J].科技情报与经济,2010(14):119-120.

[2]高嫱.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职能[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10):85-87.

篇7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我国《2010-2020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明确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

近年来,省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带宽快速提升,信息化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拓展,对促进教育公平、消除数字鸿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要建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等资源库为基础,多学科、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以打造现代化教育学校为目标,积极开展学校现代化建设,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建有我校校本课程特色的资源环境。

总体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将我校建设成为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融合的绿色信息化校园。使全体师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等活动。

发展规划分为网络建设、应用建设、师训工作、学生发展等四个方面。

三、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使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育的难题,提高教育的效益,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从信息化技术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着力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开发和扩展教育范围,具体做法如下:

“三个措施”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高效运行。

制度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制度约束师生正确运用,制度规范信息工作程序。一是制定《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网管员任职条件和职责权限;二是制定《网络中心管理制度》,对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环境设备等的定期维护以及文档资料、网络安全、应用软件使用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三是《教育网站信息审核制度》保障网络安全、文明、畅通;四是《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规定计算机教室管理、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上机学习守则等;五是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规范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六是制定《办公电脑上网管理制度》规范教职工工作机的使用;七是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行。

(二)建设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我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有专职技术人员5人,并设有计算机教研室,专任计算机教师有7人,以此为主,各部门抽调一些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同志担任技术服务员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学校信息设备出现问题后,由本部门技术服务员进行维护,如不能解决,上报现教中心由专业教师解决。

(三)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我校一贯重视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派专业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邀请专家、专门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等。二是开展校本培训,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各个方面,培训之后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个个合格”。三是以赛促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多媒体软件大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质课评选、课件制作展评等,以赛促训,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应用水平。

四、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保证先进的技术能及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

(二)实现校务管理数字化。未来三年的设想是学校所有管理均实现数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传输都能运用校园网,教师人人都能、都喜欢用网络办公。

(三)建立与课程配套,丰富充实的多媒体资源库。目前学校有一定的多媒体资源,但管理不够完善,高质量与教学切合度高的多媒体资源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今后逐步分项建立四个库: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课件资源库;与教育活动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库;用于教学研究的科研资料库;教师教育个案库。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教师都能自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还有部分老师水平很低,今后尽快对老师进行课件制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运用技术的培训。

(五)加大学校网站建设,拓宽网站功能,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建立网上家长学校,拓宽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径等,提高育人的效益。

总之,我院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体现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要注重实际应用,为管理与决策服务,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学院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何克抗,《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2]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祝智庭,《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篇8

关键词:数字经济;湖南高职教育;商科专业;人才培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推动力。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职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将会诞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的两条腿,要持续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转化,为行业和企业供应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位。湖南属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业集群特点,长沙作为省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初步形成了“一园五区两山”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对湖南数字经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中国首条“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产业园”的持续发展、长沙高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5G技术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使得湖南区域经济转危为机。2020年湖南移动电商、社交新零售、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移动办公等细分领域融合创新,逆势上涨。2020年,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但是数字经济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依旧相对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双重短缺等方面。

2数字经济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数字贸易快速向前发展,移动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行业快速崛起,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使企业和行业急需稀缺行业的高学历高级人才,也急需经验丰富的职业工人和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对人才需求更新也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商科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需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时代新科技结合起来,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等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数字经济方面最热门的行业有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和培训行业、农业、传媒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见表1);而在商科专业方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领域招聘需求增长较快,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见表2);随着出口贸易的逐渐恢复,进出口贸易行业在就业上也受到利好影响,竞争指数相对降低,职位供给比较大,在长沙地区商科方向薪水方面,贸易/进出口行业薪水相对较高(见表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职位供给旺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体现在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本身求职人员职业素养不匹配的问题,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的课题。

3人才培养瓶颈分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扶贫、社交新零售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商科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同时受疫情持续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等各方面压力,2020年大学生就业遭受重大冲击,中小企业校招岗位需求减少,大企业岗位竞争压力激增,导致岗位要求不断升级,不断向名校倾斜,不断向高学历倾斜,出现研究生学历抢占本科生职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职位的局面,进一步压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空间,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瓶颈期。如何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3.1专业定位偏差。专业定位偏差包括认知性偏差和结构性偏差。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湖南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性,使得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存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科专业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认为国际商务和国内电子商务类似,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等同于推销。结构性偏差主要体现在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及设置结构与企业职业人才需求结构及规模之间的偏差。在数字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消费模式和销售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商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大有可为,因此,高职院校在商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2020年湖南自贸区成立等利好信息,结合本校和企业资源,明确专业定位,为湖南地区经济发展输入应用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3.2人才培养方式认知偏差。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就业率,过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高职院校容易走入的人才培养极端。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区分开来,避免陷入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误区,要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与综合培养。专业知识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专业对应性、岗位适用性和知识前沿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提高所学知识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和专业群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应当向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商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很明显,不利于他们融入企业和社会。如何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中,适当融入社会、历史、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艺术、法律、工匠精神等信息,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商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也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摸索和研究的问题。

3.3教师队伍培养单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较高,职业技能相对缺乏;高职院校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平时重点也放在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技能培养有所忽略,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培养比较单一和单薄。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和企业也在对用人标准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单纯只追求专业知识授课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能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资讯和信息,比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关务知识,海关每年都会有信息变更,如果教师只守着自己的固定教材认真上课,不去经常与外贸企业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所传授的过时的知识对学生也将是无用的。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也要鼓励和激励高校教师多到企业中去实践学习,多与相关商科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和学习,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将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3.4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湖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及其实施细则条款并没有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并不完善。大企业因为人才需求层次不同,一般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另外,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合作意愿和合作主动性不强;同时企业也会担心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担心人才培养成本和人才流失问题。这些瓶颈问题都制约企业不能高质量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来。

3.5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环节缺失,将直接体现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面。除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参与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律性较差、责任感缺失、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宣讲,先成人后成才。

4对策研究

4.1专业定位精准化和动态化。高职商科专业定位应该精准化,在给学生做学前教育和专业宣讲时着重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定位,纠正专业认知偏差。但是根据职业不断变迁的社会现实,专业培养又不能陷入一成不变的困局,要实施动态化的专业定位调整,既要使学生明白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又要考虑学生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至少考虑3~4年的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周期性风险,确保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围绕一个核心内容和方向,在不超出职业方向和定位的范畴内,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生的学习方向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4.2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融合和多样化,培养适合湖南地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善于根据湖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进行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以满足湖南区域经济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商科专业设置应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商科对应岗位和职业的深入分析,合理调整商科专业设置。

4.3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项目的财政投入,鼓励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培、国培、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组织的师资“1+X”证书培训,获取行业前沿知识和新动态;鼓励老师带队参加湖南省技能竞赛以及商科行业技能赛项,如互联网+国际贸易赛项、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技能赛项等等,通过参与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课、以赛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4.4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产学研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政府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和制度,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政府拨款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政府联合地方行业协会,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定期举办行业、企业、教师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培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流失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第三方协议,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4.5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内涵包括法律意识、职业道德、诚信意识、通识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不光要培养商科专业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从商技能,同时也要加强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方向。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湖南省、行业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湖南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各校发展情况,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企业积极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采取适合各校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湖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博,杨延.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致就业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18~23.

[2]吴旻.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20(6):246~24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