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金融扶贫的意义8篇

时间:2024-01-19 14:52: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扶贫的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扶贫的意义

篇1

[关键词]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索罗模型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自1992年金融改革以来,金融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金融总量规模占GDP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金融资产总额也由1978年的1070亿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5389031亿元。同期我国地区间的贫富差异问题也日趋严峻,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不断的上升,并在1994年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0.4,目前已经超过了0.5的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也由1978年的2.55增长到了2009年的3.68。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经济增长为中间传导机制,在所罗模型与内生增长理论中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1992~2009年的数据对该理论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相关结论。

一、金融发展对贫富差异作用的理论分析

1.金融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收入差距的缩小(江春和杜颖奎,2006)。在一国金融部门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支持的能力不同,金融发展可能会首先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对于一般的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较严重。在金融部门发展初期,为防范风险,金融部门通常采取抵押形式发放贷款。低收入者能提供的可抵押品很少,获得的金融支持就弱;高收入者可抵押的资产较多,依靠金融手段增收的能力较强。此时,金融的发展就意味着富人得到了相对更多的金融支持,贫富差距随之扩大。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给全体居民提供足够的金融投资渠道,只有富人从中受益。当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充分以后,大部分社会成员可以参与金融投资、分享收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收入差距的扩大(江春和杜颖奎,2006)。

2.经济增长在两者中的传导作用。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所证实(韩廷春,2001;卢峰和姚洋,2004)。经济的增长是有助于贫困减缓,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其次是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大量的实证分析和研究(林毅夫和刘明兴,2003;王小鲁和樊纲,2005)都表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的增长确实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正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能够减缓贫困。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理论假设: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相关关系。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与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会将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作为金融发展的指标,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二、金融发展对贫富差异作用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考虑到我国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四个指标进入计量方程:(1)收入差距指标(INE):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使用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综合收入差距的变量,即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实际人均纯收入×100,根据世界银行(wordbank,1997)的报告,当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解释中国当年总体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则可以解释1984~1995年间总体收入差距变动量的75%,所以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代替变量是合适的。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城市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实际人均纯收入用农村人均纯收入除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金融相关比率(FIR):金融总资产与GDP的比值。本文从金融资产流动性角度出发,将金融总资产定义为M2、有价债券和股票市值的加总。M2可以直接从《CCER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库》提取,而有价债券和股票市值的数据则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韵各年《中国金融年鉴》中整理得到。(3)金融发展效率(FE):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的比值。对于金融发展效率指标,本文遵循王志强和孙刚(2003)的想法,可以用存款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这一做法,即FE=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LNRGDP)。为了克服异方差,本文采用了RGDP的自然对数形式,人均实际GDP的数据来自《CC职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库》。

2.理论模型的设定与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采取最简单的一元回归模型:其中INEt、FIRt、FEt、LNRGDPt分别表示城乡收入差距、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βO为截距项,gt是随机干扰项。为验证理论结果,本文采取1978~2006年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在Eviews5.1计量软件中进行了实证分析。

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进行了序列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得出的D-W值分别1.125,这表示在残差项中存在正的序列相关,为保证最小二乘估计的有效性,本文对估计进行了自相关修正。使用1992~2009年的数据所估计的结果,衡量金融发展指标的回归系数也都通过了t和F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发展效率与收入差距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程度越快,城乡收入差距也会上升,这与之前的理论分析恰好相反。经济增长指标(LNRGDP)在这一阶段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但是在这一阶段,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收入差距的缓解,即两者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1992~2009年的数据中,FIR的显著性水平只有10%,修正后的t统计量为最小。为此,剔除金融相关比率(FIR),重新回归结果。从中可以发现,进行自相关修正前,在1992---2009年期间,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在统计上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则较高。回归结果显示:在前一阶段,金融相关比率(FIR)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显著为负,在后一阶段,金融发展效率(FE)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显著为正。自相关修正后,修正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F检验通过,所有回归系数也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金融发展效率指标(FE)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LNRGDP)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篇2

    [关键词] 复杂金融产品 设计方法 仿真技术

    一、复杂非实体产品的定义

    根据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观点,产品是市场上任何可以让人注意、获取、使用、或能够满足某种消费需求和欲望的东西。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可分成有形产品(实体产品)和无形产品(非实体产品)两类。

    现代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组成复杂、产品技术复杂、制造过程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的特性,可称为复杂产品。

    现代金融服务业如保险、证券和银行等相关企业提供的产品一般也具有组成复杂、功能复杂和行为复杂的特性,但以服务契约形式而非实体形式,可以定义为复杂非实体产品。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面对客户的选择性市场需求,将基于市场细分的需求概念转化为高质量或低风险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复杂实体产品的设计要求产品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求以最快的上市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产品创新和最佳的环境保护。

    金融服务产品是非实体产品,其最重要的问题是产品的风险性。与实体产品的质量类似,控制产品的风险也就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复杂金融产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其风险的复杂性,所以其设计和仿真方法也就具有复杂性。

    二、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和设计过程

    1.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在实体产品的设计中,提出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其目的是研究产品的市场战略和设计,涉及的内容涵盖市场分析和设计开发。包含从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软件产品也不例外,软件生存周期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从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

    与复杂实体产品类似,复杂非实体产品的生命周期涵盖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售前服务、销售、售后服务和产品终止等阶段和相应指标。其管理技术也是为满足产品上述指标发展起来的。

