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国际贸易重要性8篇

时间:2024-01-18 14:4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际贸易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际贸易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电子商务目前在各个国家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界定。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寻找商机并完成交易的商务活动,例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广告宣传、网上拍卖、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等。这种以网络为基础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包括了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广告商、商等有关各方行为活动的总和,这也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即借助服务器、国际互联网、专用通信网络等各种电子工具,使企业内部、供应商、消费者之间,实现电子业务资源共享,加速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以此提高企业在生产、仓储和库存、营销、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无论是狭义的电子商务,还是广义的电子商务都以国际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商务活动为主体,进行各种商务交易。与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行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破除时空壁垒,扩大贸易机会。建立业务关系是企业进行贸易的前提,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搜集各种贸易信息、了解最新贸易动态、寻找潜在客户,还可以通过自建网站或者凭借相关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向世界范围内的潜在客户商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开展网上促销,扩大采购渠道。这样,电子商务凭借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国际贸易进一步全球化和扩大化。

(二)将传统的贸易流程无纸化、电子化,降低贸易成本。在国际贸易中,企业要与银行、保险公司、海关、运输部门等各方打交道,贸易环节多、程序繁琐、耗时耗力。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办理与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用电子流来代替实物流大量压缩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复劳动、缩短了贸易流程、节省了贸易费用、提高了贸易效率。

(三)加强贸易双方的良好互动。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与出口商、买方与卖方、商家与客户、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国际互联网贸易平台进行交流,了解商品信息及市场动态、进行贸易谈判和签订贸易合同。与此同时,客户、消费者可以针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向企业提供反馈信息,以供企业调查有关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生产,更新手段来维系与客户、消费者的关系,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

1、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虚拟市场”的出现。网上促销、网上采购、网上谈判、跨国公司内部网络销售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运行方式。电子数据交换(EDI),又称无纸贸易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系统的结合,进出口企业通过电子单据进行货物的商检、通关、投保、运输和结算等工作,大量减少了外贸过程中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绩效。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打破了时空限制,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建立了一个以现代技术手段为纽带的全球“虚拟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与此同时,信息的流动推动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2、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虚拟企业”的出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的出现。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电子商务根据单个企业在各自领域中掌握的核心技术,通过国际互联网,将众多企业相互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网络合作团体,完成一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更加高效地向世界市场提品和服务。由于“虚拟企业”集合了各方优势,尤其是技术层面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虚拟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开发方面更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其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高端水平,这一点是任何单个企业难以媲美的。“虚拟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即跨国企业战略联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跨国企业的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的竞争武器,跨国企业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降低成本创造规模经济,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克服壁垒有效占领新市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达成总体战略目标。

3、国际贸易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善的“虚拟市场”环境,国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配置,充分强化市场机制的配置、选择功能,逐步形成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资金流为形式的全新经营模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这种“四流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国际互联网,能够向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式贸易服务。其一,它利用电子交易平台将国际贸易流程引入到国际互联网内部,便于企业创新经济运行方式和节约经济成本;其二,它利用电子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传统贸易方式,不断向企业提供贸易信息咨询、市场状况分析、进口商品的保税办理及仓储等服务,便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

1、加大国际贸易中的安全隐患。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既有硬件方面的因素,也有软件方面的因素。硬件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方面的因素则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质,也就是无纸贸易、电子交易。在电子商务贸易中,由于贸易信息没有进行严格的加密,电子版权管理系统相关标准的缺失,使得贸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遭到网络黑客的侵袭和不法分子的窃取。被泄露和被篡改的贸易信息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会让交易者面临潜在的财产诈骗风险,蒙受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虚拟市场”上进行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资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不法商家通过假冒贸易平台,利用有利条件吸引客户到平台上进行交易,骗取支付款项。这些都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风险和不可控因素。

2、增加国家税收管理难度。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虚拟市场”贸易,给国家在获取税务证明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国际互联网贸易缺乏有形货物贸易的信息,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加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纳税人的信息显得扑朔迷离,中介机构的“代收代缴”行为变得难以取证,这些原因导致国家很难掌握纳税人的准确信息,无疑加大了国家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行为税务征收的难度,为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