    2.设计过程。金融业是百业之首,金融领域的产品涉及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方面。需求分析是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用户和金融机构共同明确将要开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其过程包括:

    ①详细听取客户的反映,确定产品需求,是需求获取的第一步;

    ②市场研究,包括市场规模调研,确定市场需求并听取分销渠道的反映;

    ③相关产品跟踪调查,确定产品的竞争力因素,是需求提炼的过程。

    (2)概要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以后,进行产品的概要设计。这一阶段有两项关键活动,即预测产品的风险和全面可行性分析。

    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所包含的风险,其次为控制和转移风险的方法。前者是从金融产品(服务)的风险需要出发,从产品交易双方进行分析。后者是分析如何控制、转移风险。

    (3)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是制定完整详细项目计划、细化产品原型、定义产品详细特征、产品对系统和管理的影响以及培训方案。

    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产品定价。产品定价是概要设计的继续,包括定价原则;定价前提的假设条件和经营管理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定价三个方面。

    (4)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业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维护阶段,其目的是使金融产品在整个生存周期内保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这一阶段中的业务监管过程是基于事后的经验。将既成事件作为历史或经验数据,建立监管模型,或对原有的模型做出调整,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3.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仿真技术。目前,仿真科学与技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后50年的飞速发展后,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材料、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和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医学、生命、娱乐、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除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以外的第三种方法。现在,建模与仿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相结合,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仿真技术毫无例外地可用于复杂金融产品设计中。

    (1)建模:仿真的意义在于模型的有效性,因此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首要问题是对研究的目标对象建立合理的仿真模型,即建模,它是仿真中最基本的工作,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有数学知识的支持。将研究对象符号化、公式化,形成理想化的数学方程式或具体的计算公式,然后在数学语言的规范内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研究对象形成数学解释和预测。其次,各类仿真算法也需要数学方法作为基础。

    因此,仿真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特别是复杂产品的仿真,更依赖于petri网络,神经网络,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新的数学理论。随着数学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仿真所用,强有力支持仿真科学与技术。

    模型的建立还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的方法就为建模和仿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环境。我国金融企业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基于数据仓库的建模和仿真是一个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

    (2)选择合理的仿真算法:犹如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核心一样,仿真算法同样是仿真过程的关键。以金融领域为例,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内容主要是基于信息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对象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其方法在股票、期权、外汇和期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对非实体产品具有风险的复杂不确定性的特点,用确定性方法给出近似解十分困难。擅长对随机问题进行仿真的montecarlo方法,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数值方法

    (3)仿真优化:分析金融产品的数学模型的性质可知,在同一个问题中经常会出现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最优化问题。因此,优化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风险,优化风险结构,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涌现了各类仿真优化理论和算法。例如,模拟自然界进化过程的进化算法、遗传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都已成为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腹心地带,所辖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和经济开发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面积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万人,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人,有24个少数民族民族,其中千人以上少数民族9个,少数民族人口32.23万人,占总人数的79.19%,农业人口32万人,占总人口的76.19%,拥有耕地面积54.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辖内平均海拔3380米,年平均气温4.7~16.5度,无霜期129~197天。到2014年末,全州完成生产总值147.2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6213元,农民人均收入5611元,其中:低于国标3750元的有11万人,占农业人口34.37%。贫困人口之多、贫困面之大、贫困度之深,是迪庆州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立足现实攻坚克难

迪庆属于“老、少、边、穷”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各个时期的经济数据都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扶贫开发攻坚难度较大。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升,迪庆更是以农奴制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目共睹、罄竹难书。当地居民从衣、食、住、行基本无保障到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和提高,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一)扶贫开发工作进展逐年加快

迪庆地处高寒山区,从沿江河谷到雪山高原,海拔高差达5千多米,居民居住高差3千多米,少数民族众多,且居住分散。扶贫开发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家、省、地、自身建设以及异地帮扶等政策措施、以资金、物资、技术等各项扶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2014年,争取各项扶贫资金34224万元,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移民搬迁、能源、交通等民生工程。90%以上村民小组实现了进村公路;50%以上农村住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居住相对集中(20户以上)村民小组50%以上实现了道路硬化;60%以上贫困劳动力得到技能培训;70%以上农户拥有增收产业。

(二)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2014年末,全辖金融机构9个,金融服务网点69个,从业人员808人,安装POS机2584台,ATM机181台,人均服务495人。各项存款2596018万元,同比增长13.25%,各项贷款1517781万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农户贷款45584户,占农户的56.77%,贷款余额192412万元,占总贷款的12.68%。辖内有小贷公司14家,贷款余额27225万元。辖内有保险机构26个,从业人员157人,保费收入23311万元,同比增长18%。

(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效果明显

在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特色产业在这里有很大发展空间和环境。高海拔传统农业主要以青稞、荞麦、土豆等为主,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种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部分农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相关单位及公司合作,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经营。据统计:现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140万亩,产值近10亿元。其中:粮食基地30.5万亩;青稞基地10.26万亩;核桃基地66万亩;药材基地5.8万亩,其他基地20.34万亩。特色养殖业也有较快发展,除传统的牦牛、藏系羊、藏香猪养殖外,近几年还先后引进和发展了梅花鹿、绿皮蛋鸡、虹尊鱼等特种养殖。截止2014年末,全州50头以上规模牛养殖场有270个,存栏量近30万头,实现产值过亿元;规模在200头以上藏香猪养殖场225个,存栏量近50万头,产值2.8亿元;藏系羊存栏量30万头,产值上千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顺利

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辖内居住环境艰苦、生产生活困难,难以就地脱贫致富的贫困村(户)进行异地移民搬迁。自2010年以来,移民搬迁项目共涉及29个乡镇,通过中央、省、地以及群众自筹的方式,共筹集各类资金35461.25万元,同比增长38.2%,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871.2万元,部门整合15896.69万元,群众自筹8573.36万元,对1886户,8918人进行了异地移民搬迁。主要用于水、电路、房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规格、统一模式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五)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呈立体发展趋势

迪庆由于海拔差异大,气候呈垂直立体分布,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自然生态物种分布,按照各自气候和生态特征,开发了不同的生态农业种养殖。诸如海拔在2000~2500米的沿江河谷地带,开发了上万亩的葡萄、核桃、油橄榄种植基地,德钦县太阳魂酒业生产的冰葡萄酒在市场供不应求,成为迪庆酒业的品牌项目。海拔在25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开发了5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特色种养殖业。诸如维西县巴朱藏族生态村,植被覆盖率高达98.2%,利用生态优势,开发了千亩玫瑰、木瓜、核桃等种植基地和中华蜂、藏香猪(鸡)养殖基地,其生产的玫瑰蜜产品远销省内外,获得了市场认可和良好经济效益,户均收入近万元,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引进和开发了10多万亩的玛咖种植基地和牦牛、藏香猪、藏系羊养殖基地。2015年5月7日,代表产品迪庆州迪姆生态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简称:迪姆生态,企业代码205318)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成功挂牌上市,成为迪庆首家上市公司。

二、制约扶贫开发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迪庆州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多渠道、多部门、多种方式的扶贫攻坚工作,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贫困度有所下降,贫困面逐年减少,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由于受到自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扶贫开发工作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受自然因素的制约

迪庆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形以沿江河谷半山区、山区、雪山高原为主,海拔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物种丰富但分布不均,又处于板块构造结合部,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一是受耕地条件限制:迪庆辖内耕地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坡度为25度以上耕地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难以使用和开展现代化农业耕作模式,致使农作物产出少、品种少、收益低。二是耕地连片开发难度大:由于受地形、地貌以及气温的影响,农作物连片开发种植难,加之土地承包后,各农户间的承包地犬牙交错,在种植方面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农业产业难以规模开发。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产生活难以得到根本保证。迪庆处于地震、风暴、悍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农民抵御和抗击灾害能力十分有限,大都处于被动应对现状,对大自然的依赖度高。四是垂直立体气候的影响明显、农产品分布不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的面积779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2.5%,气候寒冷,基本无人居住。海拔在2800~4300米的高山地区,气候寒冷,霜期长,农作物品种稀少,主产青稞、马铃薯、荞麦等少量农产品。海拔在2200~2800米的半山区,面积11529千米,占总面积的48.7%,农作物品种相对丰富。海拔在22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面积4583千米,占总面积的18.8%,农作物可两熟或三熟。

(二)受人为因素的制约

历史以来,迪庆就是进藏和联系东南亚“茶马古道”的要冲,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和交集点。一方面沿袭和传承着古老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又吸收和接纳先进的内地文化思想理念。传统农耕模式和现代产业发展存在差异,使得扶贫开发工作有相当难度。一是经营理念滞后,经济来源匮乏。在绝大多数贫困农户中,受自足自给传统农业理念的影响,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基本粮食,满足自身消费,难以向市场提供多余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生产生活必须品主要依赖打工解决,收入来源十分有限。二是生产力极不发达、劳动效率低下。由于可用耕地大多处于高寒山区、半山区,难以实施现代化机械耕作,基本上只能采用传统农耕模式,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三是部分优惠政策应用不到位:无论扶贫贴息贷款或者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优惠贷款,都存在与现实相矛盾之处。诸如项目贴息贷款条件要求必须是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才能给予贴息,且不得连续贴息,这就给很多小微企业设置了门槛和障碍,能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企业少之又少。四是贷款期限设置与种养业生产周期相矛盾:近80%以上的扶贫贴息贷款及信用贷款,期限都设置在一年期以内,使得部分诸如重楼、核桃、牦牛养殖等期限相对长的种养业不能再贷款期内获得收益,因此而形成不良,影响种、养殖业的信用。五是部分农户诚信缺失,失去资金支持后盾:部分农户对扶贫与信贷的理解偏差,误将贴息贷款理解为财政资助,拖延贷款归还,使部分地区的不良贷款大幅上升。如德钦县奔子兰镇5.9级地震灾害重建资金分为财政投入、银行信贷、自筹等组成,但部分灾民误将信贷部分视同财政补助,拒绝归还贷款,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上升10%以上。