3、加剧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在国际贸易中,相对于贸易发展水平滞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金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在电子商务的激烈角逐中抢占了先机。发达国家除了对内密切关注国际互联网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定国家政策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之外,对外还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电子商务的统一标准、协议和框架,争夺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制高点。发达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

三、我国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问题。首先,加快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的研发、推广、监管与维护,进一步加强国际互联网贸易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建立对外贸易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电子商务贸易的安全性、保密性和高效性;其次,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创新和电子商务安全控制技术创新。前者主要包括电子认证、电子加密、协议交易等。后者主要包括网络共享、技术支持、安全协议和交易协议等;再次,加强贸易双方的诚信管理制度。大力提倡商家进行诚信贸易,增强商家的贸易自律意识,建立完备的贸易双方诚信档案,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电子商务诚信评价标准;最后,加强电子商务、交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应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具体状况,在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方面一定要把握对内要采取优惠政策,对外要坚持税收的中性原则。要保证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和各种购买方法达成的贸易都能得到同等公平的税收待遇。在关税和税收等新问题上,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对话,参与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的制定,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平衡利益分配,努力避免国际之间对电子商务贸易的双重征税,提高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三)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大非营利性和商务性电子商务培训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高校应该密切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和调整专业,向企业输送既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又通晓贸易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已经凭借自身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把双刃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是我们应该长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马欢欢 滕俊芳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春晖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2.22.

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技能竞赛;实践教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贸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低年级的大学生一般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环节,接触专业课还较少,对国际贸易专业也不是很了解,而高年级的大学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环节,更希望能到外贸单位去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所以专业技能大赛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开举办。针对低年级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锻炼,例如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到外贸企业参观的机会。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偏重专业知识的锻炼,例如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给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的机会。

4结论

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贸行业迅速发展,对于具备外贸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应当引起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以及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金刚,刘聪.专业技能竞赛对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探析[J].职业教育,2016(2).

[2]钟玉海.高等教育学[M].2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作用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

(一)国际经济法的“公法说”和“综合说”

“公法说”。综合说强调国际经济法的公法特性是公法说的主要涵义,但大多数学者对于这个含义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分为下面几个观点:1.国家经济法对于国家的调整经济领域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就是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反映出了国际经济的法律秩序。2.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国际经济法起调整作用,是它们法律规范的总称。3.认为国际经济法是所有国家之间协调经济关系和配置经济利益以及对国际经济交往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的总体。“综合说”。是国际经济法公法属性和私法属性兼备的属性。主要观点有:1.在国际社会中关于经济关系和组织的法律规范以国际经济法为主要体现。即在有关于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生产、流通、结算、信贷、投资、税收等关系及国际经济组织等法规和法制总称。2.调整跨越一国境界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发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结合体。

(二)国际经济法的范围

第一,狭义说。其观点在一定范围内不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国际经济法能调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法律体系,其法律内容是由众多国家共同拟定的。但国际贸易法中的买卖、运输与运输保险等法律法规并不在经济法的范围之内。”第二,广义说。它的观点则是在一定范围内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在国与国进行经济往来时,由于进行法律的行为主体不一样,其性质不相同。它不仅包括国内的法律法规,而且还有国际的法律规范。既有公共法规,又有私有法规”。

二、改革开放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西汉时期,张骞通商西域,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召开,把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打开了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紧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建设,积极和世界各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合作。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改革开放的成果被扩大,加速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我国的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直到现在,对外贸易都还是中国经济体系中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加强了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加入WTO之后,出口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也逐渐增多,如在我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国际经济问题: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倾销与反倾销等,这些就需要国际经济法进行调节和干涉,确保国际市场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一)从知识产权危机方面分析