(三)影响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因素

迪庆州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已然取得很大成就,但除自然和人为因素外,尚有一些其他因素制约。一是基础设施差: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辖内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为止,铁路建设刚开始筹建,境内公路6740千米,其中:二级公路不到200千米,德钦县白茫雪山隧道开挖多年,迄今未开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限制了全县的运力,增大了运输成本。二是经济基础差,开发动力不足。上年末,迪庆财政收入仅为19.03亿元,而支出则达到101.14亿元,收支相差82.11亿元,投资需求捉襟见肘,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三是农副产品品种少,产量低:农副产品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受到气候、地貌等限制,辖内农副产品只有几十个品种,且数量相对少,大部分蔬菜、水果依赖外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四是很多农户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在相当农户之中,具有创业精神和理念的不乏其人,但苦于无创业启动资金,自身积累又不多,金融机构虽开办扶贫贴息、红色信贷、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给予支持,但受到各种贷款条件限制,很难获得创业所需资金,满足创业需求。

三、立足资源优势,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迪庆藏族自治州集雪山、冰川、峡谷、草原、大江、湖泊为一体,立体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是世界上地质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抓机遇、促发展,根据“生态立州、产业强州、文化兴州、和谐安州”的战略发展思路,在科学、合理、有效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可持续、健康、有序地开发、利用、配置资源。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对产业政策调整,建立以“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从而推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迪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更拥有“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两块世界级品牌,立足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大力支持和发展辖内农业产业,并把它做大、做好、做强,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确保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目标,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统筹兼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趋利避害,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和品牌产品

垂直立体气候成就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同时拥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形成了各县、乡(镇)、村之间的不同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寻求符合气候环境的特色项目和产品,以村、乡(镇)为单位,找好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有机农业产业,着力开发和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特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切实增加和提高农民收入,推进脱贫致富步伐。

(二)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信贷资金支持是项目开发和产业开创的基础和前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时调整信贷结构,灵活运用信贷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是加大对广大农户的授权、授信额度。二是根据产业发展和生产周期的需要,适当延长和放宽贷款期限,助推“三农”产业蓬勃发展。三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评估工作,确保资金信贷资金安全,把风险降到最低。四是简化信贷手续和程序,确保信贷资金及时办结。五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征和需要,切实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各行业的投资需求。

(三)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拓宽金融支农渠道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林权、房屋确权工作,搭建农村土地、林权流转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使其能够变现融资,降低农村资源与金融资源的错配率,吸引金融资源投向三农,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健全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针对农户缺乏合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品等现实问题,围绕农民的切实需求,探索研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及农产品抵押等围绕农村“三权三证”的新型抵押方式,有步骤地将产权清晰、风险可控的动产和不动产试点用于贷款抵押担保,为农民提供更加实际、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四)培育和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信心

一是政府积极落实藏区优惠政策,优先引进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工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平台,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大做优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消除金融机构“怕”贷顾虑,防止税源外流,实现企业、财政、农户、金融机构多方共赢。二是夯实特色农业种养殖基地建设,吸引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实体经济。按照特色优势种养殖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加强农业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强化特色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在增强基地辐射力的基础上,引导基地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协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自主性融资需求,并切实提高农民偿贷能力,降低农户信贷资金风险。

(五)引进先进人才、技术,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迪庆辖内由于立体气候显著,动植物种类繁多,开发利用空间较大,但由于缺乏技术、人才,使得很多特有物产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无端损失。为改变这种现状,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实现脱贫致富。一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大力研发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特别是种养业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产品价值最大化。二是切实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术的培训力度,尽快、尽可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三是加强学习内地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做大、做精、做强农业产业、产品,以此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农特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宣传效应,尽快拓展农特产品市场,实现经济价值。五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生产经营信得过的农特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做到诚信做人、诚信经营。六是不断开发农特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旅游市场、农贸市场的产品需求,扩大深入来源和渠道,及早脱贫致富。

篇4

一、“输血管”两大成效显著

(一)节约了广大农民群众办理日常金融业务的成本与时间,满足了其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现金支取、学生生活费汇取、低保领取、农副产品收购结算等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的支付通道,有效解决了过去需长途跋涉去县城办理业务的难题,节约了相应的成本开支与时间耗费。自2010年惠农支付服务开展以来,截至2013年末,全县各惠农支付服务点累计办理金融业务220035笔,金额5058.75万元,其中消费17399笔,金额512.48万元,取款120057笔,金额4212.03万元,转账2721笔,金额302.13万元,缴费9431笔,金额32.11万元,银行卡查询52444笔,公共支付话费查询12679笔;其中翠玉乡某便民服务点截止2013年末累计办理取款业务1.85万笔,金额1100万元。据测算,宁蒗县惠农支付服务共节省农民时间483613小时,节省农民费用293万元。

(二)形成了惠农合力,助推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建设,凝聚了各方力量,涉及到多项业务,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惠农支付合力,使惠农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参与主体方面:业务由人民银行牵头,农村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改变了之前单一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上力不从心的局面。服务对象方面:服务点还将新农合、新农保、财政涉农补贴等惠农政策纳入了支付体系,使财政涉农补贴的发放可直达农民家门口。截至2013年末,全县各惠农支付服务点共发放财政涉农补贴8529笔,金额475.45万元。另外,服务点还成为金融知识宣传窗口和掌握农村金融经济信息的源泉,对持续了解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和贯彻落实好惠农富农政策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二、搭建“输血管”的主要做法