无论是在我国的制造业还是在工业领域,或者是在现在发展迅速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难以突破和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虽然我国在一些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经济面对国际贸易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发展极为困难。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在全面要求创新的时代下,技术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急需要大规模创新和发展。其实,我们所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知识的再转化问题,知识产权的壁垒也就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也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正视和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则能增强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企业发展不下去等一系列的恶劣情况,更严重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还是企业自身来说,都应该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国家和政府制定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的发展,依照国际经济法中的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诉讼问题,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各项权利和利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各个方面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使知识产权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从经济方面鼓励和支持技术自主创新,推动其不断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前行。另一方面,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一些维护知识产权的方法,主动申请专利,对于一些侵权行为要搜集相关信息,全面维护知识产权者的利益。最后,还要在对侵权诉讼问题上,以法律为武器积极的面对。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从概念或手段上可以理解为:以低于他国的价格将同种商品输入到进口国的市场上,使进口国国内该商品生产行业出现销售不畅甚至滞销,市场混乱,影响其经济秩序的稳定。反倾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倾销这一现象,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和实施手段。然而,现实当中,所谓的反倾销一定程度上却是针对与出口国的贸易限制,人为地进行干预和制约,以达到所谓对本国企业贸易保护的目的。法律是解决复杂和混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国际经济法就是手段和方法中的重要依据。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贸易规模也相对较小,国际贸易影响力不大,基本上没有出现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大力开展,在出现的反倾销案例中很多都是世界各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倾销指控。所以,我们也要在合适的时间针对指控,根据国际经济法的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维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反倾销的指控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它国指控的实际目的,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反倾销诉讼,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且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而不能盲目一味的自我检讨。另一方面,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也亟需完善,研究和改进现有立法条例中的一些不足,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重点监控一些敏感国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简单分析了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又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我国经济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波.国际经济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4(25).

[2]栾昕博.有关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5).

篇4

>> 我国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对策分析 欧盟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我国企业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我国应对策略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宁波市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检验检疫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关对策措施 我国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玩具对美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加入WTO后我国中药出口如何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1-4-17

[8]张晓东.我国中药出口及遭受贸易壁垒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2(2)

[9]邓瑞琴,张中朋.中药出口亟待突破绿色壁垒[J].中国医药报.

2010(8)

[10]周储芬.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有效措施[J].费导

刊.2007(5)

篇5

智中FTA于2006年开始具有法律效益。这标志着智利开始进一步扩大市场业务,融入全球贸易环境之内,以在当前经济关系中取得优势。这些举措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扩大生产者将商业物资和技术纳入到消费者市场的商业预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FTA对智利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自从FTA生效后,智利对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至32.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3.7%,这与未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数额形成鲜明对比,进出口率分别下降19.1%和6.1%。

目前,中国被视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智利出口量总值的23%集中在中国(比FTA出现之前所占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中国也成为大部分智利地区最大(或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10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的强劲增长及积极发展充分证明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在2010年金融危机可以有资格作为最成功的与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条约的国家为智利,并且中国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的关键便是智中FTA.

1.智利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背景

智利和中国间的外交关系始于1952年的外交访问,由当时智利的总统卡洛斯伊瓦涅斯戴尔坎普为代表,向中国总理表达关于打开双边关系的意向。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分别就以进一步发展问题达成共识,并且智利承诺拒绝台湾加合国,以此承认一个中国,同时智利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打开了新的篇章,双方于1970年12月15日正式签订建交的书面文件。

然而,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形式化,加上当时的政治冲突,两国的外交关系被迫停滞。自从1980年以来,两国政府的相互关系日益增加。在1980年两国签署第一项政府间科学与技术协议,该协议规定在该地区建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并于1988年实施了两国外交部间的政治磋商。此外,自两国外交关系建立之日,智利政府始终支持中国的统一政策,并且成为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

一些学者认为,两国外交关系建立后,其商业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缓慢进展期,包括七十年代末,中国结束了五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在此期间,两国正处于贸易初期,初期末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仅有一亿美元左右,然而,与70年代初的一千四百万美相比,其增长是非常显著的。稳定发展期:在八十年代,那时的贸易额仍接近一亿两千万美元。在此后有利增长期的九十年代,贸易额则超过了六亿五千万美元。最后,开始于2000年的最后阶段,其贸易额相比于上世纪翻了一番,其增长高峰出现在加入FTA的2006年。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智利是第一个以独立名义与中国签署FTA的国家。该协议包括三个部分:关于商品的FTA(在6轮谈判中签订),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在4轮谈判中签订)和投资协议(写这篇文章时正在进行的谈判中签署,即第7轮谈判)。商品协议签订于2005年11月18日,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生效;服务协议签署于2008年4月13日,于2010年8月1日生效。