(一)人行牵头,多方推广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人行牵头、政府扶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多方受益”的工作原则,制定了“完善设施——规范业务——强化管理”的工作机制,细致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人行宁蒗县支行作为牵头部门,利用金融工作会议、金融联席会议等平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稳步推广;另外,工作小组广泛动员,组成强大宣传团,针对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的特点,以“泛年龄——跨地域——多语言”的宣传方式,通过民族语言讲解、条幅悬挂、现场咨询、业务演示等形式,使惠农支付服务知识得到了有效普及。截至2013年末,宁蒗县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惠农支付服务宣传累计33次,累计悬挂横幅、滚动播放电子显示屏上百条次,张贴海报413张,发放宣传手册5900份、宣传单18000张、纪念品8600份。

(二)“软硬”并重,优化服务

各参与机构在乡镇百货店、供销社、农资连锁店、通信及电网运营商等场所进行了107台POS机具的安装调试,并通过流动服务网点做好零钞供应工作。同时,各机构采取了集中组织培训与下乡指导学习相结合的灵活方案,提高特约商户的收付水平。对集中申报审批的商户开展POS机具的使用维护及支付结算、反假币等相关知识培训,截至2013年末,累计开展集中培训9次,参加人次417人;收单银行认真落实每月至少下乡检查指导一次的原则,积极上门回访,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收集相关技术业务问题,形成反馈机制;利用电话联络机制进行业务咨询与指导,及时处理各种故障,排除风险。

(三)强化管理,督促落实

加强对收单银行和特约商户的监督管理,切实将惠农支付服务落到实处。严格把好特约商户准入门槛,结合地理位置、经营情况、信用程度等实地考察情况,从优筛选,保证特约商户的质量,在2013年新申请商户中有两户因综合营业能力较弱、位置偏远,而未能批准;认真执行调研制度,宁蒗人行累计开展调研12次,信用社10次,农行7次,认真分析工作成效与问题,并以《调研信息》、《工作简报》等形式向上级反映,解决支付业务开展的困难。截至2013年末,人民银行宁蒗支行累计撰写关于惠农支付服务的调研信息12篇;同时还落实检查反馈机制,督促服务点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篇5

关键词:微型金融;社会扶贫;覆盖力;目标市场

Abstract:Time-series data of 268 MFIs show that,for MFIs,while the bread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increasing,the depth is declining. Further,using data of 1027 MFIs in 2009 to analysi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function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formal legal form of organization will inhibit the pro-poor MFIs breadth,and if taking the form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in a larger scale and targeting in the low-end customers,the MFIs will have a larger bread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Formal legal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strict supervision will inhibit the dep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while in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MFIs,the depth of its poverty alleviation will decline. However,more profitability and bigger outreach will make the MFIs a greater depth.

Key Words:microfinance,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outreach,target marke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08-05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随着微型金融机构(以下简称“MFIs”)的不断成长,以及微型金融产业的不断成熟,MFIs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引发学者广泛关注的是,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否导致MFIs偏离其社会扶贫的初衷?莫斯利和休姆(Mosley和Hulme,1998)、默多克(Morduch,2000)、马丁(Martin,2003)等学者通过理论逻辑演绎得到的结论是,在商业化引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MFIs必然会减少对穷人的服务。而Tchakoute-Tchuigoua(2010)利用202家MFIs2001—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的法律组织形式对MFIs绩效(包括社会绩效)的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的绩效指标不同时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卡尔和德米尔居奇(Cull和Demirguc-Kunt,2009)研究了政府监管对MFIs社会扶贫的影响后给出的结论是,监管将抑制以利润为目标的MFIs向穷人和妇女提供服务,但对不以盈利为目标的MFIs没有显著影响。此外,Hishigsuren(2007)指出,规模扩张也有可能导致MFIs偏离其社会扶贫的宗旨。因为,当MFIs努力扩大规模时,其将倾向于向更富裕的客户提供更大额度的贷款,并采用更为严格的贷款筛查程序将风险较大的穷人排除在外。

显见的是,以上文献都强调了经营环境某一方面的改变对MFIs社会扶贫深度的影响,而没有将这些经营环境纳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也没有分析其对MFIs社会扶贫广度的影响。那么,随着经营环境整体的改变,MFIs的社会扶贫功能是否改变以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哪些环境因素诱发了这样的改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二、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

本文利用268家MFIs2004—2009年间的数据,对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从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两个维度进行刻画,结果见表1。值得说明的是,根据统计数据,目标市场为小商业企业的MFIs平均贷款额度最大,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本文都将其相关数据汇总到目标市场为“高端”的MFIs。

表1数据中,覆盖力表现的是社会扶贫广度,而目标市场反映的是社会扶贫深度。从该表数据可以发现,在2004—2009年的6年间,覆盖力为大和中等的MFIs越来越多,覆盖力为小的MFIs越来越少;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除2008年略有不同外,其他年份都呈现出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越来越多,而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越来越少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虽然整体而言,MFIs的社会扶贫广度在增加,但其社会扶贫的深度却在下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数据

本文分别以覆盖力和目标市场作为MFIs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的指标,以法律状态、是否盈利、是否监管、发展阶段、是否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以及是否可持续作为MFIs经营环境的指标,利用1027家MFIs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见表2)。

(二)实证结果及解释

1.影响社会扶贫广度的因素。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的多分类Logist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回归分析过程中,本文采用了逐步筛选法。篇幅所限,下文都只列出全部变量显著的结果。模型拟合信息、模型估计结果及参数估计结果分别见表3、4和5。