2.两国商业关系的主要特点

直到2000年,智利才出现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2000―2006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增长,超过了智利贸易总额的增长。在FTA的第一年间(2007年),智利强劲加速向中国的出口,超过智利出口总增长量的6.3倍。

表一 中国在智利的贸易伙伴中所处的地位

资料来源:国际(DIRECON)经济关系的综合部门和智利中央银行。

事实上, FTA生效之后,智利向中国出口量急剧增加。 2007年超过了智利总出口增长的6.3倍。自2007年以来,出口份额大幅增加将中国变为智利的主要出口国。此外,尽管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份额仍呈现持续上升,超过了智利总出口的20%(2009年的23.1%和2010年上半年的23.9%)。

相反,FTA之前的最后3年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以37.5%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2007年上升到40%,2008年为39.2%,将中国变成智利的第二大供应商。此外,危机期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的降低小于智利进口总额的降幅(在2009年分别下降了24.5%和31.5%),下面是中国在智利总进口结构的增长(达总商品的13.2%,占消费品的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智利贸易平衡的积极增长所做的贡献。 2006年, 7.1%有利于智利的贸易平衡贡献的。 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5%,2009年,上升到53.6%和201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5%。

图1 中国在智利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2000-20100901,以总额%计算)

来源:作者整理。

关于FTA影响几乎所有评价都是相当积极的。 2007年,智利向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98.3%,远高于2006年(14.8%)的增长记录。2008年出口量下降2.5%,但在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20.6%,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弥补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量的减少(-26.2%)。在2010年上半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增长65%,同时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量为43%。

由于FTA的签订,智利与中国间总贸易远远大于没有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甚至比其他签署FTA的国家贸易量大。事实上,FTA生效后,智利向中国的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2.6%,同时年平均进口率为13.7%,相反,没有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6.1%和19.1%的速度下降,而其他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3.5%和3.9%的速度增长。

3.铜在智中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先前所展示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中国对铜的依赖,因为2009年间,中国生产的铜不足其自身需求的五分之一,却消耗了全球铜供应量的35%。自2007年,智利每出口5吨铜,其中就有1吨是到中国的,并且中国每消费5吨铜,其中就有1吨来自智利。

图2 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量和中国占智

利铜出口总量的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智利铜委员会(COCHILCO)

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铜的总额为7.844,5百万美元,2009年为9.203,6百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达到6.361,9百万美元。这意味着,智利向中国出口的约80%的商品是铜,与FTA签署之前的状况大致相同。并且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比例将会增加。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的铜量占其铜总出口量的21.6%,2009年占35.6%,而2010年上半年占35.2%。

因此,矿物资源的出口占据了总出口商品的82%,这将强烈影响智利向中国出口价值的增减。据统计,智利向中国的月度出口趋势与铜出口之间的度相关性高达0.984。

图3 智利向中国的总出口量,铜出口量

及其所占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作者整理。

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到铜的出口值,但由于向中国出口量强劲增长到36%,致使铜的出口值仍增长17%。这是因为与世界其他地区(19%)相比,中国增加了来自智利的铜收购量,特别是精炼铜(部分用于建立库存,在所有行业中铜的需求加速)。2010年上半年,铜价升高导致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不得不使用库存铜,这降低了对铜的需求从而导致铜的价格略有下降。但这种行为仍然是积极的,对中国出口的年价值量增长89.5%,以及出口贸易总量达841.000吨(比2006年多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结论

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对智利的经济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反周期作用。FTA生效后,中国成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它集中了超过23%的出口总额,是FTA出现之前比例的两倍多。

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强劲增长,危机期间, 贸易的数量和价值及其积极发展都证明了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因此中国也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之中去。

FTA签署之后,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急剧上升,这种增长同时还受铜价格上涨的加强。此外,尽管200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智利出口商品的价值量,但并没有影响到商品出口量,主要是因为中国铜消费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大于进口的增长大大增加了中国对智利贸易收支平衡的贡献:智利每获得两美元,其中有一美元就来自中国。