表3对模型中所有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P

表4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法律状态、是否金融中介、是否监管、发展规模和目标市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是否盈利、发展阶段以及是否可持续对扶贫广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当P

(1)正式的法律状态会抑制MFIs的扶贫广度。结果表明,相对于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覆盖力为“小”的MFIs,其法律状态为“正式”,即以银行、乡村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而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概率较小。表明法律状态越正式,覆盖力越小,而扶贫广度相应也小。

(2)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MFIs,扶贫广度更大。相对于覆盖力为“小”的MFIs,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其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概率都更大。但覆盖力为“大”的MFIs,其采取高度金融中介的形式更多,而覆盖力为“中”的MFIs,其采取低度金融中介的形式更多。

(3)发展规模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更大。结果表明,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其规模为“大”和“中”的概率都更大。并且,发展规模大的B系数值较大,说明发展规模越大,对覆盖力的影响越大,对社会扶贫广度的影响也相应更大。

(4)定位于“低端”客户的MFIs,其扶贫广度更大。目标市场的参数回归结果都为负数,表明相对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覆盖力为“小”的MFIs其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和“广泛”的概率都更大。

2. 影响社会扶贫深度的因素。采用同样方法,本文对影响社会扶贫深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信息、模型估计结果及参数估计结果分别见表6、7和8。

表7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法律状态、是否监管、发展规模和覆盖力对扶贫深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是否金融中介、发展阶段以及是否可持续对扶贫深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8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会抑制MFIs的扶贫深度。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目标市场为“高端”的MFIs,其以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以农村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概率较小。而目标市场为“广泛”的MFIs,其以银行、农村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的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

(2)是否盈利对社会扶贫深度的影响。参数结果为负数表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相对于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其盈利的概率更大。这一结果意味着,对于MFIs而言,服务于低端客户,可能比服务于高端客户更能获得利润。

(3)严格的监管会阻碍扶贫深度的扩大。结果表明,是否监管对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有显著影响。并且,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前两者受监管的概率更大。这一结果说明,监管概率越大的MFIs,其定位于高端客户或广泛的概率越大,定位于低端客户的概率越小,其扶贫深度也越小。

(4)MFIs的规模越大,其社会扶贫深度越小。参数结果为正数表明,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其发展规模为“大”和“中”的概率也更大。

(5)扶贫广度的扩大有助于扶贫深度的扩大。结果表明,覆盖力对扶贫深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由于系数为负值,说明相对于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获得较大覆盖力的概率更高。由此证明,覆盖力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越大,扶贫深度也越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68家MFIs在2004—2009年间的数据,对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过去6年间,整体而言,MFIs的社会扶贫广度在增加,但其社会扶贫的深度却在下降。进一步地,利用1027家MFIs2009年的数据对可能影响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整体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法律组织形式、是否金融中介、发展规模、目标市场都会影响到MFIs的扶贫广度。并且,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会抑制MFIs的扶贫广度,而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MFIs、发展规模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更大。此外,本文发现,越是定位于低端客户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越大。

第二,法律组织形式、是否盈利、是否监管、发展阶段以及覆盖力都会影响到扶贫深度。并且,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监管都会抑制MFIs的社会扶贫深度,同时,随着MFIs自身的发展成熟,其确实出现了使命漂移,偏离服务于穷人的社会扶贫初衷。不过,盈利能力越好的MFIs,以及覆盖力越大的MFIs,也更愿意服务于低端客户,其扶贫深度也越大。

第三,是否可持续对MFIs的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似乎难以解释,因为,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障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考虑到对MFIs的无偿捐赠和各种政策扶持仍然大量存在,这一结论就具有合理性。这一结论从侧面说明,在MFIs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前,各种捐赠和政策扶持对于保障MFIs社会扶贫功能确实具有积极作用。

以上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首先,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由此,是优先服务于更穷的人,还是优先服务于更多相对富裕的穷人,就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其次,金融中介组织形式和更大的规模都有助于扩大社会扶贫的广度,这给我国MFIs今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第三,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严格的监管都有助于MFIs安全有序的发展,但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监管都会抑制MFIs的社会扶贫深度。因此,如何在MFIs安全有序发展的前提下,以及如何在促进MFIs的发展成熟中,保障MFIs的社会扶贫功能,将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Cull,Demirguc-Kunt.2011.Does Regulatory Superv-

ision Curtail Microfinance Profitability and Outreach?World Development,2011,Vol. 39(6):949–965.

[2]Cull,Spreng.2011.Pursuing efficiency while mainta-

ining outreach:Bank privatization in Tanzani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Vol. 94 (1):254-261.

[3]Hermes,N.,Lensink,R.Microfinance:Its Impact,Ou-

treach,and Sustainability,World Development,2011,39( 6):875-881.

篇6

【摘要】我国滇西北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还很贫困,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发挥金融服务体系的资金扶持作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金融服务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本文能对我国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战略;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是指运用金融服务与工具,对贫困地区资源实行优化配置,解决贫困地区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利用金融扶贫资金促进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工作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还应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撬动资金参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一、金融服务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有7000万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以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因闭塞的自然环境、跨越式的历史发展因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至2015年末尚有贫困乡5个,贫困村36个,贫困户13181户,贫困人口44394人。扶贫工作刻不容缓。在2016年6月份召开的金融扶贫会议上,副总理作重要讲话,对金融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金融扶贫不但是政治任务,更是社使命。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信息技术、政策、人才优势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金融服务主体单一

滇西北地区精准扶贫攻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因素制约,金融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服务缺失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尤其在广大贫困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撤并、授信权限上收趋势突出,金融服务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乡镇金融机构固定网点缺失率高达67%。由于金融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服务缺失直接导致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成效和作用。

(二)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不完善

滇西北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且少数民族聚集,由于长期受惯性思维影响,居民理财和金融意识淡薄。目前,该地区金融服务机构仅有银行,农村期货、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产品严重不足。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数量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

(三)信用体系建设缺失

在滇西北广大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半文盲人群居多,在这种状况下,人们金融意识不强,自觉还款的很少,在金融扶贫中容易出现坏账现象,金融扶贫风险增加。

(四)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滇西北地区聚集了大量少数民族,他们的一些文化传统和观念习惯与法制环境不相适应,法治意识淡薄,形成该地区办案难、立案难的现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数量,不利于金融支农积极性的发挥。

(五)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单一

在滇西北地区,金融产品和业务以传统的存款和信贷为主。在广大贫困县域和农村,信用卡、网上银行业务覆盖率较低。

三、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帮扶农村脱贫

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可以有效带动农村脱贫。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贫困人群可以通过经营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实现脱贫。但在该地区发展电商的过程还存在金融机构网点少、支付方式单一、资金贷款难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商经营需要。因此,金融机构应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增加金融产品服务功能,在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立POS、ATM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自动化水平,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行金融制度和农村产权改革

目前,农村在金融改革中存在第三方评估能力和资源欠缺、风险补偿不完善等难题。农村产权改革不但要明确资产的归属,还应当实现农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提供条件。在农村资产确权之后,农民可通过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抵押等形式,获得金融贷款,有效盘活农村“死”资产,为实现脱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

一是加大金融产品市场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在目前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加强三农信贷产品、保险新产品开发,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普惠性。由于滇西北地处边远,因此要做好金融产品的宣传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大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更好的服务贫困农村群体。二是增强金融网点建设。滇西北地区的金融网点较少,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在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基础上,加大对金融市场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村服务水平。

(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施精准扶贫

首先,将金融资金精准投放到贫困户和贫困群体。对整个乡、村贫困地区,要将金融资金投放到电力水利、交通设施、信息网络、危房改造等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扶持生物产业、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扶持贫困地区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对贫困群体开展贷款服务,对重点支持的扶贫项目和企业开展资金支持。其次,精准衔接金融政策。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发挥扶贫专项资金作用,对扶贫小额贷款进行全额贴息。对金融扶贫信息进行专项登记,建档立卡,开展精准扶贫。另外,金融机构明确定位,将重心下移,增加信贷点,延伸服务触角,全心全意为广大贫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普荣.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滇西北的探索[J].经济论坛,2017(2)

[2]王帅,冯晓光.吉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

篇7

兰考的独特优势

《金融博览》:人行郑州中支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思考建立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

徐诺金:2015年的时候,我们最早提出过一个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案,在向总行潘功胜副行长汇报的时候,潘行长觉得支持实体经济宽泛了一些,他当时正在参与国务院普惠金融方案的制定,于是建议我们改为普惠金融。我根据新的思路写出了一个报告,报送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当时是下午,结果晚上就得到了批复,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形成方案。这样,到2015年底2016年初的样子,方案基本形成,通过省政府报送国务院,一周的时间方案就得到了批复并发转人民银行总行,由人总行牵头各部委进行研究提出意见。

这其中很多领导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尤其是陈雨露副行长,在第一次听取申建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关汇报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试验区的意义,并在其后的严格完善、协调推动方案设计中给予了许多的支持和指导,付出了很多心血。具体方案于2016年2月由省政府上报了国务院,到12月26日成功获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在这期间,人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五个部委、四家金融机构总行,上上下下进行修改。国务院还专门对各部委进行跟踪。

《金融博览》:做普惠金融的探索,兰考有什么独特优势?

徐诺金:兰考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普惠金融样本价值。其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三次考察兰考,要求兰考大胆实践,在县域改革中走出一条好路子。认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金融助力兰考率先脱贫、率先致富,完成焦裕禄同志的未竟事I,是当前金融发展必须助力完成的历史使命。二是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县,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典型代表性,在兰考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县域发展的新路,助力兰考实现“率先脱贫、如期小康,争当县域发展的排头兵”目标,对河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三是国家已先后赋予了兰考多项改革试点政策,兰考是全国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示范县,以这些先行政策为基础,再辅以金融改革,有利于形成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加之兰考富民强县战略正有序推进,全县经济蓄势待发,这些都为兰考开展金融改革试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兼顾效率与公平

《金融博览》:您曾说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简称兰考试验区)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探索,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徐诺金:普惠金融,我理解就是要把金融普遍惠及人民群众。就是要改变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改变服务理念。

传统的金融我把它概括三大特点,“身居闹事等客上门”、“财富信用锦上添花”、“行业高薪唯利是先”。普惠金融就要推动传统金融的转型,就是金融不能只讲效率,同时要兼顾公平,要推动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和谐服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教授也提出过,一个社会种种问题的产生都和金融很有关系。

不仅是理论,我们国家现实生活层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释放了金融活力,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但传统金融过分追求效率的天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金融资源过分向强势产业、强势行业、强势领域、强势客户集中,导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社会领域分化严重,“三农”、小微企业,尤其是弱势产业、弱势人群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金融普惠性问题较为突出。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使社会也出现了因各种各样原因而形成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我党提出的同步进入小康,金融在其中是否应该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能否运用金融手段推动扶贫工作等问题变得突出。三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城市对县域“虹吸效应”明显,县域积累的储蓄资源没能用于相对落后的县域建设,相反,相当资金流入大城市、大产业、大客户,县域、“三农”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由此提出了金融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金融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金融要改变过去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只讲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的状况。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突破,它考虑到了如何利用金融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提出普惠金融理论,进行普惠金融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金融博览》: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是怎样的?