在评估FTA的签署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进口增长将会超过出口增长,进而影响贸易平衡,甚至影响到整体经济而感到恐慌。FTA对中国预算影响(在部分协议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的初步估计是,出口将会增长3.7%,进口将会增长13%。但是,恰与这些初步的估计相反,事实上,发展结果更有利:中国向智利出口量在第一年就翻了一翻,第二年翻了两倍,第三年增长了20%,第四年的增幅接近65%。反过来,进口在第一年增长了40%,第二年增长39%,第三年下降24%(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预计在第四年将增长42%。

这种贸易关系的发展活力至少可以部分归因于FTA,并可能验证智利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战略目标已经有不少的进展。中国不仅是稀有矿产资源出口的目的地,并且也增加了它对工业、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约占非铜出口量的10%,从而位居这些商品出口国的第二。而2006年,中国从智利进口的工业产品不到5%,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以上。此外,在2009年,智利向世界出口非铜商品量下降23%的同时,向中国出口量却增加了33%。

篇6

摘 要 本文对羽毛球意识的涵义、羽毛球意识的内容、影响羽毛球意识的因素及如何培养羽毛球意识都作了介绍,这些内容都是培养羽毛球意识所必须了解的。而羽毛球意识即所谓的“球感”,它是羽毛球运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1]。因此,培养羽毛球意识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羽毛球 技战术 训练

一、影响因素分析

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技术、身体素质、战术及心理素质等的训练水平,以及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这些因素的竞技能力。一场比赛的胜负可能是某一两种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要想经常取胜,就需要不断的努力训练,全面提高和完善各种制胜的因素。

(一)技术要全面、熟练、并要有特长

无论是发球与接发球还是后场的高、吊,前场的搓、推、勾、扑、挑以及中场的接杀、平抽、平挡等,加上左右前后的步法,都要全面掌握,熟练运用。羽毛球技术的特点是手法一致性、灵活性、突变性强。例如:杀劈对角的特长是与杀直线或平高直线相结合形成的;网前假动作勾对角是与网前推相结合形成的,等等。

(二)专项身体素质好是比赛制胜的重要保证

羽毛球运动的快、狠、准、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专项素质。在场上表现为:转体侧身和弯腰动作快,下肢各种步法的变换、连接、重心的交替迅速协调,上手击球出手快,手腕,前臂及肩爆发力强等。

(三)战术意识好,应变能力强,才能掌控比赛主动权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千变万化的比赛过程中,能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准确地决定自己应如何行动的能力和同伴配合的能力。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心计、摸规律、求实效。要增强使用技术的目的性。出手瞬间要有变化,力求动作隐蔽些,打法诡异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去干扰对方的判断,造成对方的判断错误,使对方防不胜防。

二、策略分析

(一)控制后场,高球压底

从发球开始就运用高远球或进攻性的平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迫使对方后退,当对方回球不够后时,以扣杀球制胜;或当对方疏于前场防守时,就可以以轻吊、搓球等技术在网前吊球轻取。轻吊必须在若干次高远球大力压住后场,对方又不能及时回到前场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打法主要是力量和后场的高、吊、杀技术的较量。

(二)打四角球,高短结合

在后场,以高远球、平高球和吊球,在前场则以放网前球、推球和挑球准确地攻击对方场区前后左右四个角落,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顾此失彼,待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差时,向其空档部位发动进攻制胜。这种打法要求进攻队员具有较强的控制球落点的能力和灵活快速的步法,有速度,否则难占上风。

(三)下压为主,控制网前

主要通过后场的高远球、扣杀、劈杀、吊球等技术,先发制人,然后快速上网以搓、推、扑、钩等技术,高点控制网前,导致对方直接失误,或被动击球过网,被进攻队员一举击败的一种打法。通常也称“杀上网”的打法。这种打法是进攻型的打法,能够快速上网高点控制网前,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也要求较高。这种打法,体力消耗较大,如果碰上防守技术好的对手,体力就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快拉快吊,前后结合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底角,配合快吊网前两角(或运用劈杀)引对方上网,当对方被动回击网前球时,即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钩球结合推后场底线两角,迫使对方疲于应付,为前场扑杀和中、后场大力扣杀创造机会。这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好,特别是速度耐力要好,技术全面熟练,而且还具备突击进攻的特长技术。