徐诺金:在反复调查研究和借鉴其他试验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目标,突出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共有10个方面27条措施,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于”:

关于金融如何普惠。一是强化金融体系普惠功能。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设立“金融扶贫事业部”,支持农业银行做大做强“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强激励引导,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普惠积极性;二是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向弱势群体增加低廉、便捷的金融供给。三是发展惠农支付。结合农村发展规划,推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立惠农支付一网通平台,普及移动支付业务。四是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县域信用信息中心。五是加强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普惠型的产品和服务。六是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力度。

关于金融如何扶贫。一是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探索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创新扶贫再贷款的运用模式,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担保基金的设立方式。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贷款工程”,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普及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引导发放扶贫信用贷款。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扩大保险覆盖面,持续优化保险服务,为扶贫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

关于金融如何支持县域。一是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优势,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市场化融资主体,设立兰考发展基金,着力解决农田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资金不足问题。二是跟踪延伸农民工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围绕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得住、过得好”提供全程金融扶持。三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兰考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支持兰考涉农企业和现代农业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县域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新路。五是强化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支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

我们希望经过5年左右的试验,把兰考建设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区、示范区,在实现金融服务高覆盖率、高可得性、高满意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县域、支持“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支持扶贫的新路。

试验区发展方向

《金融博览》:普惠金融工作在兰考的推进,提出了三个近期目标,您能介绍一下吗?

徐诺金:三个近期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分百,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第一个是普惠金融对农民的授信要做到百分百,就是每家每户的农民都能很便利地享受到y行的授信服务,实现普惠授信。除了纳入征信黑名单的人,对农民日常生产需要的资金,每户都给予三万元的授信,一授三年,授信之后可以随借随用,利率很低。这种模式可以称为“信贷+信用”,以往我们是先有了信用评级,再进行授信,但在实践中很难进行准确的信用评级。我们准备倒过来,先授信,然后在随借随还的过程形成信用记录,再根据信用积累和资金的用途,到期还贷的情况,慢慢完善信用评级,以此为依据来决定信用额度。通过信贷与信用的互动,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

第二个百分百是要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现问题。即,通过微信“普惠金融一网通”平台把金融服务送到每家每户,理财、融资、授信、支付转账,政府惠农补贴、金融消费的权益保护以及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都在其中。通过它改变过去在边远山区设置支付点的模式,方便老百姓享受各种金融服务,解决了送达的问题。

篇8

为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覆盖范围,激励支持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区域性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合作双羸、共同发展,解决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远景目标。省扶贫办、省银监局积极推广卢氏县、栾川县等“户贷社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现根据向兄弟县学习了解的情况,归纳了以下几点,供各乡镇(街区)、合作银行实践中参考:

一、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户贷社用”的意义

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主营业务项目前景良好,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合作社,在一定的范围内吸收有发展愿望、有劳动能力但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强、缺乏独立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入社,通过入社成为合作社正式成员。

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入社,入社后的贫困户申报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合作社发展,贫困户按照合作社的需要和分工参与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通过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注入,既得到了发展壮大提升、增强了辐射效应,又通过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带动、实现了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是一项能起到合作社和贫困户互利双羸,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乡镇(街区)如何选择推荐合作社

合作社的培育选择是做好“户贷社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乡村金融服务组织一定要筛选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信用记录良好,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经营能力,主营业务和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诚实守信,无不良嗜好;合作社利用区域性农业资源禀赋,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带贫意愿。乡村金融服务组织在征得合作社合作意向的基础上,在本辖区范围内建议推荐贫困户入社,也可由合作社自己选择吸收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的贫困户入社。

三、乡镇(街区)如何选择推荐贫困户

乡镇(街区)金融服务站会商村金融服务部,对符合享受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发展愿望,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缺乏较强的独立发展能力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社参与合作社共同发展,以期达到更好的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在征求贫困户意见基础上,向合作社做好建议推荐工作,也可由贫困户自己选择合作社通过友好协商入社。

四、合作社与贫困户怎样建立利益关系

合作社经自我选择或经乡村金融服务组织建议推荐的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贫困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出入社申请,合作社要对贫困户家庭情况采集完整的档案信息,向贫困户出具入社证明,颁发《社员证》,建立合作社社员档案。对合作社与贫困户入社情况,应向乡村金融服务组织报备,乡村金融服务组织也应以一定的方式提供见证。

五、贫困户如何申请扶贫小额贷款

对正式加入合作社并符合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条件的贫困户,由乡村金融服务组织会商合作银行,按照整村推进工作中实行集体会商研究推荐的方式,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自贷的申报、审贷和放贷的程序办理。

六、贫困户申贷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如何使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