(五)守中反攻,攻守兼备

以平高球和快吊球击向对方前后左右四个角落,以调动对方。让对方先进攻,针对进攻方打的高远球、四方球、吊球等,加强防守,以快速灵活的步法、多变的球路和刁钻准确的落点,诱使对方在进攻中匆忙移动,勉强扣杀,造成击球失误,或当对方回球质量较差时,抓住有利战机,突击进攻。

三、技战术意识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它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技术,而且还需要有智慧和能力,而智慧和能力来自于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作基础,专项理论水平有限,只靠打几场比赛来培养和提高羽毛球意识,这显然是不够的。此外,从心理学中得知人的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缘于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仅靠理论教学和简单的技术战术训练是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自参加比赛或亲自观摩高水平的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一场重大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往往是一次技术和意识上的提高过程。由上可见,羽毛球意识是运动员提高羽毛球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羽毛球教练,应通过教学、组织训练、带队参加比赛等形式来培养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为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和今后的教学能力打下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六个方面应对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即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期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一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一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是知识的内化,高素质人力资本是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求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资料显示,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已明显影响到国际贸易的速度和成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深思熟虑的关键性问题。

篇8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相较于以往不同的几个特点:

(一)国际贸易将逐渐回暖、恢复并实现更好的发展。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历史上最严重、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在全球需求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萎缩,世界货物贸易量下降,甚至于出现负增长。同时,经济发展是呈一定周期性的,危机过后必将走出低谷,实现复苏和进一步的繁荣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不例外。2010年以来,各国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际贸易尤其是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恢复性发展已不断出现并逐渐转好。因此,从目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形势来看,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在实现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得到全面发展,步入新一轮的增长期。

(二)国际贸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虽然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持续好转,但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真正复苏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同时存在,国际市场的风险将直接传导到国内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环境。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较为薄弱,复苏进程仍存在许多风险性因素,尤其是较高失业率、经济体财政赤字率、产能过剩等,都仍将大大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国际贸易发展缺乏根本的动力支持,动力严重不足。二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手段越趋隐蔽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导致贸易摩擦增多,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进行,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三是,当前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际贸易领域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都将更加致力于扩大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另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化将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主导性因素,对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这对国际贸易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国际贸易总量的结构变化。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提升自身整体贸易地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活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来看,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超过其他经济主体。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世界经济的恢复注入了全新的力量支持。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从国际贸易总量分析来看,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各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国际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将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对象,比重将有所上升和提高,国际贸易结构趋向高级化。

(四)国际贸易方式进一步转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极度扩张,电子商务迅速普及,网络贸易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如降低交易成本、高效、不受时间空间与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和影响、互动性强等,使之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应用和推广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内的革命,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更影响到贸易实质内容及发展观念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网络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缩减的情况下,呈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不难看出,在传统贸易方式受到挑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能否在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分得一杯羹和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各主要贸易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网络贸易方式将继续保持强势的发展势头,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凸显其优越性。

(五)跨国企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影响力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危机过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各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行为的变化所形成的资本流动,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贸易结构,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格局,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为更好地参与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竞争,要进一步推进外贸体制的改革,将WTO基本原则、规则等给予积极贯彻与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和氛围。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大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关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及多边经贸合作,推动实现经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坚决反对和积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尤其是一些别有目的的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政府要郑重申明我国的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多方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工作水平。尤其是要全面深入分析国际经济运行准则和WTO组织规则,依法利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程度地化解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质量。金融危机在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要把握契机,调整和优化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为优化进出口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快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优势产品的出口质量。具体来讲,通过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我国服务贸易进行引导,加大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和扩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等。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模式等,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并最终形成我国独特的优势。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促进网络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已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要转变观念,提升对于国际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多管其下,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网络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规范化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跨国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国际贸易局势产生影响。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逐步积极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竞争,但整体上来讲与国外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讲,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发展和实现跨国经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展跨国经营,在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推荐期刊